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试题及答案十四上课讲义

平面设计试题及答案十四上课讲义
平面设计试题及答案十四上课讲义

职业技能鉴定湖北省题库

平面设计师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2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

号中。每题1分,满分20分。)

1. Corel 软件是由( A )公司研制开发。

A. Corel

B. Mircosoft

C. Macromedia

D. Doscreet

2. 组成平面构成的三要素是( B )

A . 节点

B . 点、线、面

C . 象素

D . 路径

3. CorelDRAW 主要是用来处理( A )的软件;

A 、图形

B 、图像

C 、文字

D 、动画

4.图象分辨率的单位是:( A )

A . dpi

B . ppi

C . lpi

D . pixel

5. 分辨率是指(C );

A. 单位长度上分布的像素的个数

B. 单位面积上分布的像素个数

C. 整幅图像上分布的像素总数

D. 当前图层上分布的像素个

6. 图象必须是何种模式,才可以转换为位图模式: ( B )

A . RG

B B . 灰度

C . 多通道

D . 索引颜色

7. 以下(V )不是图像模式;

A 、RG

B B 、Lab

C 、HSB

D 、双色调

8. 可以被加载的笔刷文件的扩展名是?(A )

A. abr

B. jpeg

C. tiff

D. psd

9. 下列关于打开PDF 文件的操作哪些正确的是( C )

A 、Adobe Illustrator 9.0可以一次打开多页PDF 文件

B 、Adobe Illustrator 9.0可以打开多页的PDF 文件,但一次只能打开一页*

C 、Adobe Illustrator 9.0不可以打开多页PDF 文件

D 、Adobe Illustrator 9.0只能置入PDF 文件

10. HSB 模式里H.S.B 各代表:( A )

A. 色相、饱和度、亮度

B. 色相、亮度、饱和

C. 饱和度、亮度、色相

D. 亮度、色相、饱和度

11. 不能创建选区的工具是( C );

A. 单行选框

B. 磁性套索工具

C. 文字工具

D. 文字蒙

版工具

12..存储文件时,( D )不会被存储;

A.颜色通道

B.附加通道

C.路径

D.图案

13.CMYK模式的图象有多少个颜色通道:( D )

A. 1 B. 2 C. 3 D. 4

14.photoshop中针对图形进行自由变化的快捷键是(B )

A. Ctrl+D

B. Ctrl+T

C. Ctrl+shift+T

D. Ctrl+shift+D

15.执行“自由变换”“旋转”时,加按Shift键,限定每旋转一次相对增加(A )度

A.15

B.30

C.45

D.60

16.以下( C)格式可以存储多幅图像文件并形成动态效果

A. jpg/jpeg

B. psd

C. gif

D. tiff/tif

17. 下面哪个工具可以减少图象的饱和度: ( B )

A.加深工具B.减淡工具C.海绵工具

D.任何一个在选项调板中有饱和度滑块的绘图工具

18.用鼠标单击前景色图标会出现:(A)

A. 颜色拾色器

B. 颜色调色板

C. 色板调色

D. 什么都不能出现

19.当编辑图象时,使用减淡工具可以达到何种目的: ( C )

A.使图象中某些区域变暗B.删除图象中的某些象素

C.使图象中某些区域变亮D.使图象中某些区域的饱和度增加

20.平面设计以载体划分,不是印刷类平面设计的是( A)

A. 户外广告

B.书刊、杂志

C.画册、明信片

D.礼品袋

二、多项选择(第21题-3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10分)

21.下面哪些选项属于规则选择工具:( A B )

A.矩形工具B.椭圆形工具C.魔术棒工具D.套索工具

22.路径是由什么组成的: ( ABC )

A.直线B.曲线C.锚点D.象素

23.在套索工具中包含哪几种套索类型: ( ABD )

A.自由套索工具B.多边形套索工具C.矩形套索工具D.磁性套索工具24.在photoshop中有哪几种通道: ( ABC )

A.彩色通道B. Alpha通道C.专色通道D.路径通道

25. 变换选区命令可以对选择范围进行哪些编辑: ( ABD)

