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水的练习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水的练习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水的练习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水的练习

汽化和液化

1.(2018?抚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冰瀑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

C.白霜的形成D.铁块变铁水

2.(2018?鄂尔多斯)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3.(2018?天门)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放热的是()A.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了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

C.秋天,树叶上的露珠出现了

D.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了

4.(2018?宁夏)下列关于厨房中发生的生活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烧水时,发现水温达不到100℃就沸腾了。是因为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打开锅盖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取出存放在冰箱中的冰糕,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把食盐放进水里,一会儿水变成了盐水,这是熔化现象5.(2018?荆门)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6.(2018?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

7.(2018?威海)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9.(2018?阜新)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水沸腾是一种剧烈的现象,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10.(2018?毕节市)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为60℃,当温度达到℃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当后,继续加热,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11.(2018?宜宾)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冷冻的冰红茶,过一会儿发现瓶子全身“冒汗”,这是由于瓶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发生了现象;若不小心将冰红茶洒了一些在地面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这是因为地面上的冰红茶发生了现象。

12.(2018?眉山)春节联欢晚会为了打造舞台效果,常用干冰(固态CO2)在舞台上产生淡淡的白雾,是由于干冰的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形成的。

13.(2018?巴彦淖尔)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甲所示,

(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烧杯上方有大量的“白气”冒出,“白气”形成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2)分析图乙所示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

(3)烧杯中的水长时间持续沸腾过程中,试管中水的温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烧杯中水的沸点,试管中的水(填“会”或“不会”)沸腾,这说明液体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14.(2018?西宁)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烧杯甲和试管乙内都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使甲杯中水沸腾,若不断加热,乙试管中水能否沸腾?为什么?

15.(2018?吉林)夏季,从冰箱中拿出的罐装饮料,过一会儿外壁会出现水珠。

请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熔化和凝固

1.(2018?铁岭)下列四幅图片所涉及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的是()A.土地干涸B.制作雪糕

C.水被烧开D.干冰变小

2.(2018?青海)如图所示,从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一项是()

A.在AB段,物质处于固态

B.这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象

C.该物质熔化过程历时6分钟

D.该物质的熔点是48℃

3.(2018?贺州)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A.没有熔化B.熔化一半

C.熔化小于一半D.熔化超过一半

4.(2018?赤峰)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A.蜡玻璃沥青B.蜡铝玻璃

C.冰铁铝D.冰铁沥青

5.(2018?无锡)如图是“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

D.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晶体

6.(2018?黑龙江)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7.(2018?荆门)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

“减少”或“不变”)。此时a处于状“不变”)。内能(选填“增加”、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8.(2018?大连)夏天,有的人喜欢喝凉的饮料,往往会在常温的饮料中加几小块温度低于0℃的冰,请分析说明加冰块使饮料变凉的原因。

升华和凝华

1.(2018?鞍山)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食品在电冰箱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

C.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吸热

D.用酒精给高烧病人擦拭降温,利用了酒精升华吸热

2.(2018?黑龙江)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自然界中雪的形成

3.(2018?乌鲁木齐)利用干冰(固态CO2)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华C.汽化D.液化

4.(2018?黄冈)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

“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冰花“是由空气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5.(2018?呼和浩特)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6.(2018?娄底)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

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

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

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

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

7.(2018?攀枝花)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汽化C.凝固D.凝华

8.(2018?重庆)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

B.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

9.(2018?贵港)严冬,树枝上形成美丽的“雾淞”。“雾淞”属于现象(选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这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中,需要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10.(2018?东营)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11.(2018?恩施州)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关于水是一种常见溶剂的基本概念

1.现代教室中安装有白板,用白板笔写字时能闻到一种特殊的气味,这是因为其所用墨水的溶剂常常是()

A.水B.酒精C.食盐水D.植物油

2.(2018?长沙)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冰水溶解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3.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的因素很多,当我们研究蔗糖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时,需控制的影响因素有()

A.水量的多少B.温度的高低C.是否搅拌D.以上全部

4.可以加快固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的措施有:①加热;②搅拌;③将固体溶质研细;④增加溶剂的量.一般可行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②③

