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总线和具有基本输入输出功能的总线接口实验报告

系统总线和具有基本输入输出功能的总线接口实验报告
系统总线和具有基本输入输出功能的总线接口实验报告

将IN单元数据写入RO:

LDAR置为0,不将数据总线的数打入地址寄存器 IOM=1时,对IO设备进行进行读写操作

将IN单元数据写入AR:

LDAR置为1,将数据总线的数打入地址寄存器 IOM=1时,对IO设备进行进行读写操作

将RO 中数据写入MEM:

LDAR置为0,不将数据总线的数打入地址寄存器

IOM=0时,对MEM设备进行进行读写操作

六、实验总结

这个实验开始的时候就觉得很难,因为接线很复杂,请教了同学后,把原来接好的又拔了重接才接好,然后实验中问题不断,发现有两根线接错,做了很久才把实验做完。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六章系统总线

第六章系统总线 第一节总线的基本概念 一、总线的分类 1.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2.系统总线:连接计算机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或设备的总线,作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干。3.内部总线:连接CPU内部各部件的总线。 4.总线的分类: ①按传送格式分为:串行总线、并行总线; ②按时序控制方式分为:同步总线、异步总线; ③按功能分为:系统总线、CPU内部总线、各种局部总线。 ④按数据传输方向分为:单工总线和双工总线,双工总线又分为半双工总线和全双工总线。历年真题 1.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2001年)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003年) A.半双工总线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信息,全双工总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轮流传输信息

B.半双工总线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信息,全双工总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信息C.半双工总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轮流传输信息,全双工总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信息 D.半双工总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信息,全双工总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轮流传输信息 【分析】根据总线上信号的传递方向,总线可分为单向传输(单工)总线和双向传输(双工)总线,而双工总线又可分为半双工总线和全双工总线。其中单工总线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递信号,半双工总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轮流传递信号,全双工总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递信号。 【答案】C 二、总线的信息传输方式 1.串行传输:是指数据的传输在一条线路上按位进行。(只需一条数据传输线,线路的成本低,适合于长距离的数据传输)。在串行传输时,被传输的数据在发送设备中进行并行到串行的变换,在接收设备中进行串行到并行的变换。 2.并行传输:每个数据位都需要单独一条传输线,所有的数据位同时进行传输。 3.复合传输:又称总线复用的传输方式,它使不同的信号在同一条信号线上传输,不同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间片中轮流地身总线的同一条信号线上发出。(它与并串传输的区别在于分时地传输同一数据源的不同信息。) 4.消息传输方式:总线的信息传输方式之一,将总线需要传送的数据信息、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等组合成一个固定的数据结构以猝发方式进行传输。

黑盒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 实验题目:黑盒测试报告 专业:教育技术学 班级:教技142 学生姓名:安卓 指导老师:郭小雪 所属学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一、引言 1.1目的 测试报告为三角形问题和找零钱最佳组合问题项目的黑盒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 实验环境 在Windows 2000(SP2) 或Windows XP 操作系统上,使用C++语言,工具作为开发环境(IDE) 实验要求 1.根据给出的程序分别使用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判定表 方法、因果图法、正交试验法、功能图法、错误推测法来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2.输入数据进行测试,填写测试用例。 二、实验原理 黑盒测试原理:已知产品的功能设计规格,可以进行测试证明每个实现了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软件的黑盒测试意味着测试要在软件的接口处进行。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因此黑盒测试又叫功能测试。 从理论上讲,黑盒测试只有采用穷举输入测试,把所有可能的输入都

作为测试情况考虑,才能查出程序中所有的错误。实际上测试情况有无穷多个,人们不仅要测试所有合法的输入,而且还要对那些不合法但可能的输入进行测试。这样看来,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通过制定测试案例指导测试的实施,保证软件测试有组织、按步骤,以及有计划地进行。黑盒测试行为必须能够加以量化,才能真正保证软件质量,而测试用例就是将测试行为具体量化的方法之一。具体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功能图法等。 等价类划分的办法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每一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划分等价类 划分等价类: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

