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讲义)

公共危机管理(讲义)
公共危机管理(讲义)

公共危机管理

问题: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分哪几种?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分哪几级?它们分别用哪种颜色预警?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的总体应急预案把公共危机事件分为四大类139种:第一大类自然灾害类,像地震、台风等等属于此类。第二大类是公共卫生事件,像非典、禽流感、食品安全方面等等都属于此类,工商局跟这类危机事件联系比较多一些。第三大类是事故灾难类,比如重大的交通事故、火灾、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都属于这一类。第四大类是社会安全事件类,比如金融危机、恐怖活动、群体性事件等等。

预警分四级:第一级(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第二级(严重),用橙色表示;第三级(较重),用黄色表示;第四级(一般),用蓝色表示。

一、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

怎样看待当前的公共安全形势?公共安全形势是不是严峻的?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透视一下。

(一)世界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先看一下世界重大危机事件编年史。我们截取离现在很近的这几十年。从1979年到1991年,有很多年代世界没有发生重大危机事件,1980、1981、1983、1985、1987、1990、1991年都是天下太平。1992年以后就大不一样了,从1992年到2000年这个时间段,除了1999年没有发生重大危机事件,每一年都有,而且一般来说都是两三次以上的重大危机事件。进入新世纪这九年,重大危机事件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总之,从上个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一直到新世纪初,危机发生的数量、危机的种类、危机的破坏程度都是过去所不能想象的。

(二)中国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中国怎么样?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因危机事件死亡的人数超过20万,伤残人数超过200万,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在四类危机中,在正常的年代,要特别关注的是自然灾害。因为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9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8亿人(次)受灾,死亡和失踪1528人,紧急转移安置709.9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721.4万公顷,绝收面积491.8万公顷;倒塌房屋83.8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3.7亿元。在自然灾害里面,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台风,它占了49%,所以东南沿海各省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台风。其次是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特别是城市,滑坡和泥石流是很厉害的。

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041,不但远高于美国0.03的水平,而且大大高于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0.3的水平。最近十年来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在迅速增加。群体性事件1993年共8709宗,此后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1999年总数超过32000宗,2003年60000宗,2004年74000宗,2005年87000宗。

(三)深圳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深圳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危机事件不断。我们对2001年到2006年深圳的一些资料做了一些分析,得出四个结论:第一,深圳的自然灾害呈现周期性上升趋势。深圳每隔两三年左右,自然灾害会达到一个高峰。在自然灾害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台风。第二,安全生产事故高位运行。安全生产的三项指标(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一直都是居高不下。所以安全生产对深圳来说,是一个永不言胜的问题。安全生产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重大交通事故,排在第二位的是火灾。第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概率较大。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又是全国最大的口岸城市,客观上是有利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和传播的。无论国内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还是国外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一般来说都能在深圳找到案例,而且案例都不会少。非典、手足口病、甲流的案例都较多。第四,群体性事件规模和影响较大。每年都有七万起以上的群体性事件。参与的人数,2004年2005年每年都有十万以上。

上述三个层面的资料表明: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国正处在危机的高发阶段。一般来说,人均GDP1000-3000美元这个区间,往往是危机事件高发期。发达国家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但是这个高发阶段的时间是可以缩短的。美国、英国走出高发期用了60年和70年,而日本只用了26年。下一步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把这个高发阶段缩短,否则,国家和民族就要付出很重的代价。

正因为如此,2003年非典刚过不久,胡锦涛总书记说未来要增加各级领导干部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这是我们党最高领导人在干部培训上第一次提到危机管理的问题。培训哪些内容?总书记也说得很清楚。他说,我们要做好“四个准备”:第一个思想准备;第二个预案准备;第三个机制准备;第四个工作准备。我们要围绕这“四个准备”来培训,这也是检验培训质量的标准。实际上这不光是培训,我们国家整个应急管理也是按照这四个方面来做的。应急管理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一案三制”,案就是指预案,三制指体制建设、机制建设、法制建设。“一案三制”从何而来?就是从总书记“四个准备”中引申而来。所以说“四个准备”是整个应急管理的指导思想。

二、提高危机处理能力

这一部分要解决以下系列问题:事前、事发、事后,谁来处理危机?怎么处理?做什么?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去做?这些都是危机管理的最基本的问题。解决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首先我们的思维上要有一个变化。要有不谋全局者不足以

谋一域的思维。作为一个政府,尤其应该有这样一种全局观,这种全局观体现在危机管理中,就是先不要忙着提一两个对策,先要把应对危机的基本框架搭建好,就像建房子,先把房子的框架搞好,把几根主要的支柱立好。先把应对危机的基本框架搭建好,然后各个国家、各个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不断地在这个框架里面增添新的内容,从而丰富整个人类对危机管理的认识。

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基本框架就是所谓的4P框架。4P框架的内容比较多,简而言之,它把危机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危机的潜伏期。在潜伏期政府要干的是什么?是预防。这是第一道防线。危机的第二个阶段叫做征兆期,出现了很多危机的迹象、危机的征兆,政府的任务是要识别这些征兆和迹象,因为征兆和迹象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发生这么多征兆和迹象,是不是预示着一场危机要到来?如果是危机,这个危机的影响会有多大,会给这个地方造成多大的破坏?这个要靠政府去识别。识别好了它,就可以把它扼杀在萌芽之中。危机的第三个阶段叫做危机的发作期,在这个阶段政府要管理好危机。第四个阶段叫做痊愈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危机会慢慢衰退,最终会消失。在这个阶段,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善后。

4P框架给我们的应急管理至少提供了这样几点启示:第一,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4P框架告诉我们,应对危机的四个阶段,就像战争中的四道防线,这四道防线缺一不可,只有把四道防线筑牢筑实,把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做好,才能科学地应对危机。第二,在危机来之前,老天爷给政府提供了两次解决危机的最好的机会(潜伏期和征兆期),这个时候解决,花的成本很低,工作的主动性很强。但是这两个机会政府很难抓住,往往要等危机爆发后,政府才去处理,付出的代价很高,工作很被动。第三,政府危机管理的重点在哪里?危机管理的重点是在危机爆发之前,而不是在危机爆发之后。这就要求政府把主要的人力、物力、

财力放在危机爆发前。

(一)预防能力

西方有一个很有名的危机管理学家,叫做戴维·奥斯本,他说:“政府危机管理的目的是使用少量钱去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去治疗,如果通过预防避免了危机的发生,就是达到了危机管理100%的效果。”也就说预防胜过治疗。中国有句古话:“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控;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控次之,戒为下”。东西方的学者们都谈到了预防是最重要的。然而,预防始终是应急管理工作中最薄弱的一环,这道防线最容易被攻破。这道防线的薄弱点有:1.意识力不强

政府和社会都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什么才是强烈的危机意识?这种意识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中,而是要内化为人的行为:普通老百姓要把危机意识内化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行为,各级管理者要把危机意识内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和管理行为。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危机意识不强,说不定哪一天飞来的横祸就被你撞上了。你到宾馆的第一件事是干什么?恐怕很少有人注意这个宾馆的逃生通道在哪里。1986年,哈尔滨白天鹅宾馆发生火灾。同一个楼层,住着中国的游客﹑韩国的游客和日本的游客,死伤者是中国的游客、韩国的游客,日本的游客一个都没死伤。为什么?日本人养成了“住到一个地方先记住应急出口位置”的习惯。日本游客一到宾馆,首先弄清楚宾馆的逃生通道。发生火灾后这些游客就沿着这条逃生通道逃生了。

