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几何证明题精选及答案教程文件

初三几何证明题精选及答案教程文件
初三几何证明题精选及答案教程文件

初三几何证明题精选

及答案

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 在直线MN 的上方,BC 在直线MN 上,E 是BC 上一点,以AE 为边在直线MN 的上方作正方形AEFG . (1)连接GD ,求证:△ADG ≌△ABE ;

(2)连接FC ,观察并猜测∠FCN 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3)如图(2),将图(1)中正方形ABCD 改为矩形ABCD ,AB =a ,

BC =b (a 、b 为常数),E 是线段BC 上一动点(不含端点B 、C ),以AE 为边在直线MN 的上方作矩形AEFG ,使顶点G 恰好落在射线CD

上.判断当点E 由B 向C 运动时,∠FCN 的大小是否总保持不变,若∠FCN 的大小不变,请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tan ∠FCN 的值;若∠

FCN 的大小发生改变,请举例说明.

N

M B E

C

D

F

G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BC在第一象限内,E是边OB 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作∠AEF = 90,使EF交矩形的外角平分线BF于点F,设C(m,n).

(1)若m = n时,如图,求证:EF = AE;

(2)若m ≠n 时,如图,试问边OB 上是否还存在点E ,使得EF = AE ?若存在,请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m = tn (t >1)时,试探究点E 在边OB 的何处时,使得EF =(t + 1)AE 成立?并求出点E 的坐标.

x

O

E B

A y C F

x

O E B

A

y C

F x O E

B

A y C F

3.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DC边上的点,且AE EF

⊥,2

BE=.

(1)求EC∶CF的值;

(2)延长EF 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CP P 于点(如图-2),试判断AE EP 与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图-2的AB 边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四边形DMEP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A D C

B E

图-2

B C

E

D A F P

F

初中几何证明题五大经典(含答案)

经典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证明:过点G 作GH ⊥AB 于H ,连接OE ∵EG ⊥CO ,EF ⊥AB ∴∠EGO=90°,∠EFO=90° ∴∠EGO+∠EFO=180° ∴E 、G 、O 、F 四点共圆 ∴∠GEO=∠HFG ∵∠EGO=∠FHG=90° ∴△EGO ∽△FHG ∴ FG EO =HG GO ∵GH ⊥AB ,CD ⊥AB ∴GH ∥CD ∴ CD CO HG GO = ∴CD CO FG EO = ∵EO=CO ∴CD=GF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点,∠PAD =∠PDA =15°。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证明:作正三角形ADM ,连接MP ∵∠MAD=60°,∠PAD=15° ∴∠MAP=∠MAD+∠PAD=75° ∵∠BAD=90°,∠PAD=15° ∴∠BAP=∠BAD-∠PAD=90°-15°=75° ∴∠BAP=∠MAP ∵MA=BA ,AP=AP ∴△MAP ≌△BAP ∴∠BPA=∠MPA ,MP=BP 同理∠CPD=∠MPD ,MP=CP ∵∠PAD =∠PDA =15° ∴PA=PD ,∠BAP=∠CDP=75° ∵BA=CD ∴△BAP ≌∠CDP ∴∠BPA=∠CPD ∵∠BPA=∠MPA ,∠CPD=∠MPD ∴∠MPA=∠MPD=75° ∴∠BPC=360°-75°×4=60° ∵MP=BP ,MP=CP ∴BP=CP ∴△BPC 是正三角形

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证明:连接AC ,取AC 的中点G ,连接NG 、MG ∵CN=DN ,CG=DG ∴GN ∥AD ,GN= 2 1AD ∴∠DEN=∠GNM ∵AM=BM ,AG=CG ∴GM ∥BC ,GM= 2 1BC ∴∠F=∠GMN ∵AD=BC ∴GN=GM ∴∠GMN=∠GNM ∴∠DEN=∠F 经典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证明:(1)延长AD 交圆于F ,连接BF ,过点O 作OG ⊥AD 于G ∵OG ⊥AF ∴AG=FG ∵AB ⌒ =AB ⌒ ∴∠F=∠ACB 又AD ⊥BC ,BE ⊥AC ∴∠BHD+∠DBH=90° ∠ACB+∠DBH=90° ∴∠ACB=∠BHD ∴∠F=∠BHD ∴BH=BF 又AD ⊥BC ∴DH=DF ∴AH=AG+GH=FG+GH=GH+DH+DF+GH=2GH+2DH=2(GH+DH )=2GD 又AD ⊥BC ,OM ⊥BC ,OG ⊥AD ∴四边形OMDG 是矩形 ∴OM=GD ∴AH=2OM (2)连接OB 、OC ∵∠BAC=60∴∠BOC=120° ∵OB=OC ,OM ⊥BC ∴∠BOM= 2 1 ∠BOC=60°∴∠OBM=30° ∴BO=2OM 由(1)知AH=2OM ∴AH=BO=AO

