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中文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2003

第四章中文2003

第五章2003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试题库及答案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单选 题) (其实我所给的这些典型题目就是期末考试题或统考题,因此必做。参考答案在另 一个Word 文档中)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 1、下列硬件设备中,多媒体硬件系统 必须包括的设备中不含_D 。 A. 计算机最基本的硬件设备 B. 多媒体通信传输设备 C. 音频输入、输出和处理设备 D. CD-ROM --- 是多媒体计算机常有的,但不是必须的 [解析]略 2、以下关于多媒体技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_C___。 A. 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概念特指音频和视频。 B. 多媒体技术就是能用来观看的数字电影技术。 C. 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多种媒体进行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新的媒体应用系统。 D. 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概念不包括文本。 [解析]略 3、多媒体技术能处理的对象包括字符、数值、声音和 A. 图像数据 B. 电压数据 C. 磁盘数据 D. 电流数据 [解析]又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多媒体的媒体类型的是什么? 程序D.视频)答:选C o A___。(请看解析) (A.图像B.音频C. 4、 A. 文字, B. 文字, C. 文字, D. 文字, 以下四组对多媒体计算机能处理的信息类型的描述中,最全面的一组是 数字,图形及音频信息 数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及动画信息 数字,图形及图像信息 图形,图像及动画信息 [解析]略 5、多媒体和电视的区别在于 A. 有无声音 B. 有无图像 C. 有无动画 D. 有无交互性 [解析]略 6、音频和视频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形式是 A. 模拟信息 B. 数字信息 B ___ 。(请看解 析) 而且都用二进制数表示(采集一量化一编码)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优秀教案_New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优秀教案

————————————————————————————————作者:————————————————————————————————日期: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中文Windows XP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 第四章中文Excel 2003 第五章PowerPoint 2003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总计6学时,包括实训内容) 课题第一课时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计算机概述1.2计算机 系统组成 课时2学时 教学内容1.1计算机概述1、计算机的发展2、计算机的分类3、计算机的特点4、计算机的用途 1.2计算机系统组成1、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2、计算机工作过程3、计算机软件系统4、微机硬件系统5、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 教学重点微机硬件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说一下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你所掌握的计算机的一些操作。 以上可见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对它的使用又掌握了多少呢?从今天开始,由大家和我共同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1计算机概述(20分钟) 1、计算机的发展(5分钟)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掌握三要素 (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掌握所采用的元器件) 2、计算机的分类(5分钟) 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5分钟)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作用情况,并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

2013 — 2014 学年第 二 学期 高一、幼师、汽修班《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 2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中的“多媒体”,可以认为是 ( )。 A 、磁带、磁盘、光盘等实体 B 、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载体 C 、多媒体计算机、手机等设备 D 、因特网、Photoshop 2、SnagIt 是一种( )。 A 、识别文字软件 B 、屏幕抓图软件 C 、编辑软件 D 、音效处理软件 3、在多媒体中应用较多的视频文件格式是( )。 A 、avi B 、swf C 、gif D 、wps 4、使用OCR 对扫描图像识别得到的文本经修订校对后以( )格式保存。 A 、txt B 、doc C 、rtf D 、wps 5、下列文件格式中,属于图像文件格式的是( )。①jpeg ②doc ③wave ④bmp ⑤psd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④ 6、以下( )不是获取图像素材的方式。 A 、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图像素材 B 、利用扫描仪扫描获取图像素材 C 、利用屏幕抓图软件捕获图像素材 D 、利用打印机打印获取图像素材 7、截取屏幕图像或者抓取窗口、标题栏等,可以使用( )键。 A 、Print Screen B 、break C 、scroll lock D 、capslock 8、“录音机”软件默认的录音时间长度为( )。 A 、30s B 、40s C 、50s D 、60s 9、照片上面有许多污渍,使用以下( )软件可以进行修补操作,去除这些污渍。 A 、OCR B 、ACDSee C 、SnagIt D 、Flash 10、在PowerPoint 普通视图,下列( )不是演示文稿窗口的组成部分 A 、幻灯片窗格 B 、大纲窗格 C 、备注窗格 D 、母板窗格 11、如果将演示文稿置于另一台不带PowerPoint 系统的计算机上放映,那么应该对演 示文稿进行( )。 A 、复制 B 、打包 C 、移动 D 、打印 12、新建一个演示文稿时第一张幻灯片的默认版式是( )。 A 、项目清单 B 、空白 C 、只有标题 D 、标题幻灯片 13、在幻灯片中按住( )键和鼠标左键来同时选中多个对象进行组合。 A 、Ctrl B 、Shift C 、Alt D 、Insert 14、PowerPoint 系统默认的视图方式是( )。 A 、大纲视图 B 、幻灯片浏览视图 C 、普通视图 D 、幻灯片视图 15、在( )视图中不可以对幻灯片内容进行编辑。 A 、幻灯片 B 、大纲 C 、幻灯片浏览 D 、备注页 -密-----------------封-----------------线-------------------内-------------------不-----------------封-----------------线-------------------内-------------------不-----------------线-------------------内-------------------不---------------------要-------------------内-------------------不---------------------要-----------------------答内-------------------不---------------------要-----------------------答-------------------题 学生 姓 名 : 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 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

