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市场调查与预测》考前练习题

2014年秋《市场调查与预测》考前练习题
2014年秋《市场调查与预测》考前练习题

2014年秋《市场调查与预测》考前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市场调研是指应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市场资料,对市场的状况进行反映或描述,以认识市场发展变化规律的过程。(搜集;整理;分析)

2.市场预测是根据市场过去和现在的表现,应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对市场未来的发展变化进行________,为_______提供依据。(预计或估计;科学决策)

3. 事先制定好观察计划,为观察对象、范围、内容、程序等都做出严格的规定,在观察过程中严格按计划进行的观察称为________。(有结构观察)

4.消费者市场是______的消费市场,是社会再生产中消费环节的具体体现。(最终产品)

5.典型调查是在对市场现象整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市场调查对象中选择______的部分单位作为典型,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并通过对______的调查结果来认识同类市场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具有代表性;典型单位)

6. 调查者按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当面提问,再由调查者根据被调查者的口头回答来填写问卷称为_____。(访问问卷)

7._____是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用来向被调查者说明市场调查的主办单位、组织或个人的身份、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的内容、对被调查者的希望和要求等等。(封面信)

8. 试验调查法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对比实验,实际是一种_____的实验法。

(双重对比)

9.为评价甲饮料厂采用的新包装对其销量的影响,特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对比实验进行调查。采用新包装前后的销量分别为5 000箱和6 000箱,以符合可比条件的乙饮料厂作为对照组,相应量分别为3 950箱和4 650箱,则实际效果为______箱。(300)

10.在随机抽样中,要按照______抽取样本,从根本上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保证样本抽取的______;它是市场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基础。(随机原则、客观性)

11. _____是预测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判断分析能力,对某种事件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的估计数值。(主观概率)

12.区间估计就是在一定的抽样误差范围内内建立一个______,并联系这个区间的______以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置信区间、置信度)

13.问卷调查法是______调查,即被调查者填写问卷是在调查者______的情况下进行的。

(间接、不在场)

14.能将不同预测对象的预测______用一个相同的数值表示出来的是平均绝对百分误差。

(误差上限)

15.以大量的历史观察值为主要依据,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推断或

估计市场未来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是_____市场预测的特点。(定性)16. 在用季节性交乘趋势预测模型研究某产品3年各季度的产量资料时,t =1表示第一年第一季度…t =12表示第三年第四季度,已知趋势方程Vt=7.3+0.5t,第一季度平均季节比率为0.8,则第四年第一季度的值可能是_____。

17.对时间序列观察值,由远向近按一定______计算______的预测方法,我们称为移动平均市场预测法。(跨越期、平均值)

18.相关回归分析市场预测法是根据市场现象______之间的______,确定______市场现象的因素,将______作为自变量。(各因素、相关关系、影响、影响因素)

19.市场预测所需的资料有______资料和______资料两大类。(历史、现实)

20.加权移动平均预测法是对市场现象观察值按______的远近,给予不同的______,并求其按______计算的移动平均值,以移动平均值为______进行预测的方法。

(距预测期、权数、加权、基础)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是指应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市场资料,对市场的状况进行反应或描述,以认识市场发展变化规律的过程。

A B C

分析

2. 事先制定好观察计划,为观察对象、范围、内容、程序等都做出严格的规定,在观察过程中严格按计划进行的观察称为( B )。

A B C

系统观察

3. ( C ) 是事先不制定统一的访问问卷,只根据访问目的列出粗线条的访问提纲,由访问者和被访问者根据提纲自由交谈。

A B C

非标准化访问

4. 调查者按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当面提问,再由调查者根据被调查者的口头回答来填写问卷称为( C )。

A B C

访问问卷

5. ( A )是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用来向被调查者说明市场调查的主办单位、组织或个人的身份、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的内容、对被调查者的希望和要求等等。

A B C

束语

6.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对比实验,实际是一种( B )的实验法。

A B C

重对比

7. 测量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态度、意见,经常采用( B )。

A

B

C

均值量表

8. ( C )是预测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判断分析能力,对某种事件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的估计数值。

A

B

C

观概率

9. 在用季节性交乘趋势预测模型研究某产品3年各季度的产量资料时,t =1表示第一年第一季度…t =12表示第三年第四季度,已知趋势方程Vt=7.3+0.5t ,第一季度平均季节比率为0.8,则第四年第一季度的值可能是( B )。

