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doc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doc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doc

谢谢你的观赏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〇一九年八月

谢谢你的观赏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1

二、入学要求1

三、修业年限1

四、职业面向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1

(一)培养目标 1

(二)培养规格 1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2

(一)公共基础课 2

(二)专业技能课 3

(三)创新创业课程 5

(四)综合实训 5

(五)顶岗实习 5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6

(一)基本要求 6

(二)教学安排建议 6

八、实施保障8

(一)师资队伍8

(二)教学设施8

(三)教学资源8

(四)教学方法9

(五)学习评价9

(六)质量管理10

九、毕业要求11

十、附录11

谢谢你的观赏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物联网技术应用(0919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主要培养能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企业,从事物联网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与维护,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开发与应用,以及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售后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教育

(1)具有用户党的领导、对祖国忠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敬业玉团队协作精神;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一、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 二、专业代码:610119 三、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 四、学制与学历:3年专科 五、就业面向: 可在各类与物联网相关企业从事物理网设备设计和制造、物联网系统设计和开发、系统集成和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物联网产品售前和售后等岗位的工作。 ●物联网系统集成企业:工程技术部、技术支持部、销售支持部… ●应用物联网系统的企业:系统运维中心… ●物联网设备制造企业:生产部、质检部、销售部… ●IT企业(面向物联网应用):研发部、系统集成部、技术支持部… ●其他企业:信息中心、技术中心…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专业技能及外语综合运用能力,掌握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物联网直接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无线传感器、射频RFID等相关知识,能适应未来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产业发展需要、能较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物联网工程领域及相关应用产业、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技术研发与应用、网络设计与规划、信息安全防范等与物联网和传感器网络相关的工作;毕业生也可在教育培训机构从事教学与培训工作,或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物联网本科专业。 2、培养规格: 1.素质教育 (1)具有拥护党的领导、对祖国忠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敬业与团队协作精神;

(3)具备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的职业素质; (4)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5)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情操;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2、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基本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 (3)掌握射频、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4)掌握物联网系统设备使用与维护、系统集成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5)掌握专业其他行动领域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区域智能物联网系统组网能力; (2)具有无线传感网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能力; (3)具有RFID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 (4)具有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能力; (5)具有利用物联网管理设备、监控生产过程的能力; (6)具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能力; (7)具有物联网、云计算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 (8)具有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七、职业证书。 物联网工程认证 八、主要专业能力 具有较强的嵌入式开发、物联网应用软件的开发、移动互联网开发、网站开发的能力、网络配置与管理的能力。同时具有射频识别与应用,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运用应用能力。 九、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能力课、职业技能训练课四个层面构成。实施一条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一个

