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死的病理类型

梗死的病理类型

(一)贫血性梗死

多发生在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性器官,如心、肾和脾,因梗死灶内出血少而呈灰白色,故称贫血性梗死。肉眼梗死灶的形状与脏器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血管分布有关,如肾的动脉分支呈树枝状分布,故梗死灶呈三角形,心冠状动脉分支不规则,则梗死灶亦呈不规则形。镜下梗死灶内仅见组织轮廓,梗死灶周围有充血、出血带,2~3天后,边缘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长入,逐渐机化形成凹陷性瘢痕。

(二)出血性梗死

梗死灶内含血量丰富,呈暗红色称出血性梗死。主要发生于肺、肠等处。

常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严重的静脉淤血;

②侧支循环丰富:肺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液供应,肠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二者间有丰富的吻合支。例如,当肺严重淤血时,肺动脉被阻塞,而支气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动脉不能克服局部淤血的阻力以维持循环时,引起出血性梗死;

③组织疏松:肺、肠组织疏松,富有弹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容纳较多的血液。肉眼梗死灶呈暗红色,形状与血管分布一致。肺出血性梗死呈三角形,肠出血性梗死呈节段状。镜下,组织坏死,同时有弥漫性出血。

(三)败血性梗死:由含有细菌的栓子阻塞血管引起。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梗死灶内见炎症细胞及细菌团,甚至可有脓肿形成。

急性心肌梗死得病理生理学

一、收缩功能损害: 急性心肌梗死因心肌严重缺血坏死,常导致左心室功能不全,心肌功能下降与左心室肌损伤程度直接相关。局部心肌血液灌注受阻,可出现四种异常形式的心肌收缩运动: (1)非同步收缩运动:即缺血或坏死心肌与其附近的正常心肌收缩的时间不一致; (2)运动机能减退:即心肌纤维缩短程度降低; (3)不能运动:即心肌纤维缩短停滞; (4)反常运动:即坏死心肌完全丧失收缩功能,于心肌收缩相呈收缩期外突状态,故又称矛盾性膨胀运动。 非梗死区心肌运动则通过Frank—Starling机制和血循环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增加而代偿性增强,即呈高动力性收缩状态。 二、舒张功能损害: 急性心肌梗死不仅使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同样亦造成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最初可出现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增加,而后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的过度升高而下降。急性心肌梗死的恢复期,由于左心室纤维性瘢痕的存在,左心室顺应性仍表现为低下。 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冠状动脉器质性或功能性梗阻,导致区域性心肌缺血,缺血持久存在,则可造成心肌梗死。梗死面积达一定程度,则左心室功能抑制,每搏量降低,充盈压升高。若同时有房室传导阻滞、二尖瓣关闭不全或室间隔破裂,血液动力学更趋恶化。左心室每搏量明显下降,使主动脉压降低致冠状动脉血液灌注减少,加重心肌缺血,比而引起恶性循环。左室排空障碍亦导致前负荷增加,左心室容积和压力增加,心室壁张力增大,心室后负荷也增加。心室后负荷增加,不仅阻碍左心室射血排空,亦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更加重心肌缺血。如果心肌缺血或坏死不严重,正常心肌可以代偿以维持左心室功能。一旦左心室肌出现大面积坏死,则出现泵衰竭。

病理学考试传染病 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习题及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结核病灶中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是由于 A.吞噬的结核杆菌数量过多 B.吞噬的结核杆菌释放毒素 C.吞噬的结核杆菌不能被杀死 D.吞噬的结核杆菌毒力较强 E.吞噬的结核杆菌破坏、释放出磷脂 2.对结核病最有诊断价值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含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液 B.灰白色、半透明状的粟粒大小结节 C.找到Langhans巨细胞 D.干酪样坏死 E.类上皮细胞 3.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指初次感染结核菌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 B.原发综合征形成 C.原发灶及淋巴结不发生干酪样坏死 D.可发生血行播散到各器官 E.结核菌常经淋巴道引流到肺门淋巴结 4.结核结节主要由什么细胞构成?

