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其他科学

数学与其他科学
数学与其他科学

数学与其他科学

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海王星是在1846年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发现的。1781年发现了天王星后,观察它的运行轨道,总是和预测的结果有相当的差距。是万有引力定律不正确呢?还是有其它原因呢?有人怀疑在它的周围有另一颗行星存在,影响了它的运行轨道。1844年英国的亚当斯(1819——1892)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对天王星观察的数据,推算这颗未知的行星的轨道,花了很长时间计算出这颗未知行星的位置,以及它出现在天空的方位。亚当斯于1845年9月——10月把它的结果分别寄给了剑桥大学天文台台长查理士和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艾里,但是,查理士和艾里迷信权威,把他的结果束之高阁,不予理睬。1845年法国一个青年天文学家、数学家勒维烈(1811——1877)经过一年多的计算,于1846年9月写了一封信给德国柏林天文台助理员加勒(1812——1910)。信中说:“请你把望远镜对准黄道上的宝瓶座,就是经度三百二十六度的地方,那时你将在那个地方一度之内,见到一颗九等亮度的星”。加勒按勒维烈所指的方位进行了观察,果然在离指出的位置相差不到一度的地方找到了一颗在星图上没有的星——海王星。海王星的发现不仅是力学和天文学特别是哥白尼日心说的胜利,也是数学的伟大胜利。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1801年谷神星的发现,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1746——1826)只记下了这颗小行星沿9度弧的运动,这颗星就又躲藏了起来,皮亚齐和其他天文学家都没有办法求得。德国二十四岁的高斯根据观察的数据进行了计算,求得了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天文学家在这一年的十二月七日在高斯预先指出的地方又重新发现了谷神星。

已过去的百年中,最伟大的科学创造是电磁学理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它们都广泛地运用了现代数学。我们在这里先讨论电磁理论,因为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其应用。在19世纪前半叶,一部分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对电学和磁学投入了大量研究,但却只有少数几个关于这两种现象特性的数学定律问世,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将这些定律汇集起来并研究其一致性。他发现,为了满足数学上的一致性,必需增加一个关于位移电流的方程。对于这一项他所能找到的物理意义是:从一个电源(粗略地说是一根载有电流的导线)出发,电磁场或电磁波将向空间传播。这种电磁波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频率,其中包括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收音机、电视机接收的频率以及X射线、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这样,麦克斯韦就通过纯粹的数学上的考虑预言了当时还属未知的大量现象的存在,并且正确地推断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什么是电磁波并无丝毫的物理认识,只有数学断言它的存在,而且只有数学才使工程师们创造了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奇迹。

同样的观察也被运用于各种原子与核现象。数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谈到场——引力场,电磁场,电子场等等——就好像它们都是实际的波,可以在空间传播,并有点像水波不断拍击船舶和堤岸那样发挥着作用。但这些场都是虚构的,我们对其物理本质一无所知,它们与那些可直接或间接感觉到或是看得见的事物,例如光、声、物体的运动,以及现在很熟悉的收音机和电视只是隐约地有些关系。贝克莱曾把导数描述为消失的量的鬼魂,现代物理理论则是物质的鬼魂。但是,通过用数学上的公式表示这些在现实中没有明显对应物的虚构的场,以及通过推导这些定律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而当我们用物理术语恰当地解释这些结论时,它们又可以用感性知觉来校验。

赫兹(Heinrich Hertz) 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第一个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能在空间传播的预言。他为数学的力量所震惊而不能抑制自己的热情,“我们无一例外地感受到数学公式自身能够独立存在并且极富才智,感受到它们的智慧超过我们,甚至超过那些发现它的人,从中我们得到的东西比我们开始放进去的多得多”。

1930年英国物理学家荻拉克,利用数学推理及计算预言存在正电子。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在试验中证实了这一点。

20世纪最大的科学成就莫过于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了,但是如果没有黎曼于1854年发明的黎曼几何,以及凯莱,西勒维斯特和诺特等数学家发展的不变量理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引力理论就不可能有如此完善的数学表述。爱因斯坦自己也不止一次地说过这一点。例如,1912年夏,他已经概括出新的引力理论的基本物理原理,但是为了实现广义相对论的目标,还必须寻求理论的数学结构,爱因斯坦为此花了3年的时间,最后,在数学家M·格拉斯曼的介绍下掌握了发展相对论引力学说所必需的数学工具——以黎曼几何为基础的绝对微分学,也就是爱因斯坦后来所称的张量分析。在1915年11月25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爱因斯坦终于导出了广义协变的引力场方程,在该文中他说:“由于这组方程,广义相对论作为一种逻辑结构终于大功告成!”广义相对论的数学表达第一次揭示了非欧几何的现实意义,成为历史上数学应用最伟大的例子之一。他还说过“事实上,我是通过她(诺特)才能在这一领域内有所作为的。”

非欧几里德几何是从欧几里德时代起的几千年来,人们想要证明平行公理的企图中,也就是说,从一个只有纯粹数学趣味的问题中产生的。罗巴切夫斯基创立了这门新的几何学,他自己谨慎地称之为“想象的”,因为还不能指出它的现实意义,虽然他相信是会找到这种现实意义的。他的几何学的许多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非但不是“想象的”,而且简直是不可想象和荒涎的。可是无论如何罗巴切夫斯基的思想为几何学的新发展以及各种不同的非欧几里德空间的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后来这些思想成为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之一,并且四维空间非欧几里德几何的一种形式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于是,至少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抽象数学体系成了一个最重要的物理理论发展的有力工具。同样地,在原子现象的近代理论中,在所谓量子力学中,实际上都运用着许多高度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比如,无限维空间的概念等等。

如果没有凯莱在1858年发展的矩阵数学及其后继者的进一步发展,海森伯和狄拉克就无法开创现代物理学量子力学方面的革命性工作。狄拉克甚至说,创建物理理论时,“不要相信所有的物理概念”,但是要“相信数学方案,甚至表面上看去,它与物理学并无联系。”

整个电磁场的理论是由马克斯威尔方程组表述的,但是“虽然场的理论起源应归功于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但法拉第不是数学家,他没能发展这个概念。经过马克斯威尔之手,电场理论得到了精确的描述,成为以后所有场论的模式。”

