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读后感

《学会提问》读后感
《学会提问》读后感

《学会提问》读后感

当我捧起《学会提问》开读的时候,脑袋扁扁的,除了无数个问号之外一无所有。起初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对它充满了好奇:为什么要给我们推荐这本书?是什么让它如此受老师的青睐?它能教会我什么?书名是《学会提问》,究竟该怎么发现问题……无数个疑问在我脑海里盘旋。现在我终于可以给这本书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我此时此刻的感受,岂一个“爽”字了得。读完这本书,我豁然开朗,意识到了一直以来困扰我的只是一种思维,一种主动而非被动的思维,就是所谓的批判性思维。这也正是我们传统教育的缺陷,它教给学生的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提出。从古至今,我们的教育就一直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让它们无法自由的呼吸。从古代的三纲五常到现代社会的服务服从,无不是靠学校教育一点一滴渗透的。从古代科举制度到现在中考,从寒窗苦读到题海战术,我们学生一直就是在机械地重复练习和记忆,而不是理解和实践,从来没有也没有时间去质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质疑。

这本书提到,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雏形和基础,而批判性思维是质疑的高级思维方式。一切从批判性思维开始,说得形象点,就是“通往合理结论的道路往往从问题开始,并且一路有问题相伴”。批判性思维是本书使用的一个术语,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激发我们向这种思维的三个方面全面发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有一套相互关联的、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平时老师口中的海绵式和淘金式两种思维:海绵,吸收,知识储备,相对被动;淘金,筛选,知识互动,提问的态度;两种思维应用上理应对立统一,而我们似乎只被教会了前一种,小学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对知识渴求”,导致了我们现在的海绵式思维,不能给我们提供如何取舍信息和观点的方法。对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来说,我们能应对自如。但是问题一涉及到人类行为和这些行为意义的时候,情况就变得截然不同,它们仅有参考答案,只有可行解而非最优解,我们无法应付这些,因为我们的思维仅仅局限于被动吸收的外界的一些信息。

读完这本书的那一瞬间,感觉自己扁扁的脑袋一下子膨胀了起来,感觉里面

装满了东西,也学会了很多。之前自己都是机械地去阅读些文章,不是被要求就不会主动的去读,结果读完一遍甚至两三遍都不晓得作者到底在说些什么,想让我们相信他的什么观点。所以很少能读懂文章,更别说是做对题目了。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去读,如何去分析文章,它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分析框架,让我们自主地带着问题去读,淘金式的去读。它主张我们从论题和结论开始,这样能找出作者到底在说些什么,想让我们相信的结论又是什么。找到结论可以让我们有线索可循,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撞。然后呢就要问他为什么要我们相信他的观点呢,这就是理由。有了理由的支撑,结论才能成型。找到了这三部分之后,我们就要检查其中的关键词有没有歧义,判定歧义然后找出它们的真实含义,尤其是那些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因为它们会让我们的思维短路,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接下来我们就要分析一些作者认为理所当然的特定想法,即价值观假设和没有说出来的描述性假设,有了这些假设,作者提供的理由才能支撑他的结论,否则不能作为结论成立的原因。要判断交流者的推理是不是以错误的假设为基础,是不是通过逻辑上的错误或带有欺骗性的推理来误导自己,我们就要分析推理过程中的谬误。常见的推理谬误主要有:人身攻击、晕轮效应、滑坡推理、妄求完美、移花接木、诉诸公众、诉诸权威、砍稻草人、两难困境、一厢情愿、命名解释、偷梁换柱和窃取论点,这些谬误让我们不能正确的理解作者的推理过程,从而影响我们的判断力。但是证据的效力究竟如何呢?这是我们分析的下一个问题。证据的类型不外乎这几类:直觉、个人经验、他人证词、权威意见、个人观察、经典案例、科学研究和类比。但它们是否可靠需要我们仔细的辨别。对作者提供的数据,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一般而言,我们认为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也是最有力的工具,所以对数据都深信不疑。它是否欺骗了我们的眼睛呢?我们要对数据的来历和是否带有偏见作一判断,以免自己成为这些数据的傀儡。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还应该注意一点,是否有重要信息被省略或者遗漏了。我们在接受税负之前应该先打个问号,因为这些重要信息可能会影响到推理过程,不能轻易放过。最后,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我们很少可以用渐渐单单的“是”或斩钉截铁的“不是”来回答。二元式思维方法经常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性,限制了我们的思考。在评估一整套理由后,我们要判断什么结论与争议中最好的理由最为契合。这样才是完美的批判性思维过程。

读完了这本书,我突然想起了那个经典故事----瓶子满了吗?