现在各级领导大会小会都说应急管理很重要,安全生产很重要,但是要把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和管理行为,不能文件上说说,口头上喊一喊。检验各级领导是不是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的标准,就是看他们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是不是进行认真的排查。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对隐患视而不见、见而

不查、查而不报、报而不处,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公共安全领域中有一个海恩法则,海恩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对多起航空事故深入分析研究后指出:一次空难不是偶然的,空难的背后一定有三个东西在起作用,第一个是轻微事故,第二个是未遂先兆,第三个是事故隐患。这三个东西的作用促成了一次空难。而这三个东西通过我们的努力,是可以完全预防和控制的。比海恩法则更有名的是“安全金字塔”法则。美国安全工程师Heinrich 在1931出版的著作《安全事故预防:一个科学的方法》分析55万起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提出:在1个死亡重伤害事故背后,有29起轻伤害事故,29起轻伤害事故背后,有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以及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存在。因此,要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必须预防轻伤害事故;预防轻伤害事故,必须预防无伤害虚惊事故;预防无伤害虚惊事故,必须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而能否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则取决于日常管理是否到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管理,这是作为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2.分析力不强

分析什么?风险。现在是个高风险的社会。聪明的领导能把风险控制住,不要让它演变成危机事件。从比较宏观的层面来看,政府至少面对这样几个风险。(1)人口风险。人口风险两个内容,一个是人口多,人口爆炸。我们这个地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人多要消耗资源。另一个是人口流动。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跟不上,流动人口就会成为一个高风险的群体。

(2)环境风险。有些环境问题本身就是危机事件,有些是因为环境问题引起其他的危机事件。当今世界除了北欧、北美和西欧有一部分环境应该说还是不错的。许多亚非拉国家都被不同程度地污染了。中国的环境问题也不容乐观。(3)城市生命线风险。城市无论大小,都有一条生命线:交通、通讯、供水、

供电、供气、供热、供油等等。但是这条生命线在很多城市是弱不禁风的,经常断水断电,汽车没有油加,燃气管道爆炸等等。处置不当,就酿成危机事件。而且的确在很多城市,就酿成了危机事件。

(4)政府行为风险。很多危机实际上是政府自己造成的。有两类行为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危机事件。一类是政府的决策行为。存在以下问题:决策随意草率出台,政策严重脱离实际,政策缺乏衔接配套,与民争利。一些地方政府打着改革的旗号,把改革的成本全部推向社会,推向老百姓。结果老百姓不满意,现在发生的很多群体性事件就是由此产生的。另一个是执行行为。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下面在执行的过程中出问题,胡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结果变成危机事件。

3.改变力不强

既然政府现在成了危机的一个重要的源头,政府要下决心改变自己的行为。怎么改变?第一,决策变得科学一点,变得民主一点。这样可以减少因为决策不当造成的危机事件,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第二,执行变得高效一点,变得规范一点,就能减少很多的危机事件。当然说易做难。行为的改变很难。一个人的行为改变都很难,比如你吸了十几年的烟,要你戒烟你能戒吗?何况一个政府的行为,一个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活了几十年的政府,要改变自己的行为,的确很难。但是政府不改变行为,就会造成大量的危机事件,预防危机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二)识别能力

靠什么识别?主要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方法去识别。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三个。

1.捕捉力:来自有效的信息系统

政府自下而上都有自己严密和完善的信息系统,但是不一定是效的。什么叫有效的?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个条件,信息系统能不能及时收集到信息?出现了

这么多危机的迹象,网络都在炒这个事了,媒体都在说这个事了,谣言都很多了,政府不知道。有些地方危机都爆发了,政府还不知道。原因是基层没有把信息向上报告。为什么基层不敢主动向上暴露问题、讲真话,拼命把负面消息压住,采取各种办法把上访的人拦住,事情闹大了才向上级报告?激励机制出了问题。虽然自上而下都认为现在是“矛盾凸显期”,但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又苛求基层“不能出事”,不发生群体事件,无大规模上访,无人进京上访就叫“稳定”,评价干部能力和政绩也以此为重要指标。

第二个条件,基层把信息报上来之后,领导是不是重视信息?领导不重视信息,信息仍然不能发挥作用。领导要特别重视应急方面的信息。这跟一般的信息不同,要高看一眼,因为它人命关天。2008年初发生大雪灾,老百姓就怪国家气象局,说天气这么极端恶劣,极端反常,国家气象局怎么事先一点信息都不透露?国家气象局一位副局长在央视风雪年关栏目说:在2007年12月份曾经给国家和相关地区发过报告,报告说要警惕突发的暴风雪天气对国家造成的影响。可惜,没有人重视这份报告。

2.预测力:来自有效的预警机制

有效的,也有这样几个条件。第一个,是不是建立了预警机制?有没有预警机制后果是不一样的。2004年东南亚发生海啸,死了几十万人,印尼死的最多。所以印尼政府很着急,就请联合国派一个工作组去调查,为什么一次海难死这么多人?联合国工作组走的时候,给印尼政府留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说东南亚国家吃亏就吃亏在没有建立海啸的预警机制。说的对不对?很对。东南亚国家是位于地震和海啸的多发地段,地震的预警机制,他们都有了,但是海啸的预警机制没有一个国家建。美国在太平洋沿岸建立了多个海啸预警机制,2004年海啸来之前5个小时,美国的预警机制都探测到了海啸。所以美国政府立

即通报给了澳大利亚。但是美国政府和东南亚国家政府之间没有这方面的信息沟通渠道,所以美国人就没有告诉东南亚国家。大家想想,提前5个小时,海啸还会造成那么多的损失吗?你说联合国说的是不是有道理?所以印尼政府一看这个报告,觉得联合国说的太对了。马上邀请很多国家的政府首脑到雅加达开会。干什么?帮助东南亚国家建立海啸预警机制。什么事只要政府一重视就好办。印尼从2004年下半年动工,2005年下半年不到一年第一批海啸预警机制就建好了。2006年东南亚又发生一场海啸,这次海啸印尼死了多少人?三百多人。为什么死这么少?两个原因。一个是2006年的海啸没有2004年那么大。第二个原因就是在海啸来之前,印尼的第一批刚建立好的预警机制发挥了作用,所以在重要旅游点、旅游城市的和住户和旅客,都安全撤离了。

第二个,我们有些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是有的,为什么预警机制发出了信号,危机仍然发生?是因为预警信号没有落到实处。2004年湖北恩施发生水库围堰垮塌事件。这个事是完全可以避免,因为这个地方连续三天下罕见的大暴雨,所以湖北恩施气象台和防洪办两次发了防洪预警,说洪水的到来不可避免,有关部门要把在水库围堰工作的人撤出来。在洪水可能经过的道路要设危险标志,防止无关人员和车辆闯入,预警信号说的很明确,按照这个信号去做,就不会出问题。但是有关部门没这么做,在水库围堰工作的人没撤离,结果洪水一来,把这些人淹死在里面。危险道路没有设标志,下午放学,校车载着中小学生就闯进去,被洪水卷走了。为什么不能落到实处,根本问题是没有责任心。2006年5月份,深圳抗击台风,市三防办特别强调盐田区要高度重视,因为盐田区正面临台风的正面袭击。盐田区有一个工厂位于一个危险边坡旁,台风以来,危险边坡就有可能倒塌,所以三防办要求盐田区把这栋工人宿舍的工人全部撤离,接到这个指令之后,盐田区有关部门立即去这家工厂,但是这个工厂的老板不同意,结果没有撤

