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3)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3)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3)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课教案

一、课型:欣赏课

二、教学内容:

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2、藏族民歌《酒歌》

3、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

4、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四、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选择部分较为熟悉的本地民歌作浏览性欣赏。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民风民俗对音乐作品不同特点的影响,并简单了解本地的民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正视民族音乐。

六、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

2、理解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

七、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八、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教案图文稿

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 教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 童年 第一课时《摇啊摇》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3、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音乐及风格特征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能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常识,能够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2、能在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民歌的欣赏活动中,分辨出各民族的民歌的音乐特点。 3、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是怎样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教学重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音乐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在聆听欣赏的同时归纳出蒙、藏、维吾尔族音乐 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不可分割的重要 组成部分,由于各个少数民族在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 习惯上仍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既丰富多彩又具 有多样性的特点。请同学们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生:蒙古族、藏族……..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但是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能一

一的给大家来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但是老师选择了其中的三个少数民族,那是哪三个少数民族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舞蹈,答案自在其中。(蒙古族、藏族、维吾尔的舞蹈) 设计目的:以较新鲜的舞蹈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明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二、蒙古族 1、欣赏歌曲《辽阔的草原》并分析歌曲 2、长调与短调 师: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人民英勇善战,豪爽大气,那大家都知道哪些蒙古族的歌曲呢? 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 师:大家说了很多,可是你们知道吗?蒙古族的民歌还有长调和短调之分。(介绍“蒙古族长调”被确认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藏族 1、藏族酒歌 师:了解完了蒙古族的音乐,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另一个地方。 这里是崇山峻岭,这里是万山之巅,这里……..(老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介绍,最后停留在布达拉宫,走进西藏) 欣赏一首《宗巴朗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藏族的歌曲给你

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教案

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 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童年 第一课时《摇啊摇》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3、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 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喜欢音乐但是根本不了解音乐,对于音乐鉴赏的内容多数不感兴趣,偏向于东西方的流行音乐与歌唱,导课的内容与方式多需要图音或歌舞的影像资料,以及流行唱法演绎的音乐作品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进入内涵较高的鉴赏课需要音乐知识的补充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七、教具准备:电教化多媒体设备 八、课时数: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三年级草原上音乐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草原 课题:草原上 主备人:王萍审核人:备课组长:鲁琳琸学校:赊店镇中心学校 课时划分: 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歌 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3、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教学重点:在小组集体活动中,通过各种创编活动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创编活动(编配节奏及编唱旋律) ;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草原放牧》; 2、初学歌曲《草原上》; 3、认识二分、四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初学歌曲《草原上》 1、导入:今天,我们要-起乘着歌声的翅膀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和内容。 3、听后讨论交流。 师: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在那儿,你看到了什么? 4、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草原的歌并唱一唱。 5、再听,思考:这首歌曲有特点? 6、分析歌曲节奏。 观察一下:这首歌曲里,用了一些什么节奏? (二分和四分节奏 ) 7、听音乐, 拍打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歌曲情绪与节奏类型的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 8、实践活动: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9、再次播放歌曲,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10、演唱歌曲《草原上》,指导学生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 三、欣赏《草原放牧》。 1、过渡语:大草原不仅景美,那里的人更美。在内蒙古草原上,至今还流传着

小学音乐《草原上》教案

《草原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其他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 创编活动,节奏练习,旋律片段创作。 教学难点: 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 1、听听这首歌曲,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回答:“欢愉的、欢跃的”) (歌曲的学习已经从歌曲的情境特色、歌词特点、旋律特点找到了突破口,现在用整体感受的方式学习歌曲,保持了音乐的完整性。) 2、师:“那你觉得什么地方我们还需要注意,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好些呢?” a、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比较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 师:“有没有发现曲子里,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词唱得长一些?”(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引导解决了歌曲的难点,为下一环节的创编作好铺垫。)b、实践练习。 师:“同学们真聪惠,老师决定奖励一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对,打击乐器!听听它们的声音,你觉得哪种能表现出长音,哪种可以表现短音呢?”(学生说一说,个别上台演示。)老师指导演奏方法。

