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作业】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洛阳期中)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

A.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

B.经济建设侧重于改善民生

C.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左”倾冒进思想已开始滋生

解析:选C材料只反映出轻工业部门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其他方面的表现,看不出侧重于改善民生,故B项错误;材料轻工业产量指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民生,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C项正确;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左”倾冒进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

2.(2019·威海模拟)下表为1952~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领域的计划目标。这主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A.国家工业基础薄弱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C.出现经济冒进思想D.忽视农业基础地位

解析:选A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52~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的目标远远高于农业及副业总产值的增长目标,说明国家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反映了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故A项正确;表格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部分领域的计划目标,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无关,故B项错误;经济冒进思想出现在1958年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2~1957年我国的农业发展相对较快,故D项错误。

3.1953年至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四马分肥”,即企业在

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一措施表明()

A.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代购代销制度

B.工人阶级获得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权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经完成

D.这类企业已带有明显社会主义性质

解析:选D代购代销,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代购代销曾被作为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之一,用于对私营商业的改造,是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利润分配,非资本家与工人的所有权、管理权的关系,故B项错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底全行业掀起公私合营的高潮,故C项错误;国家利润居第一位,资本家利润不再是第一位,体现国家占主导,故D项正确。

4.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仍然认为,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中共确立了科学的经济思想

B.中共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

D.八字方针助长左“倾”错误蔓延

解析:选C1961年,对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肯定的同时又没有放弃“三面红旗”说明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故C项正确。

5.下图是1954年漫画家韦启美创作的《幻想变成现实》。该漫画表明()

A.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

B.农业合作社适应了农村发展的需要

C.人民公社有效集中了农业生产资源

D.国有经济较个体经济优势更加明显

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生产合作社将生产资料集中起来,有利于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适应了农村发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社”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国家正在推行三大改造,并不是土地改革,排除A项;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才出现的,排除C项;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集体经济,并不是国有经济,排除D项。

6.(2019·洛阳期中)1960年9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淮河以南直到珠江流域地区,

应当维持平均每人每年原粮三百六十斤,遭灾的地方应当更低些;淮河以北地区口粮标准应当压低到平均每人每年原粮三百斤左右,东北等一部分严寒地区可以稍高一点。这种普遍降低口粮标准的指示意在()

A.最大限度地缓解经济困难压力

B.优先满足重工业发展的需要

C.解决自然灾害带来的市场压力

D.为恢复农业提供充足劳动力

解析:选A1959~1961年中国遭遇三年严重经济困难,这种普遍降低口粮标准的指示意在最大限度地缓解经济困难压力,故A项正确;材料的指示意在缓解经济困难压力,与满足重工业发展的需要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粮食供应的压力主要是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导致的,故C项错误;材料的指示不利于提供充足劳动力,故D项错误。

7.(2018·衡水金卷)下表为我国部分年度的GDP增长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GDP下降是国家政策失误造成的

B.经济发展速度取决于国际环境

C.市场经济最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D.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选D从1988年到1990年GDP增长率变化是改革开放遇到阻力的结果,故A 项错误;从1987年到1991年国际环境没有太大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1991年之前,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从1987年到1991年,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故D项正确。

8.邱家洪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演进路径与未来走向》一文中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目标探索、框架构建和完善体制三个阶段,1978~1992年是目标探索阶段;1992~2002年是框架构建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改革()

A.实现了革命重心向城市转移

B.完成了全面建设总目标

C.厘清了计划与市场之间关系

D.开辟了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解析:选C实现了革命重心向城市转移是七届二中全会,故A项错误;完成了全面建设总目标材料体现不了,故B项错误;“南方谈话”之后,到21世纪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C项正确;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是80年代开放的,故D项错误。

9.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B.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

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解析:选C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1984年开始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对工业企业的保障进行改革,不是供给端的资源配置,故B项错误;材料中实行“双轨制”体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故C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21世纪,故D 项错误。

10.(2018·厦门一模)如图为上海发行的最后一套长期流通粮票,实际使用至1993年。据此可以推知当时上海()

A.经济改革审慎前行B.农业改革步伐放缓

C.市场经济调控失灵D.浦东开发效果显著

解析:选A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上海发行的最后一套长期流通粮票是在1990年,实际使用至1993年,1992年我国就已经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A项正确;农业改革步伐放缓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市场经济调控失灵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浦东开发效果显著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11.1984年,邓小平在与中央有关负责人谈话时说道:“农村政策很有效,农村状况确实很好,我们需继续采取措施,使形势更好……”1990年,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农村要有两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这表明邓小平主张()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家庭联产承包D.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解析:选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故B项错误;据材料“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可知坚持家庭联产承包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邓小平在1984年和1990年的谈话内容的变化可以得出邓小平主张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故D项正确。

12.(2019·日照一模)1984年,美国科幻大片《超人》登陆中国大陆,但上演没几天就

被禁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该片又获准在全国放映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中美关系起伏制约文化交流

B.思想解放影响对外开放步伐

C.国人对西方文化持警惕态度

D.中国人对科幻文化认识不一

解析:选B仅凭一部影片的放映,不能反映中美关系的起伏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84年,美国科幻大片《超人》……上演没几天就被禁了……一段时间以后,该片又获准在全国放映了”,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改革开放初期保守思想,导致影片放映的反复,故B项正确;材料确实能够反映国家对西方文化警惕的一面,但最后还是采取了接受的态度,秉承了开放的理念,故C项错误;国人对科幻文化的认识差别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材料二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97.5亿美元,进口额为108.9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足1%,排名世界第32位。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1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9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 600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明显上升。……根据2012年的外资企业联合年检,占中国企业总数量3%左右的外资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国工业产值的25%,创造的税收占到全国税收的20%。另一方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领域涵盖了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承包工程、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医疗卫生和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日益提高,以高铁、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布局。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顺差的新特点及其成因。(17分)

解析:第(1)问,结合时代背景,从中国自然经济的特征上分析。第(2)问,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概括其特点,从我国国家政策、经济体制和战略发展等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1)中国产品价格低廉;产品的稀缺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民众消费能力较低;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2)特点: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进口、出口双管齐下;出口项目与方式多元化;贸易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积极主动拓展海外市场。成因:实行改革开放;推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

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史实准确。)(12分)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找出三个观点,任选一个观点进行探讨即可,如:观点一,照搬别人的模式无法实现民族发展振兴;观点二,民族发展振兴的道路需要不断调整;观点三,民族的发展振兴要走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

答案:示例一

观点:照搬别人的模式无法实现民族发展振兴。

论证: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习欧美模式,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但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中华民族未能实现民族振兴。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走“城市中心”道路,脱离了中国革命实际,导致革命力量遭到沉重打击。

由此可见,照搬别人的模式无法实现民族发展振兴。

示例二

观点:民族发展振兴的道路需要不断调整。

论证:1929~1933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放

弃了完全由市场调节的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的方式,使得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俄国“城市中心”道路使革命力量遭遇沉重打击。毛泽东调整了革命道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由此可见,民族发展振兴的道路需要不断调整。

示例三

观点:民族的发展振兴要走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

论证: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照搬苏联模式到逐渐探索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巨大成就。

由此可见,民族的发展振兴要走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