第七章 系统总线

7.2基本题 7.2.1填空题 1.计算机中各个功能部件是通过总线连接的,它的各个部件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公共线路. 2.CPU芯片内部的总线是芯片级总线,也称为内部总线. 3.根据连线的数量,总线可分为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其中串行总线一般用于长距离的数据 传送. 4.单向总线只能将信息从总线的一端传到另一端,不能反向传输. 5.主设备是指获得总线控制权的设备,从设备是指被主设备访问的设备. 6.总线的控制方式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 7.总线数据通信方式按照传输定时的方法可分为同步式和异步式两类. 8.同步方式下,总线操作有固定的时序,设备之间没有应答信号,数据的传输在一个公共的时 钟信号控制下进行. 9.异步方式下,总线操作周期时间不顾顶,通过握手(就绪/应答)信号相互联络. 10.双向传输的总线又可分为双工和半双工两种,后者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送信息. 11.决定总线由哪个设备进行控制称为总线裁决;实现总线数据的定时规则称为总线协议. 12.衡量总线性能一个重要指标是总线的数据传输速率,即单位时间内总线传输数据的能力. 13.与并行传输相比,串行串性传输所需数据线位数_少_. 14.总线_复用__技术可以使不同的信号在同一条信号线传输,分时使用. 15.总线事物中的操作序列可以包括请求操作,裁决操作,地址操作, 数据传输操作,总线释 放操作. 16.消息是一种有固定格式的数据,一般包含若干个字,其中可包含多种不同的信息. 总线协议是指实现总线传输的定时规则。 17.在菊花链方式下,越接近控制设备的设备优先级越高. 18.在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下, 设备号与计数器的设备可以使用总线. 19.总线设备与总线的连接界面是总线接口 20.穿行总线接口应具有进行串行与并行转换的功能. 21.串行传输方式中,一个数据桢通常包括起始位, 数据位, 校验位,结束位和空闲位. 23.系统总线接口是中央处理器内存外围控制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逻辑部件. 24.总线的基本特征包括物理特征,功能特征和电气特征. 25.总线功能特性包括总线的功能层次, 资源类型, 信息传递类型,信息传递方式和控制方式 26.总线的电气特性包括美意条信号线的信号传递方向,信号的时序特征和电平特征. 27.单处理系统中的总线可以分为三类:CPU内部连接各寄存器及运算部件之间的总线称为. 内部总线;中低速I/O设备之间连接的总线称为I/O总线;同一台计算机系统内的高速功能部件之间相互连接的总线称为系统总线 28.按照总线仲裁电路的位置的不同,总线仲裁有集中式仲裁和分布式仲裁两种方式. 29.总线控制主要解决总线使用权的问题.集中式仲裁有链式查询方式,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 和独立请求方式 7.2.2选择题 1.计算机使用总线结构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实现积木化,同时____. A.减少了信息传输量 B.提高了信息传输量 C. 减少了信息传输线的条数 D. 加重了CPU的工作量. 答案:C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后答案 第三章系统总线

第3章系统总线 1. 什么是总线?总线传输有何特点?为了减轻总线负载,总线上的部件应具备什么特点?P41 答: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共享的信息传输线,是各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总线传输的特点是:某一时刻,只允许有一个部件向总线发送信息,而多个部件可以同时从总线上接受相同的信息。 为了减轻总线负载,总线上的部件应通过三态驱动缓冲电路与总线连通。 2.总线如何分类?什么是系统总线?系统总线又分为几类,它们各有何作用,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他们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存储单元有何关系? 答:总线的分类: (1)按数据传送方式分:并行传输总线和串行传输总线; (2)按总线的使用范围分:计算机总线、测控总线、网络通信总线等; (3)按连接部件分:片内总线、系统总线和通信总线。 系统总线是指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按系统总线传输信息不同,可分为3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数据总线:数据总线是用来传输个功能部件之间的数据信息,它是双向传输总线,其位数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有关,一般为8 位、16位或32位。 (2)地址总线:地址总线主要是用来指出数据总线上的源数据或目的数据在主存单元的地址或I/O设备的地址,地址总线上的代码是 用来指明CPU欲访问的存储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由CPU输出, 是单向的,地址线的位数与存储单元的个数有关,如地址线有20 根,则对应的存储单元个数为220。 (3)控制总线:控制总线是用来发出各种控制信号的传输线,其传输是单向的。 3.常用的总线结构有几种?不同的总线结构对计算机的性能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 答:总线结构通常有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 (1)单总线结构是将CPU、主存、I/O设备都挂在一组总线上,允许I/O 设备之间、I/O设备与CPU之间或I/O设备与主存之间直接交换信息。这种 4.为什么要设置总线判优控制?常见的集中式总线控制有几种?各有何特 点?哪种方式响应时间最快?哪种方式对电路故障最敏感?

软件测试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 实验项目:软件测试技术试验实验地点:实验楼211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学号: 学生姓名:戴超 指导教师:兰方鹏 2015年10月7 日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白盒测试方法中的逻辑覆盖和路径覆盖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逻辑覆盖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掌握程序流图的绘制。 (3)运用所学理论,完成实验研究的基本训练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测试以下程序段 void dowork(int x,int y,int z) { (1)int k=0,j=0; (2)if((x>0)&&(z<10)) (3){ (4)k=x*y-1; (5)j=sqrt(k); (6)} (7)if((x==4)||(y>5)) (8)j=x*y+10; (9)j=j%3; (10)} 三、主要仪器设备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黑盒测试方法中的等价类测试方法和边界值测试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如何应用黑盒测试用例。 (3)运用所学理论,完成实验研究的基本训练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用你熟悉的语言编写一个判断三角形问题的程序。 要求:读入代表三角形边长的三个整数,判断它们能否组成三角形。如果能够,则输出三角形是等边、等腰或者一般三角形的识别信息;如果不能构成三角形,则输出相应提示信息。 (2)使用等价类方法和边界值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先用等价类和边界值方法设计测试用例,然后用百合法进行检验和补充。 (2)判断三角形问题的程序流程图和程序流图如图1和图2所示。用你熟悉的语言编写源程序。 (3)使用等价类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并填写表2 和表3。