A.浆细胞 B.淋巴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类上皮细胞和Langhans巨细胞 E.巨噬细胞 5.原发性肺结核的肺内原发病灶常位于 A.肺尖 B.肺上叶下部或肺下叶上部靠近胸膜处 C.肺门 D.肺膈面 E.脏胸膜面 6.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引起肠管狭窄? A.肠xx B.肠伤寒 C.肠结核 D.细菌性痢疾 E.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 7.以下哪一项不是结核转向愈合时的改变? A.吸收、消散 B.钙化 C.纤维包裹

D.纤维化 E.病灶周围出现渗出、继发坏死以及溶解液化 8.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最罕见的部位是 A.肺 B.心肌 C.肾 D.脊柱 E.脾 9.结核球是指 A.直径小于2cm的干酪样坏死灶 B.状似大叶性肺炎的干酪样坏死灶 C.孤立性的境界不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 D.无纤维包裹的干酪样坏死灶 E.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 10.结核病好转的最好方式是 A.吸收消散 B.硬结、钙化 C.纤维包裹 D.纤维化 E.纤维包裹及钙化 11.结核性肉芽肿内最基本的细胞成分是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结核病的病理变化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结核病的病理变化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基本病变有以下几种: 1.以渗出为主病变 表现为充血、水肿与白细胞浸润。病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侵润,后被巨噬细胞取代。渗出性病变通常出现于结核性炎症的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强时。当病情好转时,渗出性病变可完全消散吸收。 2.以增生为主病变 此病变常发生在感染的菌量少、毒力低或机体免疫力较强时,表现为结核结节的形成,为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结核结节由类上皮细胞、朗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和少量成纤维细胞构成。类上皮细胞和朗汉斯巨细胞均为巨噬细胞在吞噬和消化结核杆菌的过程中演变而来。 3.以变质为主的病变 此病变常发生在渗出或增生性病变的基础上。如果机体抵抗力降低、菌量过多、变态反应强烈,渗出性病变中结核菌战胜巨噬细胞后不断繁殖,使细胞混浊肿胀后,发生脂肪变性,溶解碎裂,直至细胞坏死。炎症细胞死后释放蛋白溶解酶,使组织溶解坏死,形成凝固性坏死。由于含多量脂质使病灶在肉眼观察下呈黄灰色,质松而脆,状似干酪,故名干酪样坏死。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 以上三种病变可同时存在于一个肺部病灶,但通常有一种为主要的。例如在渗出性及增生性病变的中央,可出现少量干酪样坏死;而变质为主的病变,常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渗出与结核结节的形成。 例题: 关于结核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B.结核病是一种特殊的炎症 C.结核病是经呼吸道感染 D.结核病不具备炎症特征 E.结核病可分为原发性结核病和继发性结核病 正确答案:D。 更多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查看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 更多招考信息点击查看:

最新急性心肌梗死试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急性心肌梗死试题 姓名:科室: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下降或中断。相应心肌严重持久急性缺血所致。 2、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发生血管管腔狭窄、血栓形成、张力改变和痉挛,引起一道性心肌缺血,导致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急性心梗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 2、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三个标准是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学的改变)。 3、心肌梗死的疼痛性质是(压榨性疼痛)。 4、心肌梗死的主要死因(心律失常)和(泵衰竭)。 5、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过床的原则是(快)、(轻)、(准)。 6、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应给予(中高浓度)的氧气。 7、怀疑后壁心梗和右心室心梗的患者应做(18 )导联的心电图。 8、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常用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有(胺碘酮)和(利多卡因)。 9、急性心梗的病人应在(左)侧肢体建立静脉通道。 10、急性心肌梗死的胃肠道症状为(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 11、一个怀疑急性心梗的病人马上要来住院,你应该准备什么抢救物品?(除颤仪)、(抢救车)、(呼吸气囊)必要时气管插管上呼吸机。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第一周必须(A ) A、绝对卧床 B、床上四肢活动 C、由人搀扶室内行走 D、日常生活自行料理 2、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剧烈疼痛效果最好的是(A ) A、吗啡 B、硝苯地平 C、消心痛 D、罂粟碱 3、心肌梗死24h内应避免使用(C) A、吗啡 B、杜冷丁 C、洋地黄 D、血管紧张素转氨酶抑制剂 E、速尿 4、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时禁用(E ) A、糖皮质激素 B、洋地黄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异丙肾上腺素 5、急性心肌梗死最突出的症状(B ) A、休克 B、心前区疼痛 C、心律失常 D、充血性心力衰竭 E、胃肠道症状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答:①、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②、心脏破裂; ③、栓塞;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分析与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分析与临床表现 发表时间:2019-08-15T09:22:34.67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1期作者:王令 [导读] 心肌梗死发生的基本病因主要是患者出现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冠状动脉内膜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637200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指患者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当患者心肌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处于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状态下,相应的心肌会持久而严重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在临床症状中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同时伴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机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改变等相关表现,患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可产生心律失常、休克或者是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发展的严重阶段。 1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分析 1.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死发生的基本病因主要是患者出现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冠状动脉内膜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当患者有此基础病变以后,在某些诱发因素作用下,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不稳定,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启动自身凝血机制,从而在管腔内产生血栓,堵塞本身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官腔,同时诱发冠状动脉持续性痉挛,导致冠状动脉的完全闭塞,引起对应心肌急性、严重缺血,当患者心肌急性缺血持续20~30分钟以后就会出现心肌梗死。 通常情况下导致患者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人体每天上午6:00~12:00时间断,交感神经较为活跃,此时患者体内的应激反应会不断增加,造成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增高,导致冠状动脉张力也不断增高,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2)在饱餐以后,特别是进食大量的脂肪以后,患者的血脂会突然增高,导致血粘稠度增加,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3)患者体力劳动或者是情绪过于激动可引起血压急剧上升,诱发斑块破裂。 (4)患者因休克脱水或者是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心排血量骤降,而冠状动脉的灌流量锐减诱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在临床中常见的冠状动脉病变与相应部位出现心肌梗死的关系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患者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引起患者的左心室前壁心尖部下侧壁前间隔和二尖瓣部位出现梗死。 (2)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导致患者出现心室高侧壁膈面和左心房梗死,严重者会波及房室结。 (3)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引起患者的左心室广泛梗死。 (4)右冠状动脉闭塞可引起患者左心室膈面后间隔和右心室梗死,严重者累及窦房结和房室结。 1.2心肌病变 心肌梗死心肌病变主要包括急性心肌病变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患者的冠状动脉闭塞30分钟左右,心肌供血严重不足或中断而出现坏死,同时伴有心肌间质充血、充水、炎症细胞不断浸润,导致坏死的心肌纤维溶解形成肌溶灶,产生大量的肉芽组织。但这种梗死面积不断增大累及患者的心室壁,在心电图上相继出现ST段抬高和T波倒置,出现Q波,其临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 当患者出现小范围的心肌梗死,呈灶性分布时,累及到心室壁使其厚度不到心室壁的一半或者是更小范围的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上显示的是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未出现Q波,其坏死组织向外膨胀,在心腔压力的作用下可能形成心脏破裂或者是心室壁瘤,但是坏死组织在1~2周内可以吸收逐渐纤维化,从而在6~8周以后形成瘢痕愈合,这种心肌梗死我们称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2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2.1心肌梗死的先兆表现 很多患者出现心肌梗死之前会有乏力、胸部不适、烦躁、心绞痛等相关症状,其中患者出现新发的心绞痛,或者是原有的心绞痛症状不断加重最为多见,当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先兆表现时应及时住院治疗。 2.2临床症状表现 (1)疼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很多会出现胸部疼痛症状,疼痛症状发生的时间主要在清晨,此时患者的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具有类似的地方。很多患者心绞痛发生在安静时,可持续数小时,其疼痛的程度会不断的增加。还有少数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时其症状表现为没有疼痛,一开始便表现为休克或者是急性心力衰竭,也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临床中易将这种症状误诊为急腹症。 (2)发热和胃肠道症状 患者在发生疼痛24小时以后大多会出现发热症状,其发热时温度可达38摄氏度,其发热时间长达1周左右,很多患者在疼痛之后还伴有恶心、呕吐、上腹肿胀、胀气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呃逆以及迷走神经坏死,这主要患者的心肌坏死及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而导致。 (3)心律失常症状 大约有8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不适,心律失常症状发生在起病1~2天左右,通常24小时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较为常见,而且也较为危险。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进一步可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出现心室颤动导致猝死。 (4)休克 当患者心肌出现广泛性坏死时,就会出现休克。广泛性坏死是指心肌坏死面积的40%以上,此时患者的心排血量会急剧下降,血压降低,收缩压常降到80mmhg以下,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等休克相关症状。休克常于胸痛症状缓解后出现。 (5)心力衰竭 患者在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心肌收缩不协调,从而导致心力衰竭发生,急性左功能心衰竭最常见,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严重者还会出现肺水肿。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在一开始便会出现右心衰竭表现,可同时伴随低血压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先兆 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症状 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疼痛不缓解 发热、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胃肠道症状:频繁的恶心、呕吐 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低血压和休克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 体征 心脏浊音界可正常也可轻度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少数也可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心房性)奔马律,少数有第三心音(心室性)奔马律 血压降低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宽而深的病理性Q波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T 波倒置 无病理性Q波 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aVR,V1除外) 对称性T波倒置,或仅有T波倒置 动态性改变