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学生讲课,给学生们留下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站在那些学生前面,他说:“我们来做个小实验”,他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面前的桌上。

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 所有学生应道:“满了”。

时间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

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专家说。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学生们大声说“没满!”。他再一次说:“很好。”

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平。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什么?”一个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不!”,时间管理专家说,“那不是它真正的意思。

学生刚开始的错误回答是因为他们没想过为什么老师会问这个问题,但当老师再次问的时候有的同学明白了一些,但回答还是有点差距,但最后老师问的时候,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种思维,所以异口同声的回答“没满”。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然首先自己要学会如何去进行批判。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虽然在它上面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我觉得很值得,读完之后感到也很欣慰。我觉得这本书不会影响我的一生,但将会成为我后半生道路上的指明灯,我会一直朝着它的方向前进。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读书笔记

读本书的目的 2015年5月6日 13:04 据说本书的操作性很强,通过阅读本书,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批判性思维操作方法 第1章正确提问的意义 2015年5月6日 13:08 告诉自己掌握批判性思维是必要的,并用充足的理由让自己确信这点 1,面对爆炸的信息时代,每天都遇到很多新的信息和观念,我们要决定对这些见闻做出正确的反映:简单的同意它,或者努力提一些问题尽量形成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2,批判性思维有益于我们思考教科书,因特网上的文字和论证,评判一个报告演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等.批判性思维包括提出一系列批判性问题的意识以及在恰当时机提问并回答问题的能力 3,我们所作的每个决定都有自己的个人印记----经历、价值观、训练和文化的习惯。而这些限制了我们开放性的进行批判性思考.情感卷入危险性在于----你不能思考别人观点的合理性,仅仅是因为你讨厌这个人或不确定性.一个成功积极的学习者----对任何观点都保持开放性,并愿意改变自己过去的成见 4在批判性评价之前,先问问"谁关心这个问题",我们要花时间评价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而不要浪费时间评价没意义的事情.时间是宝贵的. 5弱的批判性思维是用批判性思维来维护自己的意念;强的批判性思维是运用相同的技能来评估所有的信念,特别是评估自己的观点和信念. 6本书第一章提出了几个正确的问题.供人参考:

批判开端 2015年5月6日 14:33 第2章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你必须首先弄清楚别说人的结论是什么,然后才能评价.这其实需要练习才能辨别论题和结论这一章主要讲了怎么提炼一片文章的中心意思和观点.并将论题分为两类 1,描述性论题:判断性,"这是什么?"要求精准的回答 2,规定性论题:评价性."应该是什么"往往仁者见仁 第3章理由是什么 理由包括信念./证据/比喻类推以及其他用来支持其结论的陈述.在找出他人的理由之后,你必须考虑这些理由的说服力是强还是弱,是否完整等.我们必须分析作者的推理而不是仅仅读他的结论. 第4章哪些是歧义语句 从一开始就要确定论题/结论和理由,之后应该关注在推理中有歧义的语句,那些意义不明确但对推理没有影响的语句没有必要关注. 本章着重指出,在评价一个结论之前,必须精准的理解其结论和理由的真实含义.弄清楚有歧