中考几何证明题及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及答案 【知识要点】 1.进一步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熟练应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熟练地写出较难证明的求证; 3.证明要合乎逻辑,能够应用综合法熟练地证明几何命题。 【概念回顾】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对应角( )对应高 线( ),对应中线( ),对应角的角平分线( )。 2.在Rt△ABC 中,∠C =90°,∠A =30°,则BC :AC :AB=( )。 【例题解析】 【题1】已知在ΔABC 中,108A ∠=o ,AB =AC ,BD 平分ABC ∠.求证: BC =AB +CD . 【题2】如图,点E为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为CB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EA⊥AF.求证:DE=BF. 【题3】如图,AD 为ΔABC 的角平分线且BD =CD .求证:AB =AC. 【题4】已知:如图,点B 、F 、C 、E 在同一直线上,BF=CE ,AB ∥ ED ,AC ∥FD ,证明AB=DE ,AC=DF. 【题5】已知:如图,△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 3,PB =4,PC =5. 求:∠APB 的度数.

【题6】如图:△ABC 中,∠ACB=90°,AC=BC ,AE 是BC 边上的中 线,过C 作CF ⊥AE ,垂足是F ,过B 作BD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D 。 (1) 求证:AE=CD; (2) 若AC=12㎝,求BD 的长. 【题7】等边三角形CEF 于菱形ABCD 边长相等. 求证:(1)∠AEF=∠AFE (2)角B 的度数 【题8】如图,在△ABC 中,∠C=2∠B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B ,求证:AB=AC+CD. 【题9】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的 中点,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求证:AF=2 1FC 【题10】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C 旋转到A'B'CD'的位 置,若∠B'CB=30度,求AE 的长. 【题11】AD,BE 分别是等边△ABC 中BC,AC 上的高。M,N 分别在AD,BE 的延长线上,∠CBM=∠ACN.求证AM=BN. 【题12】已知:如图,AD 、BC 相交于点O ,OA =OD ,OB =OC , 点E 、F 在AD 上,且AE =DF ,∠ABE =∠DCF . 求证:BE‖CF . 【巩固练习】 【练1】 如图,已知BE 垂直于AD ,CF 垂直 于 AD ,且BE=CF. O F E D C B A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 经典题(一) 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 求证:CD=GF.(初二)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 即△GHF∽△OGE,可得EO GF = GO GH = CO CD ,又CO=EO,所以CD=GF得证。 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0. 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 即△GHF∽△OGE,可得EO GF = GO GH = CO CD ,又CO=EO,所以CD=GF得证。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 即△GHF∽△OGE,可得EO GF = GO GH = CO CD ,又CO=EO,所以CD=GF得证。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经典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B

七年级数学典型几何证明50题

初一典型几何证明题 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 ∴BD=DC 在△ACD 和△BDE 中 AD=DE ∠BDE=∠ADC BD=DC ∴△ACD ≌△BDE ∴AC=BE=2 ∵在△ABE 中 AB-BE <AE <AB+BE ∵AB=4 即4-2<2AD <4+2 1<AD <3 ∴AD=2 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证明:连接BF 和EF ∵ BC=ED,CF=DF,∠BCF=∠EDF ∴△BCF ≌△EDF (S.A.S) A B C D E F 2 1 A D B C

∴ BF=EF,∠CBF=∠DEF 连接BE 在△BEF 中,BF=EF ∴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ABF 和△AEF 中 AB=AE,BF=EF, ∠ABF=∠ABE+∠EBF=∠AEB+∠BEF=∠AEF ∴△ABF ≌△AEF 。 ∴ ∠BAF=∠EAF (∠1=∠2)。 3、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过C 作CG∥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 CG∥EF,可得,∠EFD=CGD DE =DC ∠FDE=∠GDC(对顶角) ∴△EFD≌△CGD EF =CG ∠CGD=∠EFD 又,EF∥AB ∴,∠EFD=∠1 ∠1=∠2 ∴∠CGD=∠2 ∴△AGC 为等腰三角形, AC =CG 又 EF =CG ∴EF =AC 4、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B A C D F 2 1 E A