(打击乐器在课堂上的利用,并不是纯正为了增添气氛,而是在实践中培养音乐能力,让学生拥有“音乐的耳朵”。) 3、边演唱边律动表现歌曲。 (1)“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老师觉得要是能加些柔美的动作就更好了”——放《草原上》的歌曲。(学生律动创作,表演歌曲形象) (2)第二遍表演时,教师做一定指导。(学生随教师一起律动,再次表现歌曲。)(节奏舞蹈律动,调动学生的“动”。美的旋律更需要美的舞姿,这是进一步理解音乐、体验情感的过程,孩子们通过自我展示的形体之美、神韵之美,诠释音乐运动的内在变化,让学生人人都处于喜悦之中。) 二、创作表现 1、分小组合作创编。 “对啊,我们跟着小牧民们,在骑着马放牧以后,休息一下看看草原上的风景,那是多么风趣的事啊!小朋友们想用什么来表现一下你现在的高兴心情呢?”(学生分小组自选各种与音乐相关的形式,进行创编)(探究表演,才艺展示,调动学生的“创”。) 2、表现和互评。(请部分小组表演两段音乐。学生对各种创编的节目进行互评。)(这环节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空间,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的潜能,最大程度释放和宣泄了内心的情感,升华了歌曲的主题,更从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也在互评和自评中,提高了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课堂小结 蒙古族是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多收集些关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歌舞的资料,然后大家互相交流。

人音版音乐三上第1课《摇啊摇》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上第1课《摇啊摇》教案 教学目标 1、听《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歌曲《摇啊摇》 这一首流传于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的心情释放出来。第二乐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教学重难点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聆听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 表演歌曲《摇啊摇》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律动《两只小象》 感受三拍子 二、寓教于乐 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教材分析: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

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理想。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给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觉,儿童们的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哈哈”的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进达到高音区形成了歌曲的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的心情。 1.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的理解,要求学生看课本上的歌词。 2. 教师简单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3. 复听时,可以要求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4. 请同学们谈谈对歌曲的感受,教师可适时提示: (1) 流畅的三拍子曲调,你想像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 (2) 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3) 生活在21世纪的你感到幸福吗?以加强德育教育。 5、再次聆听“当你听到歌曲兴高采烈时用动作表示。” 三、创造表现 表演《摇啊摇》 1. 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三拍子。 2. 老师范唱,学生律动体验六拍子 3. 边看书上的插图,边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 4. 听琴默唱 5. 讲解三拍子和六拍子相同与不同。 6. 轻声读歌词(接龙) 7. 轻声接龙唱 8. 指名演唱 9. 处理歌唱 10. 4小节一句跟琴模唱曲调,要求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

高中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所展示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和韵 味。 2、通过鉴赏、探究、讨论,能归纳出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在感受、体验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的情感,鼓励学生从人文的角度和视野进一步研究、感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和韵味。 教学难点: 根据调式、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的特点去体验、去归纳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 参考教材: 湘版高一年级《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以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这四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为代表,以“音乐美”为主线,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歌曲入手,一开始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让学生放松身心体验音乐,不知不觉关注音乐,开动脑筋探究音乐,由表及里认知音乐,开开心心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美的音乐让人沉醉,音乐的美有六个基本范畴。还记得施光南的《祝酒歌》那动人的旋律吗?(师范唱)它属于什么类型的美? 【生】欢乐美 【师】这首歌融合了几个民族的风格各异的音调,我们能不能从歌中听出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乐句? 【生】......

【师】一切皆有可能。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会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感兴趣。 二、新授 (一)体验音乐的情感美,欣赏舞蹈的律动美(多媒体播放剪辑的歌舞片段)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片段,观赏蒙古族筷子舞、 《毛主席的光辉》片段,观赏藏族踢踏舞、 《掀起你的盖头来》片段,观赏维吾尔族“赛乃姆”、 《阿里郎》片段,观赏朝鲜族长鼓舞。 【教师提示】像看文艺节目一样放松身心,静心享受音乐。 【学生】凝神观看,安静聆听,自由想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带任何思想负担地静心聆听,享受音乐。感受“音乐美” (二)感受乐器的音色美,体会音乐的特色美(多媒体展示乐器图片及文字介绍,播放音乐) 1、认识蒙古族马头琴,听马头琴主奏的蒙古民歌《森吉德玛》 2、认识朝鲜族伽倻琴,听伽倻琴合奏的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 3、认识维吾尔族手鼓,听带有手鼓伴奏的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教师提示】注意看教材上的文字介绍,注意听这三首乐曲的旋律、节奏、节拍、情绪;提问:《森吉德玛》是蒙古族的长调还是短调,《纺织谣》是几拍子?《牡丹汗》的手鼓伴奏是什么节奏?请把答案写在纸上。(教师在教室内巡回指导) 【学生】聆听、比较、动笔总结:《森吉德玛》属蒙古族短调歌曲,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窄,字多腔少,具有叙事性特征,旋律抒情、流畅、略带伤感;《纺织谣》为四三拍子,节奏富有动感,旋律清新、明朗,情绪轻松、安静;《牡丹汗》旋律明朗、奔放,情绪饱满, 手鼓伴奏节奏为:咚·哒咚哒|咚哒哒咚哒‖ 【教师小结】(课件展示)音乐作品中的特色体现在细节上,而这些细节就是风格,就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并主动去比较音乐的不同风格特点。发现“音乐美”(三)认识民族文化美,理解音乐风格美(课件分类展示编号的图片: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服装;摔跤、赛马、弦子舞、“顶礼膜拜”场面;青稞酒、酥油茶、哈密瓜等食物;天山、天池、布达拉宫等景物) 【教师】音乐民族风格特点的形成与民族的生活环境、民族风俗、民族性格密不可分(课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草原上》教案.doc