感悟:《学会提问》读后感2篇_读后感_模板

感悟:《学会提问》读后感2篇_读后感_模板 感悟:《学会提问》读后感2篇 理性思考科学评判 市政协蔡文永 《学会提问》一书读后让我耳目一新,让我们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别人的观点和结论,而不是一味的全盘接受。我顿时发现,原来平时我阅读文章,都是全盘接受作者观点的,我习惯去努力地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习惯去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自觉不自觉地会把作者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 而批判性思维让你掌握主动权,让你带着问题去读书,让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作者的对话交流中来,以怀疑的态度去分析作者观点的真伪。批判性思维是让人理性评判作者的观点,然后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决定是否接受哪些思想或采取哪些行动?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思维方式,如果学会了使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那就会拥有良好的鉴别力,就会去伪存真,在信息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也可以使用批判性思维去处理日常工作,对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断提问,找出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你会发现哪些信息是无用的,哪些信息是有干扰的?别人的说法有没有存在逻辑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推理是否正确?只有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梳理、汇总各方面的信息,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解脱出来,开拓视野,理性思考,科学评判。 学会批判性思考 大溪镇厉小波 《学会提问》这本书是我党校四本必读书目第一本读的书,其实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一是因为阅读速度慢,二是因为看了书后不知道作何评价,特别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但是读了《学会提问》这本书后对我启发很大。 该书以不同角度和大量的示例向我们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维的模式,或者更准确来说,这本书教人如何针对现有的事情或已经形成的结论,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真相。例如我们读书要带着批判性的观点去读书,建立批判性思维方式后,我们能发现读书的乐趣以及提高工作中碰到问题时应对问题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要想建立批判性思维方式必须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批判性思维是敢于质疑的创造性思维,是在主动思维中对已知或结论等积极辨析判断,并能有根据地做出肯定接受或否定质疑的断定,在评判中形成主观结论的较为全面的思维,它需要我们有大量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大量的事实和各种不同的可能性为依据。 批判性思考的人往往会对问题报以怀疑、审视的态度,他们会推敲这个问题背后所有的可能性,用自己的方式排除只留下最有用的东西,其过程相当繁琐。生活存在着更多的可能性,批判性思维方式能帮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难道不是吗? 课堂教学应变读后感 当老师的乐趣应该就在于我们的课堂是不断变化的课堂,因为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性格,他们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所以我们的课堂是不可预见的,那么老师的应变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课堂教学应变》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很多。 先说第一章吧,什么是教学应变,众所周知任何定义概念是精确的,“咬文嚼字”的,其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学会提问这本书是批判性思维的圣经,仔细研读可防止被别人忽悠,进而在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中发现事物背后的真相。那么《学会提问》读书笔记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这本书阅读推荐指数:4颗星(值得买纸质书收藏) 本书是批判性思维的圣经,仔细研读可防止被别人忽悠,进而在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中发现事物背后的真相; 练就批判性思维首要的就是提出好问题。 两种思维方式: 海绵式思维方式:像海绵,照单全收; 淘金式思维方式:像淘金,不断质疑,不断筛选; 淘金式思维方式更能帮助我们思考实质性问题。批判性思维既是淘金式思维方式。 批判性思维又分两种:弱势和强势批判性思维。区分在目的上,弱势批判性思维是为了捍卫自己;强势批判性思维则是为了接近真理,求得真相,它用批判性思维评估所有断言和看法; 如何正确有效的提问? 批判性思维的问题体系: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问两个问题:他想证明的是什么?他

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理由是什么?论证=理由+结论;学习怎么寻找理由,也就是回答问题:是什么让作者相信自己的结论。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避免产生歧义;要需要那些有歧义的词或词语:1.检查论点是否有关键重点词语;2.在理由和结论中找到能影响你判断的词;3.留意抽象的词或短语;4.站在文中对方的角度去判断;最后,需要不停的思考作者这么说的含义是什么。 注意是价值观假设还是描述性假设?寻找论证中潜在的价值观假设,能从本质上去理解对方的论证; 推理过程中是否有谬误?后面的引文部分给出了谬误的举例; 证据的效果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专家意见、引用中的引用都存在质疑的问题; 有没有其他替代原因?建议:发掘更多的原因;筛选真正的原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建议:尽量找出数据的背景信息;判断并寻找缺失的信息;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忽略了?建议:识别省略的信息线索;多征求周围人意见;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关键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提出上述问题?

《学会提问》读书感悟

《学会提问》读书感悟 胡静 【原文摘录】 ①“避免浪费时间分析无意义的假设”。(P104) ②“有时候,诚实无欺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有些个人想法最好还是不说出来为妙。例如,如果你和一个朋友交谈,他问你对某件事的意见,如果没办法在说出你的观点的同时又不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那么最好还是不要说出真相的好。”(P106) ③“真相并不总是非说不可。如果你是医生而不得不跟病人说关于他的健康的坏消息,这时候坦诚相告自然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有时候在朋友之间,诚实也许需要一点缓冲地带。”(P106) ④“警惕分散注意力的干扰。”(P124) ⑤“跟着心儿走,跟着感觉走,它会领着你到你想去的地方。放飞理智吧,去寻找你的直觉,很容易你就找到它。——朱厄尔《直觉》”(P141) ⑥“因为单一的个人经历,甚至是个人经历的总和,根本不足以构成一个有代表性的经历样本,个人经历常常会导致我们犯下以偏概全谬误。”(P143) ⑦“你应该记住的是专家也会常常犯错误。”(P148) ⑧“我们的社会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方法,并将其作为重要指导,帮助人们判定事实真相,因为这个世界上各种事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因为人类对于这些事件的观察和理论总是错误不断。科学方法力求避免我们在观察这个世界时所携带的许多内在的偏见,避免我们的直觉和常识中存在的种种偏见。”(P160) 【读书感悟】 时间是宝贵的,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人一辈子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我们要反思的是,我们有没有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最有意义的?这样一想,我就得赶快把手头的事情按照它们的重要性依次罗列出来,看看哪些事情得立刻解决、哪些事情可以缓一缓、哪些事情压根就没必要去做。头绪理清后,我发现原本杂乱无章的工作变得轻松而有趣起来。的确,虽然有些事情看似有难度,但真正去做的时候,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假设上,行动远比假设来的更有意义。另外,我们在处理重要的事情时,还可以学学华罗庚的统筹学。这样,我们的时间会利用得更加充分。 中国人十分信奉“诚信”,并尊“诚信”为美德。我们平常在谈论别人的时候,也会直来直去,并为自己美其名曰:“我从不拐弯抹角,我就喜欢有话直说。”当说到别人难以接受的缺点时,往往会追加一句“我说话比较直接,别往心里去”。听者真的是不往心里记吗?非也。我们应该听过钉子和门板的故事吧。钉子扎进门板中被拔出来后,门板上仍然会有钉子扎过的痕迹。换言之,你说过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你的言语带给别人的伤害也是板上钉钉的。即使日后,我们做了很多的补救工作,也只能是淡化对别人的伤害,不可能根除。人与人的相遇,,总有那么几分因缘。既然有缘,就该彼此珍惜。与人相处,以“和”为贵。若是口拙,不能做到八面玲珑,那不说也罢。好歹,沉默是金,总比胡言乱语伤人感情好得多。与同事如此,与家人、朋友、学生,乃至陌生人,也应如此。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我们写作中却有一种逆向思维,很是神奇。“良药利于病但未必苦口,忠言利于行但未必逆耳。”小朋友感冒不愿意吃药,尤其是苦药。怎么办呢?有办法。在苦药外面包着一层糖衣不就行了吗?抑或将感冒药做成果汁