A.缩放B.变形C.不规则变形D.旋转

26.(修改)命令是用来编辑已经做好的选择范围,它提供了哪些功能: (ABCD) A.扩边B.扩展C.收缩D.羽化

27.要使某图层与其下面的图层合并可按什么快捷键?C

A. Ctrl+K

B. Ctrl+D

C. Ctrl+E

D. Ctrl+J

28.在运行Photoshop 时,Photoshop默认的将在哪里建立默认的暂存磁盘?C

A. 没有暂存磁盘的建立

B. 暂存磁盘可在任何盘中建立

C. 暂存磁盘在系统的启动盘中建立

D. 暂存磁盘将在磁盘空间最大的盘中建立

29.Photoshop 的当前状态为全屏显示,而且未显示工具箱及任何调板,在此情况下,按什么 A 键,能够使其恢复为显示工具箱、调板及标题条的正常工作显示状态。

设计模式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模式》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计模式 课程代码:10011210 课程学时:64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32学时) 课程学分: 2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 一、验证性实验【课程教学中验证原理、算法、技术、效果等】 实验一:面向对象基础实验(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目的】 掌握OOP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基本概念进行应用设计。 【实验要求】 基于JA V A开发环境,综合运用主要的OOP概念,比如类、接口、继承、多态,并将这些概念融合到一个特定的应用场景中。 【实验内容】 基于JA V A开发环境设计一个简易的学生信息管理的控制台应用,要求在该实验项目中需要融合使用类、接口、继承、多态等主要OOP概念。

实验二:创建型模式单项实验(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6学时)【实验类型】设计性 【实验目的】 1.了解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的主要作用 2.理解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的角色及作用 3.掌握利用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进行代码设计并绘制相关UML类图 4.理解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实验要求】 基于JA V A开发环境,设计案例,体会原型模式的应用方式。所设计的实验程序要满足以下两点:1)体现原型模式的工作原理;2)符合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 【实验内容】 Prototype模式其实就是常说的"虚拟构造函数",其主要思想就是:基于现有的对象克隆一个新的对象出来,一般是有对象的内部提供克隆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返回一个对象的副本。举一个例子来解释这个模式的作用,假设有一家店铺是配钥匙的,他对外提供配制钥匙的服务(提供Clone 接口函数),你需要配什么钥匙它不知道只是提供这种服务,具体需要配什么钥匙只有到了真正看到钥匙的原型才能配好。也就是说,需要一个提供这个服务的对象,同时还需要一个原型(Prototype),不然不知道该配什么样的钥匙。 原型模式的UML图如下:

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教育实验报告例 1、菊珍、华山:《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载《教育研究与实 验》,2005年第2期。 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菊珍、华山 容摘要:本研究通过前测,选取存在人际交往困扰的大学生4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按照自行制定的辅导方案,进行14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结合他评和自评,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减轻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增强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 一、研究过程 (一)测试工具 本研究以“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为主要测量工具。“青年性格问卷”是前人根据“加里弗尼业心理测验表”修订而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是由师大学日昌等编制的。 (二)被试选定与分组 本研究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40名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的大学生为被试。将筛选出来的40名学生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人。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又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一小组10人,接受完全相同的辅导。为了更好地引导实验组成员适时暴露自己,分析自我,特意安排10个交往正常的大学生加人实验组,一个小组5人。他们在上述心理测验中,未表现出明显的交往困扰,但研究者要求他们参加团体辅导,他们也愿意协助辅导老师开展工作他们在前后测中得分不参与统计分析。乙组则未安排任何形式的辅导。(三)前期调查 辅导前运用自编“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对40名实验对象进行调查,以了解妨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团体辅导方案提供依据。本调查表共列出17个不利于交往的心理因素,由被调查者选出其中5个,同时允许其予以补充。 (四)制定辅导方案 辅导分为两类,一类为主题讨论、人为情境训练,共9次,每次分为理论研讨、情境训练和行动作业三个环节。另一类为真实情境训练活动。 (五)实施团体辅导 对实验组实施14次团体辅导,持续7周。 (六)实施后测 团体辅导结束后,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后测。 (七)统计分析 运用王建中教授开发的WJZ心理测量和统计软件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师生评价、自我评价,评估团体辅导方案及其实施的有效性。 二、结果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统计结果 (二)青年性格问卷统计结果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统计结果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2019年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生物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等。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实验设计题是高考热点题型,所占分值也比较高。许多同学觉得解这类题目难以下手,有时只是心里明白,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其实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就能化难为易,取得好成绩。解答高考实验设计题可遵循以下思路: 一、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和要求 1.确定实验目的,找出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们提示,诸如“研究、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试题将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实验目的。 2.对应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 3.要弄清实验类型,即要设计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4.依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5.确定实验器材,对于生物实验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主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一般应全部用上,不可遗漏,除非试题是让你选择使用或者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 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 书写实验步骤的“三步曲”: 1.分组标号:包括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如果有浓度梯度,