整个流体运动的理论是由纳维—托克斯方程组表述的,它首先是由法国多科工艺和交通工程学校的力学教授纳维初步完成的,而最终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斯托克斯爵士完善并完成的。计算的技艺——数值分析以及运算速度的问题(计算机的制造),牛顿、莱布尼兹、欧拉、高斯都曾给予系统研究,它们一直是数学的重要部分。在现代计算机的发展研制中数学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莱布尼兹,贝巴奇等数学家都曾研制过计算机。20世纪30年代,符号逻辑的研究方程活跃,丘奇,哥德尔,波斯特和其他学者研究了形式语言。经过他们以及图灵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可计算性这个数学概念。1935年前后,图灵建立了通用计算机的抽象模型。这些成果为后来冯·诺伊曼和他的同事们制造带有存储程序的计算机,为形式程序的发明提供了理论框架。

通信的数学理论是由数学家香农(他还具有电气工程的学位)于1948年发表的《通信的数学理论》一书奠定其理论基础的,随后就掀起了持续的信息技术革命。数学家纳维于1948年出版的《控制论》一书宣告了控制论这门学科的诞生。

自1968年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设立项目90%以上都是有关经济学行为的数学建模及相应的研究工作,获奖者中不少人有数学博士学位。特别要提到的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纯粹数学家J·纳什是意义重大的,“这意味着在诺贝尔奖93年的历史上,第一次授予了纯数学领域的工作。”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我们不再举了,我们真正要讨论的问题,是从这些事实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材料科学所关心的是性质和使用。目的是合成及制造新材料,了解并预言材料的性质以及在一定时间段内控制和改进这些性质。不久以前,材料科学还主要是在冶金,制陶和塑料业中的经验性研讨,今天却是个大大增长的知识主体,它基于物理科学,工程及数学。所有材料的性质最终取决于它们的原子及其组合成的分子结构。例如,聚合体是由简单分子组合成的物质,而这些分子是些重复的结构单元,称之为单体。单个的聚合体分子可以由数百至百万个单体构成并具有一个线性的,分枝或者网络的结构。

聚合体的材料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态,其性质取决于加工它的方式(譬如,先加热,逐渐冷却,高压)。聚合体的交错缠绕的排列提出了一个困难的建模问题。但是,在一些领域中数学模型已经表现得相当可靠,这些模型非常复杂,故而迄今只取得很少几个结果,它们对聚合体加工可能有用,聚合体的较简单但却更表象的模型是基于连续介质力学,但附加了要记忆的一些条件。对材料科学家来说,解的稳定性与奇点是重要的结果,但甚至对于这些较简单的模型仍缺少数学。

复合材料的研究是另一个运用数学研究的领域,如果我们在一种材料颗粒中搀入另一种材料,得到一种复合材料而其显示的性质可能根本不同于组成它的那些材料,例如汽车公司将铝与硅碳粒子相混合以得到重量轻的钢的替代物。带有磁性粒子充电粒子的气流能提高汽车的制动气流和防撞装置的效果。

最近十年来,数学家们在泛函分析,PDE及数值分析中发展了新的工具,使他们能够估计或计算混合物的有效性质。但是新复合物的数目不断增长,同时新的材料也不断被开发出来,迄今所取得的数学成就只能看作一个相当不错的开始。甚至对已经研究了好些年的标准材料仍面临着大量的数学挑战。例如,当一个均匀的弹性体在承受高压时会破裂。破裂是从何处又是怎样开始的,它们是怎样扩展的,何时它们分裂成许多裂片,这些都是有待研究的问题。

数学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在生态学、生理学、心理学,以至DNA和生命科学的研究中,我们都看到数学的强大生命力。甚至医生在做手术之前都可以先进行数学模拟以预知各种方案可能出现的后果,再依据个人的经验来选择手术方案。2002年美国科学基金会专门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成立了一个“数学生物科学研究所”。

在生物学和医药科学中也出现了数学模型, 炒得很热的基因方案的一些重要方面需要统计, 模型识别以及大范围优化法。虽不太热却是长期挑战的是生物学其他领域中的进展, 比如在生理学方面, 拿肾脏作个例子吧, 肾的功能是以保持危险物质( 如盐) 浓度的理想水平来规范血液的组成。如果一个人摄入了过多的盐,肾就必须排出盐浓度高于血液中所含浓度的尿液。在肾的四周上有上百万个小管,称作肾单位,负有从血液中吸收盐份转入肾中的职责,他们是通过与血管接触的一种传输过程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压力过滤起了作用。生物学家已把这过程涉及到的物质与人体组织视为一体了,但过程的精确过程却还只是勉强弄明白了。

肾脏的运作过程的一个初级数学模型,虽然简单,却已经帮助说明了尿的形成以及肾脏做出的抉择,比如是排出一大泡稀释的尿还是一小泡浓缩的尿,然而我们仅仅是在了解这种机理的非常初级的阶段。一个更加完全的模型可能会包含PDE 、随机方程、流体力学、弹性力学、滤波论及控制论,或许还有一些我们尚不具备的工具。心脏力学、钙(骨)力学、听觉过程、细胞的附着与游离(对生物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如发炎与伤口愈合)以及生物流体(biofluids)是生理学中其他一些学科,在那里现代数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更多的成就会随后而至。

数学将要取得重要进展的其他领域,包括有一般性的生长过程和特殊的胚胎学、细胞染色、免疫学、反复出现的传染病,还有环保项目如植物中的大范围现象及动物群体性的建模。当然我们决不能忘记还有人类的大脑,自然界最棒的计算机,还有它所具有的感觉神经元、动作神经元以及感情和梦想!

历史学研究中运用数学方法.不仅促进了新研究领域的开拓,而且使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更精确、严谨;不仅影响着对原始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分析这些资料的方向、内容和着眼点,而且影响着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有可能解决使用习惯的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所无法解决的某些难题.

