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

胡亚辉一、单元分析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还要服务于生活。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本单元通过给学生创造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自主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实际交流等活动,总结出最优化方案。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中渗透了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这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往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是新增的。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单元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例如,例1讨论烙饼时怎样操作最省时间;例2分析家里来客人需要沏茶时,怎样安排各种事情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在“做一做”中安排了餐厅怎样安排炒菜的顺序能让客人都尽快吃上菜等等;例3安排的是在码头卸货时,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让三艘船总的等候时间最少,接下来的“做一做”是医务室的就诊顺序问题。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简单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其实我国古人早就有了丰富的运筹思想,比如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对策论的应用。对策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对策论的方法也是运筹思想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体育比赛中经常会用到。比如在乒乓球团体比赛中就要根据不同的对手来排兵布阵,这里就用到了对策论的方法。例4就呈现了“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后还安排了一个“数学游戏”,学生可以去思考在这

个报数游戏中先报数的人采用怎样的对策就能保证一定获胜。

本单元共4个例题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素材,第一个是烙饼问题——优化思想,第二个是沏茶问题——优化思想,第三个是码头卸货问题——优化思想,第四个是田忌赛马——对策论方法。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优化的思想.

2.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共4课时

烙饼问题——优化思想 P112例1 (1课时)

沏茶问题——优化思想 P113例2 (1课时)

卸货问题——排队论 P115例3 (1课时)

田忌赛马——对策论方法 P116例4 (1课时)(五)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饼的实物圆片、相关表格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省时间(优化思想的应用)P112例1

教学内容分析:《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一的学习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利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看过烙饼如何烙的经历,所以,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演绎、例举、观察、合作讨论、优化,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三张饼如何烙才能让大家吃上饼”以及归纳出按怎样的顺序安排才会使所用时间的和最少。

学情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这就为学习本课知识奠定了基础。而且学生处于四年级,处于中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但四2和四4两个班的学生思维活跃、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学生不是很多,从能力检测中也可以看出,四(2)白明喆40、张忠泽40、王泽宇4、富永盛36、司钰萱36;四(4)徐圣思37、郑晨飞36、张文暄35、贾子36、李博文36,只有这些学生的能力成绩比较优秀,而且本节课的知识点数学思考性强,对于中后等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烙饼问题虽与生活密切相关,但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烙饼问题还是比较陌生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适当增加动手操作与独立思考的过程,以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烙饼问题中三张饼的烙法是难点,很有思维价值,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班内学生更容易理解,我加入了两张饼的烙法作为过渡。在具体做法上,我为学生提供了便于操作的学具(小圆片),使学生更好地亲身经历研究的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亲身感悟了数学思想,增长了智慧,充分展现了数学的自身价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圆饼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故事《丁谓施工》。

中国古代有一个丁谓施工的故事,也蕴含着运筹学的思想。

传说宋真宗在位时,皇宫曾起火。一夜之间,大片的宫室楼台殿阁亭榭变成了废墟。为了修复这些宫殿,宋真宗派当时的晋国公丁谓主持修缮工程。当时,要完成这项重大的建筑工程,面临着三个大问题:第一,需要把大量的废墟垃圾清理掉;第二,要运来大批木材和石料;第三,要运来大量新土。不论是运走垃圾还是运来建筑材料和新土,都涉及到大量的运输问题。如果安排不当,施工现场会杂乱无章,正常的交通和生活秩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丁谓研究了工程之后,制订了这样的施工方案:首先,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于是就解决了新土问题。第二步,从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沟中,于是就可以利用木排及船只运送木材石料,解决了木材石料的运输问题。最后,等到材料运输任务完成之后,再把沟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沟内,使沟重新变为平地。简单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挖沟(取土)→引水入沟(水道运输)→填沟(处理垃圾)。

按照这个施工方案,不仅节约了许多时间和经费,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使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响,因而确实是很科学的施工方案。

2.你觉得丁谓的这套施工方案怎么样?你们知道丁渭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施工方案吗?这是因为他对工序进行了合理安排。

3.其实,合理安排的问题几乎和我们天天见面。今天数学广角的活动我们也来进行合理安排。(揭示课题:数学广角——合理安排)

二、探究新知

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

问题一:烙双数饼

1.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2.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需要几分钟?你是怎么想的?(烙两张饼时,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的时间也是6分钟。)