功能测试实验报告模版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实验》课程 实验报告 实验2: 功能测试和Uft 工具使用

学号: 姓名: 班级: 一、实验类型 参照《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实验目的 参照《实验指导书》 2. 实验要求 参照《实验指导书》 二、实验步骤 参照《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环境 参照《实验指导书》 四、测试方法 参照《实验指导书》,结合教材内容简单描述所使用的测试方法 五、实验题目和测试用例 (一)实验题目 第1题A加B程序的加法功能测试 这是一个计算1~100 之间两个整数之和的加法器程序,用Java 语言编写。程序的具体要求:如果输入数据为1~100 之间两个整数,则计算和并输出;否则给出提示信息“请输入1~100 之间的整数”。 第2题Windows 系统自带的计算器程序除法功能测试 (二)设计测试用例 针对每一个题使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测试用例(见附录 1 ) 六、实验过程和记录 (一)第1题的实验过程和记录 (1))准备一个Excel 表文件,表名取为“加法-测试参数化表-学号-姓名”,文件名取为“等

价类-1 至100 加法-测试用例及测试记录-学号-姓名”,内容为根据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的 测试用例; (2))启动UFT ,工作空间命名为学号,在选择插件对话框中勾选“Java 插件”,新建一个测试“EX2-1 ”并新建解决方案“EX2-1 ”; (3))在数据视图界面的“数据”选项卡中“Action1 ”导入Excel 表文件数据; (4))在“Action1 ”中对数据进行编辑,删除作为标题的第一行; (5))进行录制脚本设置,设置“可执行文件”为本次实验的A 加B版本1中的APLUSB 程序; (6))录制脚本,为输出结果插入检查点,录制完成后在编辑脚本页面修改脚本代码(见附录3); (7))在流程界面中,为Action1 设置操作调用属性,将迭代方式设置为“从行 1 运行到行23”; (8))运行脚本,记录运行结果,填写测试记录(见附录4)。 注意: (1))成功录制脚本并运行,观察脚本运行情况 (2))分析测试报告,完成测试记录 (二)第2题的实验过程和记录 参照第一题,详细阐述实验过程和记录。测试和解决方案命名为“EX2-2 ”。 六、实验总结 要求 (1) 测试结果和分析,并且给一个评估.

系统总线

第八章系统总线 2. 简单回答下列问题。(参考答案略) (1)什么情况下需要总线仲裁?总线仲裁的目的是什么?有哪几种常用的仲裁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2)总线通信采用的定时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3)在异步通信中,握手信号的作用是什么?常见的握手协议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4)什么叫非突发传送和突发传送? (5)提高同步总线的带宽有哪几种措施? (6)制定总线标准的好处是什么?总线标准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3. 假设一个同步总线的时钟频率为50MHz,总线宽度为32位,该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为多少?‘ 参考答案: 最大数据传输率为:4B×50M=20MB/s 5. 假定一个32位微处理器的外部处理器总线的宽度为16位,总线时钟频率为40MHz,假定一个总线事务的 最短周期是4个总线时钟周期,该处理器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是多少?如果将外部总线的数据线宽度扩展为32位,那么该处理器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提高到多少?这种措施与加倍外部总线时钟频率的措施相比,哪种更好? 参考答案: 一次总线事务至少为4×1/40M(秒),只能传送16位数据,故处理器最大数据传输率为:2B/(4×1/40M) = 20MB/秒。若采用32位总线宽度,则可提高到4B/(4×1/40M) = 40MB/s. 若倍频,也可提高到2B/(4×1/80M)=40MB/s. 两者效果相同。 6. 试设计一个采用固定优先级的具有4个输入的集中式独立请求裁决器。 参考答案: 设计一个并行判优电路即可。 7. 假设某存储器总线采用同步通信方式,时钟频率为50MHz时钟,每个总线事务以突发方式传输8个字,以 支持块长为8 个字的Cache行读和Cache行写,每字4字节。对于读操作,访问顺序是1个时钟周期接受地址,3个时钟周期等待存储器读数,8个时钟周期用于传输8个字。对于写操作,访问顺序是1个时钟周期接受地址,2个时钟周期延迟,8个时钟周期用于传输8个字,3个时钟周期恢复和写入纠错码。对于以下访问模式,求出该存储器读/写时在存储器总线上的带宽。 ①全部访问为连续的读操作; ②全部访问为连续的写操作; ③的访问为读操作,35%的访问为写操作。 65% 参考答案: ①8个字用1+3+8=12个周期,故8×4B/(12×1/50M) = 133 MB/s. ②8个字用1+2+8+3=14个周期,故8×4B/(14×1/50M) = 114 MB/s.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第六章总线系统

