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_刘连斌

火龙果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_刘连斌
火龙果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_刘连斌

火龙果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刘连斌,于学萍,王萍,陈松

(贵州省安顺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介绍了火龙果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种植火龙果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采取综合防治,以选择无病种苗、清

除病残体及加强肥水管理等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关键词火龙果;病虫害;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667.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1)08-1204-01

作者简介

刘连斌(1978-),男,贵州安顺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

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1-04-24火龙果集水果、花卉、蔬菜、保健、医药于一身,已成为新奇、优良的绿色保健食品,倍受消费者青睐。火龙果耐旱、耐贫瘠、

病虫害少,栽培粗放易管理,开发价值高,开发潜力大,其生产与深度加工的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目前已成为我国热作区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理想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品种之一,且市场前景广阔。经过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种驯化,火龙果在贵州省安顺市试种成功,效益显著。由于安顺火龙果产业刚刚起步,

栽培面积还十分有限,供给与需求差距较大,

因此,发展火龙果产业已成为安顺“十二·五”规划重点果树推广项目。笔者简要介绍了火龙果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旨在为发展火龙果产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1

火龙果生物学特性

火龙果又名红龙果、仙密果、情人果等

[1]

,属仙人掌科(Cactaceae )三角柱属(Hylocereus )和西施仙人柱属(Se-lenicereus )植物[2]。按其果皮果肉颜色可分为红皮白肉、红

皮红肉、黄皮白肉3类[3]

,目前商业栽培品系,以白肉品系

(H.undatus )及红肉品系红龙果(H.polyhizus &H.costari-censis )为主[4]。

火龙果植株为多年生肉质植物,茎蔓呈三角状,主茎一般有8条主要分枝,植株长成后茎径可达13 18cm 。茎节有攀援根,

可在墙壁、棚架上攀援生长,茎节凹陷处生有矮刺1 3枝。植株生长迅速,一年可长7.5m ,最高可达10m 。火龙果在炎热高温季节自茎节下着生花苞,花芽分化至开花一般为40 50d 。花型大,

花朵可长达14cm ,直径25cm ,全花重350 500g 。花蕾似漏斗,花萼黄绿色,肉质,厚,成鳞状片。花瓣纯白色,直立,倒披针形,全缘,先端有尖突。雄蕊细长且多,花粉乳黄色,雌蕊柱头青色。授粉后,雌雄蕊老化,

柱头裂片呈褐色。一般于傍晚开花,凌晨逐渐凋萎,清晨时完全凋萎。自花授粉,但坐果率低,并且花粉的品质会影响果实重量,因此,一般采用人工授粉。授粉方法简便,用手指沾取花粉抹于柱头即可。授粉后2d ,

子房转为深绿色,4 5d 后,授粉成功的子房开始膨大;若授粉不成功,子房变黄并脱落。授粉后25 30d ,果皮色转红,种子变黑,果肉与果皮容易分离,果皮转红后5 6d ,表皮出现光泽时,即可采收。果实球形至卵圆形。不同品种果肉颜色不同,有白色、红色、黄色、紫红色等。开花结果期不一致,果期在4 11月。若

管理得当,

一年可开15批花[5]

。火龙果植后第2年即可投产,植株寿命可达100年以上,产量随树龄增长而增加。2火龙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2.1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2.1.1主要病害。

2.1.1.1

火龙果茎枯病。该病是贵州省火龙果的主要病

害,一般在3月下旬开始发病,此期病害开始见病,病株率尚低,

病情发展缓慢。从4月上旬开始,病害开始加重。5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发病盛期。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全年发病高峰时间是6月底至7月初。11月下旬以后进入越冬阶段。2.1.1.2

火龙果软腐病。水分与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多

雨潮湿或土壤水分过多,有利病菌的繁殖、传播和蔓延,会造

成该病的暴发流行。温度也是影响火龙果软腐病发生的极重要因素。温度过低不利伤口的愈合,

为病菌侵染创造了有利条件。一般从10月就开始发病,

1月下旬至3月上旬是发病盛期,至第2年4月份气温回升时病情减轻。该病具有发病急、蔓延快、危害大的特点。2.1.1.3

火龙果茎斑病。主要危害火龙果肉质茎,高温多

湿最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其中多湿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其次,火龙果园枝条过密、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以及培肥管理差的火龙果园发病较重。2.1.2防治措施。火龙果主要病害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2.1.2.1

农业防治。主要采用建立无病苗圃,选择无病种

苗,保护无病区;种植和选育抗病新品种;清除并集中销毁病残体,清除杂草,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田间病原;加强肥水管理,增施P 、K 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在火龙果的三种主要病害中,

由于火龙果软腐病属细菌性病害,发病快,不易防治,因此,多采用农业防治,杜绝用带病苗种植,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的繁殖、传播和蔓延。2.1.2.2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修剪和刮除腐烂部

位,然后对伤口喷施杀菌剂。火龙果茎枯病应在发病初期用50%福美双WP 400g /ml 或500g /ml 和50%多菌灵·硫700g /ml 或900g /ml 中的任意一种药剂的任意一种浓度,每隔7d 喷1次药,共喷3次药,对防治火龙果茎枯病有着良好的效果。2.2

火龙果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2.2.1

堆蜡粉蚧(Nipaecoccus vastator Meskell )。该虫主要为

(下转第1206页)

责任编辑王海责任校对胡先祥

农技服务,2011,28(8):1204,1206

的专著,如明代王象晋《群芳谱》,清初陈淏子《花镜》、汪灏《广群芳谱》等。这些都标志着中国传统园林成熟时期的百花争艳局面已经到来。

中国传统园林是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中国传统园林实际上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传统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2种。①人工山水园:是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直到今日人们也一直延用这种设计方式和理念,以完成某些市内园林场所和大型社区的布景设计。人工山水园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其特点表现为规模相对较小。一般小型的在0.5hm2以下,中型在0.5 3hm2,大型在3hm2以上。②天然山水园是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这些设计理念被现代设计师运用到了一些风景旅游景点,使现有的风景在保持原有自然面貌的同时又具有人性化的特点。