培优专题几何证明题(含答案)

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知识精读】 1. 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分类解析】1、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图1所示,?ABC 中,∠=?===C AC BC AD DB AE CF 90,,,。求证:DE =DF C F B A E D 图1 例 2. 已知:如图 2 所示,AB =CD ,AD =BC ,AE =CF 。求证:∠E =∠ F D B C F E A 图2 2、证明直线平行或垂直: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与垂直是两种特殊的位置。证两直线平行,可用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系来证,也可通过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证两条直线垂直,可转化为证一个角等于90°,

初三经典几何证明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几何证明题 经典题(一) 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 求证:CD=GF. 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部的一点,∠PAD=∠PDA= 15°。 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

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 于E、F. 求证:∠DEN=∠F. 经典题(二) 1、已知:△ABC中,H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为外心,且OM⊥BC于M. (1)求证:AH=2OM; (2)若∠BAC=600,求证:AH=AO.

2、设MN是圆O外一条直线,过O作OA⊥MN于A,自A引圆的两条割线交圆O于B、C及D、E,连接CD并延长交MN于Q,连接EB并延长交MN于P. 求证:AP=AQ. 3、如图,分别以△ABC的AB和AC为一边,在△ABC的外侧作正方形ABFG和正方形ACDE,点O是DF 的中点,OP⊥BC 求证:BC=2OP 证明:分别过F、A、D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分别是L、M、N ∵OF=OD,DN∥OP∥FL ∴PN=PL ∴OP是梯形DFLN的中位线 ∴DN+FL=2OP ∵ABFG是正方形 ∴∠ABM+∠FBL=90° 又∠BFL+∠FBL=90° ∴∠ABM=∠BFL 又∠FLB=∠BMA=90°,BF=AB ∴△BFL≌△ABM ∴FL=BM 同理△AMC≌△CND ∴CM=DN ∴BM+CN=FL+DN ∴BC=FL+DN=2OP 经典题(三) 1、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E∥AC,AE=AC,AE与CD相交于F.

七年级几何证明题训练(含答案)

1. 已知:如图11所示,?ABC 中,∠=C E ,且有AC AD CE ==。求证:DE CD = 1 2 2. 已知:如图 求证:BC =AC

3. 已知:如图13所示,过?ABC 的顶点A ,在∠A 内任引一射线,过B 、C 作此射线的垂线BP 和CQ 。设M 为BC 的中点。 求证:MP =MQ 4. ?ABC 中,∠=?⊥BAC AD BC 90,于D ,求证:()AD AB AC BC <++1 4

【试题答案】 1. 证明:取 ΘAC AD AF CD AFC =∴⊥∴∠= 又∠+∠=?∠+∠=?14901390, ∴∠=∠=∴?∴=∴=431 2 ΘAC CE ACF CED ASA CF ED DE CD ?? () 2. 分析:本题从已知和图形上看好象比较简单,但一时又不知如何下手,那么在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之和时,我们经常采用“截长补短”的手法。“截长”即将长的线段截

ΘΘCB CE BCD ECD CD CD CBD CED B E BAC B BAC E =∠=∠=??? ? ?∴?∴∠=∠∠=∠∴∠=∠??22 又∠=∠+∠BAC ADE E ∴∠=∠∴=∴== ADE E AD AE BC CE , 3. 证明:延长PM ΘCQ AP BP BP CQ PBM ⊥∴∴∠=∠,// 又BM CM =, ∴?∴=??BPM CRM PM RM ∴QM 是Rt QPR ? 斜边上的中线

