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比较(自己整理)汇编

李白杜甫比较(自己整理)汇编
李白杜甫比较(自己整理)汇编

一、诗歌创作方法上的不同

创作方法是作者根据一定的观念和原则塑造艺术形象的方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种主要的创作方法。李白以浪漫主义为主,杜甫以现实主义为主。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火热的激情来描绘生活图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如实反映生活,因此也叫“写实主义” 。

对朝廷的腐败。李白、杜甫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抨击这社会的不公。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的方式,抒写了他对山水名区的喜爱,对仙界的向往,表现其鄙弃世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心情的表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

月” ,他可以“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人大胆

的夸张,丰富的想象,骑着白鹿游山玩水,与神仙驾着鸾车一起游玩,这是何等自在.又怎能使其委屈地伺候这些权贵呢! 杜甫十年长安政治生活结束后,由京城回奉先,写下了一篇记述自身遭遇和旅途见闻的诗篇。诗以“忧黎元”为核心.抨击最高统治集团政治的腐败,聚敛的残酷.把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概括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字当中。“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诗人想辅助皇帝,为国尽力,但得不到皇帝的重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妻离异县。十EI隔风雪。谁能久不顾?

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犹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诗人用鲜明的对比,写出富贵之家酒肉臭,贫穷之家饿死儿女的不公现象。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主要表现在其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上。“自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他的《蜀道难》、《怨别离》、《梁甫吟》等都是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和幻想形式来表现其思想感情的典型事例。杜甫长期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他的《三吏》、《三别》、《北征》、《自京赴奉先咏怀>、《哀江头》等诗都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并逐渐攀上现实主的高峰。

二、诗歌风格的上不同

所谓“风格”就是指作品的整个风貌和格调的基本特点,是反映一个作家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性.是作家成熟的标志。李白、杜甫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白、杜甫诗歌主导风格的表现之一是在语言方面的不同。太白诗歌是自然朴素,所咏之物脱口而出,不加雕饰。子美诗歌语言力求锤炼,加以推敲。一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个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如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他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清新自然的语言脱口而出,毫无雕饰之处。“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行路难》),“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孑L 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种毫无遮饰的情绪,大胆的表露。构成太自豪放纵逸的特征,也是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的具体表现。

杜甫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吸取古人的长处,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有人说过杜诗“无一字无来处”.他力求诗句的表达效果达到最高境界。他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之所以被称为“诗圣” “诗史”就是他能通过语言把民族矛盾以劳动人

民的苦难表达出来。并且诗歌的艺术性很强。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咏怀》),“云雷屯不已,艰难路更蹋” (《观水涨》),“废邑狐狸语,空村虎豹争”,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北征》)。写下这些诗句杜甫的心情是多么地悲痛啊。

李白诗歌气势豪迈。他以“大鹏一日同风起”的气势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他笔下的黄河景象十分的壮观“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西岳睁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洪波喷流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崔丹谷高掌开”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他的蜀道之险,“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他的天姥之高,“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他的“一风三日吹到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李白诗中的长江、黄河、蜀山、天姥都是那么地雄伟壮观,气势都是那么地豪放。

杜甫诗歌气势雄浑。在他的笔下山水都是悲、凉、寒的。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大声吹地砖,高浪蹴天浮” (<江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封寒” (<九日蓝田崔氏庄)),在他的笔下花鸟会伤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

望》)。

李白诗歌飘逸俊美,杜甫诗歌沉郁顿挫,他们风格不同还表现在对同一事物描写流露的感情不同.对待它们的心境也不一样。对山、对水、对月、对酒、对友情.他们的风格迥异同是登岳阳、游洞庭,李白是“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刹洞庭秋”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杜甫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一个是豪言壮语,把君山铲却,让洞庭水不受阻碍地流:另一个是感慨流涕,家人飘零,战争未息,国与家皆不稳。对此痛哭流涕。一个是飘逸豪放;一个是沉郁低沉。

月是诗人经常吟咏的对象之一。李白对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月是他的知己,他笔下的月常是一轮高挂的明月。李自在回忆小时侯见月的情景时写下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他在游玩时总有月来陪伴,游秋浦白箭坡时,高兴得“天借一明