预设:一张一张的烙;两张同时烙

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师:现在请你想一想,如果要烙4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为什么要2张2张地烙?一共需要多长的时间?(不让锅中有空余,节省时间)

如果要烙6张饼呢?8张饼呢?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两张两张烙比一张一张烙能节省时间。

问题二:烙单数饼

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片:妈妈正在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妈妈该怎样烙才能尽快让大家吃上饼呢?用圆片摆一摆,同时同桌相互说一说。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

预设:

①一张一张的烙。时间:3×6=18分钟

②先烙二张再烙第三张。时间:3×4=12分钟

B方案3分钟3分钟3分钟3分钟

第一张正反

第二张正反

第三张正反

③先烙二张正面,再烙其中一张的反面和第三张的正面最后烙剩下的二面。时间:

3×3=9分钟

C方案3分钟3分钟3分钟

第一张正反

第二张正反

第三张正反

师: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帮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启发学生发现:如果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就不会浪费时间了,问:一张饼正反面分别要烙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是烙的两张饼呢?

可以第一次烙饼1和饼2的正面,第二次烙饼2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第三次烙饼1的反面和饼3的反面。每次都是3分钟,总共是9分钟。

小结:这种方法每次锅中都有2张饼,不浪费时间,我们把这种烙饼的方法,叫

做烙3张饼最佳方法。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能这样烙饼的,而只是一种数学思考方法,所以同学们难以想到这样的烙法。在课堂上我们在思考烙3张饼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2)自主探究:

如果要烙的是5张饼,7张、9张饼……13张饼呢?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在烙单数张时:两张两张的烙,最后就用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来烙,即5=2+3 7=2+2+3

烙饼的数量和所用的时间有什么规律?

规律:

①如果要烙的张数是双数,可以两张两张地烙;如果要烙的是单数,就先两张两张地

烙,剩下的就用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来烙。

②多烙一张,就多用3分钟。

③烙饼的张数和时间的规律:用饼数乘3就可以了。

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食堂炒菜

2.P114做一做第1题:

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合理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老师希望大家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时间来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在古代,丁谓的合理安排节省了时间,缩短了工期。今天,同学们的合理安排让方方一家尽快地吃到饼。其实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到经济建设、交通运输等各行各

业都会面临合理安排的问题。我国的大数学家华罗庚在这方面可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优选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了。在下节课中我们还将继续研究它。

数学文化拓展:

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我们出门旅行就要考虑选择怎样的路线和交通工具,才能是旅行所需费用最少或者所花的时间最短。又如,著名的邮递员送信最短路线问题。在各行各业都会面临优化问题。比如企业要考虑怎样安排生产才能使利润最大,农民会考虑怎样安排播种能是年产量最多等等。当年华罗庚先生提出的“优选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了,现在这些思想已经形成了数学中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分支——运筹学。我国古代早就有丰富的运筹思想了,比如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运筹学种方法论的应用。学好运筹学,在解决问题时就会如虎添翼,节省大量的资源。

板书设计:

烙饼问题——合理安排省时间

先烙二张正面,再烙其中一张的反面和第三张的正面最后烙剩下的二面。

时间:3×3=9分钟

课后小结:

《数学广角》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P113例2

教学内容分析:《沏茶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沏茶时如何操作最节省时间”,以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理解优化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双向互动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的情境演示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动手操作,互相交流,最后找出最优方案的方式组织教学。

在学法方面,《新课标》指出,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应用,感受生活数学和数学生活,因而我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学习,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全程。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册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有用到过“统筹方法”,平时在做事的时候,有部分学生也注意到怎么做会省时些。但更多的是无意识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统筹方法”的运用有所了解,知道怎么做效率会更高,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会有意识的去运用。

教学目标: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化方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最值得珍惜的是时间。想要珍惜时间,就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数学广角里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师:(出示家里来客人要沏查茶的情境图)李阿姨到小明家来做客,妈妈说:“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观察理解情境图。师:为了使李阿姨能尽快喝到水,我们来帮帮小明好吗?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讨论:

师:根据你平时沏茶的做法和小明家当时的情况,你想一想,小明需要做哪些事?(洗水壶、烧水、找茶叶、找茶杯、沏茶。)

2.看图分析:大致梳理出要先洗水壶(情境图)

3.设计方案:

师:怎样做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的方案。现在请拿出手中的工序图片摆一摆,并算一算你们设计的方案需要用多长时间?