至少要分三组,如果有必要,每组还要设多个相同处理)、编号、非条件处理等。 常用语言: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 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 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单一变量)。 常用语言: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本步骤强调对照原则、各对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原则,通过“适量” 和“等量”表达出来。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可用具体的量,如“在A 组中加入2 mL……在B组中加入2 mL……”。 3.培养或观察:放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常用语言:将两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或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 本步骤强调各组外界处理的等量原则,两套装置必须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这样的实验结果才有可比性。培养的时间可根据具体的实验确定,也可以用“一段时间”描述。 特别提醒:a.最佳的书写步骤是1→2→3;b.用规范性语言准确地描

中南大学设计模式实验2

实验2 设计模式实验一 实验学时: 4 每组人数: 1 实验类型: 3 (1:基础性2:综合性3:设计性4:研究性) 实验要求: 1 (1:必修2:选修3:其它) 实验类别: 3 (1:基础2:专业基础3:专业4:其它) 一、实验目的 1.熟练使用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对系统进行重构; 2.熟练使用PowerDesigner和任意一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实现几种常见的创建型设计模式和结构型设计模式,包括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和组合模式,理解每一种设计模式的模式动机,掌握模式结构,学习如何使用代码实现这些模式。 二、实验内容 1.在某图形库API中提供了多种矢量图模板,用户可以基于这些矢量图创建不同的显示图形,图形库设计人员设计的初始类图如下所示: Circle + + + + +init () setColor () fill () setSize () display () ... : void : void : void : void : void Triangle + + + + + init () setColor () fill () setSize () display () ... : void : void : void : void : void Rectangle + + + + + init () setColor () fill () setSize () display () ... : void : void : void : void : void Client 在该图形库中,每个图形类(如Circle、Triangle等)的init()方法用于初始化所创建的图形,setColor()方法用于给图形设置边框颜色,fill()方法用于给图形设置填充颜色,setSize()方法用于设置图形的大小,display()方法用于显示图形。 客户类(Client)在使用该图形库时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①由于在创建窗口时每次只需要使用图形库中的一种图形,因此在更换图形时需要修改客户类源代码;

遗传实验设计及解题方法归纳(超实用)

遗传实验设计 一、显、隐性性状判断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三、基因位置的确定 四、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 五、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 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判断 一、显、隐性性状判断 1、相同性状个体杂交:(使用条件:一个自然繁殖的种群中,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 (1)实验设计:选多对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杂交(植物则自交)。 (2)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所选亲本性状为显性; ②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且与亲本表现型相同,则所选亲本性状为隐性。 例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⑵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例1;答案:(1)不能确定。(2分)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5分)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7分)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1分)(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X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6分)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设计 莘县实验小学教科室 自90年代建构主义理论被引入我国教育技术界以来,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但近年来在教学实践尤其是教学实验中,出现了一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倘若我们暂不考虑教学设计模式的分类标准和层次关系,单就其名称看主要有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研究型学习,情景教学,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通过这些名称各异的教学设计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基于问题解决、学生自主探索、社会化和情境化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正在逐步形成。虽名称各异,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反映了教学设计由注重教师教转向关注学生学。 一、“课堂”的基本定位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但多年来,我们谈论的课堂基本上是所谓公开课或观摩课所展示的一种虚拟的课堂,大家已习惯依据这种课堂来评判教师或学校的实际教学水准,也正是这种思维定势,使我国课堂教学研究陷入了迷魂阵。假如我们把公开课、观摩课分为一类定名为精英课堂,哪么,我们教师平时所上的课就可以称之为常规课堂。以小学为例,小学教师每学期一般上课时数为360节,每学期每位教师执教公开课、观摩课平均不足3节,也就是说,领导、同事看到的教师上课时数最多占总上课时数的1%,而看不到的则占到99%,这99%的课才是决定素质教育的所在,而我们恰恰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忽略了这个最重要的场所,一直多年来,常规课堂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种课堂教学是严重失控的课堂教学,领导的意图、新的课程理念、新进的教学方法很难在这里出现。精英式课堂是展示精英教师对课程理念解读和展示自身教学水平的一个特定场所,常规课堂才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杜郎口课堂教学之所以在全国引起轰动,并不是该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多高,学校设施建设有多先进,而是该校把常规课堂教学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这让我们整天变着花样展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的研究者汗颜。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研究中,课堂教学形式代表了执教者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某种教学理论的运用的熟练程度,对教材的解读深度,对自己教学艺术驾驭的技巧,刻意展示自己,让评教者把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忽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思考问题的顺序 1、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32S Al 、3AlCl 、23N Mg 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时,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二、仪器连接的顺序 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三、实验操作的顺序 1、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2、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3、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例题:在实验室里制氧气时常用氯酸钾作原料,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含义,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不变,并说明实验程序和主要操作步骤。 解析:要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质量不变,就必须测定两个质量,一个是加到反应器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另一个是反应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加到反应器中的2MnO 的质量可以在加入前测得,而反应后的质量,必须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将2MnO 分离出来才能测得。因此,整个实验便以如何解决2MnO 的分离为实验目的。 根据学过的知识,2MnO 不溶于水,而KCl 溶于水,由此可应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 (1)用天平称量31KClO g w 和22MnO g w ,混合均匀,放入大试管中; (2)组装成制氧气的装置,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为止; (3)待大试管冷却后将剩余固体取出放入一小烧杯中,加水搅拌使KCl 溶解; (4)取一张滤纸对折后剪去多余部分,称量其质量为3w ; (5)用该滤纸做成过滤器,过滤(3)制成的液体,全部过滤完后,再用清水洗涤不溶物; (6)取下滤纸,小心干燥后称量,滤纸连同滤纸上滤出的不溶物的质量共为4w ; (7)将滤液蒸干称量其质量为5w ; (8)将收集到的氧气换算成质量为6w ;

