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舟过安仁》教案

《牧童》《舟过安仁》教案
《牧童》《舟过安仁》教案

《牧童》《舟过安仁》教案

《牧童》《舟过安仁》教案

许昌市健康路小学杨晋荣

教学目标

1.识记“牧、蓑、遮”并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情趣。

3.根据诗意改写短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学法

谈话:在《城南旧事》中我们认识了纯真可爱的英子,在“手拉手”活动中我们结识了移民小学的小伙伴,他们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经历。这节课我们学习《牧童》《舟过安仁》两首古诗,看看古代儿童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跟我们有哪些不同。

出示课件:回忆我们平时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诗句、了解大意──互相交流、质疑问难──全班交流、体会诗情──美读表情、熟读成诵。我们继续按照这个步骤学习。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读正确,读通顺。

2.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同桌合作说说诗意,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3.小组赛读,互评正音。注意“铺、蓑”的读音, 理解“篙、棹”

1 / 4

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5聪明的牧童课堂练习题及答案第二课时(优质推荐)

测试试题

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5聪明的牧童课堂练习题及 答案第二课时 15.《聪明的牧童》课时练 第二课时 一、选一选。 永恒.(héng hén)秒.钟(mǎo miǎo)第.一(dì dǐ) 本领.(lìng lǐng)整.个(zhěng zěng)陛.下(bì dì) 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圈出来并改正。 杜童()正理()永衡()看侍()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国王问了牧童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牧童的回答是,第二个问题是,牧童的回答是,第三个问题是,牧童的回答是,从牧童的回答,我可以看出看出牧童很。 四、课内阅读。 国王赞许地点点头,又说:“第三个问题是,永恒有多少秒钟?” 牧童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在后波美拉尼亚有一座金刚石山,这座山往上走要一个小时,横走也要一个小时,往里走同样要一个小时。每一百年有一只鸟飞到山上来磨它的嘴壳子。等整座山都磨掉的时候,永恒的第一秒钟就算过去了。” 国王高兴地说:“你像个智者一样回答了我的三个问题,从今往后你就和我一起住在王宫里,我愿意把你当亲生儿子看待。” 1.给加点字注音。 横.走()嘴壳.子()磨.掉() 2.牧童的回答主要是为了说明“永恒”代表的时间。

《聪明的牧童》课时练第二课时答案: 一、héng miǎo dì lǐng zhěng bì 二、童→牧正→整衡→恒侍→待 三、国王问了牧童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世界上的海洋中有多少滴水,牧童回答是把世界上的所有河流都堵起来,不再让一滴水流到海洋里,第二个问题是天上有多少颗星星,牧童的回答是天上的星星就跟这纸上的小点一样多,第三个问题是永恒有多少秒钟,牧童的回答是整座山都磨掉的时候,永恒的第一秒钟就算过去了,从牧童的回答,我可以看出看出牧童很聪明。 四、1. héng ké mó 2.长

古诗牧童教案

《牧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牧童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童年趣事分享导入(童年故事汇) 同学们说一些关于自己的童年故事 教师总结:童年是首动听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更是一首诗 (板书课题:牧童) 大家看一看课本,这首诗是哪位是人写的?(出示吕岩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 1、大声的自由朗读。请学同学朗读 2、强调读诗要注意韵律、节奏。要学生画出节奏 在黑板上展示正确的节奏,再次朗读。(再次大声朗读) 3、教师作朗读示范。 (要求:请同学们闭上双眼,静静地听老师朗读,并说说你从朗读中看了怎样的画面) 三、理解课文 (1)当有同学说到广阔的草原时,ppt出示“草铺横野六七里”的诗句,题问从哪里看出草原的广阔。(找准诗眼) (2)六七里真的只有六七里吗?(六七里是虚指,强调草原的广阔)