2中国传统园林对我国现代园林的影响

中国传统园林对风景、自然的关注,以不同的形式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犹如天地的缩影,有着各种各样自然景色的缩样,如山峦、岩石和湖泊。在营造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也竭力追求顺应自然。但传统园林也有其局限性,更多地停留在自然山水的艺术再现上,缺乏对山水成因及生态功能的认识,从而忽视了自然景观的功能。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时代的步伐将几千年的文化艺术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充满了参照的时代,中国现代园林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征,又符合国际发展的潮流,这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所体现的和谐之美,是在赋予园林特有的生命的同时,更多强调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它推崇淡泊平和、清新幽远的境界。它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动与静的统一在追求人性自由的同时也强调保护环境,在园林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上,更加的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在造型设计方面着力显示自然的天成之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逐渐深刻,现代园林应发扬尊重自然的园林传统,并改变只注重自然形态而忽视自然功能的形式主义手法,使中国现代园林有更好的发展。

3结语

中国现代园林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以自然为主体的宗旨,并在此基础上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特性为理念,是依据自然规律,对遭到破坏的自然进行人工整治,或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人类活动空间。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和国际园林设计发展潮流下,中国现代园林融入其中,在体现本土的自然景观属性和自然文化特征下,为人们展现它独有的魅力,并为国际园林文化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鲁敏,林黄杰.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2005.

(上接第1204页)

害新梢,附着于茎棱边缘,光照不足或照不到的蔓茎常发生,以啄状口吻插入茎肉吸收营养[6]。防治方法:用小竹棍绑上脱脂棉或用小棕刷刷去粉蚧,集中灭杀;用尼古丁、肥皂水洗刷;除火龙果植株开花期外,采用喷洒浇水的方法,可防治堆蜡粉蚧的侵害。

2.2.2黑刺粉虱。黑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此虫主要为害茎,从茎中吸食汁液,影响植株生长。在火龙果茎尖、棱的边缘处常有白粉状黏附物,开始是小白点,以后逐渐扩大[7]。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采取增施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适时修剪等措施,不断改善火龙果的肥水和通风透光条件,以增强树势,提高抗虫能力。对于越冬代的防治可分别于3月上旬、10月下旬用45%晶体石硫合剂150 200倍液进行防治,铲除越冬代的幼虫和卵,降低大田虫口基数。盛发期可选用2.5%天王星2000倍液、吡虫啉3000倍液,间隔10d连续喷药2次,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8]。2.2.3红蜘蛛。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广泛,食性杂,可为害110多种植物,在火龙果园中主要为害火龙果植株新梢,有丝状体[7]。雌成螨深红色,体两侧有黑斑,椭圆形。越冬卵红色,非越冬卵淡黄色较少。越冬代幼螨红色,非越冬代幼螨黄色。越冬代若螨红色,非越冬代若螨黄色,体两侧有黑斑。防治方法:用水胺硫磷和石硫合剂2种农药配制成混合药液防治红蜘蛛,效果十分显著[8]。先用750 1000kg的水与石硫合剂原液调制成0.1 0.2波美度石硫合剂,再混入45%水胺硫磷乳油500ml,即成为1500 2000倍液的混合药液。喷药时间应在红蜘蛛虫态整齐的第1代幼螨发生期。

参考文献

[1]曾建飞.中国植物志:第五十二卷第一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82.

[2]ANDERSON E F,W BARTHLOTT,R BROWN.The Cactus Family[M].Timber Press,Portland Oregon,USA,2001.

[3]陈杰,庞江琳,李尚德,等.火龙果的微量元素含量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4,11(5):56-57.

[4]颜吕瑞.新兴果树栽培农业推广手27[M].屏东: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农业推广委员会编印,2002.

[5]来宽忍,赵凯,史双院.火龙果生物学特性及北方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6(8):17-18.

[6]袁诚林,张伟峰,袁红旭.粤西地区火龙果病虫害调查初报防治措施[J].中国南方果树,2004,33(2):49-50.

[7]郭翠英,许建明.仙蜜果栽培与加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8]郭见明,郭建早,李莉.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防治的探讨[J].茶业通报,2003,25(2):75.

6021农技服务2011年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基础生物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实验项目个数:9 面向专业:生物技术 吟趟材黄诗笺主编《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 头报教竹:王英典、刘宁主编《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课程学时学 课程学时: 80 学分:4 实验学时:28 二、实验H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 1、目的和任务: 通过木课程的学习,获得基础生物学必要的基木理论、基木知识和基木技能。了解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于本专业有关的生物技术打下一定基础。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基础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熟练使用显微镜,并对原生生物及动植物的基木形态和结构有所了解。 3、考核方式: 操作考核:50% 理论考核:50% 三、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 时数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 要求 实验 类型 备注 1显微镜的使用 和细胞形态结 构观察及原生 动物和藻类植 物的形态观察 3 1 .显微镜使用的一般方法; 2.观察眼虫、草履虫、变形虫、鱼腥 藻、衣藻、团藻及寄生性原生动物的 形态结构。 必修 验证 性 显微镜 2植物的营养器 官 3 1.观察各种新鲜植物根的标本,区别 初生根与次生根,双子叶植物根与单 了叶植物的根; 2.观察裸了植物茎,被了植物茎(木 本、草本),分析其结构的区别; 3.观察各种叶子的形态结构,了解不 同生态类型的叶的区别。 必修 验证 性 显微 镜,解 剖镜

3植物的繁殖器 官 3 1 .解剖几种植物的花,认识花的结 构; 2.解剖儿种植物的果实,认识不同类 型的果实; 3.解剖几种种子,了解种子的基木结 必修 验证 性 显微 镜,解 剖镜

2020年7月全国自考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自考2018 年 7 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 02864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的是() A. Rh 抗原B. AFP C.HLA D.精子抗原 2.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A. H-2 B.HLA C.SLA D . DLA 3.补体活化替代途径中C3 的转化酶是 () A. C4b2a B. C4b2a3b C.C3bBb D. C3bnBb 4.与初次免疫应答相比较,再次免疫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A.潜伏期延长B.主要为 IgG 类抗体,产生迅速 C.抗体产生的量低D.抗体持续时间短 5.新生儿溶血症属于()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 6.属于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的是() A.胎盘球蛋白B.抗病毒血清 C.内毒素D.类毒素 1