学会提问读后感

读书心得模板 书籍名称学会提问书籍作者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 书籍类别(打√)□通用知识□健康知识□专业知识√□个人修养 主要观点 (1)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学会提问》观后感 从牙牙学语的时候起,人就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的提问,对于新鲜的事物我们保持好奇心,对于这个世界的一切提问、解答、最后验证。人的知识是从提问开始的,但是或许少有人会去归纳提问的方式、思想等。批判性思维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名词,对该词语的解释贯穿的全书,那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 书中有两个观点对批判性思维进行论述(1)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那这两个论点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这意思是提出的问题要刨根问底,对于问题能保持探索的精神,不断的追求极致,直至接近真理。在市场工作中我们时常会碰见种种类型的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的人浮于表面不愿深究,有的寻求解决之道但是碰见困难却不愿意继续去解决,而真正值得学习的人是将问题一一解决。比如说市场排面的整理。时常会出现以下对话:“为什么排面会不整齐,都没有按照公司规定的要求进行布置” “上次过来的时候已经摆好了,现在又乱了我也没有办法” “真的没有办法吗?” “没有” ....... 从对话可以看出业务员对于问题的解决缺乏主动思考,发现问题仅仅是通过一次次的整理进行解决,而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挖掘。比如:是不是客情不到位,终端老板不愿意配合排面的维护;是不是竞品的进行陈列、进行理货冲击排面;是不是动销较快,终端老板对于货架排面疏于管理;亦或是拜访

学会质疑,自主“提问”

学会质疑,自主“提问” 当前课堂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在这样的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不再是“灌输”、“填充”;学生的“学”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提问”实际上就是实现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重要手段。新课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是“要求改革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对话式教学”。在这种学习状态下,让学生学会自主提问,才是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就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创新、学会提问谈谈几点我的认识。 一、明确提问的主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主体往往是教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掌握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毫无问题走出课堂”被认为是一种课堂教学的成功。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一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目的就是要鼓励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因此,一堂真正成功的课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应把提问的主动权回归于学生,鼓励其大胆想象,主动提问。 以往,教师常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职责,当学生对教学的内容产生疑问,并有重大分歧时,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教师往往会粗暴地批评学生的不同观点,并直接把教学引入下一个环节,从而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权利。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堂课中,激发学生质疑的灵感往往不多,教师更应该保护学生难得的思维灵感和质疑精神。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仅要站在教学的角度来考虑,更应该具备学生的意识,时时考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还应该给予学生质疑的权利,并为其创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和条件,引导学生随时发现问题。 二、点燃思维的火把。 众所周知,思维是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而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便是利用问题进行教学的典范。他认为知识不是靠灌输的,而是学生自己去发现,他往往通过连续不断地提问,解释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使之处于思维高峰状态中。例如,我在教授《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一课中,首先展示了一个动画小故事,接着提出:“这个动画是由哪些素材构成的?”,“声音、图片……”;“主要是由什么素材构成的?”,“图片”,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可见任何教学的目的都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问题教学”所发现的就是学生的智力和情感,是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的契机,为开启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本身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形象思维。想象对发展人的思维起着重要作用,是促使人的心理活动丰富和深化的重要因素。想象是在知觉和记忆的基础上,对大脑中已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后进一步深化的认识,它不局限于个人狭窄的直线经验和方位。借助想象,人们能极地丰富自己的认识与体验。想象更是促使人们创造性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课件,创造考了想象将寸步难行。并且,想象有助于调节人的情感和意志活动。想象的过程是借助于许多表象产生新的形象,他们能引起人的情感体验,构成人的意志行为的内在推动力。人们通过想象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从而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人格和精神世界。 小学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反战的心理阶段,他们往往习惯于借助具体的形象,通过系那个想和联想去认识抽象的知识和道理。但传统的的课堂教学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权威的结论和标准答案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难以有自己的创见,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新课程强调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现规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如《在换片中插入图片》中,当插入了羊和物以后,我提出“羊羊们在野餐了,还有哪一个重要角色没有出场啊?”学生积极的答到:“灰太狼”。我接着问道“你觉得他会藏在哪里呢?”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说树上,有的树下,还有的说坐着滑翔机在空中……。