(3)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牧童会做些什么呢?(引出下一句) 牧童的笛声课调皮了,大家把“笛弄晚风三四声”再读一读,哪个字最能体现着风的调皮。(“弄”字) 三四(虚指笛声时断时续),说到虚指,还有那一句是和这一句也是同样的 出示两句诗,体会两个虚指的词(两次互换位置) (4)总结前两句诗的学习方法 (5)自己分析下面两句诗,说一说你的理解 (6)重点解读卧,为什么用“卧” (7)诗人正在经历着战争、诗人笔下的牧童啊蓑衣也没有脱,就卧在广阔的草原上,这说明什么?总结本首诗的中心思想(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8)、再读一遍这首诗,要读出牧童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作业: 背诵这首,收集我们学过的有关牧童的诗 四、板书设计

《聪明的牧童》教案(附板书及反思)

《聪明的牧童》教案(附板书及反思)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生字;积累“远近闻名、自信、密密麻麻、细小、几乎、肩膀、永恒”等词语;积累句子“从前,有个牧童,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回答,因而远近闻名。”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尝试学习质疑,了解牧童回答问题的方法。3、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积极思考习惯。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1、猜谜语。师:小朋友,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四件宝贝。大家猜一猜,是哪四件宝?(依次出示)△东一片,西一片,隔着山头不见面。(耳)△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着个黑葡萄。(眼)△红门楼儿,白门坎儿,里边有个嘻嘻孩儿。(口)△白娃娃,住高楼,看不见,摸不着,想一想,都知道。(脑)师:“耳、眼、口、脑”交朋友,猜一个字。(聪)对呀!(出示:聪明)耳、眼、口、脑是我们的四件宝贝,如果天天用,月月用,我们就会越变越聪明!好,请大家准备好你们的四件宝贝,我们要开始学本领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聪明的格林兄弟创作的童话故事:30聪明的牧童(出示课题)。2、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一个放牛放羊的孩子到底有多聪明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1、听故事,想一想:为什么称他为聪明的牧童?2、请你带着问题再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研读课文,感悟智慧1、学习第二节,找出三次问答的内容。(1)国王听了不信,要考考牧童。他出了哪几个问题?请用“——”划出来,牧童又是怎么回答的?请“~~”划出来。出示问答一,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用换词法理解“到底”。出示问答二,指导朗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出示问答三,指导朗读。个别读、同桌读、打擂台读。分角色朗读。(2)创设情境,感悟智慧。师:你觉得国王的问题怎么样?牧童的回答怎么样?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难、妙)难在哪里?妙在哪里?师:难怪国王情不自禁地点点头,拍着牧童的肩膀说——齐读国王的话。2、学习第一节,理解“远近闻名”。 3、练习说话:(出示),因而远近闻名。 4、读一读:从前,有个牧童,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回答,因而远近闻名。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头脑体操。师:你想成为聪明人吗?准备好你们的四件宝,我们来做头脑体操。先请每位同学出一道题考考你的同桌,谁的问题难,待会儿来考考大家。1、桌出题、答题。2、全班交流。五、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2、智力大冲浪:人的头发有多少根?一棵大树有多少片叶子?空气有多重?“消失”的速度有多快?……板书设计:30聪明的牧童海洋有多少滴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永恒”有多少秒钟?把所有河流堵起来跟纸上的小点子一样多等金刚石山被磨掉教学后记:学生对益智类的童话故事是很感兴趣的,但要让他们在了解故事内容后,说说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里,作出简单的评价,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时需要老师及时引导学生,针对国王提出的问题的难度,体会牧童回答的巧妙之处。国王与牧童之间的对话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也是学习难点。教学这一部分时,围绕“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里?”这一问题,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交流体会,明白其中的“巧妙”所在。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对牧童的回答作出简单的评价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国王提问的难度和牧童针对国王的问题,给出巧妙的解答这两方面去体会牧童的聪明。在学生各抒己见的时候,我及时加以补充、说明,帮助他们了解牧童是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或以“无解之答应无解之问”的方法来巧妙应对的。

古诗《牧童》与《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古诗《牧童》与《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古诗《牧童》与《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临沂市兰山区凌霄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领略《牧童》一诗的意境,欣赏《舟过安仁》的童趣。 2.会流利背诵这两首古诗,并且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扩写古诗。 3.感受童年的绚烂与快乐。 教学准备:投影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切入新课 1.读读以下诗句,你有什么发现呢?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

