屏蔽与非屏蔽双绞线的区别及应用

屏蔽与非屏蔽双绞线的区别及应用
屏蔽与非屏蔽双绞线的区别及应用

屏蔽与非屏蔽双绞线的区别及应用

为了能够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制定了一系列的布线标准,ISO11801标准中定义了5类线缆的带宽是100MHz,正在讨论中的修订标准还定义了6类线缆的带宽是200MHz、7类线缆的带宽是600MHz。

需要指出的是,线缆的带宽(MHz)和在线缆上传输的数据的速率(Mbps)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Mbps衡量的是单位时间内线路传输的二进制位的数量;而MHz衡量的是单位时间内线路中电子信号的震荡次数,对于5类双绞线,其带宽为100MHz,因此,任何应用于5类线的网络系统都应以低于100MHz的信号来传输数据,才能比较稳定可靠。

网络系统中的编码方式建立了带宽与速率之间的联系,优秀的编码方案能够在有限的带宽下高速地传输数据。几年前,IEEE曾经利用一种被称为Cap64的编码方式在5类双绞线上进行了622Mbps的数据传输实验。正在制定过程中的前兆位以太网1000Base-T,也是在5类线缆的基础上要传输1000Mbps的数据。

然而,当信号以很高的频率在线路中传输时,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仍将因为外界电磁干扰和线缆自身内部的串扰产生大量的传输错误,从而降低系统的性能,就像许多网络管理员不愿意在3类线缆上运行10M网络系统一样,他们发现在5类非屏蔽双绞线上运行100M网络系统的性能也并非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快、那样可靠。那么,使用屏蔽的双绞线的情况会怎么样呢?使用6类非屏蔽双绞线又当如何呢?

IBM的La Gaude实验室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严格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比较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在实际的网络系统中受强电器和强电线路的影响而产生的传输错误率。网络系统采用ATM155,并让其持续工作在120Mbps的速率下。实验遵循EN801-4标准,对象是IBM的SFTP和UTP 5类系统及另一厂家的UTP6类系统

当干扰源产生的交变信号的强度从200V逐渐提高到3500V时,SFTP 5类系统中传输的数据信号均未发生任何错误。而在5类UTP系统中,情况就没有这么好了:当电压升高到200V时,UTP系统就开始产生数据错误和丢失。在实际

应用中线缆经常会与强电线缆敷设得很近,强电线路中的220V交流电便成为影响布线系统性能的重要的干扰源。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UTP5、UTP 6、SFTP 5测试结果

网络设备发现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后,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用于重发和恢复这些错误的数据,从而使实际的可用流量受到极大的影响,这就恰恰证实了那些网络管理员的担心。

由于R J 4 5插头(座)的性能的改进和线缆信噪比的提高,6类非屏蔽系统的传输误码率比5类系统降低了一半,但是,仍然使网络传输速率受到了很大影响。事实证明,当网络系统的传输要求越来越接近布线系统的带宽极限,消除外界对系统的电磁干扰就越发重要。

综上所述,当网络布线环境处在强电磁场附近时(例如发电厂、变电站等),布线系统可采用屏蔽系统,以保证网络信息的正常传输。根据环境电磁干扰的强弱,通常可以分三个层次采取不同屏蔽措施。在一般电磁干扰的情况下,可采用金属桥架和管道屏蔽的办法,即把全部线缆都封闭在预先铺设好的金属桥架和管道中,并使金属桥架和管道保持良好的接地,这样同样可以把干扰电流导入大地,取得较好的屏蔽效果,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资金。

在存在较强电磁干扰源的情况下,可采用屏蔽双绞线和屏蔽连接件的屏蔽系统,再辅助以金属桥架和管道,一般也可取得较好的屏蔽效果。在有极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光缆布线。采用光缆布线成本较高,但屏蔽效果最好,而且可以得到极高的带宽和传输速率,采用光缆布线的网络在20年内可保证其具有先进性,网络不会因布线系统落后而淘汰。

双绞线的分类及制作方法

一、认识双绞线 无论是对模拟数据传输还是数字数据传输,最普通的传输介质就是双绞线电缆。它是由按一定规则螺旋结构排列并扭在一起的多根绝缘导线组成,芯内大多是铜线,外部裹着塑料或橡胶绝缘外层,线对扭绞在一起可以减少相互间的辐射电磁干扰。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双绞线是由4对线(8芯制,RJ-45接头)按一定密度相互扭绞在一起的。(目前常用的双绞线属于非屏蔽双绞线电缆UTP) 二、双绞线1236通信规则 今天我们用到的双绞线已经是指五类、超五类或者六类双绞线了。在用双绞线做传输介质的以太网中,除了100Base-T4和1000Base-T以外,其余均只适用四对绞线中的两对。当信号通过双绞线电缆传输中,在电缆内的四对(八根)铜线中,实际起作用的只有其中的两对,分别是1-2脚和3-6脚。(1-2 负责发送数据,3-6负责接收数据)。因此,在制作网线时,如果测试发现1-2,3-6四根铜线成功,即使其它铜线未成功,这根网线也算成功了。 三、568A与568B标准定义的双绞线的连接规则 1985年初,计算机工业协会(CCIA)提出对大楼布线系统标准化的倡仪,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和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开始标准化制定工作。 1991年7月,ANSI/EIA/TIA568即《商业大楼电信布线标准》问世。1995年底,EIA/TIA 568标准正式更新为EIA/TI A/568A 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双绞线的线序568A与568B。