前面提到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数学的发展不少方面正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这又是20世纪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

点。这方面的典型范例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密码学及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军事运筹学、网络战等相关领域,主要依靠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创新及其软件实现;二是发达国家政府的重要部门以及许多大公司都设有阵容强大的数学部。1984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曾说过,美国国家安全局是美国数学界最大的雇主,它雇用了2000多位具有博士等学位的数学家。这些数学家通过完成部门或公司交给他们的工作,逐步和所在单位的科技人员融为一体,直接为雇主作出贡献,为数学的发展作出贡献。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数学家知道哪些成果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于他们的研究中去,也能向数学界提出源于实践的数学研究课题,在某种意义下对数学发展的方向产生了巨大影响。回顾20世纪后半叶以来诸如有限元方法、快速富里埃变换、小波分析、分形、混沌等等领域无一例外地都是在实际工作者和数学家的合作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并且显示了强大的威力。

自然的数学化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建构_陈俊

网络出版时间:2012-11-12 13:1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437084944.html,/kcms/detail/43.1447.C.20121112.1310.001.html 自然的数学化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建构 陈俊 (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近代自然科学的建构无疑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深刻的观念革命。这一革命的最初动机就是近代科学革命的先驱们对“简单、和谐的宇宙”这一古希腊理想的不懈追求。哥白尼率先在天文学领域拉开了革命的序幕,他的后 继者们在对自然数学化的追求中以哥白尼本人并未意识到的方式建立起了宇宙空间的背景化和物质自然的对象化这 两个对建构近代自然科学极为重要的形而上学基础。 关键词:宇宙空间;物质自然;数学化;背景化;对象化 作者简介:陈俊(1976-)男,湖北孝感人,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博士后,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与科技伦理学研究。 在沉寂了近千年之后,人类,至少是欧洲人的心灵在十六、十七世纪经历了一场深层的思想革命。 这场革命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框架和模式。任何革命都是有其思想基础的。而这场革命最初的思想基础 就是对自然数学化这一古希腊理想的复兴。近代自然数学化过程的直接后果就是在欧洲人的思维框架 中建立起近代自然科学的两个重要的形而上学基础即:宇宙空间的背景化和物质自然的对象化。本文 试对这一思想历程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自然数学化的古希腊背景 近代科学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是科学精神的发源地。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整个世界的科学发展就是毕达哥拉斯数学主义的诠释史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主义的论证史。”近代自然 科学的数学化就是直接复兴古希腊数学主义思想的结果。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自然哲学开始出现。这种哲学的出现并不是对远古时代的神话的一种简单取代。而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模式的出现。[1]这种新的思维模式的主旨在于它对宇宙的解释不 再诉诸于神灵,而是诉诸于自然主义的解释。最先对宇宙的起源诉诸自然主义解释的是米利都学派的 自然哲学家们。米利都学派的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首先提出“万物源于水”的思想。而他的弟子阿那 克西曼德则相信万物的基即是“无定形”。阿那克西米尼则认为基本的质料是“气”,它可以被“稀释” 和“浓缩”,从而产生我们所知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阿那克西米尼的思想实际上开始导向毕达哥 拉斯学派。因为他不仅研究了“万物起源于何物”这样的问题,而且还研究了“是什么使得万物彼此 呈现出差别”,即所谓“变化问题”。“变化问题”首先由赫拉克利特提出。他认为“万物皆变”。但赫 拉克利特所肯定的东西遭到巴门尼德的坚决反对。巴门尼德坚持认为所有变化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 巴门尼德对变化可能性的否定对西方哲学思想史有着巨大的影响。他实际上提出了“变化无常的万物 背后不变的原因”这个根本的哲学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西方科学理性的第一次显现。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自然哲学家们对这个根本的哲学问题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即“是数学结构的不同导致了它们表现上的不同”,因而“数才是万物不变的本源”。他们认为世界上显然存在两类不同的 东西,一类是可感知的千变万化的表象世界,另一类则是不可感知的无形的、没有运动变化的世界,

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数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计算机内部的计算式是以二进制的方式进行的,各种程序也在应用数学的思想和算法,所以说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事实上,计算机科学的一些奠基者,即如冯?诺依曼和图灵等,曾经都直接从事数学哲学(基础)的研究,而且,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年中,计算机科学家们更不断由数学哲学中吸取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思想,后者并在以后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数学哲学(数学基础研究)的概念和理论在计算机科学的历史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模糊数学从数学手段上武装了电子计算机, 使电子计算机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模拟人脑的模糊思维。在以精确数学和二值逻辑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般电子计算机, 尽管在运算速度、记忆能力等方面超过人脑, 在确定性环境中能做出人脑难以快速做出的判断。 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开离散数学这门课,但是通过网络,我去了解了离散数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离散数学在关系数据库、数据结构、编译原理、人工智能、计算机硬件设计、计算机纠错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应用方面的概述。 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学科,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各学科领域,特别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离散数学也是计算机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如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库、算法设计与分析、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等必不可少的先行课程。通过离散数学的学习,不但可以掌握处理离散结构的描述工具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而且可以提高抽象思维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将来参与创新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数学对于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应用有不小的作用,虽然现在我们学的仅仅是数学本身,但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将这两门学科结合在一起,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多思考,建立起数学的思维模式。在计算机的应用中,使用这种思维模式,这两者就都能游刃有余的应用起来。 2012/4/6

研学之乐-数学与人文

研学之乐 ——“数学与人文”系列演讲之一演讲人:丘成桐 时间:2010年12月25日 地点:海南?三亚 演讲人简介:丘成桐1949年出 生于广东汕头。1983年获得素有数学 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迄今仍是 华人数学家中唯一的获奖者。1979年 后,丘成桐把主要精力转向振兴祖国 数学事业上,先后创建了香港中文大 学数学所、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浙 江大学数学中心,并亲自担任这些研 究机构的负责人。他还为这3个研究机构募集资金1.5亿元。他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著名的国际数学大师之一,被国际数学界公认为四分之一世纪里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他现任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国际顶尖数学杂志《微分几何杂志》主编,所获荣誉还有:瑞士皇家科学院的克雷福特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我年少时,并不喜欢读书,在香港元朗的平原上嬉戏玩耍,也在

