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太空一日》知识梳理

22《太空一日》知识梳理
22《太空一日》知识梳理

太空一日

【原文】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火箭起飞了。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镜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行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我看到了什么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而飞船飞

行的轨道离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我们平常在地理书上看到的球形地球照片,是由飞行轨道更高的同步卫星拍摄而来。

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因为飞船有预定的飞行轨道,可以实时标示飞船走到哪个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点,有图可依,一目了然。

即使不借助仪器和地图,以我们航天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出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个国家。

经过亚洲,特别是到中国上空时,我就仔细辨别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的上空飞过。

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飞船绕地飞行14圈,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迹,是不重复的,只有第14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不知道那是些什么,我认为那些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

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很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

在地面没人提到过这种情况,即使有人知道,训练也无法模拟。估计在我之前遨游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似体会,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

在这个情况下,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种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了。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了这种错觉,但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我跟他们仔细讲过。而且,飞船舱体也经过改进,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这样便于帮助航天员迅速调整感觉。

我在太空还遇到另外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敲击声。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但自己还是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了问题。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没能发现什么。

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在“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这个声音又出现了,但我告诉航天员:“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的“调头”。

“制动发动机关机!”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

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

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仍然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后,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因此身体上能够应付自如,心理上也没有为之紧张。

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

首先是快速行进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映红的舷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剥落,并在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我的汗水出来了。这时候舱内的温度也在升高,但并没到让我瞬间出汗的程度,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紧张。

我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飞船急速下降,跟空气摩擦产生的激波,不仅有极高的温度,还伴随着尖利的呼啸声;飞船带着不小的过载,还不停振动,里面咯咯吱吱乱响。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吗?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条裂缝,

然后高热就使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大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出现裂纹,当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着头一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如果是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出现问题。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

以前每次进行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黑乎乎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体内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有这种情况。

此时,飞船正处在“黑障”区,距离地面大约80公里到40公里。当飞行到距离地面40公里时,飞船飞出“黑障”区,速度已经降下来,上面说到的异常动静也已减弱。

一个关键的操作——抛伞,即将开始。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6时14分,飞船距地面10公里,飞船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这是一个剧烈的动作。能听到“砰”的一声,非常响,164分贝。我在里边感觉被狠狠地一拽,瞬间过载很大,对身体的冲击也非常厉害。接下来是一连串的快速动作。引导伞出来后,紧跟着把减速伞页带出来,减速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一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这个劲很大,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到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后来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他们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这个过程,担心新手们害怕。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神六”和“神七”的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

我们航天员是很重视这段过程的: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所以我被七七八八地拽了一通,平稳之后我心里却真是踏实——数据出来了,速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我知道,这伞肯定是开好了!

离地面5公里的时候,飞船抛掉防热大底,露出缓冲发动机。同时主伞也有一个动作,它这时变成双吊,飞船被摆正了,在风中晃悠着落向地面。

飞船离地面1.2米,缓冲发动机点火。接着飞船“嗵”的一下落地了。

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的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字音】

屏(bǐng)息凝神

无虞(yú)

【注释】

大约6G的负荷:指约6倍于人体自身体重的负荷。

聂海胜:中国航天员。2005年10月,他和费俊龙成功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整流罩:飞行器上罩于外突物或结构外形不连续处以减少空气阻力的流线型构件。

黑障区:当飞船、卫星等以告诉返回大气层时,在一定高度区域,与地面的通信联系会中断,这个区域被称为“黑障区”。

屏息凝神:暂时抑止呼吸,聚精会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邴,抑止(呼吸)。

无虞:不用忧虑。虞,忧虑。

【作家、作品简介】

杨利伟(1965—),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创作背景】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17),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使“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第二部分(18~29),在飞船上,“我”看到的事物,并强调“长城”

第三部分(30~39),写“本末倒置”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67),惊心动魄的返航。

【主题思想】

这篇课文选自杨利伟的《天地九重》,讲述了作者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

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他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思维导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精品教案

22 太空一日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一、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祖国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明确: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2.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1)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2)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3)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4)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因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现象? 明确:(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第22课《五柳先生传》

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教学目标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 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投影显示。)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 n) 汲(jí) 俦(chóu)觞(sh ng)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 一、学生朗读课文 二、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22《太空一日》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22《太空一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标注好词好句,概括故事情节。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航天员的高大形象。 【学习重点】 学习航天员敢于探索,严谨勇敢,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 体会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段感动中国颁奖词:“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他就是杨利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杨利伟的航天世界。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弧.(hú)炽.热(chì)轮廓.(kuò)模拟.(nǐ)遨.游(áo) 严禁.(jìn)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gài)烧灼.(zhuó) 舷.窗(xián)俯瞰.(kàn)释.然(shì)确凿.(záo)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屏息凝神: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3.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特级航天员,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4.背景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神舟五号载