《物联网技术与运用》考试题库含答案

《物联网技术与运用》考试题库01 单选题 1、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B)B.Internet of Things 2、(D)首次提出了物联网的雏形 D.比尔.盖茨 3、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A) A.射频识别 4、以下哪个不是物联网的应用模式(C) C.行业或企业客户的购买数据分析类应用 5、按照部署方式和服务对象可将云计算划分为(A) A.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6、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的云计算服务类型是(C) C.PaaS错误:改为B.IaaS 7、2008年,(A)先后在无锡和北京建立了两个云计算中心 A.IBM 8、(A)实施方案拟定了在未来几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云计算研究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和 路径 A.祥云工程 9、智慧城市是与相结合的产物(C) C.数字城市物联网 10、可以分析处理空间数据变化的系统是(B) B.GIS 11、智慧革命以(A)为核心 A.互联网 12、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A) A.条形码识别技术 13、以下哪一项用于存储被识别物体的标识信息?(B) B.电子标签 14、物联网技术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是基于什么方 式进行信息传输的呢?(B) B.电场和磁场 15、双绞线绞合的目的是(C ) C.减少干扰 16、有几栋建筑物,周围还有其他电力电缆,若需将该几栋建筑物连接起来构成骨干型园区网, 则采用(D )比较合适? D.光缆 17、下列哪种通信技术部属于低功率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A) A.广播 18、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光在光导纤维中多次反射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19、无线局域网WLAN传输介质是(A) A.无线电波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继续教育《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亲测80分以上 网上最全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考试答案,亲测轻松过 80分。 1. (A )针对下一代信息浪潮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 A.IBM B.NEC C.NASA D.EDTD 2. 日本在(C )年提出了 U-JAPAN 战略。 3. 韩国在(C )年提出了 U-KOREA 战略。 4. 2009 年我国推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用于地震灾区重建的比重占到 (B )。 A.20% B.25% C.28% D.30% 5.2009 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D )的发展战略。 A. 智慧中国 B. 和谐社会 C. 感动中国 D. 感知中国 6. 《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发表于(B )年。 7. 近百年来, 人类社会总共经历了 (B ) 次里程碑式的科技革命。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8. 第三次科技革命就是以(A )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A. 电子信息 B. 生物转基因 C. 空间技术 D. 超级浮点计算 9. 物联网的全球发展形势可能提前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 , 也称 (D ) 。 A. 计算时代 B. 信息时代 C. 互联时代 D. 物连时代 10. 射频识别技术属于物联网产业链的(A )环节。 A. 标识 B. 感知 C. 处理 D. 信息传送 11. 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A )技术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 A. 射频识别 B. 传感器 C. 智能芯片 D. 无线传输网络 12. (D )被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产业。 A. 射频识别 B. 智能芯片 C. 软件服务 D. 物联网 13. 除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需求之外,(C )也推动了物联网快速发展。 A. 金融危机蔓延 B. 其他领域发展乏力 C. 技术逐步成熟 D.风投资金关注 14. 条形码诞生于 20 世纪(B )年代。 15. 条形码只能够适用于 (A) 领域。 A. 流通 B. 透明跟踪 C. 性能描述 D. 智能选择 16. (B )将取代传统条形码,成为物品标识的最有效手段。 A. 智能条码 B. 电子标签 C.RFID D.智能标签 17. 在射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由(C )完成的。 A.YALE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物联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物联网相关领域创新型人才,坚持“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观,培养掌握工科公共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和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具备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物联网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专业学术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 1.“专业学术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高等数理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良好,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技术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毕业生可报考计算机、电子与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也可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 2.“工程技术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强。毕业生可以从事物联网规划设计、系统集成与应用、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等工作,也可报考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 二、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要求 1.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数理、英语、计算机与程序设计理论与技术、人文社科等基础知识; 2.学科基础知识:具有电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信号与系统基础理论知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 3.专业知识: 1)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知识。 2)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软件体系结构等知识。 3)物联网方面的基础知识:传感器原理与信息感知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存储技术、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云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移动计算等知识。 4.实践类知识:金工实习、电装实习、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课程设计、微机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5.能力素质知识: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类知识、科技制作。 (二)能力结构要求 1. 人文素质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积极参加学 校的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言谈举止、礼节礼仪和性格品质,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高尚风范。

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

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控制设备和指示设备相互联接系统,其目的是能够实现远程感知和控制,形成物与物、物与人的互联互通,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以互联网为核心,但又更加智慧的,服务于生产及生活系统。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于1999年提出,在200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技术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物联网技术广泛的应用于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等领域。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物联网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越来普及。对物联网产业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年全省物联网产业实现业务收入810亿元,同比增长63.3%。从产业规模上,至2015年,全省物联网产业业务收入将突破4000亿元,培育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物联网企业5家以上,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物联网企业10家以上。从创新能力上,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专利与标准。有专家预计,在今后的数年内,全国物联网产业会大规模普及,会产生一个数万亿元规模的物联网技术市场。 二、物联网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普及,急需大量的相关研究人才和技术人才,我国制订了物联网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计划,《教育部关于公布2011 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备案结果的通知》(教职成函〔2011〕1 号)批准了11 个省市自治区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90129)。 物联网专业在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也越来越多的开设。全国700余所高校申报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并且已有100多所高校获批通过。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普及,急需大量的相关研究人才,高等学校争相开设的物联网专业,培养的大都是这一类型的人才,主要为企业培养物联网技术系统设计,系统及设备的硬件设计制造及软件代码编写等方面的人才。同时,在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推广等,还需要大量中低端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这类工程技术类人才。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普及,在工程技术领域,还需要大量的一线技术人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物联网设备的规范和统一,为中职学生成为物联网工程技术一线技术人才创造了可能,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也成了当务之急的事。 实际上,已有中职学校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或专业方向。具不完全统计,浙江省内就有6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办物联网专业或专业方向。 三、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办学定位 具初步调研,现在中职校开办的物联网专业,大都是在原有的电子技术类专业或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基础上开办的物联网专业方向,其培养方案中所设的培养目标存在差异较大性较大,层次和方向定位不准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也都是在原有的电子技术类专业或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两门物联网方面的相关课程,其培养的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都远远达不到行业企业的要求。 我们认为,中职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依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要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及中职的办学层次,应在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定位。具体的,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姚程宽张新华詹喆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高级产物,目前还没有对物联网权威的定义。从技术的角度说,任何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都可以实现,比如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也可以是一个独立局域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物联网重要的不是网络本身,而是基于这些网络的应用服务。能从这些网络中得到哪些服务,这才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相关的。简单的说:服务才应该是物联网的关注点。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从工业、农业、教育和生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并分析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技术;服务 物联网是近两三年来非常热门的科技词汇之一,他的英文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写成IOT。简单的说物联网就是物和物互联的网络,它利用并融合感知技术、识别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把控制器、传感器、人和物等连接起来,实现物和物,人与物的连接,最终得到智能化的网络,被广泛认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产物,它利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继承了互联网上的所有应用,同时物联网保留了自身资源和设备的个性化和私有化。