A

10.6 B

11.0 C

13.0

10. 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的主要区别是( A )。

A

B

C

11.( B ) 是由市场预测者自己采用各种市场调查方法,对市场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结果,即通过市场调查取得的市场资料。

A B C

二手资料

12.( B ) 的特点是观察过程的标准化程度高,所得到的调

查资料比较系统。

A B C

系统观察

13.查找法;索取法;收听法;咨询法;采集法;互换法;购买法和委托法属于( C )。

A B C

文案调查法

14.实验调查法是一种复杂的调查方法。是认识市场现象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属于( C )。

A B C

直接调查法

15.想要了解到更具体、更丰富的信息时,应采用( A )。

A B C量

16.如果Y指实验组,X指对照组,则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的实验效果为:( B )。

A(Yn)—(Y0)B(Yn)—(Xn)C (Xn)—(X0)

17.定量市场预测是以大量的历史观察值为主要依据,建立适当的( B ),推断或估计市场未来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等。

A B C

平均值量表

18.以大量的历史观察值为主要依据,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推断或估计市场未来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是( B )的特点。

A定性市场预测B定量的市场预测C微观市场预测

20.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如Yc=a+bx中,b<0,则该直线呈( B )。

A上升趋势B C

确定

三、判断题

1.经常性市场调查是对市场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连续的观察。

(对)

2.间接市场资料是由市场预测者自己采用各种市场调查方式方法,对市场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结果。

(错)

3.根据商品交换关系的不同,可将市场分为消费者市场和产业市场。(错)

4.市场问卷资料是由预测者自己组织市场调查取得的,因此适用性强、可信程度高。但其取得需要较多的费用。

(错)

5.为评价甲饮料厂采用的新包装对其销量的影响,特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对比实验进行调查。采用新包装前后的销量分别为5 000箱和6 000箱,以符合可比条件的乙饮料厂作为对照组,相

应量分别为 3 950箱和 4 650箱,则实际效果为300箱。

(对)

6.非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市场现象进行观察。

观察者不参与任何市场活动,被观察的市场活动参加者也将其视为外人。(对)

7.市场需求量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一定购买者,在市场上具有实际的需求。(错)

8.市场典型调查是从市场调查对象总体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并用查结果反映市场总体的基本情况。

(错)

9.商品零售是为了满足个人或社会集团生活消费的商品交易。(对)

10.在指数平滑预测法中,平滑常数α值在理论上的值域是0≤α≤1。(对)

11.直接调查法是指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由被调查者填答,向被调查者了解市场有关情况的搜集资料方法。(错)

12.连续性调查是指对所研究的市场现象的客观实际情况,搜集、整理、分析其资料,反映现象的表现。(错)

13.时间序列市场预测法,是一类定量预测法。(对)

14.指数平滑预测法,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加权移动平均预测法。(对)

15.文献性信息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形式所负载的各种信息,包括对市场活动的分析、综合、推理所得到的市场信息。( 错 )

四、多项选择题

1.现代市场调查在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 ABD )。

A B

C D

2. 搜集市场资料常用的方法有( ABC )。

A B

C D

项目填报

3. 常见的间接市场资料的来源有(ABCD )。

A B

C D

4. 市场调查的基本方式有(ABCD )。

A B

C D

5. 市场的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市场所处的( ABCD ) 等方面

的环境。

A B

C D

6. 随机抽样的具体方法,可分为( ABCD )等。

A B

C D

7. 文案调查的功能和优势具体表现在( AC )等方面。

A B

断总体

C为直接调查创造条件D

方法

8. 关于预测误差,以下说正确的是( BC )。

A

B

C

D

9. 问卷中的问题,按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BD )。

A B

C D

问题

10.市场调查的准备阶段是市场调查的决策、设计、筹划阶段。这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有( ABC )。

A B

C D

11.调查资料整理是对调查资料进行(ABCD )的过程。

A B

C D

12.市场社会文化环境调查主要包括对(ABCD )的调查。

A

B

C

D

13.抽样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ABCD )。

A B

C D

14.市场外部信息,一般包括( ABCD ) 等信息。

A B

C费趋向D

15.问卷的基本结构,一般可由( ABC )等组成。

A B

C D

16.市场实验调查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D )等。

A B

C D

17.中观市场预测是指涉及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市场预测,如预测国民经济中( ABC )等。