22五柳先生传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3、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积累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教时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初读,整体感知: 1、重点拼音: 辄(zh?)吝情(lìn)短褐(ha)箪(dān)瓢屡(lǚ)空晏(y àn) 黔(qián)汲汲(jí)俦(chóu)衔觞(shāng)欤(yú) 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 2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 3、注意节奏。课文节奏划分: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5doc初中语文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 下)5doc初中语文 ------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孙家祥知识与能力: 1.明白得五柳先生的形象确实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把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以点拨为主,多练习朗读,注重明白得重要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亮的写人方法。另外把握与明白得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明白得: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教学时刻: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闻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专门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形。。 (幻灯片显示。)

给以下字注音: 嗜(shi4) 辄(zhe2) 吝(lin4) 褐(he4) 箪(dan1) 汲(ji2) 俦(chou2)觞(shang1)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三、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如何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现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表达,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颂扬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什么缘故〝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因此〝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管?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管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管,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亮。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22太空一日

22太空一日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 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22.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引导学生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增进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2.引导学生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增进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充满好奇,电视或者各种媒体上关于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的报道也比较详细,他们应该有所了解。航天员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呢,他们肯定想一探究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著名的般天英雄杨利伟要来我们班作一个关于在太空一日生活的报告,你最希望了解哪些有关般天的知识? 预设1:我希望了解在太空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2:我希望了解宇航员在太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预设3:我希望了解在太空会遇到一些什么。 教师导入语: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去进行一场关于太空的奇妙旅行。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教师引导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为了便于大家顺畅阅读,我们先订正一些字的音,扫清阅读障碍(幻灯片出示字音,师生订正),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开始旅行了,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尝试概括作者主要为我们在太空的哪些事件。 幻灯片出示问题: 1.朗读课文,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在太空一日的些见闻? 2.读后思考、合作交流

a.起飞的感受(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b.我在太空看到了什么。 c.神秘的敲击声。 D.惊心动魄的归途。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拨。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 三、细读课文,局部探究。 1.教师过渡语:四个小标题把课文分成四节: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2.我在太空看到了什么;3.神秘的敲击声;4.惊心动魄的归途。这四节按照在太空一日的行程顺序,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认真阅读“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部分的内容,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杨利伟在此过程中感受如何?他是如何克服的? 学生自读,讨论完成。 提示:这一部分主要写火箭起飞的过程。此过程中杨利伟因这之前进行了各种模拟试验,所以虽然感受痛苦,但他觉得没啥问题。但在起飞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但杨利伟依靠自身的坚强意志和沉着冷静,终于克服了困难。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部分内容里,杨利伟详细地解说了他在太空看到的一切,小心求证曾经流传很广的说法:能够看到长城,但他始终没有看到。这说明了杨利伟的什么精神?(明确: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4.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的又有怎样的心理准备? 学生阅读讨论后明确:起飞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使他身体感动非常痛苦;随着共振的不断增强,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让人难以承受;飞船进入轨道,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让人难受。太空飞行时,遇到神秘的敲击声,让人紧张;归途中舷窗出现裂纹让人紧张乃至惊慌,折磨人的“抛伞”过程让人不知所措。 5.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文章从哪些地方体现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课文中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各种方法模拟的神秘敲击声不像当时的声音,就不签字。二是实事求是地说在太空没有看到长城或者其他单体建筑。三是各种数据正常,速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四、拓展延伸,想象写作 杨利伟说在太空看到了类似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前飘过,还听到了神秘的敲击声。你认为那些絮

22.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

《五柳先生传》 知识与能力: 1.透过作品初步了解自传的特点。 2.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3.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2.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上课有两条要求: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谈论自如;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那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呢?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境。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

书的四个步骤。曰:“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们不妨照此方法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结合。 易读错的字: 2.指定学生逐句翻译全文,师生共同点评。 (1)补充注释: 亦不详其姓字详:详细地知道。 或置酒而招之置:置办。招:招来。 曾不(zēnɡ)曾: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简直”。 吝情(lìn)吝:舍不得。 晏如晏:安逸,闲适。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自娱娱:使欢乐。 颇示己志颇:稍微,略微。 以此以:依靠。此:这些。 以乐其志以:用来。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乐 (4)文言句式