第六章总线系统 一、填空题: 1.PCI总线采用仲裁方式,每一个PCI设备都有独立的总线请求和总线授权两条信号线与相连。 2.SCSI是处于和之间的并行I/O接口,可允许连接台不同类型的高速外围设备。 3.总线有A 特性、B 特性、C 特性、D 特性,因此必须E 。 4.微型计算机的标准总线从16位的A 总线发展到32位的B 总线和C 总线,又进一步发展到64位的D 总线。 二、选择题: 1.计算机使用总线结构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实现技术化,同时______。 A. 减少信息传输量 B. 提高信息传输速度 C. 减少了信息传输线的条数 D. 减少了存储器占用时间 2.描述PCI总线基本概念中正确的句子是______。 A.PCI总线的基本传输机制是猝发式传送 B.PCI总线是一个与处理器有关的高速外围总线 C.PCI设备一定是主设备 D.系统中允许只有一条PCI总线 3.描述PCI总线中基本概念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PCI设备不一定是主设备 B.PCI总线是一个与处理器有关的高速外围总线 C.PCI总线的基本传输机制是猝发式传送 D.系统中允许有多条PCI总线 4.并行I/O标准接口SCSI中,一块适配器可以连接______台具有SCSI接口的设备。 A. 6 B. 7 C. 8 D. 9 5.下面对计算机总线的描述中,确切完备的概念是______。 A.地址信息、数据信息不能同时出现 B.地址信息与控制信息不能同时出现 C.数据信息与控制信息不能同时出现 D.两种信息源的代码不能在总线中同时传送 6.SCSI接口以菊花链形式最多可连接______台设备。 A.7台 B.8台 C.6台 D.10台 7.微型机系统中外设通过适配器与主板的系统总线相连接,其功能是___。 A. 数据缓冲和数据格式转换 B.监测外设的状态 C.控制外设的操作 D. 前三种功能的综合作用 8.计算机使用总线结构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实现积木化,同时___。 A.减少了信息传输量 B.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

功能测试工具QTP实验报告

功能测试工具QTP实验报告 功能测测之QTP ****测告人: 测测要求 、下测安并装功能测测工具~测使用。学1QTP 、通测脚本的测制和回放测行自测化的功能测测。来2 二、测测测测 如果测行测人工测测~一定了解人工测测的缺点~人工测测非常浪测测测而且需要你你 投入大量的人力。使用人工测测的测果~往往是在测用程序交付前~无法测测用程序的 所有功能都作完整的测测。 使用可以加速整测测的测程~且建置完新版本的测用程序或个并网QuickTest 站后~可以重测使用测测脚本测行测测。 以测行测测~就人工测测一测。与会仿真与鼠测的测作测测的测入~QuickTestQuickTest不测比人工测测快了多。很QuickTest 自测化测测的好测 快速QuickTest测行测测比人工测测速度快多了。 可靠QuickTest每一次的测测都可以正的测行相同的测作确~ 可以避免人工测测的测测。 可重测QuickTest可以重测测行相同的测测。 可程序QuickTest可以以程序的方式~撰测测的测测脚本~写 化以测出测藏在测用程序中的信息。

广泛性QuickTest可以建立泛的测测脚本~涵盖测用程序的广 所有功能。 可再使QuickTest可以重测使用测测脚本~使测用程序的使即 用用接口已测改测。 三、测测容内 、测制“登测”、“测机票”和“退出” 的完整测程~测制完成且行无测后运1 保存脚本~文件名测,。如下测,test1 、打测脚本“~入文字测测点~测测登测是否成功。行无测后把文件插运另2test1” 存测。test2 加入如下测,CheckPoint 、打测脚本“~完成“起测地点”和“到地点”;达即和3test2”Fly From ,的化~在参数并里面添加合适的取测。行无测后把文件存测运另Fly ToData Table“。test3” 加入如下测,参数

系统总线 实验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实验报告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项目名称具有基本输入输出功能的总线接口实验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人员无 实验日期 2015-10-24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总线的概念及其特性; 2.掌握控制总线的功能和应用。 二、实验逻辑原理图与分析 2.1 实验逻辑原理图及分析 由于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最终是要挂接到外部总线上,所以需要外部总线提供数据信号、地址信号以及控制信号。在该实验平台中,外部总线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分别为外设提供上述信号。外部总线和CPU内总线之间通过三态门连接,同时实现了内外总线的分离和对数据流向的控制。地址总线可以为外部设备提供地址信号和片选信号。由地址总线的高位进行译码,系统的I/O地址空间被分为四个区,如图所示: 为了实现对于MEM和外设的读写操作,还需要一个读写控制逻辑,使得CPU 能控制MEM和I/O设备的读写,实验中的读写控制逻辑如下图所示:

三、 数据通路图及分析 (画出数据通路图并作出分析) 在理解读写控制逻辑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总线传输的实验。实验所用总线传输实验框图如下图所示,它将几种不同的设备挂至总线上,有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寄存器。这些设备都需要有三态输出控制,按照传输要求恰当有序的控制它们,就可实现总线信息传输。 分析:① 输入设备将一个数打入RO 寄存器; ② 输入设备将另一个数打入地址寄存器; ③ 将RO 寄存器中的数写入到当前地址的寄存器中; ④ 将当前地址的寄存器中的数用LED 数码管显示。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 4.1 实验结果数据如图所示 ⑴输入设备将11H 打入RO 寄存器 ⑵将RO 中的数据11H 打入寄存器01H 单元