《草原上》教案 教材分析: 这首歌为4拍子歌曲,羽调式,音乐语言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上》。 2、唱准“ 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唱一唱。 教学用具: 电子琴、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讲解蒙古族 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除了汉族,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生谈)同学们你们对蒙古族都有哪些了解?(生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让我们一起去蒙古草原看看吧(播放素材)!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过着游牧生活,马和蒙古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长期的游牧生活,使蒙古族牧民选择了最适宜的住所——蒙古包。他们的服饰很有特点。男女都穿身宽袖长的长袍,束以腰带,穿着高可及膝的长筒皮靴,蒙古族人民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闲暇时吃一口香喷喷的炒米,喝一杯浓浓的奶茶,吃一口手抓肉,喝一碗马奶酒别有一番情趣。 二、学习歌曲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草原上》,我们先来听录音,这首曲子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复听音乐,这首歌曲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舒展的? 3、讲解音乐知识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 我们已经了解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甜美的,节奏是舒展的,那么这两个节奏应该如何来读呢?xx(生答)我们给这个节奏加上一个音名5,应该如何来唱呢?55(学生唱唱)单个的5音,这种音符叫做四分音符表示一拍,那么两个四分音符表示几拍?(生答) 4、大家真是太棒了,蒙古族的小朋友都翘起了大拇指,高兴地为我们唱起了歌。 5、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曲便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蒙古族民歌《草原上》,我们再来听一遍,你来听一下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速度如何进行的?(生答) 6、这首歌主要是由三个音组成的,你听出来了吗?(3、5、6)。 7、随着琴来唱唱这三个音名,打乱顺序再唱一唱。(365,635,536,356) 8、加上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吗?让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硬肩、提压腕、骑马等动作)。 2、加上动作表演歌曲。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蒙古草原,学习了蒙古族歌曲,还学跳了蒙古族舞蹈,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蒙古族有了很深的理解,这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那让我们再次唱起来、跳起来吧!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说课稿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是一篇民族音乐欣赏课,本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我所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中的第一节《五十六朵芬芳的花》第一课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本单元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们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既平等又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 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能够辨别出本课3首音乐作品所属的少数民族,但在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的能力欠缺,部分学生认知能力不足,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不清楚,所以在辨别歌曲所属民族时有所障碍。 (二)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高中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

的。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本课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3)通过鉴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演唱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能够辨别出音乐所属的民族及其该民族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他们学习音乐的不同民族和不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高中生已经具备的音乐审美经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采用比较鉴赏法、亲身体验法等引导学生利用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阶、调式、旋律、节奏等)表现出来。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草原上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3、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 教学重点:在小组集体活动中,通过各种创编活动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创编活动(编配节奏及编唱旋律); 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草原放牧》;2、初学歌曲《草原上》;3、认识二分、四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初学歌曲《草原上》 1、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和内容。 3、听后讨论交流。 师: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在那儿,你看到了什么? 4、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草原的歌并唱一唱。 5、再听,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6、分析歌曲节奏。 观察一下:这首歌曲里,用了一些什么节奏?(二分和四分节奏) 7、听音乐,拍打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歌曲情绪与节奏类型的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 8、实践活动: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9、再次播放歌曲,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10、演唱歌曲《草原上》,指导学生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蒙古人,唱唱蒙古歌。 三、欣赏《草原放牧》。 1、过渡语:大草原不仅景美,那里的人更美。在内蒙古草原上,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2、教师简介“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及作品情况,激发学习兴趣,帮助了解内容。