沙田的山丘和海滨游戏。与同伴在一起,乐也融融,甚至逃学半年之久。真可谓倘佯于山水之间,放浪形骸之外。 感情的培养是做大学问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期间,唯一的负担是父亲要求我读书练字,背诵古文诗词,读近代的文选,也读西方的作品。 但是,当时我喜爱的不是这些书,而是武侠小说,从梁羽生到金庸的作品都看了一遍。由于这些小说过于昂贵,只能从邻居借来,得之不易。借到手后,惊喜若狂。父亲认为这些作品文字不够雅驯,不许我看,所以我只得躲在洗手间偷偷阅读。 除了武侠小说外,还有《薛仁贵征东》、《七侠五义》和一些禁书,都是偷偷的看,至于名著如《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等则是公开的阅读,因为这是父亲认为值得看的好书。他要求我看这些书的同时,还要将书中的诗词记熟。这事可不容易,虽然现在还记得其中一些诗词,例如黛玉葬花诗和诸葛亮祭周瑜的文章等,但大部分还是忘记了。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很快就引起我的兴趣,但是读《红楼梦》时仅看完前几回,就没有办法继续看下去。一直到父亲去世后,才将这本书仔细的读过一遍,也开始背诵其中的诗词。由于父亲的早逝、家庭的衰落,与书中的情节共鸣,开始欣赏而感受到曹雪芹深入细致的文笔,丝丝入扣地将不同的人物、情景,逐步描写出旧社会的一个大悲剧。 四十多年来,我有空就看这部伟大的著作,想象作者的胸怀和澎

谈数学与自然辩证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37084944.html, 谈数学与自然辩证法 作者:金飞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年第10期 摘要:自然辩证法为数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数学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为“两观一论”,本文分别介绍了数学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突出了数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帮助人们明确数学中的自然观,增强哲学素养,把握科技发展规律,拓展科技创新视野,熟悉科学方法特点。 关键词:数学;自然观;科技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109-2 0 引言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研究和学习过程中处处都蕴含着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本 文分别讨论了数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数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科技观以及数学与科学技术方法论之间的关系,进而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数学与自然辩证法之间的密切联系,使人们进一步明确数学中的自然观,增强哲学素养,把握科技发展规律,拓展科技创新视野,熟悉科学方法特点。 1 数学与“两观一论” 1.1 数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首先,数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数学是一个系统辩证的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数学学科。数学作为方法运用于自然科学,不断加深人们对自然界各个细节的了解,特别是对力学规律的把握,进而形成对自然界的总体认识。另外数学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也具有指导科研的作用。数学以自然科学为中介,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多方面。数学的各种理论常常为 物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突破提供绝佳的语言工具,例如微积分是牛顿力学的基础;偏微分方程对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的指导;随机数学是量子力学的基础。总之,数学中充满了辩证法的内容。 其次,数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有了新的观点。16-18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和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数学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最充分的科学之一。笛卡尔开辟了“解析几何”的全新领域。我们所熟悉的x,y来自笛卡尔,正是这种代数对几何的应用铺平了微积分发展的道路。解析几何成了物理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常用利器。由此可见数学与自然辩证法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数学、逻辑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

数学、逻辑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数学、逻辑是与计算机科学密不可分的。数学是基础材料,逻辑是支柱,计算机科学是大厦。 首先,是数学与逻辑的关系。 数学基础的讨论主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对数学的看法有许多流派,其中一派是逻辑主义学派,认为数学可以完全由逻辑得到。但后来数理逻辑中的一些深刻结果则否定了这种观点。事实上,数学不能完全由逻辑得到,即,如果要求数学是无矛盾的,那么,它就不可能是完备的。 现在对数学看法的主流是源于Hilbert的形式主义数学的观点。粗略地说,就是公理化的观点。也就是说,人们可以从实际出发(也可以从空想出发),给出一组无矛盾、不多余的公理,这种公理系统下就形成一种数学。在建立公理以后的事情则属于逻辑。 所以,逻辑是数学的重要方法和基础,但不是数学的全部。反过来,数学也不包括逻辑的全部。逻辑学主要是(至少曾经是)哲学的一支,它不仅研究逻辑命题的推演关系,也研究这种关系为什么是对的,等等。逻辑学中影响数学的主要是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但涉及哲学思辨的部分就不在数学的范畴之中了。 其次,是数学与计算机的关系。 因为计算机是一种进行数值计算、逻辑推理、符号处理等方面信息加工的机器,有人就称它为数学的机器;近年由于计算机应用的拓广,其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发展很大,吸引了甚为巨大的社会人力与财力,形成了一种新兴的工业,人们认为这是继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之后的一种新的工程—软件工程。由于它具有数学的特征,即高度的精确性,广泛的应用性,与推理的严谨可靠性。因此,计算机科学被称程序为具有数学性质的学科。 计算机科学是对计算机体系,软件和应用进行探索性、理论性研究的技术科学。由于计算机与数学有其特殊的关系,故计算机科学一直在不断地从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中吸取营养;反过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为数学研究提供新的问题、领域、方法和工具。近年来不少人讨论过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问题,都强调其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人们也都承认,计算机科学仍有其自己的特性,它并非数学的一个分支,而有自身的独立性。正确说法应该是:由于计算机及程

数学与几个生活实例的联系

数学与几个生活实例的联系 一摘要 (1)概率论与日常生活 20世纪30年代科尔莫格罗夫提出概率公理化以来,概率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拉普拉斯名言———“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绝大部分其实只是概率问题。” (2)数学与艺术 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和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 古希腊数学家对音乐的认识开创了数学研究音乐的历史; 著名的黄金分割在音乐与数学上的应用。 (3)中国数学教育的缺陷 中国教育对于数学的不正确引导使得青年甚至儿童对于数学有了畏惧心理与抗拒心理。功利化的考查制度也让真正对于数学感兴趣的人部分或者完全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动力与兴趣。 43A13418 张弘毅