标准568A: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褐白-7,褐-8; 标准568B: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褐白-7,褐-8。 其中1-2脚和3-6脚是对绞的两对芯线。对绞的电缆因为其中传输的信号方向相反,从而使彼此的电磁辐射相互抵消,因此使收、发数据之间的干扰降到最低。 四、按照线序不同双绞线的分类 按照线序不同双绞线分为三类:直通线、交叉线和全反线。 1、直通线有两种: 1)两边都用标准568A做水晶头; 2)两边都用标准568B做水晶头(这种用的人多,认为该标准对电磁干扰的屏蔽更好。) 直通线一般用来连接两个不同性质的接口。如:电脑连路由器,路由器连集线器,路由器连交换机等。由于互联的设备不同,所以使用直通线。 2、交叉线。一头做成标准568A,一头做成标准568B。 交叉线一般用来连接两个性质相同的端口。如:电脑连电脑,路由器连路由器,集线器连集线器,因为互联的设备相同,所以使用交叉线。 3、全反线。 线序一般是一头为568B,另外一头的颜色全反过来。做法就是一端的顺序是1-8,另一端则是8-1的顺序。不用于以太网的连接,主要连接电脑的串口和交换机、路由器的Console口,也称为配置线(直接连接,非远程访问) 五、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今天以直通线为例,介绍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1、实训目的 1)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剥、理、插、压)。 2)掌握T568B标准线序的排列顺序。 3)掌握直通线、交叉线的制作方法及其区别和使用环境。 4)掌握双绞线导通性测试的简单方法。 2、实训条件

电磁屏蔽原理

利用这个特性,可以达到屏蔽电磁波,同时实现一定实体连通的目的。方法是,将波导管的截止频率设计成远高于要屏蔽的电磁波的频率,使要屏蔽的电磁波在通过波导管时产生很大的衰减。由于这种应用中主要是利用波导管的频率截止区,因此成为截止波导管。截止波导管的概念是屏蔽结构设计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常用的波导管有圆形、矩形、六角形等,它们的截止频率如下: 矩形波导管的截止频率:f c=15×109 /l式中:l是矩形波导管的开口最大尺寸,单位是cm,f c的单位是Hz。 圆形波导管的截止频率:f c=17.6×109 /d式中:d是圆形波导管的内直径,单位是cm,f c的单位是Hz。 六角形波导管的截止频率:f c=15×109 /w式中:w是六角形波导管的开口最大尺寸,单位是cm,f c的单位是Hz。 截止波导管的吸收损耗:落在波导管频率截止区内的电磁波穿过波导管时,会发生衰减,这种衰减称为截止波导管的吸收损耗,截止波导管的吸收损耗计算公式如下 A=1.8×f c×t×10-9(1-(f/f c)2)1/2(dB) 式中:t是截止波导管的长度,单位是cm,f 是所关心信号的频率(Hz),f c是截止波导管截止频率(Hz)。如果所关心的频率f远低于截止波导管截止频率(f﹤f c/5),则公式化简为:A=1.8×f c×l×10-9 (dB) 圆形截止波导管:A=32t/d(dB) 矩形(六角形)截止波导管: A=27t/l (dB)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当干扰的频率远低于波导管的截止频率使,若波导管的长度增加一个截面最大尺寸,则损耗增加将近30分贝。 截止波导管的总屏蔽效能:截止波导管的屏蔽效能由吸收损耗部分加上前面所讨论的孔洞的屏蔽效能不能满足屏蔽要求时,就可以考虑使用截止波导管,利用截止波导管的深度提供的额外的损耗增加屏蔽效能。 16. 截止波导管的注意事项与设计步骤 1)绝对不能使导体穿过截止波导管,否则会造成严重的电磁泄漏,这是一个常见的错误。 2)一定要确保波导管相对于要屏蔽的频率处于截止状态,并且截止频率要远高于(5倍以上)需要屏蔽的频率。设计截止波导管的步骤如下所示: A) 确定需要屏蔽的最高频率F max和屏蔽效能SE B) 确定截止波导管的截止频率F c,使f c≥5F max C) 根据F c,利用计算F c的方程计算波导管的截面尺寸d D) 根据d和SE,利用波导管吸收损耗公式计算波导管长度t 说明: 在屏蔽体上,不同部分的结合处形成的缝隙会导致电磁泄漏。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加不同部分的重叠宽度来形成一系列“截止波导”,减小缝隙的电磁泄露。这时,截止波导的截面最大尺寸可

