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0801028B

中文名称:高等有机化学

英文名称: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

总学时:32

总学分:2分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高等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化学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的后续课程之一。本课程是在基础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对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对有机反应机理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对立体化学知识进行归纳,同时还介绍有机化学的最新进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有机反应的实质,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和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使学生能应用有机反应机理更好地指导实践,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从事中学化学教学以及化学、化工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习题、答疑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同学们能用现代化学的理论知识,认识有机化学中化学键的本质,深刻认识有机化学分子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研究反应机理和设计合成方法。从微观电子结构层次上认识有机化学动态反应过程。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可推测其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性质。学会并领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为继续学习相关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为从事相应专业的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本课程的教学于第六个学期进行,课堂讲授32学时。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有机反应分别按有机反应历程、反应物与产物的关系进行分类的两种方法。并能根据反应历程判断有机反应所属类别。

2、理解有机反应历程的涵义,认识掌握有机反应历程的意义。

3、了解现代有机化学主要的分支学科。

4、了解高等有机化学的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有机反应分别按有机反应历程、反应物与产物的关系进行分类的两种方法。

(2)、有机反应历程的涵义,掌握有机反应历程的意义。

(3)、现代有机化学主要的分支学科。

2、教学难点:

有机反应分别按有机反应历程、反应物与产物的关系进行分类的两种方法。

【教学内容】

1.1 高等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1.2 高等有机化学的分支学科

1.3 高等有机化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3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共价键键长、键能、偶极矩的概念。

2、掌握分子轨道理论、前线轨道理论。

3、掌握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分类法,影响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强度的因素,以及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化合物性能的影响。

4、掌握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诱导效应、场效应、共轭效应与体积效应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2)、芳香性判断。

2、教学难点: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用休克尔规则判断物质的芳香性。

【教学内容】

2.1 共价键

2.2 有机反应中的电子效应与空间效应

2.2.1 诱导效应与场效应

2.2.2 共轭效应

2.2.3 空间效应

2.3 芳香性与休克尔规则

第三章立体化学原理(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立体化学研究的角度和方法。理解静态立体化学与动态立体化学的各自研究对象。

2、理解构造异构与立体异构的区别,并能给出其各自包含的异构现象。回顾顺反异构体的判别方法和标记法。

3、掌握对映异构体的概念、构型判别方法、Fischer投影式书写方法,并掌握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

4、掌握旋光化合物的分类,学会判断含有两个及多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5、了解一些典型化合物如丁烷、环己烷的构象,及其构象转化与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根据分子的构象来分析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6、掌握构型保持与构型翻转,并能判断立体选择性反应和立体专一性反应。

7、理解不对称合成的含义,掌握不对称合成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手性与对称性的关系,手性分子构型的表示方法和标记方法。

(2)、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3)、反应过程的立体化学:立体专一性与立体选择性反应。

2、教学难点:

构型的标记与构型表示方法之间的转化;立体选择性反应和立体专一反应。

【教学内容】

3.1 立体异构

3.2 有机分子的构象分析

3.3 对映异构与不对称合成

3.3.1 分子的对称性与手性判断

3.3.2 旋光化合物的分类

3.3.3 构型保持及构型翻转

3.3.4 外消旋化及外消旋体的拆分

3.3.5 立体专一反应和立体选择反应

3.3.6 潜手性分子与不对称合成

第四章亲核取代反应(3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类型和历程,影响反应进行速度的因素以及亲核取代反应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2、掌握碳正离子与非经典碳正离子的概念,掌握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3、掌握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4、掌握邻基参与效应:邻基参与效应的条件,特点和种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S N1 历程与S N2 历程的基本特征、立体化学特征和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2)、邻基参与作用的应用。

2、教学难点:

试剂的亲核性与碱性的关系;S N1 与S N2 历程的立体化学;邻基参与效应的特点与立体化学。

【教学内容】

4.1 亲核取代反应的类型与机理

4.2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速率的因素

4.3 邻基参与作用

4.4 亲核试剂的类型和反应

第五章加成与消除反应(3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理解亲电加成反应的概念和分类。

2、复习回顾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历程,了解亲电加成反应的实例。

3、理解消除反应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4、掌握β-消除反应历程、反应发生的取向和发生消除反应时的立体选择性。

5、理解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及影响消除反应速度的因素。

6、了解热消除反应历程,熟悉典型的热消除反应。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亲电加成反应的历程、取代基对加成反应的影响。

