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

1 消息二则
1 消息二则

1.《消息二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难点

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手段

提前一周准备好教学导案案,课前发放导学案,让学生先完成课前预习案。收集资料、图片制作PPT课件。课堂上将导学案与PPT配合进行教学。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说新闻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新闻成了我们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美国著名的报业人士霍2格里利曾经这样说过:“为新闻欢呼吧!它是精选的自由卫士,是正义的利剑,是真理的灿烂阳光!”那么新闻值不值得被如此高地评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闻,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

(二)预习展示:学新闻

学生根据多媒体提示了解相关内容。

1.消息的概念:

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4.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的“六要素”。

(三)多媒体展示,检测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荻.港:dí

2.解释词语。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三)自主学习:析新闻

1.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该问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年4月2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

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

(1)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

(2)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明确: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3.“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四)合作探究:议新闻

研读课文,质疑、探究。

1.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了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战斗的情景?

明确:

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地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人“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2.讨论: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找一找本文中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明确:

①其实,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作新闻时,总是在文章中凝聚自己的感情的。②本文中的一些句子中的词语,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3.细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列举文中用语的精练、铿锵处,说说精妙处。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明确:

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有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从词语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入手。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六、课堂练习

中考常见题型:1.新闻概括类。2.新闻标题拟写类。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山东省威海市中考题)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参考答案:全球掀起汉语学习热。

七、布置作业:写新闻

就校园内新近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

八、板书设计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九、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难点

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手段

提前一周准备好教学导案案,课前发放导学案,让学生先完成课前预习案。收集资料、图片制作PPT课件。课堂上将导学案与PPT配合进行教学。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里约奥运会刚刚结束,大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到许多有关的新闻,闪亮的金牌,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意气风发。

大家知道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安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消息二则》,想必你不但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三)研读思考

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导语)

①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主体)

①划分层次

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

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

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

②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小组讨论)

(四)品味语言

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个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

②“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③“渡至?±: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

④“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

⑤“不料?±:有嘲讽意味。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新闻的特点,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的。新闻有它记叙

的六要素,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希望大家利用所学,再读一读报纸,进一步掌握新闻这种文体。

六、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

西(较详)中(略)东(详)

横渡

(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溃不成军

七、课堂练习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__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_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______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八、作业布置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磅礴大气。

2.观看录像片段《百万雄师过大江》。

九、教学反思

1、新闻两则公开课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情感目标: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教学难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课时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获得信息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我们要知晓国内外的大事,一般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但是,广播、电视、报纸都只是传播媒介,而报导这些事件的文字,才是最主要的,它们被称为"新闻"。 二、介绍新闻: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三、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介绍写作背景并背诵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1)时代背景简介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 文原文及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

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教案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练习

1 消息二则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度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kuì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芜.湖(wú) kuì(溃)退荻.港(dí)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度江”,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渡江”。 (3)“摧枯拉朽”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国民党反动派被迅速摧毁。 (4)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文学常识填空。 (1)新闻这一文体从狭义来讲又称消息,它最基本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其中,前三部分是主要部分。 (2)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3)第一则新闻的导语是从兵力、战线、战况三个方面来概括全文的。 3.2018年是渡江战役胜利69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活动场景,完成相应的练习。 (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应内容。 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十分顺利? 战斗英雄:【示例】总体上我们的渡江过程是非常顺利的,但是战斗也十分激烈。 学生:您能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 战斗英雄:【示例】渡江作战当天,我们全体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乘着木船,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地跨越长江。(能描述当时的场景即可) 学生: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当回想起渡江的情况,您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现在,您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 战斗英雄:【示例】在这里我要向在渡江战役中英勇战斗、奉献出自己生命的战友们致以深切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2)班委会拟组织全班同学到安徽名人馆参观学习。请你根据下面地图中加粗的路线图(起点—终点)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 【示例】从学校出发,沿姥山路向北步行,在义城派出所路口右转,然后向东步行,在路口右转进入包河大道,沿包河大道向南步行,随后右转进入环湖北路,然后向西南方向继续前行,在上海路与环湖北路的交叉路口继续直行,随后右转进入云谷路,沿着云谷路向西北方向步行,然后左转,继续沿云谷路向西步行。随后左转进入金斗东路,然后向南步行,即可到达目的地“安徽名人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 消息二则教案

1 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新闻(1)概念: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 专指消息,是以简洁的语言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的及 时、客观的报道。

,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引标题 ,用充分的事抵(dǐ)抵抗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教学过程 2. 结果:到21