二正文 第一章概率论与日常生活 “要成为现代社会中有文化的人,必须对博弈论有大致的了解”——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中世纪欧洲盛行掷骰子赌博,帕斯卡,费马与旅居巴黎的荷兰数学家惠更斯用组合数学研究了许多于掷骰子有关的概率问题。20世纪30年代科尔莫格罗夫提出概率公理化以来,概率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于概率论无研究,只能简单举例并粗略计算 (1)纽约乐透一人中两次头奖 就单次来说,中头奖概率是1/22500000,那么按照常识,一人中两次概率为1/506250000000000 但是单纯的平方计算没有考虑到开奖次数的问题。每年开奖104次,15年大约1500次开奖。所谓的赌徒心理会让中过奖的人继续买彩票,每次总注数超过3000注。15年内再次中奖概率则大于五分之一,所以连中头奖才是真正的小概率事件。十几年内如果中两次头奖,从概率角度则不算太稀奇。 (2)概率学分析华南虎造假事件 2007年陕西省林业厅声称发现华南虎并提供照片。照片与年画极其相似,经过鉴定,相似率高达99% 概率学上来说,由于华南虎所处环境,动作神态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变化,与年画如此相似的概率无限趋近0 (3)综述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生活中从与普通民众相关的彩票博弈到鉴别照片真伪等问题都有概率学的影子。如今的初中,高中考试等等都会有类似问题提出。本人是江苏毕业生,清楚的记得江苏高考中附加题的最后一题常常是概率问题,在各种附加条件之下求出事件发生概率。其中要多次用到排列组合,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概况论面向普通民众推广时则极为便利。从彩票股票,赌博跑马(当然还有学生蒙答案也会用到概率)到天气预报,灾害预警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都用到概率学原理。但是对于真正的概率学研究来说又是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这点还是有着重要意义。总结一下,概率学,上手容易,精通难;推广容易研究难。

【高校专业介绍】-数学:自然科学之基础

数学:自然科学之基础 最近,传奇华裔数学家张益唐在清华大学演讲,分享了他的数学人生。他关于“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震惊了世界。而此前,他默默无名,曾一度“流浪”美国各州,不时借住朋友家中,靠打零工为生。这一切,再次激起了人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数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巴比伦、古埃及、中国就相继出现了算术、代数和几何,被应用于天文、税收及建筑等领域。想想看,在牛顿时代就可以算出每秒钟8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为星际航行的开端迈出了第一步。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成就了核子物理,也为人类指出寻找新能源的方向。这些伟大发现的背后都离不开数学原理。 现代生活中数学更是无处不在,从指纹识别到CT技术,从数据处理到信息安全,从大气科学到火箭飞行器的设计,从地质勘探到施工建筑,形形色色的技术革命的背后,数学都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那么数学到底是怎样一个学科,包含了哪些专业,未来就业出路如何呢? 目录 一、专业解析 二、专业与就业 三、报考指南 一、专业解析 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培根

什么是数学 什么是数学?很多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给过不同的定义。米斯拉说:“数学是人类的思考中最高的成就。”爱因斯坦说:“纯粹数学,就其本质而言,是逻辑思想的诗篇。”伽利略说:“自然界这部伟大的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 数学是自然科学之基础。从概念上讲,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数学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凡是出现‘量’的科学部门中就少不了要用数学。研究量的关系、量的变化、量的变化的关系,量的关系的变化等等现象都是少不了数学的,所以数学之为用贯穿到一切科学部门深处,而且成为它们的得力的助手和工具。” 数学也有纯粹理论的一面。现代数学已经发展出了众多的分支,而且不断深入。在纯数学很多领域,数学家的工作不为大众所了解,很可能也看不到什么应用前景,但是,数学的美激励着一代代数学家不断去探索未知。 大学里数学学什么? 数学类专业属于理学,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划分,数学类专业主要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特设)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包括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两方面。基础数学研究的是数学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发展规律,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等问题就是基础数学的研究对象;应用数学就是由大量的实际问题引发的数学理论,解决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与科学技术中碰到的问题;信息与计算科学包括计算数学与信息处理中的数学两个方面,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另外,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很多高校的数学学院除了有数学系、信息科学系外,还设有统计、精算、金融数学等科系。

数学与科学的关系

数学与科学的关系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一.数学与科学的关系 数学与科学有着相同共同点,他们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仅我们能从生活中自然中隐隐约约感到他们之间的联系,许多科学家学者许多知名人士他们也有这方面的思考。 例:科学是智慧的游戏。 _____美国:费曼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____马克思 数学史思维的体操。 _____加里宁 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 _____印度:拉奥 当今我们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的发展,没有一门科技发展不用到数学。 数学用的越好他的科技水平技术含量越高,特别是像现在的网络的发展。 数学智慧科学他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 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人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后盾。 人类解决问题,包括人类对科学的探究,从微观的到宏观的,从宇宙的到地球的,所有的探究都离不开数学。比如,万有引力,航天飞机上天 但科学与数学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说科学注重实验,数学比较注重推理逻辑。虽然他们注重这个,但任何一个方面只实证,不进行推理,也得不出科学结论,如果在数学方面上只进行推理没有内容只是几个符号的推理,也不能把数学的逻辑推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所以说他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而且是相互利用相互促进。 有人说现代科技的发展得益于数学科技的发展。比如说,统计学,计算机的发展。 数学的发展也为当今的科技发展有巨大的支撑。 从科学角度分析,现在的计算他不是简单的数量大和数量小的问题。而是计算的结构和思维方式的问题。数学的思维方法和数学的构思使计算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比如说过去我们到超市买几个东西要算好久,今天买一千种东西计算非常快,一扫描就结束了,扫描就是把数学的计算结构放在里面,所以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数学的发展对科技的促进非常明显,同时,科学的发展也不断推动数学的思考和前进。数学也是在发展,没有科学的好奇和探索数学不可能发展。 在新的科学当中需要数学的技巧方法,这样让数学有了新的探究的动力。二者在思维方式上是相互利用,相互促进,这就是为什么数学认知放到科学领域了。 数学是研究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_____ 恩格斯 数学的两个特征: 经验性和抽象性。 光有经验,没有梳理和思考,在思维是那个没有提升到形式性,就不知道用数来表达。数学在他的来源上他是科学的,在形式上来源于自身的思维。 没有科学也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没有数学的经验也会制约科学的发展。 从幼儿数学教育名称的变化,能看到数学的面更广,原叫计算教学法,注重计算。现叫幼儿数学教育,幼儿数学认知。 数学不仅仅是数字的问题。