7.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且仅存在于某种特定肿瘤表面的物质称为() A.肿瘤抗原 B.肿瘤特异性抗原 C.肿瘤相关抗原D.癌胚抗原 8.上呼吸道发生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出现肾小球肾炎,其原因之一是该菌携带有() A.异嗜性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超抗原D.肿瘤抗原 9.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 A. C2a B.C4b C.C5a D. C3b 10.主要由 T 细胞产生且能刺激T 细胞生长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2 C.IL-6 D . TNF 11.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 A.糖尿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 C.类风湿关节炎D.多发性硬化 12. X- 性联锁先天性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 A.体液免疫缺陷病B.细胞免疫缺陷病 C.补体缺陷病D.吞噬细胞缺陷病 13.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是() A.厘米 B.毫米 C.微米 D.纳米 14.用于细菌动力检查的培养基是() A.基础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D.固体培养基 15.猩红热的常见病原体是() 2

火龙果种植技术的要点

火龙果种植技术的要点 一、火龙果生长习性 火龙果植株自然生长发芽最佳时期是每年10月至翌年5月份, 但扦插全年均可。1月份种下的已发根长芽的种苗只要根茎够旺, 至7—8月份就会开花结果。在正常气温条件下,一般每年4月中旬 开花结果直至11月份产期结束。一年可产果8批次以上,最大批有 四批次,年产量每亩在2500公斤以上。 二、火龙果生产条件 1.温度:火龙果原产热带、亚热带,并不耐寒,如果长时间气温低于5℃,叶片会被冻伤,但是并不影响生长,因此在高寒山区及 霜冻经常发生的地区不宜种植。 2.水分:火龙果耐旱怕湿,在种植过程中应避免土壤长期积水,否则容易发生烂根死苗现象。虽久旱不雨,靠露水不会死亡,但是 生长期又不能缺水,保持土壤潮湿透气有利于其生长。 3.土壤:火龙果对土质的要求并不高,不论平地、山坡地、水田、旱地均可种植,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最为适宜。 三、火龙果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火龙果按果肉颜色有红皮白肉、红皮红肉、黄皮白肉等品种,种苗以性状稳定,自花结实高的已结过果的枝条、扦插 的实生苗为好。本地区种植多以红皮白肉为主。 2.整畦立柱:要求畦宽3米,畦高0.3米,沟深0.3米,立柱应采用0.1米xO.1米x2.5米的钢筋水泥柱或石条以供蔓性枝条攀爬,石柱宜人土50厘米,一般两根石柱株行距为2.0米x 3.0米。 3.种植密度及方法:种植时,在环绕石柱四周栽种种苗4-8株,种苗稍斜插土距石柱5厘米左右,以利枝条攀爬;定植时,绕柱周挖

深约5厘米环沟,先撒施150克三元复合肥与土拌均或施用已腐熟 的人畜粪便,然后将种苗放入后覆盖薄土压紧,最后浇好定根水。 4.石柱顶端支撑物。在水泥顶端可用直径0.8厘米、长85厘米 钢筋焊两头扳成弯钩向内成十支架并固定住,在十字架上放置一废 旧自行车轮胎以支撑更多枝条供伸展,有利开花结果。 5.水管:定植后,3—5天浇水一次,待成活后,再视实际需要 而调整浇水次数。成苗后定期引水灌水,特别在追肥前应全园浇灌,保持全园土壤潮湿。 6.肥管:定植后确定苗木已成活即可施肥。苗期以水肥为好,薄肥勤施,每月两次,并逐步增加施肥量;成年植株(特别是结果植株) 每年的5月宜施重肥,以磷肥为主,氮肥为辅;在每批采果前五天也 以磷钾为主。一般每次用肥量掌握在每亩硫酸钾40—50公斤,钙镁 磷或过钙30—40公斤引水灌注后撒施肥于畦面。在开花结果期间, 尤其要注意肥料水分的供应,这样才有利于果实硕大及持续开花结果。 7.病虫草综防:果园根系浅,一般不进行除草,可用稻草覆盖抑制野草生长;病虫极少发生,一般不用喷药,只有在幼苗阶段防止蚂蚁、蜗牛为害,可在地表撒施石灰防治。 8.采收:授粉成功的花朵,果房在第5天明显增大,至25天果 实开始变红,再过5天果实有光泽出现时即可采收。从开花到果实 成熟一般要经过30—35天,但10月份随气温降低成熟期可延至40 天左右。 9.枝条修剪:每年产期结束后,应将当年结果枝剪除。对较为荫蔽的老枝及弱枝也应及时剪除,这样才有利新生枝更肥壮,为次年 的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剪枝适宜待苗高1.2米时,每株顶端摘尖,其他辅枝一律剔除,1.2米后新长枝条让其自然攀爬。结蕾的枝条 视强弱选留不同方位2—3个强壮花蕾,花后5天每枝选留1—2个果实,其他一律剪除。当枝条气根尚处嫩弱阶段容易被大风大雨吹离 石柱造成下垂折断,应及时用粗布条或塑料线把枝条捆绑于石柱上。