(2)、E1、E2、E1CB消去反应历程,消去反应的取向及立体化学。

(3)、热消除反应环状过渡态历程。

2、教学难点: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教学内容】

5.1 亲电加成反应

5.2 消除反应

第六章羰基化合物的反应(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及各类典型的醛酮加成反应。

2、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掌握常见的几种取代反应类型。

3、掌握常见的碳负离子生成方法,各类重要的缩合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羰基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及立体化学。

(2)、各种缩合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各种羧酸衍生物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相对活性。

2、教学难点:

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缩合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6.1 羰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

6.2 羰基加成反应及产物,羰基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和加成的立体选择性

6.3 碳负离子与各种重要的缩合反应

6.4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亲核取代

6.5 特殊和普遍的酸碱催化,分子内催化反应

第七章分子重排反应(3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理解分子重排的概念,及分子内重排和分子间重排的区别。

2、掌握几种典型的亲核重排反应机理。

3、掌握几种典型的亲电重排反应机理。

4、掌握芳环上的重排反应机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亲核重排的各种人名反应及其历程。

(2)、亲电重排及芳环重排实例。

2、教学难点:

碳正离子的重排,缺电子氧和缺电子氮的重排历程。

【教学内容】

7.1 缺电子重排

7.2 富电子重排

7.3 芳环上的重排

第八章芳香亲电和亲核取代反应(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2、掌握取代基的定位规律,熟悉定位规律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苯环亲电取代的反应历程、定位效应和反应活性。

(2)、芳烃的加成-消除历程和苯炔历程。

2、教学难点:

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亲核取代反应的分类和基本特点。【教学内容】

8.1 亲电取代反应

8.2 结构与反应活性

8.3 芳香亲核取代反应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碳碳双键、醇、醛酮等的氧化反应机理及氧化产物。

2、掌握金属及其它还原剂参与还原反应的产物。

3、了解常见的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和选择性,常见还原剂的还原能力和选择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醇、醛酮、烯烃等化合物的氧化方法。

(2)、催化氢化、溶解金属、氢化物及其它还原试剂。

(3)、各种官能团化合物的还原方法。

2、教学难点: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选择性氧化或还原。

【教学内容】

9.1 碳碳双键的氧化

9.2 醇的氧化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大学美育论文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论 文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古典美学特征 姓名:XXX

