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叙事角度之欧阳音创编

小说的叙事角度之欧阳音创编
小说的叙事角度之欧阳音创编

小说的叙事角度

一、叙事角度的含义

叙事角(P256)

叙事=讲故事

叙事角度=讲故事的角度

小说中的故事总是某人的故事。于是叙事角就与人称互为整体,紧密相连。

写作的一般规律: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叙事角度解决的是“怎样写”的某些问题。它绕开诸如“叙述”、“描写”、“抒情”之类的单纯的表达方法,是一种更有效的综合性的表现技巧。

就小说的表现形态而言,什么样的人从什么角度讲故事,决定了以下的要素:

⑴什么样的人:“他(她)”或“我”。

⑵什么角度:全知道、部分知道或只限于观察。

⑶故事:因人和角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效果。如:①故事内容的详略轻重。②哪些内容被讲明,哪些内容被隐藏。③读者理解的有多少。

二、叙事角度的基本类型与实际例证

(一)叙事角度的基本类型

1.第三人称叙事角度

⑴全知叙事⑵参与叙事⑶客观叙事

2.第一人称叙事角度

⑴主要人物叙事⑵次要人物叙事

⑶观察者叙事

(二)叙事角度的实际例证

通过以不同的叙事角度,对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改写为例。

1.第三人称叙事角度

⑴全知叙事

例文:

清晨,饥饿的狐狸看见一只乌鸦正在飞过,嘴里叼着一大块奶酪。她正在把奶酪带给她的孩子们,因为它们已经有几个小时没有东西了。

“啊,我真喜欢那块奶酪。”狐狸心里想:

“那块奶酪一定好吃极了。”

乌鸦又累又饿,于是落到附近的一棵树上。狐狸马上跑到那棵树下面坐下来,然后仰起脸朝树上的乌鸦喊:“乌鸦小姐,早安!你今天真漂亮啊!两只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羽毛乌亮,如同黑漆一般。”喜欢别人吹嘘自己的乌鸦听了十分得意。于是,狐狸继续说道:“你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优美动听。你这个美人儿,能给我唱支歌吗?”

乌鸦受到如此吹捧实在太高兴啦,她简直难以按捺自己了,请诸位读者准备好,吸取所有的人都应记取的教训!

乌鸦兴奋得全然忘乎所以,这时唱歌会有什么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乌鸦显然忘记了这一切。于是,她把头抬得高高的,张开嘴巴开始唱歌了。她一唱歌,那块奶酪便从嘴里掉下来,正好落到狐狸面前。狐狸咧开大嘴直笑,并且说:“谢谢你,乌鸦小姐。为表达对你这块奶酪的谢意,我要给你一个忠告,这就是——千万不要相信吹捧你的人。”

狐狸得意极了。它将奶酪吃的干干净净,拔腿走了。

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角度的特点,就在于“全知”:作者不但知道故事的全部,而且知道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包括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

中国古代小说一般都是第三人称全知叙事,到了近代以后中国作家才有意识地使用了叙事角的技巧,在小说的艺术形式上产生了重大变革。

⑵参与叙事

例文:

清晨,狐狸看见一只乌鸦正在飞过,嘴里叼着一大块奶酪。啊,我真喜欢那块奶酪,狐狸想道。当乌鸦落在附近的一棵树上的时候,狐狸急忙跑到那棵树下卧下来,脸向上冲着乌鸦喊:“乌鸦小姐,早安!你今天真漂亮啊!两只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羽毛乌亮,如同黑漆一般。”乌鸦抖抖身上的毛,头抬得高高的。于是,狐狸继续说道:“你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优美动听。你这个美人儿,能给我唱支歌吗?”