屏蔽布线系统的施工技巧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综合布线系统成为现代建筑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乎每栋大 可以说在我国,几楼中都含有综合布线系统。在综合布线系统已经普及的今天,在谈屏蔽布线系统,似 乎有些多余:每个布线厂商都提供屏蔽布线产品,每个集成商都了解屏蔽布线系统。 不过,了解是一回事,实际用起来就可能是另一回事。屏蔽布线系统看起来容易,而真正做好屏蔽布线的工程并不是每个集成商的项目经理所能做到的。在本文中,笔者仅打算将自己在屏蔽布线系统的工程中累积的技巧奉献给读者,并不涉及到屏蔽布线的各种理论和争论。 1.、屏蔽布线施工综述 屏蔽布线系统与非屏蔽布线系统一样,其基本组成在8芯双绞线的两端安装RJ45模块,再 用跳线连接到两端的设备(如: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网卡、电话交换机和电话机等等)中,形成信息传输的通道。 其中,双绞线铺设在墙、地板和天花中,而模块则安装在面板、配线架(空架)里。因此屏蔽布线系统的基本工程手法与非屏蔽布线系统的工程手法非常相近: □穿线:根据图纸将双绞线从面板出铺设到电信间(也称为弱电间、配线间等等),途中通过穿管、安放桥架(或线槽)将让双绞线不受力的“平躺”在管子里和桥架中;在垂直部分,则用绑扎方式防止双绞线的上端受力造成损坏。 □端接:在面板和配线架旁,施工人员将线头中的8 根芯线剥出,按照模块上印刷的线对颜色,依次将8 芯线安放到模块的打线端子内,并用打线刀(或免工具盖板)将芯线压入 V型槽内,利用V型槽刺破芯线外的绝缘层,实现线路导通。 屏蔽布线系统与非屏蔽布线系统在工程中不同之处如下: □ 屏蔽布线系统同时使用屏蔽双绞线和屏蔽模块

屏蔽布线系统只有形成了全程屏蔽才能充分发挥其抗干扰的效果,因此在屏蔽布线系统中,从双绞线、模块到跳线,以致网络设备中的RJ45 端口都是屏蔽产品。 因此必须屏蔽布线系统同时采用屏蔽双绞线和屏蔽模块。 □ 屏蔽双绞线在8 芯线外有屏蔽层,在施工时要连接到两端的模块屏蔽层上 全程屏蔽意味着系统内各部件(双绞线、模块、跳线)的屏蔽层布线连接,形成完整的屏蔽链路。因此屏蔽双绞线中的屏蔽层需要与两端模块上的屏蔽层连接。 跳线则直接通过屏蔽RJ45 头外的屏蔽层与模块连接。 根据欧洲布线系统的施工标准,屏蔽双绞线与屏蔽模块连接时,有以下两个要求: >> 对于铝箔屏蔽双绞线,要将屏蔽层和双绞线中的接地导线同时端接到两端模块的屏蔽层 上; >> 对于丝网+铝箔屏蔽的双绞线,只要将丝网层端接到两端模块的屏蔽层上即可。 □ 屏蔽布线系统需要接地 为了将屏蔽层内感应到的电磁信号泄放掉,屏蔽层必须接地。因此在屏蔽配线架上,有一个接地桩用于接地。施工时应使用接地导线,一端固定在屏蔽配线架的接地桩上,另一端则固定在机柜、电信间接地铜排上,通过接地铜排连接到建筑物的接地体,形成完整的接地回路。 由以上几步,就基本上完成了屏蔽布线系统的施工。但是,如果仅做到了上述的几步,那屏蔽工程并没有做完美,还有一些疏漏的地方。 2.屏蔽布线材料的特点及对策

不同材质金属板电磁屏蔽效果的对比分析要点

郑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不同材质金属板电磁屏蔽效果的对比分析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 院(系): 完成时间: 2013年5月20 日

不同材质金属板电磁屏蔽效果的对比分析 摘要高导电性材料在电磁波的作用下将产生较大的感应电流。这些电流按照楞次定律将削弱电磁波的透入。采用的金属网孔愈密,直到采用整体的金属板(壳),屏蔽的效果愈好,但所费材料愈多。 本文主要使用XFDTD仿真软件编写基于FDTD算法的计算机仿真程序,计算出了喇叭天线工作时在铜金属板以及与铁,铝金属板屏蔽下电场强度分布,重点记录了距离端口60cm 平面的电磁参数,以此观察分析不同材质金属板的屏蔽效能,为金属板的电磁屏蔽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定量的数据。 关键词屏蔽效能金属板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喇叭天线电磁波传播模型 Abstact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is characterized the attenu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n shield。Because of the high conductive material will be generated a large induction current under the a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These currents according to Lenz's law will weaken the penetr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The metal mesh is more dense, he better the shielding effectt, until the the overall metal shell, but the more charge material used. The this thesis make use of XFdtd simulation of copper metal plate, as well as iron, aluminum metal plate in an electromagnetic field environment。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aterials, thickness, and the source distance parameter, analysis the performance impact of metal shielding. Key Words:Shielding effectiveness Metal plat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algorithm Horn antenna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 model

