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集体备课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谈集体备课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谈集体备课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谈集体备课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胡素芳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外国语学院,浙江东阳 322100)

摘要:在高职院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不管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好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

关键词:高职院校集体备课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collective preparation

Hu Sufang

(Economy &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 322100, Zhejiang)

Abstract: The collective preparation of a lesson is not only benefi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ut also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teaching quality.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he activit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is thesis analyzes reasons and present solution thereof.

Key words: The collective prepares a lesson;problem;solution

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师资和教学水平是重要原因之一。众多快速发展的民办高职院校,往往大量引进新的师资,其中有不少是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和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虽然他们在上岗前都曾接受教育学、心理学、说课等内容的培训,但是教学经验不足是他们的共性问题,这便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集体备课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1 集体备课的意义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集体备课作为特有的备课形式,越来越彰显出它的作用。可以说,集体备课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帮助,主要体现在:(1)集体备课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集体备课的开展,把大家从大量繁琐、应付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许多教师(尤其是课务繁多的教师)迫于教学检查的压力而写教案,所谓的“教案”也往往是知识点的摘抄,甚至下载网上电子教案,应付了事。在集体备课研讨过程中,同事们能够坐下来,促膝而谈,共同研究教材设计的特点,能使教师从一大堆繁琐却无实效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以更充沛的精力来开展教研工作,备课工作充满了创造的乐趣,从而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2)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古语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既然“有我师”,就应该虚心求教。集体备课后形成的“共同结晶”对于新上岗的教师更是提供了难得的“教学蓝本”,可以使新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缩短成长周期。(3)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有效的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探讨教学难点、重点,更要研究教学方法、学情分析等。集体备课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更注重教学方法,预测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找出解决办法,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因此,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4)集体备课是促进良好教风形成和发扬的重要手段。通过集体备课,教师相互学习,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可以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和发扬,还可以密切教师间的关系。(5)集体备课有助于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收稿日期:2009-04-16

高职院校引进大量的年轻师资,科研能力是他们的弱项,通过集体备课对共性问题的探讨,有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

2 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集体备课在高职院校中已开展多年。在实施中,由于思想认识不足、组织不当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了重形式而轻实质、重统一而轻个性、重参与而轻实效的局面。具体表现如下:(1)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没有突出实效性。有些教师只是走过场,其实根本就没有发挥自己作为备课小组一个成员的作用。多数学校对集体备课检查验收力度小,形成了应付了事的局面。尤其是开学初,由于时间紧迫,集体备课形同虚设,教师只是单纯的突击写教案,没有进行实质性的集体备课。上课时,把集体备课的教案冷在抽屉,凭“经验”上课或者“照本宣科”。(2)集体备课空壳化。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人到心不到”,对他人提出的观点也是“左耳进右耳出”,很少有人提出缺点、疑义或表达不同意见,更谈不上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到最后顺利完成集体备课的过程,形成集体备课的教案,或由备课组某位成员提供课件,供全组教师使用,美其名曰“资源共享”,而其他教师却很少独立钻研。久而久之,弱化了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同时耗费大家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编造一些集体备课记录,换来的是形式主义的空壳和教学质量的下降。(3)集体备课变成机械摘抄资料。不少教师并不缺少先进的教育理念,而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有的备课组所谓的集体备课,只是在组长的倡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由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不加修改“窃”为集体所有。这样的备课,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有的只是机械的剪贴、拼凑,全然不见研究的踪影。(4)集体备课缺少反思过程。集体备课应安“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实施教学——教后反思、总结”五个环节进行。目前,我们的集体备课恰恰缺少反思环节,也许更确切的说,是根本就没有反思。如果我们的备课只是对下个星期要教学的内容进行讨论,而对刚刚完成的教学任务丝毫没有涉及,我们便对存在的问题一无所知,更谈不上解决。所以,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前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3 如何更好的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为切实发挥集体备课这一特殊备课形式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3.1 强化教师集体备课意识