乌鸦昂起头闭上眼,张开嘴巴开始唱歌了。“啊!她已经上了我的圈套。”狐狸简直有些欣喜若狂了。她一唱歌,那块奶酪便从嘴里掉下来,正

好落到狐狸面前。狐狸狡猾地咧开大嘴直笑,并且说:“谢谢你,乌鸦小姐。为表达对你这块奶酪的谢意,我要给你一个忠告,这就是——千万不要相信吹捧你的人。”

狐狸得意极了。它将奶酪吃的干干净净,拔腿走了。

参与叙事的角度,就是从故事中一个人物的角度来讲述的。由于只限于写一个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比全知叙事更接近于实际生活;同时也连贯、富于条理,因为所有事件的发生,所有的人物都是用一个价值标准去看待、衡量的。

⑶客观叙事

客观的叙事角度,虽然也使用第三人称,却很像摄影机,作者完全处于画面之外,只写出所见所闻,而不写他未见未闻的事。这使作者与他的故事之间的距离拉大,读者必须自己最大限度地来理解故事。海明威的许多短篇都是采用这种叙事角度。

例文:

清晨,一只乌鸦嘴里叼着一大块奶酪飞过。

“啊,我真想吃那块奶酪。”狐狸悄悄地说。当乌鸦落在附近的一棵树上时,狐狸跑到那棵树下卧下来,脸向上冲着乌鸦喊:“乌鸦小姐,早安!你今天真漂亮啊!你的羽毛多么娇美!你的眼睛多么明亮!” 乌鸦抖抖身上的毛,头抬得高高的。狐狸继续说道:“你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优美动听。美人儿,能给我唱支歌吗?”

乌鸦昂起头来,闭上眼睛,张开嘴巴开始唱歌了。她一开口唱歌,那块奶酪便从嘴里掉下来,正好落到狐狸面前。狐狸咧开大嘴直笑,对乌鸦说:“谢谢你,乌鸦小姐。为表达对你这块奶酪的谢意,我要给你一个忠告,这就是——千万不要相信吹捧你的人。”

狐狸好像很得意,它将奶酪吃的干干净净,拔腿走了。

小结

2.第一人称叙事角度

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角度时,故事是由故事里的某一个人物讲述的。这使故事显得真实,好像某人正在给你讲故事;同时也使故事更令人信服,于是就大大缩短了读者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

第一人称叙事可以造成戏讽、幽默等效果。如故事通过一双“幼小的眼睛”看到,与从一个傻子的嘴里讲出,都是第三人称叙事难以做到的。

弊端是,不能有效地描写人物心理;同时叙事人必须活到故事的最后,否则故事就会让人难以置信。

⑴主要或次要人物叙事

例文:

清晨,我看见一只乌鸦正在飞过,嘴里叼着一块奶酪。我是一个很聪明的狐狸,所以我决定把那块奶酪弄到手。当乌鸦落在附近的一棵树上的时候,我就在那棵树下面坐下来,然后我冲着它说:“乌鸦小姐,早晨好!你今天真漂亮啊!你的羽毛多么娇美!你的眼睛多么明亮!”我想,这下行了吧。然而乌鸦拍拍翅膀挺挺胸脯。“哦,”我心里

暗暗地高兴。“它是想让我再恭维它几句吧。”于是我继续说:“你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优美动听。美人儿,能给我唱支歌吗?”

愚蠢的乌鸦昂起头来,闭上眼睛,张开嘴巴开始唱歌了。当然它一开口唱歌,奶酪便从嘴里掉下来,落到我跟前。“谢谢你,乌鸦小姐。”我讽刺地说。“为表达对你的谢意,我要给你一个忠告,这就是——千万不要相信吹捧你的人。”我很得意,把那块奶酪吃得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地拔腿就走。

如果用故事里的次要人物作为第一人称,结果就是:

一天清晨,我衔着一块奶酪在天空上飞过的时候,看见一只狐狸。当我落在附近的一棵树上时,狐狸便在这棵树下坐下来,扬起头来冲我喊:“乌鸦小姐,早晨好!你今天真漂亮啊!你的羽毛多么娇美!你的眼睛多么明亮!”我知道人们都很赞赏狐狸的聪明。因此我听了狐狸的这番甜言蜜语非常高兴,于是我拍拍翅膀,挺挺胸。狐狸接着说道:“你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优美动听。能给我

唱支歌吗,美人儿?”我想审美能力这么高的动物,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很合理的。我应该答应它的要求。于是,我挺起胸,闭上眼,张开口唱起来。

你可以想象会带来怎样的结果。除我之外谁都会想到奶酪将从我的嘴里掉出来,落到树下的狐狸跟前。我恐惧地望着狐狸把奶酪吃得干干净净,然后那只狡猾的狐狸又说了些什么忠告我的话——千万不要听信那些献媚的人。它说得有些道理。可它对我唱的歌却一个字也没有说,它喜不喜欢我唱的歌呢?