呢? 3.质疑引入,学习新课。 二、学习《牧童》,领悟诗意 1.初读古诗,了解内容 ①指名读一读吕岩即吕洞宾的诗,指出易错字“蓑(suō)”的读音与写法。 ②再读古诗,你能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填一填、说一说吗? 在一个()的地方,耳边似乎回荡着()。当()的时候,一个牧童到外面()了。 ③再读这首诗,你感受到这是一个()的牧童呢?为什么?从哪句诗哪个字最能领略他的悠闲与惬意?

2.品读古诗,走进诗境 围绕“卧”,品味“卧”。 ①卧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六七里”:虚指,原野地方很大很广阔,一望无边。 “铺”:结合诗句理解扩词(铺展、铺开、平铺、铺设、铺天盖地……) 看到辽阔的原野上到处是绿意葱茏的草,在我们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听一听,你听到了()的笛声?(悠扬的、时断时续的、远处飘来的、忽隐忽现的) 理解“三四声”:虚指,形容笛声时断时续。 这笛声是谁逗弄出来的呢?你能猜出来吗?

②卧在一个怎样的时候? 黄昏后:绚丽的晚霞渐渐消失了,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夜空…… 归来:牛羊入圈,该空闲了,无忧无虑了。 饱饭:吃了妈妈做的丰盛的晚饭,舒服、惬意、心满意足。 ③品味“卧”的美妙。 是呀,牧童已经劳累了一天了,现在吃饱了饭,终于可以歇息了。这里诗人不用“立”、“坐”,而是一个“卧”。你觉得“卧”这一个动作妙在哪? 这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是我夜晚的一盏灯, 看;

SGS管理学院中区公开课培训排期表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课时Day 费用 Price (RMB) 地点 Location 1月 Jan.2月Feb . 3月 Mar. 4月 Apr. 5月 May 6月 Jun. 7月 July 8月 Aug. 9月 Sep. 10月 Oct. 11月 Nov. 12月 Dec. 上海Shanghai 12~16 11~15 10~14 10~14 苏州Suzhou 13~17 14~18 20~24 26~30 上海 Shanghai 11~129~1027~288~926~279~1023~247~828~297~826~275~623~246~727~286~724~2516~17 5~626~275~626~27苏州 Suzhou 9~107~823~241~229~309~1026~273~428~294~526~274~526~272~327~283~425~2611~12 6~729~303~427~28宁波 Ningbo 28~2926~2728~2923~2425~2627~28 杭州 Hangzhou 29~3024~2526~2727~2829~30 上海 Shanghai 6988 苏州 Suzhou 5132029 上海 Shanghai 7~810~119~101~2 苏州 Suzhou 12~1314~1517~1817~18 上海 Shanghai 9~1319~239~1312~16 苏州 Suzhou 19~2318~223~710~14 上海 Shanghai 5~616~1713~1410~1114~1518~1916~1713~1417~1818~1919~2017~18 苏州 Suzhou 18~1920~2115~1616~1721~2211~129~1013~1420~2122~2312~136~7 1500 SGS ACADEMY (CC) Training Schedule in 2012 1500 800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 ISO 14001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1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与控制ISO 9001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Document Editing and Control 56500 环境管理体系高级管理师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r 2SGS 管理学院(中区)2012年培训安排表 1200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实战技巧提升ISO 9001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Practice 质量管理体系高级管理师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r 5 6500 2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ISO 9001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2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师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Engineer 环境管理体系管理师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ngineer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和场景的关键字眼,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的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铺”、“蓑”等字,会写“牧”、“蓑”2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借助重点字词,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意思。 3.体会诗的意境,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与自由。 【教学重难点】 利用重点字词体会诗中画面的美妙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和“情景创设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牧童短笛》音频材料。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设疑导入,激发“趣” 导入语:在大文豪高尔基笔下,童年是一段疼痛的成长旅程,“铅一般沉重的丑事”揭示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百态;在罗大佑的歌曲中,童年成了一幕“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纯真印刻。那么,唐代诗人吕岩在《牧童》中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呢?(板书:牧童) 版块二、初步感知,读出“趣” 1.自由读。要求读通诗句,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指名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默读。说出自己初步读到的画面。 师:这遍读,试着结合书中的插图和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到了怎样的画面? 版块三、细读赏析,品出“趣”