浅谈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古典美学特征 姓名:XXX 摘要中国古代园林风景如画,别具风格,历史悠久,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是东方园林的典范,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古代园林在造园时,注重以整体为美,以期达到和谐统一的审美情趣。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古典美学在古代园林中得到了完美的演绎和阐释。 关键词中国古代园林古典美学审美情趣以和为美 中国古典美学自先秦到清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人们的生产力低下,人民几乎是靠天吃饭,使得人们对自然、对天地都有一种敬畏的精神。这也就促使古典美学风格的形成。其间儒家、道家、释家、禅宗美学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及学派,他们共同构成了风格独特的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以宇宙整体和谐为基础,以整体为美,以整体的和谐为美。在以和为美的思想影响下,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出发,中国古代伟大的园林艺术家创造了别具一格的东方古典园林。同时,中国古典美学相比西方美学,更加注重意境的美感。道家美学认为道是浑然虚无的,它是一个包罗万象、生息变化的整体。它是天地万物的根源,也是美学产生的根源。受道家的影响,古典美学兼重虚实相生,追求若有若无的那种飘渺之美。 据典籍记载,最早的园林始于商周的囿,秦汉的苑,明清时达到创作的高峰。总的来说,看过这些园林的图片,我们会发现这些园林的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但是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达到了中国美学中的“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这一点和西方的园林有极大的区别,对比之下,中国古代园林做到了源于自然,师法自然,回到自然的和谐统一。 如果有仔细观察,我们会很容易的发现,每一个园林都有一个名字。他们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有机化学知识要点总结 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 ①烃:分子中碳原子数n≤4(特例:),一般:n≤16为液态,n>16为固态。 ②烃的衍生物:甲醛、一氯甲烷。 2、烃的同系物中,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熔、沸点逐渐_ _____,密度增大。同分异构 体中,支链越多,熔、沸点____________。 3、气味。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香味—----乙醇、低级酯 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苦杏仁味—硝基苯 4、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5、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6、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苯酚:常温时水溶性不大,但高于65℃时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可溶于水的物质: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等于3的低级醇、醛、酮、羧酸等 7、特殊的用途:甲苯、苯酚、甘油、纤维素能制备炸药;乙二醇可用作防冻液;甲醛的水溶 液可用来消毒、杀菌、浸制生物标本;葡萄糖或醛类物质可用于制镜业。 8、能与Na反应放出氢气的物质有:醇、酚、羧酸、葡萄糖、氨基酸、苯磺酸等含羟基的 化合物。 9、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0、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1、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2)羧酸;(3)卤代烃(NaOH水溶液:水解;NaOH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12、遇石蕊试液显红色或与Na2C03、NaHC03溶液反应产生CO2:羧酸类。 13、与Na2CO3溶液反应但无CO2气体放出:酚; 14、常温下能溶解Cu(OH)2:羧酸; 15、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6、羧酸酸性强弱: 17、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物质有:醛、甲酸、 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凡含醛基的物质。 18、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等有机化学 学时/学分:54/4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 开课教研室:有机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化学专业师范方向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基本任务是在学习四大基础化学的基础上,对《有机化学》课程的进一步深化,为有关后继课程《精细化学品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的学习以及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反应历程的分类和测试方法。熟悉各类基本有机反应的历程、立体化学关系、影响因素和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理解一些基本的有机反应理论,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有机化学问题和指导专业有机实验。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习题,答疑,质疑,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同学们能用现代化学的理论知识,认识有机化学中化学键的本质,深刻认识有机化学分子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掌握高等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动态学原理及其有机化学的五大反应原理。掌握研究反应机理和设计合成方法。从微观电子结构层次上认识有机化学动态反应过程。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可推测其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性质。学会并领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为继续学习相关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为从事相应专业的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54学时,以便于每学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化学键. (一)主要内容 1.偶极矩、氢键、氢键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2.共振论与分子轨道,共振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二)基本要求 掌握偶极矩、氢键、氢键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共振论与分子轨道,共振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分子轨道理论简介。解决难点:共振论与分子轨道,共振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第二章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一)主要内容 1.诱导效应、共轭效应与超共轭效应、场效应、烷基的电子效应 2.有机化合物的空间效应、空间效应对反应活性的影响、空间效应对酸碱性的影响 3.利用堵位基团的空间效应进行选择性反应 (二)基本要求 掌握诱导效应、共轭效应与超共轭效应、场效应、烷基的电子效应、有机化合物的空间效应、空间效应对反应活性的影响、空间效应对酸碱性的影响。解决难点:空间效应对酸碱性的影响。 第三章反应机理及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1.有机反应的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协同反应 2.研究反应机理的方法 (二)基本要求 掌握研究反应机理的方法。解决难点:研究反应机理的方法。 第四章氧化与还原反应 (一)主要内容 1.催化氧化、催化脱氢、二甲基亚砜氧化 2.氨氧化、过氧化物氧化、锰化合物氧化、四氧化锇氧化、铬酸及其衍生物氧化、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代码:GG32001、GG32002 学分/学时:8/136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圆周运动 §1-3 相对运动 (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教学难点:各物理量的微积分运算、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3学时)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学时) §3-1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3 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教学重点: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功能原理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 §4-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2 动量守恒定律 §4-3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1)教学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与刚体的定轴转动(7学时) §5-1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5-2 刚体的定轴转动 §5-3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1)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 (2)教学难点: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刚体的转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0学时) §7-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7-3 洛仑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

经济政治与社会 心得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体会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为适应我校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有幸接触《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在拿到教材的短短两周时间里,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阅读与学习,因时间紧,我深知对教材体会还很显浅,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与同事指正。 我对教材的体会用五个“走进”来概括,即走进历史、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心灵、走进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走进历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要让学生体会到经济、政治与社会三者的关系,就必须运用历史观点来分析世界各国或民族的发展进程。曾经有人说过“说当今的时事,用历史的观点来看问题”,因此应通过重温历史来让中专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同时也让他们看到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如讲“货币产生发展的过程”时,可以通过货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来让学生认识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反映了商业发展水平,又与政治环境有关,政治安定、国家统一,则货币统一。又如,要讲“人民当家作主”时,我想先播放一段新中国成立时的录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知道毛泽东建立并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可以看到人民当家作主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要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时,可以通过《我国改革开

放三十年》专题片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 二、走进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中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社会时事,选取中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知识点与社会焦点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既消化和掌握教学内容,又能关心变化莫测的世界,把书读“活”。如,要讲“个人所得税”时,可以结合我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经过,将修正前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作比较,使学生对本知识点更清晰。又如,要讲“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时,可以借助2011年3月中旬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中国少数商家哄抬盐价的实例,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事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绝非只是几包盐的事情,而是与经济、市场秩序、社会公德、国民教育相关的大事,这样的做法不仅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也毁坏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整个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社会道德的养成,需要公共部门防微杜渐,尽早向民众释疑解惑,传播科学的知识、正确的信息。再如,要讲“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时,我觉得应该带学生们到当地的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调查,了解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情况及人民政府如何为民办事、服务于民,走访相关窗口负责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公共形象、职能履行”的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总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正在被世人所抛弃。应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走进生活 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关键是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大学美育教学内容