电磁屏蔽基本原理

1、电磁屏蔽基本原理 如图1所示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低电阻的导体材料,并利用电磁波在屏蔽导体表面的反射和在导体内部的吸收以及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而使电磁波能量的继续传递受到阻碍,起到屏蔽作用。某些屏蔽材料可将大部分入射波反射掉,利用内部吸收及多重反射损耗掉部分进入材料的电磁波,只允许极少量的电磁波透过材料继续传播。 钢金属结构就起到了电磁屏蔽的作用,会大大影响附近基站对楼内的信号覆盖强度,下面用具体公式证明这一点。 钢金属结构对电磁波的损耗主要由反射损耗和吸收损耗组成。吸收损耗是指电磁波穿过屏蔽罩时能量损耗的数量,吸收损耗计算公式为: AdB=(f×σ×μ) /2×t 其中 f:频率(MHz) μ:金属导磁率σ:金属导电率 t:屏蔽罩厚度 联通附近基站使用的频率是900MHz,钢的导磁率约为450×10-4左右,钢的导电率约为×10-5左右,钢结构厚度约为0.02米左右。 将上述参数代入公式,吸收损耗约为31dB。 反射损耗(近场)的大小取决于电磁波产生源的性质以及与波源的距离。对于杆状或直线形发射天线而言,离波源越近波阻越高,反射损耗随波阻与屏蔽阻抗的比率变化,因此它不仅取决于波的类型,而且取决于屏蔽罩与波源之间的距离。 近场反射损耗可按下式计算 RdB=168+10×lg(σ/μrf)

其中 r:波源与屏蔽之间的距离,估算取为200米。 将参数代入公式,得到反射损耗为。 因此,由于钢金属结构引起的损耗为吸收损耗和反射损耗之和,即为,再加上建筑物其他混凝土结构的损耗20dB,总损耗约为97dB。 2、链路预算 下行链路(DownLink)是指基站发,移动台接收的链路。 上行链路(UpLink)是指移动台发,基站接收的链路。 对于GSM900M系统的上下行链路,按照链路预算公式,计算后建筑物内信号电平值为-99dBm左右,基本无法满足正常的通话需求。 对于GSM1800M系统,其覆盖能力还不如GSM900M,也无法达到覆盖效果。 对于CDMA系统,链路预算表格如下表

屏蔽双绞线的特点

购线网——构造全面、安全、专业的线缆、连接线、插线板、连接器、测试线、转换器等的垂直购物网站。 屏蔽双绞线的特点 双绞线根据屏蔽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即STP(Shielded Twisted-Pair)和FTP(Foil Twisted-Pair)。 STP 是指每条线都有各自屏蔽层的屏蔽双绞线,而FTP 则是采用整体屏蔽的屏蔽双绞线,这两种屏蔽方式也被称为单屏蔽。需要注意的是,屏蔽是指在整个电缆均有屏蔽装置,并且在两端正确接地的情况下才起作用。所以,要求整个系统全部是屏蔽器件,包括电缆、插座、水晶头和配线架等,同时建筑物需要有良好的地线系统。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很难全部完美接地,从而使屏蔽层本身成为最大的干扰源,导致性能甚至远不如非屏蔽双绞线。所以,除非有特殊需要,通常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只采用非屏蔽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外层由铝箔包裹,以减小辐射,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辐射。屏蔽网线价格相对较高,并且需要支持屏蔽功能的特殊连接器和相当的安装技术,安装时要比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困难。类似于同轴电缆,它必须配有支持屏蔽功能的特殊连结器和相应的安装技术。但它有较高的传输速率,100米内可达到155Mbps ,传输速率比非屏蔽双绞线的高。 双绞线使用屏蔽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有电磁干扰环境下系统的传输性能,这里的抗干扰性应包括两个方面,即抵御外来电磁干扰的能力以及系统本身向外辐射电磁干扰的能力。那么非屏蔽双绞线又有什么优点呢?购线网告诉大家: (1)无屏蔽外套,直径小,节省所占用的空间; (2)重量轻,易弯曲,易安装; (3)将串扰减至最小或加以消除; (4)具有阻燃性; (5)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适用于结构化综合布线。 双绞线屏蔽的形式有四种: 1、在四对线外只用铝箔包裹; 2、每对线用铝箔包裹,四对线外没有金属网; 这样的被称为单屏蔽双绞线,只是在外护套内有一层屏蔽。 3、在四对线外用铝箔和金属网包裹; 4、每对线用铝箔包裹,四对线外加金属网; 这样的被称为双屏蔽双绞线,每根芯线都有一层屏蔽,最后在所有的芯线外面(护套内)还有一层屏蔽层。购线网上有各种各类双绞线,需要的朋友可以百度购线网就找到了。 选择购线,构造安全,连接你我!用毫米(mm)来购线的购物网 !

非屏蔽双绞线的制作

实验名称:非屏蔽双绞线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非屏蔽双绞线与RJ45接口的连接方式; 2、了解A线序(T568A)与B线序(T568B)的标准排线顺序; 3、掌握非屏蔽双绞线其直通线与交叉线的制作方法; 4、掌握线缆的测试。 二、实验内容: 1、在非屏蔽双绞线上压制RJ-45接头 2、制作非屏蔽双绞线的直通线与交叉线,并测试连通性; 三、实验环境: 水晶头、100Base TX双绞线、网线钳、网线测试仪。 四、相关基本知识: 1、网络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无线传输介质有红外线、无线电波、光波等; 2、非屏蔽双绞线的分类:(按电器性能分)一类、二类、三类、四类、 五类、超五类、六类双绞线等; 3、A、B两种线的线序: 4、传输媒体的选择:取决于网络拓扑的结构、实际需要的通信容量、可 靠性要求,以及能承受的价格范围。 五、实验步骤: 1、先截取一定长度的双绞线,用剥线钳将两头保护胶层去掉,应注意裸 线长度大致为15mm; 2、理线。将四对双绞线按照“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的顺