发酵过程优化原理复习

发酵过程优化原理复习 1、 发酵过程优化的目标 答:①建立生物反应过程的数量化处理和动力学模型。 ②实现发酵过程优化,以更好地控制发酵过程; ③规避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的技术风险,追求其经济效益; 2、发酵过程优化主要涉及的研究内容 答:①细胞生长过程研究,了解微生物从非生物培养基中摄取营养物质的情况和营养物质通过代谢途径转化后的去向,确定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分布; ②根据微生物代谢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对微生物反应的化学计量进行研究,简化对发酵过程的质量衡算; ③研究生物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建立生物反应动力学,这也是是发酵过程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 ④生物反应器工程,包括生物反应器及参数的检测与控制,它们是发酵过程优化最基本的手段。 3、Hasting (1954年)指出生化工程要解决的十大问题是哪些? 答:深层培养、通气、空气除菌、搅拌、结构材料、容器、冷却方式、设备及培养基除菌、过滤、公害。其中通气搅拌与放大是生化工程学科的核心,其中放大是生化工程的焦点。 4、Cooney 指出,要实现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 答:必须解决好5个问题:①生物模型;②传感器技术;③适用于生物过程的最优化技术;④系统动力学;⑤计算机-监测系统-发酵罐之间的接口技术 5、流加发酵、分批发酵、连续发酵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答:①与传统的分批发酵相比,流加发酵可以解除底物抑制、葡萄糖效应和代谢阻遏等;与连续发酵相比,流加发酵则具有染菌可能性更小,菌种不易老化变异等优点。 ②与流加发酵和连续发酵相比,分批发酵工艺操作简单, 比较容易解决杂菌污染和菌种退化等问题, 对营养物的利用效率较高,产物浓度也比连续发酵要高。但其 人力、物力、动力消耗较大,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效率低。 ③连续发酵最大的优点是,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度、代谢活性处于恒定状态,可达到稳定高速培养微生物或产生大量代谢产物的目的,且便于进行微生物代谢、生理生化和遗传特性的研究,在工业上可减少分批培养中每次清洗、装料、消毒、接种、放罐等操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6、重组生物药物生产过程的优化包括哪6个方面 答:①适宜宿主的选择;②重组蛋白积累位点(如可溶的胞内积累、胞内聚合积累、周质积累或胞外积累)的确定;③重组基因最大表达的分子策略;④细胞生长和生产环境的优化;⑤发酵条件的优化;⑥后处理过程的优化。 7、操作细胞循环生物反应器时必须考虑哪两个因素?为什么? 答:①稀释率(流速/体积),因为稀释率的大小影响细胞的生长速率,不同的实验目的对稀释率的要求也不同; ②循环速率(指通过过滤系统的培养基速率),因为高的循环速率可使组分混合均匀,但循环速率过高会使作用在细胞上的剪切力过高,也会导致过滤单元膜的迅速损坏。 因此,很难同时确定合适的稀释率与循环速率,这也是限制细胞循环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8、细胞生长过程可以分为哪3个步骤,运输过程包括其中的两个步骤,在细胞膜上的运输过程是研究者普遍关心的内容,在细胞膜上可能存在哪些运输机制?各有何特点? 答:(1)细胞生长过程的3个步骤:①底物传递进入细胞;②通过胞内反应,将底物转变为细胞质和代谢产物;③代谢产物排泄进入非生物相; (2)研究表明在膜上存在3种不同的运输机制:①自由扩散;②协助扩散;③主动运输。 特点:①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只有存在浓度梯度时,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输才可能发生,统称被动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不需要提供外部能量; 自由扩散分子扩散的质量通量遵守Fick 第一定律,通过自由扩散进行运输的化学物质主要有氧气、二氧化碳、水、有机酸和乙醇等;协助扩散是通过膜上的转运蛋白来进行物质运输的,具有选择性,其运输速率比自由扩散又快又多,运输速率遵循典型的饱和型动力学。 ③主动运输是逆着浓度梯度进行运输,需要输入一定的吉布斯自由能,以特定的膜内蛋白作为运输过程的媒介,可以逆着浓度梯度的方向进行运输,因此是一个耗能的过程,根据运输动力来源可以分为一级主动运输和次级主动运输两大类,还有一种特别的主动运输过程为基团转移。 9、发酵过程数量化处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常规的参数一般包括哪些?通常如何测量这些参数? 发酵过程的数量化处理包括:①发酵过程的速度;②化学计量学和热力学;③生产率、转化率和产率; 10、比速率和速率有什么区别? 答:比速率是一个相对速度,表示细胞的个体行为,反应了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能力,它与生物量(以细胞干重表示)或有催化活性物质的量(如酶量)有密切的关系,各种比速率的单位均为h -1,定义类似于化学反应动力学中比速率r i *的定义 速率:是绝对速率,所表示的是细胞的整体行为,不能代表系统的特征。 11、生物反应过程中有关的宏观产率系数及定义 答:宏观产率系数(或称得率系数)Y i/j (i 表示菌体或产物,j 表示底物)是常用于对C 源等底物形成菌体或产物的潜力进行评价,将消耗的量同 形成的量关联起来,定量表示细胞或产物甚至热量的产率,也能用于定量的表示不同消耗量之间或形成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初是由Monod 以质量单位和商的形式定义的: 12、Y A TP 与其它产率系数相比有何特点? 答: ,是Bauchop 以异化代谢中ATP 的生长量作为菌体产率的基准而定义的。Y ATP 与微生物及底物种类无关,基本为一常数。 在复合培养基的厌氧培养中,不管微生物和环境的性质如何,Y ATP 总是约为10.5g/mol 。但该值对微生物生长具有普遍性。在基本培养基中无论是厌氧还是需氧培养,单一碳源中一部分作为能源通过异化代谢分解,其余部分用于同化构成菌体。假设用于同化的这部分碳源与ATP 生成无关,则对于异化代谢的碳源亦服从Y ATP ≈10g/mol 。 13、复合培养基厌氧培养过程中细胞的生物合成步骤及ATP 的生成和利用途径 P26 14、代谢产物理论产率系数和实际过程产率系数有何区别?影响实际过程产率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答:假设发酵过程中完全没有菌体生成,则Y P/S 可以达到最高值,即为理论代谢产物产率,可以根据化学计量关系、生物化学计量关系计算。 而在实际发酵过程中的实际产率是变化的,所以需对产率系数的概念进行修正。实际产率值取决于各种生物和物理参数。 ,式中μ为比生长速率;m 为混合度;s 为底物浓度;t 为平均停留时间;t m 为混合时间; OTR 为氧传递速度 15、微生物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类型及着眼点。Monod 模型属于什么模型?其使用的条件包括哪些? 底物消耗的质量细胞形成的质量==-=≈--=??-=ds dx dt ds dt d Y r r //x s s x x s x s x t 00t s /x Y M Y A x ATP/s s x/s ?=??=TP Y ATP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_全国自考试卷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_全国2008年7 月自考试卷 全国自考2008年7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 湖北自考网11月27日整理 课程代码:028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的是( ) A.Rh抗原B.AFP C.HLAD.精子抗原 2.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 A.H-2B.HLA C.SLAD.DLA 3.补体活化替代途径中C3的转化酶是( ) A.C4b2aB.C4b2a3b C.C3bBbD.C3bnBb 4.与初次免疫应答相比较,再次免疫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 A.潜伏期延长B.主要为IgG类抗体,产生迅速 C.抗体产生的量低D.抗体持续时间短 5.新生儿溶血症属于( )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 6.属于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的是( ) A.胎盘球蛋白B.抗病毒血清 C.内毒素D.类毒素 7.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且仅存在于某种特定肿瘤表面的物质称为( ) A.肿瘤抗原B.肿瘤特异性抗原 C.肿瘤相关抗原D.癌胚抗原 8.上呼吸道发生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出现肾小球肾炎,其原因之一是该菌携带有( ) A.异嗜性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超抗原D.肿瘤抗原 9.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 ) A.C2aB.C4b C.C5aD.C3b 10.主要由T细胞产生且能刺激T细胞生长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 A.IL-1B.IL-2 C.IL-6D.TNF 11.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 ) A.糖尿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