起病数小时内,出现异常高大T波 数小时后,ST段弓背向上抬高 数小时至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Q波在3~4天内稳定不变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倒置,可永久存在 先是ST段普遍压低(aVR,V1除外) 继而T波倒置加深呈对称型 ST段和T波的改变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 T波改变在1~6个月内恢复

心肌梗死时心肌酶谱改变 肌红蛋白 起病后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高峰;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 肌钙蛋白I(cTnI) 起病3~4小时后升高,cTnI于11~24小时达高峰,7~10天降至正常 肌钙蛋白T(cTnT) 起病3~4小时后升高,cTnT于24~48小时达高峰,10~14天降至正常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在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 肌酶激酶(CK) 发病后6~10小时开始升高,12小时达高峰,3~4天降至正常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 发病后6~10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3~6天降至正常 乳酸脱氢酶(LDH) 发病后6~10小时开始升高,2~3天内达高峰,1~2周内降至正常 鉴别诊断 心绞痛:胸痛程度轻,持续时间短,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发作时ECG示ST段压低而不是弓背向上抬高,无病理性Q波,血清心肌标志物无增高。 主动脉夹层: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ECG无心肌梗死表现,无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等。 急性肺动脉栓塞:多数有长期卧床史、下肢静脉血栓史,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动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ECG可见I导联S波加深,III导联Q波显著T波倒置。

肺结核病理

肺结核病理 结核病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Ⅳ型)常同时发生和相伴出现。变态反应的出现提示机体已获得免疫力,对病原菌有抵抗力,且变态反应同时伴随十酪样坏死.试图破坏和杀灭结核杆菌。基本病理变化 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m现于结核性炎症的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卜.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病变早期局部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但很快被巨噬细胞所取代。在渗出液和巨噬细胞中可查见结核杆菌。此型变化好发于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渗出物町完全吸收不留痕迹,或转变为以增生为主或以坏死为主的病变。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当细菌量少,毒力较低或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则发生以增生为主的变化,形成具有诊断价值的结核结节。结核结节(tubercle)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上皮样细胞(epithelioid ceU)、朗罕斯(Langhans)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典型者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图15—2)。吞噬有结核杆菌的巨噬细胞体积增大逐渐转变为上皮样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HE染色呈淡伊红色,境界不清。核呈圆或卵圆形,染色质甚少,甚至可呈空泡状,核内有1~2个核仁。上皮样细胞的活性增加,有利于吞噬和杀灭结核杆菌。多数上皮样细胞互相融合或一个细胞核分裂胞质不分裂乃形成朗罕斯巨细胞。朗罕斯巨细胞为一种多核巨细胞.直径可达3MM,胞质丰富。其胞质突起常和上皮样细胞的胞质突起相连接,核与上皮样细胞核相似。核的数目由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有超过百个者。核排列在胞质周围呈花环状、马蹄形或密集于胞体的一端。 单个结核结节非常小,直径约0.1 mm,肉眼和x线片不易看见。三、四个结节融合成较大结节时才能见到。这种融合结节境界分明,约粟粒大小,呈灰白半透明状。有干酪样坏死时略显微黄,可微隆起于器官表面。 3. 以坏死为主的病变在结核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时,上述以渗出为主或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均可继发干酪样坏死。 结核坏死灶由于含脂质较多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故称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镜下为红染元结构的颗粒状物。干酪样坏死对结核病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干酪样坏死物中大都会有一定量的结核杆菌,可成为结核病恶化进展的原因。 渗出、坏死和增生三种变化往往同时存在而以某一种改变为主,而且可以互相转化。 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结核病的发展和结局取决于机体抵抗力和结核杆菌致病力之间的矛盾关系。在机体抵抗力增强时,结核杆菌被抑制、杀灭,病变转向愈合;反之,则转向恶化。