第三章 系统总线

第三章系统总线 (一)选择题 1.计算机使用总线结构便于增减外设,同时 A.减少了信息传输量 B.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 C.减少了信息传输线的条数 2.计算机使用总线结构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实现积木化,缺点是 A.地址信息、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不能同时出现 B.地址信息与数据信息不能同时出现 C.两种信息源的代码在总线中不能同时传送 3.微型计算机中控制总线提供的完整信息是 A.存储器和I/O设备的地址码 B.所有存储器和I/O设备的时序信号和控制信号 C.来自I/O设备和存储器的响应信号 D.上述各项 E.上述B 、C两项 F.上述A、B两项 4.总线中地址线的作用是 A.只用于选择存储器单元 B.由设备向主机提供地址 C.用于选择指定存储器单元和I/O设备接口电路的地址 5.在三种集中式总线控制中,独立请求方式响应时间最快,是以为代价的。 A.增加处理机的开销 B.增加控制线数 C.增加处理机的开销和增加控制线数 6.以下描述PCI总线的基本概念中,正确的是 A. PCI总线是一个与处理器时钟频率无关的高速外部总线 B. PCI总线需要人工方式与系统配置 C.系统中只允许有一条PCI总线 7.连接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总线属于总线。 A.内 B.系统 C.通信 8.在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下,若计数从0开始,则 A.设备号小的优先级高

B.每个设备使用总线的机会相等 C.设备号大的优先级高 9.系统总线中的数据线、地址线和控制线是根据来划分的。 A.总线所处的位置 B总线的传输方向 C.总线传输的内容 10在各种异步通信方式中,速度最快。 A.全互锁 B.半互锁 C.不互锁 11.总线的独立请求方式优点是 A.速度高 B.可靠性高 C.成本低 12.总线中数据信号和地址信号分别用一组线路传输,这种传输方式称为 A.串行传输 B.并行传输 C.复用传输 13.不同的信号共用一组信号线,分时传送,这种总线传输方式是传输。 A.猝发 B.并行 C.复用 14.总线的异步通信方式 A.不采用时钟信号,只采用握手信号 B.既采用时钟信号,又采用握手信号 C.既不采用时钟信号,又不采用握手信号 15.总线的半同步通信方式 A.不采用时钟信号,只采用握手信号 B.既采用时钟信号,又采用握手信号 C既不采用时钟信号,又不采用握手信号。 (二)填空题 1.总线上的主模块是指对总线有控制权的模块,从模块是指被主模块访问的模块,只能响应从主模块发来的各种总线命令 2.总线宽度是指数据线的宽度(根数),总线带宽是指.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输数据的位数 3.单向总线只能将信息从总线的一端传到另一端,不能反向传输。 4.在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下,采用每次从上一次计数的终止点开始计数的方式,可使每个设备使用总线的优先级相等。

触发器功能测试实验报告 031210434

触发器功能测试 031210425 刘思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时钟脉冲的触发作用 2.掌握基本RS、JK、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编写和使用 3.理解触发器所实现的状态转换功能 二.实验器件 开发板、计算机、vivado软件 三.实验内容 1.基本RS触发器的编写,验证并且生成IP核。连接电路图,在R,S两引脚输入不同的电平,测试输出端电平。 module rs_ff10( input s_n, input r_n, output q ); reg q; always@* begin case({s_n,r_n}) 2'b00 : q=1'bx; 2'b01 : q=1'b1; 2'b10 : q=1'b0; 2'b11 : q=q; endcase end endmodule 2.JK触发器的编写,验证并且生成IP 核。 module jk_ff10( input clk, output q, output q_n, input j, input k ); reg q; always@(posedge clk) begin case({j,k}) 2'b00 : q<=q; 2'b01 : q<=1'b0; 2'b10 : q<=1'b1; 2'b11 : q<=~q; default : q<=1'bx; endcase end assign q_n=~q; endmodule

先将s_n、r_n置于10或01状态,然后将其置于11状态,给j、k一个初始激励信号,随后一上一下拨动s_n、r_n的开关,输入一个时钟信号,观察q、q_n灯的亮灭情况。 3.D触发器的编写,验证 如JK触发器一样进行验证。 四.实验数据及分析 R触发器 V16 (s_n)V17 (r_n) U16 0 0 不定 0 1 暗 1 0 亮 1 1 保持上个状态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后答案 第三章系统总线