5.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食盐、蔗糖和淀粉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你认为他们做这个实验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溶质颗粒大小B.溶剂的温度C.溶剂的种类D.溶剂的质量6.(2018?宜昌)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A.氯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氢氧化钠

7.(2018?都安县三模)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

8.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蔗糖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

9.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右侧U型管中b处液面上升,则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A.氯化钠B.氢氧化钠C.硝酸铵D.冰

10.如图所示,向盛有固体X 的试管中加水,试管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试剂瓶中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固体X 可能是()

A.食盐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生石灰

11.下列物质混合后,可以形成乳浊液的是()

A.食盐和水B.花生油和水C.蔗糖和水D.面粉和水

12.下列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A.早餐时喝的“牛奶”

B.洗衣服用的“肥皂水”

C.消毒用的“碘酒”

D.肠胃病人“造影检查”时服用的“钡餐”

13.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A.牛奶、汽水、石灰水

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江水、肥皂水、碘酒

D.酒精、泥浆、汽水

14.化学实验后我们要有清洗仪器的好习惯,以下清洗方法中,原理与另三种不同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

C.用水清洗蒸发皿中的少量食盐

D.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

15.溶质可以是、,也可以是.溶剂有多种,可以是水、汽油、酒精等,但在一般情况下都指的是,除特殊说明外.如:盐酸中的溶质是,溶剂是;酒精溶液中的溶质是,溶剂是;碘酒中的溶质是,溶剂是.

16.(2018?益阳)如图,向烧杯中加入试剂A,发现烧杯中水温明显升高。(1)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原因是。

(2)试剂 A 可能是(写一种即可)。

17.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悬浊液的是,属于浮浊液的是,属于溶液的是.

①牛奶②黄河水③高锰酸钾溶于水④矿泉水⑤碘酒⑥色拉油混合水⑦粉笔灰混合水⑧面粉混合水⑨盐水⑩白酒.

关于溶解度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题目

1.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g,它表示()

A.20℃时,l00g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氯酸钾7.4g

B.20℃时,氯酸钾在水中溶解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C.100g水溶解7.4g氯酸钾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l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4g氯酸钾

2.将10g硝酸钾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为10 g B.溶剂为100 g

C.溶液为110 g D.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 g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水64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即25:9)D.20℃时,将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4.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g,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

确的是()

A.溶液:溶质=4:1B.溶液:溶质=6:1

C.溶质:溶剂=1:6D.溶液:溶剂=5:4

5.(2017春?涵江区校级月考)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gA物质,10g酒精

中最多能溶解4gB物质,A和B 的溶解度相比()

A.2A=B B.A>B C.A<B D.无法比较

6.(2017春?下城区校级月考)20℃时,将30克某物质投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还有10克未溶解,问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A.50克B.30克C.40 D.40克

7.(2017秋?浦东新区月考)在t℃时,用a克某溶质配成c克饱和溶液,若再加入b克溶质,则此温度下,此溶质溶解度为()

A.克/100克水B.克/100克水

C.克/100克水D.克/100克水

8.(2015秋?乳山市期末)t℃时的硝酸钾溶液200g蒸发20g水后,析出晶体8g,又蒸发20g水后析出晶体12g,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A.60g B.50g C.40g D.100g

9.(2018?合肥模拟)硝酸铵(MH4NO3)可用于制作烟火和炸药等,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510********

温度/℃

溶解度/g122130140160190220250

A.硝酸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90g硝酸铵

C.将硝酸铵饱和溶液从0℃升温至20℃时,仍为饱和溶液

D.25℃时,硝酸铵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1:5

10.(2017秋?定边县期末)下列加速物质溶解措施中,能改变固体溶解度的是()

A.加热B.搅拌C.振荡D.把固体研细

11.(2017秋?河北区期末)下列方法能使硝酸钾固体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的是()

A.增加水的质量B.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C.升高溶液的温度D.将硝酸钾固体粉碎

12.(2018?江西)t2℃时,向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13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P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g