数学与思维的关系

数学与思维的关系 人类生活在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现实世界里,无时无刻不在运用自己的思维活动并结合数学方法去认识、利用、改造这个世界,从而不断地创造出日新月异、五彩缤纷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可以说,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一切的科学都是通过数学计算来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然而,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才是无限的,所以数学的发展与思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从数学诞生那天起,它就与思维结下了不解之缘。创造数学,构造数学,学习数学,研究数学,都是思维的过程,所以说数学与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数学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人的头脑分为左右脑,因此,不同的部分也负责不同的思维。逻辑思维属于左脑思维,而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属于右脑思维。因此,要讨论数学与思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它们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对数学思维的深刻理解,必须经历一番深沉的思索。当然,这种思索不应该是枯燥无味的,它应该充满机智、幽默和创造的活力。“深沉”的含义在于不能浅尝辄止,而应该有一种深入事物内部穷追不舍的精神。 一.数学与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它是舍弃认识对象及具体形象,通过语言表达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内部规律性的思维。它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反应现实的过程,具有抽象概括、间接反应、借助语言等特征。 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逻辑思维常常成为其主线。数学与逻辑思维的关系至少可以追溯到数学还是一门经验性科学的时代。在残留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我国古代数学史料中,就已经有了简单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的迹象。经过古希腊数学家们,特别是亚里斯多德和欧几里德的工作,数学同比较完善的形式逻辑体系结合起来,真正变成了一门演绎科学。从此,数学与逻辑总是密不可分地一起发展,数学在整个科学知识体系中成为逻辑性最强的一门科学。当然,数学与逻辑的结合程度并不总是一样的,有时十分紧密,有时却相对地松散一些。 从思维科学角度看,数学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共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数学思维与逻辑思维都具有极强的符号化和形式化特征,并且在现代数理逻辑中实现了高度的统一。 (2)数学的形式结构和逻辑的形式结构都是从人这个认识主体对于客体所加的作用和动作的最普遍的协调作用中抽象出来的。 (3)数学结构和逻辑结构都是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的客观的思想事物,它们的规律在科学的各分支领域都是普遍适用的。 逻辑思维在数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数学证明的工具,是检验数学真理的时间标准。我们知道,在数学中逻辑证明起着判断数学命题真伪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数学中,由于高度的抽象

谈谈数学中的人文价值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导论姓名:黄世江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信计0901 学号:200948490103

谈谈数学中的人文价值 摘要: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传播。数学是独立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外的一门独特的科学。现代数学哲学的研究表明,数学不仅是科学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文化价值,对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完善人格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注意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更要注重数学人文价值的学习。 关键字:数学教育文化价值科学数学与现实社会数学思想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已全面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数学与现实社会发生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学科,不但由于数学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更因为它对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姜伯驹先生曾经说过:“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是过去的认识,现在应该加上另外两句:“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数学是最后取胜的法宝。”然而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生却无法体会到数学的有用价值和其中的乐趣,如:体会数学精神;领略数学审美;感悟数学交流;尝试数学创造等等。这就告诉我们,不但要注重数学学科本身的教学,同时也要注重让学生们了解数学的中蕴含的人文价值。下面我就想粗略谈谈数学中的人文价值。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在我国古代,古人们称作算数。而数,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亦被古希腊学者视为哲学的起点。数学也是经过漫长岁月的不断积累发展才有了今天这样相对完整的体系。数学的演进渗透着丰富的人文思想,是人类社会集体智慧的高度结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已成为当今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支柱力量,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学习比过去更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科学在提高民族科学和文化素质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传播。发掘数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是体现丰富的数学文化内涵、实现数学价值的必然选择。

数学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

数学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我们研究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与消除的目的是:(1)便于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反思,以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发扬成绩,纠正错误;(2)把握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3)试图探讨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及与素质教育相悖的有关问题,使数学学科价值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和有效发挥,更好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有哪些心理障碍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心理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急躁心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对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3、定势心理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惯性。虽然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但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4、偏重结论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有对数学问题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

数学与科学的关系

一.数学与科学的关系 数学与科学有着相同共同点,他们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仅我们能从生活中自然中隐隐约约感到他们之间的联系,许多科学家学者许多知名人士他们也有这方面的思考。 例:科学是智慧的游戏。 _____美国:费曼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____马克思 数学史思维的体操。 _____加里宁 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 _____印度:拉奥 当今我们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的发展,没有一门科技发展不用到数学。 数学用的越好他的科技水平技术含量越高,特别是像现在的网络的发展。 数学智慧科学他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 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人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后盾。 人类解决问题,包括人类对科学的探究,从微观的到宏观的,从宇宙的到地球的,所有的探究都离不开数学。比如,万有引力,航天飞机上天 但科学与数学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说科学注重实验,数学比较注重推理逻辑。虽然他们注重这个,但任何一个方面只实证,不进行推理,也得不出科学结论,如果在数学方面上只进行推理没有内容只是几个符号的推理,也不能把数学的逻辑推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所以说他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而且是相互利用相互促进。 有人说现代科技的发展得益于数学科技的发展。比如说,统计学,计算机的发展。 数学的发展也为当今的科技发展有巨大的支撑。 从科学角度分析,现在的计算他不是简单的数量大和数量小的问题。而是计算的结构和思维方式的问题。数学的思维方法和数学的构思使计算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比如说过去我们到超市买几个东西要算好久,今天买一千种东西计算非常快,一扫描就结束了,扫描就是把数学的计算结构放在里面,所以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数学的发展对科技的促进非常明显,同时,科学的发展也不断推动数学的思考和前进。数学也是在发展,没有科学的好奇和探索数学不可能发展。

