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p16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

肺癌患者p16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
肺癌患者p16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肺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单位"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呼吸科肺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夏敬文!陈小东 !!肺癌是常见的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患者中肺癌已居首位’据上海市恶性肿瘤统计资料#在男性癌肿病例中#肺癌发病率急剧增多#居第一位’既往治疗多以化疗放疗及手术治疗为主#但传统的放化疗在肺癌治疗中的进展已放缓#!"世纪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免疫学及分子遗传学迅速发展#发现肺癌的发生与基因的改变及免疫功能的下降有密切关系#因此肺癌的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肺癌综合治 疗中的重要部分(,)’肺癌的患者常呈现免疫功能抑 制#而且免疫功能愈低#预后愈差’应用免疫疗法作为治疗肺癌的一种措施#可能有助于机体对癌肿的抵抗能力’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疗主要分为主动免疫 疗法$被动免疫疗法和基因治疗(! )’ !!主动免疫疗法!"!!非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目前主要应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刺激因子通过非特异性的作用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左旋咪唑等’也可用细胞因子如白介素!$白介素($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但由于肺癌的肿瘤抗原性不强#目前这种治疗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肺癌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的难点在于肿瘤抗原的逃逸’然而随着对肿瘤免疫研究的深入#肿瘤疫苗和抗独特性抗体作为疫 苗的发现使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成为可能( #) ’某些抗独特性抗体与抗体上的抗原相关位点结合#能够模拟外来抗原#作为免疫治疗中替代性抗原’动物模型的实验已表明疫苗对肿瘤的免疫效果 (() ’一些 常见的肿瘤抗原如%Z 4$1F %,$[Q !$S I Q 等用来制作抗肿瘤疫苗’而Q %细胞疫苗是目前的热点#Q %细胞是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而研究发现腺病 毒载体在承载外源基因较其他载体在基因转染方面有优势’包括能够激活未成熟和成熟的Q %细胞#能高表达树突状细胞%Q %细胞&#且Q %细胞疫苗较 少产生抗体#即使没有治疗性的转染也能提高Q % 细胞的功能’目前已经能够从患者外周血中制备大 量的Q %细胞来供制备疫苗((#-) ’还有学者进行试 验来测试Q %细胞捕获肿瘤细胞的能力#同时提供了一个应用经过修饰的腺癌细胞系%4-(0\1,&的体外系统来测试肿瘤抗原的替代品’实验发现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Q %细胞#当其在与处理过的4-(0细胞或外科手术取出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共培养#可以明确的通过电镜或流式细胞仪发现Q %细胞摄取肿瘤细胞’更重要的是#Q %细胞运载的4-(0\1,细胞能有效的将肿瘤抗原摄取和递呈给H 细胞#从而激发相应的免疫反应’而且还发现由Q %细胞运载的灭活的肿瘤细胞比其运载的肿瘤细胞的 裂解物更能有效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应答( .) ’+26I :/838;等在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中# 在"+#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中应用腺病毒载体承载的自身肿瘤细胞来源的疫苗来检测其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疫苗通过皮下注射每两周一次# 共#!.次#在’#例患者中.*例患者被成功接种#(#例患者得到有效免疫’而副作用仅为局部注射部位的毒性反应#占总人数的0#)’研究发现有效免疫后的患者中持久分泌[1\%$G # 患者将获得更好的愈后#提示疫苗接种成功对生存率的密切相关性(*)’[?2::等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应用肺癌疫苗%[V 4d &进行试验’在试验的#-例患者中应用疫苗#采取#种不同剂量#前两周为每周免疫,次#!周后为半月免疫一次’结果发现毒副作用小#毒副作用主要为流感症状’试验者中有,例发现肿瘤的减退#而有!例#年以上未发生肿瘤转移’肺癌疫苗%[V 4d &目前已开展针对肺癌亚临床性的研究’肿瘤相关抗原1F %\,的疫苗也在研究中# 目前正在进行对非小细胞肺癌$期患者的试验中’肿瘤相关性抗原1/@2\#的疫苗已进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欧洲(’个机构参与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参加者,’"例#其中,!"例应用针对1/@2\#的疫苗%[$E !(0-##&#."例应用安慰剂#*(例经免疫组化测得1/@2\#%P &’而针对小细胞肺癌的疫苗主要集中对[Q !$[Q #的抗独特性抗体的研究’[Q !的抗独特性抗体,4*免疫治疗在$期临床试验’[Q #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年!月第!-卷第!期!$293R 2;T 87$=;G <728@ :12U$98#G 2O!""-#V

