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测试-27尺规作图(基础)(教师版)

专题测试-27尺规作图(基础)(教师版)
专题测试-27尺规作图(基础)(教师版)

专题27 尺规作图及证明(专题测试-基础)

一、作图题(共14题;共133分)

1.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

(1)作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B、AC于点E、F;

(用直尺和圆规作图,标明字母,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连接DE、DF,四边形AEDF是________形.(直接写出答案)

2.如图,中,,,.

(1)用直尺和圆规作的垂直平分线;(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若(1)中所作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求的长.

3.如图,已知等腰△ABC顶角∠A=36°.

(1)在AC上作一点D,使AD=BD(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作法和证明,最后用黑色墨水笔加墨);

(2)求证:△BCD是等腰三角形.

4.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在⊙O上.

(1)尺规作图:作∠BAC的平分线,与⊙O交于点D;连接OD,交BC于点E(不写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且用黑色墨水笔将作图痕迹加黑);

(2)探究OE与AC的位置及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5.在Rt△ABC中,∠C=90°,∠A=30°,D,E,F分别是AC,AB,BC的中点,连接ED,EF.

(1)求证:四边形DEFC是矩形;

(2)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在图中作出∠ABC的平分线(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6.如图,在中,,,,D、E分别是斜边AB、直角边BC上的点,把沿着直线DE折叠.

(1)如图1,当折叠后点B和点A重合时,用直尺和圆规作出直线DE;不写作法和证明,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2,当折叠后点B落在AC边上点P处,且四边形PEBD是菱形时,求折痕DE的长.

7.如图,BD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CBD=75°,

(1)请用尺规作图法,作AB的垂直平分线EF,垂足为E,交AD于F;(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条件下,连接BF,求∠DBF的度数.

8.如图,在△ABC中,∠ABC=90°.

(1)作∠ACB的平分线交AB边于点O,再以点O为圆心,OB的长为半径作⊙O;(要求:不写做法,保留作图痕迹)

(2)判断(1)中AC与⊙O的位置关系,直接写出结果.

9.如图,在中,.

(1)作的平分线交边于点,再以点为圆心,的长为半径作;(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判断(1)中与的位置关系,直接写出结果.

10.如图,在中.

①利用尺规作图,在BC边上求作一点P,使得点P到AB的距离的长等于PC的长;

②利用尺规作图,作出(1)中的线段PD.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把作图痕迹用黑色签字笔描黑

11.如图,在△ABC中

(1)作图,作BC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AC,BC于点D,E(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在(1)条件下,连接BD,若BD=9,BC=12,求∠C的余弦值.

12.如图,点D在△ABC的AB边上,且∠ACD=∠A。

(1)作∠B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判断直线DE与直线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3.在△ABC中,∠C=90°

(1)尺规作图: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B于点E;(不写作法图,保留作图痕迹)(2)若AC=2,∠B=15°,求BD的长.

14.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

(1)尺规作图:在AD上标出一点P,使得点P到点B和点C的距离相等(不写作法,但必须保留作图痕迹);

(2)过点P作PE⊥AB于点E,PF⊥AC于点F,求证:BE=CF;

(3)若AB=a,AC=b,则BE=________,AE=________.

二、综合题(共3题;共30分)

15.如图,是菱形的对角线,,

(1)请用尺规作图法,作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交于;(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在(1)条件下,连接,求的度数.

16.如图,在中,点是边上的一点.

(1)请用尺规作图法,在内,求作,使,交于;(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在(1)的条件下,若,求的值.

17.如图,在中,.

(1)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①作的平分线,交斜边AB于点D;②过点D作BC的垂线,垂足为点E.

(2)在(1)作出的图形中,求DE的长.

答案解析部分

一、作图题

1.【答案】(1)解:如图,直线EF即为所求作的垂直平分线

(2)菱形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

【解析】【解答】(2)∵EF为AD的垂直平分线,则EA=ED,∠EAD=∠FAD,FA=FD,又∵AD是∠BAC的平分线,得∠DAF=∠EAD,∴∠FAD=∠EDA,则AF∥ED,同理AE∥FD,∴四边形AEDF为平行四边形,又∵EF⊥AD,故四边形AEDF为菱形.

【分析】先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角平分线推导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得四边形EDBF为平行四边形,由对角线互相垂直,进而推导四边形EDFA为菱形。

2.【答案】(1)解:如图直线即为所求.