1.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1.1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 (1)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应用于原材料采购、销售和库存领域,通过完善并优化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生产过程工艺优化物联网技术能提高工业生产线上的过程检测、生产设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实时参数采集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生产过程智能监控、智能诊断、智能控制、智能维护、智能决策,从而改进生产过程,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3)安全生产管理把感应器或感知设备安装在矿工设备、矿山设备、油气管道等危险设备中,可以感知在危险环境中的设备机器、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安全信息,将现有单一、分散、独立的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为多元、系统、开放的综合监管平台,以实现快捷响应、实时感知、准确辨识和有效控制等。 (4)环保检测及能源管理环保设备融入物联网可以对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污染源及污染治理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1]。 1.2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1)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加强农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最终消费者整个流程的监管,降低食品安全隐患。通过安装电子芯片,物联网技术可以追溯芯片的编码查询产地、生产日期以及检验检疫情况。

物联网工程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Internet of Things 一、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 四年;工学学士 Ⅰ、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 Four years for the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二、培养目标 “物联网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建设物联网系统所需要的专业人员,特别是涉及相关网络 结构与通信协议、软件体系结构与中间件、计算平台、应用开发与服务的设计与开发工程技术 人员。本专业学生将在传感技术、网络通信、移动计算、计算机方面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 业知识;在计算机系统平台、海量信息与实时信息处理、应用系统开发与集成等方面有较强的 设计能力,并具备良好的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本专业毕业后,既可继续深造,攻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学位。亦可在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部门 从事物联网相关的教学、研究、产品开发、设计、维护、管理等工作。 Ⅱ、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specialt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ims to train the professionals of building systems of Internet of Things, especially the engineer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the relative network structures and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software architectures and middleware, computation platforms,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The students of this specialty will have strong theoretical base and professional technologies on the aspects of sensors, network communications, mobile computing and computers. They also have the strong ability of designing and integrating computer systems, real-tim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systems. Also they will be good at innovation practicing. After graduation, students can make further studies for the master’s degree of this specialty or other related similar specialties. They can also be engaged in the related works of Internet of Things such as teaching, research, product development, desig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etc in school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al departments, etc.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本专业学生以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大规模信息处理及分析技术为主,兼学微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同时加强数学和物理基础。在强调理论的同时,重点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明确要求“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在本科四年学习中应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 1.系统地学习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 3.具备计算机体系结构、硬件原理、网络技术等基础知识; 4.具备从事物联网系统工程设计和应用实施的能力; 5.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件与技术的基本方法; 6.具备良好的心理、外语、身体、科学实践、社会知识等综合素质。 III、Skills Profile Students majoring in this specialty will learn 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of computer network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large scale information process and analysis. Besides, they will also learn microelectronics, embedded systems with strong background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Students will not only master theories, but also get training from much hands-on experience. In the four years program, students majoring in Internet of Things are expected to gain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as follows: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适应国家“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并承担相应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创新性本科生,尤其必须具备多学科交叉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包括电子设计、传感器与传感网络、自动检测与嵌入式技术、智能识别与信息处理技术、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及软件应用等相关技术,能够能够从系统层面和关键技术层面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以及规划管理。本专业学生经过进一步的专业定位和深造将成为从事与物联网技术相关专业(含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的研究型人才。 2、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①. 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历史、 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 ②. 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包括数学、物理、系统科学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③. 掌握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和软件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 知识结构、基本原理和典型方法; ④. 熟练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学科知识,包括物联网体系架构、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工程 涉及和维护管理等。 (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知识要求 ①. 受到程序设计和电子设计良好训练,具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电子线路设计能 力,能够熟练使用主流的设计与调试(软硬件)工具进行开发的能力。 ②. 受到系统的物联网开发工程训练,了解物联网应用工程设计方法,具备作为物联网