软件体系结构实验教学大纲

软件体系结构(含软件设计模式)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学时:10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在软件逐渐趋于大型化、网络化、服务化的今天,软件设计模式与软件系统结构的选择与设计,面向对象思想的具体实施、可重用软构件的设计与应用以及可重用软件架构的设计与应用就变成当前解决软件危机、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维护成本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软件工程相关领域数十年来的健康发展,已经在软件产业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技术。本课程将基于上述各类技术,结合实验过程中的开发实例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最新的软件设计和开发思想。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和实践,并能合理将所学的只是有效的应用于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和接触的工程项目中。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试验的基本要求有如下几点: (1)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理论讲解,引入简单实例开发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好的感性认识。 (2)学生须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实际动手和练习,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深入实践。 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软构件技术实践,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CORBA构件实例练习; (2)COM/COM+构件实例练习; (3)EJB构件实例练习。 2、软件设计模式实践,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创建型设计模式练习,主要练习典型的创建型设计模式,比如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和建造者模式;

(2)结构型设计模式练习,主要练习典型的结构型设计模式,比如适配器模式、装饰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等; (3)行为型设计模式练习,主要练习典型的行为型设计模式,比如中介者模式、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模板模式、访问者模式。 四、实验考核 试验共分为6个单元,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和所实现的程序代码。 五、实验项目表

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杨立江 一、思考问题的顺序 1、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32S Al 、3AlCl 、23N Mg 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时,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二、仪器连接的顺序 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三、实验操作的顺序 1、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2、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3、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例题:在实验室里制氧气时常用氯酸钾作原料,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含义,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不变,并说明实验程序和主要操作步骤。 解析:要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质量不变,就必须测定两个质量,一个是加到反应器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另一个是反应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加到反应器中的2MnO 的质量可以在加入前测得,而反应后的质量,必须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将2MnO 分离出来才能测得。因此,整个实验便以如何解决2MnO 的分离为实验目的。 根据学过的知识,2MnO 不溶于水,而KCl 溶于水,由此可应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 (1)用天平称量31KClO g w 和22MnO g w ,混合均匀,放入大试管中;

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思考问题的顺序 ①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②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二氧化碳并试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因为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含有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汽,所以往往在试验性质装置前加接一个干燥装置和一个气体净化装置,以防止水蒸气和杂质气体影响实验结论。 ③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靠。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对这类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二、仪器连接的顺序 ①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②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③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经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④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三、实验操作的顺序 ①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②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③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一、物质和元素的推断 1.如下图,某气体X可能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X气体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A、B两个洗气瓶,试回答:

(1)若A 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 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X 气体是 (2)若A 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 洗气瓶的质量增加,则X 气体是 (3)若A 、B 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X 气体可能是 2.某学生为了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长沙市2002年中考题) 实验目的: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 实验用品:火柴、盛有甲烷的贮气瓶、一个光洁干燥的小烧杯、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点燃甲烷 (2)将光洁干燥的 小烧杯罩在甲烷燃 烧的火焰上方 现象 证明含有 元素 (3)将蘸有 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火焰的上方 现象 证明含有 元素 3.设计实验,探究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和氧元素。请将简单的实验步骤、 发生的现象和相应的结论填入下表: 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② 4.某一种气体可能是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 种或几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来分析研究该气体的成分。

实验一 设计模式综合应用(一)附源码+UML图

注:班里的可以向我要工程文件 实验一设计模式综合应用(一)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Java设计模式中的命令模式和观察者模式,并培养学生将两者综合应用到具体软件项目中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制作如图1所示GUI界面,需求如下: 1. 鼠标左键点击界面时,在鼠标所在位置填充一个直径为20像素的圆, 并在界面上方的标签上显示“新增圆点位于:(x,y)”; 2. 鼠标右键点击时,则实现undo操作,将最后填充的圆点从界面中删除, 并在界面上方的标签上显示“删除圆点位于:(x,y)”; 3. 界面下方的标签随时显示“鼠标位于:(x,y)”; 图1 GUI界面 三、实验要求: 1. 绘制和撤销圆点使用命令模式; 2. 两个标签内容的变更使用观察者模式; 3. 在代码实现之前,进行UML类图设计;

4. 根据UML类图,在eclipse中编程实现程序的功能。 四、实验学时:2+2学时(课外2个学时) 五、提示: 1.设计一个Circle类,该类对象用来记录某个填充圆的信息; 2. 每填充一个圆点,就实例化一个Circle类对象,并将其放置到具体命令对 象关联的List对象中,用来作为undo操作的依据; 3. 填充圆可以使用Graphics的fillOval方法; 4. 删除圆可以先将Graphics对象的颜色设置为画布的背景色,再使用 Graphics的fillRect方法; 5. 标签显示内容的需求不用观察者模式就可以轻松实现,但要求使用观察者 模式进行设计; 5. 实验完成后,将UML文件和程序的工程文件打包,命名为“实验一.rar”, 并上传至ftp://10.10.3.72。 六UML图 七源代码 1. package lsu.egg.sy1; public class Circle { private int x; private int y;

实验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实验的基本模式 一、实验模式设计的基本要素 在实验模式设计时经常需要考虑三个基本要素: (一)变量 实验设计中包括三类变量: 实验变量,即自变量。它是由实验者设计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有计划地变化的实验情境或条件因素。 反应变量,即因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实验者需观察、测量、计算的变化因素。 无关变量,即干扰变量。它是除实验者操纵控制而有计划地变化的实验变量之外,另外一些影响反应变量变化的其他干扰因素。它使实验者无法对所得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 实验的基本操作就是研究实验变量对实验对象施加作用之后。实验对象产生怎样的反应变化,从而了解实验因素的作用。通常使用如下符号表示: O——实验对象, X——实验变量, Y——反应变量的测量结果, XO——实验因素X对实验对象施加作用, C——整个实验结果。 (二)事前测验与事后测验 在实验因素未对实验对象施加作用之前,事先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即事前测验,其结果通常用Y0表示。在实验因素对实验对象施加作用之后所进行测量,即事后测验,其结果用Y表示。 (三)实验组与控制组 利用随机取样或测量配对选择而形成的两个条件相等的样本组,其中一组接受实验因素的作用,即实验组,用O实表示。另外一组将不接受实验因素的作用,只作为比较标准,即控制组,用O控表示。 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求不同,教育传播实验最常用的模式有三种,即单组实验模式、等组实验模式和循环实验(或称轮组实验)模式。