《学会提问》读书心得.docx

《学会提问》读书心得 读了《学会提问》,作者告诉我们要多学会思考和提问,然后就这问题找到答案和解决的方法,在此分享读书心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学会提问》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学会提问》读书心得篇1 第一章提出正确问题的益处 海绵式和淘金式:备选的思维风格p4 p4 海绵式思维缺陷 它不能提供一种方法来确定哪些信息和观点值得相信,哪些应该反对。如果一个读者时钟依赖海绵式思维,那么他始终相信其最后接收的信息。不管对个人还是社会,成为别人思想的木偶都是一件可怕的事。这意味着你的决定是一个偶然的联想,而不是慎重判断的结果。(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而是你自己能够决定自己可以去做什么,知道自己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受到别人观点的影响,按照自己的情绪行事,而没有听清楚自己内心的决定。)海绵式思维强调知识的获得;而淘金式思维强调与知识积极的互动。 p11思维与情感 我们所做的每个决定都有自己的个人印记经历、训练和文化的习惯。 情感卷入不应该成为你接受或者拒绝一个观点的主要基础。 p13 微弱的和强烈的批判性思维 强的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将批判性问题应用到所有的观点中,包括我们自己的观点。通过强迫自己批判自己已有的信念,我们就能避免自我欺骗和对别人的盲从。 只坚持己见的人其实知道的很少。他的推理很可能很好,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驳倒他。但如果他也不能驳倒对立方的推理,那就说明他没有坚持任何观点的基础。 弱的批判性思维是用批判性思维维护你自己已有的观念;强的批判性思维

是用相同的技能来评估所有的观点和信念,特别是评估自己的观点和信念。 第二章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 论题是会话或讨论中所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 p20 论题的种类 描述性论题就是针对有关过去、现在、未来的描述是否正确的提问。 说明性论题就是那些针对我们应该怎样做及对与错、好与坏提出的问题。 p22 寻找论题 结论就是演讲者或者作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第三章理由是什么 p32在确定理由之前,你不能对一个结论的价值做出判断。 要确定理由,就必须以开放和宽容的态度来看待那些与自己看法不同的观点。如果我们仅仅是评价作者的结论,而不分析作者的推理,我们就会倾向于固守自己已有的观点,并迅速接受那些与自己的看法相同的结论。如果要检验我们自己的观点,对于与我们持不同观点的人所提出的理由,必须一直保持开放的态度。 p33 理由+结论=论证 只有论证和推理才存在逻辑关系,才可能存在逻辑上的缺陷。 第四章哪些词句有歧义 p48 在你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作者明示或者暗示的)之前,你无法对一个观点做 出反应。 p53 做广告的人通过策划来制造歧义,以此说服你相信他们的产品更好。在每一个广告中,登广告的人都努力使你用最有吸引力的含义来理解有歧义的词语。 p60 歧义词句与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有些含义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情绪包袱。任何试图运用语言来引导我们情绪的人都可以利用这些可能的情感。政治性的语言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并有歧义。 第五章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弱项。容易被引导、被绑架和利用。不自信、不思考、不自由。)

学会提问读后感1000字

学会提问读后感1000字 我认为学会提问这本书是批判性思维的圣经,仔细研读可防止被别人忽悠,进而在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中发现事物背后的真相。 学会提问这本书,感觉有很多的问题,他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并解答,在书中有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方式:像海绵,照单全收,比如有多少水就吸多少水。淘金式思维方式:像淘金,不断质疑,不断筛选;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所呈现出来的事态也不同,练就批判性思维首要的就是提出好问题。淘金式思维方式更能帮助我们思考实质性问题,批判性思维既是淘金式思维方式。而批判性思维又分为两种,强势的批判性思维和弱势的批判性思维。弱势性批判思维和强势性批判思维区分在目的上,弱势批判性思维是为了捍卫自己;强势批判性思维则是为了接近真理,求得真相,这两种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也正因为是这样,所以他们的过程与结果也完全不同。 在前面我也有讲到学会提问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就是不断地在提问,然后在提问的时候又会进行讲解,而最鲜明的例子就是上述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有两个显著的优点,第一,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头万绪,其实仔细想一想的确如此。在