(完整版)火龙果大棚栽培技术要点--2012整理

大棚种植火龙果技术要点 一、选址建棚 1.选址:初次种植选择适宜种植地,挡好大棚是种好火龙果的基地,热带火龙果耐干旱,耐高温,喜光照,种植地应向阳,光照充足,但耐涝性性,应尽量选择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土壤酸碱度掌握在中性偏酸性,PH值在6-7.5为宜。 2.由于火龙果植株不耐霜冻,冬季气温低于5度的地区必须温室大棚种植。温室大棚可以采用搭建方便、成本较低的独立大棚,也可以采用连体大棚。连体大棚管理方便,大规模种植时采用连体大棚比较好。火龙果植株一般高度在1.5-1.8米,为了保证植株具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和栽培管理操作方便,温室大棚要留有足够的高度,至少在2.5-3米,大棚要设有通风装置,需要时间可以关闭打开这些通风口和通风群边,独立大棚可在二边设置通风群边,连体大棚可在顶部和大棚四周设置通风口,根据火龙果植株生产的需要,及时调节温度和温度。为了火龙果植株有充足的光照,搭建大棚的棚面要选择透光性好的材料,还在经常保持棚顶干净无污染。

3.搭棚前在土壤中施入有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左右,过磷酸钙100-150公斤,然后作畦,畦宽150-200厘米,高30-40厘米,畦面最好呈龟背状,有利于排水。在畦面上插建水泥柱,行距在1.8-2M为宜。

搭建棚架 火龙果种植方式多样,目前主要有柱式栽培和柱式水平棚架栽培二种。 (略) 二、扦插无性繁殖育苗 1.扦插方法: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需要,选择直接扦插繁殖就是把培育好的种条扦插在已经搭建好的畦面上。扦插时在畦面上开定植沟,沟深5厘米左右,把定植小苗的根理顺便可移到种植地,平放沟内,覆土时小苗的根第要全部放入沟中,不能露出畦面。用绳子将小苗捆绑在支撑柱上,注意捆绑时不要太紧,以免影响小苗生长。采用柱式栽培时,四根小苗分别倚水泥柱四个面而栽,每根水泥柱的间距为1.8M*1.8M左右,(根据操作需要可以适当加宽)。种好后可在畦面上覆盖稻草(或停用菌废渣)等辅料,可以保持畦面湿润,有利于枝条快速生根成活。还可抵制杂草生长。覆盖辅料时要均匀,使辅料完全覆盖畦面。

(高考生物)生物发酵过程解决方案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发酵过程解决方案

生物发酵过程解决方案 引言: 发酵过程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生化过程。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在食品生产方面利用酵母对淀粉进行发酵以获得含有乙醇的饮料,这一生产过程一直延续至今,它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制酒工业的核心——酿造工业。 利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二次代谢作用以制取医药工业中的抗生素则是人类运用生化技术的一大创造。工业生产时这一新陈代谢过程在发酵罐内完成。深入研究发酵过程将为生化反应——发酵罐的设计、操作和控制奠定基础。因此,它是提高生化工程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生化反应是生化技术中的难点所在,在研究和实际应用时既需要微生物技术也需要借用化工技术以及融汇近代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于一体。微生物发酵过程是个极其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对于发酵罐的操作,以前人们是凭借实践经验来进行的,由于缺乏发酵过程参数的测量监视和控制系统,使得发酵产品成本高、操作费用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为此,需要对发酵罐实行优化操作和控制。 一、发酵过程中的工艺及其特点 一般的耗氧型发酵罐系统如下图所示,其中要测量的参数可以分为物理参数、化学参数以及生物参数。 发酵过程物理参数:通常有发酵罐温度(T)、发酵罐压力(P)、发酵液体积(V)、空气流量(F A)、冷却水进出口温度(T1和T2)、搅拌马达转速(RMP)、搅拌马达电流(I)、泡沫高度(H)等,这些物理参数根据不同种类的发酵要求,都可以选择性的选取有关测量仪表来实现自动测量。 发酵过程化学参数:发酵过程典型的化学参数有PH值(PH)和溶解氧浓度(DO),这两个参数对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产物的形成极为重要。过于由于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名词解释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名词解释 半数感染: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途径使一定体重的某些实验动物半数感染的最小毒素量或最少细菌数。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DNA的片段转移到受菌体内,使受菌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溶源性转换: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整合了染色体上的前噬菌体改变了宿主细胞的DNA 结构,使溶原性细菌获得某些生物学性状。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繁殖提供所需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子代病毒的结构,或者合成后不能装配和释放,此感染过程称顿挫感染。 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过程中,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独特的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不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或仪器可检出的沉淀现象。 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成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显性感染:当机体免疫软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时,则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作用,机体组织细胞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显现感染。 固有免疫应答:指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中产物或其他抗原性异物后,被迅速活化并产生相应生物学效应,从而肾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杀伤、清除过程。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放线菌、螺旋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同时可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超敏反应:指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絮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抗原表位: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