肿瘤基因治疗的最新进展

肿瘤基因治疗的最新进展 王佩星 (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08生物技术 088316103) 摘要:癌症是一种基因病,其发生、发展与复发均与基因的变异、缺失、畸形相关。人体细胞携带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症的基因治疗目前主要是用复制缺陷型载体转运抗血管生成因子、抑癌基因、前药活化基因(如HSV-1胸腺嘧啶激酶)以及免疫刺激基因。主要抗肿瘤机制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 关键词:肿瘤、基因治疗、免疫、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The latest progress of cancer gene therapy WangPeiXing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 088316103 foremen who 2008) Abstract: the cancer is a genetic disease, its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recurrence are associated with genetic variation, loss, deformity related. Human body cell carries oncogenes and tumor-suppressor genes. Cancer gene therapy is now primarily with copy DCF with carrier transport antiangiogenic factors, tumor-suppressor genes, before medicine activated genes (such as HSV - 1 thymine bases kinase) and immune irritancy genes. Main antitumor mechanism for: inhibiting tumor cell growth, inducing tumor cell apoptosis, inducing antineoplastic immune response, improving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umor cells to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of tumor cells to improve sensitivity, cut tumor cells to nutrition. Keywords: tumor, gene therapy, immunity, protocarcinogenic gene, tumor-suppressor genes 从本质上来讲,癌症是一种基因病,其发生、发展与复发均与基因的变异、缺失、畸形相关。人体细胞携带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情况下,这两种基因相互拮抗,维持协调与平衡,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衰亡进行精确的调控。在遗传、环境、免疫和精神等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人体的这一基因平衡被打破,从而引起细胞增殖失控,导致肿瘤发生。基因治疗的策略有基因替代、基因修复、基因添加、基因失活,目前临床使用的最主要方式是基因添加。针对肿瘤的特异性分子靶点设计肿瘤治疗方案,具有治疗特异性强、效果显著、基本不损伤正常组织的优点。这种肿瘤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中最有前景的方案。 1.肿瘤基因治疗的历史进展 肿瘤、艾滋病、遗传病是困扰人们的三大疾病,对肿瘤的根治是人们一直迫不及待想要实现的愿望。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李时悦)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近况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发病率连续上升,特别在大城市情况更为明显,其病死率在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中居首位。但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很多问题,十多年前的资料显示,明确肺癌的患者70%~80%为晚期,早期肺癌的诊断率为10%;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为10%~13%,但T1N0期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80%。近年来,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不少进展。在美国,据最新的资料显示,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出现下降的趋势。(一)诊断方面 (1)痰 常规涂片、染色找癌细胞阳性率很低。近年来,为提高其敏感性,对痰细胞学检查引入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并使人们重新认识痰细胞学检查在早期诊断的重要作用。 A.痰标本的免疫染色: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痰标本,可使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但特异性为70%~88%左右。 B.痰标本中肺癌相关基因的检测:应用PCR的方法对痰中脱落细胞进行肺癌相关基因的检测,可检测出P53突变、K-ras突变 等。从而提供了一种从痰发现肿瘤细胞的方法。 (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有肺泡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正常或异常的上皮细胞。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BALF中基因的改变,从而更早的发现肺癌。 (3)外周血 外周血中存在多种可溶性的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传统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是用单克隆抗体去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特异性抗原,特异性较低。目前已经能够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检测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异常DNA,或直接检测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 A. 癌标志物:迄今尚无任何一种可靠的血清癌标志物用于诊断或普查 肺癌。目前已用于临床测定的如组织多肽抗原(TPA)、癌胚抗原(CEA)、鳞癌抗原(Scc-Ag)、CYFRA21—1等对NSCLC的诊断有一定意义。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蛙皮素(bombesin)、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BB(CPK—BB)、胃

肺癌基因检测

肺癌基因檢測 由於門診時常有肺癌病人要求使用某些自費藥物,甚至提出化療也保證一定要有療効,但事實截至目前突破不多。有些病人更因病急自費使用高價抗癌藥物仍徒勞無功,耗時傷財,延誤治療。目前已有多篇醫學報告強調個人化的治療是可行的,經適當評估後,治療的成功率是較高的,病人的生活品質也會改善。甚至臺灣多醫學中心的研究,也發現當事先檢查病人的肺癌切片檢體執行基因檢測再予投藥更可以增加療效,本論文已發表於45屆美國癌病年會,本院亦為執行研究單位之一。故本篇報導乃基於個人專業知識及臨床上之經驗,主要做為病人衛生教育,強調病患不應不明究理,自我要求治療方式,以減少金錢與時間的浪費。並藉此呼籲醫界也應善用醫學新知,讓更多此類患者可以在醫院就醫過程中迅速得到適切的治療,減少不當的浪費與奔波,接受更好的醫療照護。其上所述內容為個人專業之建議,且均有國際及本土研究結果的數據可以支持,部份內容甚至只是常識,已非醫療專業知識,所以並無任何廣告或宣傳之目的。純粹基於醫學教育和社會責任,為正確傳遞醫療新知及衛生教育訊息予民眾,且該篇報導並未刊載醫院地址及電話等資料,並無醫療廣告之意涵。 附件為數篇正式發表之世界知名報告 1.強調肺癌細胞型不同應選用不同的化學治療藥物組合可以改善存活率及反應