急性心肌梗死得病理生理学

、收缩功能损害: 急性心肌梗死因心肌严重缺血坏死,常导致左心室功能不全,心肌功能下降与左心室肌 损伤程度直接相关。局部心肌血液灌注受阻,可出现四种异常形式的心肌收缩运动: 1)非同步收缩运动:即缺血或坏死心肌与其附近的正常心肌收缩的时间不一致; 2)运动机能减退:即心肌纤维缩短程度降低; 3)不能运动:即心肌纤维缩短停滞; (4)反常运动:即坏死心肌完全丧失收缩功能,于心肌收缩相呈收缩期外突状态,故又称矛盾性膨胀运动。 非梗死区心肌运动则通过Frank —Starling 机制和血循环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增加而代偿性增强,即呈高动力性收缩状态。 二、舒张功能损害: 急性心肌梗死不仅使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同样亦造成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最初可出现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增加,而后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的过度升高而下降。急性心肌梗死的恢复期,由于左心室纤维性瘢痕的存在,左心室顺应性仍表现为低下。 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冠状动脉器质性或功能性梗阻,导致区域性心肌缺血,缺血持久存在,则可造成心肌梗死。梗死面积达一定程度,则左心室功能抑制,每搏量降低,充盈压升高。若同时有房室传导阻滞、二尖瓣关闭不全或室间隔破裂,血液动力学更趋恶化。左心室每搏量明显下降,使主动脉压降低致冠状动脉血液灌注减少,加重心肌缺血,比而引起恶性循环。左室排空障碍亦导致前负荷增加,左心室容积和压力增加,心室壁张力增大,心室后负荷也增加。心室后负荷增加,不仅阻碍左心室射血排空,亦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更加重心肌缺血。如果心肌缺血或坏死不严重,正常心肌可以代偿以维持左心室功能。一旦左心室肌出现大 面积坏死,则出现泵衰竭。 四、病理性心室结构改变:

结核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一、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人体免疫力及变态反应性、结核菌入侵的数量及其毒力,与结核病变的性质、范围,从一种病理类型转变为另一类型的可能性与速度均有密切关系。因此病变过程相当复杂,基本病理变化亦不一定全部出现在结核患者的肺部。(一)渗出为主的病变表现为充血、水肿与白细胞浸润。早期渗出性病变中有嗜中性粒细胞,以后逐渐被单核细胞(吞噬细胞)所代替。在大单核细胞内可见到吞入的结核菌。渗出性病变通常出现在结核炎症的早期或病灶恶化时,亦可见于浆膜结核。当病情好转时,渗出性病变可完全消散吸收。(二)增生为主的病变开始时可有一短暂的渗出阶段。当大单核细胞吞噬并消化了结核菌后,菌的磷脂成分使大单核细胞形态变大而扁平,类似上皮细胞,称“类上皮细胞”。类上皮细胞聚集成团,中央可出现朗汉斯巨细胞。后者可将结核菌抗原的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在其外围常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形成典型的结核结节,为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结核”也因此得名。结核结节中通常不易找到结核菌。增生为主的病变多发生在菌量较少、人体细胞介导免疫占优势的情况下。(三)变质为主的病变(干酪样坏死)常发生在渗出或增生性病变的基础上。若机体抵抗力降低、菌量过多、变态反应强烈,渗出性病变中结核菌战胜巨噬细胞后不断繁殖,使细胞混浊肿胀后,发生脂肪变性,溶解碎裂,直至细胞坏死。炎症细胞死后释放蛋白溶解酶,使组织溶解坏死,形成凝固性坏死。因含多量脂质使病灶在肉眼观察下呈黄灰色,质松而脆,状似干酪,故名干酪样坏死。镜检可见一片凝固的、染成伊红色的、无结核的坏死组织。上述三种病变可同时存在于一个肺部病灶史,但通常有一种是主要的。例如在渗出性及增生性病变的中央,可出现少量干酪样坏死;而变质为主的病变,常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渗出与结核结节的形成。二、结核病变的转归干酪样坏死病灶中结核菌大量繁殖引起液化,与中性粒细胞及大单核细胞浸润有关。液化的干酪样坏死物部分可被吸收,部分由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空洞,或在肺内引起支气管播散。当人体免疫力增强及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病灶可逐渐愈合。渗出性病灶通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而吸收消散,甚至不留瘢痕,较小的干酪样坏死或增生性病变亦可经治疗后缩小、吸收,仅留下轻微纤维瘢痕。病灶在愈合过程中常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形成条索状瘢痕。干酪样病灶亦可因失水、收缩及钙盐沉着,最终形成钙化灶而愈合。 三、结核病灶的播散与恶化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时,结核菌可被细胞吞噬,经淋巴管带至肺门淋巴结,少量结核菌可进入血循环播散至全身,但可能并无显著临床症状(隐性菌血症)。若坏死病灶侵蚀血管,结核菌可通过血循环,引起包括肺在内的全身粟粒型结核,如脑膜、骨、肾结核等。肺内结核菌可沿支气管播散,在肺的其他部位形成新的结核病灶。吞入大量含结核菌的痰进入胃肠道,亦可引起肠结核、腹膜结核等。肺结核可直接扩展至胸膜引起结核性胸膜炎。结核病理改变的演变与机体全身免疫功能及肺局部免疫力的强弱有关。纤维化是免疫力强的表现,而空洞形成则常表示其免疫力低下。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13