出。在有些人看来反正政府也做了工作,老板不撤政府也没办法。但是盐田区的同志没这么做,他们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区委区政府要他们立即返回现场督办,再次做这个老板的工作,实在做不通,采取强制措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允许有一个人留在这栋工人宿舍。后来老板的工作,还是做通了。工人全部撤离,台风一来,危险边坡垮塌,把这栋工人宿舍移为平地。

要做一个高度负责的同志真的很难,但是起码的责任心,我们说的职业操守应该有的。很多危机事件,并不是说在发生之前,政府没有干什么事情,实际上政府也做了一些事,甚至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有些工作人员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遇到了麻烦,不是知难而进,知麻烦而进。政府的工作半途而废,结果出了问题。

3.应对力:来自完善的应对预案

不打无准备之仗。从非典以来,国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定预案,现在我国有135万多件预案,应该说国家的预案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在预案体系基本形成的前提下,下一步我们要看这135万多件预案到底有哪些预案可以真正派上用场。因为现在发现这个问题,发生危机事件我们有预案,但是预案启动不了,这说明预案的可行性太差了,所以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对这135万多件预案做一个评估,看到底哪些预案是可以用的,哪些预案是不能用的。

怎么样评估?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在制订预案的时候是不是留下了空白点,也就是预案的制订者是不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是不是穷尽了一切思路?不要让预案留下空白点,留下空白点,这个空白点就会成为危机的爆发点。美国在这个方面是有教训的,美国在9·11之前一年就制定过一个预案,叫做应对劫机自爆预案,所以说美国人是有准备的,但是9·11给美国造成这么大的损失,美国政府后来追究责任,政府部门都说自已没有责任,都说是按照预

案来操作的。

后来美国政府评估这个预案,发现预案有两个空白点:第一,没有想到恐怖分子是同步攻击,预案是怎么设想的?假想一架飞机去炸某一个标志性建筑或者重要目标,但是9·11不是一架飞机,有人说两架,有人说三架,总之是多架飞机,几乎同时开始袭击。一架飞机的预案和多架飞机的预案肯定是不同的。这里美国政府把事情想得简单了一些。第二个空白点,美国应对恐怖袭击的系统是很厉害的,专家说第一架飞机撞了世贸大楼后,如果美国国防部立即启动这套系统,第二架是飞机是不可能撞上去的,但是事实是第二架飞机也撞上去了,问题出在哪里?在预案里面没有对军事部门和运输部门之间合作做一个硬性的时间规定。启动这套系统的权力是在国防部手里,但是国防部不能随便启动,要根据各个部门反馈的信息择机启动,但是预案没有规定各个部门必须在几分钟之内要把信息反馈给国防部。过了这个时间如果还不反馈,国防部可以单独采取行动。由于没有时间上的硬性规定,所以第一架飞机撞上去之后,国防部就不敢启动,就等各个部门的信息,等航空部门向国防部报告,说这不是一次正常的飞行,国防部正准备启动这套系统的时候,第二架飞机正好撞上去。如果在这两个空白点上,美国政府把事情想的复杂一点,9·11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第二个方面,只怕万一。也就说预案一定要做最坏的打算,要把事情想得更糟糕一些。在这方面美国又有经验。美国有一个预案叫做保护总统预案,这是美国国家的头号机密。这个预案就做了最坏的打算,什么最坏的打算?按照美国的有关规定,美国的内阁成员都有机会当总统。当然这个机会很小,什么意思呢?比如在一次恐怖袭击中美国总统死了,副总统可以马上当总统,副总统又死了怎么办?参议院院长当,参议院院长死了呢?众议院院长,一直可以排到最后一个内阁成员。这个预案就做的最坏的打算是:这些有机会当总统的人,在一次恐怖

袭击中全体同时死亡。这是一个什么情况?在美国能当总统的人没有,也就是美国政府不存在了,一个国家没有政府那怎么办?为什么要制定这个预案?制定预案的目的就是在预案里面要千方百计地不让这个最坏的打算出现。预案是怎么样预防的呢?有很多办法,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只知道一点,它有一套中央定位系统,一天24小时对这些内阁成员的行踪进行跟踪,确保这些人不会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地点,也就是说恐怖分子怎么打,总是有一个人不在现场,那么这个人马上就可以当总统,带领美国人民同恐怖分子作斗争。

(三)管理能力

1.决策力

危机爆发,一把手怎样决策,是很难的。危机决策和平时决策的难度是不可比的。为什么?危机决策我们受到条件的约束是硬约束,平时决策当然也受到约束,但是软约束,这些条件可以改变。一把手在危机到来的时候,决策很容易陷入一个陷阱,我们把它叫做第一辆出租车陷阱。

什么意思?如果你想打的士,一般来说,你见第一辆出租车你就会招手,你就会坐上去,你不会考虑这个出租车的颜色,这个司机是个男同志还是个女同志。但是这辆车的车况你是不知道,这辆车最终把你载向何处,你也是不清楚。危机到来了,一把手高度紧张,上面在等,下面在看。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就拍板了,身边的人提示一下就决策了,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决策。

怎样避免这个陷阱?要做好目标排序的工作。平时决策是目标兼顾,但是危机决策只能排序,也就是说在这么多的目标中,排出个第一第二第三来,兼顾更好,但现实是为了第一个目标,可能要牺牲后面的两个。危机决策的第一目标是什么?是人的生命。这是谁最先提出来?是温家宝。1998年抗击长江洪水,当时他是副总理,中央授权给他,由他来决定湖北荆江大堤是决堤还是不决堤,当时

非常难,最后他决定不决堤。他说不决堤,万一洪水把大堤给冲垮了怎么办?整个长江中下游一片汪洋。后来新华社记者问他,说“你为什么冒着个人这么大的政治风险拍板不决堤?”温家宝就说了这句话:为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从他和胡锦涛上台以来,国内发生的危机事件,他们批示的第一条都是救人要紧,所以,我们现在为了抢救一个人的生命,不惜任何代价。这是过去所不可想象的。

目标确定了,下面就是方案选择。条条道路通罗马。一把手在选择方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因为现代危机光靠一把手自己去选择是很难的,因为你不懂啊。化学品泄露你作为市长你能知道方案吗?肯定不知道。那么这里面专家的作用就很重要,所以我们要成立应急管理的专家库,要借助专家的脑袋打开自己的思维,从而获得正确的选择。