二、单组实验 单组实验,是指同一实验因素X,只对同一组(或一个)实验对象O施加作用,然后测定对象所产生的变化,以确定实验因素的效果如何。 单组实验通常采用前测与后测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实验因素的效果。在未进行实验处理之前,先进行一次测量(称为前测),其结果为(Y0),在进行实验处理(X O)之后,再进行一次测量(称为后测),其结果为(Y),则整个实验结果C=Y-Y0,其操作过程可用表4-1表示。 三、等组实验 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相同的实验组(等组)为实验对象(O1和O2,O1=O2),使之分别接受不同的实验因素的作用(X1和X2),然后将各个实验因素所产生的效果加以测量和比较。实验操作过程可用表4-2表示。 等组实验操作也可用公式表示为: 等组实验最重要的条件是各组必须尽量相等,即要符合O1=O2的条件。相等的含义是指除实验因素外,所有能影响实验的其他因素,实验对象的原有水平必须基本相同或相等。 为了选择等组,通常采用两种办法:

中南大学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模式实验二全解

《软件体系结构》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设计模式实验2 专业班级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成绩: 批阅教师:

实验3设计模式实验二 实验学时: 4 每组人数: 1 实验类型: 3 (1 : 基础性 2: 综合性 3: 设计性 4 :研究性) 实验要求: 1 (1 : 必修 2: 选修 3: 其它) 实验类别: 3 (1 : 基础 2: 专业基础 3: 专业 4:其它) 、实验目的 熟练使用 PowerDesigner 和任意一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实现几种常见的行为型设计模 式,包括职责链模式、命令模式、观察者模式和策略模式, 理解每一种设计模式的模式动机, 掌握模式结构,学习如何使用代码实现这些模式。 、实验内容 1. 某企业的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应链管 理)系统中包含一个采购审批子 系统。该企业的采购审批是分级进行的, 即根据采购金额的不同由不同层次的主管人员来审 批,主任可以审批 5万元以下(不包括 5万元)的采购单,副董事长可以审批 5万元至10 万元(不包括10万元)的采购单,董事长可以审批 10万元至50万元(不包括50万元)的 采购单,50万元及以上的采购单就需要开董事会讨论决定。如下图所示: 试使用职责链模式设计并模拟实现该系统。 2. 房间中的开关是命令模式的一个实例,现用命令模式来模拟开关的功能,可控制对 象包括电灯和电 风扇,绘制相应的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 3. 某软件公司欲开发一个基于 Windows 平台的公告板系统。系统提供一个主菜单 (Menu ),在主菜单中包含了一些菜单项 (Menultem ),可以通过 Menu 类的addMenultem ()方 法增加菜单项。菜单项的主要方法是 click (),每一个菜单项包含一个抽象命令类,具体命令 类包括 OpenCommand (打开命令),CreateCommand (新建命令),EditCommand (编辑命令)等, 命令类具有一个 execute ()方法,用于调用公告板系统界面类 (BoardScreen )的open ()、 create 。、 采购人员 采购单 金额V 5万元 5万元w 金额V 10万元10万元w 金额V 50万元 金额》50万元 主任 副董事长 董事长 董事会

2020年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 生物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等。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实验设计题是高考热点题型,所占分值也比较高。许多同学觉得解这类题目难以下手,有时只是心里明白,却无法用准确的语 言文字表达出来。其实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就能化难为易,取得好成绩。解答高考实验设计题可遵循以下思路: 一、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和要求 1.确定实验目的,找出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 们提示,诸如“研究、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试题将要 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实验目的。 2.对应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 3.要弄清实验类型,即要设计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 实验。 4.依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5.确定实验器材,对于生物实验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 具,主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一般应全部用上,不可

遗漏,除非试题是让你选择使用或者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 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 书写实验步骤的“三步曲”: 1.分组标号:包括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如果有浓度梯度,至少要分三组,如果有必要,每组还要设多个相同处理)、编号、非条件处理等。 常用语言: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 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 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单一变量)。 常用语言: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 本步骤强调对照原则、各对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原则,通过“适量”和“等量”表达出来。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可用具体的量,如“在A组中加入2 mL……在B组中加入2 mL……”。