光学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光学》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光的干涉 第二章光的衍射 第三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光的偏振 第七章光的量子性 绪论返回目录

§0-1 光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光学的重要性 光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它包含着人类自古以来对光的研究的丰硕果实。光学在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和军事上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1、光的干涉:测光波波长)d r x (0 λ= ?、测极薄物体的厚度)m (μ、检查光学表面、瓦斯探测器。 2、x 射线:研究物质结构(利用光谱——光谱是研究原子的眼睛)、透视人体。 3、光学纤维:光学纤维用于通讯,容量大,保密性好;胃镜也是应用光学纤维。生产光学纤维可以说是点石成金。 4、红外技术:红外线波长大,衍射能力强,应用于各种探测系统、导弹制导,资源考察以及遥感遥控技术中。 5、激光器:材料加工、远距离测量、全息检测、医疗、育种、引发核聚变都应用激光。海湾战争中,应用激光制导、夜视仪。 6、相干光学计算机:与电子数字计算机联合,为计算机科学开拓一个新的技术领域。现正研究光集成计算机,计算速度可以提高上千倍,并代替人脑的部分功能。* 二、光学的研究内容 1、光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等规律 2、光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光的机械作用和光的热、电、化学和生理作用(效应)等。 3、光的本性问题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寻找到能“捕获”光的三维硅结构物,它能象半导体芯片控制电子一样控制光子运动。该发现为研制开发采用光来处理和存储信息的计算机芯片迈出了重要一步。光计算机的优点是芯片更小,运算速度更快。《新华文摘》2001.4

福建省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级选择题25套-第四章

4.1.1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4.1.2 多媒体系统组成 4.1.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01221) 在媒体概念中,下列()不属于“媒质”。 (A) 光纤(B) U 盘(C) 光盘(D) 硬盘 答案: (01201) ()不是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 (A) 多样性(B) 普遍性(C) 交互性(D) 集成性 答案: 01216) ()不是多媒体的主要特性。 (A) 多样性(B) 集成性(C) 交互性(D) 通用性 答案: (01212)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包括多样性、集成性和()。 (A) 显著性(B) 交互性(C) 普遍性(D) 综合性 答案: (01205)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对媒体的定义,媒体的5 种类型是()。 (A) 平面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网络媒体、存储媒体 (B) 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C) 感觉媒体、表示媒体、存储媒体、广播媒体、显示媒体 (D) 平面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数字媒体、显示媒体 答案: (01200) 图像文件是属于()。 (A) 感觉媒体(B) 存储媒体(C) 表示媒体(D) 显示媒体 答案: (01203) MP3 歌曲的格式是属于()媒体。 (A) 表示(B) 传输(C) 感觉(D) 存储 答案: (01210) 图像编码属于()。 (A) 表示媒体(B) 传输媒体(C) 显示媒体(D) 存储媒体 答案: (01206) 下列属于存储媒体的是()。 (A) 视频(B) 文本(C) 动画(D) 光盘 答案: (01211) 在媒体分类中,()属于显示媒体。 (A) 硬盘(B) MP3 歌曲(C) 键盘(D) 光纤线 答案: (01217) 眼睛看到的图像属于()。 (A) 表示媒体(B) 感觉媒体(C) 显示媒体(D) 存储媒体 答案: (01218) 二维码属于()媒体。 (A) 传输(B) 表示(C) 感觉(D) 存储