B.搅拌的目的是増大甲的溶解度

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容易变为饱和溶液

D.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13.(2018?云南)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仍然饱和

D.t1℃时,将5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14.(2018?铜仁市)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点表示在t℃时,甲、乙均为饱和溶液

B.35℃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甲物质溶液质量是67.5g

C.t℃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5℃时仍是饱和溶液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大

15.(2018?聊城)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C.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D.t2℃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16.(2018?恩施州)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C.将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7.(2018?梧州)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溶解度:a=b>c

B.随温度的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

C.t3℃时,将30克a加入50克水中可以得到80克溶液

D.t1℃时,a的饱和溶液和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8.(2018?玉林)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

C.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为b点,可以加适量溶剂

D.分别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均有晶体析出19.(2018?罗平县三模)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5ga的饱和溶液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其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20.(2016秋?泰顺县校级月考)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中达到状态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内因是,外因.

21.(2018?滨州)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

(1)t2℃时,将6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

(2)图中P点所表示的B物质的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将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任写一种)。(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2.(2018?辽阳)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g。

(2)乙中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

(3)将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观察到的现象是。

(4)t2℃时,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1.(2018?四川三模)某次硝酸钾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n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P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n、p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D.m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n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2018?石家庄一模)如表中数据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图所示是用其中一种物质所做的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10203040

温度(℃)

溶解度/g KNO320.931.645.863.9

NaCl35.836.036.336.6

A.实验中加入的物质R是氯化钠

B.③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④中t的取值范围在30~40之间

D.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比②中的大

3.(2017秋?宜城市期末)能证明硝酸钾溶液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叙述是

()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质量不变

B.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无KNO3晶体析出

D.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

4.(2018?烟台模拟)如图三条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的方法,均可使它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a溶液B.b,c溶液C.c溶液D.a,b溶液

5.(2018?莱芜模拟)t℃时,分别采取下列措施,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

饱和溶液的是()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水④加足量溶质⑤恒温蒸发水.

A.①有B.只有④⑤C.有②和④D.有①和③

6.(2017秋?全椒县期末)如图所示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A.X溶液B.Y溶液C.Z溶液D.X、Y溶液

7.(2017秋?船山区校级期末)要想把一瓶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硝酸钾;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

8.能将饱和KCl溶液变为该温度下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加水

B.倒出部分溶液

C.加KCl固体

D.加热蒸发水,再降温至该温度

9.(2017?红寺堡区校级一模)要使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以下措施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恒温蒸发溶剂B.加水

C.降低温度D.加入适量硝酸钾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这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5%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11.(2017?宁波)如表是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表.

02040温度(℃)

13.331.663.9

溶解度(g/100g

水)

(1)称取30gKNO3固体时,在加一定量的KNO3固体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直到天平平衡;

(2)20℃时,将30gKNO3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

(3)要使20℃时的KNO3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写一种即可)

12.(2017?朝阳区一模)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2040506080温度(℃)

溶解度(g)NaCl36.036.637.037.338.4

NH4Cl37.245.850.455.265.6

KNO331.663.985.5110169

(1)20℃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2)50℃时,在100g水中放入36g氯化钠充分溶解,待温度降到40℃,得到

的是氯化钠的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13.(2017?莒县模拟)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分别是;;.

14.(2017春?洞口县校级月考)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且不改变溶液的浓度的方法是.

15.(2015秋?新泰市校级月考)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2)20℃时,质量分数为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区域(选填“Ⅰ”“Ⅱ”“Ⅲ”或“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或。

16.(2018?大东区一模)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和必备的学习能力一化

学因实验而精彩。在实验室,娟娟小组关于硝酸钾做了如下实验。(硝酸钾在20℃

时的溶解度为31.6g)

验操作溶液标号

取20mlL水,加入5g硝酸钾。搅拌恢复至20℃全部溶解,得溶液①加入xg硝酸钾,搅拌恰好饱和,得溶液②

加入4g硝酸钾,搅拌得溶液③

加热全部溶解,得溶液④

晶体析出,剩溶液⑤

冷却至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不饱和的溶液是;