《舟过安仁》习题2-1

《舟过安仁》习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 gāo()zhào() 二、解释词义。 1、篙: 2、棹: 3、怪生: 4、使风: 三、《舟过安仁》是代诗人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 ,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和 。 四、《舟过安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所见和所悟? 五、课外阅读。 (一)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是一首言诗。 2、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是。 3、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 D、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4、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随平野尽”这句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B、“江入大荒流”这句诗中“入”字用语贴切。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全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其中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又有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二)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阅读提示: 一个春风怡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巳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杖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远离家乡的诗人听着这样—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怎能不起思乡之情呢?诗人情不自禁吟丁这首七绝。 5、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6、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相呼应。 7、“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这是诗人的,是艺术的夸张。 8、“此夜曲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是什么? 9、“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而是说大家,对吗? 10、“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种习俗。你能说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吗?

牧童古诗教案

《牧童》教案 1.认识古诗生字,会书写“蓑”;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以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意境; 渗透学习栖蟾的《牧童》古诗。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情怀。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一、启:牧童身影越千年 我看到同学们刚才很陶醉的样子,说说吧,这样的曲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这悠扬的笛声自然而然地就让我们联想到了牧童放牛的画面,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一首描写牧童的诗,还记得吗?指名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所见》 今天,我们也要学一首与牧童有关的诗。—《牧童》 二、承:牧童身影整体显 1.(出示)自己先读读吧,读上两至三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读诗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状态,非常好。 2.指名诵读:谁来单独为大家读读 正音:这个“蓑”字,是平舌音,写的时候要注意它是草字头,有一种草就叫蓑衣草呢!用手指书空一遍,可别漏了中间的一横。(过渡:一丝不苟,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要读出节奏和味道来。师声配合读。 3.齐读:好,我们一起来读读 过渡:诗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画面。你读后眼前有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三、入:牧童身影在眼前 1.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远景,现在就象拍电影一样,让我们把镜头慢慢拉近。你肯定会有新的收获。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看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像? A 草铺横野六七里 (1)“铺”(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 1.指名说,你找得很好,(板书“铺”字)我们平时铺什么? 2.出示:草长横野六七里 草冒横野六七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 与“长、冒”比较,铺感受到草的多和广。再读这一句学生说道六七里:真的六七里吗?“六七里”在这里是虚指,就是说呀,这原野——非常广阔,你读读。铺得再广阔些,再读。 3.看着这样的原野,你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指名说。出示: 郁郁葱葱青草繁茂绿茵遍野绿毡铺地绿草如毯铺青迭翠绿草如茵一碧千里生机盎然绿草茸茸绿草如毡 (草地仿佛一块无暇的绿毡,在铺展。 郁郁葱葱像碧绿的画卷在铺展再读 4.在这么广阔的草地上,牧童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小结:对,牧童就是这样,在原野上自在地玩,自由地乐。这广阔的原野带给了牧童多少的乐趣啊,一起读读这句 板书:自由! 过渡:一个“铺”字激活了我们想象,再往下读读,让我们再往下读读,我们还看到怎样的画面? B 笛弄晚风三四声 “弄”:(板书“弄”字) 1.组词:诗中弄笛就是——(玩弄笛子) 怎样就叫“逗弄、玩弄”笛子呢?这问题不急着回答。也许读懂了这句诗你也就明白了弄字。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聪明的牧童》教学设计