ΘAD BC AD AE BC AE AD ⊥∴<∴=>,22 () ΘAB AC BC BC AB AC BC AD AB AC BC AD AB AC BC +>∴<++∴<++∴<++241 4

初中几何证明初步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几何证明初步练习题 编辑整理:临朐王老师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理过程: ○ 1 作CM ∥AB ,则∠A= ,∠B= ,∵∠ACB +∠1+∠2=1800 ( ,∴∠A+∠B+∠ACB=1800 . ○ 2 作MN ∥BC ,则∠2= ,∠3= ,∵∠1+∠2+∠3=1800 ,∴∠BAC+∠B+∠C=1800 . 2.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者等于60°。 3、.如图,在△ABC 中,∠C >∠B,求证:AB >AC 。 4. 已知,如图,AE//DC ,∠A=∠C ,求证:∠1=∠B. 5. 已知:如图,EF ∥AD ,∠1 =∠2. 求证:∠AGD +∠BAC = 180°. 反证法经典例题 6.求证: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7.如图,在平面内,AB 是L 的斜线,CD 是L 的垂线。 求证:AB 与CD 必定相交。 8. 一.角平分线--轴对称 9、已知在ΔABC 中,E为BC的中点,AD 平分BAC ∠,BD ⊥AD 于D .AB =9,AC=13求DE的长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分析:延长BD交AC于F.可得ΔABD ≌ΔAFD .则BD =DF .又 BE =EC ,即D E为ΔBCF 的中位线.∴ DE=12FC=1 2 (AC-AB)=2. 10、已知在ΔABC 中,108A ∠=,AB =AC ,BD 平分ABC ∠.求证:BC =AB +CD . 分析:在BC上截取BE=BA,连接DE.可得ΔBAD ≌ΔBED .由已知可得: 18ABD DBE ∠=∠=,108A BED ∠=∠=,36C ABC ∠=∠=.∴72DEC EDC ∠=∠=,∴CD =CE ,∴BC =AB +CD . 11、如图,ΔABC 中,E是BC 边上的中点,DE ⊥BC 于E ,交BAC ∠的平分线AD 于D ,过D 作DM ⊥AB 于M,作DN ⊥AC 于N .求证:BM =CN . 分析:连接DB 与DC .∵DE 垂直平分BC ,∴DB =DC .易证ΔAMD ≌ΔAND . ∴有DM =DN .∴ΔBMD ≌ΔCND (HL).∴BM =CN . 二、旋转 12、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E在BC 上,F在DC 上,BE +DF =EF . 求证:45EAF ∠=. B B

几何证明试题及答案

几何证明一 1. 如图,点E 是BC 中点,∠BAE=∠CDE , 求证:AB=CD 2.如图,在△ABC 中,CD=AB ,∠BAD=∠BDA ,AE 是BD 边的中线. 求证:AC=2AE 3. 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且BD=CE ,DE 交BC 于点P.探究PE 与PD 的数量关系.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 B

5. 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G 为BC 的中点,EG ∥AD 交CA 延长线于E.求证:BF=CE= 1/2(AB+AC) 6. 如图,两个正方形ABDE 和ACGF ,点P 为BC 的中点,连接PA 交EF 于点Q.探究AP 与EF 的关系 7. 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 A P C D B

参考答案: 5.延长FG到H,使GH=FG连接CH。 则△BGF≌△HGC ∴BF=CH..........① ∠BFG=∠BAD=∠DAC=∠E ∴在△HEC中EC=CH......② 由①②得BF=EC 6.延长AP到点M。使PM=AM。连接BM、CM 则四边形ABMC是平行四边形 ∴BM=AC=AF,∠BAC+∠ABM=180° ∵∠BAE=∠CAF=90° ∴∠EAF+∠BAC=180° ∴∠EAF=∠ABM ∵AB=AE ∴△AEF≌△BAM(SAS) ∴EF=AM=2AP ∴∠AOE=180o-﹙∠FEA+∠EAQ﹚=180o-﹙∠ABM+∠EAQ﹚∵∠EAB=90°∴∠ABM+∠EAQ=90° ∴∠AQE=180°-90°=90° ∴∠AQE=90o, ∴CD⊥EF 7.以AD为边在正方形上方做一个等边三角形ADE,连接PE ∵∠PAD=∠PDA=15° ∴AP=DP ∵AE=DE,PE=PE ∴△APE≌△DPE ∴∠AEP=∠DEP=1/2∠AED=30° ∠EAP=∠EDP=60°+15°=75° ∴∠APE=∠DPE=75° ∴∠EAP=∠EPA=75° ∴AE=PE=AB=BC 在△AEP和△ABP中 ∠EAP=∠BAP=75°(∠BAP=90°-∠DAP=75°) AP=AP,AB=AE ∴△AEP≌△ABP