4.展示不同的方案,并让学生述说设计过程。

预设:

①: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共14分

1分钟 1分钟 8分钟 2分钟 1分钟 1分钟

②:洗水壶→接水→烧水8分→找茶叶→沏茶共12分

1分钟 1分钟(同时洗水杯) 1分钟 1分钟

③:洗水壶→接水→烧水8分钟→沏茶共11分

1分钟 1分钟(同时) 1分钟

洗水杯找茶叶

2分钟 1分钟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第三种)

师:想一想,为什么做同样的事情,工序不同,所用的时间就不一样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5.小结:

师: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就最节省时间。在生活中,不仅仅是沏茶,还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同样的理念去解决。请看下面的生活小问题。

设计意图:本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的原则,让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摆一摆,算一算,这样就为设计出最优化的方案提供了素材,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体现了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最后通过学生的汇报,共同总结出最优化方案。让学生真正地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设计出了合理安排时间的最优化方案。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P114 做一做第2题

①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各自的方案。

②学生指名说方法,教师示范画流程图。

2.小明早上起床后,洗脸刷牙3分钟,读英语20分钟,叠被子5分钟,整理书包2分钟,吃饭10分钟,听广播20分钟。想一想:小明应该怎样合理安排最省时间。

板书设计:沏茶问题——合理安排时间

1+1+8+1=11(分钟)

答:最快11分钟能让李阿姨喝上茶。

课后小结:

《数学广角》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排队论的问题P115例3

教学内容分析:例3是关于怎样使排队时间最少的问题,这是排队论的问题,排队论是关于随机服务系统的理论,其中的一项研究是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候时间最短的问题。对于这一类问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碰到,比如在排队等老师判作业时,老师有时会让错误多的同学等一下,给错误少的同学先批,或者是不让有许多人到先边都排队来判改错等,着这样的事例中,学生已经有意无意地了解了老师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等的时间短一点,这些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在例题中没有给出船卸货的直接答案,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寻求最优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情境图,了解卸货可能出现的顺序。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对比找出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的卸货顺序。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学习和对比中总结出等候时间总和最少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引新导思

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过排队等候的经历吗?等候的时候心情好吗?

2.前面我们学习合理安排时间能提高做事的效率。在实际生活中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看。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片: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数学广角。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理解题意

观察图,说说你得到哪些信息?还有什么问题吗?什么是等候时间的总和?

思考: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2.设计方案,填表

请学生拿出课前发的表格,以小组为单位,按表格的提示根据情景图讨论并填写表格。

3、讨论交流

说出自己的理由,选出最优的方案。

三、启发引导,解难化疑

1.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1)引导学生汇报方案,算出每种方案等候的时间。如果先卸船1的货,那么3艘船都要等候8小时;而如果先卸船3的货,那么每艘船只等候1小时......

(2)引导学生达成共识:依次从等候时间较少的船开始卸货,就能使总的等候时间最少。体会最节省时间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总结提高

1.提出问题:(出示课件:理发店)同学们,老师星期天去理发店准备剪一下头发,不巧的是,同时进入理发店的还有一位叔叔和一个小朋友,而理发店只有一位理发师,你认为理发师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安排比较合理?(老师:30分钟,叔叔:15分钟,小朋友:10分钟)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

3.汇报交流,优选方案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卸货问题——排队论

流程图:表格图:略

如:先卸船3-----再卸船2----最后卸船1

(1小时)(4小时)(8小时)

附表格

课后小结:

《数学广角》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对策论问题P116页例4

教学内容分析:

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对策论的应用。对策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对策论的方法也是运筹思想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体育比赛中经常会用到。比如在乒乓球团体比赛中就要根据不同的对手来排兵布阵,这里就用到了对策论的方法。例4就呈现了“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通过三年数学广角的学习,孩子们的思维里应该存在这样一些数学思想,比如:分类讨论、类比思想、建模思想、归纳推理。应用这些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解田忌赛马的策略问题,应该不是太难。同时,我想多数学生可能对“田忌赛马”的故事已经了解,但是并不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的。因此在这里,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给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制定取胜策略,初步体会对策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经历大胆猜想、有序枚举、实验验证等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学生感受对策问题的广泛应用,体会学习对策用对策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选择一个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能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做到举一反三。

教具准备:课件表格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抛砖引玉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比大小”的小游戏

规则:两组扑克牌(3、5、7)(4、6、8)

任选一组每次各出一张数字大的为胜三局两胜

谁愿意来接受挑战?