30、聪明的牧童 教学目标: 1、识记“陛、堵、恒、尼、亚、磨、肩”7个生字。书写“堵、恒、尼、亚、 磨、肩”6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牧童回答的话,针对他的回答,学习提出问题,体会 他回答的巧妙之处。 3、练习向牧童一样巧妙回答文中国王提出的一个问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 活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聪明人的故事,谁来简单讲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聪明人,他是个牧童。 出示句子: 从前有个牧童,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给一个聪明得回答,因而远近闻名。“因而”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所以、因此等)换个词再读这句话。 理解: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远近闻名(非常出名) 3、揭示课题:30 聪明的牧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 (2)用“——”和“~~”分别划出国王和牧童说的话。 2、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读准字音。 陛下堵起来波尼美亚磨掉永恒肩膀 理解:陛下(对君主的尊称。)永恒(永远) 三、品读课文,感悟智慧。 (一)分角色朗读对话。 1、师:老师想和两位同学合作读读第二节中的问答部分,谁愿意做至高无上的国王?谁愿意做聪明的牧童?(师生合作朗读相关内容) 2、师:请你评一评,谁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引导: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国王刁钻的样子,牧童的机智聪明。 3、师:同桌互相合作分角色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像,还可以适当地加上动作。同桌对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小结:国王为了难倒因为聪明而远近闻名的牧童,故意出了几个非常刁钻、叫人难以回答得问题。而聪明的牧童依靠自己的智慧,出色地回答了国王的问题。(二)感悟智慧。 1、过渡:牧童的回答巧妙在哪里?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个答案。(出示课文中牧童的三次回答,分别请三位学生读一读。) 2、生自由选择回答。 3、总结。(引导学生从国王提问的难度和牧童针对国王的问题,给出巧妙的解答两方面体会牧童的聪明,帮助他们了解牧童是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或以“无

舟过安仁【教案】教学竞赛一等奖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小童的形象; 3、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当时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小童的形象,体会诗人对小童的喜爱与赞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童趣: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1页,齐读本组课文的主题。 师: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故事。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感受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看看这两个孩子身上是否有你的影子。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古诗叫做《舟过安仁》,大家齐读课题。(板书课题:舟过安仁) 师:它出自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二、初读感知,读顺读熟 师:我们先来学习生字词。 篙(gāo):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竹篙。 棹(zhào):船桨。船棹、停棹。 遮(zhē):遮挡。 舟:船 安仁:县名 怪生:怪不得 张伞:张开了伞 使风:使,促使。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船向前行驶。 师:下面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由的、大声的朗读全诗) 师:谁来给大家朗读这首诗? 师: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仔细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师范读)(ppt展示) 一叶/渔舟/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师: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这个节奏有感情的齐读一遍。 师:我们进行一个朗读比赛,好吗?以组为单位,看哪个组读的最好? (组齐读)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这首诗都讲了些什么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我们以前后桌为一个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交流) (师巡视,获得学生的反馈) 师:好,现在哪个小组汇报自己组的成果? 总结: 【一叶渔船两小童】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收篙停棹坐船中】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却张开了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吹伞的力量让船前进。 师:说的真好,看来啊,你们小组的自学真有效。 【总结故事:】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咦! 怎么这么奇怪呢?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却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吹伞的力量让船前进。 四、感悟童心,走近诗人 1、感悟童心: 【一叶渔舟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ppt展示) 师: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无意之间瞥见一艘小船上的两个孩童,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为么? 生:收篙停棹坐在船中没有下雨张开雨伞 师:为什么他们有篙不撑,有桨不划?猜猜他俩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划船太累了,怎么才能省力?不如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风吹了伞,不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师:这两个小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天真的 生:聪明可爱 生:很有趣 生:顽皮的