几何证明题26(含答案)

【知识精读】 1. 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分类解析】1、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图1所示,?ABC 中,∠=?===C AC BC AD DB AE CF 90,,,。求证:DE =DF C F B A E D 图1 例 2. 已知:如图 2 所示,AB =CD ,AD =BC ,AE =CF 。求证:∠E =∠ F D B C F E A 图2 2、证明直线平行或垂直: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与垂直是两种特殊的位置。证两直线平行,可用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系来证,也可通过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证两条直线垂直,可转化为证一个角等于90°,或利用两个锐角互余,或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来证。 例3. 如图3所示,设BP 、CQ 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AH 、AK 分别为A 到BP 、CQ 的垂线。求证:KH ∥BC

(完整版)七年级几何证明题训练(含答案)

1. 已知:如图11所示,?ABC 中,∠=C 90于E ,且有AC AD CE ==。求证:DE = 1 2 2. 已知:如图 求证:BC =

3. 已知:如图13所示,过?ABC 的顶点A ,在∠A 内任引一射线,过B 、C 作此射线的垂线BP 和CQ 。设M 为BC 的中点。 求证:MP =MQ 4. ?ABC 中,∠=?⊥BAC AD BC 90,于D ,求证:()AD AB AC BC <++1 4

【试题答案】 1. 证明:取 ΘAC AD AF CD AFC =∴⊥∴∠= 又∠+∠=?∠+∠=?14901390, ∴∠=∠=∴?∴=∴=431 2 ΘAC CE ACF CED ASA CF ED DE CD ??() 2. 分析:本题从已知和图形上看好象比较简单,但一时又不知如何下手,那么在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之和时,我们经常采用“截长补短”的手法。“截长”即将长的线段截

ΘΘCB CE BCD ECD CD CD CBD CED B E BAC B BAC E =∠=∠=??? ? ?∴?∴∠=∠∠=∠∴∠=∠??22 又∠=∠+∠BAC ADE E ∴∠=∠∴=∴==ADE E AD AE BC CE , 3. 证明:延长PM ΘCQ AP BP BP CQ PBM ⊥∴∴∠=∠,// 又BM CM =, ∴?∴=??BPM CRM PM RM ∴QM 是Rt QPR ?斜边上的中线

ΘAD BC AD AE BC AE AD ⊥∴<∴=>,22 () ΘAB AC BC BC AB AC BC AD AB AC BC AD AB AC BC +>∴<++∴<++∴<++241 4

初一几何难题例题练习题含答案

1、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图1所示,?ABC中,∠=?=== 90,,,。 C AC BC A D DB A E CF 求证:DE=DF 证明:连结CD 例2. 已知:如图2所示,AB=CD,AD=BC,AE=CF。 求证:∠E=∠F 证明:连结AC 在?ABC和?CDA中, 在?BCE和?DAF中, 例3. 如图3所示,设BP、CQ是?ABC的内角平分线,AH、AK分别为A 到BP、CQ的垂线。 求证:KH∥BC 证明:延长AH交BC于N,延长AK交BC于M ∵BH平分∠ABC 又BH⊥AH BH=BH 同理,CA=CM,AK=KM

∴KH是?AMN的中位线 即KH已知:如图4所示,AB=AC,∠,, 90。 =?== A AE BF BD DC 求证:FD⊥ED 证明一:连结AD 在?ADE和?BDF中, 证明二:如图5所示,延长ED到M,使DM=ED,连结FE,FM,BM 3、证明一线段和的问题 (一)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线段等一较短线段,证明其余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截长法) 例5. 已知:如图6所示在?ABC中,∠=? B60,∠BAC、∠BCA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O。 求证:AC=AE+CD 证明:在AC上截取AF=AE 又∠=? B60 即AC AE CD =+ 例6. 已知:如图7所示,正方形ABCD中,F在DC上,E在BC上,∠=? EAF45。 求证:EF=BE+DF 证明:延长CB至G,使BG=DF 在正方形ABCD中,∠=∠=?= 90, ABG D AB AD 又∠=? EAF45 即∠GAE=∠FAE 4、中考题:

初二数学压轴几何证明题含答案

初二数学压轴几何证明 题含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BE=EF,连接DF,G为DF的中点,连接EG,CG,EC. (1)如图1,若点E在CB边的延长线上,直接写出EG与GC的位置关系及的值; (2)将图1中的△BEF绕点B顺时针旋转至图2所示位置,请问(1)中所得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将图1中的△BEF绕点B顺时针旋转α(0°<α<90°),若BE=1,AB=,当E,F,D 三点共线时,求DF的长及tan∠ABF的值. 解:(1)EG⊥CG,=, 理由是:过G作GH⊥EC于H, ∵∠FEB=∠DCB=90°, ∴EF∥GH∥DC, ∵G为DF中点, ∴H为EC中点, ∴EG=GC,GH=(EF+DC)=(EB+BC), 即GH=EH=HC, ∴∠EGC=90°, 即△EG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2) 解:结论还成立, 理由是:如图2,延长EG到H,使EG=GH,连接CH、EC,过E作BC的垂线EM,延长CD,∵在△EFG和△HDG中 ∴△EFG≌△HDG(SAS), ∴DH=EF=BE,∠FEG=∠DHG, ∴EF∥DH, ∴∠1=∠2=90°-∠3=∠4, ∴∠EBC=180°-∠4=180°-∠1=∠HDC, 在△EBC和△HDC中 ∴△EBC≌△HDC. ∴CE=CH,∠BCE=∠DCH, ∴∠ECH=∠DCH+∠ECD=∠BCE+∠ECD=∠BCD=90°, ∴△EC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G为EH的中点, ∴EG⊥GC,=, 即(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3) 解:连接BD,

几何证明题(含答案)

14、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知识精读】 1. 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分类解析】 1、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图1所示,?ABC 中,∠=?===C AC BC AD DB AE CF 90,,,。 求证:DE =DF 证明:连结CD 例2. 已知:如图2所示,AB =CD ,AD =BC ,AE =CF 。 求证:∠E =∠F 证明:连结AC

初三几何证明题精选及答案

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 在直线MN 的上方,BC 在直线MN 上,E 是BC 上一点,以AE 为边在直线MN 的上方作正方形AEFG . (1)连接GD ,求证:△ADG ≌△ABE ; (2)连接FC ,观察并猜测∠FCN 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3)如图(2),将图(1)中正方形ABCD 改为矩形ABCD ,AB =a ,BC =b (a 、b 为常数),E 是线段BC 上一动点(不含端点B 、C ),以AE 为边在直线MN 的上方作矩形AEFG ,使顶点G 恰好落在射线CD 上.判断当点E 由B 向C 运动时,∠FCN 的大小是否总保持不变,若∠FCN 的大小不变,请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tan ∠FCN 的值;若∠FCN 的大小发生改变,请举例说明. N M B E C D F G 图(1)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BC 在第一象限内,E 是边OB 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作∠AEF = 90 ,使EF 交矩形的外角平分线BF 于点F ,设C (m ,n ). (1)若m = n 时,如图,求证:EF = AE ; (2)若m ≠n 时,如图,试问边OB 上是否还存在点E ,使得EF = AE ?若存在,请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m = tn (t >1)时,试探究点E 在边OB 的何处时,使得EF =(t + 1)AE 成立?并求出点E 的坐标.

3.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BC 、DC 边上的点,且AE EF ⊥,2BE =. (1)求EC ∶CF 的值; (2)延长EF 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CP P 于点(如图-2),试判断AE EP 与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图-2的AB 边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四边形DMEP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A D C B E 图-2 B C E D A F P F

高一数学常考立体几何证明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常考立体几何证明题 1、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BC AC AD BD ==,E 是AB 的中点。 求证:(1)⊥AB 平面CDE; (2)平面CDE ⊥平面ABC 。 2、如图,在正方体1111 ABCD A B C D -中,E 是 1 AA 的中点, 求证: 1// A C 平面BDE 。 3、已知ABC ?中90ACB ∠=o ,SA ⊥面ABC ,AD SC ⊥, 求证:AD ⊥面SBC . 4、已知正方体 1111 ABCD A B C D -,O 是底ABCD 对角线的交点. 求证:(1) C1O ∥面11 AB D ;(2) 1 AC ⊥面 11 AB D . 5、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求证: ''AC B D DB ⊥平面; 6、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 (1)求证:平面A1BD ∥平面B1D1C ; (2)若E 、F 分别是AA1,CC1的中点,求证:平面EB1D1∥平面FBD . A E D B C A E D 1 C B 1 D C B A S D C B A D 1 O D B A C 1 B 1 A 1 C A A B 1 C 1 C D 1 D G E F