月。飞来碧云端” (<游秋浦白箭坡二首>),他泛舟沔州城南湖时,也深喜“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泛沔州城南湖郎官湖》),他游洞庭,醉心于“湖心泛月归”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天上那轮明月总能给诗人带来兴奋.他愿与月相对,与月徘徊,“花闻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他能够“欲上青天揽明

月” .他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杜甫笔下的月又别有一番风味。他笔下的月是思家之月,他望月怀人。“今夜郫州月,闺中只独坐。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笔下月是凄凉的是寒冷的.“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北征》,寒冷的月照着这白骨.气氛如此凄凉,这是令人伤感的月。他笔下的月是哀愁的,“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疾愁”,他笔下的月是孤单的,“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同是诗人笔下的月亮。一个使人快乐,一个使人悲伤:一个是明月当空,一个是一弯新月;一个是陪伴诗人的知己。一个是引起诗人思家之物。对此月亮,两人的心境不同,因此表现的诗风也不同。

三、诗歌意象上的不同

意象是一种“表意之象”,一种象征性的形象。意象可分为写实意象、浪漫意象和象征意象。李白诗歌表现的意象是浪漫的,杜甫诗歌表现的意象是写实。浪漫意象是选择了按理想化原则塑造意象的艺术表达方式。运用夸张变形、驰骋想象以求理想的完美表达。写实意象的艺术表达方式是按事物本来的样子塑造意象。

李白诗歌的浪漫意象在诗中充分表现出来。惊人的想象力,大胆的夸张,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使他的诗歌特别富有诗意。“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山能懂他的心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月能替他遣愁解闷。蜀道的艰险他用“扪参历井仰协息”来形容;北方的严寒他用“燕山雪花大如席”来形容;自己的愁思他用“白发三千丈”来形容:瀑布的雄伟壮观他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来形容,这些众所周知的句子,表明了诗人的想象何等丰富,夸张运用的恰到好处,也是其浪漫主义的完美表达。

杜甫是按照生活本身来塑造形象。在他的笔下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朱门鸟

雀噪。归客千里至”这些花鸟都成为心烦意恼之物了。“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这里的山水不再是“相看两不厌” 而是令人伤感的。对战争的描绘对社会的批判是直接的。李白可以上天“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而杜甫却是“边庭流血成海水,古来白骨无人收” 。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害,杜甫按生活的本来面貌融人他的诗歌当中.按照生活的本来塑造意象。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是韩愈对他俩的评价。李白、杜甫诗歌思想上有着一致性,他们同样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人民的疾苦。但他们采用不同的创作方法,追求的诗歌风格不同.诗歌表现的意象也不同。一个是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现实主义诗人。李白诗风飘逸俊美,杜甫诗风沉郁顿挫。一个表现的是浪漫意象,一个表现的是写实意象。我们不能不为我们文学史上同时出现的这两位伟大的诗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李杜创作的最根本区别,简单讲来,乃在于对待主客观的不同态度,用王国维的话说,李白属于, 主观诗人,杜甫属于, 客观诗人?,杜甫擅长客观描写,代表作是叙事诗,他的抒情诗也带有客观色彩;李白擅长自我抒情,绝大部分是抒情诗,他的叙事诗也带有抒情色彩。杜甫诗的社会内容是通过一幅真实的生动的社会生活图画直接呈现的。因而容易被人认识,李白诗歌形象主要是诗人自己,而不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因而他的社会内容不容易被人认识。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形成时期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开元盛世。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个人经历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性格 从个人魅力上来讲,显然李白的性格更符合中国人的理想。他轻尧舜、笑孔丘、揖天子、交诸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显然是狂傲放旷的典范,他愿意亲近自然,歌咏山川,张扬天性,他还好习剑术,酷爱饮酒,不但好诗,而且任侠,这些都丰富了他的个人魅力。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而杜甫身逢乱世,一生仕途多舛,命运飘零,所以写诗的心情比较沉郁,世事阅历的沧桑,让他的锋芒更加内敛,甚至有时候显得曲与奉承。所以尽管学识过人,忧国忧民,杜甫的个性并不像李白那么张扬,不如李白那么有吸引力。 思想内容 从内容上讲,李白的一生阅历丰富,交游广阔,涉猎很多,其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友谊等等。上至宫廷庙堂,下至江湖山川,都有不少诗作。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特别善于把实写虚,把现实化为幻境,有的时候还超脱尘世,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杜甫一生的思想是“致君尧舜上”、“穷年忧黎元”,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计有时事政治诗,批评讽喻诗,军事题材诗,歌咏自然诗,农工百业诗、怀念亲友诗,甚至某些内容无聊的奉和应酬诗等等,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总的来说,李白尚虚,杜甫写实,李白的题材更加丰富,个人色彩和理想主义更浓,杜甫对社会现实的体验更深,涉及面更加丰富,刻画也更加深入。 艺术风格 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变幻莫测的想象,壮丽而优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语言,豪放飘逸的风格。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 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趣话打油诗—李白和杜甫的幽默诗