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的时候,有众多的信息汇入在你的脑海中,而这获取的信息将会为你进一步展开复杂的思考而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这种思维方式是被动的,它并不需要我们绞尽脑汁地去冥思苦想,因此来的轻松而又快捷,尤其当你看到的材料本身已是井井有条又生动有趣时,这种思维方式更显成效。虽然这种思维方式比较被动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但是它会为你提供一个富有成效的起点,但是他却拥有一个极严重、及致命的缺点:它对于各种纷至沓来的信息和观点做不出取舍,它不能提供任何办法,所以说如果读者始终依赖海绵式思维方式,他就会对自己最新读到的一切深信不疑。比如一道题的解法,老师的解法可能会与教科书的解法不一样。为什么教科书的解法是这样的呢?为什么不跟老师的解法一样呢?我相信老师的,教科书错了,这就是海绵式思维,固定的思维方式。作者就提出一定要带着一定的态度去读书,即带着问题去读书,要学会质疑,为什么不呢? 作者紧接着就向我们介绍了淘金式思维,相对而言,淘金式思维比海绵式思维更积极,更活泼,更主动。淘金是思维淘金的过程,为积极主动的读者和听众提供了一种可效仿的模式。所以他们对于自己的所见所闻,会做出一个评价。在一场互动的对话中披沙拣金,需要你不断的提问并思考问题的答案,这是作者说的话。而我认为海绵式思维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而淘金式思维则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他们两种思维方式其实可以互补的。海绵式思维强调单纯而淘金式思维则注重过程。当两者相结合的时候,就

《学会提问》读后感

《学会提问》读后感 当我捧起《学会提问》开读的时候,脑袋扁扁的,除了无数个问号之外一无所有。起初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对它充满了好奇:为什么要给我们推荐这本书?是什么让它如此受老师的青睐?它能教会我什么?书名是《学会提问》,究竟该怎么发现问题……无数个疑问在我脑海里盘旋。现在我终于可以给这本书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我此时此刻的感受,岂一个“爽”字了得。读完这本书,我豁然开朗,意识到了一直以来困扰我的只是一种思维,一种主动而非被动的思维,就是所谓的批判性思维。这也正是我们传统教育的缺陷,它教给学生的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提出。从古至今,我们的教育就一直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让它们无法自由的呼吸。从古代的三纲五常到现代社会的服务服从,无不是靠学校教育一点一滴渗透的。从古代科举制度到现在中考,从寒窗苦读到题海战术,我们学生一直就是在机械地重复练习和记忆,而不是理解和实践,从来没有也没有时间去质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质疑。 这本书提到,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雏形和基础,而批判性思维是质疑的高级思维方式。一切从批判性思维开始,说得形象点,就是“通往合理结论的道路往往从问题开始,并且一路有问题相伴”。批判性思维是本书使用的一个术语,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激发我们向这种思维的三个方面全面发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有一套相互关联的、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平时老师口中的海绵式和淘金式两种思维:海绵,吸收,知识储备,相对被动;淘金,筛选,知识互动,提问的态度;两种思维应用上理应对立统一,而我们似乎只被教会了前一种,小学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对知识渴求”,导致了我们现在的海绵式思维,不能给我们提供如何取舍信息和观点的方法。对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来说,我们能应对自如。但是问题一涉及到人类行为和这些行为意义的时候,情况就变得截然不同,它们仅有参考答案,只有可行解而非最优解,我们无法应付这些,因为我们的思维仅仅局限于被动吸收的外界的一些信息。 读完这本书的那一瞬间,感觉自己扁扁的脑袋一下子膨胀了起来,感觉里面