A

B

C

D

18.根据不同的购买者以不同的购买目的对市场进行分类,市场可分为( BC )。

A B

C D

五、名词解释

1.市场抽样调查法:也称为“抽查”是指从调查总体中抽取出一部分要素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抽样所得的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专门的调查活动。

2.有结构观察:有结构观察也称有控制观察或系统观察,它要求观察者事先设计好观察项目和要求,统一制定观察表格或卡片。在实地观察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观察,并作详细观察记录。

3.参与观察:所谓参与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与其他研究技术相比,参与观察导致研究者把他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强加于他试图理解的那个社会世界的可能性最小,它常常是在“没有先入之见”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探讨的。因此,它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了最好的方法。

4.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也称"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5.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市场份额是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所占份额,也就是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企业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可以使企业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这种垄断既能带来垄断利润又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6.判断分析法:判断分析法是指通过一些具有市场经验的经营管理人员或专家对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时期的产品销售业务情况迸行综合研究,并做出推测和判断的方法。

6.时间序列:时间序列是指将某种现象某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各个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序列。时间序列法是一种定量预测方法,亦称简单外延方法。在统计学中作为一种常用的预测手段被广泛应用

7.指标判断法:指标判断分析法是根据经济发展指标的变化与市场现象变化之间的关系,由经济指标的变化来分析、判断和预测市场未来变化的方法。

六、简答题

1.简述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

2.简述随机抽样调查的优点有哪些?

3.简述问卷设计中问题的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4.简述指数平滑预测法主要有哪些特点?

5.简述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的关系。

七、计算题

1.某商店彩电销售量有关资料如下:单位:台

要求:(1)试用移动平均法(n=4)对原时间数列修匀。

(2)计算新数列的变动趋势值,预测2011年第一季度的彩电销售量。

2. 某地区2005-2011年棉花产量资料如下表:

如果以第一期的实际值为初始值(α=0.6),用单次指数平滑法预测2012年棉花产量。

3.某地区2003-2007年水稻产量资料如下表:

试用最小平方法预测2010年水稻产量。(按直线趋势法计算)

4.某城市2012年1—11月各月的粮油需求量如下表所示,试运用一

次移动平均法计算2012年1—12月份粮油需求量的预测值。(n=3)

5.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千件)与单位成本(元)资料如下:

要求: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单位成本为因变量),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下降多少?

答案请参考实时辅导教案内容!!!

预祝大家考个好成绩!!!

2014年春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练习试题

四年级下期期末数学试卷 (总分130分) 第一部分(100分) 一、书写。(2分) 要求:①卷面整洁 ②字迹工整 二、填空。(5小题每空0.5,其余每空1分,共23分) 1、由2个百和5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写作( ),读作:( )。 2、 2.35中的“3”在( )位上,表示( );“5”所在数位的计数单位是( )。 3、2010年国庆期间,某旅游城市共接待游客634954人。将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4、 ( )厘米=1.6米 21.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5、在( )里填上“>”“<”或“=”。 5.301( )5.31 0.9( )100 9 5.800( )5.80 213×95+5( )213×100 350毫米( )3.5米 58754万( )5.9亿 6、计算8×(125×12)=(8×125)×12时,运用了( )律。 7、将18缩小到它的 ()1 是0.018。 8、在一个三角形中,∠1=46°,∠2=43°,∠3=( ),按角分这是一个( )三角形。 9、 10、根据要求的运算顺序在算式中添上括号。 (1)加 乘 减 27 × 8 + 12 - 10 (2)乘 加 除 36 + 4 × 16 ÷ 2

11、先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再扩大100倍后得10.52,这个数原来 是()。 12、某学校四年级学生举行体操比赛。四(一)班学生的队列是一个正方形方阵, 最外层每边站了8人,最外层一共有()名学生,整个方阵共有()名学生。 13、学校门前新修的公路长200米,要在公路两边栽上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 10米(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棵树。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 () 2、 2.3的末尾添上2个0,计数单位和大小都不变。() 3、大于1.6且小于1.9的一位小数只有2个。() 4、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5、某地的东偏南30°和该地的南偏东60°所描述的方向是不同的。() 四、选择。(共4分) 1、下题中,和27+8×6运算顺序一样的是( )。 ①64÷8×6 ②96-80÷8 ③ 45-30+17 2、自行车车架做成()的形状,车子会更稳定些。 ①②③ 3、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 ① 1 ② 2 ③ 3 ④无法确定 4、下面()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① 3厘米、4厘米、2厘米② 3厘米、5厘米、1厘米 ③ 6厘米、8厘米、2厘米 五、计算。(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4.37+2.3= 8-1.68= 81÷9?12=