趣话打油诗—李白和杜甫的幽默诗 文| 中国名人打油诗三百首趣谈李白和杜甫同为唐代大诗人,他们相互推崇,情深意笃。既然是至交的朋友,有什么话不可说?哪怕是缺点,也可以在笑声中和盘托出,当然是用诗歌的形式。一次,杜甫在《赠李白》中写道: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原来,当时李白浪游四海,热衷于求仙访道,沉迷于虚妄的炼丹长生之术;同时放荡不羁,痛饮狂歌。由此可见,此诗是对李白此种行为善意而委婉的规劝。前两句是笑他追求炼丹之术,只能是徒劳一场;后两句是笑他如此任性放纵,又能为谁人逞雄?还是现实一点吧,不要想入非非太浪漫了。其实这种轻描淡写的规劝,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说,只不过是杜甫“幽”了李白一“默”罢了。此后,李白也曾“幽”过杜甫一“默”。李白在《戏赠杜甫》中写道: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杜甫写诗不像李白那般豪放不羁,浮想联翩,自由驰骋。他讲究声律对仗,锤炼字句,风格沉稳,所以李白此诗实际是对杜甫字斟句酌、冥思苦吟的拘谨,提出幽默的规劝。作者在诗中运用白描的手法,简单勾勒了杜甫的肖像,头戴斗笠,形容枯槁,俨然一副樵夫的模样,可谓斯文扫地,令人捧腹;同时以尊敬的口吻借问杜甫,怎么别

来瘦了许多?这是从前苦心琢磨,字斟句酌,务求工稳的缘故啊!这显然是劝杜甫以后作诗要放达一些,不要太拘束了。此诗用语通俗,涉笔成趣,读来令人解颐,堪称打油诗的上乘之作。李、杜两位大诗人的个性不同,诗风也不同,一个是浪漫主义诗仙,一个是现实主义诗圣。他们能够相互幽默的提意见,互相规劝而又不伤感情,在“文人相轻”的封建时代,实属难能可贵,也是诗坛佳话。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 一、(2014年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 ..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

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①(3分)C ②(4分)B E ③(4分) 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二、【2013年福建卷】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异同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异同 ——以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登高》为例 中文081班张俏玲唐朝是文化繁荣的朝代,在诗坛上,涌出了许多名家,大师辈出。“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更是其中两颗璀璨的巨星。 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从诗歌史的地位上来说,两者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李白是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把诗歌创作提到了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此两人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平分秋色”。从诗歌思想的角度,他们同样关心百姓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反对侵略战争,诗歌思想上有着一致性。如李白的《古风》、杜甫的《兵车行》都对当时黑暗和腐败的政治予以否定,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 李杜诗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两者的生活的时期的不同、生活的经历的各异,李杜诗歌在艺术特色上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下面就以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登高》为例,试比较两者诗歌艺术特色的差异: 一、诗歌风格的不同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则是沉郁顿挫,这在他们的许多代表作中都有体现。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把黄河在天地之间浩荡奔流的气势与声势充分表现出来,意境开阔,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浪漫主义情怀。而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一幅惨淡的秋景画面,高天之狂飙,深谷之哀猿,惊心动魄,使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同时也反映诗人凄凉之感。 二、诗歌思想上的不同 李白与杜甫都有满腔抱负,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但是他们在仕途中都又不得志,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伤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但两者又有不同: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忧国伤时的思想。 如在《将进酒》里,李白将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醉意使李白纵情狂欢,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一种鄙弃世俗的非凡的自信。虽壮志难酬,但李白却没有一般读书人或士大夫的顾影自怜、怀才不遇的情结,认为“人生苦短,须及时行乐”,有着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而在《登高》里,诗人杜甫塑造了一位壮志难酬、长年飘泊、老病孤独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饱含了诗人排遣不尽的羁旅愁与孤独恨,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也表现了诗人浓厚的忧国伤时之情。 三、意象、意境组合与营造的不同 李白所创造富于个性特点的意象中最突出的就是飞翔的大鹏、奔腾咆哮的黄河与长江、高出天外的山峰、飞流直下的瀑布,这些“都具有超凡的气概,曲折地表现了李白冲决束缚,追求自由的热情,可以见出他飘逸不群的风格”。如在《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从天而降,写出了一泻千里,不可抵挡之势。 而杜甫伤时忧国的情怀借着客观物象表现出来,形成带有浓厚忧郁色彩的意象,如瘦马、