《光 学》教案

《光学》教案

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光的电磁理论和本质掌握分波面干涉和分振幅干涉的方法 2.掌握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 3.理解迈克尔孙干涉纹、法布里—珀罗干涉纹的基本原理 4.了解光的时间相干性和光的空间相干性 第一次课 注:教案是必需的教学文件,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和讲稿(通常所说的讲义),教案可以做成活页的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一章光的干涉

1.理解光的电磁理论和本质掌握分波面干涉和分振幅干涉的方法 2.掌握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 3.理解迈克尔孙干涉纹、法布里—珀罗干涉纹的基本原理 4.了解光的时间相干性和光的空间相干性 第二次课 注:教案是必需的教学文件,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和讲稿(通常所说的讲义),教案可以做成活页的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一章光的干涉 教学基本要求:

2.掌握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 3.理解迈克尔孙干涉纹、法布里—珀罗干涉纹的基本原理 4.了解光的时间相干性和光的空间相干性 第三次课 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一章光的干涉 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光的电磁理论和本质掌握分波面干涉和分振幅干涉的方法

第四次课 注:教案是必需的教学文件,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和讲稿(通常所说的讲义),教案可以做成活页的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一章光的干涉 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光的电磁理论和本质掌握分波面干涉和分振幅干涉的方法

第五次课 注:教案是必需的教学文件,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和讲稿(通常所说的讲义),教案可以做成活页的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一章光的干涉 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光的电磁理论和本质掌握分波面干涉和分振幅干涉的方法 2.掌握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广西经济职业学院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一、管理信息 课程代码:制订人:赵隆 所属系部:批准人: 制订时间:2015.09.05 二、基本信息 学分:4 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 学时,实践教学:32 学时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先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 后修课: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C语言基础 三、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大学入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操作系统、互联网、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本课程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思路 由于本课程是一个实践操作很强的课程,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所以我们在制订的教学计划时,理论学时和上机学时的比例设置为1:1,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操作性的知识。通过实验指导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向学生提供课余免费的上机时间,布置实用性强的上机练习内容或课外实验大作业,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为增加学生得兴趣将整本书中的内容分成七个独立模块进行组织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题型版)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 单选题 1、下列四种文件格式中,属于音频文件的格式是______。 A:WAV格式 B:JPG格式 C:DAT格式 D:MIC格式 答案:A 2、使用Windows XP中的"录音机"进行录音,一般保存文件的格式为______。A:wav B:dat C:midi D:snd 答案:A 3、关于使用触摸屏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用手指操作直观、方便

B:操作简单,无须学习 C:交互性好,简化了人机接口 D:以上3项全部正确 答案:D 4、CD-ROM可以存储______。 A:文字 B:图像 C:声音 D:文字、声音和图像 答案:D 5、现代多媒体技术使远程教学传输过程______。A:职业化 B:网络化 C:快速化 D:平民化 答案:B

6、以下四个软件中,不能播放mp3格式的文件的是______。 A:Winamp B:Windows Media Player C:Realplayer D:Word 答案:D 7、以下四类计算机应用领域中,属于典型的多媒体应用的是______。A: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 B:视频会议系统 C:电子表格处理 D:文件传输 答案:B 8、多媒体计算机通常需要配备的接口卡不包括。 A:网卡 B:声卡

C:显卡 D:图形加速卡 答案:D 9、下列哪种格式的文件不被Windows Media Player所支持:______。A:mpg B:wav C:jpg D:midi 答案:C 10、下列格式中,属于音频文件格式的是______。 A:exe格式 B:jpg格式 C:mp3格式 D:bmp格式 答案:C

《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材料

《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材料 大学计算机基础 实 践 教 学 指 导 湖南女子职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组 二○○六年九月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安排

第一部分Windows操作 实验一Windows2000基本操作 1.重新启动Windows 2000,并观察启动过程(此步骤可不做)。 2.运行"附件"菜单中的“画图”和“写字板”程序。查看任务栏出现的图标。 3.从任务栏激活“画图”窗口,完成下列操作: (1)向下移动窗口。 (2)缩小窗口直至出现水平和垂直滚动条。 (3)浏览窗口内容。 (4)最大化窗口。 (5)双击窗口标题栏,观察窗口大小的变化。 (6)纵向平铺所有窗口。 (7)切换至“写字板”窗口 4.任务栏设置 (1)将任务栏设置为总在最前、显示时间、自动隐藏。 提示:通过“开始”菜单的“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操作。 (2)将计算机的日期和时间设置为“2003年10月1日0:00”。 (3)将桌面上的一个快捷图标移到任务栏的快速启动区。 5. 设置回收站属性 (1)使其放入回收站的文件立即删除,不保存在回收站中。 (2)使回收站的最大空间占硬盘驱动器的20%。 (3)使其删除文件不显示确认对话框。 6.关闭应用程序 (1)通过窗口的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关闭“写字板”窗口。 (2)通过双击“画图”窗口的控制菜单关闭“画图”窗口。 7.Windows 2000帮助系统的使用方法 (1)通过“开始菜单”的“帮助”菜单项获得帮助信息。 (2)通过应用程序的“帮助”菜单获得帮助信息。 (3)按F1获得帮助信息。 (4)在帮助系统查找有关“剪粘版”的信息。 8.退出Windows 2000。