2.执行力

执行力的内容也很多,只能从理论的层面介绍比较流行的3C策略。

第一,命令。什么叫命令?启动防火墙,什么叫启动防火墙?就说危机爆发了我们要派人去处理它,控制住它。在我们国家最重要的是谁去处理危机?肯定是政府处理,问题是我们政府中的哪一个部门去处理,这在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国务院27个政府组成部门,有哪一个专门处理危机事件?没有。西方发达国家是都有的。比如美国有国土安全部。我们只有一个国务院办公厅下面有一个机构叫国家应急办。这样一个机构能够统一协调全国的应急管理吗?协调不了。所以每次发生重大危机我们还是像非典以前那样,成立所谓的指挥部。这是临时机构。美国有三大最“牛”的部门,所谓“牛”就是权力大、资源多、钱多、人多,是政府中的强势部门,国防部是最“牛”的,干什么的?保护国家安全的。第二“牛”是国土安全部。干什么的?维护公共安全的。第三“牛”是卫生部,干什么的?提供公共服务的。我们就没有专门的机构去干这个事情,即使有,权

威也不够,协调不了其他部门,因为应急办在政府部门里面是弱势机构。

第二C 就是控制。一把手一定要到现场控制,特别是群体性事件,除非老百姓就是反对你这个一把手,你去可能把事情搞得更复杂。我们现在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就是因为一把手不敢去面对群众,结果事情越闹越大。比如贵州瓮安事件,县委书记不敢去,派一个副县长到现场去协调,自己躲到武装部。大家想想一个副县长能去协调吗?协调不了,导致事态升级。

第三C就是沟通。要注意:第一,政府与媒体的沟通应当及时有效,不要害怕媒体。第二,西方危机公关理论强调隐瞒公共信息是严重的犯罪,要有这样一个高度的认识,政府才不会隐瞒信息。

(四)善后能力

1.调查力

我们现在实行的是政府机构调查制度,没有建立第三方性质的独立调查制度。所谓第三方就是说既不站到政府一边,也不站到企业一边,而是站到社会比较公正的立场,比如美国发生矿难,谁去调查?美国国会主持调查,或者国会委托给中介机构去调查,政府是被调查的对象。横看成岭侧成峰,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样。为什么我们每一次矿难调查,原因就那几条,改进的措施就那几条,因为我们的调查是站在政府的角度来说的。而且,现在看来,不建立第三方性质的独立调查制度,已经影响到政府的信誉。政府说什么,老百姓不相信。2007年广东九江大桥发生断裂。这么大的一个桥,吨位不是很大的一艘船,只撞了一下桥墩,桥面就发生这么大的断裂。老百姓凭直觉说是不是一个豆腐渣工程?后来广东省交通厅主持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九江断桥不管桥事。意思就是说这个桥的设计没有问题,建设也没有问题。问题是什么?下面撞得太厉害了,它肯定要断。这就是事故原因。但是这个公布之后老百姓不相信。问题是什么?

问题是这个调查谁主持的?广东省交通厅主持的。这个桥谁设计的?交通厅下面的设计单位。这个桥谁建的?交通厅下面的建设单位。主持人和这个桥本身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问责力

问责力要强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个为什么是免职不是撤职?免职不是行政处分。一个是为什么只问责基层管理,基层管理是巴掌大的权力,可要承担天大的责任。权责非常不对等。

3.学习力

预防到位,可以避免60%—70%的危机。也就是说还有30%—40%的危机是很难避免的,很难预防的。所以说预防不是万能的,在现代条件下30%—40%危机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人类的认识水平还不高,科学技术发展也还不高。对这些难以预防的危机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学习。从危机中学习怎么样去对付危机。这个话的意思就是说,政府处理危机是可以白交学费的。有些危机历史没有过,国外也没有处置的经验。要我们的政府处理好,也有点强人所难。危机处理是可以白交学费的,问题是你不能多次白交学费。特别是类似的危机事件,如果你多次白交学费的话,老百姓就怀疑政府真的学习还是假的学习。

之所以最后谈学习力问题,就是想把大家引入到讲课的主题:公共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精髓是什么?汉字是很讲究的,危机是危险加机遇,发生危机并不可怕,而且有30%—40%的危机怎么预防,也避免不了,可怕也没用。可怕的是政府不能把危险变为机遇,不能把坏事变成好事。这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 26 1、事故灾难预防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和()。 A、加强教育培训 B、遵循市场原则 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加大资金投入 答案:C 2、根据事故报告的规定,对于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须在事故发生后()之内上报至国务院。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正确答案:B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 A、基本原则 B、基本政策 C、基本思路 D、基本方针 答案:D 4、按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特大事故一次死亡( )。 A、1-2人 B、3-9人 C、10-29人

D、30人以上 答案:C 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 A、领导体制 B、组织体制 C、一案三制 D、信息体制 答案:C 6、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答案:A 正确答案:B 7、 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A 正确答案:D 8、 ()是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A、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 B、突发事件的处理