(2)一定饱和的溶液是;

(3)溶液③的质量;

(4)析出晶体质量。

17.20℃,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2)图2中一定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图是,P点表示的意义是;

(4)某同学利用实验探究NaCl在水中的溶解限度,所得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序号温度水的质量NaCl质量

加入未溶

25g9g0①

20℃

50g20g2g ②

20℃

l00g34g0③

20℃

125g48g3g ④

20℃

150g54g0⑤

20℃

上述实验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1.已知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下列比例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5

C.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4:5

2.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根据实验过程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20.9 31.6 X 63.9 85.5

A.溶液①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溶液②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30℃时硝酸钾溶解度:31.6<X<63.9

D.溶液③中再溶解35.5gKNO3为可成为饱和溶液

3.某温度下,在200g 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20g 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 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g 10%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到20%,需再加入10g硝酸钾固体

B.将10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20%的食盐溶液中取出的5 g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小

D.当溶液被水稀释时,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5.对“20%的蔗糖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A.100g水中溶解了20g蔗糖

B.100g蔗糖溶液中溶解了20 g蔗糖

C.溶液中的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

D.从20%的蔗糖溶液中取出一滴,这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是20% 6.将50g20%氯化钾溶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1% B.5% C.10% D.20%

7.欲将8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质量分数为10%,需要加水()

A.800g B.80g C.40g D.60g

8.医院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双氧水溶液清洗伤口,若要配制5%的双氧水溶液1200g,需要30%的双氧水溶液的质量为()

A.30g B.100g C.200g D.400g

9.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5%的硝酸钾溶液,需

要加水的质量为()

A.100 g B.200 g C.300 g D.400 g

10.把400g 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A.蒸发200g 水B.加入200g 水

C.加入400g 水D.加入40g 氯化钠

11.现有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降低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温到80℃ D.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

12.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100克水,则在20℃时,不可能配制成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20% B.25% C.26.4% D.30%

13.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要把100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2%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g.

14.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已知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

温度(℃)0 20 40 60 80

溶解度(克)12.6 15.3 20.0 25.0 42 (1)40℃时,150克水最多能溶解该物质的质量是g;

(2)如果要配制该物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溶液200克,需要水g,此时溶液的温度应为℃.

(3)在2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能形成溶液g,再将此溶液升温到80℃,此时溶液成为(填“饱和”或者“不饱和”)溶液.15.氯化钠不仅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计算:

若要配制1000g 0.9%的生理盐水,需要g 氯化钠:其中0.9%的意义是。

16.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较稀的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浓硫酸溶剂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要把50g 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

17.20℃时,将20g硝酸钾固体加入50g水中,搅拌充分溶解后,仍有4.2g 硝酸钾固体未溶解。请填写下列空白:

(1)所得溶液是20℃时硝酸钾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所得液液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

18.要配置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100g来选种,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水的质量为.如果对100g 4%的NaCl溶液进行如下处理,求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假设每次增加的溶质皆完全溶解.以下各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1)蒸发1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华师版科学七下第1章测试卷 含答案