第6章 多媒体软件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6章多媒体软件应用 课题名称:6.1 获取多媒体素材 任务1 从网上获取文本素材 任务2 获取图像素材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 (1)了解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了解常见的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 (3)了解常见的多媒体文件格式。 (4)掌握获取文本、图像常用的多媒体素材的基本方法。 (5)了解并基本掌握OCR字符识别技术和屏幕抓图软件Snagit。 2.操作技能目标 (1)学会使用网络搜素并下载文本素材 (2)会使用OCR软件从图像文件中获取文本信息。 (3)能熟练使用不同方法获取图像素材。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1)了解常见的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 (2)掌握多媒体素材获取的基本方法。 3.教学难点 多媒体素材的处理方法。 3.教学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可能提供图文并茂的剪报、扫描仪、数码相机、手写板、摄像头、打印机等多媒体设备(没实物的可提供图片)。让学生对多媒体设备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教学内容上,指定要求学生们完成教师提供的图像文件中文字信息的转换和指定图像的部分截取。 4.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5.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过程:

课堂小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了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典型应用,认识了常见的多媒体硬件设备,掌握从获取文本信息的基本方法和获取图像的方法。 以紫光TH-OCR XP文字识别系统为例,掌握从图像文件中获取文本信息的基本方法。以屏幕抓图软件SnagIt的使用为例,掌握图像文件的获取方法。

课题名称:6.1 获取多媒体素材 任务3获取音频和视频素材 教学目标: 4.基本知识 (6)了解常见的多媒体文件格式。 (7)掌握常见的音频、视频文件格式转换的基本方法。 (8)掌握获取音频、视频等常用的多媒体素材的基本方法。 5.操作技能目标 (4)会使用“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 (5)能使用软件对常见的音频、视频文件进行格式转换。 (6)能安装和使用音频、视频播放软件。 (7)会使用SnagIt软件录制屏幕操作。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3)掌握多媒体素材获取的基本方法。 (4)熟练安装和使用音频、视频播放软件。 6.教学难点 多媒体素材的处理方法。 3.教学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提供Internet环境,让学生利用网络下载指定的音频资料;学生还可以利用“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并播放试听声音效果。另外,学生通过运用“千千静听”掌握声音播放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视频资料的下载方法;能够使用SnagIt 软件录制屏幕操作视频;结合优酷客户端使用下载优酷视频并学会简单的视频转码。 4.课时安排2课时(45分钟×2) 5.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学习过程:

光学教案

6.1 光的吸收和散射 教案

主讲:朱辉单位:物电学院 2010-12-08

掌握光在传播中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之一——能量变化(吸收和散射)。 掌握朗伯定律。 掌握吸收光谱及其应用。 能够利用瑞利散射理论解释朝阳、蓝天现象。 能够利用米氏散射理论解释白云和雾的现象。 了解散射光的偏振性。 培养学生利用光的吸收和散射原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学内容】 朗伯定律。 一般吸收和选择吸收。 吸收光谱及其应用。 光的散射定义。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 蓝天、朝阳和白云现象。 【教学重点】 朗伯定律、吸收光谱。 用散射理论解释自然界中的光学现象。 【教学难点】 吸收光谱。电偶极辐射理论。 散射和漫射、反射和衍射的区别。 散射光的偏振性。