切数字,不够严谨。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形象地写出了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的情况,满含讽刺之意;同时也衬托出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预示着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3.不到二十四小时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不到二十四小时”写出了人民解放军速度之迅猛,突出了渡江时间很短。 【把握文章主旨】 这则新闻及时地报道了三十万大军渡江的情况,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概,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快速默读本则新闻,理清结构和要素。 新闻的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2.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百万是实数。其中东路军、西路军各35万,中路军30万。可见新闻的真实性很重要。 3.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渡江的作战兵力、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三个方面来总领了全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

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展示课件,通过观看表现渡江战役的影像资料,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课文旁批,引导学生掌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3.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

及作者情感,并在交流互动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到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了解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学习为消息拟定标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安排了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是新闻阅读,共选入六篇新闻作品,编为五课。其中,《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则消息全面报道了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整体介绍了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的情况;《“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则新闻特写精彩展现了跳水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十米跳台跳水比赛中夺冠的场景;《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则通讯详细叙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则新闻评论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件,紧扣“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引述大量新闻事实并发表评论。“任务二”是新闻采访,包括采访的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其主体内容放在现场访谈的流程与注意事项上。“任务三”是新闻写作,要引导学生学会撰写新闻作品,以及制作报纸或新闻网页。“口语交际讲述”目的是引导学生能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自然得体地把故事或见闻讲给别人听。 本单元的学习是逐层递进的,要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 ,引导学生在新闻阅读中,积累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并且通过开展新闻采访等新闻实践活动,感知新闻形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可以要求学生抓住身边的新闻线索、新闻热点等,尝试进行新闻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要抓住新闻的特点,培养重依据、负责任地表达的意识。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任务一新闻阅读1.消息二则 2 1.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 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 撰写新闻作品。 2.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 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1.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 惯;形成求真求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 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 3.“飞天”凌空——跳 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1 4.一着惊海天——目 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 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 1

《消息二则》最新优秀教案

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提问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提问7: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激情朗读课文。 三、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 胜利南渡长江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英勇善战(标题) 主体时间: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进军迅速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渡过长江 第2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重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难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

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那第9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明确学习目标 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朗读新闻,把握结构 (一)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主体)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结语) (二)新闻的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三)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 (四)新闻的要素 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 ★ 目标定位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五部分,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3.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 ★ 过程设计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 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而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哪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 生答:新闻、消息、通讯。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 二、辅读资料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

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著有《毛泽东选集》。 文体知识: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结构: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一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对消息事实进行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的一句话。 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掌握生字生词。 渡.过(dù) 芜.湖(wú) 摧枯拉朽.(xiǔ) 溃.退(kuì)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2.根据辅读资料中的文体知识,给消息划分层次。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背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四、研读课文 1.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该问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前测:第一单元第一课《消息二则》(参考答案版)

课前测:《消息二则》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大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盛夏,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但是请大家注意,吃小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2.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②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③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④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须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A.②④③①B.④③①② C.③②④①D.①③④②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一个字相当于167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1)(★★☆)给材料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标题:____ (2)(★★☆)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在横线上补全宣传标语。 弘扬书法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1消息二则 (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第一部分: 1、常识填写。(2分) ⑴消息的主要结构有三:、和。 ⑵消息的主要特点是。 2、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 了,“胜利南渡”点明 了。(2分) 3、这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个要素:(5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结果: 4、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2分) 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 ⑵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 5、请揣摩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⑵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6、请写也该消息的导语。(2分) 7、本文作者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的许多经典语言哲理深刻,广为流传。下面是毛泽东流传较广的几句话,请将它们连线。(3分)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8、语言运用:(3分) 在空格处各写一句话,把整个寓言补写完整。 上帝派三位天使前往人间,各自完成一项使命。他吩咐第一位天使去寻找一个美貌的人,叮咛第二个天使选拔一个能干的人,委派第三个天使觅求一位品德高尚的人。第一位天使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带着一个人回来,完成使命。第二位天使也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带回一个人,完成使命。奇怪的是第三位天使去了整整一年,依然没有回音。上帝把他找回来,厉声训斥:“为什么别人早已完成使命,你却迟迟不归?”