探究性实验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

探究性实验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 探究性实验设计教学应该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所有特点,同时又要体现化学的实验科学的特征,为此,探究性实验设计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发展构建其原则,在实施中围绕问题及其解决设计学生的学习程序,并以此规定教师的教学组织程序。最后,教学的完成在表观上以完成设计为标志,但在本质上应该以学生全程体验学习过程和获得探究能力的发展为标志。 一、探究性实验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 由于探究性实验设计模式的组织实施除了遵循探究性教学的一般性原则,如主动性、探究性、实践性等原则以外,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探究性实验设计关注学生自主进行设计,要彻底摒弃教师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传授式做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面对设计任务与原有知识和方法技能产生联想,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方案进行验证。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对自身发展的关注,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发展热情,在这个意义上,不仅教师要关注学生体验和发展,放手学生自主学习,更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体验和发展。 2.探究性原则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呈现方式,给学生提供隐藏有学习目标、学习信息的背景资料,为学生创设将实验设计任务与原有认知水平)联系起来的学习情景,将学生置于一种问题(包括问题的解决)状态,让学生接触解决未知教学内容的一切材料,在开放的情景中体验、决断和操作。 3.实践性原则 要贯彻“学中用,用中学,学用一体”的思想,教师必须停止说教和唱独角戏,将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外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现实事物之中,如鼓励学生将想法表达出来、组织学生进行演示和讲解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认识,并且通过外化的实践活动,降低实验设计的抽象性,同时降低学习难度。 4.和谐性原则 实验设计的探究任务应该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所有引发探究和促进探究的课堂情景应该既与学习任务的解决相一致,又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相和谐,该情景既相对于原有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或矛盾,又保证学生通过探究有解决的可能性。

教育实验设计分类

教育实验设计类型 (一)单组实验设计 单组实验设计是用单一实验组为研究对象,施加某一种或数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1.设计1:单组后测设计 这种设计的模式如下: X O 2.设计2:单组前后测设计 这种设计的模式如下: 01 X 02 3.设计3: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这种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X101 X002 X103 X004 4.设计4:单组纵贯时间系列设计 这种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 5.设计5:单组多因子实验设计 这种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O1 X1 O2)(O3 X2 O4) (二)组别比较实验设计

1.设计6:静态组比较设计 这种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X 01 02 2.设计7:等组前后测设计 这种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甲: R 01 X 02(实验组) R 03 04(控制组)3.设计8:等组后测设计 这种设计的模式是: R X 01(实验组) R 02(控制组)4.设计9:所罗门四等组设计 其设计模式是: R 01 X O2(实验组) R 03 04(控制组) R X O5(实验组) R 06(控制组)5.设计10:不相等控制组设计 这种设计的模式是: 01 X 02

03 04 (三)循环实验或轮组实验设计 1.设计11:循环实验设计 这种设计的模式如下: 甲模式: (01 X1 02)(05 X2 06) (03 X2 O4)(O7 X1 08)上述11种实验设计各有利弊。在选择运用时,每种设计还可以根据实验情况而加以改进。在这些设计中,其中,第三种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第四种单组纵贯时间系列设计、第十种不相等控制组设计、第11种循环实验设计这四种又被叫做“准实验设计”(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准实验设计在教育研究中广泛应用,原因是在学校抽样很难做到随机化,因为在实际中,人们不能也不愿打破现存的编班。而准实验设计,以原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进行控制,所以教育研究者常常愿意采用。

《实验设计思路的解题技巧》

有关生物实验思路的解题技巧 遂川中学郭安玉 近几年高考生物中实验思路是常考题型,同学们最害怕做这类题型,所以得分率很低。下面介绍一下实验思路的解题技巧,愿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或验证类实验都要先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然后弄清该实验要分为几组,实验思路基本上可以写出来。一般实验设计思路的叙述是:将实验材料分为几组,然后施加自变量(空白对照:一般是一组有自变量,另一组不处理),最后观察(检测)因变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例1.(2017全国理综卷I )29 、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解题方法:该实验的因变量是DNA或RNA,由于题目限定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所以检测因变量的指标是放射性物质(DNA或RNA)。怎样才能知道放射性物质出现在DNA还是RNA中呢?我们根据DNA和RNA的特有碱基(T和U)就能区分,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就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答案:(1)思路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

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例2.(2019全国卷I )29、(3)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请以该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解题方法:该实验要证明两个结论:①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②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是由ABA引起的。 第一步:证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 自变量:有无水(水的多少);因变量:气孔开度 解题思路:取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 气孔开度。 预期结果: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 第二步: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是由ABA引起的 自变量:有无ABA;因变量:气孔开度 解题思路:将上述干旱处理的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ABA处理,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气孔开度。 预期结果:ABA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 实验题思路主要描述大致过程,而实验步骤描述过程时,还要强调等量原则,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单一自变量。不管是实验题思路还是实验步骤,同学都要自己动笔才会越来越熟练。