7、四面体ABCD 中,,,AC BD 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且2 2EF AC = ,90BDC ∠=o , 求证:BD ⊥平面ACD 8、如图,在正方体 1111 ABCD A B C D -中,E 、F 、G 分别是AB 、AD 、 11 C D 的中点.求证:平面 1D EF ∥平面BDG . 9、如图,在正方体1111 ABCD A B C D -中,E 是 1 AA 的中点. (1)求证: 1// A C 平面BDE ; (2)求证:平面1A AC ⊥ 平面BDE . 10、已知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2AB =,4PA AD ==, E 为BC 的中点. 求证:DE ⊥平面PAE ;(2)求直线DP 与平面PAE 所成的角. 1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0 60DAB ∠=且边长为a 的菱形,侧面PAD 是等边三角形,且平面PAD 垂直于底面ABCD .

几何证明练习题(含答案)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 证明:过点G 作GH ⊥AB 于H ,连接OE ∵EG ⊥CO ,EF ⊥AB ∴∠EGO=90°,∠EFO=90° ∴∠EGO+∠EFO=180° ∴E 、G 、O 、F 四点共圆 ∴∠GEO=∠HFG ∵∠EGO=∠FHG=90° ∴△EGO ∽△FHG ∴ FG EO =HG GO ∵GH ⊥AB ,CD ⊥AB ∴GH ∥CD ∴ CD CO HG GO = ∴CD CO FG EO = ∵EO=CO ∴CD=GF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点,∠PAD =∠PDA =15°。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证明:作正三角形ADM ,连接MP ∵∠MAD=60°,∠PAD=15° ∴∠MAP=∠MAD+∠PAD=75° ∵∠BAD=90°,∠PAD=15° ∴∠BAP=∠BAD-∠PAD=90°-15°=75° ∴∠BAP=∠MAP ∵MA=BA ,AP=AP ∴△MAP ≌△BAP ∴∠BPA=∠MPA ,MP=BP 同理∠CPD=∠MPD ,MP=CP ∵∠PAD =∠PDA =15° ∴PA=PD ,∠BAP=∠CDP=75° ∵BA=CD ∴△BAP ≌∠CDP ∴∠BPA=∠CPD ∵∠BPA=∠MPA ,∠CPD=∠MPD ∴∠MPA=∠MPD=75° ∴∠BPC=360°-75°×4=60° ∵MP=BP ,MP=CP ∴BP=CP ∴△BPC 是正三角形 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证明:连接AC ,取AC 的中点G ,连接NG 、MG

初二数学压轴几何证明题(含答案)

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BE=EF,连接DF,G为DF的中点,连接EG,CG,EC. (1)如图1,若点E在CB边的延长线上,直接写出EG与GC的位置关系及的值; (2)将图1中的△BEF绕点B顺时针旋转至图2所示位置,请问(1)中所得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将图1中的△BEF绕点B顺时针旋转α(0°<α<90°),若BE=1,AB=,当E,F,D三点共线时,求DF的长及tan∠ABF的值. 解:(1)EG⊥CG,=, 理由是:过G作GH⊥EC于H, ∵∠FEB=∠DCB=90°, ∴EF∥GH∥DC, ∵G为DF中点, ∴H为EC中点, ∴EG=GC,GH=(EF+DC)=(EB+BC), 即GH=EH=HC, ∴∠EGC=90°, 即△EG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2) 解:结论还成立, 理由是:如图2,延长EG到H,使EG=GH,连接CH、EC,过E作BC的垂线EM,延长CD,∵在△EFG和△HDG中 ∴△EFG≌△HDG(SAS), ∴DH=EF=BE,∠FEG=∠DHG, ∴EF∥DH, ∴∠1=∠2=90°-∠3=∠4, ∴∠EBC=180°-∠4=180°-∠1=∠HDC, 在△EBC和△HDC中 ∴△EBC≌△HDC. ∴CE=CH,∠BCE=∠DCH, ∴∠ECH=∠DCH+∠ECD=∠BCE+∠ECD=∠BCD=90°, ∴△EC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G为EH的中点, ∴EG⊥GC,=, 即(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3) 解:连接BD,