2014年新课标2卷理科数学高考真题及答案

2014年新课标2卷理科数学高考真题及答案

掌门1对1教育 高考真题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新课标卷二Ⅱ)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M={0,1,2},N= {} 2|320x x x -+≤,则 M N ?=( ) A. {1} B. {2} C. {0,1} D. {1,2} 2.设复数1 z ,2 z 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关于虚轴对 称,1 2z i =+,则12 z z =( ) A. - 5 B. 5 C. - 4+ i D. - 4 - i 3.设向量a,b 满足|a+b 10 |a-b 6,则a ?b = ( ) A. 1 B. 2 C. 3 D. 5 4.钝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2,AB=1,2 ,则AC=( ) A. 5 5 C. 2 D. 1 5.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

连续两为优良的概率是0.6,已知某天的空气质 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 是() A. 0.8 B. 0.75 C. 0.6 D. 0.45 6.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 1cm),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 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6cm的圆柱体毛 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 积的比值为() A. 17 27 B. 5 9 C. 10 27 D. 1 3 7.执行右图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 x,t均为2,则输出的S= () A. 4 B. 5 C. 6 D. 7 8.设曲线y=a x-ln(x+1)在点(0,0) 处的切线方程为y=2x,则a= A. 0 B. 1 C. 2 D. 3 9.设x,y满足约束条件 70 310 350 x y x y x y +- ? ? -+ ? ?-- ? ≤ ≤ ≥ ,则2 z x y =-的最大 值为()

马原思考题

2、任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跟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商品二因素是指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种私人劳动就不会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会被社会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过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会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会被社会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 5、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什么是资本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货币只有在购买了劳动力商品后,由劳动力商品的剩余劳动来创造剩余价值时,才被称为资本。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增值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也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的价值形成过程。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不发生价值增值;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其价值通过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还有一定量的剩余,即剩余价值。这说明,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所以说,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是从资本的本质上来说的。资本的一般性是指它通过物而体现的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生产关系是历史的,不是永恒的;资本的特殊性是指在不同社会形态中,它的服务对象、占有者、生产目的和体现的生产关系等具有不同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服务对象是资本家,是少数人,生产的 10、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应该坚持辩证批判的态度和辩证的、历史的方法。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 期末测试试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0.5分,共10分) 45+32= 6+73= 18+6= 30+29= 36+22+4= 25-4= 46-30= 49-9= 39-39= 8×3+6= 37-0= 0×3= 4×7= 5×3= 53-3+9= 8×8= 66+35= 70-8= 9×3-7= 37-32-5= 二、填空。(每空1分,共32分) 1.长度单位有( )和( )。 2. 1米-50厘米=( )米 6米+49米=( )米 3. (1)上面一共有( )个 。 (2)根据图写成加法算式是( ),写成乘法算式是( )。 4.小明、小红、小丽三人玩拍球比赛,三人拍球的次数分别是36下、35下、33下,小明拍的次数最多,小丽拍了33下,小红拍了( )下。 5.把“8+8+8+8+8”写成乘法算式是( )或( ) 6.三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人进行一次,一共要进行( ) 次比赛。 7.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乘7,列成算式是( ),读作( )。 8... 小丽在图画本上画了☆☆☆和一些○和△,其中○的个数是☆的5倍,○有( )个,△的个数是☆的9倍,△有( )个。 9.小明昨天写了29个大字,今天写了47个大字,两天大约写了( )个大字 10.在 ○ 里填上“+、-、×、>、<或=”。 4○9=36 3×4〇4×5 16+20○35 40○4=36 2×2○2+2 2×8+8○8×3-8 11.在( )里最大能填几? ( )×8<65 ( )<5×9 30>5×( ) 1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支彩笔长10( ) 妈妈身高1( )62( ) 13. 先写出每个钟面表示的时刻,再写出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 三、是非审判庭。对的在( )里画“√”,错的画“×”。(5分) 1.8+8+8=3×8=8×3 ( ) 2.有三个同学,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6次手. ( ) 3.钟表上显示3时,时针和分针成一个直角。 ( ) 4.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差90。 ( ) 5.“ ”这是一条线段。 ( ) 四、数学高速路(25分) 1. 口算.(10分) 6×7= 9×9= 3×6= 2×6= 8×3+4= 36+4= 8×7= 2×2= 9+57= 3×4+9= 5×6= 18+60= 9×3= 5×5= 38-18+25= 41-2= 6×9= 8×5= 7×2= 7×5-3= 2.用竖式计算。(12分) 67+32= 46-(28+7)= 96-54= 82-37-12=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2014年高考全国2卷文科数学试题(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4年高考全国2卷文科数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设集合2 {2,0,2},{|20}A B x x x =-=--=,则A B =I ( ) A .? B .{}2 C .{0} D .{2}- 2. 131i i +=-( ) A .12i + B .12i -+ C .12i - D .12i -- 3.函数()f x 在0x x =处导数存在,若0:()0p f x =;0:q x x =是()f x 的极值点,则( ) A .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 B .p 是q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q 的必要条件 C .p 是q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q 的充分条件 D .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 4.设向量b a ρρ,满足10||=+b a ρρ,6||=-b a ρ ρ,则=?b a ρρ( ) A .1 B .2 C .3 D .5 5.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是2,若248,,a a a 成等比数列,则{}n a 的前n 项和n S =( ) A .(1)n n + B .(1)n n - C . (1)2n n + D .(1) 2 n n - 6.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cm ),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 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6c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的部分的体积和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 A . 2717 B .95 C .2710 D .3 1 7.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边长为23,D 为BC 中点,则三棱锥11A B DC -的体积为 (A )3 (B ) 3 2 (C )1 (D 3 D 1 1 A B 1 8.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x ,t 均为2,则输出的S =( )