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③. 掌握基本的项目管理工具,具有初步的项目配置管理能力。 ④. 了解物联网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 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⑤. 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具备人际交流以及 与项目干系人之间的良好沟通能力; ⑥. 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及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 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①.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 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和法制观念。 ②.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善于与他人协同工作。 ③. 自觉职业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准则。 ④.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意识,能够履行质量承诺,主动服务用户。 ⑤.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 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0 总则 本标准系依据西南交通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征求意见稿)》制定,旨在为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要求。可以简称为:物联网本科标准。 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或产品的开发、运行管理或系统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考试题库

物联网测试题目 一、单选题(80) 1、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给用户,指的是()。 C A、可靠传递 B、全面感知 C、智能处理 D、互联网 2、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B A、可靠传递 B、全面感知 C、智能处理 D、互联网 3、()给出的物联网概念最权威。 D A、微软 B、IBM C、三星

D、国际电信联盟 4、(d)年中国把物联网发展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D A、2000 B、2008 C、2009 D、2010 5、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 B A、互联网 B、物联网 C、智慧地球 D、感知中国 6、IBM提出的物联网构架结构类型是()。C A、三层 B、四层 C、八横四纵 D、五层

7、欧盟在()年制订了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被视为“重振欧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B A、2008 B、2009 C、2010 D、2004 8、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在()年提出来的。 A A、1998 B、1999 C、2000 D、2002 9、计算模式每隔()年发生一次变革。 C A、10 B、12 C、15 D、20 10、权威的物联网的概念是()年发布的《物联网报告》中所提出的定义。D

A、1998 B、1999 C、2000 D、2005 11、2009年10月()提出了“智慧地球”。A A、IBM B、微软 C、三星 D、国际电信联盟 12、智慧地球是()提出来的。 D A、德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 13、三层结构类型的物联网不包括()。 D A、感知层 B、网络层

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可行性报告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可行性分析 一、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必要性 1.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物联网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1.1 物联网发展背景 物联网发展速度日益迅速,我们在密切关注其发展的时候,需要了解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技术背景,使其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1.1 历史背景 在过去的近500年里,世界上先后大约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中国与前四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失去四次科技革命的机会,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一路下滑,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前夜,这将是中国复兴的一次关键历史性机遇,值得科技界和全社会重视思考,并为之努力奋斗。表1-1 列出世界现代化前言过程的两个阶段和六次浪潮,其中第五次和第六次浪潮是一种预测。 表1-1 世界现代化历程中的两个阶段和六次浪潮 2009年1月,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中指出:眼下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时,?科学的沉寂?已达60余年,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日益显现。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的前夜。这一重要结论,主要基于以下分析: 1、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根据经济长波理论,每一次的经济低谷必定会催生出某些新的技术,而这种技术