(2)解:∵垂直平分线段,∴,

设,在中,

∵,∴,

解得,∴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图—基本作图

【解析】【分析】(1)利用尺规作图作出AB的垂直平分线MN。

(2)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证得DA=DB;设DA=DB=x,在Rt△ACD 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可得到BD的长。

3.【答案】(1)解:如图,点D为所作;

(2)证明:∵AB=AC,

∴∠ABC=∠C=(180°﹣36°)=72°,

∵DA=DB,

∴∠ABD=∠A=36°,

∴∠BDC=∠A+∠ABD=36°+36°=72°,

∴∠BDC=∠C,

∴△BCD是等腰三角形.

【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图—基本作图

【解析】【分析】(1)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长度的一半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在AB的两侧相交,过这两交点作直线,该直线交AC于点D,点D就是所求的点;

(2)根据等边对等角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ABC=∠C=72°,∠ABD=∠A=36°,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由∠BDC=∠A+∠ABD得出∠BDC的度数,根据等量代换得出∠BDC=∠C,故△BCD是等腰三角形。

4.【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OE∥AC,OE= AC.

理由如下:

∵AD平分∠BAC,

∴∠BAD= ∠BAC,

∵∠BAD= ∠BOD,

∴∠BOD=∠BAC,

∴OE∥AC,

∵OA=OB,

∴OE为△ABC的中位线,

∴OE∥AC,OE= AC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作图—基本作图

【解析】【分析】(1)以点A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交∠CAB的两边各一点,再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大于这两点间距离的一半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在∠BAC内部相交于一点,过这一点及点A画线交圆于点D,AD就是∠BAC的平分线;

(2)OE∥AC,OE= AC ,理由如下: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BAD= ∠BAC,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圆周角的一半得出∠BAD= ∠BOD,故∠BOD=∠BAC,根据同位角相等,二直线平行得出OE∥AC,根据过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一定平分第三边得出OE为△ABC的中位线,从而得出结论OE∥AC,OE= AC 。

5.【答案】(1)证明:∵点D,E,F分别是AC,,AB,BC的中点,

∴DE、EF是△ABC的中位线

∴DE∥CF,EF∥DC

∴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

∵∠C=90°

∴四边形DEFC是矩形

(2)解:如图所示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矩形的判定,作图—基本作图

【解析】【分析】(1)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及定理,易证DE∥CF,EF∥DC,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可证得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然后由∠C=90°,利用矩形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

(2)连接EC、DF交于一点,然后过这一点和B作射线,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BE=CE,再由∠A=30°,可得∠ABC=60°,易证△BCE是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因此过点B和矩形CFED对角线的交点作射线即可。

6.【答案】(1)解:依题可得:作直线AB的垂直平分线DE,如图1所示:

(2)解:连结BP,

∵四边形PEBD是菱形,

∴PE=BE,PE∥BD,

设CE=x,

∵BC=4,

则BE=PE=4-x,

又∵PE∥AB,

∴△PCE∽△ACB,

∴,

∵BC=4,AC=3,

∴AB=5,

即,

∴x= ,

即CE= ,

∴BE=PE= ,

在Rt△PCE中,

∴PC= = ,

在Rt△PCB中,

∴PB= = ,

又∵S菱形PEBD=BE·PC= ·PB·DE,

∴,

∴DE= .

【考点】菱形的性质,作图—基本作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作直线AB的垂直平分线DE,由垂直平分线的做法作图即可.

(2)连结BP,设CE=x,根据菱形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可得△PCE∽△ACB,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代入数值可得CE= ;在Rt△PCE和Rt△PC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PC、PB长,由菱形的等面积即可得DE值.

7.【答案】(1)解:如图所示,直线EF即为所求;

(2)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D=∠DBC= ∠ABC=75°,DC∥AB,∠A=∠C.

∴∠ABC=150°,∠ABC+∠C=180°,

∴∠C=∠A=30°,

∵EF垂直平分线线段AB,

∴AF=FB,

∴∠A=∠FBA=30°,

∴∠DBF=∠ABD﹣∠FBE=45°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作图—复杂作图

【解析】【分析】(1)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大于AB长度一半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的两侧分别相交,过这两个交点作直线,交AB于点E,交AD于点F,,直线EF即为所求;

(2)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BD=∠DBC= ∠ABC=75°,DC∥AB,∠A=∠C.故∠ABC=150°,

∠ABC+∠C=180°,∠C=∠A=30°,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F=FB,根据等边对等角及角的和差即可得出答案。

8.【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相切;过O点作OD⊥AC于D点,

∵CO平分∠ACB,

∴OB=OD,即d=r,

∴⊙O与直线AC相切

【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与性质,作图—基本作图

【解析】【分析】(1)利用基本作图中作角平分线的方法做出角平分线,再以点O为圆心,OB的长为半径作⊙O即可。(2)过O点作OD⊥AC于D点,由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可得OB=OD,即d=r,即可得出⊙O与直线AC相切。

9.【答案】(1)解:如图,作出角平分线CO;

作出⊙O.