选择一名学生共同游戏学生选牌

分类讨论

1.学生选择(357)这组生先出师胜

继续下一组

2.学生选择(468)这组生先出师胜

师: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疑问吗?

*让学生质疑:为什么选择的牌数字大却输了

生:老师先输一局后面剩下的数字都比学生的大所以赢了

生:这是一种比赛的策略先舍弃一局然后赢回来

师:在比赛中可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关键看你应用怎样的一种对策。

同时板书:对策

【如果学生质疑,谁先出的问题,就顺水推舟让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有这样领悟能力的学生已经悟出其中的道理,至少他已经很快的算出胜负。可以操作扑克牌对他的讲解进行操作,便于全体理解。】

二、田忌赛马对策选优

早在战国时期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田忌赛马

同时板书课题:田忌赛马

古时候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等对上等,中等对中等,下等对下等。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这时,自己的好朋友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吧。”

师:你知道孙膑运用了怎样的策略取胜?

学生讨论

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虽然在同等级的马中,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如果拿同等级的马进行比赛田忌一定会输,但是田忌所采用的策略却让他赢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对策论的方法在这场比赛中的重要性。

把故事讲完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填写6种不同的策略。

小结:田忌可以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也就是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唯一可以获胜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众多对策中要选则一个最好的,去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板书:选优

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使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学们,通过“田忌赛马”的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策略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些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可以用一些数学策略来解决的,关键是要有善于运用策略的意识。

三、基本练习

这是一场拍球比赛,四局三胜,请看参加比赛的双方资料。

对方1分钟拍球个数:1号20个 2号40个 3号60个 4号80个

我方1分钟拍球个数:1号10个 2号30个 3号50个 4号70个

请问我方队员怎样对阵才能赢?

学生思考独立回答

我方对方

1号—— 4号

2号—— 1号

3号—— 2号

4号—— 3号

四、拓展练习

石头剪刀布

电脑出示第一局比赛结果:石头对石头打平

接下来的对抗师生完成

规则继续比赛且不能连续出同一个手势

记录分数赢——2分平——1分输——0分

赛程5——10局

师总是不输究其原因学生讨论

其中的对策如下:

第一局石头打平第二局只能出剪刀或布无论哪种出剪刀肯定不输

同样的道理以此类推

小结:没想到生活中这样不起眼的一个小游戏,也蕴藏着策略问题。看来,做事情要想成功取胜就必须动脑筋想办法。

五、介绍《博弈论》数学史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它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专著。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正式发展成一门学科则是在20世纪初。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

对策论的思想萌芽可追溯到中国古代,著名的田忌赛马(战国时期)和丁谓建宫(宋代)的故事都含有深刻的对策论思想。前者是制定比赛中的最优策略,后者是改造自然

的最优策略。

【丁谓建宫】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宫中着火。当时丁谓主持重建宫室(需要烧砖),被取土地很远所困扰。丁谓于是命令从大街取土,没几天就成了大渠。于是挖通汴河水进入渠中,各地水运的资材,都通过汴河和大渠运至宫门口。重建工作完成后,用工程废弃的瓦砾回填入渠中,水渠又变成了街道。做了一件事情而完成了三个任务,省下的费用要用亿万来计算。

六、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课后小结:

附:(有时间可在课上做)

一、数学游戏:(答案见教参p149)

1.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么报?说明游戏规则

2.两人轮流报数,必须报不大于5的自然数,把两人报的数依次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0,谁获胜。: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获胜,你第一次报几?以后怎么报?

二、数学游戏。

有15根火柴,A、B两人轮流取走,每次只能取1根或2根,谁取到最后一根火柴谁就赢。想一想,为了确保获胜,是应该先取,还是应该后取?怎样取?