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22 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一、填空 1、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年月日北京时间9时他乘由长征二号F 火箭运载的神舟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奖。 二、加点字注音 炽.热()负荷.() 赫兹 ..()五脏六腑.()聂.海胜()拍摄.() 轮廓.()俯瞰.() 舷.窗()遨.游() 褐.色()稠.密() 砰.( ) 拽.( ) 步骤.()生命无虞.()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小标题的作用 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层次清楚,结构鲜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4、第三部分神秘的敲击声 1、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会出现什么错觉? 2、这种错觉对杨利伟来说感受怎么样?他是靠什么来克服的? 3、你猜想一下“神秘的敲击声”会是什么声音? 5、第四部分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1、归途中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原因是什么? 2、舷窗玻璃出现裂缝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两 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 3“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杨利伟为什么要强调飞船停住的时间?

4、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杨利伟什么精神? 四、归纳主题 本文通过,表现了 的精神。 五、请你从文中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六、拓展延伸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你准备为祖国航天事业做些什么? 如果你是一位小记者,采访杨利伟时会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一、1、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二、加点字注音 炽.热(chì)负荷.(hè)赫兹 ..(hè zī)五脏六腑.(fǔ)聂.海胜(niè)拍摄.(shè)轮廓.(kuò)俯瞰.(kàn )舷.窗(xián )遨.游(áo )褐.色(hè)稠.密(chóu ) 砰.( pēng ) 拽.( zhuài ) 步骤.(zhòu )生命无虞.(yú)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小标题的作用 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层次清楚,结构鲜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2.五柳先生传

22、五柳先生传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造饮辄尽()②箪瓢屡空() ③短褐穿结()④衔觞赋诗()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每有会意:②造饮辄尽: ③环堵萧然:④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贫贱:⑥不汲汲于富贵: 3、翻译:好读书,不求甚解 4、本文是一篇,作者,(朝代)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期曾学过他的散文《》。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_______ __ ②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8、“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探究拓展训练] 王勃传(节选)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注释]宿:事先。沆然:轻松、愉快之意。矍然:惊惶的样子。寤:睡醒。 10、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引被覆面卧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宴()②遣() ③辄()④易() 12、文中加方框的“寤”意思与学过的《狼》一文中“”(填一词)的意思相反。 13、选出对画线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A.因此拿出纸和笔请遍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当真的。 B.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承当的。 C.于是,出示纸和笔邀请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来的。 D.因为出示了纸和笔遍请客人来吃饭,(客人)没有一个敢答应的。 14、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2.《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哺.育(fǔ) 狂澜鲜.为人知(xiǎn)义愤填膺 B.默契.(qì) 蚱蜢迥.乎不同(jiǒng) 无遐顾及 C.崎岖.(qū) 阻抑仰之弥.高(mí) 鞠躬尽瘁 D老叟.(sǒu) 污秽锲.而不舍(qì) 锋芒毕露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尽了诗人陶渊明怡然自得 ....的山居生活。 B、当天正值春分,连日来温暖的春风让道路两旁的樱花仿佛一夜间盛开,让过路的行 人流连忘返 ....。 C、在沱江岸边的望江亭上,几个故友萍水相逢 ....,正在高谈阔论。 D、假如把健康比喻成财富,那么习惯则是创造财富的手。没有了手,即便有再多的财 富也无济于事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同学们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某厂研制新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试制成功了。 C、不管气候条件怎样恶劣,他都坚持下来了。 D、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山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导学案