大学美育

《大学美育》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 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第二章美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

计算化学软件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孙林

TECHNOLOGY WIND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体制的不断推广,我国教育界在教学方面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之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教育中的应用,我国教育事业日益提升。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当中,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反应其机理,巩固其稳定性,计算机化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计算化学软件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相应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应用计算机化学软件来提升化学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提升大学整体教学效果的目的。[关键词]大学;计算化学软件;有机化学教学 计算化学软件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孙林 王素玲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河北张家口075100) 众所周知,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我国很多领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为此,在化学研究领域计算机软件也被广泛的应用。应用计算机软件可将化学符号以及化学结构等表达的淋漓尽致,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应用化学知识点。为此,当前计算机软件不仅被广泛的应用在科研界,还被当成重要的教学工具被教育界广泛使用。 计算机软件在化学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而是以幻灯片以及挂图等形式进行教学,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点,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1计算机化学软件在分析立体模型显示方面的分析 纵观以往的有机化学教学而言,在分子立体结构降解方面,很多教师仅仅依靠分子结构进行展示,但是这种展示方式一般缺少形象直观因素作支撑,为此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依旧很难懂得分析立体结构知识,导致学生无法想象出分子结构,无法深入理解,更加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可在化学教学中,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是化学整体教学的重点,它的立体几何构成与化学分子反应机理与物理、化学性质等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关联。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很多软件能够对分子结构展开模拟演示,教师也能够利用这些软件进行教学,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化学分子结构模式,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分子结构,应用这部分知识。 例如ChemOffice等相关化学辅助教学软件,都能够利用3D技术完成分子立体结构模拟演示操作,并且对化学分子中各种模型结构都能够完成模拟,例如球棍模型等,都能够提升学生对分子结构的理解,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力等。 例如在对乙烷分子构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Gaussian03软件进行教学,通过对该软件的操作来完成分子构成,将其和分子能量展开关联。 具体做法为:首先需要建立乙烷分子模型,之后优化分子模型[2]。其次,为了能够有效的完成360度旋转C-C,就需要改变H4-C3-C2-H1二面角,将Scan输入其中,扫描所有旋转过程中的势能曲线。最后,对C-C旋转曲线先开分析,同时研究分子势能构象变化规律,最终和势能曲线最低点对应的构象便为稳定构象,也可以被称之为交叉型构象。 2计算化学软件对分子光学模拟的分析 在有机化合物分子光谱学习中,对其特征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灵活的应用相应的化学知识来分析物质世界。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科学家们要真正的完成对分子光谱的分析与了解工作,一般需要现代仪器对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展开分析,但是这些仪器却不能在实际教学课堂上应用。 但是Gaussian03软件却与之不同,该软件能够被应用在实际混血教学课堂当中,在课堂上完成对分子光谱的模拟和预测操作。例如在对有机分子红外光谱与振动模式学习的过程中便可利用这款软件,引导学生分析与观察模型演示,从而使得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其知识,并且 理解与运用化学知识。 另外在化学教学课堂上利用软件ChemOffice也可以对有机化物的质荷比与核磁共振谱图实施预测与模拟工作。例如,可以对苯内酮模拟测试等。 除此之外,计算机软件也可以对化学反应机理展开演示。在相应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合物的有机反应是教学的一个重点[3],同时也是教学难点,由于机理反应后所带来的影响一般较为复杂,并且具有较多的种类,过于抽象,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到很吃力,对知识点也是很难理解,无法深入的把我与研究。可实际上掌握这部分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对日后学习合成工艺与合理选择等有着极大的帮助,具有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的作用。 为此,我们可以认为有机反应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意义,能够推动学生的发展。实践表明,Gaussian03软件在这部分知识教学中能够有效的解决其中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知识,还能够让学生较为轻松的掌握与了解这一理论。例如,在学习双分子亲核反应的过程中,具体操作可为: 第一,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模型,如CH3CL+BR-等等,并且对所建模型进行优化;第二,利用相应程序将相关反应形态表现出来,并且对其包含的关键词展开深入的计算与设计;第三,通过相应的计算,将分子结构与能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将其变化规律展现出来,并且通过软件对该反应的演示,学生更容易观察亲核试剂以及离去基团等之间的演变过程[4],从而使得学生更轻松的理解该部分的知识,在仔细观察之下,学生对反应过程中呈现的状态有所了解,这有利于学生在实际应用该部分知识的时候灵活思考与使用,最终实现大学有机化学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 3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计算化学软件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通过对计算机化学软件在分析立体模型显示方面的分析以及计算化学软件对分子光学模拟的分析等,明确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计算机软件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它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协助教师的化学教学任务的完成,还有利于学生理解其化学知识,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的观察,对化学分子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从而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更加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等。 [参考文献] [1]郑燕,孙文新.计算机化学软件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 [2]莫倩,郑燕升.计算化学软件在高等有机化学研究性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3. [3]付婧婧,黄丹,廖奕等.计算化学软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 [4]裴克梅.Gaussian软件在环境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12. 应用科技 117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93Z703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实践课 3.课程性质:必修 4.学时/学分:1W/1学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原理 6.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课程目标3. 能够针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目标,清晰的讲述创新设计思路、依据和设计结果等,较好的完成答辩;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所示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设计。 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自评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和业务考核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及质量情况,答辩情况)组成,均按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业务考核成绩占70%。 2.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指导的学生进行业务考核,并填写、上报成绩单。 3.课程设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评定总成绩。 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得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分)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均值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课程总目标达成度100= 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如下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业务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C = C 1+C 2;C 1为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资料的分数,C 2为答辩得分。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