如何进行单元备课

如何进行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也叫课题备课,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课标中的一章,一个较大的题目或教科书中的一个单元而设计的教学方案.数学单元教学可以使知识结构化,并能够更好地突出重点,理清难点,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归纳数学阶段特征,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单元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组织教学的方法及手段;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单元练习或试题设计,单元教学反馈.具体步骤如下: 一,熟悉课标的要求,把握好单元的划分.单元的划分主要以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使知识结构化,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研读教材,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可行的教学目标为单元教学提供了可靠的的参照系.在进行单元备课时,教师先应研读教材,根据教学课标及学生情况确定明确,具体,确实可行的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分成几个部分, 三,理清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寻找解决重难点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数学科中一般指体现数学基本线索,主要环节中的那部分内容.教学重点是教师组织教材的主要线索,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主攻的方向.教学重点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学生知识结构化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精心设计重点内容的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因此,教学重点对实现实现教学目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呢?教学重点确定后,还要确定采用何种措施来突出教学重点,这一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学习本单元以前,教师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本单元的内容和重点,为学生指明方向;2,尽量采用直观教育和电化教育手段,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感知重点知识;3,用生动,形象化,带强调性的语言启发讲解,把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在重点内容上;4,安排较充裕的时间,有序地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小结,以理解重点内容;5,适当补充史料,设计问题,拓宽知识面,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6,采取适当方式,帮助学生对教学重点加强记忆;7,设计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在应用中巩固重点知识与技能;8,联系实际,加深印象;9,安排较为详细的板书.

最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也有人说:“要重视自己的品格,品格胜于名声,因为前者代表真正的你,后者只是别人眼中的你。”这些话都在向我们证明,只有具备了优秀的品格,才能成 就自己的名声。伟大的品格是那么美好,就像黎明时初升的太阳,像 黄昏时的一抹彩霞,又像夜空中一颗发亮的星星,它总能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和震撼,让我们获益匪浅。 走进本单元,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伟大的品格:王昌龄流落他乡,坚守自我;将士们为国杀敌,英勇果敢:王冕以梅喻己,气节非凡; 车胤囊萤夜读,勤奋刻苦;老婆婆苦心磨铁杵,持之以恒;船长哈尔 威遇事沉着,舍己为人;黄继光舍身堵枪口,英勇献身。伟大的品格 是强心剂,是追梦路上的航标灯。让我们领悟、学习这些伟大的品格,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本单元的课文文体多样,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伟大的品格”这 一主题,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善于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人物的崇高精神,受到良好的熏陶。 具体内课时安分类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容排

古诗三 首 这三首古诗或描 写送别朋友的情景,或 描绘雪夜追敌的场面, 或以梅喻人,反映了诗 人们不同的精神、气概 和品格。 想象诗歌描 绘的景象,用自 己的话说说每首 诗的意思;体会 诗句中传达出的 精神品格,感悟 作者的情感。 2 课时 课文 这两则文言文讲 的是车胤夏夜捉萤火 文虫照亮来读书和李白 言 文受磨铁杵的老婆婆触 二 则动返回山中完成学业 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勤 奋学习、坚持不懈。 借助课本上 的注释,理解文 中每句话的意 思;体会文中人 物的求学精神, 培养勤奋学习、 坚持不懈的精 神。 2 课时

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四首》知识点归纳 - 副本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文学常识 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②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③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④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⑤我国古典文学当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汉赋、先秦散文、明清小说毋庸置疑成为我国五千年文化炫彩夺目的代表。 ⑥律诗的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翻译与理解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①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②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③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重点背诵《观潮》 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 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3、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三、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431560430.html,]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四、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431560430.html,]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五、教学准备 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景物图片生字卡片背景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 第七组主题 --- 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一、本单元教材简介本组教材包括《识字7》、《小白兔和小灰兔》、《两只小狮子》、《小伙伴》、《手捧空中花盆的孩子》,这些课文都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专题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与品质有关的对子;课文写的是具有好品质的主人公:爱劳动的小白兔,练本领的小狮子,用实际行动帮助小伙伴的安东,诚实的孩子雄日。口语交际的话题也是围绕“诚实”展开的。在学习本组教材之前,要引导学生读读导语,并浏览本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虚、骄”等6 1个生字,会写“短、对”等3 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故事内容,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4.指导朗读,要用好提示语。人物对话前中后的提示语对理解人物心 情、体会情感有很大的作用,一定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读好对话。 5、鼓励大胆如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做“诚实”的价值观的 引导。 三、教学重点 1 、本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真朗读,识字、写作。 2、发展语言,深化理解。 3 、要有意识地挖掘文本空白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丰富课文内容。 4、练习说带有“把”字的词句,学习“只有…才???”的句式,重在 反复朗读,运用要放缓坡度。如:可以提供前一分句:只有努力学习,才的句式引导学用 四、难点是朗读课文,感受,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五、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7课时。 识字7——2课时 小白兔和小灰兔——2 课时 两只小狮子——2 课时 小伙伴——2 课时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2 课时 语文园地七——2 课时 问题探讨: 1:结合本班实际,对本组教材进行整体设计,并融入一定的课外内容,让学生