学会提问

学会提问 今天提起笔要写《学会提问》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时,恍惚觉得这本书的名字是《批判性思维》,后来自己仔细考虑了一下这本书的名字,其实学会具有批判性思维就是学会提问。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电视节目出现了大量的养生栏目。每天晚上7:30和早上6:30,是我妈妈每天必须要看电视的时间,她只看这两个时段的节目。每天妈妈看完后都会给我灌输点“重点内容”。记得多年以前我还陪着妈妈看这类节目。今天专家说:野菜好、菠菜好,明天专家说山药紫薯好……妈妈边看电视边说“明天这菜又得涨价了!”果不其然。每一种蔬菜都富含自己的维生素,只是某种维生素或者成分相对多一点,但是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多吃!但是只要是专家讲的就是对的。 两三年前,就开始兴起互联网思维,其实到现在我也完全理解不了互联网思维,当然我的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互联网思维这个词的火热和互联网大咖们肯定密不可分。百度了一下,这个词最早提出的作者是李彦宏。2013年11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以专题方式强调了互联网思维,接着各路大咖都有提及。我对互联网思维理解最为深刻的是小米,小米的做大做强,完全是应用了互联网思维,然而中国还能成长几个小米呢?大咖们的成功依赖他们自己的特点。所以批判性思维特别值得强调的一点,我们自身所做的没个决定都有自己的个人印记——成长的经历、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文化习惯、自身的素养……

《学会提问》这本书在国外很火,一个好朋友在美国,他也推荐我读读这本书,能够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他说,如果考托福等,学会提问是一个很关键的技能,能够让自己的考试拿高分。 暂且等一下,专家们、节目、朋友….为什么这么说?我凭什么相信他们呢?他们论述的事实是否可靠,论据是哪里来的?是自己的直觉还是个人的经历?是典型的案例还是应用别人的经验?…… 研究生期间,我导师的传统,每周都有师兄师姐汇报自己研究的课题或者自己正在写的论文?那个时候的我,会偷偷请假,因为听不懂啊,我又不做这方面的研究嘛!后期导师要求严格,必须参加,在参加过程中,真的受益匪浅。在每周汇报的现场总有三个超级活跃的同学,他们总是有好多问题,甚至讨论会延伸到课下。现在的他们两个博士后,一个天天世界各地飞着…..为什么他们总是那么多问题?我没有问题,也不提问题,有问题也不提……渐渐的明白一个道理,提问不难,难的是敢不敢提问;找茬不难,难的是能不能找到关键的茬;较真不难,难的是能不能让对方心悦诚服开心的接受你的较真。学会提问是一个学问。 同事ZM,是一名小“愤青”。我们大家都认同的小愤青,她也不推辞这个名头。有什么问题我们都会跟她聊聊,让她给我们的结论拔拔草。她给出分析之后我们就乖乖的照办执行。她总是用很好的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将每个提问给出肯定的论据与论证,让我们心服口服。

【学习心得】读《学会提问》有感

【学习心得】读《学会提问》有感 【学习心得】读《学会提问》有感 原创:莫文星 传统教育中,课堂上的老师不喜欢,也不允许学生有与他不同的答案,不允许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都有这样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老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也许受这种传统的听话教育的影响,我向来人云亦云,从来没有自己的见解。加入”王伟小语名师工作室”后,发现这里真是卧虎藏龙。刘小英校长对教育的热情,超强的行动力,治好了我的拖延症;王伟老师的思辨力,让我仰慕不已。受王伟老师的影响,我渐渐地开始关注自己的思辨力,决心改掉人云亦云的毛病。 最近,注定是一个忙碌的时间段,期末收尾工作,常规检查等零零碎碎的任务将我的阅读时间挤的越来越少。即

使这样,我依然抓紧一切碎片时间读书、练字、朗读。缘于个性,不喜欢死咬一本书不放,我的阅读方式一直是”交叉阅读,同时进行”.这几天交叉着阅读两本书,白天看《学会提问》,晚上阅读《鱼羊野史》。今天,终于把《学会提问》这本书看完,感触颇深。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发达的传媒使人们每天都处于海量信息包围中,而无法辨别真伪。人们越来越依赖专家、律师、记者、评论家,依赖的程度超乎想象。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专家说”“电视上说”、”报纸上说”、”网上说”,而唯独没有”我认为”.我们在被动地、不加批判地接受每天蜂拥而来的大量信息。这是一个可怕的趋势,久而久之,我们就不知道判断,甚至想不起来要去批判。 书中给我触动最大的就是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的思维。一直以来,为了应付考试我们更多运用的是海绵式的思维,把所有的知识

读学会提问有感

读《学会提问》有感 蒋金妹 当我初读《学会提问这本书》时,我就意识到,我可能是发现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的答案,他们缺少的是——批判性思维。而这应该主要归罪于我们的传统教育。 从古到今,我们的教育就一直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从古代的三纲五常到现代社会的服务服从,无不是靠学校教育一点一滴进行渗透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这样的道德观念始终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以至于渗透到了中国人的基因里,纵观当今社会,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各行各业的工作计划和总结都必须要有这样的内容“我一定服从领导,听从安排…”;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现在的中考,从寒窗苦读到题海战术,我们的学生一直就是在机械地重复练习和记忆,从来没有也没有时间去质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质疑。 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雏形和基础,而批判性思维是质疑的高级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Thinking的直译。CriticalThinking在英语中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被用于标示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7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 80年代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RobertEnnis)1962年就认真分析了“批判性思维”概念,新近的表述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