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酵母菌发酵》教案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 《酵母菌发酵》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酵母菌发酵现象,掌握其发酵原理。 2、通过探究“影响酵母菌发酵的因素一温度”实验,巩固探究实验的过程。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提髙实验设计及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1、体验知识和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2、体验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1、生物发酵现象及原理。 2、巩固探究实验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蒸过馒头吗?(没有) 那你们见过家长蒸过馒头吗?(有的见过) 有谁知道蒸馒头时需要加入一种什么物质吗?(酵母菌) 师:很好,请大家观察桌子上的两个馒头,看有什么不同? (提示:可以用手捏一捏或掰开看一看) 生:一个松软多孔、一个硬而无孔。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猜测一下哪一个馒头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酵母菌? 生:松软多孔的。 师”:对,为什么加入了酵母菌馒头会变得松软多孔?酵母菌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后来回答。 播放视频:酵母菌发酵 (二)(学习任务一)酵母菌发酵现象 生:加入了酵母菌馒头内会产生一种气体 师:很好,这位学生看得很认真。 (讲述)酵母菌是一种真菌,适于在温暖且富含糖分的环境中生存,它能把糖分分解产生气体等物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蒸馒头就是利用了酵母菌发酵的这一原理。 (展示)课前做的发酵装置。 (强调:为了保持酵母菌的生长,把装垃放在约30度温水中水浴保持恒温) 请大家仔细观察现象? 生:液体中有气泡岀现,气球胀大。 师:气球内的气体是什么? 生:猜测(二氧化碳) 师:如何证明? 生:通入澄淸的石灰水。 师:好,我们验证一下。 (取两只试管,各倒入少许澄淸的石灰水,导气管的一端通入其中一只试管) 引导学生思考:另一试管有必要吗?起什么作用?(强调对照) 生: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总学时数:72 理论环节学时数:56 实践环节学时数:16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 学分: 开课单位: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性质:该课程是研究抗原性异物的性状、补体的活化机制、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抗体的功能、机体免疫应答机理、临床免疫学,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防治的一门医学基础课。 任务: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技术,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观念,在消毒、隔离、预防医院感染等工作中加以具体实践,为学习病理学、药理学、传染病学和预防医学等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说出常见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原则。 2、应用病原生物学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操作、预防医院感染及采集、运送检验标本。 3、初步学会细菌涂片、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粪便蠕虫卵检查等操作;正确使用显微镜油镜。 4、应用免疫学基本理论知识,阐述其在维持人体与环境平衡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与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5、在免疫学防治和诊断工作中,能应用免疫学理论和一般技术。 6、勤奋学习,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事地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与同学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三、理论教学容 绪论 教学重点难点:

火龙果种植技术教程

火龙果种植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火龙果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耐旱、耐高温、喜光,对土质要求不严,平地、山坡、沙石地均可种植,最适的土壤pH值为6-7.5,最好选择有机质丰富和排水性好的土地种植。火龙果不耐霜冻,冬季温度低于0℃的地区采用简易大棚种植。 二、种植方式 火龙果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爬墙种植,也可以搭棚种植,但以柱式栽培最为普遍,其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所谓柱式栽培,就是立一根水泥柱或木柱,在柱的周围种植3-4株火龙果苗,让火龙果植株沿着立柱向上生长的栽培方式。 三、种植规格双季节 柱的株行距为1.5m×2m,按每柱周围栽4株苗计算,每667m2可植750株。火龙果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注意不可深植,植入约3cm深即可,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 四、田间管理 火龙果栽后12-14个月开始开花结果,每年可开花12-15次,4~11月为产果期,谢花后30-40天果实成熟,单果重500-1000g,栽植后第2年每柱产果20个以上,、第3年进人盛果期,管理水平较高的,单产可达2500kg/667m2。其高产栽培要点如下: 1.薄肥勤施:由于果实采收期长,每年都要重施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要均衡长期施用。开花结果期间要增补钾、镁肥,以促进果实

糖分积累,提高品质。结果期保持土壤湿润,树盘用草或菇渣覆盖。天气干旱时,3-4天灌一次水。 2.摘心:当枝条长到1.3-1.4m长时摘心,促进分枝,并让枝条自然下垂。 3.间种与人工授粉:种植火龙果时,要间种10%左右的白肉类型的火龙果。品种之间相互授粉,可以明显提高结实率。若遇阴雨天气,要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可在傍晚花开或清晨花尚未闭合前,用毛笔直接将花粉涂到雌花柱头上。 4.修剪枝条:每年采果后剪除结过果的枝条,让其重新发出新枝,以保证来年的产量。 5.病虫害防治:火龙果病虫较少,幼苗期易受蜗牛和蚂蚁危害,可用杀虫剂防治;在高温高湿季节易感染病害,出现枝条部分坏死及霉斑,可用粉锈宁、强力氧化铜等防治,效果良好。 火龙果的栽培: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其栽培技术简单。性喜温暖潮湿,耐荫耐贫瘠,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5℃,低温高于5℃的地方均可露天种植。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平地、水田、山坡或旱地均可栽培,在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红壤或壤土中生长良好,具气生根,根多强壮,生命力极其旺盛。繁殖方法主要采用扦插和嫁接,种植时一般行距6~7m,株距3~4m,每666.7m224~38穴,每穴3~4株。管理过程中适当施一些有机肥,夏天高温干旱注意灌溉,雨天注意排涝,防积水,避免细菌、真菌感染。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即使有少量发生,采用一些高效低毒的农药就可以处理和预防[6]。火龙果的开花结果期为

发酵基础知识题库

发酵工程 一、名词解释 1、分批发酵:在发酵中,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外,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2、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不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 3、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溶液中的较小胶粒聚合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二、填空 1、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菌种制备、种子培养、发酵和提取精制等下游处理几个过程。 2、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过滤可分为粗滤、微滤、超滤和反渗透四大类。 3、微生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三类:诱变法,细胞融合法,基因工程法。 4、发酵培养基主要由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组成。 5、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发酵后的处理包括:过滤、提炼,脱色,结晶。 6、利用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连续灭菌称为连消,用高压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称为空消。 7、可用于生产酶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酵母菌。常用的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有酸化、加热、加絮凝剂。 8、根据搅拌方式的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可分为机械搅拌式发酵罐和通风搅拌式发酵罐两种。 9、依据培养基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其分成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三种。 10、现代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 11、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 12、发酵类型有微生物菌体的发酵、微生物酶的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微生物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13、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14、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调控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15、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主要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 16、分批发酵全过程包括空罐灭菌、加入灭过菌的培养基、接种、发酵过程、放罐和洗罐,所需的时间总和为一个发酵周期。 17、分批发酵中微生物处于限制性的条件下生长,其生长周期分为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 18、根据搅拌的方式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又可分为机械搅拌式发酵罐、通风搅拌式发酵罐。 19、下流加工过程由许多化工单元操作组成,通常可以分为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提取、精制及成品加工四个阶段。 20、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调控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21、微生物发酵产酶步骤为先选择合适的产酶菌株、后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方式进行发酵、微生物发酵产酶、酶的分离纯化、制成酶制剂。 三、判断 1、微生物发酵的最适氧浓度与临界氧浓度的概念是完全一样的(×) 2、从微生物中发现