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大学美育

《大学美育》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得 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 讲授美育与美学理论知识就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得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得目得,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得基本原理,以及美育得意义、任务与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得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得审美理想与审美情趣,发展对美得事物得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与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得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得一代新人 1、教育得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就是要培养做人得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得人。 美育得根本问题就是要培养完美得人格,它就是人得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与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得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得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得学科 1、高校美育得首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得审美观.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正确得审美理想,健康得审美情趣,提高对美得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根本任务,就是要塑造完美得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得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得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得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与谐得发展。 高校美育得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与文学艺术教育方面得课程,开掘与发挥所有课程得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得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得美化与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得任务,了解美育得实施。 第二章美就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得本质问题得代表性观点:美就是理念,美就是主观观念,美就是事物得属性,美就是关系,美就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得本质得意义及局限性。 美得本质在于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在于人得本质力量得肯定与确证。所谓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人得本质力量得肯定与确证,就是指人在一定得社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省颁)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

大学美育教学计划

《大学美育》教学计划 一、本课程的目的。 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第二章美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 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力量,通过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还包括社会斗争、科学实验、艺术活动等等),在人类的实践对象(自然和社会)、人类创造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出来。 美是由一定的内容和相应的形式构成的。美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形象性和感染性是美的显著特征。 美根源于实践之中。美最初是从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美和真、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社会实践。 2、了解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观点; 理解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高等有机化学试题及答案教学提纲

高等有机化学试题及 答案

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考试高等有机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结构中,所有的碳均是SP 2杂化的是( A ) 2.下列自由基稳定性顺序应是( D ) ① (CH3)3C · ② CH 3CHC 2H 5 ③ Ph 3C · ④ CH 3CH 2· A. ①>③>②>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3.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B ) A. CH 3CH 2COOH B. Cl 2CHCOOH C. ClCH 2COOH D. ClCH 2CH 2COOH 4. 下列化合物最易发生S N 1反应的是( A ) A. (CH 3)3CCl B. CH 3Cl C. CH 3CH 2CH 2Cl D. (CH 3)2CHCl 5.下列羰基化合物亲核加成速度最快的是( C ) 6.下列化合物中具有手性碳原子,但无旋光性的是( B ) 7.化合物:①苯酚 ②环己醇 ③碳酸 ④乙酸,酸性由大到小排列为( B ) A 、①>③>②>④ B 、④>③>①>② C 、④>②>①>③ D 、②>①>③>④ 8. 3-甲基-1-溴戊烷与KOH-H 2O 主要发生( C )反应 A 、E1 B 、S N 1 C 、S N 2 D 、E2 9.下列化合物中为内消旋体的是( D ) 10.下列几种构象最稳定的是( B ) A 、 CH=CH 2 CH 2OH CH 3CH=CH 2B 、D 、 C 、A 、CH 3COCH 3 B. O C. HCHO D. CH 3CHO A 、 B 、 C 、 D 、OH CH 3H COOH H 3C CH 3H H COOH H H HO OH COOH H H OH OH A 、 B 、 C 、 D 、CH 33CI CI H H CH 33CI CI H H CH 3CH 3CI CI H H CH 3CH 3CI CI H H A. C 2H 5 H H 3C H C 2H 5 CH 3 H C(CH 3)3H H CH 3 C 2H 5H CH 3B. C. D 、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