C、突发事件的运行 D、突发事件的善后 答案:A 9、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的建设目标。 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答案:A 10、发生火灾时,如果有人提一桶水来救火,大家就会冷静下来,跟着去提水救火;相反,如果有人第一个逃走,大家同样会效仿,争先恐后地逃跑。这个行为就成为()。 A、紧急规范 B、模范作用 C、带头作用 D、群体作用 答案:C 正确答案:A 11、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B 12、经济安全危机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 )。 A、流动性风险 B、资金风险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题及答案3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库 判断题: (对)1、危机治理与危机管理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内涵上的重大区分。(错)2、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是唯一的主体,其他社会组织和成员只能被置于被动的配合与执行地位。 (错)1、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Ⅰ级(一般)、Ⅱ级(较大)、Ⅲ级(重大)和Ⅳ级(特别重大)。(对)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个大类。 (对)1、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属于非常态法治,它是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错)2、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和权利造成损失的,事后不需要任何补偿。 (错)1、危机决策有其选择与成本的紧密相关性,解决问题的时间越长,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其相应的付出成本与代价也就越低。 (对)2、参谋咨询系统是构成危机决策机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构成参谋咨询系统的可以是特定职位的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 (对)1、公众和媒体是危机沟通的两大重点对象。 (错)2、在危机爆发后,如果出现了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那就只有让它先报了,不用理会它,身正不怕影子斜,过一段时间就会真相大白的。 (对)1、通过各类社会组织与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来构成多元化的危机处理网络,是当今危机治理的世界性趋势。 (对)2、在大规模公共危机中,民众个体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但民众可以通过参加政党、社团、社区组织或群众组织等方式组织起来,这样就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错)1、我国是全世界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整治有力,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呈逐渐下降趋势。 (对)2、浙江省的气象灾害具有鲜明的规律,如季节性、区域性、局部性和多灾并发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复习题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判断题) 1.突发事件是公共危机的触发媒介。 2、1948年,英国政府出台了《民防法》。 3.四川遂宁在全国率先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4.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将每年的5月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 5.风险是由致灾因子和脆弱性共同决定的。 6.自2003年“非典”爆发后,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以“一案三制”为核心,取得了不容否定的 成绩。 7.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了消防力量在社会应急救 援方面的职能。 8.当公共危机特别重大时,国防力量成为应急处置的最后一道屏障。 9.应急资金是公共危机保障系统的基础。 10.2007年《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后,我国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急产业。 11.2003年10月,北京建成我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元大都遗址公园。 12.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预算支出额的1%~3%设 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14.预警系统要围绕“以人为核心”的理念,组织、协调多样化的预警组织。 15.绩效是衡量预警系统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它是指可否对处于风险威胁中的人提供有力的 保护。 16.20世纪90年代,詹姆斯·李·维特治下的联邦应急事务管理署推出了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害 减缓计划,即“影响工程:建设抵御灾害的社区”。 17.社区是公共安全教育的“前沿阵地”。 18.当危机发生后,救人应成为响应活动的重中之重。 19.我国危机处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0.从本质上看,危机决策是一种有限理性决策。 21.公共危机响应与恢复之间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恢复活动往往在响应阶段就已经开始了。22.公共危机恢复中包含着减缓的因素。 23.恢复重建要以消除危机为基础,以谋求未来发展为导向。 24.短期恢复在危机发生后很快展开,与应急响应常常重合。 25.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 26.恢复重建阶段是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实施减缓措施的最佳时机。 27.恢复重建阶段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选址。 28.灾害保险起源于1966年的伦敦大火。 29.美国政府于2002年通过了《恐怖主义风险保险法案》,由联邦来分担商业财产保险的部分赔付。 30. 1992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成立。 31. 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家应邀参与对死难者家属和伤员 的心理救援工作,我国首次开展灾后心理创伤干预。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简介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简介 公共危机管理是当今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政府现代管理体系构建的新内容。该课程以《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导论》为基础,是一门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分析问题能力和追踪当今公共管理前沿水平的课程。 该课程结合当今中外社会发展的最新实践,使学生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掌握公共危机管理及其社会背景和在当今时代的发展过程,理解公共危机管理与运行机制,以及在当代中国尤其是 2003 年 SARS 事件以来公共危机管理的社会实践与探索。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促使学生了解当今开展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危机预防、应对措施与善后处理机制、公众的参与程度与媒体沟通等,培育学生的危机管理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与能力,提高学生的相关理论水平及分析辨别能力,对将来有志于从事公务员职业和公共管理职业的学生有较大的帮助。 《无形资产评估与管理战略》课程简介该课程着眼于优化经管法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学科交叉思维,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加学生科学评估和管理无形资产的能力。由于政府采购、税收优惠、创新基金设立、财政政策制定,以及企业或机构的改制、重组、投资、参股、转让、上市、抵押、质押、破产、清算、诉讼、纳税、保险、管理、租赁等经济活动,都需要考虑无形资产要素;而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无形资产评估与管理成为整个资产管理链条中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焦点。因此,开设本课程对于财政、金融、会计、税收、法学、审计、信息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传统知识、遗传资源、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商业经营方法等无形资产评估和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知识结构完善作用,同时也具有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与促进就业的实际意义。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无形资产概念认知与理解、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与技巧、无形资产管理策略等。教学方法主要有课堂讲授、实验、案例分析及投影展示等。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及答案

1、对紧急权力最重要的实质限制之一是()。 A、比例原则 B、非可减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非程序原则 答案:A 2、发生Ⅰ级或Ⅱ级突发公共事件应在()内报告国务院。 A、2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答案:C 3、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公安部 D、民政部 答案:D 4、根据《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规定,重大动物疫情在()内报至农业部。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小时 答案:C

5、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是()。 A、国务院 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市(地)级人民政府 D、县级地方人民政府 答案:B 6、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A、预警指标体系 B、政府监管 C、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D、行业自律 答案:A 7、危机决策机制主要由危机决策主体和危机( )两个方面构成。 A、决策客体 B、决策信息 C、决策制度 D、决策结果 答案:C 8、阻断铁路干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8小时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属于()。 A、一般事件 B、较大事件 C、重大事件 D、特别重大事件

答案:D 9、在重要场所、重点地区聚集人数在10人以上,100人以下,参与人员有明显过激行为的事件属于()。 A、一般事件 B、较大事件 C、重大事件 D、特别重大事件 答案:B 10、免于因无力履行约定义务而被监禁的权利属于()。 A、非克减原则 B、非歧视原则 C、比例原则 D、克减原则 答案:A 11、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 A、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B、属地管理 C、常设性原则 D、统一指挥原则 答案:B 12、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除了取决于公共管理机构特别是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外,还取决于()以及国民的综合素质。 A、全社会力量

2019年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应对公共危机管理》试题

2019年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应对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及答案(66分版)考试中途请不要离开,即使您关闭浏览器或电脑,系统也将持续计时。 (一)单选题:每题1分,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天津爆炸案出现没有总指挥的状况,该如何解决。 A.警察局长总指挥 B.事故公司领导负责 C.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选任 D.武警交通队长担任 2.公众质疑:有的人同在一个城市可以买豪车,有的人开普通车,而有的人没有车;孩子 想出国就出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网上炫富等等。而却有很多人现在家庭的生活还难以为继,遇到重大疾病就感觉到很困难、生活很艰巨。这些现象使得总书记提出()。 A.全力扶贫 B.政府作为 C.全力合作 D.经济发展 3.“表哥”事件引起轩然大波,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这位官员被调查了,调查他并不是他在处理这场危机应对的情况怎么样,反而是由于现场一个表情引发了一场审判,最终这位官员还被判了刑,很多人开玩笑叫一场微笑引发的审判。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政府信任面临的()挑战与特点。 A.集体性的行动(抗争) B.公众终止与政府积极的互动 C.集体性的行动(诉求) D.政府官员容易成为焦点 4.产生政府信任危机的舆论因素包含()。 A.媒体导向 B.心理挫伤 C.公共直接利益 D.公共间接利益 5.在张家村拟建一座核电站,该项目引起了周围民众的恐慌,该种恐慌在本讲中被称为哪种症状() A.恐核症 B.恐水症 C.急性焦虑症 D.慢性焦虑症 6.根据本讲,()是舆论引导与信任修复的基石。 A.技术水平 B.措施手段 C.领导作用 D.制度设计

7.本讲提到,现在基尼系数过高,贫富差距较大,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社会集体焦虑,通过哪种措施可以改善人们的心理感受() A.调节分配制度 B.城乡医保同筹制度 C.廉租房制度 D.提前退休制度 8.本讲认为,做好安全生产或安全防控工作,首先要了解的就是()。 A.不确定性 B.目标 C.风险 D.消极影响 9.本讲认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要鼓励引导个部门和企业把工作重心放在()上。A.政府引导 B.科普宣教工作 C.处置工作 D.隐患排查治理 10.到今天为止使用互联网网民的人数规模已接近()亿。 11.在经历了一次危机之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产生了怀疑,不仅有怀疑也有批评,甚至还有其他衍生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需要去考虑()。 A.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我们究竟面临哪些挑战 B.立即着手工作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C.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公众给予的怀疑和批评给予立即回复 D.对公众的怀疑和批评避而不谈 12.根据本讲,我国2017年颁布并实施的()对突发事件做了界定。 A.《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 B.《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的通知》 C.《安全生产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13.本讲认为,隐患排查工作,首先要加强(),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等同于安全生产事故一并看待。 A.风险管理 B.风险与隐患清单 C.科普宣教工作