李白杜甫诗集

李白诗集 1、《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2、《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8、《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9、《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1、《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12、《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3、《白马篇》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萧涤非_关于《李白与杜甫》

关于《李白与杜甫》 萧涤非 一九七二年,郭老的大作《李白与杜甫》发表了。差不多在拜读的同时,就想写封信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向郭老请益。可是一直未能如愿。只是在一种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即兴式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去年十月,我参加了过去我们编写的那部《中国文学史》教科书的修订工作,住在中山大学,东道主人要求我们每人都得作篇报告,我还被指定要谈谈对《李白与杜甫》一书的看法。由于事出意外,毫无准备,连个“急就章”也没有搞出,拿着笔记本便上了讲台。后来还被邀在广州语文学会、海南岛民族学院和海南师专分别作了内容大致相同的发言。这都不是我的自愿。 我之所以不愿谈,是因为觉得:一,郭老是我们的老前辈,他的成就和贡献又是多方面的,一部著作即使有问题也算不了什么。“明月无瑕岂容易?!”二,郭老过去也是尊重杜甫的,他这次的抑杜,不过是他自己在翻他自己的案,而我们的非议,也不过是以前日之郭老反后日之郭老而已;三,杜甫和他的诗是客观存在,谁也抹杀不了。是非自有公论,公道自在人心。因此,总觉得能不谈,最好不谈。但近来感到这不是办法。因为只要一有机会,不谈,似乎就过不了关。为了避免这种令人厌烦的旧调重弹,我决计趁这次山大校庆科学讨论会的机会索性把它写成书面的东西。遗憾的是,我再也听不到郭老的教训了。谈的如有错误或欠妥之处,只有请同志们指正。 一、扬李抑杜 扬李抑杜,是《李白与杜甫》一书的基调。这一基调,贯串全书,包括从第一页的各章标题直到最后附录的李杜年表在内。郭老专论杜甫的共有六章,这六章的标题是:杜甫的阶级意识,杜甫的门阀观念,杜甫的功名欲望,杜甫的地主生活,杜甫的宗教信仰,杜甫终身嗜酒。几乎没有一个好标题。全面贬低杜甫的倾向性是一目了然的。 要贬低杜甫,首先就得把“诗圣”和“人民诗人”这两顶新、旧“桂冠”从杜甫头上摘下来。郭老正是从这里入手的。郭老说:“以前的专家们是称杜甫为‘诗圣’,近时的专家们是称为‘人民诗人’。被称为‘诗圣’时,人民没有过问;被称为‘人民诗人’时,人民恐怕就要追问个所以然了。”(《李白与杜甫》大字本196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关于“诗圣”这一称号,据个人所见,从南宋时便已有了。郭老说“人民没有过问”,不,人民是过问了的,而且是批准了的。陕南流传这样一首民歌:“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诗歌作了千万卷,不流千年存万古。”(见《中国歌谣》第二集)这难道不是事实吗?不仅得到人民的批准,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李白和杜甫: 一、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二、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三、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四承继与影响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

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李白天才放逸,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杜甫当世英才,诗歌兼备众体,是人能的极致。李白的诗对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两人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两人的诗,是各有长处的。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