除了帮助教师认识到集体备课的意义,还应加强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应树立的四种意识,即:(1)责任意识。每位教师参加集体备课时,思想要高度重视,态度要端正,责任要明确。教师要有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讨论,不能只当听众。(2)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意识往往体现在个人初备的紧迫感,集体研讨时多换角度设想,课堂教学时超常规尝试,课后讨论时提出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每节课,用发展的观点来改进集体备课的方法,提高集体备课的水平和效率。(3)合作意识。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全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氛围,不能过分依赖备课组组长或负责人。对每个阶段的工作,备课组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分工。(4)反思意识。写课后分析是教师个人反思自身教学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集体备课,应由专人负责收集共性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3.2 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管理

集体备课是最需要管理且最难管理的教学活动之一。教学主管部门可以进行对集体备课的过程管理、集体备课形式管理以及效果的管理。(1)加强对集体备课过程的组织管理。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有针对集体备课过程的管理。但对于管理的精细度各有不同,不少院校还处于“粗放式”管理。要想管理好集体备课,就应加强多个环节的管理:首先出台系列文件,逐步规范和加强集体备课活动的管理,使工作有章可循;其次完善集体备课记录表,包括教师出席情况、发言情况等,由专人记录,实行组长负责制,这些也可以成为评比优秀备课组成员的依据。(2)鼓励开展多种集体备课形式。目前,在各高职院校内存在多种集体备课形式,最常见的有传统集体备课、主备人集体备课、“备课+上课+研讨+修改”为一体的集体备课方式及新兴的网络集体备课。网络集体备课在我院已开展多年,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教案参考型备课,一种是QQ群集体备课,还有论坛研讨备课。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实行集体备课应以“备课+上课+研讨+修改”为一体的集体备课方式为主,网络集体备课方式为补充。(3)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宣传和推广集体备课成果及经验。通过评选优秀集体备课组、优秀备课组成员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以考核加分、物质奖励、成果推荐等形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议举行优秀集体备课组活动观摩及经验介绍活动,使集体备课成果得以保存,为新成立的集体备课小组提供参照样本。

集体备课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学院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冠英.谈外语教师素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1).

[2]戴军熔.英语课堂教学:目标 + 内容 + 活[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4).

[3]刘炜基.加强教后反思,提高教学质量[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1).

[4]杨良雄.如何开展高中英语集体备课活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6).

[责任编辑:王学明]

谈幼儿园教育有效进行集体备课

谈幼儿园有效进行集体备课 谈幼儿园有效进行集体备课 机关幼儿园唐茵 二期课改以来,大部分幼儿园都在努力的探索适合本园教师发展的园本教研与培训的新路子。作为教研活动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集体备课也日益受到幼儿园、教师、研究者的关注。《纲要》提出:“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开拓集体备课的新思路,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各位老师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互相取长补短,真正实现集体备课成为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幼儿发展规律、研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教研阵地。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年段集体备课有效性方法”的研究中,对有关集体备课的理论、案例进行了学习、分析、研讨和实践。今天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幼儿园的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的概念: (一)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是以自己的所有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幼儿如何学习,如何思索的。狭义上的备课是指教师为课堂设置预案,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是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确切的说备课就是教师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和间接经验(查阅收集资料)来领悟把握教材,结合了解本班幼儿的实际(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等进行梳理使之形成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过程。通俗的讲就是了解幼儿的实际、钻研教材、收集资料、准备教学具、最后形成教案的过程。 (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由教师自发或幼儿园牵头组成一定的教师群体针对教师个体在备课方面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采取讨论、交流、讲座等形式来解决教学问题的研究活动。 二、集体备课的本质: 对集体备课的本质认识有两种指向:一种指向是研究,另一种指向是优势整合。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 内容要点 备课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备课遇到的新问题 集体备课的意义 集体备课的原则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如何处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系 青年教师个人备课的误区及对策 一、备课的基本理念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作准备的过程。备课的内容应该是包罗万象的:学情分析、目标制定、教具准备、资料查找、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探讨、编写教案、学案等等。备课的形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有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也有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即所谓的“腹案”。 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定。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备课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潜能的调动和发挥 ( 特别是创新意识、改革意识 ) ,还取决于教师的敬业精神等思想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假如没有备课或者备不好课,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 二、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备课遇到的新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备课方式,设计“弹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 1.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预设情境引入新课,注重新旧知识衔接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备课时应慎重考虑教学环节的设计,设计环节的目的是什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什么,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障碍。 3.活动的设计适合多变的课堂。于是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巡视,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并及时调控课堂。 4.让学生学会反思。课后小结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和自评与互评的能力,反思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我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还有那些问题未掌握,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给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打分。从而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对每个同学的发现与反思都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影响备课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教师、教材和学生。我们传统的观点只注重备学生和备教材。而新课程不仅备学生和教材。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以上三方面,谈谈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新问题。 1.教师的理念不够“新”或“吃”得不够“透”。新课程的理念包括对教材、课堂、活动、课程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等多方面的正确认识。教育的规律昭示:思想的变革是最艰难的变革。换言之,教师曾经接受的教育模式,不是一两次新课程研修学习和短时间的参与新课程改革能彻底改变的。新课程的理念是新的,但由于我们的教师的理念是旧的,或是说是夹生的,那就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我们的备课。到头来,课程改革往往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多,实施的少;即便是实施,也是注重形式的多,重理性的少。