牧童教案

《牧童》教学设计 洗马林学校刘帅 【教学内容】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这首诗形象、鲜明的表现了郊野辽阔的景色和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文字浅近,用意却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让学生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师谈话:今天我们今天第二单元的学习,那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大家知道吗?我们常说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童年,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翻开我们童年的相册,里面记录了我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词?生回答(快乐、美好。)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童年是如此幸福快乐的,那么生活在古代的孩子们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今天来通过《牧童》这首诗,来感受一下古代孩子们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下面有请同学们轻声朗读古诗,边度变揣摩用什么的语气与情感来读? 生师范。(语气语调是否正确) 听录音。录音与生读的区别?生回答(情感、节奏) 老师示范。出示节奏(铺、野后面的停顿) 老师领读。 生齐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我们今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首先请大家浏览提纲,先自学,然后四个人一小组来讨论以下的几个问题。 1.结合课文注释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牧童的生活吗?你从诗中哪个词体会出来的? 3.想象一下诗所描写的情景 1)我们请同学们来说说诗的内容?生回答(就是翻译) 那老师考考大家“六七里”是什么意思?生回答:广阔的原野,放眼一望无际。 “蓑衣”是什么意思?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你见过蓑衣吗?蓑衣是干什么用的?本文题目是《牧童》他的工作是什么?(放牛)牧童一天都在放牛那肯定会遇到下雨天、刮风天。有句诗是这么说的:青箬立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那“蓑”字的偏旁你知道吗?为什么是草字头? 2)牧童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诗句说一说。 悠闲自在你从哪句话哪个词看出来的?“卧” 无忧无虑你从哪句话哪个词看出来的?“弄”玩弄。“三四声”是什么意思?形容笛声的断断续续的样子 3)牧童从外面回来的情景是什么样子的?生答:太阳快落山了 傍晚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远处村庄生起了袅袅炊烟,远处传来牧童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它悠闲自得坐在牛身上,吹着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的诗意

《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意:? 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草原,放眼一望无垠.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赏析:?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舟过安仁》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清平乐·村居》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 听起来温柔面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 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 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说明】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牧童》

赵圩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牧童》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演唱技巧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感受歌曲情绪的细微变化,让学生正确运用音乐表现要素的变化,表达内心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采用听唱法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且层层相扣。力求从听、辨、感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用明亮,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并用明亮、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1.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掌握。 2.歌曲中3段歌词中,不同歌词的高音演唱方法。 三、教学用具 钢琴、画片、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语: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播放《牧歌》) 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答:…… 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点题:师——猜猜看,小羊儿是谁赶来的 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播放《牧童》)一会我们在听的时候请你感受一下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的 生答:活泼,欢快的 【设计意图: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从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着重培养听的能力;为用明亮,清脆的歌声表现歌曲做了铺垫。】 2.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遍老师又有了一个新问题,听一听歌曲是用什么拍子来唱的 生答:2/4拍(区分2/4和3/4) 3.师:我们以前曾经学过哪些歌曲的演唱形式啊 生答:独唱,合唱,齐唱,领唱,二重唱,轮唱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么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都运用了那些演唱形式来演唱的。 生答:领唱,二重唱,齐唱,轮唱 4.按照节奏朗读歌词

古诗《牧童》与《舟过安仁》

古诗《牧童》与《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领略《牧童》一诗的意境,欣赏《舟过安仁》的童趣。 2、会流利背诵这两首古诗,并且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扩写古诗。 3、感受童年的绚烂与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哪一篇课文呀?(《古诗两首》)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这两首古诗,结合注释和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主要意思。板书:学看注释,理解字义 谁来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一生读第一首,老师指导朗读“铺”“蓑”;另一名同学读另一首。 (评价:读通顺,流利;不要读得太快,读出诗的节奏)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思考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齐读古诗。(都是写有关儿童的诗。) 二、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一)学习《牧童》 我们先来学习《牧童》这首诗,看一看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儿童形象。读诗要吟,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 1、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你们读懂了吗?同位交流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样理解的? 2、诗的意思搞清了吗?有的同学可能还没有把握,不要紧,老师先提几个问题好不好,如果你们能回答出来,证明真读懂了。 第一个问题:作者写的是哪里的景色?(草原)你怎么知道的?板书:草铺横野六七里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草原?从哪个词读懂的?(铺:组词理解,铺开、平铺、铺天盖地。)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六七里”:原野的宽阔) 你能美美地读出这样的原野吗?刚才抓住一个“铺”字去体会诗句的意思,板书:抓重点字体会诗意这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第二个问题:读了这首诗,眼前是一片茫茫大草原,你的耳畔似乎又听到了什么?(笛声)听到了怎样的笛声?(清脆悦耳、时断时续)你是从哪个词中读懂的?板书:弄。“弄”什么意思?(逗弄)“笛弄晚风”是笛声逗弄晚风吗? (边吹笛边嬉戏)你从弄字体会出什么?(顽皮、可爱)三、四声(时断时续)。(表扬学以致用) 如果说第一句诗让我们在视觉上感受到的是宽阔,那么这句诗在听觉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寂静)指导朗读。(指名读、合作读) 第三个问题:这首诗的题目是牧童,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根据刚才学古诗的方法,你认为这句诗中的重点字是哪几个?板书:饱卧理解字义,牧童在干什么?(牧童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就躺在了月光下的草地上)3、同学们,蓑衣是什么意思?“蓑”字在写得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练习书写。蓑衣可不是一件舒服的衣服,可是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就躺下了呢?假如你就是这个牧童,此时可能会怎样想?在牧童看来,谁能试着填一填:

《舟过安仁》公开课教案

《舟过安仁》公开课教案(总 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古诗词三首 永登县大同镇贾家场小学任生平 授课时间:上午第三节课授课班级:五年级 一.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之一《舟过安仁》 二.备课时间:3月19日 三.授课时间:3月23日 四.学习目标: 1.会写“遮”这个生字,会读“篙、棹”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舟过安仁》。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五.学习重点:朗读并背诵全诗。 六.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七.教学方法:七步教学法 八.学习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有什么感受呢?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一次发现,一个玩具……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我们中国乃诗歌的国度,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儿童有怎样的快乐。 2.出示学习目标。

3.初读感童趣 自学指导1: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再试着画出古诗的节奏,3分钟后指名朗读古诗,看谁读得有节奏感。 1.生自学3分钟。 2.师巡视。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诗的节奏了,接下来让我们学习本诗生字。 gāo zhào 篙棹这两个生字反复读。 遮字的笔顺重点讲解。 4.品读享童趣 自学指导2 默读全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思考每行诗的意思,在练习本写一写,3分钟后指名回答,看谁回答得准确。

【精品】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牧童谣》 人音版

《牧童谣》教案 教材分析: 《牧童谣》是一首带有山歌风格、叙事童谣的湖北民歌,歌词简单、通俗,采用问答的形式,抒发了儿童们热爱光明的真挚情感。这首歌曲由上下句构成一段休,4/4拍,商调式,旋律高亢、舒展、轻松、风趣。“那斯那斯嗨”的衬词增强了趣味性,充分地表现了牧童在放牧对歌时顽皮而活泼的情趣。 学情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生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牧童谣》又是一首表演歌曲,教师充分调动学生都主动参与表演,在本首歌曲短小的四个乐句里有三句歌词都是衬词“那斯那斯嗨”,这三句衬词完全一样只有曲调不一样,根据手势可以把曲调唱准,但是学生很难自己想出不一样的动作来表演,所以我选用了小乐器对这一部分进行辅助,在学习新的手势后,用沙锤代表音高,让学生整体分组配合表演,达到丰富课堂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6(la)并唱准其音高。 2、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歌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愉快心情。 3、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教学重点: 1、认识6(la) 2、学唱歌曲《牧童谣》,体会民歌的风格,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时难点: 歌曲中第三小节旋律的音准。 教学活动: 一、导入:教师弹奏乐曲《牧童短笛》。 (1)(师语)老师想给同学们演奏一首好听的乐曲,你们想听吗?(生回答略)在听的同时,老师还会给同学们播放一组与乐曲有关的图片,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当我弹奏结束以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弹奏乐曲《牧童短笛》) (2)老师弹得好听吗?给点儿掌声鼓励可以吗?谢谢同学们!