一定是可以为绝大多数工业产业提供一种全新的使用价值,从而带动新一轮的消费增长和高额的产业投资,以触动新经济周期的形成。1857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摆脱危机,创新经济增长的根本出路。过去的十几年间,互联网技术取得巨大成功。目前的经济危机让人们又不得不面临紧迫的选择,物联网技术成为推动下一个经济增长的特别重要推手。 2、前瞻全球现代化发展的未来图景,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近三十亿人口追求小康生活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历史进程与自然资源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凸显和尖锐,按照传统的大量耗费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方式、沿袭少数国家以攫取世界资源为手段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人类生存发展的新需求强烈呼唤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 3、从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态势看,奠定现代科技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基本发生在20 世纪上半叶,?科学的沉寂?已达60 余年,而技术革命的周期也日渐缩短,同时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积累的内在矛盾凸显,在物质能量的调控与转换、量子信息调控与传输、生命基因的遗传变异进化与人工合成、脑与认知、地球系统的演化等科学领域,在能源、资源、信息、先进材料、现代农业、人口健康等关系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领域中,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显现。 与此相应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对21 世纪上半叶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作总体判断时表示:信息科技正在进入全民普及阶段,信息技术惠及大众将成为未来几十年的主旋律;21 世纪上半叶,将兴起一场新的信息科学革命,其结果可能导致21 世纪下半叶新的技术革命。李国杰表示:?目前的信息科学只相当于1905 年以前的理论物理研究,信息科学还处在伽利略时代。20 世纪下半叶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但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大部分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完成的,近40 年信息科学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同样,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大量日常工作可能会导致产生新的数学。如同望远镜促进天文学、显微镜促进医学发展一样,数字计算机的发明,特别是近20 年微处理器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 现状 与 发展语: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也愈 加便利,有了智能手机、电脑、iphone 、ipad 等高科技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与应用了。互联网导、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2020年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新版)

2020年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新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适应国家“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并承担相应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创新性本科生,尤其必须具备多学科交叉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包括电子设计、传感器与传感网络、自动检测与嵌入式技术、智能识别与信息处理技术、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及软件应用等相关技术,能够能够从系统层面和关键技术层面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以及规划管理。本专业学生经过进一步的专业定位和深造将成为从事与物联网技术相关专业(含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的研究型人才。 2、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①.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历史、社会学、情 报交流、法律、环境等; ②.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包括数学、物理、系统科学以及一定的经济学 与管理学知识; ③.掌握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和软件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 构、基本原理和典型方法; ④.熟练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学科知识,包括物联网体系架构、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工程涉及和维护 管理等。 (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知识要求 ①.受到程序设计和电子设计良好训练,具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电子线路设计能力,能够熟练 使用主流的设计与调试(软硬件)工具进行开发的能力。 ②.受到系统的物联网开发工程训练,了解物联网应用工程设计方法,具备作为物联网工程师从事 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③.掌握基本的项目管理工具,具有初步的项目配置管理能力。 ④.了解物联网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 初步能力; ⑤.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具备人际交流以及与项目干系 人之间的良好沟通能力; ⑥.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及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①.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和法制观念。 ②.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善于与他人协同工作。 ③.自觉职业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准则。 ④.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意识,能够履行质量承诺,主动服务用户。 ⑤.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 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0 总则 本标准系依据西南交通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征求意见稿)》制定,旨在为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要求。可以简称为:物联网本科标准。 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或产品的开发、运行管理或系统维护,以及相关领域(电子、控制、通信、计算机和软件等)的研发与管理工作。 1.素质标准 1.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计算机职业道德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稿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计算机类专业名称:物联网工程 专业代码:080905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物联网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基础理论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强,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持续发展潜力、自我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智能家居、农业、交通、电网等各类物联网工程技术领域,从事物联网工程的研发、运维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专业所需的计算机、电子、自动化和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无线传感网、ZIGBEE、面向程序设计实施等方面的训练,掌握物联网感知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传输与安全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具备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和集成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信息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知识,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籍等。 4.掌握物联网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射频识别、传感器原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传感网络设计、分布式系统、并行计算、大规模存储、多媒体信息融合等。 5.较好地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工业过程监控、智能交通系统、自助服务管理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发展趋势。 6.获得良好的物联网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一定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及教学计划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及教学计划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编码:590129(高职) 招生对象:初高中毕业生 学制:5年(初中毕业生),3年(高中毕业生)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人格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自觉的法律意识观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具有物联网基本理念,物联网行业相对应岗位必备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物联网应用技能,能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及施工管理、物联网感知终端设备维修与技术服务、物联网系统集成及网关产品配置推广、物联网系统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在专业领域内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知识目标:(1)掌握必需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电工电子技术; (2)掌握物联网技术、行业知识,了解物联网应用发展动态; (3)掌握基本标识、感知、传感等技术知识与应用技能; (4)熟悉国家有关物联网的标准; (5)掌握必需计算机网络知识与现代通信技术。 (6)掌握嵌入式程序设计语言及嵌入式系统设计相关技术。 (7)掌握电气绘图与电路CAD。 (8)掌握zigbee\WiFi\蓝牙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以及无线传感网组网技术与物联网安全技术。 (9)了解现代通信网组网技术。 (10)掌握物联网工程布线技术。 (11)掌握信息采集、处理和融合