小学语文_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谈话:北京的风景名胜有哪些? 2、导入课题 同学们,北京还有一个著名的园林,就是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圆明园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十几代劳动人民,历史150多年,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修建而成的。但是今天,我们来到北京却只能看见几根柱子,因为----(板书完整课题)齐读 二、初步感悟损失“不可估量” 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么说——引读(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读了这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不可估量”并板书 3、连续出现两次不可估量说明什么? 是啊,圆明园毁灭了,这个损失是无法估量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看看。 三、走进圆明园,感受价值的“不可估量” 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把你知道的记下来。

2、交流:抓住“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宏伟建筑、珍贵文物”课件出示这三句话。 ①理解“举世闻名”。那个字表示“全”? 教师引导: 全世界都知道谁? 全世界都知道它的名字? 不仅中国人知道,就连外国人也知道,它就是------圆明园! ②圆明园为什么举世闻名?练习说话: 因为,所以圆明园举世闻名。 3、了解独特布局 圆明园有多大?课件出示圆明园平面图 理解“众星拱月” 这奇特的布局,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呀! 4、再现宏伟建筑 ①、园内有什么样的景观呢?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个别读第三自然段。 ②、这么多的景点,文中是用那个词将它们连起来的?教师引读。 ③、孩子们,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饱览天下美景。让我们一起走到圆明园去漫步吧!(课件欣赏圆明园宏伟建筑的图片并配上音乐) ④、创设情境想像说话: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在哪儿漫步? ⑤、拓展:圆明园中四十景名称 雨果说: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新课标下的集体备课”中期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提出的新的教育观念已逐渐被教师所接受,但如何将新观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是摆在广大教师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难题。 如果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这就要求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团队效应”的优势。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理解,使集体备课失去本来价值,流于形式。认为集体备课是教案之和,备课组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分给各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再交给集体备课组长,集体备课等同了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只有将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以学生的现实基础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通过教师间合作教研,以目标共同、智慧共享、过程协同、个体独创等方式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才能使教师们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这样集体备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是我校工作经历、培训经历各不相同的多名数学教师,研究团队年富力强,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素养。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通过不断的努力初步完成了阶段研究任务,现将本课题中期的工作汇报如下: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理论层面实施情况 课题组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了有关学习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论述、新课程改革理论有关理论,对“探究性学习”学习过程评价“等都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全组人员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参加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胆地进行新课改的先期实践活动,并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全组人员参加新课标指导下优质课评比观摩,多人参加了市级培训。(二)课题实践层面实施情况 首先,我们规范了集体备课的流程:成立备课小组,由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商讨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进行研究人员分工,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严格按计划实施,确保按时高效地进行活动。力争取得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 其次,严格按照“主备课人初备——说课――集体讨论——主备人二次备课——课堂实践、展示成果——教后反思”的备课流程骤进行。 1.、主备人初备。集体备课之前,主备人个人提前先通览本单元(章、节)教材,按集体备课的要求考虑好自己的意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优秀教学资源)、手段、方法,提出问题或设想;写好“单元集体备课主备稿”,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 2、说课。各备课教师要充分准备,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生状况,说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前瞻后延,将诸方面的因素进行透彻地剖析。 3、集体研讨。然后其他组员也充分研究教材,搜集教学资源,在主备人发言后组内每位教师都出谋划策,提出补充意见,并对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集体讨论时,先由主备人围绕主备稿说课,其他教师充分研讨,要求人人发言,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对备课进行讨论、优化,教研组长作好详细记录。 4.主备人二次备课。主备人根据集体讨论和自己对主备人教案的解读,最后综合集体意见,由中心发言人执笔撰写,进一步加工、整理、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共性教案,达到优质资源共享,发挥集体优势,打好团体战。最后,每次集体备课记录,在备课后交教务处存档。由于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为了随时研究、解决学生暴露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平时不