⑵观察者叙事

如同第三人称叙事,观察者(报导者)作为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可以使故事完全客观——叙事者只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加评论,不加解释。这就产生一种戏剧性效果,叙事节奏也比故事里的人物讲述慢得多。

例文:

一天清晨,我看见一只乌鸦从空中飞过,嘴里叼着一大块奶酪。它被一只狐狸发现了。我这个对动物本性很敏感的观察者,就马上记录下狐狸与乌

鸦之间所发生的事。当乌鸦落在附近的一棵树上的时候,那只狐狸也在那棵树下坐下来,仰面朝天冲着乌鸦喊:“乌鸦小姐,早安!你今天真漂亮啊!你的羽毛多么娇美!你的眼睛多么明亮!” 那只乌鸦拍拍翅膀,挺挺胸。狐狸接着说:“你长得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优美动听。美人儿,能给我唱支歌吗?”

乌鸦毫不犹豫地挺起胸脯,抬起头,闭上眼睛放声唱了起来。它一开口,奶酪便从它的嘴里掉了出来,落到狐狸跟前。狐狸咧开大嘴直笑。我听见它说:“谢谢你,乌鸦小姐。为感谢你的奶酪,我要给你一个忠告:千万不要相信吹捧你的人。”说完之后,我见它把奶酪吃得干干净净,拔腿走了。

小结

三、叙事角度的转换

在某些作品里,叙事角度有时被更换。如: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摸样,跟着也来坐下。

(《水浒传》第九回)

《水浒传》使用的是第三人称全知叙事,此例中“看时”开始,则是李小二眼中所见,很生动地表现了他满腹狐疑的心理,制造了一种特殊紧张的气氛。是由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转为第三人称参与叙事。再如鲁迅的《祝福》。

“写什么→怎样写”是作家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写”则令读者大伤脑筋。任何一篇或一部小说都有自己的叙事角,就如任何一篇或一部小说都有“叙述”、“描写”一样。作家想采用什么样的叙事角是技巧问题,采用这样的叙事角要达到什么目的,获得什么效果,则是创作的最终目标。

参考书目:

1.《叙事学导论》,罗钢,云南人民出版社。

2.《小说叙事学》,徐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3.《小说修辞学》,布斯,北京大学出版社。

四、练习题

(一)分析下列节选的作品片段,指出它们使用的是哪一种叙事角度。

1.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2.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儿;多少次了,它带着种种不同的感情,种种不同的景物,当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的在我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着。它唤醒了我的记忆,象一阵晚风吹破一朵欲睡的花。(老舍:《月牙儿》)

3.象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在电杆旁,和他对面,正向着马路,其时也站定了两个人:一个是淡黄制服

的挂刀的面黄肌瘦的巡警,手里牵着绳头,绳的那头就拴在别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的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这男人戴一顶新草帽,帽檐四面下垂,遮住了眼睛的一带。但胖孩子身体矮,仰起脸来看时,却正撞见这人的眼睛了。那眼睛也似乎正在看他的脑壳。他连忙顺下眼,去看白背心,只见背心上一行一行地写着些大大小小的什么字。(鲁迅:《示众》)

(二)使用恰当的叙事角度改写寓言《狼和小羊》。

狼和小羊碰巧同时到一条小溪边喝水,那条小溪是从山上流下来的。狼非常想吃小羊,可是它想,既然当着面,总得找个借口才好。狼就故意找茬,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到我的溪边来,把水弄脏,害得我不能喝?你安的什么心?”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不明白我怎么会把水弄脏。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的。”“就算这样吧。”狼说,“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啊,亲爱的狼先生,”可怜的小羊喊

道,“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出世哪。”狼觉得用不着再争辩了,就龇着牙咆哮着,逼近小羊,说:“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扑到小羊身上,抓住它,把它吃掉了。