一单元单元备课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一、单元简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 3.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8-10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语文园地3课时。 具体安排: 《桂林山水》2课时 《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时 《七月的天山》1课时 《语文园地》3课时

五、教学措施 《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七月的天山》中的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

梁河九年制学校七年级语文导学案总第6课时 第一部分:预习案 一、自主学习,风采展示 1、作者介绍:曹操,字,小名阿瞒。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家、家 和。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 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 文学,史称“”,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 辉的一笔。 2、听老师范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语气和情感。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二、自主探究,交流展示 理解诗歌大意 1、根据注释及老师提供的资料,尝试疏通文意。 2、交流学习成果。 第二部分:探究案 三、多边互动,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诗人在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 3、哪些是作者真正“观”到的? 4、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作者想象的景色及景物)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 6、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像?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质疑巩固,拓展训练 感情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第三部分:检测案 五、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 ) jié( )石澹澹( ) 萧瑟( ) 2、填空。 (1)“”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2)“”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3)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但全诗却没有哪一句是写情的诗句,情寓于景中。你能说出古代即写景又写情的诗句吗? 六、小结与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大潮的壮观,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二单元备课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蝴蝶的家》四篇课文组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本文通过讲述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告诉我们: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蝙蝠和雷达》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讲了科技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兴趣。《蝴蝶的家》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比如我们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第五粒豌豆为什么像“一个囚犯”?为什么它长得却很好?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把这些问题解答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蝙蝠与雷达》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思考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小小“动物园”》,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找相似,抓住人物与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主要特点来写作。让孩子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抓住人物与动物最突出的特点,找相似,要突出人物的外貌、性格或爱好等特征。比喻一定要恰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化学单元备课 刘杰 一、单元名称:第一单元《大家都来学化学》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化学探究方法既是学习的方法,又是学习的内容。 3、感受化学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奇妙的现象。 4、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知道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5、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化学实验常用操作。 6、知道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7、体验对各种变化的观察过程。 8、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9、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 10、理解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11、认识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含义。 12、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13、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14、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三、单元知识结构 四、重点与难点 1、1社会生活与化学 重点: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难点:感受奇妙的化学现象并产生猜想。