率等。 本表報告摘自 Tumor Cell Histology: An important role in treatment selection Scagliotti G et al. J Clin Oncol. 2008;26:3543-3551. 和 Belani CP et al. J Clin Oncol. 2009; 27(suppl): 18s. Abstract CRA 8000. 及Pirker R et al. Lancet. 2009;373:1525-1531之結論,強調非上皮細胞癌(non-squamous cell)使用pemetrexed會比上皮細胞癌(squamous)患者在無病存活期(PFS)及整體存活期(OS)都得到延長。所以肺癌細胞型不同,建議應選用不同的化學治療藥物組合。本研究本院亦參與第三期臨床試驗,健保局日前亦已通過可以使用於第一線標準治療。

基因治疗的发展及其应用

基因治疗的发展及其应用 【摘要】基因治疗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基因治疗有望成为治疗遗传病、肿瘤、心血管病、病毒感染及其它难治性疾病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从基因治疗(基因治疗的现状、肿瘤的基因治疗)、基因预防、基因治疗技术、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基因治疗;基因预防;基因治疗技术;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 人类的疾病是由于其本身的基因的核苷酸发生变化有关。近年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安全的、新的疾病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1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Genethrapy)是向靶细胞引入正常有功能的基因,以纠正或补偿致病基因所产生的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常包括基因置换、基因修正、基因修饰、基因失活等。简而言之,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基因水平的操纵而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疗法。 1.1 基因治疗的现状 生物医学的深入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疾病都直接或间接与基因有关[1]。因此,可认为人类的一切疾病都是“基因病”。故人类疾病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单基因病。这类疾病只需一个基因缺陷即可发生,如腺苷脱氨基酶(ADA)缺陷症。二是多基因病。此类疾病的病因大多比较复杂,不但涉及各个基因,往往还与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基因缺陷和疾病表型都具有明显的多样性。Ⅰ型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皆属此类。三是获得性基因病。此乃病原微生物入侵所致,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因此,理论上,人类所有的疾病都可采用基因治疗。 1.2 肿瘤的基因治疗 目前治疗癌症的基因疗法种类颇多,主要集中在免疫基因治疗、药物敏感性基因治疗、肿瘤抑制基因治疗治疗三个方面。 1.2.1 免疫基因治疗 常用方法有:①细胞因子基因治疗:将某些细胞因子基因如IL 2、IL 4、IL 6、B7 1,GM CSF等转染肿瘤细胞后,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②肿瘤抗原基因免疫治疗:将某些肿瘤抗原基因如MHC基因等转染肿瘤细胞,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②反义基因治疗:应用反义核酸在转录和翻译水平,通过碱基互补原则封闭某些异常基因的表达,反义核酸被称为信息药物[3]。④用抗体抑制癌基因的产物杀灭肿瘤细胞。

晚期肺癌egfralk的免疫组化基因检测

晚期肺癌EGFR、ALK的免疫组化基因检测 提示:本期访谈嘉宾林冬梅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 目录 ·1· 做任何治疗决定前,必须获得病理报告 ·2· 病理报告上的那些话,都代表什么 ·3· 不能手术的肺癌患者也能进行基因检测吗 ·4· 分子诊断不是困难和玄乎的事 ·1·做任何治疗决定前,必须获得病理报告 好大夫在线:很多疑似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治疗之前都要做很多检查,包括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为什么做了这么多检查之后,患者还需要做穿刺,支气管镜,甚至去外科做纵隔镜、胸腔镜,拿活检标本做病理诊断呢?为什么病理诊断这么重要? 林冬梅主任:对于肿瘤患者而言,疾病诊断最终要依靠支气管镜或者手术切除以后,获取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测来判断。病理诊断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其它检查都只是有助于医

生发现、判断病情,或在治疗过程中跟踪治疗效果。也就是说,其他任何检查,如CT、MRI等,即使在影像上发现有肿块、病灶,都不能最终判断病变的性质、类型,确诊还要依靠病理诊断。这是肿瘤治疗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依据。 好大夫在线:病理诊断标本分为大标本,小标本,分别是什么意思? 林冬梅主任:一般来说,病理诊断中的大标本是指手术切除后获取的标本,小标本则是指通过支气管镜、腔镜、胃镜或穿刺获取的活检标本。此外,在人体的体表进行活检取材获取的标本也称为小标本。 好大夫在线:一个完整的病理诊断包括哪些信息? 林冬梅主任:一个完整的病理诊断包括四个方面的信息: 第一,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以及病理号。其中,病理号是每个病人在检查的医院里拥有的唯一号码,十分重要。此外,每家医院根据情况不同,基本信息中还有病人的病案号或者ID号等; 第二,报告的内容,即送检标本来源的方式和部位。也就是说,需要标明标本来源于哪个器官,通过哪种方式获取的,