新人教版最新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小说鉴赏方略之六叙述角度讲义

小说是作者讲给读者的故事,叙事则可视为小说生成的过程,如何叙事自然是小说优劣的关键。讲述角度是叙述技巧的要素之一。 1.叙述视角 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叫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我的叔叔于勒》在讲故事时用第一人称,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以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是有限视角。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是无限的(全知)。传统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全知视角,莫泊桑的《项链》也是。 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2.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基本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但在叙述上会受限制。如《墙上的斑点》叙述者是“我”(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比较自由,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但它缺乏亲切感,有一定的距离。小说家根据审美和预先设定的阅读效果选择人称。契诃夫的《万卡》就采用了第三人称,但里面人物的信和内心独白是第一人称,既有利于交代背景,也有利于抒发感情,令人心酸落泪。第二人称“你”既拉近叙述者和人物的距离,又有别于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3.其他人称叙述角度 小说的叙述人称与叙述角度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视角变换就很常见,《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写李小二看陆谦一段,开始仅有小二一人,两位来客“闪将进来”和“军官打扮”“走卒模样” 也只有小二才能看到。文中一个“看时”更明显地提示了描写视角的转移。走卒跟着军官一同坐下的细节更流露出小二的满腹狐疑。后来,陆谦纵火、小二报信、林冲逃生一系列的情节演进

小说叙事视角公开课

文学类文本复习(拓展2) 赏析小说的叙事技巧(课时2) 教学目标: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 2. 3.阅读同一个故事,体会人称和视角: (1)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小和尚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庙门口,老和尚虽然日子清贫,身有顽疾,仍然收留了他,给他取名弥生。两人粗茶淡饭,相依为命。老和尚每次都会从功德箱中拿出一枚铜钱收起来,老和尚心想:“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了,要为弥生存一点钱,将来让他下山历练历练,顺便寻访他的的父母”。弥生也会趁师傅不注意,偷摸一枚铜钱存

起来。他有他的打算,师傅终日咳嗽,但又舍不得买药,自己一定要存一点钱,给师傅抓几副好药。十岁那年,庙里来了一个落魄书生,老和尚把弥生的身世告诉你书生,便让弥生跟着书生一起下山,临行夜里,弥生拿着积攒的铜钱,摸黑走出了庙门。 书生和弥生走后,老和尚在禅房发现了几包治咳嗽的药,老泪纵横。 (2) 小和尚版:我是师傅在门口捡来的,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这是我对自己身世的全部所知。师傅身体不好,总是咳嗽,却不舍得买药,我想,我要为师傅做点什么才好啊,于是我每次从功德箱里拿出一枚铜钱,存够了就给师傅买药,但我不敢让师傅知道。终于存够了钱,给师傅买了药师傅应该会开心的,想去和在庙里寄宿的书生分 拓展:鉴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1)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

(2)“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3、获奖微型小说,体会第二人称和视角: 拷问(作者:冷清秋) 这照片是被你随手抓拍到的。 先前你都没有意识到会是这样。那只是多年来身为记者的一种本能。收集能触动人心的美好,就“咔嗒”一下快门声,如呼吸一般自如无觉。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3. 4.黛玉的视角看宝玉

简述小说叙事视角的分类及其艺术功能

简述小说叙事视角的分类及其艺术功能 一、叙述视角的定义与分类 “视角”或“叙述视角”(Focalization,Point of View,Viewpoint,Angle of Vision,Seeing Eye,Filter,Focus Of Narration,Narrative Perspective)指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它是小说批评与分析领域的一个术语,常被用来描述一部作品的具体内容和情节呈现给读者的方式。i换言之,指作家讲故事的方法以及角度,并通过此种方式和角度向读者描写人物、叙述故事、编织背景等等。该术语源于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大倡导者之一,亨利?詹姆斯的名作《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 按照斯坦泽尔叙述情景的理论,叙述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的全知叙述,代表作有菲尔丁的《汤姆?琼斯》,第二类是叙述者就是以人物的第一人称叙述,代表作有梅尔维尔的《白鲸》,第三类是以人物的眼光为视角的第三人称叙述,以亨利?詹姆斯的《专使》、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等为代表。 二、小说的三种叙事视角及其艺术效果 1.传统的全知全能叙事角 这种视角最明显的特点是小说的叙述者对小说中出现的任何人,任何事件都无所不知,不但了解小说中的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的心理动态。叙述者不直接出现在作品中,而是像局外人一样处于情节外,客观的叙述和介绍情节、事件和人物。作为情节、