第十三章心功能不全一.[A型选择题] 1.衡量心力衰竭的指标是 A.心泵功能改变 B.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C.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D.回心血量不足 E.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 [答案] E 2.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的原因常见于: A.主动脉瓣狭窄 B.心肌炎 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二尖瓣关闭不全 E.高血压 [答案] B 3.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是: A.压力负荷过重 B.容量负荷过重 C.心输出量不足和回流障碍 D.心肌能量代谢障碍

E.心肌梗死 [答案] C 4.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A.xxB 1缺乏症 B.冠心病 C.肺源性心脏病 D.风湿性心脏病 E.高血压病 [答案] A 5.容量负荷过重损害心功能常见于 A.肺动脉高压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肺栓塞 D.肺动脉狭窄 E.心肌病 [答案] B 6.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 A.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增加,可稍高于正常水平 B.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降低,但可高于正常水平 C.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增加,但低于正常水平

D.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降低,但低于正常水平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B 7.下列哪种因素可导致左心室后负荷过度? A.肺循环阻力增加 B.体循环阻力增加 C.回心血量增加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二尖瓣关闭不全 [答案] B 8.下列哪种疾病不会出现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A.严重贫血 B.冠心病 C.高血压心脏病 D.心肌病 E.心脏瓣膜病 [答案] A 9.不列哪种疾病伴有右心室前负荷明显加重? A.肺源性心脏病 B.肺动脉瓣狭窄 C.高血压病

病理练习题

病理学习题 一、填空题 1.原发肺结核的原发灶常位于侧肺。 2.结核结节中的Langhans巨细胞是由或而成。 3.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有、、、、、。 4.结核病的免疫反应主要是以为主。 5.肠结核的溃疡多呈状,其长径与肠的长轴。 6.乙型脑炎病毒为病毒,其传播媒介为。 7.绝大多数原发性肺结核患者结局是。 8.结核病的播散方式有、、。 9.结核病病变转向恶化的方式有、。 10.结核病病变转向恶化的方式有、。 二、名词解释 1.结核球 2.伤寒小结 3.干酪样肺炎 4.结核结节 5.肺原发综合症 三、选择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下哪一项不是结核转向愈合时的改变?E A.吸收,消散 B.钙化 C.纤维包裹 D.纤维化 E.病灶周围出现渗出、继发坏死以及溶解液化 2.在原发与继发性肺结核病变的形成中,其发生、发展不同的关键因素是:D A.发病年龄不同 B.病变部位不同 C.病变性质不同 D.肌体反应性不同

E.播散方式不同 3.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指初次感染结核菌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 B.原发复合症形成 C.原发灶及淋巴结不发生干酪样坏死 D.可发生血行播散到各器官 E.结核菌常经淋巴道引流到肺门淋巴结 4.对结核病最有诊断价值的基本病理变化是:D A.含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液 B.灰白色、半透明状的粟粒大小结节 C.找到Langhans巨细胞 D.干酪样坏死 E.类上皮细胞 5.关于继发性肺结核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E A.多发生于儿童 B.肺门淋巴结常有明显结核病变 C.病变易循血管播散 D.病变多开始于肺中叶 E.肺内未愈合的病变易沿支气管播散 6.结核病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是:A A.肉芽组织增生 B.纤维包裹 C.钙化 D.吸收消散 E.向周围组织蔓延 7.以下哪一项不是继发性肺结核的特点?C A.病程长,随机体抵抗力的消长而起伏 B.病变好发于肺尖 C.易沿血道和淋巴道播散 D.肺内病变复杂,且新旧病变交杂 E.肺门淋巴结一般无明显改变