摇啊摇教学反思

摇啊摇教学反思 摇啊摇>教学反思(一) 《摇啊摇》是三年级第一课的第一首歌曲。歌词易懂,旋律优美动听,学生易唱。一节课完成这首歌曲应该足以,可是,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极其丰富。第一课两首欣赏曲目《童年的回忆》、《我们多麽>幸福》,两首歌曲《摇啊摇》、《小酒窝》,如果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第一课只有保证两课时完成,才能在期末顺利讲完全册!课上我严格按照教案编写的方案进行教学,虽然能够顺利完成唱会,但是总体感觉时间太短,正如学生把饭吃了,没有足够时间消化一样。再有,学生对歌曲的感觉只是刚刚萌发,然后就下课了!第一个班级如我教案的方法进行了讲解,但效果让我失望,没有激情,没有感觉!后一个班的教学让我开始有了改换教学方法的念头!让最开始在课本出现的小动物“兔子”作为《摇啊摇》的代言人。首先,歌词的读法有了两种变化。如何控制这种变化,由扮装小兔子的老师来掌握。先在歌词上做文章,让小兔子讲述她小的时候与外婆如何共度美好童年的?(创编一个小>故事)小兔子说:“现在回忆起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外婆哄我进入梦乡的那个好听的童谣!同学们想知道吗?”小兔子朗诵一遍歌词。让学生打开书读一遍。有的学生的朗读一定不会有耐心,像哄笑孩子一样!要么只会大声齐读不加感情!这时候小兔子说:“不像不像,你们读的一点都不像我的外婆一样好听!外婆的声音很轻。”这个时候让学生再读,他们的声音一定按照小兔子的要求,声音轻而弱。小兔子听后又说:“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读的速度没这么快。”第二次的要求同学们还能更好做到。小兔子第三次说:“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不但会读,还会唱呢,你们行吗?”同学们听到这里他们憋足了劲异口同声地说:“行”。其次,学习歌曲。他们急切盼望老师打开音乐让他们快点欣赏,然后跟唱。我注意观察到学生聆听非常认真,不仅仅歌词有了三次熟悉,由于旋律优美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再次,进行简单表演。当学生们达到了小兔子全部要求,他们开心极了。小兔子也表扬大家唱的好听,像她的外婆。这个时候小兔子为难了,发出了:哎!的叹息声。有的学生眼神紧紧盯着老师,特想知道老师到底怎么了?这个时候小兔子还在控制着全班同学的思维,他又开始说了,现在我真得很想回到从前,躺在外婆的怀抱里好好睡上一觉。外婆总会用那温柔的手抚摸我的头、身体还有小尾巴!可惜可惜啊,再也看不到了!同学们你们会哄我入睡吗?这个时候全班同学那种迫不及待的手已经开始按照小兔子刚才的一番话模仿了。同学们当然说没问题!于是,主题曲再次想起,学生们终于理解了这首歌曲,用缓慢的速度,温柔的声音,细致的表演完成了这首歌曲! 小朋友在做游戏的时候总是最开心快乐的,但是场面往往也会难以控制,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寻找到一种可以控制游戏时场面的方法,这样在以后的游戏中也就不用担心了,让学生多做做游戏,让学生做到学中玩,玩中学。 摇啊摇教学反思(二) 《摇啊摇》是一首孩子们熟悉的、摇篮曲体裁的上海童谣,歌曲6/8拍,宫调式。歌曲旋律平稳、安静,富有水波荡漾、小船摇动的韵律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歌词非常口语化,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童年(三课时) 第一课时《摇啊摇》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3、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三年级音乐草原上教案1

《草原上》教案 音乐第一课时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奏、舞了解内蒙古的民族民间曲调, 感受这一方文化音乐的民族特色。 2.有感情的演唱和有节奏的伴奏。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演唱歌曲 2.音长唱足,伴奏整齐。 三.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歌! 2.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民族民间音乐的课堂,首先你们看一下白板上的图片是什么乐器?(马头琴,琴头是马头的形状,是蒙古族的标志性乐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马头琴发出的声音吧! 3.我们认识了蒙古族的乐器,接下来我们欣赏一下蒙古族的服饰。(出示幻灯片)蒙古族的衣服和我们汉族的衣服相比较是非常的鲜艳的。 4.接下来我们要听一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听完我们要请同学说一说听了以后的感受(播放《草原上》)老师这有几个选择你们选择一下自己的感受很优美,舒展,缓慢,抒情,甜美,绵长)奖励下面伴奏用的