第1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 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 2.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因为冰汽化为水蒸气 C.刚从泳池中出来的人感觉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 D.冬天的早晨辽河边出现美丽的雾凇,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3.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城市论坛上,常德分享了“海绵城市”建设——水治理的成功经验。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C.工业上应该对废水做处理,使之符合标准后再排放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4.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认为此实验() A.只能验证猜想1 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5.夏天,人们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放在吊扇下吹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降低后升高B.不变C.降低D.升高 6.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A.二氧化碳B.小水滴C.空气D.水蒸气 7.将冰块放进外壁干燥的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可以看到易拉罐外壁出现了白霜。白霜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B.凝华C.液化D.升华 8.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有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9.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中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10.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春季,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夏季,小明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非晶体 D.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11.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12.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会变干,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汽化C.升华D.液化 13.现有100 g 2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含溶质20 g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水第一节水在哪里 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 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科学探究]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 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它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 3. 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 2.5%,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4.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温度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讨论] 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吗? [答] 可以利用水蒸气遇冷能液化成液态水的知识来回答。例如,在夏天,当我们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刚拿出时,瓶子外面是干而冷的,过一会儿,瓶子外壁会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从而可以证明空气中存在着水蒸气。 二、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2.水和生命的关系。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人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2/3以上,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 70%~80%,其中水母占98%,草本植物中约占70%~85%。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活动过程,即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例如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充足水分。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例如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为了得到并保证充足的水分,茎、叶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能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而根却非常发达,可达几十米深。 (4)总之,水对生命活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人来说,水比食物更重要。 [讨论]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是不是不需要水? [答]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与其他生物一样需要水。它为了能适应沙漠地区的生活,可以通过关闭汗腺从而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体内的水分,并且通过嗅觉系统可以在数千米以外“闻到”水源。 三、水的循环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0-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0-2、什么是科学探究 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0-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 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 (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 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值决定的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倾斜造成读数偏大)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一定要估读) 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6)测量误差: ①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②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由于估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3、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符号℃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 温度规定为0℃,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规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2、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2)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3)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不能拿开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拄上表面相平. (4)记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不读成摄氏三十七度);—20℃读作:零下二十摄氏度或负二十摄氏度 4、体温计的量程:35℃— 42℃,最小刻度:0.1℃, 特点: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玻璃弯管,用前需甩,离开人体读数。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 4、时间的测量: 1、心率是心脏或者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测量心率需要使用计时工具。 2、时间单位:秒(s). 常用的还有分、时、天、月、年等 换算关系是:1天=24小时,1小时=60分=3600秒 3、测量工具:钟、表 §0-4、几个主要的科学概念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新)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水 1〉地球上的水 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陆地水占总水量的;还有少量的大气水等。 3)水存在于、、以及内。 4)水一般以、、三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5)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2)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和。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和。(4)按存在空间可分为:、和。 6)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物质。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目前最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是法提取淡水。海洋中的鱼因为鱼鳃中有一种,具有把盐分排出体外的功能。海洋中的植物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也具有排除盐分的功能。所以我们在吃海洋生物的时候并不感到咸味。 7)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其中大约是咸水,咸水主要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我国的,亚欧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只有剩余的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8)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它主要包括、、。 9)大气中的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你根据哪些现象说明大气中有水。 10)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11)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 13)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从哪些生活实际可以体验到植物体中有水?。 15)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量,生命活动旺盛不分比不旺盛部分含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精选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精选 汽化和液化 1.(2018?抚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冰瀑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 C.白霜的形成D.铁块变铁水 2.(2018?鄂尔多斯)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3.(2018?天门)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放热的是()A.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了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 C.秋天,树叶上的露珠出现了 D.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了 4.(2018?宁夏)下列关于厨房中发生的生活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烧水时,发现水温达不到100℃就沸腾了。是因为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打开锅盖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取出存放在冰箱中的冰糕,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把食盐放进水里,一会儿水变成了盐水,这是熔化现象5.(2018?荆门)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6.(2018?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 7.(2018?威海)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推荐】华师大版七下科学复习重点

华师大版七下科学重点 1、海洋水占地球水体的绝大部分,海水的盐度是千分之三十五。 2、陆地水占地球水体的小部分,人类能利用的淡水又只占陆地水的小部分(冰川、地下水)。 3、人类能利用的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和江河湖泊水。 4、大气水的量很少,但是对水循环的作用很大,露、雾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 5、常见农作物中含水最高的是玉米和小麦。 6、人体含水量约60%,每天要饮水2到2.5升。 7、密度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密度是单位体积的物体的质量大小。 8、纯水在4摄氏度是密度达到最大,为1.0×103千克/立方米 9、三态变化名称和对应的物态与热量变化 10、蒸发和沸腾的不同点: 种类现象发生条件发生部位 蒸发和缓的任何温度都进行液体表面 沸腾剧烈的温度达到沸点并不断加热液体表面和内部 1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种类。 12、一种或几种物质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有水的称水溶液,无水的,含量大的称为溶剂。 13、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溶解到100g水里达到饱和溶液时溶解的质量,就是这种物质在该温度的溶解度。 14、黄河水是悬浊液,油加水、牛奶(胶体)是乳浊液。碘酒是碘溶解在酒精里形成的溶液。 15、水电解:通直流电,阴极产生氢气,阳极产生氧气,体积比约是2:1。加些氯化钠可以增加水的导电性。 16、氧气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7、氢气检验: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烧杯,内壁会有水珠产生。 18、水的两种说法:宏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微观: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9、检验水的存在: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变蓝;蓝色的氯化钴变红色。(文字表达式) 20、中国是缺水的国家。 21、空气成分:含有78%氮气,21%氧气。 22、稀有气体性质很稳定,含量很少,但用途很大。 23、工业制取氮气和氧气:用分离空气法,加压降温使空气液化后分离。 24、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 25、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改变反应速度,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一类物质叫催化剂。 26、氧气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发收集),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7、氧气的助燃性(氧化性):可以和很多可燃物发生反应。