事件、人物和读者之间的中介。由于叙事角度来自于局外,所以角度即可能是确定的,也可能是不确定的。这样叙述者就可以跟踪人物去表现他,像隐身人一样,也可以进入人物的内心去探索。这样的叙事模式能展现宏观的场景,也能展现人物意识的微观流动。因此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可以让叙述者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也便于掌握广阔的生活场景,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叙述复杂的故事线索。ii 2.第一人称经验视角 第一人称视角即由“我”自己的言语讲故事,讲述的内容也仅限于“我”理应知道的或感兴趣的。同时,“我”讲的也就是“我”自己的故事,“我”对发生的事件提出自己的带有主观性或局限性的解释,但读者却可以对“我”的主观性或局限性加以更正或补充,第一人称经验视角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其局限性,读者仅能看到叙述者视野之内的事物,这样就容易产生悬念。一般来说,这种叙述比较自然亲切,因为主人公“我”直接与读者交流,读者直接从人物那里得到信息,从而使读者能马上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与主人公共同分享忧虑与欢乐,从写作角度看,这种方式可以使小说不露出选材的痕迹,使得情节的跳跃与推进和场面的转换更为自由,又便于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融合交错,有利于小说结构的紧凑和集中。同时这种方式使作者、叙述者、人物合为一体,毫无疑问,使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真实感,但是这种方式也必然会产生另一种局限,就是在一个作家的创作生涯中,叙述者“我”不可能总是作家本人,因为亲身经历毕竟有限,但作家又不愿意放弃这个审美效果较浓的叙述角,随着小

小说是怎样叙述故事的题型答题角度总结

小说是怎样叙述故事的题型答题角度总结 一.题型示例 (2018一质测)水底的微光 任紫钰 他试了试水,温的。 一群孩子聚集在浅水区,水汽笼着他们,只能听见他们说笑的声音,像哗哗的流水。这个游泳馆有些年头儿了,暗沉的池水映着斑驳的墙壁,到处都雾蒙蒙的。来这里的多是周边在社会底层讨生活的工人,像他和他的工友们。这是个星期二,深水区空无一人,他对自己说:“很好,很完美。”此时在他的心里,游泳就是一种神圣的仪式,只有在无人之处,安静时分才显出意义。 只几秒的时河,水便淹没了他,从脚趾到头顶。在润滑的温暖里,他想起了四面环山的故乡,想起了大海。现在,他北上打工,离海更远了。他只能偶尔来这池水里想象大海,想象自己抓住了海的一片衣角。 他将头深埋进水里。水淹没了他的五官,阻断了他与世界那细若游丝的联系。拍拍耳廓,能听见孤独的声音。在这回声里,他不断下沉。终于,他的脊梁接触到池底,他的身体微微发颤。他竟然想起了社区的图书室。图书室不大,十几平方米的样子,里面逼仄地挤着几排书架。闲时,他总爱去那里看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阳光透过窗棂,照着空气中悠闲翻飞的尘埃,他竟觉得很美,美得如他的梦境。在那无数次出现的梦境里。他是一个手捧诗集的白衣少年。把他从梦境中惊醒的总是他那些粗鲁的工友、整日骂骂咧咧的食堂师傅、颐指气使的工头儿。就是在那间图书室里,他遇见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才翻上两页,他就觉得像腿上刚结痂的伤口瘙痒难耐。他边读边想,所谓的字字珠玑,说的就是这样的文字吧。读到一半,他用袖子遮住了满脸的泪水,在人们诧异的眼神中匆匆离开。他开始攒钱,两个月后,他买下了《人间失格》。他用干净的细白棉布把书包好,珍重地放好。 过了几个月,工头儿开始拖欠工资。他和工友急了,追着讨要。又怕因此丢了饭碗。他和几个人商量,要告,联名书签了好几页,到了站街那天,却只剩了他。他挥舞着名单,想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他说:“你们一起来啊!这是我们应得的!”工友们纷纷别过脸去,不看他。他感到有口气憋在嗓子里,憋得他胸口闷疼。他跑出了工棚,陪着他的只有身后的风。 他终归是无处可去。天黑了。他回到工棚。屋里人头攒动,地上一片狼藉。包书的细白棉布躺在地上,一片污浊。工头儿扭头看着他,半笑不笑地说:“还知道回来,能耐了啊?!”说着,他从一个工友手里拿过那本《人间失格》一撕两半,扔在地上。工头儿又环视工友们,吆喝着:“都愣着干嘛?”工友们互相看看,又看看他,看看工头儿。终于,有几个工友对他动手了。拳头落在他的背上,手掌推搡在他的臂上。说实话,并不重。可他,承受不了。他再次转身跑了,跑进了这个游泳池。 水继续淹没着他。他的胸膛感受到了压力,他体验到了一种生命的快感。他的耳边想起了太宰治的话:“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闪着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种感觉吧,经历过悲伤的极服,心情不可思议地,朦胧地明亮起来。” 他的胸腔撕裂般疼痛,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他口鼻全张,水一股脑灌下去,顺过气管刀枪一样呛入。他的身子开始抽搐,水恣意地从四面八方挤进毛孔……黑暗应该如约而至了。就在黑暗来临前的瞬间,他看到了水底的微光。在水底的微光中,他看见了工友们的脸孔,那些他再也不想见到的脸孔。他能感到工友们粗糙的手,一双一双锤在他的背上,按在他的胸前。说实话,这力道比在工棚打他的时候重多了。他甚至还听见他们透着痛惜的骂声:“这个闷憨书生,就知道他心里不痛快了会来这里,万没想到他会寻死!”“这个憨货要真见阎王了,我们这些人这辈子也别想安生了。”