伴奏乐器。 5.蒙古族的歌曲美不美?(美),那我们一起来学习吧!首先一起练声。 6.然后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歌词。 7.跟着老师一起唱。完全唱会,一起唱,分组唱,独唱。 8.复听歌曲,听一听里面有什么乐器,听完抽学生上来挑选。 9.接下来我们一起唱一唱,并用手里的乐器伴奏。 10.一起学习蒙古族的舞蹈动作,边唱边跳。 11.拓展:比一比(听一听下面四组音乐哪一组是蒙古族的音乐)上黑板选一选。 12.结束本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蒙古族的音乐,认识了蒙古族的乐器马头琴,了解了蒙古族的服饰,蒙古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地方,到处绿草茵茵,牛羊成群,人们摔跤、骑马、射箭。有机会我们一起去旅游好吗? 一起唱歌跳舞伴奏离开教室。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3摇啊摇 |人音版(简谱)(2014秋)

《摇啊摇》教学设计 教材背景及分析: 《摇啊摇》是一首上海童谣,歌词亲切、质朴,旋律优美、宁静、抒情,整首歌如同一股涓涓细流,又如同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蕾,散发着童谣的魅力与芬芳。这首广童谣传唱度很广,版本很多,但是情感主题都不会变,歌曲表达出了浓浓的亲情爱意,它还是一首很好的睡眠曲,轻柔的曲子从妈妈的口中轻轻哼出,陪伴着孩子甜甜地进入梦乡。让我们在轻轻吟唱中,也不知不觉回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时光。本次教学任务《摇啊摇》是首6/8拍子的歌曲,旋律优美、意境悠远,由于这首歌曲表现的年代距现在较远,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难度。所以,“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是本课的重点。而“体会6/8拍子的节拍与强弱”则成了本课教学的难点。新课程主张自主、创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唱、听、互动等多个有效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歌曲带来的温馨与甜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听、看、唱方法听赏歌曲,学会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 2、指导学生感受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体会歌曲中对童年生活的追忆,感受生活中饱含的亲情爱意。 教学重点: 1、听赏模唱歌曲,感受生活中的亲情爱意。 2、感受童年的幸福和亲情的可贵,学会感恩。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的节拍强弱变化及速度的变化,给歌曲带来的不同情绪体验。 教学类型:综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或电子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 2、情境激趣。

师:今天天气真不错,很高兴和同学们一块学习,老师刚走进教室,看到同学们开心的样子,老师就想到了老师的童年时光,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童年什么样子吗?(停顿)老师有一台时光机能带同学们回到老师的童年时光,你们愿意去看看吗?那我们出发吧! ②忆童年。 【课件出示:时光机把同学们带到一个场景,分别有“童年的游戏”“童年的玩具”“童年的零食”“童年的动画片”“童年的歌曲”,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他们想了解的方面选择,每个标题都能自动出示那个年代的代表物品或内容。】 师:你们最想了解老师童年的哪个方面?老师给你们做介绍。 ③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简单介绍。 出示的都是80年代附近最代表性的相关内容。 ④点明教学内容,出示课题。 师:虽然老师的童年很有趣,但我更羡慕你们,因为你们的童年比老师的更精彩、更美妙。【点击】我们的童年像一条记忆的河流,在这条河上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金色回忆,这节课老师和你一起划着小船在这条童年河上摇啊摇,一起收集这些美好的记忆。 【课件:风景优美的小河,绿树丛荫,一直小船划过,驶进“童年河”,课题从河面缓缓升起……】 二、新知新觉,歌曲学习。 (一)童年的“果实”。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个人都与一棵成长树,每到一定时候这棵树就会结出一个个幸福的果子,你们看,老师的小船发现了这些幸福果。【课件:小船缓缓移动,岸边大树上渐渐出现三个不同颜色的“幸福果”】 师:幸福果好诱人呀,老师摘一个试试。 1、童年的游戏。 ①捉迷藏。【课件:点击第一个果子,果子掉下、消失,接着钢琴曲《捉迷藏》片段音乐 响起,出现“捉迷藏“游戏画面。】 ②学生聆听。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音乐教案