公共危机管理简答题

1、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是什么 基本内涵:公共危机管理应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监测、预警、预防、预控、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生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 特征:1. 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2. 公共危机的可预防性——通过监测危机管理对象,采取预防措施,可防止危机爆发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 3. 公共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开放的、非竞争的。 4. 公共危机管理的处置具有应急性。 5. 公共危机管理依法行政,以强制力作为管理的基础。 6. 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和预测具有不确定性。 7. 公共危机管理的预防和预案具有不确定性。 8. 公共危机管理要受公众的监督和约束。 9. 公共危机管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10. 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国际性。 2、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内容是什么 答: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加工子系统、决策子系统、警报子系统、咨询子系统 3、公共危机控制处理的难点是什么 答:1.决策 2.人员配置3.物资调配4.协调沟通 4、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1.恢复机构的正常运作2.资料记录与保存3.事故调查 4.清算损失 5.补偿损失6稳定人心 5、简述公共危机管理评价的目的。 答:1,确认危机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如何,以确认危机的实际损失程度 2,基于已经取得的危机信息,判断危机进一步恶化或扩散的概率有多大 3,确认危机可能带来的后遗症,其影响程度如何 4,确定利益相关者未来可能对企业做出何种反应,其变数如何。 6、公共危机管理者应树立哪些正确的危机管理理念 答:1,全局性的宏观决策理念2,科学决策理念3公开透明的决策理念4事前决策的理念 5效率至上的决策理念 6沟通交流的决策理念7 技术创新的决策理念 7、简述公共危机管理预案的作用。 答:1,能够增强危机决策的科学性2,能够增强应对危机决策的时效性 3,能够增强危机指挥的规范性4,能够增强危机指挥的权威性 8、公共危机控制处理的策略有哪些 答:1,危机中止策略2,危机隔离策略(1危害隔离2人员隔离) 3,危机消除策略4,危机利用策略 9、公共危机管理善后处理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公共危机后的安抚机制2,公共危机后的转变机制3,公共危机后的重建机制4,公共危机后的社会心态恢复机制5,公共危机后的社会调整机制 10、公共危机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答:1危机的经过调查2危机的危害调查3危机的原因调查

公共危机管理知识点

公共危机管理知识点整理 回答是什么: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 所谓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政府解决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回答为什么: 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危机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危机确实可以管理的,从我国现有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来看,其不足主要体现为: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有行政设置,不仅缺乏专门机构和完善体系,而且缺乏专业人员和应急运作规则,跨部门协调能力不足。同时,由于现有绩效考核体系的影响,各级政府面对危机的理性行为是尽量封锁消息,各行其是,无法明晰责任。 二、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的动态机制可分为危机前的危机预防机制和危机发生后的危机救治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危机管理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所谓有效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是指在政府危机管理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政府所建立的一整套社会危机监测、预防和快速反应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1.危机预防机制。政府首先是要树立危机预防的意识。危机的预控机制包括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基础设施准备以及危机处理准备。政府危机预防除了对未发生的危机进行预警之外,还要预测危机解决后的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势,政府应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做出科学的判断及预见事件的发展态势,为政府危机管理提供类似雷达的平台…… 2.危机救治机制。政府危机救治机制可采用的对策主要包括: (1)积极性的强制干预。 (2)探寻危机产生的根源。 (3)通过一系列政策稳定社会,进行心理救治。 (4)动员社会的参与。 总之,政府危机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以及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危机,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回答怎么办: 危机的预防只能减少或预防危机的发生,并不能完全阻止危机的发生。政府必须根据预防危机管理程序,立即进人危机处理状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危机,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1.建立公开、顺畅、权威的沟通渠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例1:新媒体的出现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新闻速度实现分和秒的突破,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例2:坚持“积极走群众路线,坚持与公众有效沟通,勇于承担责任,高效沟通,全民协助”的根本路线。 2.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将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 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随时随地都存在爆发各种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具备敏锐的危机意识,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政府处理公共危机尤为重要。 3.及时发挥政府宏观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 例1:危机发生时,政府出面协调、组织、调配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社会资源的最大整合,这在政府危机处理中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

《公共危机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 罗森塔尔对危机的定义。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2.公共危机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公共危机管理的目的包括: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 3. 应急管理中的政府责任有哪些?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利降低社会危害开展危机教育 4. 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的特点有哪些?危机事件涉及的领域多元化危机事件呈现高频次、大规模的特点危机事件的组织性、暴力性、危害性加强危机波动方式多元,震动频度增大危机事件国际化程度加大 二、论述题 1.分析中国目前危机决策的弱点及改进措施。 弱点:危机决策意识不强 危机决策机构存在缺陷 危机决策的公开性和可预测性较差 危机决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危机决策工具缺乏创新 改进措施:作为危机决策者的我国各级政府必须把危机决策和常规决策紧密结合起来,在组织的正常运转中以常规决策为主,危机决策为辅,加强日常管理中的疏导防范工作,防患于未然,进而从根

本上改善我国的公共治理结构,从源头上遏制危机的发生。 2.公共危机管理与企业危机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答: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是危机管理中两种不同形式。企业危机管理是对解决企业面临的危机,使其重新焕发生机的管理活动。公共危机管理则是针对大众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危机状态的一种管理活动。企业危机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就危机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预防和化解危机而言,两者是相似的。就企业和公共部门需要树立危机意识而言,它们也是相似的。但是,两者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首先,危机管理目标。公共危机管理以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为目标。企业危机管理者追求的是经济利益,而公共危机管理则关注的是公共利益,社会大众的利益,这种利益不仅仅是经济的,还有社会的,政治的方面的内容。其次,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对于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很难对其他企业的危机给予同情和援助,除非收购、兼并处于危机中的企业成为自己企业的一部分。公共危机管理是面对社会公众的,其外部环境是开放的、非竞争的,甚至是相互配合的。再次,危机管理的手段,公共危机管理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公共危机管理遵循的是公共管理的原则,依法行政。此外,由于公共危机管理是要应对紧急的、危害性大的事件,因此公共危机管理必要时可以运用强制性的行政权力。企业危机管理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辅之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最后,公众的监督和约束。由于公共危机管理是一种非营利性的社会活动,也是政

公共危机管理论述题题目及答案

论述题 1.2007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提出我国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试述其具体含义。 P41 ①关于统一领导,是指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分级负责,依法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统一由党委领导,这是由我国目前的政治架构决定的,也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实需要。很多公共危机具有起因复杂、应对牵涉部门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其应对需要广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统一由国务院来领导能够很好地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统一领导,便于快速高效地决策和调动资源,减少管理环节,减少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②关于综合协调,是指政府成立专门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协调不同部门共同应对公共危机。由于公共危机具有综合性和联动性等特点,所以需要多个部门在信息、技术、物资以及救援队伍等方面的相互合作。 ③关于分类管理,是指根据公共危机的不同性质和专业应对要求进行专业处置,以达到科学应对和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效率。我国目前一般把公共危机根据性质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应根据不同类别和不同的专业知识要求,建立起相应的专业应急机构,救援体系和队伍,并主要由它们承担不同类别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④关于分级负责,是指对不同层级的公共危机,各级政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其自身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分级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在我国目前的公共危机管理中,按照公共危机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IV级(一般)。当公共危机管理涉及两个及以上行政区域的,就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⑤属地管理为主,是指在我国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强调条块结合和“条”要配合“块”,由产生公共危机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地发挥二者的优势。垂直机构的地方部门应该听从地方政府的统一指挥,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公共危机管理知识培训大纲