中考几何证明题及答案

中考几何证明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几何证明练习题及答案 【知识要点】 1.进一步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熟练应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熟练地写出较难证明的求证; 3.证明要合乎逻辑,能够应用综合法熟练地证明几何命题。 【概念回顾】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对应角( )对应高 线( ),对应中线( ),对应角的角平分线( )。 2.在Rt△ABC 中,∠C =90°,∠A =30°,则BC :AC :AB= ( )。 【例题解析】 【题1】已知在ΔABC 中,108A ∠=,AB =AC ,BD 平分ABC ∠.求 证:BC =AB +CD . 【题2】如图,点E为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为CB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EA⊥AF.求证:DE=BF. 【题3】如图,AD 为ΔABC 的角平分线且BD =CD .求证:AB =AC. 【题4】已知:如图,点B 、F 、C 、E 在同一直线上,BF=CE ,AB ∥ ED ,AC ∥FD ,证明AB=DE ,AC=DF. 【题5】已知:如图,△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PC =5. 求:∠APB 的度数.

【题6】如图:△ABC 中,∠ACB=90°,AC=BC ,AE 是BC 边上的中 线,过C 作CF ⊥AE ,垂足是F ,过B 作BD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 D 。 (1) 求证:AE=CD; (2) 若AC=12㎝,求BD 的长. 【题7】等边三角形CEF 于菱形ABCD 边长相等. 求证:(1)∠AEF=∠AFE (2)角B 的度数 【题8】如图,在△ABC 中,∠C=2∠B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B ,求证:AB=AC+CD. 【题9】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的中点,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求证:AF=2 1FC 【题10】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C 旋转到A'B'CD'的 位置,若∠B'CB=30度,求AE 的长. 【题11】AD,BE 分别是等边△ABC 中BC,AC 上的高。M,N 分别在 AD,BE 的延长线上,∠CBM=∠ACN.求证AM=BN. 【题12】已知:如图,AD 、BC 相交于点O ,OA =OD ,OB =OC ,点 E 、 F 在AD 上,且AE =DF ,∠ABE =∠DCF . 求证:BE‖CF . 【巩固练习】 O E D B A

2016中考 几何证明题 经典试题(含答案)

证明题 经典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B

F 经典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完整版)八年级几何证明题集锦及解答值得收藏

八年级几何全等证明题归纳 1.如图,梯形ABCD中,AD∥BC,∠DCB=45°,BD⊥CD.过点C作CE⊥AB 于E,交对角线BD于F,点G为BC中点,连接EG、AF. 求证:CF=AB+AF. 证明:在线段CF上截取CH=BA,连接DH, ∵BD⊥CD,BE⊥CE, ∴∠EBF+∠EFB=90°,∠DFC+∠DCF=90°, ∵∠EFB=∠DFC, ∴∠EBF=∠DCF, ∵DB=CD,BA=CH, ∴△ABD≌△HCD, ∴AD=DH,∠ADB=∠HDC, ∵AD∥BC, ∴∠ADB=∠DBC=45°, ∴∠HDC=45°,∴∠HDB=∠BDC—∠HDC=45°, ∴∠ADB=∠HDB, ∵AD=HD,DF=DF, ∴△ADF≌△HDF, ∴AF=HF,

∴CF=CH+HF=AB+AF, ∴CF=AB+AF. 2.如图,ABCD为正方形,E为BC边上一点,且AE=DE,AE与对角线BD交于点F,连接CF,交ED于点G.判断CF与E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垂直. 理由:∵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D=∠CBD,AB=BC, ∵BF=BF, ∴△ABF≌△CBF, ∴∠BAF=∠BCF, ∵在RT△ABE和△DCE中,AE=DE,AB=DC, ∴RT△ABE≌△DCE, ∴∠BAE=∠CDE, ∴∠BCF=∠CDE,∵∠CDE+∠DEC=90°, ∴∠BCF+∠DEC=90°, ∴DE⊥CF. 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o,AB=AD,DE⊥CD交AB于E,DF平分∠CDE交BC于F,连接EF.证 D A 明:CF=EF 解: E B F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