序从左至右依次理好,将线尽量理直,并将线头剪齐; 3、压线。再次检查线序是否正确,线头是否整齐,将线插入水晶头中后, 用网线钳将水晶头压紧; 4、重复以后步骤制作另一端; 5、两端都做好后,便可进行测试,插入测试仪的插孔,若测试仪面板上 绿灯顺序亮起,表示该线缆制作成功;有某个绿灯始终不亮,表示有 某一线对没导通,说明接线有问题。 六、实验结果总结: 1、网线制作应注意先正确排序,然后将线压齐,并平整线头; 2、另外要注意双绞线和直通线的制作方法,熟知A、B线序; 3、还有测线仪的使用方法,应注意双绞线和直通线的测试方法不同。

电磁屏蔽上的应用

化学镀镍合金在电子产品电磁屏蔽上的应用 张伟伟 [摘要]对化学镀镍合金的工艺和性能特性及其在电磁屏蔽上的应用现状作了评述。文中着重介绍 了化学镀镍合金在电磁屏蔽上的应用情况。合理应用化学镀镍合金技术,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 成本,促进技术进步。 [关键词】化学镀镍合金;电磁屏蔽;应用 Applications of Electroless Nickel Alloy in Electrmagnetic Shielding of Electronics Products ZHANG Wei—wei Abstract: Technology and properties of electroless plating nickel alloy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EMS are reviewed in the paper.Applications of electroless plating nickel alloy in EMS are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also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electroless plating nickel alloy is favor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the reduction of costs for electronics products. Keywords: Electroless plating nickel alloy;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application 1 引言随着宇航、计算机、通讯、遥控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机械、汽车、消费品自动控制水平迅速提高, 对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及对其性能可靠性要求与日俱增,世界电子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为适应技术发展和市场 竞争,必须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水平和降低生产成本。化学镀镍合金具有镀层均匀,适用基材广,结合力 高,硬度高,优良的耐磨耐蚀性,可焊性好和特殊的电磁性能的特性。在工业中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为电 子产品提高质量、可靠性,降低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在美国,电子工业是化学镀镍合金的需求量 最大的产业部门,占化学镀镍总量的25%左右。 我国电子工业开发应用化学镀镍技术已有多年,但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仍滞后于国际发展水平。因此, 研究化学镀镍合金在电子产品上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2 化学镀镍合金的工艺及性能特点化学镀镍合金是利用还原剂在镀液中将镍离子还原,在镀件上沉积镍合金 镀层的表面技术。常用合金有Ni—P和Ni—B系,还可加入cu,Co,W,Mo,Fe等元素形成镍基多元合金系,进 一步改善其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化学镀镍合金的主要工艺特点可归结为: 1)镀覆过程不许外加电源驱动; 2)均镀能力强,形状复杂,有内孔、内腔的零件均可获得均匀的镀层; 3)适用基材广,金属、非金属均可施镀; 4)镀液可维护,反复使用; 5)镀液无毒,废液易于处理,达到环保要求; 6)操作方便,劳动成本低; 镀层的性能特点可归结为: 1)Ni—P合金、当含磷量大于8%时,镀态为非晶态结构; 2)孔隙率低; 3)电阻温度系数(RTC)小,热稳定性好,接触电阻小; 4)镀层的磁性能,非晶态的Ni—P合金是磁性的,是优良的软磁合金,矫顽力Hc≤160A/m,热处理晶化后,Hc 可达到8000A/m~24000A/m,磁导率μ值高;

EMI电磁屏蔽原理-导论

在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中,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能量通过传导性耦合和辐射性耦合来进行传输。为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对传导性耦合需采用滤波技术,即采用EMI滤波器件加以抑制;对辐射性耦合则需采用屏蔽技术加以抑制。在当前电磁频谱日趋密集、单位体积内电磁功率密度急剧增加、高低电平器件或设备大量混合使用等因素而导致设备及系统电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其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 屏蔽是通过由金属制成的壳、盒、板等屏蔽体,将电磁波局限于某一区域内的一种方法。由于辐射源分为近区的电场源、磁场源和远区的平面波,因此屏蔽体的屏蔽性能依据辐射源的不同,在材料选择、结构形状和对孔缝泄漏控制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设计中要达到所需的屏蔽性能,则需首先确定辐射源,明确频率范围,再根据各个频段的典型泄漏结构,确定控制要素,进而选择恰当的屏蔽材料,设计屏蔽壳体。 屏蔽体对辐射干扰的抑制能力用屏蔽效能SE(Shielding Effectiveness)来衡量,屏蔽效 能的定义:没有屏蔽体时,从辐射干扰源传输到空间某一点(P)的场强1(1)和加入屏 蔽体后,辐射干扰源传输到空间同一点(P)的场强2(2)之比,用dB(分贝)表示。 图1 屏蔽效能定义示意图 屏蔽效能表达式为(dB) 或(dB)