(完整版)小说叙述角度与人称专项训练答案

小说叙述角度与人称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本文有删改) 1.分析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胡安怎样的心理。(3分)

高三语文2018复习小说专题小说叙述视角

总借俊眼传出来 ——小说叙事视角 【学习目标】 1.了解叙述视角相关知识,明确三种人称的作用。 2.总结叙事视角题题型类型,规范表述自己观点。 知识构建 一、知识链接 1.叙述角度:叙述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称为叙述角度。叙述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就是叙述者站在局外,不出现在故事中,但他仿佛是无所不知的“神”,对事件的前因后果都十分了解,对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也都清清楚楚,有时甚至走到前台发表议论、对人物进行评价。读者们好像面对作者而坐,听他讲故事。 “有限视角”,就是叙述者是当事人,参与故事的发展,我们依赖于他的眼睛看世界,靠他的引领进入故事。 第一人称是“有限视角”,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待。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则要具体分析,它可以是“全知视角”,也可以是“有限视角”。 2.叙述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如果突出事件的亲历性,一般选择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如果想增加事件的曲折性、悬念感,可以考虑选择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3.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一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小说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后者,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这样,我们看到,小说的叙述视角,并不等同于人称,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 4.人称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第二人称叙述视角。运用第二人称写作,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小说中既出现“你”,同时也出现“我”与“他”,这种情况一般不能称为真正的第二人称小说;二是小说通篇只出现“你”,而不出现“我”,更不出现“他”,这就是所谓真正用第二人称写作的小说。第二人称叙述与第一、三人称叙述的明显差异,就在于它的强烈的感情倾向。一个“你”字,似乎让读者遇到久别重逢的老友,回忆起许多美好的往事。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阂,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5.各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的作用:①叙述亲切自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②拉进作品与读者的距离,③便于抒发情感④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推动情节。 第二人称的作用:①一般有拟人的意味,直接对话,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②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 第三人称的作用: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②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给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全知视角: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清楚楚,甚至还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进行道德评价和情感判断。 有限视角: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每个链条,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使读者变得不再只是被动地听故事,必须动脑筋,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是故事里的人物,他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使用第三人称时,叙事者并非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的,其视角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二、常见题型: 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高三语文2018复习小说专题-小说叙述视角