2016马原思考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答: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只有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又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才能实现。、 3、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答:(1)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别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4、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

2013-2014学年小学五年级上数学期末练习题集

二.填空:(12分) 1.32公顷=()平方千米。62000平方米=()公顷。 2.3.12是2.4的()倍。50.95缩小10倍是( ),3.025扩大( )倍是302.5。 3.32.6÷33的商用循环小数简便方法表示是()。保留一位小数是()。 4.当a=2.5,b=1.8,c=1.4时,ab-ac的值是()。 5.火车每小时行x( km),飞机的速度是火车的5.4倍,飞机每小时比火车多行()km。 6.一块三角形地的底边长是450米,高是120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地的面积是()公顷。 7、甲、乙两数的积是4.4,如果甲数扩大5倍,乙数也扩大5倍,那么,甲、乙两数的积是()。 8、王飞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了240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王飞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二、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4分) (1)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一定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数的积,一定大于其中的一个因数。() (3)循环小数一定小于1() (4)x=0.48是方程1.1x÷0.4=1.32的解。()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4分) 1、对6.4×101-6.4进行简算,将会运用( )。 [①乘法交换律②乘法分配律③乘法结合律] 2、方程5x-3(x-2)=18的解是()。[①x=3②x=6③x=12] 3、15.6÷0.35=44……()。[①0.2②2③20] 4、2a表示()。[①a的平方②两个a相乘③两个a相加] 1.解下列方程(6分)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8分) (1)7.05×23.7+7.05×76.3 (2)0.125×3.2×2.5 (3)7.8-1.9+8.2-8.1 (4)44.28÷0.9÷4.1(5)9.07—22.78÷3.4 (6)2.05÷0.82﹢33.6 3、只列式不计算。(4分) (1)0.71除0.284加上0.125与8的积,和是多少?(2)280比一个数的5倍少80,求这个数。 五.动手操作多有趣:(6分) 你能在下面两条平行线间画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原 复习题答案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 A.物质观 B.联系观 C.发展观 D.实践观 2.列宁同志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3.实践活动的目的是(B) A.改造主观世界 B.改造客观世界 C.改造内心世界 D.改造精神世界 4.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出了(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D)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8.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的基础是(A) A.实践 B.理论 C.本质 D.人9.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指(B) A.从实践到认识 B.从认识到实践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物质到精神 10.直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是(D)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的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1.宋代诗人陆游在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014年春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练习试题