设计模式教学大纲

《设计模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设计模式 英文名称:Design Patterns 课程编号:2413229 开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分/周学时:3/3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本课程在第四学期课程中讲解,在前期学生已经学习了.Net专业的基本课程,具有一定的项目开发经验,但对面向对象思想的认识较肤浅,对设计模式还没有概念。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面向对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通过程序的不断重构和演变,把设计模式的学习门槛降低,使学生初步掌握程序的设计模式。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掌握面向对象基础知识; 掌握创建型设计模式;掌握结构型模式;掌握行为模式。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这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C#编程1、2》,后续课程为《软件工程》。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Erich Gamma, Richard Helm, Ralph Johnson, John Vlissides著. 李英军, 马晓星, 蔡敏, 刘建中等译. 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阎宏著. Java与模式.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主要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讲解和演示实验步骤,然后再计算机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四成绩考核办法

成绩分为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和期终考试三部分组成,比例为20%、20%、60%。评定学期成绩时结合平时出勤情况得出该门课成绩。 五教学内容 第一讲面向对象基础(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一、教学目的 掌握面向对象基础知识 二、教学重点 面向对象中多态和接口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 面向对象中多态和接口的使用 四、讲授要求 回顾、讲解清楚面向对象基础知识。 五、讲授要点 1、类与实例 2、构造方法、方法重载 3、属性与修饰符 4、封装、继承、多态 5、重构、抽象类、接口 6、集合、泛型 7、委托与事件 六、实验及实践要求 实验一:面向对象的基础知识 1、实验项目名称:面向对象的基础知识 2、实验类型:基础 3、学时分配:2学时 4、每组人数:1人

实验设计答题模板

关于实验设计类的题怎么回答 一、注意的地方 1、要形成一套固定的实验设计答题思路和模式,按照我给你附的例题来模仿练习; 2、要完整和思路清晰:如果让你设计个实验,一定要从假设到最后的结果讨论都要写,而且要写清楚,即使假设题目已经或多或少的给你提供了也要写。 一般写出来的包括: 第一、假设,被试及其分配(如随机、匹配等),自变量及其控制, 因变量(要下操作性定义)以及控制,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第二、实验步骤,包括实验设计表格(如果是实验组控制组的实 验最好画个表格,清晰明了,而且便于说明),实验具体操作; 第三、统计方法; 第四、实验结果,按照你的实验假设,虚拟一个实验结果,然后 下一定的结论。 例题:请设计一个实验并且给出具体的统计方法,通过比较一种产品使用三个月前后幼儿阅读能力的变化,来确定某种适合5岁幼儿阅读能力训练的游戏产品的效果 解题思路: 1、初始的思路:因为儿童本身阅读能力就是发展的,不做任何测试 随着时间的增加阅读能力也会增加。这个题看到之后首先能想到的就 是随机分配被试,做个实验组控制组设计。这就会想到两种方式:一种是有前测的,一种是没有前测的。前测会有一定的缺陷,但是该题中,如果没有

前测,后测成绩显著,你就不能确定该成绩是因为实验处理带来的还是被试本身差异造成的。最重要的是,题目中提到“通过比较该产品使用三个月前后幼儿阅读能力的变化”。故前测是必要的。所以这个题目是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2、程序化思路:根据《实验设计的程序化思路》,我们可以归纳出回答实验设计类题的模式。 假设:该产品有效,使用三个月前后幼儿阅读能力有显著提高。 自变量:2个。一个是组别(两水平:实验组和控制组);另外一个是测量时间(两水平:前测和后测)。设计中自变量有2个,所以是多因素实验设计。细说,也就是2*2多因素实验设计。 因变量:阅读能力。 额外变量:被试选取,控制组与实验组之间学习内容的一致性,实验者效应,安慰剂效应等。 控制方法:被试选取可以随机或者匹配。如果是匹配两组儿童的性别比例,要确保差异不要过大。同时也应考虑到匹配难度,避免实验设计过于复杂和难以实施。控制组和实验组之间要尽量保证除了实验处理一就是用了该产品外,其他学习内容要尽量保持一致。实验者效应和安慰剂效应的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双盲设计。同时,加入 无训练效果的游戏作为安慰剂。 3、被试间和被试内因素共存吗? 该实验中,控制组和实验组是随机分配或者匹配的,所以组别这个变量,是被试间的。被试要不就是实验组的,要不就是控制组的,不可能既是实验组的,又是控制组的。 测量的这个变量,因为实验组要做前测后测,控制组也要做前测后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