技术,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12)熟悉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网络协议、数据库等,掌握网站建设和管理技术。 能力目标:(1) 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准确传递物联网知识信息的能力。 (2) 具有熟练应用标识与感知技术以及嵌入式软硬件技术进行物联网终端设备基本开发能力。 (3) 具有利用短距离通信技术进行无线传感网组网与运行维护传感网的基本能力。 (4) 具有构建、运行维护物联网传输网的基本能力。 (5) 具有对海量信息处理与管理能力,并具有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物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能力。 (6) 具有物联网网站规划、建设与管理能力。 (7) 具备物联网系统方案设计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应用系统综合开发和集成的能力。 (8) 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物联网发展的需求。 素养目标:(1)热爱物联网应用技术,对物联网的性质和发展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专业价值观和献身精神; (2)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 (3)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精神; (5)具有较强的遵纪守法意识; (6)具有敢于拼搏、勇于尝试、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 (7)具有善于沟通与协调、与人良好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职业资格证书:要求首选并参加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组织的物联网应用工程师认证培训,并获取物联网应用工程师证书。 三、课程设置: 职业范围(工种):网络工程师、电子商务师、物流师、设备安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一.引言 物联网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效率。物流关系着现代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其发展关系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广泛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完善和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物流管理的合理化,而且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势在必行。二.物联网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由RFID(射频识别)对所有物品进行标识并利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进而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经过不断扩充、延展、完善,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物联网概念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运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来改变美国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金融、制造、消费和服务等),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提高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把ICT技术充分用到各行各业,把感应器嵌入到全球每个角落,例如电网、交通(铁路、公路、市内交通)等相关的物体上。并利用网络和设备收集的大量数据通过云计算、数据仓库和人工智能技术作出分析给出解决方案。把

物联网技术应用试题练习题目

物联网技术应用试题练习题目 1、1995年,比尔盖茨《未来之路》中提及到物联网概念,包括()。(A、B、C、D) A、数字电视 B、购买冰箱 C、不同的电视广告 D、全新的数字音乐 2、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名为《Internet of Things》的技术报告,其中包含()。(A、B、D) A.物联网技术支持B.市场机遇 C.发达中国的机遇D、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3、物联网的主要特征()。(A、C、D) A.全面感知B.功能强大C.智能处理D.可靠传送 4、IBM智能地球战略的主要构成部分()。(B、C、D) A、应用软件 B、RFID标签 C、实时信息处理软件 D、传感器 5、基于四大技术的物联网支柱产业群包括()。(A、B、 C、D) A、RFID从业人员 B、传感网从业人员 C、M2M人群 D、工业信息化人群 8、应用支撑平台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主要包括()。(B、C、D)

、D、服务支撑平台C、环境支撑平台B、信息封闭平台A.中间件平台 9、短距离无线通信相关标准包括()。(A、B、C、D) A、基于NFC技术的接口和协议标准 B、低速物理层和MAC层增强技术标准 C、基于ZigBee的网络层 D、应用层标准等 10、RFID相关标准有()。(A、B、C) A、空中接口技术标准 B、数据结构技术标准 C、一致性测试标准 D、后台数据库标准 11、无线传感网相关标准()。(A、B) A、传感器到通信模块接口技术标准 B、节点设备技术标准等 C、电路标准 D、感知标准 12、RFID工作模式有()。(B、D) A、低压电模式 B、电磁耦合方式 C、电感耦合方式 D、高压电模式 15、物联网是把下面哪些技术融为一体,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为特征的、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ABCD) A传感器及RFID等感知技术B通信网技术 C互联网技术D智能运算技术 16、下面哪些专家是“物联网知识校园行”兴趣小组中没有出现过的()(A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