工程中,实际的辐射干扰源大致分为两类:类似于对称振子天线的非闭合载流导线辐射源和类似于变压器绕组的闭合载流导线辐射源。由于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是上述两类源的最基本形式,实际的辐射源在空间某点产生的场,均可由若干个基本源的场叠加而成(图2)。因此通过对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所产生的场进行分析,就可得出实际辐射源的远近场及波阻抗和远、近场的场特性,从而为屏蔽分类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图2 两类基本源在空间所产生的叠加场 远近场的划分是根据两类基本源的场随1/r(场点至源点的距离)的变化而确定的, 为远近场的分界点,两类源在远近场的场特征及传播特性均有所不同。 表1 两类源的场与传播特性 波阻抗为空间某点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之比,场源不同、远近场不同,则波阻抗 也有所不同,表2与图3分别用图表给出了的波阻抗特性。

双绞线线缆制作小结

双绞线线缆制作小结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熟练应用网线制作的专用工具。 2、进一步了解网络硬件的组成及各部之间的关系。 3、掌握网络的制作方法(双绞线)。 4、掌握星型局域网的网络硬件的连接方法。教学准备 1、一条五类双绞线 2、两个水晶头(rj-45头) 3、一把专用的压线钳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导语:双绞制作是我们学习计算机网络动手能力的第一步,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是组建星型结构以太网的必要技术之一。同时也是我们日常网络维护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制作双绞线准备知识(15分种) 1、以太网中rj-45连接器的针脚:在双绞线以太网中,其连接导线只需要两对线:一对线用于发送,另一对线用于接收。但现在的标准是使用rj-45连接器。这种连接器有8根针脚,一共可连接4对线。对于10base-t以太网的确只使用两对线。这样在rj-45连接器中就空出来4根针脚。到对100base-t4快速以太网,则要用到4对线,即8根针脚都要用到。 ◆顺便指出,采用rj-45而不采用电话线的rj-11也是为了避免将以太网的连接线插头错误地插进电话线的插孔内。另外,rj-11只有6根针脚,而rj-45有8根针脚。这两种连接器在形状上的区别见下图所示。 2、rj-45连接器对8根针脚的编号的规定 rj-45连接器包括一个插头和一个插孔(或插座)。插孔安装在机器上,而插头和连接导线(现在最常用的就是采用无屏蔽双绞线的5类线)相连。eia/tia制定的布线标准规定了8根针脚的编号。如果看插孔,使针脚接触点在上方,那么最左边是①,最右边是⑧(见下图)。 如果看插头,将插头的末端面对眼睛,而且针脚的接触点插头的在下方,那么最左边是①,最右边是⑧(见下图)。请注意,有的文献将插头编号的①指定为最右边的针脚,这是因为他们将插头的针脚接触点画在上方(和我们给出的图正好旋转了180度)。但实际上指的还是同样的针脚。 在10 /兆比秒和100 mb/s以太网中只使用两对导线。也就是说,只使用4根针脚。那么我们应当将导线连接到哪4根针脚呢? 现在标准规定使用下表中的4根针脚(1, 2, 3和6),1和2用于发送,3和4用于接收:分布距离处理机位于同一针脚1 发送+ 针脚2 发送- 针脚3 接收+ 针脚4 不使用针脚5 不使用针脚6 接收- 针脚7 不使用针脚8 不使用 3、不同颜色的4对双绞线与针脚连接 eia/tia-568标准规定了两种连接标准(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即eia/tia-568a和eia/tia-568b。这两种标准的连接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中上方的折线表示这两根针脚连接的是一对双绞线。 ◆ t568a规定的连接方法是: 1 白–绿(就是白色的外层上有些绿色,表示和绿色的是一对线) 2 绿色 3 白–橙(就是白色的外层上有些橙色,表示和橙色的是一对线) 4 蓝色 5 白–蓝(就是白色的外层上有些蓝色,表示和蓝色的是一对线) 6 橙色 7 白–棕(就是白色的外层上

科技成果——磁流体推进技术

科技成果——磁流体推进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项目简介 该技术是利用海水通过磁场而产生的电磁力来推动海洋装置前进的新技术,它取代了传统螺旋桨、轴系、减速齿轮等结构,极大地降低了噪声;推进器的磁体、电极等是相对静止的固定装置,不受旋转机械极限功率的限制,可制造超大功率的高速海水推进器,理论航行速度可达150节。 操作简便灵活,改变电极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就可以改变推进装置推力的方向及大小,空间布局灵活,推进器安静舒适。目前,已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艘超导螺旋式电磁流体推进试验船HEMS-1号,船长为3.2米,排水量约1吨,可搭乘1人,中心磁场为5特斯拉,采用不锈钢镀铂电极,推力可达40-50牛顿,船速2节。该成果获中国科学院2000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应用范围低噪音海洋环境勘察、海洋观光旅游。 项目所处阶段实验室研究。 市场前景 世界游轮协会资助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人口中有12.3%的人曾经乘坐过游轮,每年还有数以百万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超过6800万的美国人希望乘坐游轮,超过4300万人确定会成行,这意味着潜在的游轮度假市场至少达到570亿美元,最高可能达到850亿美元。我国自1976年9月日本国际游轮珊瑚公主号首次停靠大连港,