第3章系统总线 1. 什么是总线总线传输有何特点为了减轻总线负载,总线上的部件应具备什么特点P41 答: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共享的信息传输线,是各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总线传输的特点是:某一时刻,只允许有一个部件向总线发送信息,而多个部件可以同时从总线上接受相同的信息。 为了减轻总线负载,总线上的部件应通过三态驱动缓冲电路与总线连通。 2.总线如何分类什么是系统总线系统总线又分为几类,它们各有何作用,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他们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存储单元有何关系答:总线的分类: (1)按数据传送方式分:并行传输总线和串行传输总线; (2)按总线的使用范围分:计算机总线、测控总线、网络通信总线等; (3)按连接部件分:片内总线、系统总线和通信总线。 系统总线是指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按系统总线传输信息不同,可分为3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数据总线:数据总线是用来传输个功能部件之间的数据信息,它是双向传输总线,其位数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有关,一般为8 位、16位或32位。 (2)地址总线:地址总线主要是用来指出数据总线上的源数据或目的数据在主存单元的地址或I/O设备的地址,地址总线上的代码是 用来指明CPU欲访问的存储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由CPU输出, 是单向的,地址线的位数与存储单元的个数有关,如地址线有20 根,则对应的存储单元个数为220。 (3)控制总线:控制总线是用来发出各种控制信号的传输线,其传输是单向的。 3.常用的总线结构有几种不同的总线结构对计算机的性能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 答:总线结构通常有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 (1)单总线结构是将CPU、主存、I/O设备都挂在一组总线上,允许I/O 设备之间、I/O设备与CPU之间或I/O设备与主存之间直接交换信息。这种 4.为什么要设置总线判优控制常见的集中式总线控制有几种各有何特点哪 种方式响应时间最快哪种方式对电路故障最敏感

计算机系统总线的组成及其特点

计算机系统总线的组成及其特点 总线系统 ·计算机系统总线的类型; ·信息的传送方式; ·接口的基本功能及分类; ·总线的控制和通信 基本概念: 1.总线 总线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互连机构,是多个系统功能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借助于总线连接,计算机在各系统功能部件之间实现地址、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交换,并在争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工作。 2.总线特性 总线特性包括:物理特性:描述总线的物理连接方式(电缆式、主板式、背板式); 功能特性:描述总线中每一根线的功能; 电气特性:定义每一根线上信号的传递方向、传递方式(单端方式或差分方式 等),以及有效电平范围; 时间特性:定义了总线上各信号的时序关系。 3.总线标准化 为了使不同厂家生产的相同功能部件可以互换使用,就需要进行系统总线的标准化工作,总线的标准化有利于系统的可扩展性。标准化工作一般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负责进行定义或推荐,从总线特性上进行规范,标准化总线种类繁多,例:ISA总线、PCI总线、Futurebus+总线等。 4. 总线带宽 总线带宽是衡量总线性能的重要指标,定义了总线本身所能达到的最高传输速率(但实际带宽会受 到限制),单位:兆字节每秒(MB/s)。 5.接口 接口是连接两个部件的逻辑电路,适配器就是一种典型的接口。计算机接口的主要功能

是:实现高速CPU与低速外设之间工作速度上的匹配和同步,并完成计算机与和外设之间的所有数据传送和控制。 接口的作用可归纳为: (1)实现数据缓冲,使主机与外设在工作速度上达到匹配; (2)实现数据格式的转换; (3)提供外设和接口的状态; (4)实现主机与外设之间的通讯联络控制。 6.设置接口的必要性 由于I/O设备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与主机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为: (1)传送速度的匹配问题; (2)时序的配合问题; (3)信息表示格式上的一致性问题; (4)信息类型及信号电平匹配问题。 为了协调这些差异,需加入接口电路,接口在这里起一个转换器的作用。 7.接口的典型功能 接口通常具有:控制、缓冲、状态、转换、整理、程序中断功能。 8.设备编址方法 统一编址:将I/O设备与内存统一编址,占有同一个地址空间。 以地址区分访问外设或存储器,不需专门的I/O指令。但占有了一部分内存空间。 单独编址:将I/O设备与内存单独变址,分别占有两个不同的地址空间。 由执行不同的指令区分访问内存或外设,所以需I/O指令。 9.并行传送 并行传送每传送一位数据需要一条传输线,一般采用电位传送方式进行数据传送。当采用并行传送 方式时,主机与接口、接口与外设之间,都是以一个字或一个字节的各位同时进行处理的方式完成信息传递工作的,即每次传送一个字或一个字节的全部代码。 10.串行传送 串行传送即使用一条传输线,采用脉冲传送方式进行数据传送。串行接口中必须设置具有移位功能的数据缓冲寄存器,以实现数据格式的串-并转换。当采用串行传送方式时,接口与I/O设备之间通过一根数据传输线按位依次传送数据,而接口主机之间仍按照并行的方式实行数据传递。 串行传送的主要优点是只需要一条传输线,这对长距离传输降低成本尤为重要。缺点就