广西来宾火龙果种植技术

广西来宾火龙果种植技术 地块选择 地块选择要考虑几个自然因素:土壤pH值在5.5-7.5为宜,土 壤有机质丰富,且透气性较好;光照充足温度变化不大;地势比较平缓,坡度小于20度;排水性能良好;周边没有污染,交通便利。 地块选择之后,要整地清园。园地要机耕两犁两耙,深度要达到30厘米以上,做到精工细作。 育苗管理 果苗繁殖火龙果主要采用嫁接法或者扦插苗方式繁殖。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量天尺做砧木,将火龙果茎用刀切平面,然后把接 穗插入,用棉线绑牢固定。要在晴天进行嫁接,温度保持在28℃-30℃。嫁接之后4-5天,接穗和砧木颜色接近,说明接穗和砧木嫁 接成功,可以将其移进假植苗床进行培育。扦插苗要在春季进行, 插条需选择生长充实的茎节,将其截断成15厘米长的小段,待伤口 风干之后直接插入沙床,大约15~30天这些扦插条就会生根,待长 到34厘米时就可以移植到苗床继续培育。 培育壮苗育苗床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通风向阳的地块。整地之后,要起畦栽植,畦宽90厘米,施足基肥,每亩要施用腐熟 农家肥1500~2000公斤,还要加入谷壳灰1000公斤,将农家肥和谷 壳灰充分拌匀施入,还要加施钙镁磷肥100~150公斤,施入4~5厘 米深的表土层中将火龙果小苗栽植在苗床,随后浇透水,喷施多菌 灵500倍液10~15天后,还要追施1次复合肥,每亩5~7公斤。待 第一节茎段长出,就可以出圃移栽定植了。 种植方法 种植方式火龙果有多种种植方式,如爬墙种植或搭棚种植。广西地区大多采用柱式栽培,其优点是生产成本较低,土地利用率较高。

柱式栽培就是立起一根水泥柱或者木柱,围绕柱子种植3~4株火龙 果幼苗,株行距为2×2米,每亩可以栽植600株火龙果。 种植规格火龙果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栽植不宜过深,大约3厘米深即可。栽植初期,要注意多浇水,保持根部土壤湿润,促其成 活快速进入生长状态。当苗木高超过30厘米,就要及时将苗茎绑缚 在水泥柱上。成活后,要根据情况调整浇水次数。如果遇到阴雨天 气要及时排水,防止火龙果感染病菌造成茎肉腐烂。 肥水管理 火龙果进入生长期之后,相应的抚育管理要及时到位。一是水分管理。火龙果耐旱不耐涝。因此,要注意对排水系统进行整修,排 水沟多采用明沟,深度为0.5~0.8米,也可以采用暗沟排水。干旱 时要进行浇灌,确保适宜土壤湿度;二是施肥管理。在施足基肥的情 况下,还要注意做好几个关键期的追肥工作:攻梢肥、攻花肥、壮 花壮果肥。攻梢肥,每柱施用有机肥10公斤,可以有效促进植株的 生长;攻花肥,每柱施用有机肥10公斤,还要加施复合肥0.2公斤,这样可以促进花蕾的生长发育;壮花壮果肥,在同样使用有机肥之后,还要加施复合肥0.3公斤,有效促进花果增大。另外,还可以追施 叶面肥,在花芽分化期、果实膨大期追施叶面肥,可以选用尿素或 者磷酸二氢钾每15天喷施1次,也可以适当加入镁、钙、钼等微量 元素。 火龙果定植后,还要及时进行清除杂草和培土,也可以间种其他短期作物,如花生大豆等。雨后要及时进行培土,覆盖裸露根系, 到冬季要培土护苗。 整形修剪 火龙果幼树时期就需要整形,植株沿水泥柱攀援生长,只保留一个主茎,当主茎生长超过水泥柱高时,需要摘除芽心,促其分枝, 让其分生侧梢下垂,培育成结果枝。当植株生长到花期时,要安排 2/3的分枝作为结果枝,剩下的分枝要抹除花蕾,并缩小其的生长 角度,目的是培育后备结果枝茎。每年采果后要剪除结过果的枝条,让新发枝成为来年的结果枝,这样可以确保其产量稳定。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作业集第6次作业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作业集 第三章抗原与免疫分子 一、名词解释 1.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补体系统补体并非单一分子,而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被称为补体系统。 4.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 二、简答题 1.为何HLA基因或表型测定可用于亲子鉴定与确定个体身份? 由于1)HLA的高度多态性、2)单元型遗传以及3)HLA基因型终身不变,因此,HLA 基因或表型检测可用于亲子鉴定和确定个体身份。 2.简述IgG与IgM的特性与功能。 IgG――含量最高的Ig、半寿期约20~23天、能通过胎盘、是主要的抗菌抗病毒抗体; IgM――五聚体结构、结合补体能力最强、胚胎发育晚期即可合成、体液免疫最早出现的抗体,单体结构镶嵌在B细胞膜上,是B细胞抗原受体的主要成分。 第四章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 第五章免疫应答 一、名词解释 1.适应性免疫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2.固有免疫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二、简答题 1.简述Th1细胞和Th2 细胞的免疫效应。 Th1细胞分泌IFN-γ,能强力激活巨噬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可清除所吞噬的病原体并引起局部炎症。Th1细胞分泌的TNF可诱导靶细胞凋亡和促进炎症反应。 Th2细胞分泌IL-4、IL-5、IL-6,其主要功能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和抗寄生虫感染。 2.试比较抗体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 . 抗体的初次应答抗体的再次应答 应答细胞初始B细胞记忆性B细胞 潜伏期较长较短 抗体类型先产生IgM,后产生IgG、IgA IgG为主 抗体浓度、维持时间浓度低,维持时间短浓度高,维持时间长

火龙果栽培技术

目录 第一章火龙果简介 (1) 第二章火龙果生物学特征 (3) 2.1 温度 (3) 2.2 光照 (3) 2.3 水分 (3) 2.4 土壤和空气 (4) 第三章火龙果栽培技术 (5) 3.1 繁育 (5) 3.2 建园 (5) 3.3 立柱搭架 (6) 3.4 定植 (6) 3.5 施肥 (7) 3.6 灌水 (7) 3.7 摘心疏芽 (9) 3.8 修枝整形 (9) 3.9 人工授粉 (10) 3.10 疏花疏果 (12) 第四章采收 (13) 第五章病虫害防治 (13)