人教八上《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设计 1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4教案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那第1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明确学习目标 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朗读新闻,把握结构 (一)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主体)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结语) (二)新闻的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三)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 (四)新闻的要素 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分析新闻的六要素。

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消息)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特点。 3、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重点: 掌握新闻(消息)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语言准确、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翻到单元导读,说一说你从这段话里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回答两分钟)我们现在要学习的就是一种新的体裁——新闻。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新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那么,同学们对新闻又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第一课这两则消息中学习关于新闻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1、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消息的结构,并用所学知识辨析消息结构。 体会消息语言准确、概括、简洁的特点。 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 2、出示渡江战役的图片和背景 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3、新闻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 新闻是一种实用性文体,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 从广义上来讲,新闻又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特点: 真实性时效性简洁性

(完整版)消息二则教案

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展示课件,通过观看表现渡江战役的影像资料,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课文旁批,引导学生掌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3.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情感,并在交流互动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到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了解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学习为消息拟定标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

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时刻。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也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2.知识链接 (1)消息的概念。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消息是一种报纸文体,指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2)消息的三个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3)消息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①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也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新闻事件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③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④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⑤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

《消息二则》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23分) 1.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 芜湖wú hú溃退kuì tuì阻塞zǔ sāi 摧古拉朽 B. 泻气xiè qì督战dū zhàn 业已yè yǐ锐不可挡 C. 要塞yào sài 荻.港dí歼灭jiā nmiè风平浪静 2.常识填空(15分) 新闻,又叫,它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3.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 (2)长江风平浪静 ....,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至发电时止,我西路军将近三十五万多人民解放军渡过了长江。 B.在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了一切抵抗之敌。 C.通过本文的学习,使我深深地被解放军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所感动。 D.期末是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我们平时的努力。 二.阅读理解 (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5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 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 ..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联系上下文解释“经营”一词含义(2分)

第1课 消息二则

第1课消息二则 一、朗读课文熟悉文本内容,并联系课文理解识记课下、课后词语的读音及书写; 1.课后词语: 溃.(kuì)退泄.(xiè)气督.(dū)战要塞.(sài)业已 ..(yèyǐ)摧.(cuī)枯拉朽锐.(ruì)不可当.(dāng) 2.串句记忆多音字: (1)这群年轻人很蛮横(hèng),走路横(héng)冲直撞的。 (2)他当(dāng)时真的没想到自己会这么轻易上当(dàng)。【为“抵挡”义时一般读“dāng”,为“作为”义时一般读“dàng”。】 (3)老师盛(shèng)情邀请我去她家做客,并帮我盛(chéng)饭。 3.词语巧辨: 课下注释: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 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三、题目解读 “我三十万大军”点明了人物,“南渡长江”点明了事件及地点,“胜利”点明了事件的结局。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语言简洁,概括性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消息的主标题,交代了主要人物及事件,以简洁概括的语言展示出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貌,“百万”“横渡”用词气势宏大,充满胜利的豪情。 四、积累素材 (一)送解放军渡江 1949年4月20曰午夜,人民解放军万船齐发,横渡长江。在炮声隆隆的江面上,船工们一桨紧似一桨地划着船,心里只想着尽快把亲人解放军安全地送到江对岸去。一位身材瘦小、梳着大辫子的姑娘站立在船头,奋臂摇橹,脚下的小船急速向江对岸驶去。她的船上坐着20名解放军,为了把解放军尽快送到江对岸,她使出全身力气摇橹,背后的大辫子随着动作前后摇摆,满脸的汗珠也顾不上擦一下……正是在众多船工舍生忘死的支持下,解放军才一批批地顺利渡过了长江,一路追击国民党残余军队,长江沿岸的大小城市才得以相继解放。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下那振奋人心 的渡江盛况吧! (二)课内素材活用 60多年前,在广阔的长江江面上,人民解放军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并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渡长江,一举解放南京。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和平、幸福的生活。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如今,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生活在和平幸福中的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它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自觉继承并发扬老一辈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双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学完本课,你的感悟是: 五、学习章法技巧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本文运用了“倒金字塔式”结构写作。 在这篇消息中,什么时间,多少人,结果如何是人们最关心的、分量最重的,应放在导语中表达,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在后面再一一列出。 2.矮小精悍,一气呵成。 本文讲的是渡江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次战役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其间发生的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只用了较短的篇幅,便对这样一个重大事件进行了简洁而不失完整

1 消息二则 教案

1 消息二则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消息相关知识。认识消息体裁的特点。了解消息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把握消息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情感鲜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 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 图片展示渡江战役图片渡江战役示意图 二、预习展示 根据你的课外预习,说说你了解的消息的有关常识: 1.定义 2.种类 3.特点 4.要素 5.结构 三、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消息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2、根据所学消息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学习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消息的有关知识: (一)、消息的概念: 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 消息是一种报纸文体,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二)、消息的三个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三)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 1、标题(分为:正题、引题、副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