肺癌基因检测

肺癌中遗传学改变及其相应的靶向药物 遗传学改变(驱动事件) 针对肺癌驱动事件的活性靶向药物 EGFR突变厄洛替尼、吉非替尼、阿法替尼 ALK重排克唑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突变曲妥珠单抗、阿法替尼(FDA) BRAF突变Vemurafenib(维罗非尼)、Dabrafenib(达拉非尼)MET扩增克唑替尼 ROS1基因融合克唑替尼 RET基因融合Cabozantinib(卡博替尼) OS 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mOS 中位(数)总生存期PFS 无进展生存期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 中位(数)无进展生存期ORR 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指肿瘤缩小达到一定量并且保持一定时间的病人的比例,包括CR+PR的病 例。OR 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或者Overall Remission)经过治疗CR+PR病人总 数占对于总的可评价病例数的比例。CR 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PR 部分缓 解(Partial Response) SD 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PD 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DCR 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CR+PR+SD DOR 疾病缓解时间(Duration of Response)=CR/PR到PD/死亡的时间TTP 肿瘤进展时间( Time To Progress) TTF 治

疗失败时间(Time To Treatment Failure)QoL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MTD 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

肺癌的治疗现状

肺癌的治疗现状 白春学张新 作者单位: 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 恶性肿瘤中,肺癌的病死率在世界上居第1位,近10余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及病死率也持续增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5年,我国每年新增的肺癌病死例数将超过100万,患病人数将居世界之首。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 80%以上的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失去了外科手术和多学科根治的最佳时机。虽经有关专家及医生几十年的努力,肺癌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在美国不到15% ,我国则更低。在肺癌患者中,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约占80%。近10余年NSCLC的治疗取得了不小进步,而小细胞肺癌( SCLC)的治疗方式变化不大。目前肺癌的主要治疗模式还是多学科的综合治疗。 一、肺癌的化疗 许多NSCLC患者在诊断时已为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需要进行化疗;即使手术切除的患者,除ⅠA期外,化疗 也有一定价值,对SCLC化疗更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肺癌化疗的效果得到了肯定。但受疗效、治疗费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还很难确定标准方案,只能说以哪些方案为主流。目前第3代化疗药(多西他赛、吉西他滨、紫杉醇、长春瑞滨)已广泛用于临床,以它们和铂类组合的两药方案多西他赛、顺铂(DP) ,吉西他滨、顺铂(GP) ,紫杉醇、顺铂( TP) ,长春瑞滨、顺铂(NP)成为治疗NSCLC一线方案的主流。对局部晚期或晚期肺癌,如果患者体力状态( PS) 评分≤2,化疗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有报道局部晚期或晚期肺癌患者仅作最佳支持治疗,中位生存期约4~6个月;如果用传统的丝裂霉素、长春酰胺、顺铂(MVP方案) ,依托泊苷、顺铂( EP方案)等化疗方案,中位生存期约6~8个月;如果用第3代含铂方案,中位生存期可延长到8~10个月[ 1, 2 ] 。虽然几种第3代含铂方案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看未发现哪一种方案具有明显优势。有荟萃分析表明,在提高患者生存期方面两药方案优于单药方案;而三药方案与两药方案相比,不良反应增加,生存期无明显提高[ 3, 4 ]。含铂方案与不含铂方案比较,第3代含铂方案与不含铂方案的疗效相近,但后者不良反应较低。由于2种第3代化疗药物联合费用较高,也由于历史、习惯等原因,目前临床上仍以含铂方案为首选,对于特殊情况,如肾功能损害、年老体弱者,可选用不含铂方案。顺铂与卡铂比较, 2种方案的疗效相当,顺铂的胃肠和肾脏不良反应较大;卡铂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低, 但血液的不良反应大于顺铂[ 5 ]。对一线含铂方案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二线治疗的最佳选择被认为是多西他赛,患者总体有率为9.1% ,中位生存期为813个月[ 6 ]。多西他赛与新的二线药物多靶点叶酸抑制剂培美曲塞(pemetrexed,商品名为力比泰,总体有效率818% ,中位生存期719个月) 相比,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培美曲塞不良反应较小[ 7 ]。因此, 2004年美国FDA批准培美曲塞用于NSCLC的二线治疗。目前认为不应以老年这一条作为化疗的禁忌证,单药或减量的含铂方案同样可以使体质状态好的老年患者获益。有报道大多数肺癌患者经3~4个周期化疗后,再不断增加治疗周期的益处十分有限。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专家小组建议即使是化疗有效的患者,初始化疗也不应超过6个周期[ 8 ] 。2003年国际肺癌辅助治疗研究组 ( IALT) 、2004年的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院编号为JBR110的临床试验以及美国癌症和白血病B协作组9633号试验(CALGB9633试验) 2005年长春瑞滨辅助化疗国际试验联盟( adjuvant navelbineinternational trialist association,AN ITA)的试验均证实了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较单纯手术治疗生存期明显延长 [ 9-11 ]。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支持将辅助化疗作为NSCLC完全切除者术后的常规治疗。许多回顾性及前瞻性的研究证实,NSCLC的术前化疗,即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但确切效果还需进一步临床试验证实[ 12 ]。ⅢA 期(N2 )NSCLC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对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改善生存期有益。有些研究结