(完整word版)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纯知识点(最新)

第一章水 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 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2.5L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17.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水是良好的溶剂,在水中可以溶解各种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天然水是溶液。 18. 一般来说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也可以用纸槽。 19.不同物 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19.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学生课桌的高度是70mm B. 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C.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4m/s D. 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2.在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这些科学研究中借助各种仪器是为了( ) A. 完成观察任务 B. 得到观察结果 C. 延长观察时间 D. 扩大观察范围 3.地震和火山的相同点为( ) A. 能量都来自地球的外部 B. 能量都来自地球的内部 C. 都对地形没有影响 D. 都分布在板块的内部 4.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 A. 地形的类型 B. 地形的分布 C. 地形的起伏 D. 地形的地质构造 5.无脊椎动物中最能适应各种环境的是() A. 环节动物 B. 软体动物 C. 节肢动物 D. 线形动物 6.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液泡 D. 叶绿体 7.今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2级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 C. 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 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8.阅读世界地图你会发现,两岸轮廓能够遥相对应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9.当你在一个陌生城市旅游时,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 ) A. 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 世界地图 C. 中国地图 D. 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10.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量太小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 B. 距离太远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 C. 只有天体之间才存在万有引力 D. 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11.“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人体细胞中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作为人的身份信息,从而用以鉴定不同人的身份。这样的身份信息主要来自于人体细胞结构中的()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膜和细胞质 D. 细胞核 12.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 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 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 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

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 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测量范围为35℃-42℃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 为秒,符号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1分=60秒1秒=100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无关。质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水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水单元测试卷含答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水单元测试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水是生命之源,以下生活中的“水”能看成纯净物的是 ( ) A .矿泉水 B .食盐水 C .自来水D .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2、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 3.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右图)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 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 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 2007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下列应对水短缺的措施: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② 加强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③加快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建设;④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⑤提倡节约用水,合理的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5、以下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 A 、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 、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 、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D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6、吃火锅时,我们虽然没往锅内继续放盐,但汤越吃越咸,这是因为: ( ) A 、汤的上部淡下部咸 B 、汤内盐的质量分数随着水份的蒸发而增大 C 、汤内锅底的盐没溶解 D 、其它原因 7、将一杯质量分数为26%的盐水倒去一半后,剩下的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 、13% B 、26% C 、52% D 、不一定 8、如果一杯水全部结成冰,那么 ( ) A 、质量、体积中、密度都不变 B 、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大 C 、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小 D 、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9、我国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A .冷却热饱和溶液 B .蒸发溶剂 C .同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 D .加热冷饱和溶液的方法 10、下列常见的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 .白醋 B .白酒 C .淘米水 D .雪碧 11.右图是KNO 3 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10C 时 ,100g KNO 3 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 3 2 0C 时 ,KNO 3的饱和溶液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D.温度高于t 20 C 时, KNO 3的溶解度大于NaCl 的溶解度 12、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 .凝华、熔化; B .升华、熔化; C .升华、液化; D .凝华、液化。 13、如图1 所示,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 “白气”的构成是:【 】 A .水蒸气 B .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 .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 S/g t ℃ NaCl KNO 3 t 2 t 1 20