(3)同学们知道老师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曲子描写了什么内容?你们听到乐曲看到图片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回答略)(精彩处表扬,每一位回答的同学都有所关注,及时给予评价。) (4)老师相信同学们都可以感受到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想知道牧童唱的什么歌吗?那我们就听听牧童唱的歌曲。(板书题目《牧童谣》。)讲授:用听、读、表演等体会歌曲情绪。 1、初听歌曲: (1)请你身体坐正认真听,牧童都唱到了哪些美景风光?(边播放歌曲边在黑板上画出歌词中的景色。) (2)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刚才你都听到了什么内容?(太阳、青草地、牧童……) (3)你们觉得美吗?牧童在这么美好的景色里放牧他们开心吗? 2、复听歌曲: (1)再次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特点时并随老师体验柯达伊手势。 (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同学们回答得可真好,老师都感受到牧童那种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了。) 3、学唱歌曲: (1)看一下这首歌曲都出现了哪些音高,有没学过的音吗?能唱唱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找一下这些音高? (2)他找得真好?鼓励一下,给他掌声!la是新的音符,大家能跟老师唱下吗?(强调坐姿及演唱方法) (3)大家一起用柯达伊手势演唱这几个音的音高。(让学生重点感觉这几个音的音高)(幻灯片) (4)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老师给大家两句歌词试试能不能添上?天上什么放光明,天上太阳放光明… (5)默唱歌曲(只张嘴不出声)教师可用柯达伊手势带学生随音乐体验音高 (6)随琴演唱 4、巩固歌曲: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5.聪明的牧童语文S版

15 聪明的牧 童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全对的一组是( )。 二、读拼音,写词语。 辨字组词。 第( ) 慌 ( ) 索( ) 整 ( ) 弟( ) 谎 ( ) 累( ) 歪 ( )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用画线词语各写一句话。 不( )不( ) 不假( )( ) 两眼( )( ) ( )( )相觑 五、读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 )”里。 1.与下面句子意思一样的是( )。 谁都没这个本领。 A.谁都有这个本领。 B.谁能有这个本领啊! C.不是谁都有这个本领。 2.括号里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A.因为……所以…… B. 既……又…… C. 要是……就…… 你( )能回答我三个问题,我( )把你看做亲生儿子。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牧童说:“给我一张很大很大的白纸。”(在合适的地方加上谦词敬语) 2.国王听了这件事,不太相信,就把牧童叫了去。(改写成“被”字句) 3.牧童回答了三个问题。(扩写句子,至少两处,让句子生具体) 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基础过关 A 聪.明(ch ōn ɡ ) B.永横 (h én ɡ) C.不假.思索(ji ǎ) m ù t ón ɡ b ìn ɡ qi ě b ěn l ǐn ɡ mi ǎo zh ōn ɡ

1.“你的头上多少根头发?”是国王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2.牧童的聪明之处在于:不直接回答国王提出的问题,而是巧妙第让对方自己去思 考、去找答案。() 3.课文先具体介绍了牧童的特点——聪明,然后对他的事例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探究应用 八、课内阅读。 国王说:“第一个问题是,世界上的海洋中有多少滴水?” 牧童不慌不忙 地答道:“陛下,请您下令把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堵起来,不再让一滴.... 水流到海洋里。这样,我才能数.(shùshǔ)清楚,并且告诉您海里到底有多少滴水。” 国王见难不倒.(dǎo dào )他,就接着说:“第二个问题是:天上有多少星星?” 牧童笑了笑,说:“请您给我一张很大很大的白纸。” 国王答应了。拿到白纸,牧童就用笔在上面点了许多很细很细的小点,细得几.(jǐjī)乎看不见,更没法数清楚。谁要是盯着看一会儿,就会两眼昏花。 牧童说:“天上的星星跟这纸上的小点一样多,请你们数数吧。” 1.给加点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2.结合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不慌不忙: 3.用“”画出国王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再用“”画出牧童是怎样回答的? 你认为牧童的回答好不好?为什么? 九、课外阅读。 相传乾隆皇帝同刘墉等大臣登上城楼观景,恰巧有一人家出殡,抬着棺材向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