1、2化学实验室之旅 重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化学实验常用操作。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1、3物质的变化 重点:观察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1、4物质性质的探究 重点: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五、学情分析 化学是一门新开的学科,从学生知识基础的角度分析,几个班的学生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每个学生又是鲜活的有个性的人,所以具体的学习情况一定会有很大的差异。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上分析:四个班的学生都是有效教学模式的学生实践者,他们的小级合作学习习惯、问题意识、交流与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这为学好化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情与具体的学习条件和情境以及学科特点相结合起来,这样就有可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六、教学进度(另附教学进度计划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优质教案 (含单元备课)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分析 1.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是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之前学生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变成了三位数乘两位数。 2.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和估算的一般方法。本单元的内容在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惑。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导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所学内容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过,属于旧知推新知,学生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推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字符号去表达它们。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数学模型“速度×时间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主题:春天里的发现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 特征,去探索春天的奥秘。第一单元的导语是这样写的;春天来了!快让我们 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春天。而本单元的导语是这样说的;我发现春风是轻轻的.暖暖的,春雨是细细的。我们走进春天,留心观察,一定 会有更多的发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学习体会展开进一步的 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对春天的感悟的基础上,去发现春天.观察春天.想象春天,甚至能画春天.唱春天.说春天.写春天等等。 三.单元教学目标; ⒈ 认识“羞”.“遮”等47个生字,会写会用“脱”.“冻”等39个。 ⒉ 在识字教学中,继续引导学生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汉字,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和能力 ⒊ 理解本单元的新词,鼓励学生继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卖课文 5.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春天.探究春天奥秘的兴趣. 6. 有参于观察春天.说说春天.用笔描绘春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乐于与人交流学习成果,在交流和展示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理解和积累新的词汇,背诵课文。 难点;《笋芽儿》和《小鹿的玫瑰花》两篇课文情感目标的理解和达成; 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提纲 六.教学思路; 教学本单元时,要突破传统的课堂的概念,实现学科间的融合,课内外的 结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春天的大课堂,唱一唱春天的歌,画一画春天的美景,诵一诵春天的诗文…教学中要努力通过读课文,读相应的课外读物,组织春游,说说春天.画画春天和写写春天等一系列语文综合活动,加强学科整合,提高单 元教学的整体效益。 七.课时安排; 1 找春天 2课时 2 古诗两首 2课时 3 笋芽儿 2课时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大潮的壮观,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观潮 3课时 教学要点本课描写了钱塘大潮的壮美。重点是感受钱 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 教学建议 1.通过初读—研读—熟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的景观之奇。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 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走月亮 3课时 教学要点 本课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小手在月光下散步的美好情景,重点是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教学建议 1.结合图片,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 2.让学生在轻声读、自由读的同时边读边想象。 3 现代诗二首 3课时 教学要点本课描述了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建议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4* 繁星 2课时 教学要点本课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重点是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建议 1.通过启发、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2.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1课时 教学要点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我们与环境”这个话题进行讨论。重点是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确立环境保护意识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单元概述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单元以“童年”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塑造了乡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稚子弄冰》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村晚》一诗是诗人即景而写,写出了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奏的场景,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祖父的园子》一文,作者萧红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祖父的园子给自己的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眷恋故乡的真挚情感。《梅花魂》通过五个小故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口语交际围绕“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习作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成长历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4.引导学生练习习作,教会学生在习作中能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5.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重点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2.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古诗三首》3课时 《祖父的园子》2课时 《月是故乡明》1课时 《梅花魂》1课时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1课时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乌丹四中初一下中国历史教学流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课型:预习展示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求知) 你知道“金榜题名”、“状元”等是什么意思吗?它是什么时代的事情? 一、明确目标:(掌握课标要求,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 【学习目标】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重点】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难点】科举制的完善 二、预习指南 (一)学法指导 1、阅读法(一看、二找、三整理、四记忆) 2、对比法(对比科举制前后选官的变化) 二)自主预习、储备知识: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 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 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三)成果展示:(完成预习内容后,组内对自学成果进行交流、展示,让同组进行评价,解决问题并生成问题。) 三、合作探究(以组为单位,组内进行合作与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课本18页的第一、二段材料分析一下,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有什么作用? 四、达标测试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单元备课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单元备课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大才学校王君芳 单元导读 单元主题: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编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和《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四篇课文,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身上体会,学习那种执著专注、不懈努力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单元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 2.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单元导读教学过程: 一、老师讲述或出示两个故事导入。 1.一个成功的故事,一个失败的故事,阅读。 2.说说读后的感受,引出——要想成功,须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主题。 现在我们走进第七单元,感受不同人身上的执著专注,努力追求的故事。

一、读导语,明确单元学习重点。 二、逐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目标:课文写谁?他(她)是如何不懈追求的?你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2.逐一读文,逐一交流展示,学生随机板书重点词语。 板书: 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敢挑战权威 全神贯注罗丹专心痴迷于工作 鱼游到了纸上聋哑青年刻苦学画入迷 父亲的菜园父亲坚毅不放弃 四、填空,总结升华主题。 1.填空(课件) 本单元的课文分别讲了()、()、()、()四个人,有伟大的()、()、()和普通人。我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 2.听赏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五、布置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 1.平时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谁是你敬佩的人?你为什么敬佩他?他做了什么事值得你敬佩? 2.在平时的读书学习中积累形容人物不懈努力的词语。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备课参考资料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备课参考资料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观潮》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描述了钱塘江大潮涨潮前、涨潮时、潮头过后的情景。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走月亮》是一篇表现儿童情趣的抒情散文,通过写阿妈牵着“我”的小手在月光下散步的美好情景,让我们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现代诗二首》描述了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繁星》本课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我们与环境”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确立环境保护意识。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本次习作的内容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好地方。重点是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自己推荐的地方和推荐理由。 “语文园地”主要内容是根据语言描写调动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想象画面;根据四字词语想象画面;能用一定的词语描写事物;书写楷体字;积累古诗《鹿柴》。 教学目标 1、会认28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积累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5、通过学习本单元,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 教学重点 1、会认28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积累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教学难点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备课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前后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单个具体实物)形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它是“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立体模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难点:根据看到的形状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二、单元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结合“冰箱、冰柜”展示图,现实生活,通过认真的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结合“仓库里搬运货物”的情境,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分层目标: C类:达到基本目标,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B类: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来想像物体的摆放方式, A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学情分析 信息窗一: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从正面、侧面、上面不同角度观察单个物体的形状,这里观察的是多个物体组合,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同学们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就可以自学。 信息窗二:从多个角度观察多个正方体的组合,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点学起来有困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四、单元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2.把握知识层次,逐步提高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学法: 1.先观察单个具体实物的形状,规范观察的方位以及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2.在观察一组物体的时候可以采用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观察。 3.观察到的形状可以变抽象为形象,把它在不同位置的形状画下来,同学之间讨论交流。4.为了小组观察方便,可以采用“转物观察法”、“换位观察法”。 五、单元预习提纲: 借助单元目标导学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预习,并填写导学材料,整体把握单元知识体系。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特制订预习提纲。 信息窗一: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一组具体实物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每组同学课前准备好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盒子代替冰箱和冰柜。 1.从前面观察冰箱、冰柜是什么形状?能试着把你看到的形状画出来吗? 2.从侧面观察冰箱、冰柜是什么形状?能试着把你看到的形状画出来吗? 3.从上面观察冰箱、冰柜是什么形状?能试着把你看到的形状画出来吗? 4.从不同的方位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同一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5.试着完成课本73页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2题。 6.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惑以及发现,在预习本上记录下来。 信息窗二: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一组正方体货物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每组同学提前准备好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盒子。 1.从不同方向看 2.从不同方向看 3 4 5.试着完成课本31、2、3题及第5页的1、2、3题。