王维,李白,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xx,xx,xx诗歌风格比较 xx,xx,xx诗歌风格比较 唐玄宗时代,大唐辉煌达到顶点,同时又是由盛转衰的开始。经历了唐玄宗与杨玉环浪漫的歌舞升平,也遭遇过安史之乱的社会痛苦剧变。个人命运在巨大的社会反差之中跌荡起伏,孕育了唐代三位伟大的诗人——诗佛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诗言志,诗的风格与人生境遇,自我心镜习习相印。王,李,杜生活在同一时期,王维生于公元700年,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杜甫生于公元712年。他们都追求功名,渴望在官场一展平生之志,李白官至翰林,待于玄宗左右;王维少年得志,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然而,他们又屡屡受挫,都遭遇过逮捕入狱之苦,李白还遭流放。杜甫一生不得志,穷困撩倒,颠沛流离。他们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压抑中度过的,目标与现实的差距,诗人心中的郁闷与悲愤催生了他们的作品,他们的诗歌多流淌着悲喜交加的矛盾之美,这正是诗人作品流芳百世的精华所在! 三人所处时代相同,都有过悲喜的人生经历,然而,他们各自的思想修养与人生理念却各有不同。王维研究佛学,心系禅机,诗,画,书法,音乐造诣颇深,他的诗有一种空灵,清新,深刻的简洁与透析;李白追求道家的飘逸自然与剑侠的豪爽,他的诗作流淌着仙气与浪漫;杜甫以儒家圣人为楷模,严谨自侓,他的诗作对仗工整,严谨。 这里,我们选取诗人们以相同题材为对象的作品,比较三人不同的诗歌风格。 在以送友为题的诗中,李白有《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 故人xxxx, 烟花三月下xx。 孤帆远影毕空尽, 唯见xx天际流。

诗人在好友孟浩然登船远去时,表现的仿拂是神仙之间的交往,飘忽而来,乘鹤而去,远逝天际,渐无踪影。没有凡人离别的悲伤,没有难分难舍的愁怅。诗人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望远去的白帆,陶醉其中,飘飘欲仙。 我们再比较王维送友诗作《渭城曲》,诗云: xx朝雨浥轻尘, 客舍xx柳色新。 劝君更饮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友却另是一派田园风光,一幅清新的水墨画。嫩绿的杨柳,碧瓦客舍,被晨雨清洗得一尘不染,在此圣洁之地,诗人为友把盏,尽离别之情。心意,情意,景意都在酒中,都在画中。既在凡世,又超越凡世,诗人的高贵气质溢于诗中。 杜甫也有送别友人的诗作,风格与王,李完全不同,他的《奉济驛重送严公四韵》是这样写的: 远送从此别,xx空复情。 几时盏重把,昨夜月同行。 xx讴歌xx,三xx出入xx。 xx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杜甫与友人的离别是满目伤情,别,空,惜,独,寂寞,残生,表现的都是悲伤,别后的空虚,残生的无奈。这也是杜甫一生的缩影,心境如此,诗亦如此。 我们再比较三人写景诗作。长江冲出三峡,洒向荆楚大地,接三湘,衔洞庭,烟波浩渺,诗人无不有感而发。杜甫有《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xx。

李白杜甫诗歌欣赏 教案

李白杜甫诗歌欣赏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 【讲授内容】: 1、帮助学生了解李白杜甫其人及诗歌成就; 2、了解《李白杜甫诗歌》相关知识。

3、了解上学期诗歌朗诵大赛的组织情况 第一部分、李白其人及其诗歌影响 一、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 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 清平调三首__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云。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十五卷。 二、传奇一生几入长安所为何? 1 .一入长安说。 玄宗天宝元年(742)秋奉诏入京、供奉翰林,至天宝三载(744)春出金门离开长安。 2 .二入长安说。 首次到长安的时间为开元十八年730。 3 .三入长安说。 李白还在天宝十一二载间第三次到长安。 现实追求:建不世之功 1、少年时代,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2、中年屡入长安,叩问报国之门。