访问中国沿海港口的游轮数量逐年上升。据《2010-2011中国邮轮发展报告》,2010年乘坐游轮赴海外旅游的出入境大陆游客达到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同时还有正在兴起的游艇项目,可见我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应用磁流体推进技术,可形成海上观光游轮、游艇,海底观光的水下推进器,实现广大民众的海底观光愿望。磁流体推进技术噪音低、环保,对水下生物影响小,是一种环保、绿色的海洋观光技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合作开发

电磁屏蔽箱性能分析

电磁屏蔽箱性能分析 董博1李茁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 210016)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 210016)2 摘要:本论文以微型计算机的机箱为例,在HFSS 软件中建立导体机箱的模型,仿真并且分析了常见开口的电磁辐射特性,在激励源方向固定的前提下得到了一些结论。 关键词:电磁屏蔽,导体机箱,孔缝,屏蔽效能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nclosure DONG BO1, LI ZHUO 2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1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metallic enclosure is first set up in the software HFSS as a micro-computer enclosure model and then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enclosure with common apertures or slots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and drawn some conclusions.The excitation source in a fixed direction is the major and minor premise of those conclusions.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etallic Enclosure; Aperture; Slot;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1 引言 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设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研发人员更多考虑的是计算机的主板、电源、CPU、显卡、声卡、网卡等的性能,而对机箱的考虑相对较少。但机箱对计算机的电磁兼容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1-4]。它不仅提供机械保护,还起到电磁屏蔽作用,使计算机免受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工作更加地稳定、可靠;同时,它又防止计算机自身产生的电磁波向外辐射,不影响其它设备工作,防止信息泄露及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机箱设计应引起研发人员的重视[1]。计算机主机电磁泄漏方式包括:一种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称为辐射泄漏,主要通过计算机各种接口及其它孔缝等;另一种是通过各种线路传导出去的,称为传导泄漏,计算机系统电源信号线及地线等都可以作为传导媒介。这里主要考虑辐射泄漏[4]。 为分析计算机机箱的辐射泄漏,我们在HFSS 中建立一个简单的箱体仿真模型,如图1所示,机箱壁由六片理想金属导体板构成,厚度均为0.05cm,机箱内部尺寸为22cm x 14cm x 30 cm,介质为真空(vacuum)。由50ohm同轴电缆探头对导 图1 本文中的仿真模型及激励源形式 体腔馈电,经半径为0.16cm的导线延长探头的中心导体部分,连接到机箱侧面板上焊接的47ohm 的贴片电阻上。仿真频率1GHz~3GHz。为保证结果尽可能准确,数据均是选择在终端S参数(S11)曲线中-10db以下的频率点所测,此时负载较匹配。 ·1023·

电磁屏蔽分析和应用

电磁兼容课程论文 题目名称:电磁屏蔽技术 院系名称:电子信息学院 班级:测控112 学号:201100454217 学生姓名:白凡 指导教师:魏平俊 2014年5月

摘要: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以及电磁环境污染的加重,对电磁兼容性设 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电磁兼容设计的主要技术之一——屏蔽技术的 研究也就愈显得重要。本文从电磁屏蔽技术原理出发,讨论了屏蔽体结构、 屏蔽技术分类、屏蔽材料的选择以及所要遵循的原则,在电子设备实施具 体的电磁屏蔽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分析了电磁干扰形成的危害,介 绍了工程上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几种常用方法。 关键词:电磁屏蔽电磁干扰屏蔽技术 Abstract: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products as well as th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aggravating, more and more is also high to the requirement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design, as one of the main technology of emc design - shield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s more important.Based on principle of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of the shield, shielding the technical classification, the selection of shielding materials and to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the electronic equipment to implement specific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At the same time analyzes the harm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ngineering several commonly used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technology

综合布线施工方法

综合布线技术方案及施工方法(包含拘留所网络布线) 5.1.2.1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综合布线系统大致上可以划分为六个子系统,即:工作区子系统,水平支干子系统,垂直主干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系统的组成如下: (1)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 SUBSYSTEM) 此系统处在用户终端设备(包括电话机、计算机终端、监视器、数据终端)和水平子系统的信息插座(I/O)之间,起着搭桥的作用。包括各种适配器、连接器和连接软线。 (2)水平支干线子系统(HORIZONTAL SUBSYSTEM) 水平子系统由楼层平面范围内的信息传输介质(4对UTP电缆或光缆及其相关部件)和信息插座(I/O)组成。它是工作区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之间的连接桥梁。 (3)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 SUBSYSTEM) 管理子系统指干线接线间或卫星接线间内的交叉互联设备。它连接着其它各个子系统,使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水平支干线和垂直主干线及其它设备的线路均在这里终结,可通过跳线实现系统的灵活搭建,是实现综合布线系统灵活性的关键。 (4)垂直主干子系统(RISER BACKBONE SUBSYSTEM) 垂直主干子系统是建筑物的主馈电缆,由主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主设备间至各楼层分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它把来自各远程通信(卫星)接线间的信号传送至设备间,直至传送到最终接口,再通往外部网络。它既能保证所有用户端子与机房的连通性,又要保证用户端子之间的连通性并支持所有的其它通信子系统。主干必须支持和满足当前需要,又要适应未来的发展。 (5)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 SUBSYSTEM) 设备间子系统是由设备间的电缆、连接器和有关硬件组成,它的作用是将公共系统的各种不同设备互联起来,如PABX、计算机网络设备等。