什么是数学为什么学习数学《数学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什么是数学?为什么学习数学?《数学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数学与其它 一、数学研究对象的历史考察 从数学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人们在实践中,对数学研究对象的发现与认识,来加以考察。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并促进人类社会实践,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 1.数学萌芽时期(远古~公元前6世纪) 零零星星地认识了数学中最古老、原始的概念——“数”(自然数)和“形”(简单几何图形)。 数的概念起源于数(读snǔ),脚趾和手指记数、“结绳记数”等; 另一方面,人类还在采集果实、打造石器、烧土制陶的活动中,对各种物体加以比较,区分直曲方圆,逐渐形成了“形”的概念。 2.常量数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17世纪) 特点:人们将零星的数学知识,进行了积累、归纳、系统化,采用逻辑演绎的方法形成了古典初等数学的体系。 欧几里得(Euclid):《几何原本》 以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以逻辑思维为主线,从5条公设、23个定义和5条公理推出了467条定理,从而建立了公理化演绎体系。 我国东汉时期:《九章算术》 由246个数学问题、答案和术文组成,全书主要研究对象是数量关系。 3.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 特点:“运动”成为自然科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数学由研究现实世界的相对静止的事物或现象进而探索运动变化的规律,常量数学已发展到变量数学。17世纪,迪卡尔(Descartes)将几何内容的课题与代数形式的方法相结合,产生了解析几何学,这标志着变量数学时期的开始。17世纪60年代,Newton和Leibniz各自从运动学和几何学研究的需要,创建了微积分。随后,相继建立了级数理论、微分方程论、变分学等分析学领域的各个分支。 15世纪~18世纪,人们还研究了大量的随机现象,发现存在着某种完全不确定规律性,建立了概率论。这个时期,数学的研究对象已由常量进入变量,由有限进入无限,由确定性进入非确定性;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由传统的几何演绎方法转变为算术、代数的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之一的恩格斯,在考察了18世纪前整个数学发展的历史基础上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任何地方得来的,而仅仅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纯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是非常现实的材料——为对象的”,这些论断揭示了科学的数学本质。 4.近现代数学时期(19世纪以后) 特点:数学由研究现实世界的一般抽象形式和关系,进入到研究更抽象、更一般的形式和关系,数学各分支互相渗透融合。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日益普及,数学愈来愈显示出科学和技术的双重品质。19世纪以来,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数学自身的逻辑矛盾不断产生许多新问题,促使处于数学核心部分的几个主要分支——代数、几何、分析学科的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产生了许多新的数学分支。抽象代数学、n维空间、无穷维空间以至于

人文与数学

【作者简介:丘成桐,当代数学大师,现任哈佛大学讲座教授,学术影响遍及理论物理和几乎所有核心数学分支。年仅33岁就获得代表数学界最高荣誉的菲尔兹奖(1982),此后获得MacArthur天才奖(1985)、瑞典皇家科学院Crafoord奖(1994)、美国国家科学奖(1997)、沃尔夫奖(2010)等众多大奖。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1. 引言 从古到今,无论是科技,数学,或人文科学,内容愈来愈丰富,分枝也愈来愈多。考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工具愈来愈多,能够发现不同现象的能力也比以前大得多,一方面全世界的人口大量增长,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习俗的人,在互相交流后,不同观点的学问得到融会贯通,迸出火花,从而产生新的学问。 从前孔子讨论自己的学问时说:吾道一以贯之。现在的学科这么多,这么复杂,今天有人能做得到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吗?我现在来探讨这个问题。 学者在构造一门新的学问,或是引导某一门学问走向新的方向时,我们会问,他们的原创力从何而来?为什么有些人看得特别远,找得到前人没有发现的观点?这是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还是因为读万卷书而得到的结果? 上述这些当然都是极其重要的原因,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创造力,有了踏实的基础后,却源于丰富的感情。 2. 文以载道,气象万千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看到:屈原作楚辞,李陵作河梁送别诗,太史公作史记,诸葛亮写出师表,曹植作赠白马王彪诗,庚信作哀江南赋,王粲作登楼赋,陶渊明作归去来辞,他们的作品都可以说是千古绝唱。然后,我们又看到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李煜,柳永,晏殊,苏轼,秦观,宋徽宗,辛弃疾,一直到清朝的纳兰容若,曹雪芹,他们的文章诗词,热情澎湃,回肠荡气,感情从笔尖下滔滔不绝的倾泻出来,成为我们今天见到的瑰丽的作品。看来,这些作者,并未刻意为文,却是情不能自禁。绝妙好文,冲笔而出。