比较李白与杜甫的异同

比较李白与杜甫的异同。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杜创作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裴斐先生在《李白十论》一书中说:“李杜创作的最根本区别,简单讲来,乃在于对待主客观的不同态度,用王国维的话说,李白属于‘主观诗人,杜甫属于‘客观诗人’,杜甫擅长客观描写,代表作是叙事诗,他的抒情诗也带有客观色彩;李白擅长自我抒情,绝大部分是抒情诗,他的叙事诗也带有抒情色彩。杜甫诗的社会内容是通过一幅真实的生动的社会生活图画直接呈现的。因而容易被人认识,李白诗歌形象主要是诗人自己,而不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因而他的社会内容不容易被人认识。” 李诗想象独到、恣意汪洋,难以模仿和学习,可说是内容溢出形式,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等,痛快淋漓,天才之极,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又美妙奇异,不可思议。 杜诗有雄豪壮伟的气势,但在内容上更贴近现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形式上更为工整规矩。因有形式和内容上的规整,杜诗可成为效行的范本。我们可以在他建立的规矩方圆中去寻求美、开拓美和创造美 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现实所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态度,与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祖国人民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同的。用韩愈的话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杜甫与李白的故事

杜甫(712年~770年),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李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因此自称青莲居士。唐代两位顶级诗人,一位“诗圣”,一位“诗仙”,创造了中国古代最辉煌的诗歌文学。两位大诗人一生都曾游遍祖国的奇山秀水,从大自然中汲取了无尽的思想资源和创作激情。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至天宝四载(745年) ,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开元二十三年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次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三峡后,李白首先漫游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开元二十四年,他去山东,又和孔巢父、韩准等人隐居祖徐山的竹溪,时人号为“竹溪六逸”。天宝三载,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杜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其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与李白意气相投。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在一起的一段日子里,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分手后,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两位同时代的诗人,按理说互相之间肯定有所评价或看法,况且李白和杜甫认识,而且还意气相投,关系非常好,这样互相之间就应该会更多地有一些评议,或褒或贬,权当切磋诗艺。但我们可以看到,杜甫诗中提及李白的地方很多,且大都是称赞李白之诗的高妙。但李白诗中几乎无一诗提及杜甫,更不要说对杜甫的诗做任何评价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对于李白,杜甫先是称他为“李候金闺彦。”(《赠李白》),杜甫说“两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而正是因为有李白在,才使得他“脱身事幽讨”。后来他又说“李候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还说“更寻佳树传,不忘角弓诗。”(《冬日有怀李白》)。他指出李诗的“清新俊逸”,赞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忆李白》)这应该看作是杜甫对李诗的总评,也是准确地对后人发生过巨大影响的总评,也可说是对李诗的最高评价了,后人为了说明李诗的高妙,往往都引用杜甫的这句评语。 诚然,杜甫对自己的诗才是自许颇高的,他曾自夸“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壮游》),还曾说“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健亲。”(《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和“赋或似相如”(《酬高使君相赠》),把自己视为扬雄、曹植和司马相如式的诗人,可见他对自己的诗才很自负,但他却没有“傲倪凌蔑,目空一切”的态度。他对同代的李白、王维、高适、岑参、孟云卿、元结等都作过肯定的评论和评价。对李白的评价我们上面看到了,已经把李诗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了。

小学初中李白杜甫诗歌汇编(1)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问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继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从《唐诗三百首》再看李白 双流区金桥小学王雨晴阅读唐诗,我们“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而一说到唐诗,李白的诗是我们不得不提的。他以仙风道骨的风格被人尊为“诗仙”,这位大诗人在群星璀璨的唐代,无疑是颗最耀眼的明星。 李白在作诗上有很高的成就,有对于现实的不满,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李白的诗作以乐府诗、歌行体、七绝为主。这些类的体裁相对自由,一般不要求对仗,流转自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不受约束。他被称为“天才”,让人钦慕。 李白生活在盛唐年代,关于这个年代,作为“诗圣”的杜甫是只有羡慕的,写下《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个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是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气象,文学方面,开始摆脱了六朝的轻靡之风,呈现出健康明朗的特色,但是繁华的之后,矛盾也开始凸显出来,李白一生的后期,处于唐由极盛趋向衰落的时期,他的大部分诗歌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在蜀中时期,这一时期的隐居生活与道教教徒交往,培养了李白酷爱自由追求解放的性格。逐渐形成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期间创作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等诗歌,都以绝句为主。在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时期,李白创作了很多极具浪漫色彩的优秀诗