备课中的问题与对策

备课中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数学备课情况调研报告 江西省石城县教育局教研室温颖红许荣华 好课如歌,好课如诗,好课如画。上好课,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就要认真、充分、精心地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备好课,真正做到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深思熟虑,了然于胸,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劳而无功。为了了解当前课改中我县教师备课现状,分析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教师备课意识,改进备课方法,进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力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为此,我们对全县数学教师备课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情况,本次调研采用了“听、看、查、访”等方法。听,听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情况汇报;看,查看了32所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方案及检查记录,观看了268节小学数学课堂现场教学;查,抽查了215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案;访,召开教师座谈会10余次,访问了160名小学数学教师。 一、问题及分析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引下,教师的备课有了可喜的变化,但也还存在明显的、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六重六轻”。 1.重形式轻内容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但在现实中,仍有部分数学教师把备课仅仅当作应付县、校检查应做的一件事。这种认识上的偏颇,加之评价机制的相对滞后,致使13.9%的教师在备课时,环节标题一应俱全,但过程设计字数寥寥无几。如教学过程为:复习见书“P(多少页)”,新授讲解书“P(多少页)”上的例题几,练习、作业设计见“P(多少页)”。整个过程只写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具体内容到底如何引入,如何展开,预期效果又将如何……一概不论,成为了典型的轻视内容,追求形式的形式主义。 2.重数量轻质量 “工作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做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这成为了部分教师的人生信条。据调查统计,有98.6%的数学教师均能在上课前按课时备课,一节也不落下。但其中有32.4%的教师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差事。他们敷衍对待,基本上不去用心研读教材,领会编者意图,更谈不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备课时东拼西凑抄一点,随随便便写一点,很少从实际出发揣摩这样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行之有效,能否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价值,从而导致备课质量低下,实用性不强。 3.重教法轻学法 在抽查教师的备课中发现,有78.5%的教师在备课中只是对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有构思、有设想,如:实验法、操作法等,至于学生如何学,学生的知识停靠点、学习兴奋点、兴趣热点、认识盲点、理解难点在哪里以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每节课让学生学会哪些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很少涉及。忽略了教育的目的重在教给学生一种思想、一种方法,让学生成为有理想、会学习的人的先进理念;忽略了“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课改精神;忽略了“教是为学服务”的教育观念。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数的排列时,创设情境“11月份学校举办了冬季运动会,二(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想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不可估量”。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介绍当年的圆明园是怎样的。第五自然段讲述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教学设想】 这学期,我们学校承担了“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的实验课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如何在课堂中渗透研究的方法与意识,我在《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作了初步的尝试。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审题,审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你由题目知道了什么?”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调取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使学生将这些信息与大家进行初步地交流。第二部分是读了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是一个拓展性思维训练的过程。学生在初步进行交流之后,可能并不仅仅满足于已有的信息,他们会在头脑中萌发新的问题,这个环节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当然,并非所有的同

学都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为了能够使学生对信息有个分析、选择的过程,我又安排了第三个环节的教学──“学习页 1 第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我让学生阅读课文,在书中寻找答案。(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答案,还有许多问题可能要查找更多的资料)紧接着,我让学生交流讨论已懂的内容。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中心环节。学生能够在讨论交流中,将知识不断地交融、整合。当然,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读为主: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深入地读能够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在教学中,不能游离于课本讨论,应抓住契机,让学生多读、多悟、多积累。 2、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第一课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孩子大胆地、自主地去研究,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理解到什么程度。 3、发挥教师地主导性: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正确把握好学生讨论的方向,适时点拨,整体调控,使讨论能够合理有序的进行。 讨论结束后,就进入到最后一个环节,──交流筛选讨论题。为了能使这个环节有序地进行,我在学习小组内安排了监督员,对讨论情况进行监督;安排了记录员,对感兴趣的问题