[全]华师大版初中科学知识点七年级下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知识点七年级下 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 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2.5L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17.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水是良好的溶剂,在水中可以溶解各种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天然水是溶液。 18. 一般来说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也可以用纸槽。 19.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1〉地球上的水 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陆地水占总水量的;还有少量的大气水等。 3)水存在于、、以及内。 4)水一般以、、三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5)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2)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和。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和。(4)按存在空间可分为:、和。 6)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 % 。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物质。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 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目前最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是法提取淡水。海洋中的鱼因为鱼鳃中有一种,具有把盐分排出体外的功能。海洋中的植物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也具有排除盐分的功能。所以我们在吃海洋生物的时候并不感到咸味。 7)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其中大约是咸水,咸水主要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我国的,亚欧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只有剩余的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8)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它主要包括、、。 9)大气中的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你根据哪些现象说明大气中有水。 10)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11)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 13)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从哪些生活实际可以体验到植物体中有水。 15)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量,生命活动旺盛不分比不旺盛部分含水量,如根尖、嫩梢、幼苗的含水量可达。 16)水母的含水量高达,人体中含水量约占体重的,但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含水量不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水的三态变化 教案1

第二节水的密度及三态变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特性 2.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 3.学会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水密度的概念;天平.量筒的使用 难点:完成比较完整的科学实验,初步学会记录数据.根据数据描绘图象,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 大烧杯、小烧杯、滴管、水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由影片切题:自然界中到处充满了水,当湖面结冰时,为什么鱼儿还可以在水下自由地生活呢?原来啊,这跟水的密度有关。 (二)新课 教师:从前,有个秀才往一个水桶里倒了点水,他拎了拎;再倒点水,再拎一拎; 再倒点水,再拎一拎;他发现一个规律,大家说他发现了什么? 学生:水倒得越多,他拎起来越重。 教师:很好!那么水的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1:体积 学生2:质量 教师:好!那么水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那用什么仪器来测量水的质量呢? 学生:天平 教师:天平的使用还记得吗? 师生共同回忆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游码归零,调节天平平衡;(3)左物右砝进行称量;(4)称量完毕作记录,砝码回盒游码零。(媒体辅助) 教师:很好!那么水能直接放在左盘称量吗? 学生:不能!应该放在烧杯里 教师:好,水的质量的测量已经没问题了,那么水的体积用什么仪器测量呢?

个别学生:量筒 教师:对。测量液体的体积,我们一般用量筒或量杯。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自己桌面上的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量筒使用的操作要点(量筒平放在桌面上;取用液体,倾倒致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 管)和正确的读数方式(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并且黑板板书以示强调。同时媒体展示: 仰视和俯视对读数结果的影响;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来定量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了 学生活动: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分组) 1、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称出烧杯质量 2、用量筒先后量取不同体积的水 3、先后将量筒中不同体积的水倒入烧杯,称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4、求出每次所取不同体积的水的质量 5、计算每次水的质量和水的体积之比,记录数据并填入表中 水的体积 (cm3) 空烧杯的质量 (g)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g) 水的质量 (g) 水的质量与水的体积 的比值(g/cm3) 6. 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坐标系中作出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 7、实验完毕,整理仪器 8、数据分析: (1)所取的水的体积由小到大,相应的水的质量有怎样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次测量的水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否很接近?_______比值大约等于 _____g/cm3。 (3)从以上实验活动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回答) 第二节水的密度(第二课时) (一) 引入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_第0章_走进科学优秀教案