(部编版 一下第7单元) 第七单元备课思路

部编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备课思路 寿光建桥学校宋海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习惯”这个主题编排了《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四篇课文。本单元故事情节充满童趣,语言明白易懂,文中丰富的插图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这是延续了第二单元“找出课文中的信息”要求的基础上,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一步深化。《一分钟》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运用“要是……就……”的句式进行推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动物王国开大会》由四个相似的情节构成故事内容,要引导学生根据已知内容对后面的内容做出推断,建立信息完整性的意识,继续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小猴子下山》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整合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去”做出推断。 本单元的另一个学习重点是读好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动物王国开大会》中出现了较多疑问句和祈使句,让学生在分清角色的基础上,读出祈使句带有号召、命令的语气,读出疑问句思考的语气。 【课标解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注意间架结构;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所以生字的教学还是本单元的基础重点内容,读好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小

猴子下山》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语文园地中对读书的名言进行了积累。【要素提取】 本单元的要素提取主要是依据课后习题。 《文具的家》根据课后习题,提取了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妈妈和贝贝的对话;给二类字组词,积累新词;利用学习生字“包”,了解右上包围字的书写规则。 《一分钟》通过课后第二题“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明确了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的学习重点。第三题“一分钟,我能做什么”,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初步学习管理时间。 《动物王国开大会》根据课后第一题“分角色朗读课文”,提取了要把课文读好,读出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是必不可少的。第二题“读一读,说一说”,提取了“根据课文信息进行简单推断”,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几个要素说清楚的训练点。 《小猴子下山》也是通过课后第二、三题,明确本课的重点:借助插图、图文对照,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情节,从而推断出“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做动作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语,并能练习说话。 《口语交际》根据“小贴士”,提取了训练点:借助动作把游戏规则表达得较有条理,使学生养成乐于交往、友善待人的交往意识和行为习惯。 《语文园地》分为五个板块,其中“书写提示”和《文具的家》进行了整合,“识字加油站”是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认识8个生字;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专题编排的。《识字七》对仗工整、语言优美的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描述了两只可爱的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礼物?白菜和菜子,回家后不同的表现?白兔辛勤耕种,灰兔贪图享受,结果也不同?白兔种的菜丰收了,灰兔却把菜吃完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通过两只小狮子一勤一懒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的话,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我们应该勤奋学习,学会了本领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不能依赖父母,也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小伙伴》课文以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春游活动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紧扣本单元好孩子、好品质的专题,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国王用“种花”的方法来选继承人,但花籽却是煮过的.最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以自己诚实的品质赢得了王位,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是让学生通过通读句子,积累句子并巩固生字。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围绕“诚实”这个主题进行。 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56个,会写30个。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7、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8、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431560430.html,]热爱劳动、热爱集体、诚实的美好品质。 单元教学建议 1、在教学本组教材之前,要引导学生读读导读,并浏览本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带领孩子们走进故事中人物的生活,使学生通过读故事,感悟故事内容,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3、对课文的重点段落或句子,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或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教学时间 识字7 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