幼儿园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幼儿园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幼儿园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集体备课是每周的必修活动,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惑,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与研讨等一系列活动后,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我们的集体备课现状,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 问题一:存在不发言现象 在集体备课中,由于组内成员较少、师资结构等问题,研讨氛围不够浓厚,大家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活动中以倾听为主,往往由组长一人说了算。这样的研讨氛围直接导致了个人观点代替了集体的智慧,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集体备课的有效开展。 问题二: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集体备课中,立足点往往从“我想怎么教”出发,教师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没有从“幼儿怎么学的角度去落实”,即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考虑,幼儿需要什么?有时甚至会从方便教师操作的角度思考一些问题,忽视了幼儿的发展及各班幼儿个性差异等。 问题三:二次备课缺思考。

经过集体备课后,大家在活动大环节上形式共识后,由于各班幼儿发展水平有所差异、已有经验不同等具体情况的存在,要求教师在提供的教案上进行添加、修改。但是事实上,有的教师一味依赖,没有沉下心来钻研教材,只是现搬照用。 问题四:一味追求教案的形成,忽视问题的解决和研究。 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借助现有教材等,有时候只是机械的剪贴,拼凑,以便完成任务,不见研究的踪影,更谈不上共同智慧的结晶。 面对种种问题的存在,我们开始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怎样组织集体备课。 首先,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集体备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在阶梯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们深入思考,围绕同一内容各抒己见,交流合作,资源共享,这有效凝聚了集体的智慧,让每位教师在研讨交流中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的当,教学策略更加完善,对教学理念的理解更深入,教学能力的以下不断的提升。 其次,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备课水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21 圆明园的毁灭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去写,题眼是毁灭,文章的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根据课程标准的三个角度来设计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日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能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 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观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应噶侵略者的 野蛮行为。 【学习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珑、剔”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损、皇、剔、统”等14个生字,重点指导“剔、统”两个字的书写。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玲珑剔透、举世闻名、 不可估量、众星拱月”等词语。 3.运用图示方法理清课文的叙事顺序和课文结构,并能借助图示把握课文主要 内容。 4.通过画出课文的重点词句,感受字里行间所包含的热爱祖国灿烂文化、对侵 略者的憎恨之情,增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包括教师) 5.通过教师范读、试读、挑战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祖国灿烂文化的 热爱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背诵三、四自然段。 6.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理解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但作者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领运用反衬手法,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特点。

目前集体备课的现状及若干观念问题

目前集体备课的现状及若干观念问题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然而在实践中,它未能产生应有的作用和效果。2005年《中国教育报》刊发了一组文章,就“集体备课”进行了争鸣和讨论。有的教师认为“集体备课是一种教研幻想,再怎么改良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有的认为“集体备课形式主义严重,如此集体备课,还是‘革掉’的好”。集体备课为什么会处于尴尬境地?为什么会在实践中陷入形式主义? 毋庸置疑,集体备课相对于个人备课有许多优势。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通过在提供资料、教法、计划等方面互通有无,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实现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知识内容的充实。新老教师之间交流的机会增多,有利于缩短教学新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时间,使人力资本获得最大利用;有利于集中集体智慧,共同研究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取优去劣,提高授课质量,使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但由于集体备课是以教师的主观参与为前提,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开放性,不易控制,且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针对目前集体备课状况,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目前集体备课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1.不良竞争,造成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就目前而言,与成绩挂钩的奖惩对每个学校、每位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将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使一部分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愿把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以及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教给别人,以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当新教师提出问题或出现失误时,得到的帮助也是有限的,在集体备课中很少能提到实质性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的方法、计划、方案,使整个集体备课名存实亡,流于形式;同时,也造成教师的 人际交往障碍,不利于集体合力的形成,也违背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2.拿来主义,使教学失去个性 因个人才智、能力、水平有限,不同个体之间在教学水平、质量、讲课艺术等方面存在差异是人之常情,是应该的。但相对较薄弱的个体应努力钻研,争取缩小差距。就集体备课而言,有部分教师态度不够端正,抱有“拿来主义”的思想,极少参与讨论,对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加任何思索与改进拿来就用,使备课最基本的要求“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不能被落实。这是集体备课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一个备课集体中,大家畅所欲言,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的,固然皆大欢喜,然而,现实中却障碍重重。 3.心态各异,使集体备课出现冷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编排了 4 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二、教学目标: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1、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 2、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 四、单元教学时数: 10 课时 五、教学用具:远程教育资源、教师与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课件等。 六、课时安排:《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