小说叙事视角 【学习目标】 1?了解叙述视角相关知识,明确三种人称的作用。 2?总结叙事视角题题型类型,规范表述自己观点。 知识构建 一、知识链接 1 ?叙述角度:叙述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 “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 称为叙述角度。叙述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就是叙述者站在局外,不出现在故事中,但他仿佛是无所不知的“神”, 对事件的前因后果都十分了解,对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也都清清楚楚,有时甚至走到前台 发表议论、对人物进行评价。读者们好像面对作者而坐,听他讲故事。 “有限视角”,就是叙述者是当事人,参与故事的发展,我们依赖于他的眼睛看世界,靠他的引领进入故事。 第一人称是“有限视角”,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待。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则要具体分 析,它可以是“全知视角”,也可以是“有限视角”。 2?叙述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如果突出事件的亲历性,一般选择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如果想增加事件的曲折性、悬念感,可以考虑选择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3?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一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小说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后者,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这样,我们看到,小说的叙述视角,并不等同于人称,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 4?人称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 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第二人称叙述视角。运用第二人称写作,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小说中既出现“你”,同时

关于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

关于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 记得中学时的语文课上学过,视角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今天查了下资料,发现有限视角又可以分为内视角和外视角。至于叙述方式,常见的有顺叙、倒叙、平叙、插叙、补叙、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这七大类。以上这些名词具体的解释我在这就不说明了,毕竟我也不是学这个的,下面只是结合自己最近读的小说发表一点小小的意见。 众所周知,艾米利·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不仅因其精彩的故事情节而著名,小说的叙述视角跟叙述方式也很独特。《呼啸山庄》前后共叙述了三十一年的故事,作者打破当时惯用的平铺直叙和直线叙述的模式,采用了多角度叙述方法,从几个角度来叙述故事。从故事中间开始叙述,然后故事情节朝两个方向发展:一边是过去——倒叙,一边是未来——顺叙。为了使略显夸张的故事内容令人信服,艾米莉采用了双重叙事结构,利用多重视角的转换,将故事深入。从出场顺序上看,洛克伍德是第一叙述者,耐莉在时间上属于第二叙述者。但她却是故事的主要叙述者,由她对外来的洛克伍德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而她的述说又包含在洛克伍德的叙述中。鉴于故事发生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所以小说开头部分便通过一个洛克伍德的眼光来观察这一切,外来者的叙述给读者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耐莉作为与主人公一起长大的女仆,由她讲述故事更让人信服。洛克伍德是故事开端和结尾的叙述者,整个故事也是他讲述的,其中包括耐莉的叙述、

日记、信件以及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同时他还是故事的见证人,两次进入呼啸山庄的所见所闻令读者对其讲述的故事深信不疑。《呼啸山庄》借鉴了书信体小说的叙述模式,在传统框架式叙事结构的基础上,开创了多个叙述者叙述相同故事域的叙事结构。同时小说还创造了旁观式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故事在单一叙事的基础上加入了重复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方、同一件事被不同人物不止一次地提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呼啸山庄》在故事发展上采用了摇摆这一技巧。顺叙、倒叙和插叙的交叉运用使小说在情节结构上呈摇摆状态;省略、概要、场景、停顿的交替使用使故事在加速或减速中曲线前行,建构了小说抑扬顿挫的节奏;单一叙事、重复叙事以及概括的巧妙运用使小说勾勒出完美的情节曲线。 最后提下这种叙事方式的不完美之处。尽管故事的可信度得以提升,但也一定程度上给人造成混乱的感觉。尤其是初看小说的读者,容易被这样复杂的结构所干扰。 说完《呼啸山庄》,再来说说另一位勃朗特姐妹的作品。《简·爱》的叙事结构相对简单,全篇以“我”即简·爱的视角来讲述整个故事。从小时候寄养在舅母家到洛伍德孤儿院再到后来的桑菲尔德庄园,全部出自一个人的口吻。故事的叙述方式也相对简单,除了罗切斯特追忆往事以及其他几段对话采用倒叙外,整本小说采用顺叙的方式。小说只有一条主线,即“我”的所见所闻所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