走进科学 什么是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1)了解水银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1)质量的概念; (2)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 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1,思考并讨论: ①为什么树上熟透的苹果会往下落,而天上的月亮既不落向地球,也不向外太空飞去?(拓展:牛顿的故事,瓦特等;总结:只要留心观察,从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就可以进入科学世界,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②什么原因使蝙蝠在黑暗中具有高超的飞翔本领? ③什么原因使鱼类、鸟类形成了迁徙的习性? ④为什么企鹅能够在冰雪世界环境生存? 引发思考:你对以上的现象有什么感想?大自然还有哪些奇妙的现象? 昆虫蜕皮;刮风下雨;日食月食;水的蒸发和凝固等 例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 雨后出现的彩虹 B 神舟七号上天 C 流星划破夜空 D 大雁南飞 例题2:流星产生的原因? 解析:夜色中的天外来客陨石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产生高温并发光,高温陨石高速下落形成流星。 例题3:夏天,把冰块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一段时间。 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你可以提出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 总结:科学的本质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的答案,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一些现象,不断探究与思考,科学是可以认识的。 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 二,课堂小结: 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时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冬天里教室里人很多,时间一长往往在玻璃窗的玻璃表面覆盖一层水,这是水的哪个过程造成的() A.蒸发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2.在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为() :2 :1 :4 :5 3.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一个池塘中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 4.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植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部位是() A.茎 B.叶 C.顶芽 D.风干的种子 5.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人和动物免爱紫外线的伤害,臭氧存在于大气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电离层 6.从液态空气中分离氮气和氧气,利用了它们的() A.颜色不同 B.沸点不同 C.凝固 D.密度不同 7.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曲线表示晶体,B曲线表示非晶体 所表示的物质的熔点较低,B所表示的物质的熔点很高 和B所表示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热 和B两种物质都是固体,如果它们放热则都可能凝固 8.一个五角形的光源垂直照射在一个三角形的小孔上,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的光是()

A.三角形 B.五角形 C.圆形 D.方形 9.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00C、标准大气压下)和溶解度(200C、101千帕条件),实验室要收集氯化氢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C.排水法 D.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 10.属于昆虫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A.卵→幼虫→蛹→成虫 B.卵→若虫→成虫 C.卵→成虫→蛹 D.若虫→成虫→蛹→卵 11.神舟七号飞船是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大推力火箭送入太空轨道的,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因此要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防止烧坏火箭头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12.下列四粒玉米种子的不同部位受到了损伤(阴影部位),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定不会萌发的是( ) 1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14.下列关于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所溶解的克数。 B.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

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水 1〉地球上的水 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陆地水占总水量的;还有少量的大气水等。 3)水存在于、、以及内。 4)水一般以、、三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5)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2)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和。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和。(4)按存在空间可分为:、和。 6)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物质。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目前最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是法提取淡水。海洋中的鱼因为鱼鳃中有一种,具有把盐分排出体外的功能。海洋中的植物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也具有排除盐分的功能。所以我们在吃海洋生物的时候并不感到咸味。 7)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其中大约是咸水,咸水主要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我国的,亚欧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只有剩余的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8)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它主要包括、、。 9)大气中的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你根据哪些现象说明大气中有水。 10)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11)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 13)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从哪些生活实际可以体验到植物体中有水?。 15)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量,生命活动旺盛不分比不旺盛部分含水量,如根尖、嫩梢、幼苗的含水量可达。 16)水母的含水量高达,人体中含水量约占体重的,但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含水量不同,如肌肉中含水,血液中含水,骨中含水。一般成年人每天排尿约,通过呼吸和排汗散失水分约,我们每天至少应饮水。 17)人们曾发现埋藏在地下的1000多米的莲子始终没有发芽,后来人们把这种子播种在有水的泥土里,竟然发了芽,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水的三态变化 1.活动:冰的熔化过程:1、器材:; 2、在加热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冰熔化成水,就不时地用玻璃棒搅拌,使烧杯中。 3、冰在熔化前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到0C o时冰开始熔化,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吸热,温上升。画出冰的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 4. 物质从的现象叫熔化。熔化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 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熔化的条件:。 物质从的现象叫凝固。凝固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液体的。 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凝固的条件:。 冰变成水是冰的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 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把一杯0C o的水放到有冰水混合物的的桶中,则。用质量相同的0C o冰和0C o水冷却食品用冰的效果好,这是应为。冬季的早晨,气温为-5C o,湖面上结了一层冰,则冰的下表面与水面交界处温度为。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6.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1、2、。 7. 已知海波的熔点是48C o,则48C o的海波是什么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