有灰尘》《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复习 3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 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专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是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初步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5、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到,从中受到教育。 6、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真诚,诚实做人的重要性,师生共同努力,

集体备课交流研讨

第四周 语言组集体备课交流研讨:如何备课 刘文霞备课是每一位教师教学必备基本功,是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呈现的是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对于新教师来说课前深入挖掘教材,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预设活动环节等,是有效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可从现有新教师的备课状况看,发现她们的备课格式不规范,备课不详细,主次不突出等等现状,所以对她们进行这一内容的指导显得更加的及时与有意义。 集体备课是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研究活动,让让教师加深对新课改理念与课程标准的理解,那么怎样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呢,我觉得我们可以在语言组教研时间举行语言集体备课现场观摩活动,有层次的组织大家展开讨论,先讨论对本次活动的教材分析,幼儿基础分析,再讨论教案的活动过程,提问设计是否合理,组员们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疑义,主备老师结合PPT为组员们展示自己对本次活动的理解与思考. 学习目标: 1、帮助每一位年轻教师增强备课意识,掌握备课的基本模式,学会分析教材,学会合理制订目标等技能。 2、通过学习,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学会科学合理地预设活动过程,提高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 学习准备: 组织者:撰写活动策划案;对现有教师的备课现状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阅读“如何备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文章 学习者:事先在幼教杂志中查找一篇优秀教学活动设计,分析教案的亮点,与自己的教案作比较,分析查找不足

学习过程: 1、组织者导言: 年级组长:备课是我们每个教师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它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时的重要准备,是一项需要用心、用脑,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精力的劳动,是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备课的主要部分包括分析教材、目标的制订(重难点的确定)、活动准备、环节的设计、最后的教学反思,这些基本内容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可在你们现有的备课中还是发现了不足,所以这也是今天组织大家学习如何备课的基本动机与目的,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使以后的备课质量有所提高。 2、分享优秀教案 年级组长:学习他人的优秀材料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式与内容,我们可以在学习他人优秀的教案中得到启发与借鉴。所以现在请你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事先查找的优秀教案,并谈谈你的在阅读分析后的收获。 3、重点对“如何教材分析、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进行环节设计、如何进行课后反思”的讲解与研讨 一、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如何进行目标的制定?(角度要统一、表述要具体、模式要灵活、重在要创新)目标:(情感、认知、技能等)从幼儿角度出发、从教师角度出发,两者角度要统一) 活动目标是我们设计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方式、推进活动过程、评价活动结果的基础与依据。我们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活动环节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以确保活动的效果。否则,教师天马行空地发挥,无法使幼儿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当然,教师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根据幼儿当时的兴趣灵活地作些调整是必须的。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国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以及1篇略读课文《无名岛》组成。《古诗三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以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一首,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名岛》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战士们对祖国领土的热爱,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三首》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去查找写作的背景,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如当时宋代的社会环境等;《无名岛》一文鼓励学生去查找我国海岛战士生活的相关资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感受文中的含义和包含的情感,学会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列提纲,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次习作中,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后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美好愿望,通过列写作提纲,让学生分段叙述,将文章写清楚。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网络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查找资料,有一定查找资料的基础,但有针对性的查找和筛选需要的材料的能力较弱,还需要训练。 本次习作,对学生来说可写的东西很多,如何将所写的内容合理安排,需要学生学会写作前列提纲,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说之前接触少,但对于用几个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时常接触,这种需要一个转换,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提高学生