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

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 人体免疫力及变态反应性、结核菌入侵的数量及其毒力,与结核病变的性质、范围,从一种病理类型转变为另一类型的可能性与速度均有密切关系。因此病变过程相当复杂,基本病理变化亦不一定全部出现在结核患者的肺部。 (一)渗出为主的病变 表现为充血、水肿与白细胞浸润。早期渗出性病变中有嗜中性粒细胞,以后逐渐被单核细胞(吞噬细胞)所代替。在大单核细胞内可见到吞入的结核菌。渗出性病变通常出现在结核炎症的早期或病灶恶化时,亦可见于浆膜结核。当病情好转时,渗出性病变可完全消散吸收。 (二)增生为主的病变 开始时可有一短暂的渗出阶段。当大单核细胞吞噬并消化了结核菌后,菌的磷脂成分使大单核细胞形态变大而扁平,类似上皮细胞,称“类上皮细胞”。类上皮细胞聚集成团,中央可出现朗汉斯巨细胞。后者可将结核菌抗原的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在其外围常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形成典型的结核结节,为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结核”也因此得名。结核结节中通常不易找到结核菌。增生为主的病变多发生在菌量较少、人体细胞介导免疫占优势的情况下。 (三)变质为主的病变(干酪样坏死) 常发生在渗出或增生性病变的基础上。若机体抵抗力降低、菌量过多、变态反应强烈,渗出性病变中结核菌战胜巨噬细胞后不断繁殖,使细胞混浊肿胀后,发生脂肪变性,溶解碎裂,直至细胞坏死。炎症细胞死后释放蛋白溶解酶,使组织溶解坏死,形成凝固性坏死。因含多量脂质使病灶在肉眼观察下呈黄灰色,质松而脆,状似干酪,故名干酪样坏死。镜检可见一片凝固的、染成伊红色的、无结核的坏死组织。 肺痨康复汤能够有效治愈肺结核,肺痨康复汤中人参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之功效;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制草氏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之功效,药物吸收后,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防御病毒入侵的能力,杜绝复发。

病理生理学——心衰讲解

心衰 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1分]心指数等于 A: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C: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D: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E: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标准答案:A 2.[1分]心输出量是指 A:每搏输出量 B:左、右心室输出的总血液量 C:每分钟左心室所泵出的血量 D: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E:每分钟两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标准答案:C 3.[1分]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A:前负荷 B:后负荷 C:动脉血压的高低 D:射血分数 E:心率 标准答案:D 4.[1分]影响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的因素是 A:主动脉舒张压降低 B:体循环外周阻力减小 C:心室舒张期延长 D:心室收缩期延长 E:心率增加 标准答案:C 5.[1分]引起左室后负荷增高的主要因素是 A:肺循环高压 B:体循环高压 C:回心血量增加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红细胞压积增大 标准答案:B 6.[1分]下列关于心率的描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安静时为60-100次/分钟 B:新生儿心率较成年人慢

C:女性心率比男性稍快 D:运动员平时心率较慢 E:甲亢,妊娠病人心率较快 标准答案:B 7.[1分]下述心力衰竭的定义,哪项描述是最合适的 A:心输出量低于正常 B:每博心输出量低于正常 C:心脏指数低与于正常 D:由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泵衰竭 E: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足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 标准答案:E 8.[1分]关于心力衰竭的叙述,下面哪项适用于所有心衰病人 A:心力衰竭病人心肌肥大 B:心力衰竭病人血容量增加 C:心力衰竭病人心输出量不能满足代谢需要 D:心力衰竭病人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 E:心力衰竭病人心率加快 标准答案:C 9.[1分]心力衰竭时不可能出现下述哪些变化 A:心脏指数大于正常 B:射血分数大于正常 C:心率加快 D:动脉压正常 E:静脉压增加 标准答案:B 10.[1分]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严重贫血 C:心肌梗死 D:脚气病(VitB1缺乏) E:动-静脉瘘 标准答案:C 11.[1分]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不属于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A:冠心病 B:心肌炎 C:二尖瓣狭窄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主动脉瓣狭窄 标准答案:D