歌,李白所创造的富于个性特点的意象中最突出的就是飞翔的大鹏,还有奔腾咆哮的黄河、长江,高出天外的山峰、飞泻直下的瀑布,这些都具有超凡的气概,曲折地表现了李白冲决束缚、追求自由的热情,可以见出他飘逸不群的风格。李白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在长安时期,李白希望来到皇帝身边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家和人民干一番事业,但是却经受了无数挫折,无数白眼,无数讪笑,但是远大的抱负理想使他坚信“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终会实现。开元盛世以后,唐代社会正从它的高峰上衰落下来。就在这样一个时候,李白要去实现他那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他开始时是希求援引,以一登仕途。后是应诏进京,供奉翰林,在玄宗面前极力展露自己的才华“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夸胡新赋作,谏猎短书成。但奉紫霄顾,非邀青史名。庄周空说剑,墨翟耻论兵。”可见,李白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此时的玄宗已经不再是励精图治的开明圣主了。前后两次进京,对于朝政的腐败与黑暗,他都看到了。在诗中强烈地反映了他的愤愤不平。《古风第十五首》中,他抨击当时远贤臣、亲小人的政治状况是:“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他还一再抨击当时那种贤才落魄、是非颠倒的不合理现实:“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对权奸他甚至指着鼻子骂:“董龙更是何鸡狗!”他个性突出,直接且深刻的揭

李白与杜甫区别分析

李白与杜甫区别分析

————————————————————————————————作者:————————————————————————————————日期:

9.Compare Du Fu andLiBo---their poetry(occasions, topics, themes, form,etc.), the kind of personsthey were,their personalities.Whose poetry do youlike best,why? 李白与杜甫 四十余年前,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曾撰文《李白与杜甫》,从阶级立场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去分析两位唐代著名诗人,其主要观点是肯定李白而否定杜甫。这里,作者以相同的题目撰文,试图淡化阶级立场与意识形态,而从人性与文学的角度去分析两位诗人的区别。 一、李白与杜甫的生平 虽然TOPIC中未提到生平的比较,但中国对文学和文学家的评价一向有“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说法,因此,笔者首先从此处出发,引出其他方面的比较。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而卒于公元762年,大抵生活在唐代最盛的时期。李白而是岁时只身出川,游览了中国从两湖到江浙的大好河山。他到处游历,希望通过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见,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的漫游却一事无成,知道天宝元年,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名震天下。安史之乱后,他参加了永王的幕府,后来永王与肃宗发生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郎,中途被赦免,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后死于中国东南部的当涂。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而卒于公元770年,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代。杜甫扫年在江浙一带漫游,后在洛阳参加科举但名落孙山,之后又在长安应试,但依然以落第告终。直到后来他才通过种种关系做了一个看守库府的小官。安史之乱后,杜甫去投奔肃宗,被叛军俘虏,之后潜逃,并担任左拾遗的职位。随着朝廷军队的节节败退,杜甫被迫迁徙到了中国四川等地,后漂流到两湖,病死湘江。(以上内容综合百度百科、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完成) 通过对两位诗人生平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一生前期比较顺利,斗志也比较高昂;后期则遭遇了种种失意,斗志也趋于低沉。但总体而言,由于生活在唐代的全盛时期,李白的生活态度是很乐观的,这也为他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买下了伏笔;而杜甫一生则比较坎坷,遭遇了家国的破裂,而杜甫由于性格中忧国忧民的因素,导致其作品更多的是反映老百姓的疾苦,偏向与现实主义风格。 二、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比较 承接上文,笔者提到,李白的作品趋向与浪漫主义,而杜甫的作品则趋向于现实主义。 1、李杜诗歌主题的差异 李白的诗歌,大量对中国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记述,以及对自身的豪情壮志的抒发,而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描写,则很少甚至没有。其代表作品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等,都是感情的抒发,景色的描述;而杜甫的作品则偏向于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如《石壕吏》《新安吏》等作品描写了战乱年代官吏滥征妇女、老人和小孩入