45分钟 【预习要求】 观察自然界中的吸收和散射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等。 【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光的吸收和散射现象 通过PPT显示光的吸收和吸收光谱的动画或图片。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 【参考书目和参考文献】 1. 赵凯华.新概念物理教程光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2. 钟锡华.现代光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 3.8. 3. 赵凯华,钟锡华.光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 4. 4. 母国光,战元龄.光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 郭光灿等.光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6. 张志军, 熊维巧.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J]. 化学工程师 , 2000,(03) 7. 孙立民, 郭丽娟. 氢化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汞[J]. 吉林水利 , 2002,(06) 8. 伯广宇等. 探测大气温度和气溶胶的瑞利-拉曼-米氏散射激光雷达[J].光学学报,2010(01). 【作业】 Page291 6.2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试题库与答案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单选题) (其实我所给的这些典型题目就是期末考试题或统考题,因此必做。参考答案在另一个Word文档中) 一.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 1、下列硬件设备中,多媒体硬件系统必须包括的设备中不含_D_____。 A.计算机最基本的硬件设备 B.多媒体通信传输设备 C.音频输入、输出和处理设备 D.CD-ROM --- 是多媒体计算机常有的,但不是必须的 [解析]略 2、以下关于多媒体技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C___。 A.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概念特指音频和视频。 B.多媒体技术就是能用来观看的数字电影技术。 C.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多种媒体进行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新的媒体应用系统。 D.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概念不包括文本。 [解析]略 3、多媒体技术能处理的对象包括字符、数值、声音和___A___。(请看解析) A.图像数据 B.电压数据 C.磁盘数据 D.电流数据 [解析]又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多媒体的媒体类型的是什么?(A.图像 B.音频 C.程序 D.视频)答:选C。 4、以下四组对多媒体计算机能处理的信息类型的描述中,最全面的一组是___B___。 A.文字,数字,图形及音频信息 B.文字,数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及动画信息 C.文字,数字,图形及图像信息 D.文字,图形,图像及动画信息 [解析]略 5、多媒体和电视的区别在于___D___。 A.有无声音 B.有无图像 C.有无动画 D.有无交互性 [解析]略 6、音频和视频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形式是__B____。(请看解析) A.模拟信息 B.数字信息 ---- 而且都用二进制数表示(采集—量化—编码) C.模拟信息和数字信息交叉 D.高频信息 [解析]又问: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是什么?(A.二进制数字信息、B.十进制数字信息、C.文本信息)答:选A。 7、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计算机多媒体的主要特征的是__C____。(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A.多样性和集成性 B.交互性 C.隐蔽性

眼镜光学技术电子教案

《视光学基础》课程电子教案 学习情境二:视觉功能检查 本次课标题:2.1视力检查 一、教学目标设计 授课班级上课时间课时:4 上课地点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1、能进行远视力的测定 2、能进行近视力的测定 3、能独自设计不同类型的视力表 1、掌握视力表形成的原因 2、掌握视力表的设计原理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训练学生能够独立对患者进行远近视力的检查,掌握视力表的绘制原理教学组织形式: 1、由教师按照设备和人数进行进行分组(两人一组)相互检查 2、分组进行远近视力的检查 3、由学生绘制小数视力表和对数视力表 案例一: 分组进行远视力的测定 案例二: 分组进行近视力的测定 案例三: 视力表的设计 英文单词视角 visual angle 最小视角 minimal visual angle 视标 optotype 标准检查距离 standard examination distance 静态(屈光)视力 static vision 动态(屈光)视力 dynamic vision 参考资料1.?眼科屈光学?一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验光配镜200问一眼屈光篇?一海洋出版社 3. ?验光配镜问题集?一天津科技出版社 工 具 媒 体 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测试习题

二、课程设计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告知(教学 内容、目的) 一、告知学生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 二、告知本次课的能力目标: 1、能进行远视力的测定 2、能进行近视力的测定 3、能独自设计不同类型的视力表 讲授(口述)主性 板书本次课的项目目标 (中英文) 结合课件展示 个别回答问题 5 分钟 引入任务(任务项目) 对班里同学的视力状况进行提问,了解同学们对视力测定的了解情况。 讲述结合 幻灯片演示 课件演示 归纳总结 积极回答 5 分钟 讲授 掌握视力的检查方法、记录方法 讲授实验室 实践教学 实践演示并讲解 观摩、提问 40 分钟 引入任务2 学生分组进行远近视力的测定 实践操作 分组试验增 强对知识的 理解力 记录试验内 容,结合实践,加深印象 40 分钟 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体会) 通过实验分析视力表的设计原理、掌 握视角、最小视角、不同类型视力表 的视力记录类型 结合试验 分析讲解 课件演示 试验分析 记录重点难点 30 分钟 引入任务3 绘制小数视力表,加深1分视角的意义 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 每个学生独 立绘制视力 表 50 分钟 归纳(知识和能力) 通过实验归纳视力表的设计原理及方法总结检查视力的方法及记录法则。 讲授 幻灯片启发诱导 通过课件展 示加深同学 理解 记录重点内容 20 分钟 总结 总结视力的检查方法、记录方法,视力表设计原理 同学总结 老师归纳 板书注意事项 总结所学知识 10 分钟 作业 视力有哪些类别?何谓视角?视力与最小视角有什么关系? 如何通过远近和视力判断眼的屈光状