(2)解:AC与⊙O相切.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切线的判定,作图—基本作图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先作出∠ACB的角平分线,再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画圆即可。

(2)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及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AC与⊙O相切。

10.【答案】解:如图,点P、线段PD即为所求;

【考点】作图—复杂作图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因此先利用尺规作图作出∠CAB 的角平分线,交BC于点P,再过点P作AB的垂线,交AB于点D。即可解答。

11.【答案】(1)解:如图所示,直线DE即为所求;

(2)解:∵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

∴EC=BC=6,BD=CD=9,

∴cos∠C===.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分析】(1)分别以点B、点C为圆心,以大于BC一半的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线段BC 的上方与下方,过这两个交点画一条直线,与AC交于点D,BC交于点E,直线DE即为所求;

(2)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BD=CD=9,BE=EC=,即可求得cos∠C=。

12.【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DE∥AC(理由略)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

【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作图方法作图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BDC为三角形ADC的外角,即可得到∠BDC=∠A+∠DCA,由DE为∠BDC的平分线,

∠A=∠DCA,即可证明∠EDC=∠DCA,根据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DE∥AC。

13.【答案】(1)解:如图,点D、E为所作;

(2)解:连接AD,如图,

∵DE垂直平分AB,

∴DA=DB,

∴∠DAB=∠B=15°,

∴∠ADC=∠DAB+∠B=15°+15°=30°,

在Rt△ADC中,DA=2AC=4,

∴DB=4.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

【解析】【分析】(1)分别以点A、点B为圆心,以大于AB长的一半为半径在线段AB两侧画弧,分别相交于两点,过这两个交点做直线,与AB交于点E,BC交于点D,直线DE即为所求直线;

(2)DE为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BD=AD,根据等边对等角可知∠B=∠BAD;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知∠ADC=30°,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AD的长,也就可知BD的长。

14.【答案】(1)解:①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P.

点P就是所求的点.

(2)解:连接P

B、PC.

∵∠PAB=∠PAF,PE⊥AB,PF⊥AC,

∴PE=PF,

在Rt△PEB和Rt△PFC中,

∴△PEB≌△PFC,

∴BE=CF.

(3);.

【考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3)设BE=CF=x,

在Rt∴△PAE和Rt△PAF中,

∴△PAE≌△PAF,

∴AE=AF,

∴AB-BE=AC+CF,

∴a-x=b+x,

∴x= ,

∴BE= ,AE=AB-BE=a- = ,

故答案为,.

【分析】(1)、直接利用尺规作图法则作图

(2)、依题做出图形,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知PE=PF,再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PEB≌△PFC,从而得到结论

(3)、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可知△PAE≌△PAF,从而得到AE=AF,再根据线段的对等转换可得到答案

二、综合题

15.【答案】(1)解:如图所示,直线EF即为所求;

(2)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D=∠DBC∠ABC=75°,DC∥AB,∠A=∠C,

∴∠ABC=150°,∠ABC+∠C=180°,

∴∠C=∠A=30°.

∵EF垂直平分线段AB,

∴AF=FB,

∴∠A=∠FBA=30°,

∴∠DBF=∠ABD﹣∠FBE=4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

【解析】【分析】(1)、根据尺规作图法结合题意作出图形

(2)、首先根据菱形的性质可求出∠ABD=∠DBC=75°,DC∥AB,∠A=∠C,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C=∠A=30°,最后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到AF=FB,从而可计算得出答案

16.【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

∴.

∴.

【考点】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解析】【分析】(1)利用尺规,依次找到角的对应点,画出角即可。

(2)根据两线平行、两角相等,可得到对应的边成比例,得到比值。

17.【答案】(1)解:如图,DE为所作;

(2)解:∵CD平分,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即,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尺规作图的要求,角平分线的画法以及垂线的画法。注意保留作图痕迹,做法清晰。

(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互余两角的关系,判定△C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据其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判断△BDE∽△BAC,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DE。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