第一章火龙果简介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青龙果,属于仙人掌科(Cactaceae)量天尺属(Hylocereus Britt.et Rose)或蛇鞭柱属(Selenicereus Meja-lantous),是典型的热带植物。 火龙果根据其果皮果肉颜色分为红皮白肉、红皮红肉和黄皮白肉三大类。红皮白肉型有长刺日白肉、香蕉白肉、血白、越南白和白玉龙果等品种,长刺日白肉、香蕉白肉、血白等品种不太适合经济种植,白玉龙果品种是从野生白肉中选育出来,糖度大于13、含水率约85%、自花授粉好、个头大、产量高、抗逆抗病性强,口感较好,适合我国栽培;红皮红肉型有尊龙、祥龙、天龙和珠龙等10多个品种,其中珠龙最典型,珠龙也叫香龙、莲花果,最大特点是香味浓郁,果肉花青素含量丰富,糖度稍低于白玉龙果,但易裂果,抗腐烂和红蜘蛛比较差,在转色3天后必须采摘,是我国最重要的栽培品种,红皮红肉型的其它品种的品质差异不大,糖度比珠龙高,植株体型大,产量高,不易裂果,但香味较淡,繁殖生长速度也较慢;黄皮白肉型主要是红仙蜜果1号,是针对白肉品种4月尚未开花而红肉品种正值花期而缺乏授粉树的问题而杂交选育出来的一个亚种,其自花结实率明显提高,有效地降低红肉对白肉花粉的依赖性。 火龙果性甘平,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B2、 1

发酵操作流程

基因工程菌发酵操作流程 1.检查发酵车间是否达到发酵要求(所以设备处于待用状态)。 2.通知蒸汽车间按时送符合要求蒸汽。 3.种子罐基础培养基的领料及定容配制。 4.种子罐的PH、DO电极的校正安装和补料口堵头更换。 5.种子罐进料,调PH。 6.种子罐基础培养基在位灭菌,同时灭移种管道上段。 7.种子罐冷却后可连接酸、碱、消泡剂补料瓶。 8.种子罐培养基温度、PH(需进一步校准)、罐压、消泡达到发酵条 件。通知菌种室准备菌种转接。 9.无菌操作将种子罐所需MgSO4、Amp转入菌种转换罐。 10.种子罐扩增培养发酵阶段需平稳控制罐压、PH、DO、温度、消泡。 11.大罐基础培养基领料及配制。 12.大罐PH、DO电极校正安装及补料口堵头的更换。 13.大罐进料、定容、调PH;碱罐碱液的配制。 14.大罐基础培养基在位灭菌,同时对移种管道、进料管道、补料管 道、碱罐及碱管道上段的灭菌。 15.大罐基础培养基温度降至发酵温度后再次校准PH、DO。连接补 料瓶调节至发酵条件。 16.无菌操作将大罐所需MgSO4、Amp转入菌种转换罐并转入种子罐。 17.利用压力差将种子罐里的种子液移接到大罐。 18.补碱时,将管道上阀门打开。程序设为自动,控制流量。

19.补料罐补料培养基的领料定容配制。 20.补料罐补料培养基在位灭菌,同时对管道上段灭菌。 21.补料时,将管道上阀门打开。程序设为自动,设置流量。 22.诱导剂领料,在配料罐中加水配制定容。 23.将诱导剂打入种子罐,灭菌后保持罐压。 24.利用压力差将种子罐里的诱导剂移接到大罐。 25.一段时间后,大罐的PH、DO呈上升形态即为发酵结束,可放罐 离心。

分子生物学试验基础知识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 分子生物学是在生物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结构、功能等生命本质的学科,在核酸、蛋白质分子水平研究发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机制。其中基因工程(基因技术,基因重组)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这些技术可以改造或扩增基因和基因产物,使微量的研究对象达到分析水平,是研究基因调控和表达的方法,也是分子水平研究疾病发生机制、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方法。转化(trans formation)、转染、转导、转位等是自然界基因重组存在的方式,也是人工基因重组常采用的手段。基因重组的目的之一是基因克隆(gene clone),基因克隆可理解为以一分子基因为模板扩增得到的与模板分子结构完全相同的基因。使需要分析研究的微量、混杂的目的基因易于纯化,得以增量,便于分析。 外来基因引起细胞生物性状改变的过程叫转化(transformation),以噬菌体把外源基因导入细菌的过程叫转染(transfection)。利用载体(噬菌体或病毒)把遗传物质从一种宿主传给另一种宿主的过程叫转导(transduction)。一个或一组基因从一处转移到基因组另一处的过程叫转位(transposition),这些游动的基因叫转位子。 一、基因工程的常用工具 (一)载体 载体(Vector)是把外源DNA(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使之传代、扩增、表达的工具。载体有质粒(plasmid)、噬菌体、单链丝状噬菌体和粘性末端质粒(粘粒)、病毒等。载体具有能自我复制;有可选择的,便于筛选、鉴定的遗传标记;有供外源DNA插入的位点;本身体积小等特征。 质粒存在于多种细菌,是染色体(核)以外的独立遗传因子,由双链环状DNA组成,几乎完全裸露,很少有蛋白质结合。质粒有严紧型和松弛型之分。严紧型由DNA多聚酶Ⅲ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1-5个质粒。而松弛型由DNA多聚酶Ⅰ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30-50个质粒,如果用氯霉素可阻止蛋白质合成,使质粒有效利用原料,复制更多的质粒。质粒经过改造品种繁多,常用的有pBR322、pUC系列等。这些质粒都含有多个基本基因,如复制起动区(复制原点Ori),便于复制扩增;抗抗生素标记(抗氨芐青霉素Ap r、抗四环素Tc r等)或大肠埃希菌部分乳糖操纵子(E.coli LacZ)等,便于基因重组体的筛选;基因发动子(乳糖操纵子Lac、色氨酸操纵子Trp等)和转录终止序列,便于插入的外源基因转录、翻译表达。质粒上还有许多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即基因插入位点,又叫基因重组位点,基因克隆位点。 常用噬菌体载体有单链噬菌体M13系统;双链噬菌体系统。噬菌体应和相应的宿主细胞配合使用。以上载体各有特点,便于选择,灵活应用。 (二)工具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