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实验报告记录

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数字电路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报告人:许泽鑫学号:2015130091 班级:2班同组人: 指导教师:张志朋老师 实验时间:2016-9-27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6-10-11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门电路逻辑功能,并掌握常用的逻辑电路功能测试方法。 (2)熟悉RXS-1B数字电路实验箱。 二、方法、步骤 1.实验仪器及材料 1)RXS-1B数字电路实验箱 2)万用表 3)器件 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1片 74LS86四2输入异或门1片 2.预习要求 1)阅读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南,懂得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要求和实验方 法。 2)复习门电路工作原理及相应逻辑表达式。 3)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外引线排列图,了解各引出脚的功能。 4)学习RXB-1B数字电路实验箱使用方法。 3.说明 用以实现基本逻辑关系的电子电路通称为门电路。常用的门电路在逻辑功能上有非门、与门、或门、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等几种。 非逻辑关系:Y=A 与逻辑关系:Y=A B + 或逻辑关系:Y=A B 与非逻辑关系:Y=A B + 或非逻辑关系:Y=A B + 与或非逻辑关系:Y=A B C D ⊕ 异或逻辑关系:Y=A B

三、实验过程及内容 任务一:异或门逻辑功能测试 集成电路74LS86是一片四2输入异或门电路,逻辑关系式为1Y=1A ⊕1B ,2Y=2A ⊕2B , 3Y=3A ⊕3B ,4Y=4A ⊕4B ,其外引线排列图如图1.3.1所示。它的1、2、4、5、9、10、12、13号引脚为输入端1A 、1B 、2A 、2B 、3A 、3B 、4A 、4B ,3、6、8、11号引脚为输出端1Y 、2Y 、3Y 、4Y ,7号引脚为地,14号引脚为电源+5V 。 (1)将一片四2输入异或门芯片74LS86插入RXB-1B 数字电路实验箱的任意14引脚的IC 空插座中。 (2)按图1.3.2接线测试其逻辑功能。芯片74LS86的输入端1、2、4、5号引脚分别接至数字电路实验箱的任意4个电平开关的插孔,输出端3、6、8分别接至数字电路实验箱的电平显示器的任意3个发光二极管的插孔。14号引脚+5V 接至数字电路实验箱的+5V 电源的“+5V ”插孔,7号引脚接至数字电路实验箱的+5V 电源的“⊥”插孔。 (3)将电平开关按表1.3.1设置,观察输出端A 、B 、Y 所连接的电平显示器的发光二极管的状态,测量输出端Y 的电压值。发光二极管亮表示输出为高电平(H ),发光二极管不亮表示输出为低电平(L )。把实验结果填入表1.3.1中。 图1.3.1 四2输入异或门74LS86外引线排列图 1A 1B 1Y 2A 2B 74LS86 V CC 4B 4A 4Y 3B 4A 3Y 1 2 3 4 5 14 13 12 11

数电寄存器功能测试及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八寄存器功能测试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寄存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集成移位寄存器74HC194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 1、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板 2、74HC194四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1片。 3、电源插座1个,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移位寄存器是一个具有移位功能的寄存器,是指寄存器中所存的代码能够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依次左移或右移。既能左移又能右移的称为双向移位寄存器,只需要改变左、右移的控制信号便可实现双向移位要求。根据移位寄存器存取信息的方式不同分为:串入串出、串入并出、并入串出、并入并出四种形式。 本实验选用的4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型号为CC40194或74HC194,两者功能相同,可互换使用,其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如图8-1所示。功能表如表8-1所示。 74HC194 图8-174HC194引脚排列 其中D0、D1、D2、D3为并行输入端;Q0、Q1、Q2、Q3为并行输出端;SR为右 C为直接无条件清零端;移串行输入端,SL为左移串行输入端;S1、S0为操作模式控制端;R CP为时钟脉冲输入端。 表8-1 输入输出功能 CP R C S1S0S R SL D O D1D2D3Q0Q1Q2Q3 清除×0××××××××0 000 送数↑ 1 1 1 ××abc d a b c d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验证74HC194的功能,观察左移、右移功能。 按图8-3接线,R C 、S1、S0、S L、SR 、D0、 D 1、D2、D3分别接至逻辑开关的输出插口;Q0、 Q1、Q2、Q 3接至逻辑电平显示输入插口。CP 端 接单次脉冲源。按表8-1所规定的输入状态, 逐项进行测试。 图8-3 74LS 194逻辑功能测试 实验前,R C 端加低电平,使1、2两片寄存器的内容清0,此时S 1S 0=11,当第一个CP 脉冲到来后,寄存器的输出状态Q 0~Q 4为0000,然后R C 端接1,与此同时S1S0变为01,电路变为执行右移工作方式,右移输入数据由SR 端加入。随着CP 脉冲的依次加入,输出状态的变化可列在表8-3中。 表8-3

实验一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一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门电路逻辑功能。 2、熟悉数字电路实验箱及示波器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 2、实验用元器件: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 2 片 74LS20 四输入端双与非门 1 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 1 片 74LS04 六反相器 1 片 三、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1、测试门电路逻辑功能 ⑴选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 一只,插入面包板(注 意集成电路应摆正放平),按图1.1接线,输入端接 S1~S4(实验箱左下角的逻辑电平开关的输出插口),输 出端接实验箱上方的LED 电平指示二极管输入插口D1~ D8 中的任意一个。 ⑵将逻辑电平开关按表1.1 状态转换,测出输出逻辑 状态值及电压值填表。 ①实验电路如右图所示: ②实验结果:

③结果分析: 74LS20是双四输入与非门,其逻辑表达式为:Y=A B C D ___________ 。设置如表1.1的输入,所得结果如表1.1 所示。通过此电路,测试了与非门电路的逻辑功能为:只有当四个全为1时,输出为0;只要有一个不为1,输出为1。 2、逻辑电路的逻辑关系 ⑴ 用 74LS00 双输入四与非门电路,按图1.2、图1.3 接线,将输入输出逻辑关系分别填入表1.2,表1.3 中。

⑵ 写出两个电路的逻辑表达式。 图1.2的逻辑表达式: Y=(A+B )(A+B ) 图1.3的逻辑表达式: Z=AB Y= (A+B )(A+B ) ①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 1.2 表 1.3 ③结果分析: 经分析,上述两电路图的逻辑表达式如上所示。按表格1.2、1.3输入信号,得到如上图所示的结果,验证了逻辑电路的逻辑关系。 3、利用与非门控制输出 用一片74LS00 按图1.4 接线。S 分别接高、低电平开关,用示波器观察S 对输出脉冲的控制作用。 ①电路图如图1.4所示。 ②结果如下:

计算机组成原理 系统总线

第六章系统总线第一节总线的基本概念 一、总线的分类 1.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2.系统总线:连接计算机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或设备的总线,作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干。 3.内部总线:连接CPU内部各部件的总线。 4.总线的分类: ①按传送格式分为:串行总线、并行总线; ②按时序控制方式分为:同步总线、异步总线; ③按功能分为:系统总线、CPU内部总线、各种局部总线。 ④按数据传输方向分为:单工总线和双工总线,双工总线又分为半双工总线和全双工总线。 历年真题 1.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2001年)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003年) A.半双工总线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信息,全双工总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轮流传输信息 B.半双工总线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信息,全双工总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信息

C.半双工总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轮流传输信息,全双工总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信息 D.半双工总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信息,全双工总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轮流传输信息 【分析】根据总线上信号的传递方向,总线可分为单向传输(单工)总线和双向传输(双工)总线,而双工总线又可分为半双工总线和全双工总线。其中单工总线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递信号,半双工总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轮流传递信号,全双工总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递信号。 【答案】C 二、总线的信息传输方式 1.串行传输:是指数据的传输在一条线路上按位进行。(只需一条数据传输线,线路的成本低,适合于长距离的数据传输)。在串行传输时,被传输的数据在发送设备中进行并行到串行的变换,在接收设备中进行串行到并行的变换。 2.并行传输:每个数据位都需要单独一条传输线,所有的数据位同时进行传输。 3.复合传输:又称总线复用的传输方式,它使不同的信号在同一条信号线上传输,不同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间片中轮流地身总线的同一条信号线上发出。(它与并串传输的区别在于分时地传输同一数据源的不同信息。) 4.消息传输方式:总线的信息传输方式之一,将总线需要传送的数据信息、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等组合成一个固定的数据结构以猝发方式进行传输。历年真题

集成触发器功能测试及转换_实验报告(1)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字电路 实验项目名称:集成触发器功能测试及转换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RS、D、JK触发器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测试方法; 2.掌握不同逻辑功能触发器的相互转换; 3.常我三态触发器和锁存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4.学会触发器、三态触发器、锁存器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RXS-1B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 3.器件 74LS74 双上升沿D触发器 74LS76 双下降沿JK触发器 三、实验任务: 任务一:维持-阻塞型D触发器功能测试 双上升沿触发维持-阻塞D触发器74LS74的引脚排列图如图3-19所示。 图中SD,RD端异步置1端,置0端(或称异步位置,复位端)。CP为时钟脉冲端。 试按下面步骤做实验: 1.分别在SD,RD端加低电平,观察并记录Q,Q端的状态。注意:当SD,RD端同时加低 电平时,输出将为高电平,但是此事如果SD,RD端再同时加高电平,对应的输出状态是 不确定的。 2.令SD,RD端为高电平,D端分别接入高、低电平,用手动脉冲作为CP,观察并记录当 CP为0-1时Q端状态。

3.当SD=RD=1,CP=0(或CP=1),改变D端信号,观察Q端的状态是否变化?整理上述实 验室据,将结果填入表3-5中。 4.令SD=RD=1,将D和Q端相恋,CP加入连续脉冲,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并记录Q相对于 CP的波形。 表3-5D触发器74LS74功能表 SD RD CP D Q Q 0 1 X X 0 1 1 0 X X 0 1 1 1 0 0 1 1 1 1 0 1 任务二:下降沿J-K触发器功能测试 双J-K下降沿触发器74LS76芯片的引脚排列图如图3-20所示。自拟实验步骤,测试器功能并将结果填入表3-6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