1-1多媒体理论复习题及答案(40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华师大2008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程》(华师大2008版)习题 第3章 多媒体习题(25+5+10=40题)及答案 、单选题 A. MPEG B . PEG C . JPEG D. JPG 5. 在 Windows 中,录音机录制的声音文件的扩展名是 B A MID B . WAV C . AVI D.HTM 6. C __ 标准是静态数字图像数据压缩标准。 A. MPEG B . PEG C . JPEG D. JPG 7. 把连续的影视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后, 放到网络媒体服务器上, 让用户边下载边收看, 这种技术称作为_A _______ 。 A. 流媒体技术 B .网络信息传输技术 C.媒体技术 D .网络媒体技术 8. B 是流媒体技术的基础。 A. 数据传输 B .数据压缩 C.数据存储 D .数据运算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所说的16位声卡意思是_B 。 A .声卡的数据和地址总线都是 16位 B. 声卡的量化位数是 16位 C. 声卡中信号处理时数据长度是 16位D.声卡采用16 位的ISA 接口 10. 多媒体计算机在对声音信息进行处理时,必须配置的设备是 _C ______。 A .扫描仪 B .打印机 C .声卡 D.数码相机 [单选题答案] 11. ____________ 以下_C 不是计算机中使用的声音文件格式。 A. WAV B . MP3 C . TIF D. MID 12. 以下_A ________ 文件是视频影像文件格式。 A. MPG B . AVl C . MID D. GIF 13. 在“录音机”窗口中,要提高放音音量,应用 _B ______ 菜单中的命令。 A .文件 B .效果 C.编辑 D .选项 14 .立体声双声道采样频率为 44 . 1kHz ,量化位数为8位,一分钟这样的音乐所需要的 存储量可按 C 公式计算。 A . 44 . 1 X 1 000 X 16X 2 X 60 /8 字节 B . 44 . 1 X 1 000 X 8 X 2 X 60 /16 字节 C. 44 . 1 X 1 000 X 8 X 2X 60 /8 字节 D. 44 . 1 X | 000 X 16X 2X 60 /16字 节[单选题答案] 15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_D ______ 。 1. A / D 转换器的功能是将 A ?声音转换为模拟量 C .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 2 . D /A 转换器的功能是将 A ?声音转换为模拟量 C.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 B ____ 。 B. 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 D.数字量和模拟量混合处理 C 。 B .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 D .数字量和模拟量混合处理 A 。 3. 在多媒体中,常用的标准采样频率为 A . 44. 1 kHz B . 88. 2 kHz C. 20 kHz D.10 kHz 4. A 标准是用于视频影象和高保真声音的数据压缩标准。 [单选题答案]

光学专题复习教案

光学专题复习教案 济源市实验中学段林艳 教学目标: 1.巩固光学部分知识,查漏补缺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光学部分知识的回顾复习。 难点:凸透镜成像问题的掌握。 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复习光学部分知识。光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中招考试都要以各种形式题目考察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这部分知识又是同学们不容易掌握的,所以今天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动脑子思考,希望每个同学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有所收获。 二、进行新课 1、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区分: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回忆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生:进行回答。 师:有谁能说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生:在介质表面发生的是反射,光线射不进去;光线射入的是折射。师:那给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你能分辨出哪些是光的反射,哪些是光的折射吗?我们一起来看例1。 生;看例题,进行分析,然后找同学回答。 师:今天我给出的都是历年来各省的中招题,同学们能回答的这么好,说明大家的基础都不错,下面我们就要加大难度,看哪个同学会回答。 2、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理解 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和折射光路图,然后找学生叙述这两个定律内容。现在同学们对这两个定律都回忆起来了吧。那我就要出一道题来考考,看谁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定律。 生:分析例2,进行回答。