二年级(下)数学期末综合练习卷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25分) (1)六千零五十写作(),4078读作()。(2)一千里面有()个百,10个一千是()。 (3)由6个千,5个百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4)1千克=()克;8000克=()千克。 (5)9个6是(),56里有()个8。 (6)最大的四位数是(),它比10000少()。 (7)把36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 (8)一十一十地数,写出后面的三个数。 3980、()、()、()。 (9)72÷8=(),计算时用的口诀是()。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袋盐重500();小兰的体重是42();小刚身高135()。(11)在()里填上“>、<或=”。 3900克()4千克2001克()2千克 600+200()799 42÷7()18÷3 二、计算。(40分) (1)口算。(14分) 29+40=800-300=4000+6000=5400-400= 65-29=3700+600=28-7=3200-400= 45+38=36+36=48-39=34-15= 8×8=54÷9=32÷4=7×5= 6×4-9=63-8-20=40÷5+29= 30÷6×4=81÷9÷3=76-(6+24)=

(2)用竖式计算。(18分) 37÷8=55÷9=82÷9= 62÷7=47÷6=69÷7= (3)列式计算。(8分) ○1两个加数都是280,和是多少?○2被除数是63 ,除数是9,商是多少?○3把42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4比19多28的数是多少? 三、找规律,圈图形。(10分) (1)?■?●?■?●?■●(?■?●)(2)○◎◇□□○◎◇◇□○◎◎○○◎◇□ (3)81 64 49 25 9 4 1 36 40 16 44 (4)分别画出将下面图形向左平移6格、向上平移3格得到的图形。

2014年数学二真题+答案解析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二试题 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 指定位置上. (1) 当0x +→时,若ln (12)x +α, 1 (1cos )x -α均是比x 高阶的无穷小, 则α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 (1,2) (C) 1(,1)2 (D) 1(0,)2 (2) 下列曲线中有渐近线的是 ( ) (A) sin y x x =+ (B) 2sin y x x =+ (C) 1sin y x x =+ (D) 21sin y x x =+ (3) 设函数()f x 具有2阶导数,()(0)(1)(1)g x f x f x =-+,则在区间[0,1]上 ( ) (A) 当()0f x '≥时,()()f x g x ≥ (B) 当()0f x '≥时,()()f x g x ≤ (C) 当()0f x ''≥时,()()f x g x ≥ (D) 当()0f x ''≥时,()()f x g x ≤

(4) 曲线2 2 7 41 x t y t t ?=+??=++??上对应于1t =的点处的曲率半径是 ( ) (A) 50 (B) 100 (C) (D)(5) 设函数 ()arctan f x x =,若 ()() f x xf '=ξ,则 2 2 lim x x →=ξ ( ) (A)1 (B)23 (C)12 (D) 13 (6) 设函数(,)u x y 在有界闭区域D 上连续,在D 的内部具有2阶连续偏导数,且满足 20u x y ?≠??及 222 20u u x y ??+=??,则 ( ) (A)(,)u 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在D 的边界上取得 (B) (,)u 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在D 的内部上取得 (C) (,)u x y 的最大值在D 的内部取得,最小值在D 的边界上取得 (D) (,)u x y 的最小值在D 的内部取得,最大值在D 的边界上取得 (7) 行列式 00 00000 a b a b c d c d = ( ) (A) 2()ad bc - (B) 2()ad bc --

马原思考题参考

马原复习参考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P10、P16) 答: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鲜明特征的集中体现: 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崇高的社会理想) 当代价值: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结合鲜明特征来答)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教给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提供给我们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个人寻找,可以不考虑) 3.哲学是什么?世界观是什么?(P22) 答: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特征。(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统一的基础是什么?)(P32)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科学性和革命性,实践性和阶级性。 多样化的世界有统一的本原的,这就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5.物质的存在形态及其与意识的辩证关系。(P25、P28) 答:物质的存在形态: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物理学上物质有六种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014年期末测试普通话试卷(附答案)

2014年期末测试普通话试卷(附答案)

2014年普通话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 一、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知识题 (每题1分,共10分) 1.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明确规定:(C)。 A.国家推广普通话 B.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C.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A) A. 规范汉字 B. 通用汉字 C. 标准汉字 3. 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B) A. 汉语和汉字 B.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 中文 4.《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再划分为两个等 次,其中最高水平和进入最低等级的水平分别为。(A) A. 一级甲等和三级乙等 B. 一级乙等和三级甲等 C. 一级甲等和三级甲等 5.推广普通话是促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B) A.在任何场合都说普通话,不说方言 B. 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说普通话 C. 只在学校里说普通话 6.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为服务用语。(A) A. 普通话 B. 当地方言 C. 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是不低于。(C) A. 二级甲等 B. 二级乙等 C.三级甲等 8.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是不低于。(B) A.一级乙等 B.二级甲等 C.二级乙等 9. 国家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是。(A) A. 一级甲等 B. 一级乙等 C. 二级甲等 10.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以上水平。(C) A.一级乙等 B. 二级甲等 C. 二级乙等 二、汉语拼音知识 (一)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每题0.5分,共10分) 1.号召 A.hào zhào B.hào zhāo 2.因为 A.yīn wèi B.yīn wéi