课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课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晚霞夕照、彩蝶纷飞、百鸟歌唱、毡包有如白莲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犹如珍珠撒……这就是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更是牧民双手托起的幸福大厦。 歌曲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第一乐段的节奏均匀、稳健;第二乐段从弱拍起唱,使原本平稳的节奏带有了起伏的律动感。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并用五声宫调式构成旋律,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这种将情感波澜与意境相融合的创作手法,非常深刻地表现了蒙古族牧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以往音乐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作品欣赏作品的能力。熟悉歌曲教学中唱歌词、歌谱、打节奏、等一系列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欣赏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在教学中重点感受、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采用多种形式欣赏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1、欣赏女中音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景,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2、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 3、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欣赏、感受蒙古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 2、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长调和短调。理解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试唱法、听赏法、讨论法

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教案

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教案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3、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4、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3、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3)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课教案 一、课型:欣赏课 二、教学内容: 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2、藏族民歌《酒歌》 3、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 4、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四、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选择部分较为熟悉的本地民歌作浏览性欣赏。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民风民俗对音乐作品不同特点的影响,并简单了解本地的民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正视民族音乐。 六、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 2、理解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 七、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八、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摇啊摇(精品)人音版

摇啊摇 1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歌曲学唱活动,愿意尝试用歌声与律动表现歌曲意境和情绪,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热爱。 2.在游戏活动中熟悉歌曲旋律、节拍特点、乐句特征,通过想象、对比、律动、模拟,唱会唱好歌曲。 3.唱准歌曲中的五度、七度大跳音程,感受六八拍的节拍特点,尝试用固定音型“3 1 3· ”伴唱,渗透二声部合唱教学。 2学情分析 音乐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感受音乐要素、主动表现作品的过程,是自主探究、发现、合作表现音乐意境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乐句、旋律的走向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合唱的能力稍弱。本节课以“回忆童年”为主题,设计了童年游戏-念童谣-唱儿歌等环节,在声势律动中感受六八拍的节拍特点,在游戏中渗透有固定音型伴唱的合唱教学,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隐藏在游戏活动背后,先体验后感知,最终达到“情知互促”的审美体验。 3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摇啊摇》,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歌曲的曲调、节拍特点。 唱准几处大跳的音程,尝试用固定音型“3 1 3· ”伴唱。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聆听?交流?导课 学生在钢琴曲《童年的回忆》中走进教室。师生交流:关于“童年”你想到了什么?师:是啊,童年是一首歌,是一首童谣,更是一个个有趣的游戏。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好玩的游戏,同学们一起玩一玩。 活动2【讲授】二、游戏?律动?铺垫 声势律动感受六八拍的节拍特点 教师做拍腿、拍手背的三拍子声势律动,学生看会后加入。在音乐中律动。 教师的声势律动发生变化,只拍强拍,学生观察什么不同。 师:我的动作发生了什么变化?原来我把刚才的动作简化了,只拍了强拍,把第

二拍第三拍藏在了心里。没有拍出来,但它的时值仍然在,我们在心里默数。(2)师生一起在第一拍拍腿,内心感受三拍子的恒拍。节拍比较稳定后,教师用三角铁伴奏。 (3)在《摇啊摇》伴奏音乐中感受六八拍的节拍特点 学生:X - - X - - ︱X - - X - - ︱ 教师:X - - - - - ︱X - - - - - ︱ (设计意图:在声势律动中比较六八拍和三拍子的不同,初步感知六八拍的节拍特点) 2. 固定音型伴唱 师:同样的游戏,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玩法。 (1)游戏规则:两两面对面,跨坐凳子手拉手,在《摇啊摇》伴奏音乐中做一拉一扯的摇船动作。 (2)在第二段伴奏音乐时,教师加入固定音型“3 1 3· ”伴唱 师:老师在游戏时唱了什么?出示固定音型 3 1 3·︱3 1 3·︱3 1 3·︱3 1 3·︱ 摇啊摇,摇啊摇,摇啊摇,摇啊摇, (3)学生唱固定音型,教师念童谣《摇啊摇》 (4)一部分同学唱固定音型,一部分同学有节奏地念童谣 (设计意图:从节拍到节奏再到固定音型伴唱,层层递进,为最后的合唱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3【活动】三、聆听?图谱?唱曲 图形谱表示歌曲旋律特点 讨论游戏动作的线条 师:我们刚才玩的游戏动作老师用线把它表现出来。 → → → → ← ← ← ← 欣赏歌曲《摇啊摇》 师:这段音乐又应该用怎样的线条?请生在黑板上画一画 讨论小结:可以用弧线来表示小船在水中左右摇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