22、《太空一日》导学案(教师用) 课型:精读 主备人:王艳杰 课时:两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学习难点】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教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预习法、快速浏览法、讨论法、归纳法。 【导学流程】 一、 自主预习(第一课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搜集资料,拓展视野。 1、查找有关“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视频资料观看。(注:教师也下载一份视频材料以备上课使用)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杨利伟及本文写作背景。 杨利伟,男,汉族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大学文化程度,身高1.68米,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弧( ) 蚀( ) 炽热( ) 负荷( ) 轮kuo ( ) 俯瞰( ) 稠密( ) 烧灼( ) ao ( )游 无虞( ) 本末倒置( ) 屏息凝神( )( ) 2、解释词语。 炽热:极热 俯瞰:俯视 无虞:不用忧虑。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千钧重负: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除了这些字词,我认为有些字词也很重要,如: 人教版七 年级下册 (部编 版)第22 课《太空 一日》导 学案 姓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2.《太空一日》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莅.临(lì)粗犷.(gu?ng)憔.悴(qiáo)咄.咄逼人(duō) B.侍.弄(shì)徘徊.(huái)啄.食(zhuó)人迹罕.至(hǎn) C.诅.咒(zǔ)干涸.(gù)闪烁.(shuò)众目睽睽.(kuí) D.贪婪.(lán)滑稽.(jī)中.伤(zhòng)随声附和.(hè)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释然振动五脏六腑本末倒置 B.俯瞰遨游一目了然分辩不清 C.签字部骤惊心动魄流传甚广 D.无虞神密千钧重负耐人寻味 3.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看了媒体发布的上座率报告,我们才知道《中国机长》这部电影为何这么火? B.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艾青早年留学法国,归国后因为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由此开始了诗歌创作。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8年南宁国际马拉松比赛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全国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马拉松系列赛。 B.这种凝香丸的主要成分是由红枣、当归等配制而成的。 C.《流浪地球》的热映带动了阅读原著的热潮,据调查,该原著小说《流浪地球》成为春节最受欢迎小说。

D.能否选择低碳环保的新型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的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5. 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写它吗? B.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C.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D.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6.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没有结合句意解释的一项是() A.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方正:指为人正派。)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C.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海市蜃楼:这里指空中或地面出现的虚幻的楼台城郭。) D.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虫豸: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7. 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i断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口因为飞船有预定的飞行轨道,可以实时标示飞船走到哪个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点,有图可依,一目了然。 即使不借助仪器和地图,以我们航天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 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省,正从哪个地区上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2 《五柳先生传》教案 文本解读: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向人们展示了他不求名利,甘于贫困,期望以诗、酒自乐的情怀。学习本文,首先要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所以引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意义也成为本文的学习目标之一。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还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领悟陶渊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优美的文言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3.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 教学重难点: 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嗜(shì)酒辄(zhé)尽吝(lìn)情短褐(hè) 箪(dān)食汲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每有会意 ..③亲旧.知其如此④造.饮辄尽 ⑤期.在必醉⑥短褐穿结 ..⑦衔觞.赋诗⑧以乐.其志 ⑨不戚戚 ..,不蔽风日。⑾赞.曰 ..于富贵⑩环堵萧然 ..于贫贱,不汲汲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明确:1、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2、①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③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④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三种爱好,领会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说起五柳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加深对先生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1、放录音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课文朗读节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原文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火箭起飞了。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22五柳先生传

22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3.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以备与同学交流。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具体内容列成表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 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认知生字: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 嗜(shì)辄(zhé)吝(lìn)箪(dān)黔(qián)汲(jí)俦(chóu)觞(sh āng)欤(yú) 2.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不设置思考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 3.翻译课文: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教师巡视,要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 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①每有会意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环堵萧然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⑦以乐其志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研讨与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 5.归纳课文内容: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 提示: 主要方面相关内容 籍贯姓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 乐趣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注:内容交叉的地方,不必细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2课《太空一日》同步 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chì) 释.然(shì) 负荷.(hè) B.轮廓.(kuò) 俯瞰.(kàn) 叮嘱.(zhǔ) C.确凿.(zhuó) 倒悬.(xuán) 模拟.(nǐ) D.遨.游(áo) 稠.密(chóu) 烧灼.(zhuó)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谢天谢地,这些家伙终于赶来了,众人如卸千钧重负 ....,长长吐出一口大气。 B.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 ....间一起涌过。 C.从高塔往下望,整个城市的风光一目了然 ....,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D.科学家们借此机会还将了解如果彗星碎片与地球发生类似的碰撞,将会有怎样惊心 .. 动魄 ..的后果。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B.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 C.作为首飞的航天员,除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会遇上许多。 D.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的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的“调头”。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讲述了作者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起飞阶段非常顺利,没有任何惊险和意外。 B.杨利伟最终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坚毅果敢的品质、严谨科学的态度和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 C.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全过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D.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第22课 太空一日

22 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字词。 2.了解作家及作品。 【过程与方法】 1.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作者的心理情绪的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意志坚强的品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结构,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 2.学习作者意志坚强的品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体会作者在太空中的特殊感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由“长征2号F”运载火箭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0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带着中国人的千年企盼梦圆浩瀚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后来杨利伟把这次飞行的经过写成《天地九重》一书。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太空一日》,感受这种震撼! 二、资料助读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本文选自《天地九重》。《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杨利伟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