基因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基因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朱双喜 在生命进化的漫长历程中,生物体通过基因突变以适应环境,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同时,不利的突变会造成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异常,导致疾病,甚至机体的死亡。人体某些疾病的发生与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变化有关,那么从校正核苷酸序列着手来治疗疾病的设想也就顺理成章了。基因治疗是向靶细胞引入正常的或野生型基因,纠正和补偿致病基因产生的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Anderson于80年代初首先阐述了基因治疗的前景;1990年美国成功地进行了ADA(腺苷脱氨酶)缺陷患儿的人体基因治疗;1991年我国首例基因治疗B型血友病也获得了成功。目前,基因治疗已从遗传病扩展到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包括AIDS病等领域。它依然存在例如缺少高效的传递系统、缺少持续稳定的表达和寄主产生免疫反应等一些问题。但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大批新基因的发现以及新技术的发展,治疗范围将大大拓宽,从而给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一、基因治疗的前提 在基因治疗成为一种普通的医疗手段之前必须首先明确两个前提。 1.1 基因治疗需要有清晰定义的靶组织通常以疾病类型来选择进行基因治疗的细胞,例如在肺部系统纤维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选择肺作为靶器官,使用呼吸道气雾剂法,可使含有补偿缺陷基因的DNA直接传递到肺中;治疗类似血友病的凝血因子疾病需要在血浆里含有达到治疗水平的凝血蛋白,这种蛋白可以由肌肉、活细胞、成纤维细胞或甚至血细胞提供,于是就可有多种接受基因治疗的靶组织。此外,靶组织的最终选择还必须考虑基因传递的效率、表达蛋白变性、机体免疫状态、可行性和治疗费用等因素。 1.2 究竞要往靶组织内传递多少治疗基因B型血友病的病因是缺乏一种称为第九因子的凝血蛋白,然而病人只需正常水平5%的这种蛋白,其生存机会就能提高,假设经治疗后的细胞能稳定表达这种蛋白,那么需要传递基因给人体全部1013个细胞中的5xlO11细胞;然而相对于大脑来说,只需几百个细胞被基因转染,神经性疾病的患者就可减轻痛苦;如果考虑对成血干细胞(或生殖细胞)进行基因转染,治疗几个细胞将会对其数以百万计的子代产生影响,所起的负作用也同样如此。 二、基因治疗的方法 基因治疗的应用有两种途径:(1)把一个健康基因拷贝插入靶细胞以补偿缺陷基因;(2)引进经过改造的基因以赋予细胞新的特性。最常用的技术有:(a)体外处理(ex vivo)疗法~将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取出,引入正常基因拷贝后再送回体内;(b)原位疗法,使用载体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靶组织。(c)体内疗法(in vivo),将基因载体注入血液,定向寻找靶细胞并将遗传信息安全有效地导入。 基因治疗载体可分为病毒型和非病毒型[4]两类。病毒型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和疱疹病毒,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经过改造的、具有穿膜特性的病毒作为载体,定向地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然而由于人体自身具有抗病毒的免疫系统,使用病毒载体作为媒介来传递DNA时就不得不面对宿主的免疫反应。非病毒型载体包 括:脂质体、裸露DNA和DNA包装颗粒,范围从裸DNA显微注射,电激法、基因枪技术等各类物理学方法到聚阳离子赖氨酸或阳离子脂质体。 三、基因治疗面临的问题 缺乏某种单基因产物而患病的病人,一旦获得一个野生型的基因拷贝并能正常表达,就有被治愈的可能。基因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目的基因的定向表达,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是定向表达的基本条件。目前,必须优先发展有更强适用性和灵活性的能准确调控转导基因表达的基因传递系统,即发展一种理想的“载体”(能帮助新的基因"潜入"),人体细胞的特殊