集体备课方案及措施

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方案与措施 三桥乡中心小学 2011.09

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学法,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特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是当前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培养教师合作研究精神、促进教学相长,鉴于目前集体备课活动的现状,现提出此方案。 二、具体实施方案: 1、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不少于两课时,具体时间由各组安排,报教导处备查。 2、集体备课的组织:由教研组长总负责,以学科为单位,负责本学科集体备课事宜,任课教师参与,轮流做中心发言人。备课组长职责:上报集体备课方案,将每周集体备课时间、中心发言人、记录人、教学反思整理人上报教务处(以表格形式)。 3、集体备课的形式:采取“中心发言+讨论”的形式。 4、集体备课的流程:严格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生成教案——个性设计——个人上课,撰写感悟与反思”的步骤进行。个人初备,每位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学段的具体要求,提前一周研究下周的教学内容,钻研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内容的地

位和知识结构,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注意点,特别是学生易出错的地方,根据新的教学理念设计出本课的教学思路,要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知识点间过渡,解决重点的措施,突破难点的方法,知识与能力形成过程的步骤,学法指导的运用上多着力。中心发言人发言、集体讨论、形成定稿(即教学思路)、教师个性发挥进行修改、教学实践后进一步修改教案、写教学反思。每次集体备课后必有教学反思记录,学期结束后将教案交教导处存档。 5、集体备课内容: 围绕单元教材,研教研学。 A、做到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 B、做到五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的;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重难点;统一考查。 6、集体备课要突出研究风气。要研教研学,尤其要研课堂之教,学生之学,而不能“重教轻学”,只重视教师如何去教,忽视对学生的研究和探索,要实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转变,就要在集体备课中,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要研究教师如何运用学法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集体备中,不仅注重教师“教什么”,更要通过对教材如何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的研究,来精心设计“怎样教”。 7、集体备课要体现创新性。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集体备课本身

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教学方面存在问题及措施 一、存在问题 (一)教学、教研工作方面 1.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研氛围不浓。 我校绝大部分学科都做到了专职专任,但有几个教师不是科班出身,是改科任教,近年来还有部分新教师含校聘教师入职,个别教师的不专业导致了教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从整体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是当务之急。 2.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角色转变迟缓,教学效率不高。 虽然在上级教委和区教研室的要求和指导下,我校一直在尝试、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在教师中积极推行、倡导新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师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不同,对课改理念的认识和接受也不同,可以说,我们的课改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目前的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学围绕教转,教师还是课堂的主宰者,基本上还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思维。 3.过于注重培优,而忽视辅差。 为了中考多出成绩,出好成绩,在九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真正做到关注全体,而是过于偏重对优秀生的培养,忽视了对临界生和学困生的辅导,从而导致了优生

更优,而差生更差,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现象。 4.学生方面 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打工子女,家长对学习不够重视,家庭的学习氛围不浓,导致这些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习惯于“强迫性学习”,没有切实有效地学习方法。 (二)课改方面 一是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中尚未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大多教师还是比较喜欢“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上课时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思考少、发言少、讨论少,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 二是教师思想观念滞后,对课堂教学改革认识不足,存在抵触情绪和质疑想法。教师观念滞后,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缺少敏锐的思维、缺少敢为人先的勇气,这确实是阻碍学校教学改革进行、教学质量提高、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三是教师对教学研究和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不足。我校有固定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时间,但从具体执行的情况来看,还开展得不够好。有的教师抱着“要我参加”的应付态度,缺少相互交流与合作,还没有发挥出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时许多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意义和功能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教科研意识。