李白杜甫比较

创作方法是作者根据一定的观念和原则塑造艺术形象的方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种主要的创作方法。李白以浪漫主义为主,杜甫以现实主义为主。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火热的激情来描绘生活图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如实反映生活,因此也叫“写实主义”。 对朝廷的腐败。李白、杜甫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抨击这社会的不公。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的方式,抒写了他对山水名区的喜爱,对仙界的向往,表现其鄙弃世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心情的表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他可以“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骑着白鹿游山玩水,与神仙驾着鸾车一起游玩,这是何等自在.又怎能使其委屈地伺候这些权贵呢 !杜甫十年长安政治生活结束后,由京城回奉先,写下了一篇记述自身遭遇和旅途见闻的诗篇。诗以“忧黎元”为核心.抨击最高统治集团政治的腐败,聚敛的残酷.把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概括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字当中。“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诗人想辅助皇帝,为国尽力,但得不到皇帝的重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妻离异县。十 El隔风雪。谁能久不顾 ?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犹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诗人用鲜明的对比,写出富贵之家酒肉臭,贫穷之家饿死儿女的不公现象。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主要表现在其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上。“自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他的《蜀道难》、《怨别离》、《梁甫吟》等都是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和幻想形式来表现其思想感情的典型事例。杜甫长期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他的《三吏》、《三别》、《北征》、《自京赴奉先咏怀>、《哀江头》等诗都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并逐渐攀上现实主的高峰。 二、诗歌风格的上不同 所谓“风格”就是指作品的整个风貌和格调的基本特点,是反映一个作家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性.是作家成熟的标志。李白、杜甫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白、杜甫诗歌主导风格的表现之一是在语言方面的不同。太白诗歌是自然朴素,所咏之物脱口而出,不加雕饰。子美诗歌语言力求锤炼,加以推敲。一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个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他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清新自然的语言脱口而出,毫无雕饰之处。“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孑L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种毫无遮饰的情绪,大胆的表露。构成太自豪放纵逸的特征,也是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的具体表现。 杜甫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吸取古人的长处,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有人说过杜诗“无一字无来处”.他力求诗句的表达效果达到最高境界。他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之所以被称为“诗圣”“诗史”就是他能通过语言把民族矛盾以劳动人民的苦难表达出来。并且诗歌的艺术性很强。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云雷屯不已,艰难路更蹋”(《观水涨》),“废邑狐狸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赏析比较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赏析比较 假如从诗歌的成就来比较李杜的诗歌,我觉得没有可比性。一个被称为天才,一个被称为地才;一个被称为天上的诗人,一个被称为人民的诗人;一个如天上翱翔的鹰,一个如地上狂奔的虎。他们都是诗坛的强者,尽管他们也是好朋友,但他们谁也不能取代谁,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所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既然李杜诗歌的成就我们比不了,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下他们诗歌的风格差异,诗歌的思想内容的差异,诗歌的艺术手法等。 要说李杜的诗歌就先从他们的人生经历说起。李白,生于701年,见证了大唐的盛世辉煌。杜甫,生于712年,洞悉大唐的繁荣和衰败的原因。李白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起时,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大落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杜甫的一生几乎都很潦倒,“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李杜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写作有很大影响。 一.李杜诗歌的比较: (1).创作上:李白写虚,杜甫写实。 1.李白他乐观、豪放、自信,他是天才的骄子,盛世的歌手,所以写出了“兴酣落笔 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很虚的诗句。 2.杜甫他生在危机四伏的盛世和创痍满目的乱世,他过的是屈辱艰难,颠沛流离的生 活。所以他用大笔忠实记录了严峻的现实。如《悲陈陶》中“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2).象征寓托上: 1.因为李白性格纯真,崇尚自然,洒脱不羁、傲世独立,又有老庄的浪漫主义思想,所以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大鹏凤凰·黄河大江·青山明月·仙境醉乡等。如写大棚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他用大鹏自比,大鹏的自由豪迈,扶摇直上,都是他向往的。如写黄河大江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涛似山喷雪来”,在气势磅礴的江河之间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如写青山明月的“天门中断楚山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天真的情怀。如写仙境醉乡的“半壁见海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诗中有诗人的幻想,也有诗人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借酒来忘我,借酒来行乐。 2.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仁爱善良,关心国运,悯时伤乱、深沉忧郁,不顾个人安危。所以他的诗中常常出现凤凰·病橘枯楠·秋枫瘦马·急流高峡等。如《朱凤行》中“愿分朱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如《凤凰台》中“心以当竹实”“血以当醴泉”“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如《秋兴》中“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3).意象组合方式上: 1.李白追求自由精神,不受格律约束,他的诗歌常常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夸张却不显做作,华丽却不显庸俗。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飞流直下三千丈,疑是银河落九天”等。 2.杜甫推崇“形神兼备”境界,强调炼字,炼句,苦思,苦学。意象精练紧凑,语意凝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