病理学理论指导:结核病的基本病变

结核杆菌在机体内引起的病变属于特殊性炎症,虽其病变具有一般炎症的渗出、坏死和增生三种基本变化,但有其特异性。由于机体的反应性(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菌量及毒力和组织特性的不同,可出现以下不同的病变类型: 1.渗出为主的病变出现在结核性炎症的早期或机体免疫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早期病灶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但很快被巨噬细胞取代。在渗出液和巨噬细胞内易查见结核杆菌。此型变化好发于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说明与组织结构特性亦有一定的关系。渗出性变化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迹,或转变为以增生为主或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2.增生为主的变化当菌量较少,毒力较低或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则发生以增生为主的变化,形成具有一定诊断特征的结核结节(结核性肉芽肿)。单个结核结节肉眼不易看见,三、四个结节融合成较大结节时才能见到。其境界分明,约粟粒大小,呈灰白半透明状,有干酪样坏死时则略呈黄色,可微隆起于器官表面。 结核结节(tubercle)是在细胞免疫基础上形成的,由类上皮细胞(epithelioid cell)、Langhans巨细胞加上外围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当有较强的变态反应发生时,结核结节中便出现干酪样坏死。巨噬细胞体积增大逐渐转变为类上皮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染淡伊红色,境界不清。核呈圆或卵圆形,染色质甚少,甚至可呈空泡状,核内可有1~2个核仁。多数类上皮细胞互相融合乃形成Langhans巨细胞,为一种多核巨细胞,体积很大,直径可达300μm,胞浆丰富,核与类上皮细胞核的形态大致相同,核数由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有超过百个者。核排列在胞浆的周围呈花环状、马蹄形或密集在胞体的一端 3.坏死为主的变化在结核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的情况下,上述渗出性和增生性病变均可继发干酪样坏死。病变一开始便呈现干酪样坏死者十分少见。由于坏死组织含脂质较多(脂质来自破坏的结核杆菌和脂肪变性的单核细胞)而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故称干酪样坏死。镜下见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干酪样坏死的形态特点,特别是肉眼所见对结核病的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干酪样坏死物中大都含有一定量的结核杆菌。 干酪样坏死灶内含有多量抑制酶活性的物质,故坏死物可不发生自溶、排出,也不易被吸收。但有时也能发生软化和液化,形成半流体物质。随着液化,结核杆菌大量繁殖,更进一步促进液化的发生。液化固有利于干酪样坏死物的排出,但更重要的是可成为结核菌在体内蔓延扩散的来源,是结核病恶化进展的原因。 以上渗出、增生和坏死三种变化往往同时存在而以某一种改变为主,而且可互相转化。例如渗出性病变可因适当治疗或机体免疫力增强而转化为增生性病变;反之,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处于较强的变态反应状态时,原来的增生性病变则可转变为渗出性、坏死性病变,或原来的渗出性病变转化为坏死性病变。因此,在同一器官或不同器官中的结核病变是复杂多变的。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病因病理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病因病理及护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一旦心肌需血量猛增或冠状动脉血供锐减,使心肌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研究证明,多数心肌梗死是由于粥样斑块破溃、出血、管腔内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还有部分病人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也可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二、临床表现 1、先兆表现约半数以上病人发病数日或数周前有胸闷、心悸、乏力、恶心、大 汗、烦躁、血压波动、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程度加重、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效果不好为常见。 2、主要症状 (1)疼痛:为最早、最突出的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伴有烦躁、大汗、濒死感。一般无明显诱因,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少数病人症状不典型,疼痛可位于上腹部或颈背部,甚至无疼痛表现。 (2)全身症状:一般在发生疼痛24-48小时后,出现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一般发热体温在38°C左右,多在一周内恢复正常。可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胀痛、重者可有呃逆。(3)心源性休克:疼痛时血压下降,如疼痛缓解时,收缩压<10.7kPa(80mmHg),同时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反应迟钝、则为休克表现,常于心肌梗死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 (4)心律失常:约有75%~95%的病人发生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多发生于病后1~2日内,前2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也最危险。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RonT 期前收缩等,心室颤动常是急性心肌梗死致死原因。下壁心肌梗死常易发 生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等,并伴有血压下降。 (5)心力衰竭:约半数病人再起病最初几天,疼痛或休克好转后,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左心衰竭的表现,重者可发生急性肺水肿。右心室心肌梗死病人可发病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表现,同时伴有血压下降。 3、体征 心率增快或变慢,心尖部可闻舒张期奔马律,心音减低,除极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病人血压下降。有左心衰竭和休克的相应体征。 4、并发症 栓塞、乳头肌功能不全、心室膨胀瘤、心脏破裂等。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改变 (1)特征性改变: ①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宽而深的异常Q波;②在面向坏死区周围损伤 取得导联,出思安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③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 氧区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④在背向心肌梗死的导联则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T波直立并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