公共危机管理知识培训大纲 第一章公共危机治理概述 教学内容: 公共危机治理的差不多概念: 是指为幸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识不、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治理行为,目的是为了提升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复原能力。 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 危机治理体系的基础是对危机进行科学分析,建立分类、分级和分期治理体系。培训需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差不多规定,准确阐述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对“四类四级四期”的差不多规定。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要紧包括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经济危机。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阻碍范畴等因素,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专门重大、重大、较大和一样四级。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阻碍范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专门严峻、严峻、比较严峻和一样严峻四个等级。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能够预警的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不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依次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三、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分析我国突发事件频发缘故的基础上,比照现行公共危机治理体系现状,重点比较分析如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框架脆弱、(二)综合和谐机构缺乏、(三)危机应对网络松散、(四)社会应对能力薄弱、(五)社会预警体系不完善、(六)专家队伍薄弱 四、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建设 (一)危机预警及预备是整个危机治理过程中的第一个时期,目的是有效地预防和幸免危机的发生。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防范和幸免危机的发生;二是建立应对预案;三是建立组织系统;四是开展社会演习。 (二)阐述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应该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公共危机治理机制、体制和法制为重点,即“一案三制”,具体内容是完善的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关键是制定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在建立健全公共危机治理机制、体制和法制上下功夫。概括起来,确实是做好“一案三制”工作。 五、建立有效的公共危机治理应对网络 在危机的任何时期以及危机治理行动,都会涉及政府部门、社会各种组织和企业,有时候还会涉及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沟通和协作。因此,要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在强调政府部门危机治理的快速反应性、责任性、透亮性和合法性等原则的同时也必须强调政府危机治理系统当中的参与主体的多元性,最大可能的吸纳各种社会力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形成社会整体的危机应对网络。(一)完善的应对打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完备的危机治理应急打算及预案关于有效减少危机可能带来的缺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高效的和谐机构:现代社会任何危机的缘故或后果差不多上综合性的,专门多单一性的危机往往因处理不当进展成为复合型的灾难,因而传统的单灾种的治理体制差不多专门难适应现实需要。(三)全面的应对网络:高效的危机治理必须依靠于一个完善的社会应对网络,整体上形成一个纵向垂直和谐治理,横向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共享,指挥和谐高效、组织结构完备的网络系统。(四)成熟的社会能力:危机治理实质是对一个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一、PSR模型、理论并举例 (一)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①压力指标:反映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荷;说明“为什么发生” ②状态指标:标识环境质量,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的状况;描述“发生了什么” ③响应指标:人类面临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做” PSR模型具有非常清晰的因果关系:即人类活动对环境施加了一定压力,因此环境状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人类社会应当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响应,以恢复环境质量或防止环境退化。PSR体系被国内外学者普遍承认和应用。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拓展改造,应用于其他公共安全评价 (二)OECD的原概念框架 特色:压力模块同时考虑了来自人文社会的和自然界的影响因素 (三)改造1:驱动力-PSR概念框架模型 特色:压力模块同时考虑了来自人文社会的和自然界的影响因素

二、风险评价指数中,风险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指数的风险性和脆弱性 2004年,UNDP在一份“REDUCING DISASTER RISK——A CHALLENGE FOR DEVELOPMENT”的全球报告中,提出了灾害风险指数。DRI认为灾害风险并不是由危险事件引起的,而是人类长期历史活动和过程的积累所引起的。因此主要评估两方面:危险性和脆弱性

(一)脆弱性:指由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或活动所决定的,一些削弱人们应对突发灾难或持续紧急情况的能力的长期因素,它使人们更易受到危机的侵袭和影响。可理解为人们从危机中得以生存或复原的各种直接需要(安德森和伍德罗,2004)。 (二)风险性: 主观层面的风险指人们对环境危险性的主观辨识或感知;客观层面的风险指遭遇危险、损失和伤害的可能性。 风险是危机的前端,风险的社会层面是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公共危机的前端。(张海波,2007 ) 社会风险是隐性的,显性化时就转化为社会危机和社会动荡,造成社会损失,威胁社会的秩序与进步(刘挺,2002)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复习资料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 26 1、事故灾难预防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和()。 A、加强教育培训 B、遵循市场原则 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加大资金投入 答案:C 2、根据事故报告的规定,对于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须在事故发生后()之内上报至国务院。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正确答案:B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 A、基本原则 B、基本政策 C、基本思路 D、基本方针

答案:D 4、按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特大事故一次死亡( )。 A、1-2人 B、3-9人 C、10-29人 D、30人以上 答案:C 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 A、领导体制 B、组织体制 C、一案三制 D、信息体制 答案:C 6、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答案:A 正确答案:B

7、 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A 正确答案:D 8、 ()是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A、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 B、突发事件的处理 C、突发事件的运行 D、突发事件的善后 答案:A 9、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的建设目标。 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危机管理沟通

第四章企业危机沟通技巧 第一节企业危机沟通概说 一、沟通及危机沟通 (一)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指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感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或交换过程。 (二)危机沟通——是指以沟通为手段,通过与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思想及情感的交流活动,以解决危机为目的的过程。 危机沟通可以降低企业危机的冲击,可能化危机为转机。事实上,对企业内部、外部的危机沟通失误很可能使普通事件演化为危机事件,一般危机变成严重危机,局部危机演化为整体危机,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危机沟通的意义 (一)对管理者个人来说,良好的沟通可以带来诸多益处 1、增进相互理解。 2、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3、化解冲突,促进不同文化差异之间的融合。 4、获取其他企业防范危机的经验、习惯、决策技能和应对危机的智慧。 5、培养危机管理者良好的心里状态,排除孤独感与脆弱心态,克服有害情 绪。 (二)从企业内部来分析危机沟通所带来的益处 1、能协调企业各个个体、要素和环节的关系,是促进企业成为整体的凝聚 剂。 2、沟通是危机管理者激励下属、进行危机预警和扭转危机局势的基本途径

和最重要的工具。 3、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4、在企业并购和重组等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可以更有效地解 决企业文化整合危机。 5、沟通有助于内部员工理解管理模式的变化。 (三)从企业外部看危机沟通的益处 1、及时与外界沟通,可使利益相关者知晓危机事件的来龙去脉,消除利益 相关者的顾虑。 2、能让社会公众知道企业是在积极应对危机事件,从而理解公司、同情公 司、支持公司的社会舆论氛围。 3、及时沟通,能获得新闻媒体的支持。 三、危机沟通过程 (一)一般信息沟通过程 如图9.1:一般信息沟通过程 从图9.1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完整的信息沟通包括七个要素: 1、信息发送者 信息沟通从某一信息的发送者开始,然后按照发送者和接受者双方都能理解的方式进行信息编码。 2、信息传递渠道

电大2016公共危机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题及答案337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库;判断题:;(对)1、危机治理与危机管理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错)1、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对)1、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属于非常态法治,它是关;(错)2、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错)1、危机决策有其选择与成本的紧密相关性,解;(对)2、参谋咨询系统是构成危机决策机制必不可少;(对)1、公众和媒体是危机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库 判断题: (对)1、危机治理与危机管理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内涵上的重大区分。(错)2、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是唯一的主体,其他社会组织和成员只能被置于被动的配合与执行地位。 (错)1、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Ⅰ级(一般)、Ⅱ级(较大)、Ⅲ级(重大)和Ⅳ级(特别重大)。(对)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个大类。 (对)1、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属于非常态法治,它是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错)2、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和权利造成损失的,事后不需要任何补偿。