细胞因子基因治疗肿瘤的现状和展望

细胞因子基因治疗肿瘤的现状和展望综述 侯立男1 何向辉2 章志翔2 (1天津医科大学普外专业;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外科 天津 300052) 【关键词】 肿瘤 细胞因子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将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其他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生物医学高新技术。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基因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又一新的肿瘤治疗手段。免疫基因治疗,作为基因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而且大多集中在细胞因子基因治疗领域[1]。 1 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基因治疗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间质细胞所合成、分泌的能作用于本身或其它细胞,具有介导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类物质,多为糖蛋白。白细胞介素2(I L -2),干扰素(I F N)等细胞因子很早就被发现,并应用于肿瘤治疗相关研究,也获得一些成果。但是,一些严重的毒副作用影响了它的临床应用[2]。细胞因子基因治疗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编码基因转导入肿瘤或其他免疫效应细胞,使其在机体表达分泌细胞因子或利用其基因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或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比单纯给予外源性细胞因子治疗的毒副作用小,而且表达持久,浓度高,能更好地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2,3]。 2 细胞因子基因治疗的基本方法 2.1 细胞因子基因导入免疫效应细胞 将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 L S)或肿瘤特异性杀伤细胞[如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 L),巨噬细胞等],再将这些转基因免疫活性细胞回输入荷瘤宿主,就能选择性聚集在肿瘤组织中,产生细胞因子,提高局部细胞因子水平,使转基因免疫活性细胞发挥较强的抗肿瘤效应。该方法实为一种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方法。现已开展了将肿瘤坏死因子(T NF)、I L、I FN等基因导入TI L的研究,其中T NF基因导入TI L的研究比较深入,且已在临床应用,取得了一定疗效[4]。但是整体效果欠佳,肿瘤局部T NF分泌不如预期高,而且其体内的肿瘤靶细胞的特异性一直存在争议。近来,有研究发现,将I L-l2基因导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大剂量应用顺铂化疗的同时,可以减轻NK细胞减少的程度,这样不仅增加了化疗的效果,而且还提高了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5]。 2.2 细胞因子基因直接体内注射 向肌肉、瘤体内或腹腔内直接注射携带细胞因子基因的质粒或裸基因,携带细胞因子基因的腺病毒或痘苗病毒等。这种方法可以使细胞因子基因直接到达肿瘤内部或肿瘤周围,作用效果直接,相对廉价,容易制造,目前研究比较普遍。许多研究证实,这种方法可以使目的基因在体内得到有效表达,并且产生肿瘤治疗作用[6,7]。 2.3 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必须依赖于肿瘤细胞的抗原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方能激活。人类肿瘤免疫原性弱,且抗原呈递中存在多个环节缺陷。如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类分子低表达或不表达,B7等共刺激分子缺乏等,使肿瘤逃避机体免疫。肿瘤细胞包括了全部肿瘤抗原成分,是一种有效的载体细胞。将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属于肿瘤疫苗疗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这种方法制备肿瘤细胞疫苗,可增强肿瘤细胞抗原性和机体对肿瘤抗原的识别和呈递能力,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8]。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在体外将编码细胞因子的基因导入肿瘤细胞,经γ射线等处理使失去致癌性,而保存分泌细胞因子能力,通过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诱导CT L、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及抗体产生,增强抗肿瘤免疫。从肿瘤细胞的来源来看,既可以是自体肿瘤细胞,也可以是异体肿瘤细胞系。自体肿瘤细胞疫苗具有与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最匹配、所表达的抗原相同等优势,但却常常无法得到足够的肿瘤细胞数目以免疫患者。而异体肿瘤细胞系虽在患者体内可诱导强的抗HLA免疫应答,但来源丰富,易获得足够量的细胞数目,目前已有多个肿瘤细胞系应用于临床。Cr oce等[9]将I L-12和I L-15基因导入成神经肿瘤细胞制备成肿瘤疫苗,将这种疫苗注入已有肿瘤转移性疾病的小鼠体内,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结果表明,这种疫苗能有效刺激小鼠体内CT L和CD28+T细胞的活性,使机体抗肿瘤能力明显增强。Fakhrai等[10]使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导入神经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细胞,对患者进行免疫,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在另一项研究中,将TGF-β修饰异体肿瘤细胞,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免疫,也取得理想效果[10,11]。 2.4 细胞因子基因导入非肿瘤的载体细胞 非肿瘤的载体细胞常有树突状细胞、成纤维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等。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体内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具有很强的捕获和加工抗原的能力,而且含有高水平的MHC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等。将细胞因子基因导人树突状细胞制备成DC疫苗诱导抗肿瘤免疫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也较多。有研究表明,通过腺病毒载体进行小鼠I L-12基因转导同源DC后,可以增强DC的免疫功能,使固有免疫细胞和获得性免疫细胞都活化[12]。 成纤维细胞(fibr oblasts)易于获取和体外培养,生命周期较长,适于基因转移,移植后可在体内长期存活,且分泌细胞因子稳定,临床应用安全可靠。Sobol等[13]将I L-2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导人鼠结肠癌动物模型CT-26,24h分泌I L-2达100U,能明显抑制结肠癌肝转移,而且这种作用是由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 mal stem cells)是干细胞的一种,具有其他细胞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它的弱免疫原性,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增殖的潜能。近年还发现其易于外源基因的转染和表达,因而被认为是很好的基因载体。随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技术、体外培养技术以及移植技术日趋成熟,为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证。Studeny等[14]在体外实验的基础上,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I F N-β的载体细胞,用于治疗接种黑色素瘤的裸鼠,有效延长裸鼠的生存期。也 ? 5 4 1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1月 第7卷 第1期