3、凸透镜成像问题的理解 师:在黑板上画出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引导学生回忆成像规律。生:回答成像规律。 师:引导学生总结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要逐渐增大,像也要逐渐变大。这个规律对于解决像变大变小类型问题很有帮助,并且这类问题也是中招考试经常考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规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道例题,看谁先回答出来。 生:分析例3、例4,进行回答。 4、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的理解 师:

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基础》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技术,包括将多种信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集成一个具有__________________性的系统。 2.多媒体技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高质量等特性。 3.分辨率是指把采样所得的值_______________,即用二进制来表示模拟量,进而实现__________________转换。 4.国际常用的广播视频标准和记录格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SECAM。 5.多媒体创作系统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6.视频采集是将视频信号_______________并记录到_____________上的过程。 7.根据通信节点的数量,视频会议系统可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计算机实现的动画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9.多点视频会议系统的一个关键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超文本的结构是()。 A.顺序的树形 B.线形的层次 C.非线性的网状 D.随机的链式 2.关于MIDI,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MIDI是合成声音 B.MIDI的回放依赖设备 C.MIDI文件是一系列指令的集合 D.使用MIDI,不需要许多的乐理知识 3.一般说来,要求声音的质量越高,则()。 A.分辨率越低和采样频率越低 B.分辨率越高和采样频率越低 C.分辨率越低和采样频率越高 D.分辨率越高和采样频率越高 4.位图与矢量图比较,可以看出()。 A.位图比矢量图占用空间更少 B.位图与矢量图占用空间相同 C.对于复杂图形,位图比矢量图画对象更快 D.对于复杂图形,位图比矢量图画对象更慢 5.下列哪些压缩方法是冗余压缩法?() (1)Huffman编码(2)PCM (3)行程编码(4)Lempel-Zev编码 A.(1)(3) B.(1)(2)(3) C.(1)(2)(4) D.(1)(3)(4) 6.影响视频质量的主要因素是()。 (1)数据速率(2)信噪比(3)压缩比(4)显示分辨率 A.仅(1) B.(1)(2) C.(1)(3) D.全部 7.多媒体创作工具的标准中具有的功能和特性是() A.超级连接能力 B.模块化与面向对象化 C.动画制作与演播 D.以上答案都对 8.数字视频的重要性体现在() (1)可以用新的与众不同的方法对视频进行创造性编辑 (2)可以不失真地进行无限次拷贝 (3)可以用计算机播放电影节目(4)易于存储 A.仅(1) B.(1)(2)

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交换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规划)交换是整个通信网络的核心,《现代交换技术》课程主要讨论交换基础知识,电路交换技术、信令系统、分组交换和ATM交换技术、IP交换技术以及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等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交换技术与通信网的概念,理解交换技术的分类,掌握交换网络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了解程控交换机的性能指标;掌握信令的概念和功能、信令方式和NO.7信令系统;了解通信工程设计与综合布线技术;掌握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和帧中继技术;理解ATM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掌握TCP/IP原理和IP交换技术。掌握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和软交换的工作原理及组网技术,熟悉当今电话通信发展的新技术,为今后各种专业课的学习和从事通信技术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 总结多年课程教学的经验,在分析研究交换技术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建立一套既符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又具备可操作性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课程建设使本课程的教学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形成立体化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在将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使本课程的建设在我院达到先进水平。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 《现代交换技术》作为一门公共专业课,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现代交换理论已成为我院学生必备的素质要求。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是面向我院所有高职高专学生的公共专业课。课程内容着重讲解交换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新交换技术,并努力增加最新交换技术如IP交换、软交换技术的比重。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能对交换网络进行简单的数据配置;具备一定的设备和网管操作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代交换技术》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1. 在教学观念上,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此利用了吴静老师在2009/2010学年第1学期的教改成果,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分组讨论环节,通过讨论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程录像等现代教学资源,注意声、文、图、动有机结合,将抽象内容形象化、深奥内容通俗化。在课堂教学中充分