数学与其他科学

数学与其他科学 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海王星是在1846年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发现的。1781年发现了天王星后,观察它的运行轨道,总是和预测的结果有相当的差距。是万有引力定律不正确呢?还是有其它原因呢?有人怀疑在它的周围有另一颗行星存在,影响了它的运行轨道。1844年英国的亚当斯(1819——1892)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对天王星观察的数据,推算这颗未知的行星的轨道,花了很长时间计算出这颗未知行星的位置,以及它出现在天空的方位。亚当斯于1845年9月——10月把它的结果分别寄给了剑桥大学天文台台长查理士和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艾里,但是,查理士和艾里迷信权威,把他的结果束之高阁,不予理睬。1845年法国一个青年天文学家、数学家勒维烈(1811——1877)经过一年多的计算,于1846年9月写了一封信给德国柏林天文台助理员加勒(1812——1910)。信中说:“请你把望远镜对准黄道上的宝瓶座,就是经度三百二十六度的地方,那时你将在那个地方一度之内,见到一颗九等亮度的星”。加勒按勒维烈所指的方位进行了观察,果然在离指出的位置相差不到一度的地方找到了一颗在星图上没有的星——海王星。海王星的发现不仅是力学和天文学特别是哥白尼日心说的胜利,也是数学的伟大胜利。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1801年谷神星的发现,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1746——1826)只记下了这颗小行星沿9度弧的运动,这颗星就又躲藏了起来,皮亚齐和其他天文学家都没有办法求得。德国二十四岁的高斯根据观察的数据进行了计算,求得了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天文学家在这一年的十二月七日在高斯预先指出的地方又重新发现了谷神星。 已过去的百年中,最伟大的科学创造是电磁学理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它们都广泛地运用了现代数学。我们在这里先讨论电磁理论,因为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其应用。在19世纪前半叶,一部分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对电学和磁学投入了大量研究,但却只有少数几个关于这两种现象特性的数学定律问世,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将这些定律汇集起来并研究其一致性。他发现,为了满足数学上的一致性,必需增加一个关于位移电流的方程。对于这一项他所能找到的物理意义是:从一个电源(粗略地说是一根载有电流的导线)出发,电磁场或电磁波将向空间传播。这种电磁波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频率,其中包括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收音机、电视机接收的频率以及X射线、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这样,麦克斯韦就通过纯粹的数学上的考虑预言了当时还属未知的大量现象的存在,并且正确地推断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什么是电磁波并无丝毫的物理认识,只有数学断言它的存在,而且只有数学才使工程师们创造了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奇迹。 同样的观察也被运用于各种原子与核现象。数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谈到场——引力场,电磁场,电子场等等——就好像它们都是实际的波,可以在空间传播,并有点像水波不断拍击船舶和堤岸那样发挥着作用。但这些场都是虚构的,我们对其物理本质一无所知,它们与那些可直接或间接感觉到或是看得见的事物,例如光、声、物体的运动,以及现在很熟悉的收音机和电视只是隐约地有些关系。贝克莱曾把导数描述为消失的量的鬼魂,现代物理理论则是物质的鬼魂。但是,通过用数学上的公式表示这些在现实中没有明显对应物的虚构的场,以及通过推导这些定律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而当我们用物理术语恰当地解释这些结论时,它们又可以用感性知觉来校验。 赫兹(Heinrich Hertz) 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第一个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能在空间传播的预言。他为数学的力量所震惊而不能抑制自己的热情,“我们无一例外地感受到数学公式自身能够独立存在并且极富才智,感受到它们的智慧超过我们,甚至超过那些发现它的人,从中我们得到的东西比我们开始放进去的多得多”。 1930年英国物理学家荻拉克,利用数学推理及计算预言存在正电子。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在试验中证实了这一点。 20世纪最大的科学成就莫过于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了,但是如果没有黎曼于1854年发明的黎曼几何,以及凯莱,西勒维斯特和诺特等数学家发展的不变量理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引力理论就不可能有如此完善的数学表述。爱因斯坦自己也不止一次地说过这一点。例如,1912年夏,他已经概括出新的引力理论的基本物理原理,但是为了实现广义相对论的目标,还必须寻求理论的数学结构,爱因斯坦为此花了3年的时间,最后,在数学家M·格拉斯曼的介绍下掌握了发展相对论引力学说所必需的数学工具——以黎曼几何为基础的绝对微分学,也就是爱因斯坦后来所称的张量分析。在1915年11月25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爱因斯坦终于导出了广义协变的引力场方程,在该文中他说:“由于这组方程,广义相对论作为一种逻辑结构终于大功告成!”广义相对论的数学表达第一次揭示了非欧几何的现实意义,成为历史上数学应用最伟大的例子之一。他还说过“事实上,我是通过她(诺特)才能在这一领域内有所作为的。” 非欧几里德几何是从欧几里德时代起的几千年来,人们想要证明平行公理的企图中,也就是说,从一个只有纯粹数学趣味的问题中产生的。罗巴切夫斯基创立了这门新的几何学,他自己谨慎地称之为“想象的”,因为还不能指出它的现实意义,虽然他相信是会找到这种现实意义的。他的几何学的许多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非但不是“想象的”,而且简直是不可想象和荒涎的。可是无论如何罗巴切夫斯基的思想为几何学的新发展以及各种不同的非欧几里德空间的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后来这些思想成为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之一,并且四维空间非欧几里德几何的一种形式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于是,至少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抽象数学体系成了一个最重要的物理理论发展的有力工具。同样地,在原子现象的近代理论中,在所谓量子力学中,实际上都运用着许多高度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比如,无限维空间的概念等等。 如果没有凯莱在1858年发展的矩阵数学及其后继者的进一步发展,海森伯和狄拉克就无法开创现代物理学量子力学方面的革命性工作。狄拉克甚至说,创建物理理论时,“不要相信所有的物理概念”,但是要“相信数学方案,甚至表面上看去,它与物理学并无联系。”

数学与人文

数学与人文科学学院:工业制造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至少举三个具体的实例说明:数学不仅用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也广泛的用于各种人文学科,并叙述你在学习《数学月人 文科学》前对数学的看法和学习《数学与人文科学》后对数学 的认识。 1.运用于飞机隐身的设计中温度探测的精度提高:使系统性能 降低的技术特性是1)温度探测系统的质量2)温度探测系统 的体积。这样,得到两组技术矛盾: 1)提高测定精度,但增 加了系统的质量;2)提高测定精度,但增大了系统的体积。分 别对这两组技术矛盾运用技术矛盾解决矩阵的方法,得到大扩 号中的创新原理提示以开拓思路:1)提高测定精度,但增加了 系统的质量技术矛盾矩阵:28/2=(28-35-25-26)这些创新原 理是:28#创新原理:机械系统的替代 35#创新原理:物体的 物理或化学状态的变化25#创新原理:自助功能 26#创新原理:代用品2)提高测定精度,但增大了系统的体积矛盾矩阵:28/7= (32-13-6)这些创新原理是: 32#创新原理:改变颜色13# 创新原理:逆问题 6#创新原理:多面性、多功能。 2.“卢浮宫协议”以后,为了防止美元汇率的再次下跌,日本、 西德等国在共同降低利率的同时,美国则要提高利率。日本曾 在1986年11月和1987年2月两次降低法定利率,短期利率 水平达到2.5%这样的低利率水平;西德也于1987年1月降低 法定利率,达到3%。另一方面美国则引导市场利率上升,在 1987年9月利率上升至6%。实际上到了1987年的年中,日

本与西德等国纷纷摆脱了由于汇率升值所带来的压力,经济开始趋于好转,与此同时,经济中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也在增加。此时,日本与西德均面临着遵守卢浮宫协议维持低利率、协调各国的汇率的政策,还是为抑制国内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采取提高利率政策的矛盾选择?德意志中央银行选择了后者,在10月14日将短期利率提高到3.6%,15日再次提高到3.85%,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其国内的通胀压力,但另一方面缩短了与美国的利率水平,由此危及了美元汇率的稳定,卢浮宫协议面临破产的困境,加之当时美国贸易赤字数额达到历史高点,市场人士对美元汇率纷纷看跌。在此情况下,日本投资者在预期日元汇率升值的条件下,大量抛售美国国库券,以规避其汇率损失,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远高于股票的投资收益率,在投资银行的推介下,美国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转而购买美国国库券,结果引发了1987年10月19日美国的股市暴跌,俗称“黑色星期一”。这一影响波及到全球各大股市,东京股市也无法幸免。在股市爆跌之后,美国政府说服日本当局采取降息的政策,以避免全球股市进一步下跌,日本接受了这一建议。日本的低利率政策正是在这样一种国际背景下做出的。 3.阿尔布斯纳特说:“数学使思维产生活力,并使思维不受偏见,轻信和迷信的影响与干扰。” 康托尔说:“数学的本质就在于它的自由。”请谈谈你对着两段话的理解与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