(错)1、危机决策有其选择与成本的紧密相关性,解决问题的时间越长,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其相应的付出成本与代价也就越低。 (对)2、参谋咨询系统是构成危机决策机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构成参谋咨询系统的可以是特定职位的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 (对)1、公众和媒体是危机沟通的两大重点对象。 (错)2、在危机爆发后,如果出现了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那就只有让它先报了,不用理会它,身正不怕影子斜,过一段时间就会真相大白的。 (对)1、通过各类社会组织与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来构成多元化的危机处理网络,是当今危机治理的世界性趋势。 (对)2、在大规模公共危机中,民众个体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但民众可以通过参加政党、社团、社区组织或群众组织等方式组织起来,这样就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错)1、我国是全世界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整治有力,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呈逐渐下降趋势。 (对)2、浙江省的气象灾害具有鲜明的规律,如季节性、区域性、局部性和多灾并发 性。 (对)1、目前,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形成体系,体制不顺,管理不统一,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体系和法制建设滞后。这些问题急需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来加以解决。 (错)2、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是规章制度和现场管理松弛,监管不到位;间接原因往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 (错)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绿色进行预警。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 26 1、事故灾难预防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和( C )。 A、加强教育培训 B、遵循市场原则 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加大资金投入 答案:C 2、根据事故报告的规定,对于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须在事故发生后( B )之内上报至国务院。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正确答案:B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 D )。 A、基本原则 B、基本政策 C、基本思路 D、基本方针 答案:D 4、按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特大事故一次死亡( C )。 A、1-2人 B、3-9人 C、10-29人 D、30人以上 答案:C 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 C )。 A、领导体制 B、组织体制 C、一案三制 D、信息体制 答案:C 6、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B)。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答案:A

正确答案:B 7、 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A 正确答案:D 8、()是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A、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 B、突发事件的处理 C、突发事件的运行 D、突发事件的善后 答案:A 9、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的建设目标。 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答案:A 10、发生火灾时,如果有人提一桶水来救火,大家就会冷静下来,跟着去提水救火;相反,如果有人第一个逃走,大家同样会效仿,争先恐后地逃跑。这个行为就成为()。 A、紧急规范 B、模范作用 C、带头作用 D、群体作用 答案:C 正确答案:A 11、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B 12、经济安全危机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 )。 A、流动性风险 B、资金风险 C、房地产风险 D、经济战略资源危机 答案:D 13、下列事件中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 A、高速列车碰撞 B、南方雪灾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考试试题

公共危机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D)。 A、危害性 B、不确定性 C、超常性 D、不可转化性 2、发生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市(地)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市(地)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的危机事件,应属于(C)。 A、一般危机事件 B、较大危机事件 C、重大危机事件 D、特别重大危机事件 3、政府采取危机应对措施必须有宪法上的授权,并且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必须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这即告诉我们,政府在危机应对中应当遵循(A)。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责任原则 D、时效原则 4、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是(B)。 A、《紧急状态法》 B、《突发事件应对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D、《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5、我国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是: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D)。 A、上级政府管理为主 B、县以上政府管理为主 C、基层政府管理为主 D、属地管理为主 6、下列关于危机决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条件充分的情景下做出的 B、危机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景下做出的 C、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时间不充裕的情景下做出的 D、危机决策往往是在后果不确定的情景下做出的 7、在公共危机管理沟通机制建设中应避免出现的情况是(A)。 A、保持沉默,少说为佳 B、保证正规渠道畅通 C、保持信息口径一致 D、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8、下列关于危机发言人应具备的相应技能中,不应有的是(C)。 A、质疑不准确的信息 B、解释有些问题不能回答的原因

C、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D、压力下保持冷静 9、关于危机事件新闻发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一定要及时、准确,争取先声夺人。 B、充分考虑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有些很严重的危机事件暂时说得轻些。 C、不能因为没有弄清楚情况而对相关信息不予披露。 D、新闻发布可通过新闻发布会、吹风会、新闻通稿、记者采访、书面回答记者提问等多种方式进行。 10、当强烈地震发生时,民众在自救中不应有的行为是(C)。 A、躲进卫生间 B、就近找个枕头、坐垫、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 C、赶快乘坐电梯下楼 D、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 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公共危机教育,提高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B、我国大量已有的突发事件显示,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危 机应对技能训练。 C、在危机的经验中,民众相信传闻而不相信政府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D、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是以(B)为基本行政单元实施灾情管理。 A乡镇级 B县级 C地市级 D省级 13、一级响应只需要满足下面选项中哪一条就可以? (A) A、死亡200人以上 B、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少于90万 C、倒塌(严重损坏房屋)5万间以上,少于15万间 D、死亡人口100人以上,200人以下 14、重大、较大、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A) A、15 B、18 C、10 D、20 15、下列哪个不是“四不放过”原则?(C) A、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 A B答案版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A 一、简答题: 1、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有何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1、风险管理:是这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综合考虑法律、政治、社会、经济等因素,从风险管理准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到风险处置,并在各环节中进行风险沟通,风险监测与更新的动态管理。 2、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二、联系: 从定义可以看出:应急管理是处理和规避风险的学科,是社会对所有自然灾害、恐怖主义、人为灾难进行广泛而主动的反应,所以应急管理也可定义为人们对突发事件的管理。而突发事件是指事前难以预料的、突然发生的不利事件。未来的突发事件是一种特殊的风险。所以,应急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2、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1、救治第一原则。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突发事件,首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应将媒体报道和公众反映首先集中于对伤亡人员的救助而不是领导人的活动、缉拿罪犯、防范措施等,这样有利于号召和动员公众支持政府,参与救援活动,是在特殊情况下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得到公众支持的必然选择。 2、把握主要矛盾原则。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牵动全局的主要矛盾,把握主要矛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的转化,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根本之所在 3、注重新文传播原则。一是迅速开放传播通道。要把必要的信息公之于众,让公众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事态和领导者正在尽职尽责地加以处理的情况。二是有效控制信息导向,开放的信息传播通道有利于避免公众的猜疑、误传,但是由于人们对突发事件所持的态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因而也有可能使信息传播朝着不利于突发事件顺利处置的方向发展,所以必须有效控制信息导向。 4、机动权变原则。突发事件现象与原因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处置这类事件过程中要机动权变,根据千变万化的现场情况进行随机决策。 5、协调作战原则。突发事件的综合性,要求处置手段必须突出一个“合”字。 6、科学合法原则。科学主要是针对那些因工业技术而引起的灾害以及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危机事件而言,前者包括危险物品、辐射事故、水坝决堤、大面积建筑物着火等;后者包括干旱、海啸、森林大火、山崩等。 二、论述题: 1、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有哪些策略技巧? 答: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随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一、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 ①遵循程序,有条不紊地处理突发事件 ②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与协调机制 ③处变不惊,迅速地识别突发事件 ④隔离突发事件,有效控制事态的蔓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