2014年高考全国2卷理科数学试题(含解析)

.. 绝密★启用前 2014年高考全国2卷理科数学试题(含解析)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设复数1z ,2z 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关于虚轴对称,12z i =+,则12z z =( ) A.- 5 B.5 C.- 4+ i D.- 4 - i 2.设向量a,b 满足|a+b|=10,|a-b|=6,则a ?b = ( ) A.1 B.2 C.3 D.5 3.钝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2,AB=1,BC=2 ,则AC=( ) A.5 B.5 C.2 D.1 4.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0.6,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 A.0.8 B.0.75 C.0.6 D.0.45 5.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cm ),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6c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 A.1727 B.59 C.1027 D.1 3 6.执行右图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x,t 均为2,则输出的S= ( ) A.4 B.5 C.6 D.7 7.设曲线y=ax-ln(x+1)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y=2x ,则a= ( ) A.0 B.1 C.2 D.3 8.设F 为抛物线C:23y x =的焦点,过F 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交C 于A,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则 △OAB 的面积为( ) A.334 B.938 C.6332 D.94 9.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BCA=90°,M ,N 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BC=CA=CC 1, 则BM 与AN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A.110 B.25 C.3010 D.22 10.设函数()3sin x f x m π=.若存在()f x 的极值点0x 满足()22200x f x m +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马原思考题附答案(2)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什么 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统一的。 第一章 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哲学: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或二者有无同一性(认识论上:可知论vs不可知论)。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内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2014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练习题及答案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jùpàshuāi lǎo xián yíqíqūfai xūjǔsànɡchàn dǒu jǐn shan 三、比一比,再组成词语。(5分) 玷()祥()辨()誊()瞻() 沾()详()辩()誉()檐() 四、将以下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一个写一句话(4+2分) ()山()海()天()地()头()节 ()钉()铁玲珑()()举世()() 小心()()()()不舍 造句: 五、句子万花筒。(10分) 1湖面上溅起了涟漪。(扩句)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为陈述句) 3.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写句子) 4.这次植树,我们的分工是:男生挖土,女生浇水,班干部填土。(修改病句) 5.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 六、语言积累(13分) 1.宝剑锋从磨砺出,(1分) 2.非淡泊无以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_________________。(1分) 3.写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1分) 4、思念久别的家乡时,你会用诗句“”来表达思乡之情。(1.5分) 5、小明取得一点成绩就非常骄傲,老是在同学面前炫耀,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自满十事九空。”(1分) 6.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____________,饱览着中外____________;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______________。(1.5分) 8在这学期,我看了不少课外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最喜欢的一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9.王林读书一直是囫囵吞枣,你用朱熹的一句名言帮助他说: 10、把歇后语补充完整。(3分)上鞋不用锥子──()隔着门缝吹喇叭──()四月的冰河──() 七、阅读理解。(23分) (一) 鸵鸟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是现代鸟类中体形最大的鸟。 鸵鸟的双翅已经退化,不会飞翔,但在顺风及拐弯奔跑时,双翅展开,起着像帆一样的作用,能保持平衡,又能借助强劲风力,加快奔跑速度。鸵鸟善于奔跑,一步可以跨出7米远,时速可达60千米。当然它们不能一天到晚都跑得这么快,但即使在它们跑得疲倦时,也能胜过一匹快马。 提到鸵鸟,人们往往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如果来不及逃跑,就会把自己的头和颈平贴地面,钻进沙堆,以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就会平安无事。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经过研究人员多次观察,从来没见过鸵鸟把头藏进沙里。实际上,鸵鸟不会这样愚蠢,因为把头埋进沙里,很快就会窒息死亡。有时鸵鸟把头贴近地面,是为了听远处的声音,或者是为了放松一下颈部的肌肉。年幼体弱的小鸵鸟,遇到敌害逼近时,常把身体紧贴地面。由于它们身上羽毛的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容易瞒过敌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鸵鸟的头颈也不钻进沙堆,而是两眼紧紧盯住敌害,做好随时逃离的准备。 1.文章介绍了鸵鸟的哪些特点?(1.5分) 2.鸵鸟真的会把头藏进沙里吗?为什么?(2分) 3.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描写鸵鸟善于奔跑?举例说一说。(4.5分) (1)方法一: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数学二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数学二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二试题 一、选择题:1 : 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 ?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当X 0时,若In (1 2x),(1 cosx)—均是比X咼阶的无 2