关于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分析

关于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16T11:02:20.620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2期作者:文斌1 单宝玉2 [导读] 现如今,我国现代通信技术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势头普遍比较良好,这体现在诸多方面,特别是在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实际应用效果比较良好,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传输。 文斌1 单宝玉2 1.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训练基地陕西省西安市 710100 2.69006部队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现如今,我国现代通信技术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势头普遍比较良好,这体现在诸多方面,特别是在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实际应用效果比较良好,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传输。本文针对电磁屏蔽技术在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无线电通信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关键词:无线电;通信设备;电磁屏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同时很多技术在应用时,已经逐渐被完善和优化。在诸多技术当中,电磁屏蔽技术在无线电通信设备中得到了合理的利用,通过该技术在其中的有效应用,可以为无线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保障。与此同时,该技术在应用时,还可以为播出质量提供保障,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的个性化要求。通常情况下,无线台站在日常运作和发展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无用信号进行屏蔽处理。由此可以看出,无线电通信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磁屏蔽技术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电磁屏蔽技术在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应用 1.1电磁场屏蔽 无线电通信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保证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特别是要在指定空间范围内实现传播。通过这种方式在实践中的有效落实,不仅可以借助屏蔽体对电磁场的无用信号进行有针对性的屏蔽处理,而且还可以避免其在指定范围之内进行传播。无线电通信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想实现对一些无用信号科学合理的屏蔽和处理,就必须要意识到电磁屏蔽技术在其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也就是在电磁经过屏蔽体的时候,要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电磁能量都会被屏蔽。在其中会剩下一部分能量,在整个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出相对应的衰减作用,也就是说在实践中其只是单纯的对其中的部分电磁能量进行吸收,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可以达到预期的屏蔽效果。除此之外,反射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电磁场屏蔽技术手段之一。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在实践中,如果是在一些特殊的交界面当中,与其相对应的阻抗具有不可连续的特征,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电磁波在经过屏蔽体表面的时候,与其相对应的电磁入射波就会直接受到这种不可连续性的阻抗反射影响。这整个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被看作是想要实现良好屏蔽效果的主要措施之一。另外,除了上述的这两种方式和手段之外,还可以利用反射与吸收同时作用的方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通常情况下,电磁能量在经过屏蔽体的时候,其中会有一部分直接被屏蔽体所吸收,而其中还有一部分则会直接被反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电磁能力在实践中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进而达到屏蔽的最终目的。 1.2磁场屏蔽 电磁屏蔽技术在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科学合理的利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无线电通信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实现对一些无用信号有针对性的屏蔽处理。通常情况下,磁场屏蔽过程中,屏蔽对象一般会分为低频磁场和直流磁场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方式。这种类型的屏蔽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与电磁场屏蔽技术相比,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应用水平并不是很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主要的应用方法就是利用屏蔽体材料在其中使用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高导词性特征,同时与其体现出的分路作用进行有效结合,这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磁阻或者是磁通在经过屏蔽体的时候,可以受到有效控制,实现大面积的衰减。但是对于工作人员而言,正常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屏蔽体与设备相互之间的距离不能够太远。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保证磁通量的作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1]。除此之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在针对屏蔽体进行设计和利用时,设计人员要意识到孔道设计在其中的重要性。在具体设计措施实施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很多设计人员认为孔道会促使屏蔽体自身的磁阻特性有所增加,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屏蔽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大大折扣。在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实践中如果从场地的角度出发,场地自身对屏蔽的强度比较严重,那么对屏蔽体而言,也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处理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对双层磁屏蔽体来进行操作,这样可以在实践中实现良好的屏蔽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想要对外部强磁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屏蔽处理,那么通常为了达到良好的屏蔽效果,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材料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由于外部强磁场屏蔽过程中提出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对材料进行选择和利用的时候,要与外部条件进行有效结合,对其中的一些不容易饱和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利用[2]。特别是对于一些屏蔽体内部而言,在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饱和性比较强的高导磁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在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这些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这样才可以在实践中实现对内部强磁场合理的屏蔽处理。 2电磁屏蔽技术在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应用对策 2.1屏蔽体材料的选择和利用 近年来,我国通信行业的整体发展势头比较良好,特别是无线电通信设备在其中不仅具有良好的发展形势,而且其整体应用范围也一直不断扩大。在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保证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将电磁屏蔽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其中,这样可以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技术在应用时,要注意对屏蔽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同时还要与无线电通信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总体结构、工作环境等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3]。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为了达到良好的屏蔽效果,会选择利用一些铝或者是铜材料作为主体的导体材料,这种类型材料制作而成的高频电子设备,其不仅可以在实践中形成具有非常重要影响和作用的电磁屏蔽体,而且还可以为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稳定运行状态提供有效保障。 2.2电磁屏蔽中对缝隙的控制措施 无线电通信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想实现对无用信号科学合理的屏蔽和处理,就必须要意识到电磁屏蔽技术在其中的重要性。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