光学·光谱·教案

光学·光谱 一、教学目标 1.要掌握的知识方面. (1)学习光谱和光谱分析的目的. (2)各种光谱形成的原因及特征,能正确地区分不同种类的光谱. 2.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方面. (1)了解分光镜的构造和原理. (2)能够使用分光镜观察光谱. (3)通过观察光谱,能够形象地了解和区别连续光谱、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谱. 3.进行物理研究方法的教育.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中的规律是经过实验、归纳、推理得出的,而且还需经过实验验证.学习物理首先要具备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另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重点、难点的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光谱的分类及从现象上区分各种光谱,并能够掌握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的形成过程方面的区别. 2.难点是实验操作上如果分光镜调节不当或分辨率不够,则难于观察到理想的光谱. 三、教具 光谱管、高压感应圈、分光镜(台式两架、手持式若干)、白炽灯泡、酒精灯各一件,食盐、火柴适量.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物质发出的可见光其共同特点是因为原子内部电子受激发而产生,但不同种类的物质发出的光又有各自的特征.为了了解各种物质的化学成分,观察光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提出问题.什么是光谱?光谱什么样子? 首先将手持式分光镜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对着太阳光或日光灯观察,告诉他们怎么调节.然后请几位学生描述一下现象. 说明通过分光镜的目镜观察到的彩色条纹就是光谱.它是光线进入分光镜经过透镜和三棱镜的折射后形成的像. 简要介绍分光镜的构造及成像的原理. 2.学生自己看书,思考问题. 问题:(1) 什么叫发射光谱?什么叫吸收光谱?它们各是如何形成的? (2)发射光谱又分为哪两种光谱?如何形成的? (3)对同一种元素既可以观察它的明线光谱又可观察它的吸收光谱,怎样操作? (4)什么叫光谱分析?光谱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3.由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协助学生归纳. 物体直接发光形成发射光谱.炽热的固体、液体及高压气体发光形成连续光谱,它由一切波长的光组成.如白炽灯发光,灯泡中灯丝达上千度,则发出的光谱是连续光谱.稀薄气体发光产生明线光谱,它是由不连续的亮线组成,如稀薄气体放电时,则发出明线光谱.连续光谱中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吸收光谱.如白光通过较冷的钠蒸气,就可以观察到吸收光谱. 根据各种元素的特征谱线就可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成分,这种方法叫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既可以利用明线光谱,也可以利用吸收光谱. 4.将学生分成三组,依次观察实验. 第一组,利用台式分光镜观察光谱管发光.主要看钠、氢、汞的明线光谱. 第二组,利用手持分光镜观察白炽灯的连续光谱. 第三组,将食盐洒在酒精灯心上,利用台式分光镜观察钠的吸收光谱.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点

大学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定义:电子计算机简称计算机,是一种处理信息的(电子)机器,能自动、高速、精确地对信息进行储存、传送和加工处理。 2.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按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件划分):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 3.计算机分类: 高性能计算机:是指比微机和工作站性能更高的计算机,主要以计算机速度为衡量标准;微型计算机:又称个人计算机(PC);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将微机或某个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对这个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使设备具有智能化操作的特点。 4.计算机应用的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工程、远程控制、人工智能。 5.未来新兴的计算机: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网络将计算机。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7.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元器件、电路板、零部件等物理实体和物理装置,称为计算机硬件;硬件系统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物理设备的总称,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基础,又称为裸机。 8.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 运算器: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各种运算(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主要功能是协调并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件按程序中安排好的指令序列执行指定的工作,使整个计算机系统有条不紊的工作;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参与运算的数据和运算结果,并能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高速、自动地完成程序或数据的存取;对存储器的操作分为读操作和写操作两种。 有关储存器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存储器通常分为内存储器(内存)和为存储器(辅存),内存储器(即内存)用于存放CPU 要处理的数据和指令;外存储器(即外存)主要用于长期存放程序或数据信息。内存和外存的利弊:内存是由半导体器件构成,其工作速度高,但造价高,断电后多数内存信息会丢失;外存靠磁性物质或凹凸点记录信息,不会因断电而丢失信息,其造价较同样容量的内存而言低,但其工作速度较慢。 位(b):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位; 字节(B):8个二进制位(即8个位)称为一个字节; 容量:是指存储器能保存的二进制位的数量,通常用B表示。(计算机常用容量的进率:1024)字长:CPU在单位时间内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地址:计算机的储存器被划分为储存单元来管理,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二进制位,每个存储单元有唯一的一个编号,这个编号就叫做储存单元的地址; 输入设备:将外部世界的信息传输到主机,将其变成机器能识别的形式。 输出设备:作用是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变成人们认识的形式。 9.软件:是指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及其使用和维护文档的总和; 软件系统:是为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数据和文档的总和; 10.计算机软件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必备):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DOS、Mac OS、UNIX、Linux、OS/2)、数据库系统、语言处理程序(C/VB/Java)、诊断程序; 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中所有软、硬件资源的一组程序。(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