常见肿瘤基因检测规范及进展:肺癌EGFR

常见肿瘤基因检测规范及进展:肺癌EGFR 2013/12/29 医脉通 分享: 导读肺癌患者在应用靶向治疗前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将直接影响患者靶向治疗选择和疗效。本文就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分子病理学检测中主要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要点进行介绍。 目前,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等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已被证明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靶向药物,并只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敏感突变类型的肺癌患者才显示很好疗效,肺癌患者在应用EGFR-TKI靶向治疗前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将直接影响患者靶向治疗选择和疗效。本文就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分子病理学检测中主要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要点进行介绍。 1、检测实验室及人员要求 常规EGFR突变检测方法基于基因扩增技术之上,其检测应严格在基因扩增实验室进行,实验室包括试剂贮存和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和产物分析区等4

个区。因肺癌EGFR检测的标本多为石蜡包埋的组织蜡块,实验室应设置独立的标本制备预处理区(切片区),严防标本在制片过程中被污染。各工作分区应标识清晰,仪器设备应满足检测要求,各工作区专用的仪器设备、办公用品、工作服、实验耗材和清洁用具等不可混用。检测过程中严格质量控制,实验完毕后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分子病理学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参加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定的机构举办的技术培训后取得合格证,并定期进行培训。 2、EGFR突变检测的标本要求 需要进行EGFR-TKI靶向治疗的患者应进行EGFR基因突变筛选;临床标准(女性,无吸烟史等)不能决定是否进行检测;有研究表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出总EGFR蛋白表达也不推荐TKI治疗筛选。 EGFR突变检测,对肺癌部分切除标本建议用于腺癌和含腺癌成分的混合型肺癌,不考虑组织学分级;对肺癌全切标本,不建议用于无任何腺癌成分的肺癌,例如纯鳞癌、纯小细胞癌或IHC未显示腺癌分化的大细胞癌;对小标本(活检、细胞学标本),如果不能完全除外腺癌,可检测组织学表现为鳞癌或小细胞癌的标本检测,但应结合临床标准(年轻患者、无吸烟史)协助筛选;对初治患者,检测原发灶或转移灶;对于多发性原发肺腺癌,可分别检测,但不必对同一肿瘤多个区域检测。 在确定EGFR-TKI治疗的进展期(Ⅳ期)肺癌患者,或低期别患者发生复发或进展(原先未进行检测)时,应行EGFR突变检测。由于肺癌复发转移率高,对Ⅰ~Ⅲ期肺癌,在诊断时鼓励患者进行检测,以便出现复发时及时治疗,但应视具体情况决定。 3、EGFR突变检测流程 标本处理手术或活检组织标本应在离体30分钟内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避免用酸性、重金属固定液或脱钙液等处理;活检小标本固定6~24小时,手术切除大标本固定8~48小时;细胞学标本可用于EGFR突变检测,细胞石蜡包埋块优于细胞涂片。

基因治疗行业深度报告

2018基因治疗行业深度报告 导语:从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基因治疗,经历了20多年的起伏, 又重新受到广泛关注。2017年,伴随着两款CAR-T疗法和Spark 公司的基因治疗产品在美国获批,更被认为是“基因治疗”之年。 本文将通过以下内容,详细介绍基因治疗在全球范围内的进展和 前景。 第一部分:介绍基因治疗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的分类,包括体内和体外基因疗法;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基因治疗在肿瘤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体外基因改造、培养T细胞,以CAR-T或TCR-T的形式,重新回输到体内,攻击癌细胞。CAR-T技术目前相对成熟,领先公司包括诺华、Kite等;TCR-T在实力瘤领域被寄予厚望,代表公司有Adaptimmune Therapeutics、Medigene等; 第三部分:详细介绍基因治疗在罕见遗传病领域的进展,除了已获批的Luxturna,其他领先的基因治疗产品包括:BioMarin针对血友病A的BMN270,AveXis针对脊髓型肌肉萎缩症的AVXS-101等; 第四部分:展示了我国基因治疗发展现状,CAR-T技术关注度最高,多家公司致力于该技术的研发,代表公司有南京传奇、恒润达生、科济生物、博生吉等。基因治疗在罕见病领域的应用,由于我国政策、医保覆盖等原因,还处在比较早期的阶段。 第五部分:展望未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科学技术,尤其是伴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兴起,给癌症以及罕见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我国,面对着竞争日趋激烈的CAR-T领域,创始人背景、科研实力、技术路径、靶点的选择、CAR-T 的质量控制、工艺的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将决定未来谁有可能胜出。 目录 一、基因治疗的发展历程和分类 1.1基因治疗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从兴起,低潮再到重新崛起 1.2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助力基因治疗 1.3基因治疗的分类 二、基因治疗在癌症领域的主要应用:CAR-T和TCR-T

基因治疗案例

基因治疗的临床案例及研究进展 视网膜疾病:[2014.1],英国牛津大学RobertMacLaren教授领导的专家利用基因治疗的方法在6名无脉络膜患者的视网膜上通过重建有缺陷的基因使患者重见光明,在英国医学界引