对集体备课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的思考

对集体备课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的思考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41 更新时间:2010-9-23 10:39:04 对集体备课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的思考 我们学校一直非常重视集体备课的研究与推进工作,尤其是本学年我们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为引领,将集体备课的定位放在家常课的研究之上,更多地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的有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存在这样那样低效的现象。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是大家无“备”而来。大家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没有什么中心话题,没有什么真正收获。老师们大多是依据现成的教案,简单应付,草草了事,实用性不强,备课的质量也就大打折扣。这主要是因为老师们对集体备课的认识不到位,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对自己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承担的任务不清楚。当然,教师之间也存在个别差异,部分教师即使没有任务驱动,也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而大多数老师都是得过且过,研究不深入甚至是没怎么研究。 二是“集”而不“研”。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只是以个人主备为主,在原教案上圈圈画画,大同小异,对教学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剖析、教学环节的设计流于形式,没有从教学的深层次出发进行系统的研究,更没有从教学实际进行教学的重建。缺乏问题的引领,话题较散甚至无话可谈。究其原因主要是初备不充分造成的后遗症。 三是“备”而不“用”。集体备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但我们不少老师并没有将集体智慧的成果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集体备课之后的执行 度不高。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个成果对他而言研究不深、投入较少,或是由于不便于掌握 和应用,所以用得不多。 针对上述情况,作为教研组长,集体备课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我们必须进行深 刻地反思,积极寻找改进的措施。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尝试着做出一些改变。 1.提高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明确职责分工。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转) 当前,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其中,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过去的一年我们组里的每位老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在教学能力、教学成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然而,反思我们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时,我们却不得不深思。在现实的校本教研中,在我们最“基层”的教研组中,却存在着对教研的认识与理解的误区,导致行为出现偏差。怎样解决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研实体呢?这是我任职教研组长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此,我根据自己的实践调查与研究,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并附上我们组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与同行交流。 问题一:组内教研活动形式化——不注重内容。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内的老师对教研的理论价值认识不够,将教研当作额外的负担。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这些教书匠能研出名堂来,还要那些专家干嘛?”二是老师们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当作展示的窗口,当作作秀的手段,平时没有认真发现现实教育中的问题,而是热衷于搞大课题。

在教研组的活动中,老师们在规定的时间均能到达规定的地点,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把自己当作教研活动的主体,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不足,积极性不高。 应该说目前大部分地理教研组活动效果不佳,教师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疲于应付”的特点,尚未形成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 对策: 1、提倡“问题教研”。加深老师们对校本教研的正确认识,理解教研是要发挥我们的群体智慧,去研究我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交流中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并非空洞地、不着边际的谈一些大理论、大框架。 2、提倡“务实教研”。使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研”,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的教研,是要“研以致用”,而并非要研究出多么高深的理论成果,根本不需要走过场。 问题二:组内教研活动“研教分离”——不重视教与研的结合。 这一问题一方面表现在教研与教学过程分离。主要原因是我们组内的老师缺乏问题意识,课题意识薄弱,不善于在日常教学实际中捕捉研究的问题。那么究竟怎样解决这一难题,老师们并未作过全面思考,更不用说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了。所以,问题就在老师们的无奈声中、埋怨声中依然伴随着学生,始终没能得到解决。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第一稿) 秦皇台中心学校杨光涛【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第一篇文章。本组四篇文章旨在让学生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并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应用。本文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章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痛惜之情跃然纸上。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描述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和珍藏文物。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毁灭经过,语言精炼、准确。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热忱,对于祖国优秀园林被毁一事充满着对帝国主义的痛恨之情。文章是通过用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的辉煌尽而反衬出对英法联军的痛恨。因为圆明园已不复存在,那么对于它当年的辉煌,学生凭借文本来想象,在头脑中构建圆明园的景象,可能难一些。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在阅读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情感的能力。但对于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加以运用这一点,大部分学生还很难做到,需要在课文的学习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在一美一毁的对比中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 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独运:题目是毁灭,为什么大量篇幅写辉煌。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课14个生字新词。其中,重点指导“剔、统、瑰、估量”等字词的读音,重点指导书写“瑶、宏、侵、瑰”等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估量、众星拱月、统统、销毁”等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解答问题的能力,并试着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或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一块小石头,让学生猜猜它的来历。之后告诉学生,它来自圆明园大水法(课本116页插图)。并让学生试着用这块小石头说一句话。导入本课。(板书课题,了解毁灭的意思) 2.通过课前查阅、整理资料,谈谈对圆明园有哪些了解。 ①通过学生交流,知道查阅资料的基本途径(借助相关的图文资料——课本中的或课外;借助网络;询问有此方面专长的人;通过媒体了解等等。) ②通过交流,初步掌握整理资料的方法。(选取对课文的学习最有帮助的内容,可以摘抄下来,可以背一背,可以讲一讲等等。) 师:那课文中又讲了圆明园的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揭开问题的答案吧。 (设计意图:由一块小石头引出本课,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一是丰富学生对圆明园的认知,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课文的教学需要学生借助文本对于不复存在的圆明园进行想象和重构,如果学生课前有了一些认知,课上再相互交流,是有益于难点的解决的。其二,通过交流,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