(A) (2, )(B) (1,2)(C)(2,1) (D)囲) ⑵下列曲线中有渐近线的是() (A) y x sin x (B) 2 . y x sin x (C) y x sin 1 x (D) y 2 . 1 x sin x ⑶设函数f( x)具有2阶导数,g(x) f(0)(1 x) f(1)x,贝y 在区间[0,1]上( ) (A)当f(x)0 时,f (x) g(x) (B)当f (x) 0时, f(x) g(x) (C)当f(x) 0 时,f (x) ? g(x) (D)当f (x) 0时,f(x) g(x) ⑷丄 2 曲线x t2 y t27上对' 4t 1 应于t 1的点处的曲率半径是 3

2 4 (D) 5.10 (D )1 (6)设函数u(x,y)在有界闭区域D 上连续,在D 的内部 2 2 2 具有2阶连续偏导数,且满足」0及-u -4 0,则 x y x y ( ) (A) u(x,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在D 的边界上取得 (B) u(x,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在D 的内部上取得 (C) u(x,y) 的最大值在D 的内部取得,最小值在D 的 边界上取得 (A) 10 50 ■ 10 100 (C) 10.10 (5) 设函数 f (x) arctan x , f(x) xf () , lim 2 x 0 x 2 (A) 1 (叫 (C)1

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数学期末练习试题(2)

word 版 数学 1 / 2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练习2 七 年 级 数 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 下列四个数中最小的是( ) (A ) (B )0 (C ) (D )0.1 2.嫦娥三号携带的巡视探测器(即玉兔号月球车)仅重140 000克,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 (B ) (C ) (D ) 3. 如图是某几何体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则这个几何体是( ) (A )圆柱 (B )圆锥 (C )长方体 (D )球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 已知关于x 的方程的解,则的值是( ) (A )-9 (B )9 (C )1 (D )-1 6. 如图,点B ,C ,D 依次在射线AP 上,根据线段长度错误的是( ) (A )AD=2a (B )BC=a -b (C )AC=a +b (D )AC=2a -b 7. 下列每对数中,不相等的一对是 ( ) (A )与 (B )与 (C ) 与 (D ) 与 8. 多项式与的差是( ) (A ) (B ) (C ) (D ) 9. 从O 点看,射线OA 在是北偏西60°方向上,射线OB 在南偏东15°方向上,那么∠AOB 的度数为( ) (A )45° (B )75° (C )90° (D )135° 10. 某年的某个月份中有五个星期三,它们的日期之和为80(把日期作为一个数,如22日看作数22),那么这个月的3号是星期( ) (A )日 (B )一 (C )二 (D )四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11. 如果高于海平面200米记作+200,那么低于海平面179米记作 . 12. 单项式 的系数是 ,次数是 . 13. 如图,数轴上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是 . 14. 如图,一个平衡的天平盘中的每个小球的重量用 克表示,小正方体每个5克,那么可列方程 得 . 15. 如图,两个边长分别为4cm 与3cm 的正方形的一部分重叠在一起,重叠部分是边长为a cm 的正方 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总和是 cm 2. 16. 如图,射线OC 、OD 、OE 是∠AOB 四等分线,图中所有的角的度数之和为360°,则∠AOB 的度 数等于 . 三,解答题(共计72分) 17. 计算或化简:(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 ; (2) . 18. 解下列方程:(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 ; (2) . 19. 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A 、B 是公路l 两旁的两个村庄,现要在公路边修一个公交站方便村民出行,问应修在什么地方能 使公交站到两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短?请在图中表示公交站点P 的位置,并说明你的理由. A l (第3题图) a a b B C D P (第6题图) A B (第13题图)

马原课后思考题(附答案alpha版)教学提纲

思考与练习(一): 1.什么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关系的,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说。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自然观到社会历史观的完备、彻底的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关于历史观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哲学的物质观的特点是什么? 坚持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 1.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之间有何关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 (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1.怎样理解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1.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 (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属性暂时未变这样的两种特殊状态。(2)①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②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③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是把事物区别开 来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1.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何关系? (1)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