起了轰动。该项研究日前发表于《柳叶刀》。 肺癌:[2014],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联合国内肺癌领域等专家已于今年制定出“中国EGFR突变和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版)”。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新的基因突变位点、针对性的靶向基因治疗药物。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只能选择性地作用于EGFR基因突变型的肺癌细胞,但对 EGFR基因不突变的却没有作用,克唑替尼则可延长携带ALK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的生存期。 肺癌:[2014],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的支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石远凯教授召集国内肺癌领域知名临床、病理专家,结合自身基因靶点检测结合靶向药物临床试验的实践经验,已于今年制定出“中国EGFR突变和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版)”。 “EGFR-TKI的疗效依赖于患者的肿瘤细胞是否具有EGFR基因19或21外显子突变,而且这类患者只占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30%~40%,具有这些基因突变的患者采用EGFR-TKI 的有效率可达80%,但不具有这类突变的患者疗效甚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副院长、肺内科主任韩宝惠表示,针对ALK研发ALK激酶抑制剂“赛可瑞”(克唑替尼)用于存在上述基因重排的NSCLC 患者的治疗。III期临床试验的数据表明,克唑替尼可延长携带ALK基因突变的患者的生存期。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的研究概况及前景展望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的研究概况及前景展望 摘要: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也是基因工程在应用领域一项较为常见的技术。主要是指向靶细胞或组织中引入外源基因DNA 或RNA 片段,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关闭或抑制异常表达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遗传性或感染性疾病的目的[1]。 它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癌症、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基因治疗是基因治疗的主要应用领域。过去几年里,全球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际上,基因治疗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未来,基因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安全和高效的基因导入系统,它们能将外源遗传物质靶向性地导入到特异的细胞。本文主要介绍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基因转移的载体、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治疗的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评价,并探讨今后基因治疗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基因治疗;基因导入系统;基因表达调控;安全性;发展方向 21世纪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的世纪,随着转基因技术、反义核酸技术、RNAi技术等基因操作方法的发展与完善,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治疗遗传疾病、

肿瘤、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等已成为本世纪的一大热点领域[2]。从1990年美国FDA批准第1项人类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方案至今,基因治疗的研究已经走过了20年余的历程,其研究迅速发展,已取得很多突破,但仍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还不能成为临床常规的治疗手段[3]。目前,治疗已成为一项跨世纪工程,越来越多的受到科学界的关注,已有少数有确切疗效的临床试验。现将基因治疗及其研究的现状综述如下。 1 基因治疗的简介及概况 1.1 基因治疗的概念 经典的基因治疗指在基因水平上对遗传缺陷进行纠正。但临床实践表明,基因治疗在后天获得性疾病如肿瘤等方面的应用,要远多于先天性疾病,所以现在基因治疗已转变为:为达到治疗目的而在基因水平进行的操作。基因治疗已从对单基因缺陷性遗传病的基因替代治疗,拓展至对致病基因的修正和基因增强治疗,以及采用外源调理性细胞因子基因、核酶类及反义核酸类基因药物进行治疗[4]。 1.2 基因治疗的种类[5] 基因治疗根据靶细胞的类型可分为生殖细胞(germ cell)基因治疗和体细胞(somatic cell)基因治疗。从理论上讲,体细胞基因治疗只涉及体细胞的遗传转变,不影响下一代,现已被广泛接受做为严重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在现代伦理道德上是可行的。方法上易于施行,而且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根据基因转移的途径可将基因治疗分为in vivo (活体直接转移,或称一步法)和ex vivo(回体转移或称二步法)。前者指将含外源基因的重组病毒、脂质体或裸露的DNA直接导入体内。后者通过选择适当的靶细胞,在体外进行基因转移,筛选可表达外源基因的细胞,再将这些细胞转移至体内。体内法则是直接在体内改变与修复遗传物质,目前对其研究日益增多,可能将成为基因治疗最有前途的方法。 1.3基因治疗的策略 根据宿主病变的不同,基因治疗的策略也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下列四种: (1)基因替代(gene replacement),去除整个变异基因,用有功能的正常外源基因取代之,使致病基因得到永久地更正。 (2)基因修正(gene correction),指将致病基因的突变碱基序列纠正,而正常部分予以保留。 (3)基因增强(gene augmentation),指将目的基因导入病变细胞或其它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以补偿缺陷细胞的功能或使原有的功能得到加强。 (4)基因抑制(gene constraint)和基因失活(gene inactivation),导入外源基因去干扰、抑制有害的基因表达。 1.4 基因治疗的基本环节 1.4.1 目的基因的选择 用于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选择原则为:(1)该基因的异常是疾病发生的根源;(2)该基因遗传的分子机制清楚;(3)基因已被克隆,一级结构和表达调控机制较为清楚;(4)可在体外操作,而且安全有效;(5)转移基因在受体细胞内最好能够完整地、稳定地整合并能适时适量表达功能性蛋白质。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基因获取的手段也逐步成熟。目前,获取目的基因的主要方法有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离和克隆目标基因,如利用酶切或逆转录等方法,或采用人工手段合成目的基因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