批判不是科学家的专利,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需要批判性思维。批判的选择,批判的接受,否则,你会对这个社会无所适从。当今社会发达的传媒使人们每天都处于海量信息包围中,而无法辨别真伪。人们越来越依赖专家、律师、记者、评论家,依赖的程度超乎想象。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电视上说”、“报纸上说”、“网上说”,而唯独没有“我认为”。我们在被动地、不加批判地接受每天蜂拥而来的大量信息。这是一个可怕的趋势,久而久之,我们就不知道判断,甚至想不起来要去批判。 如何拥有这项技能呢?这种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只有部分大学开设了这一门课程,作为中学的一名基础科学的老师,我们也应该着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当然首先自己要学会如何去进行批判。 细读此书,作者用非常通俗的语言,活泼的风格,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并配有非常生动的实例,来引导我们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并围绕“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理由是什么”“哪些词句有歧义”“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什么是描述性假设”“推理中存在谬误吗”“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你发现干扰性原因了吗”“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等十一个要点,一步一步地指导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我边读边想,如果学会了批判性思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受益匪浅。作为学生如果学会了批判性思维,便可以更加科学、理性地

《学会提问题问》教学设计说明

《学会提问题》 【教学容】: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道问题的由来,了解提问题的一般方法。 2、通过观察和发现,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激发探究兴趣,初步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和重点 教学重点:提出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课前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收集善于提出问题的案例。(2)通过查阅资料或采访等方式,了解提问题的方法。 (3)带好需要准备的物品,以备课上观察。 (4)在老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参观校园,记录下发现的问题。 教师准备:(1)课前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提问题的方法和典型案例。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记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参观了校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 2、小组交流问题,师引导学生从校园安全、校园环境、学生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发言 3、引出课题:有的小组提出来不少问题,但有的小组只提出了几个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对某些现象产生疑惑,从而提出自己的问题。同学们,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因为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怎样才能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 4、板书课题:学会提问题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问题与思考 1、生活中有许多认真观察、善于提问题的人。 (出示课件)师讲牛顿的故事: 一天,一位青年在树下看书。突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忽然想到:

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他发现了万有引力。他就是伊萨克·牛顿,17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贡献,都是划时代的。 2、师:听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交流听故事后的感受。 3、师:你还知道哪些善于提出问题的科学家?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4、师:因为有着认真观察世界的双眼、善于思考的大脑和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他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师:许多问题来自我们身边,你能从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吗?(出示课件) 生交流提出的问题。 (二)学习与探究 1问题从哪里来 (1)出示课件:每年深秋,人们常常看见成群的大雁向南飞,它们呀呀地叫着,掠过长空。 (2)小组讨论:对于大雁南飞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疑问?你提出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完成6页第一个表格) (3)小组汇报交流:(出示课件) 大雁为什么南飞——由规律引发的思考 麻雀为什么不南飞——根据对比得出的发现 它们什么时间走什么时间回——顺着问题的方向追问 途中会遇到什么危险——遇到困难引发的思考 能够安全到达目的地吗——在常规中发生的意外 …… (4)师:对同一件事,我们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就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反过来,我们可以先提出问题,再思考问题背后的方法。(出示课件)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课本第6页第二个表) (5)小组汇报交流

读《学会提问》有感

读《学会提问》有感 传统教育中,课堂上的老师不喜欢,也不允许学生有与他不同的答案,不允许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都有这样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老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也许受这种传统的听话教育的影响,我向来人云亦云,从来没有自己的见解。加入"王伟小语名师工作室"后,发现这里真是卧虎藏龙。刘小英校长对教育的热情,超强的行动力,治好了我的拖延症;王伟老师的思辨力,让我仰慕不已。受王伟老师的影响,我渐渐地开始关注自己的思辨力,决心改掉人云亦云的毛病。 最近,注定是一个忙碌的时间段,期末收尾工作,常规检查等零零碎碎的任务将我的阅读时间挤的越来越少。即使这样,我依然抓紧一切碎片时间读书、练字、朗读。缘于个性,不喜欢死咬一本书不放,我的阅读方式一直是"交叉阅读,同时进行".这几天交叉着阅读两本书,白天看《学会提问》,晚上阅读《鱼羊野史》。今天,终于把《学会提问》这本书看完,感触颇深。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发达的传媒使人们每天都处于海量信息包围中,而无法辨别真伪。人们越来越依赖专家、律师、记者、评论家,依赖的程度超乎想象。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专家说""电视上说"、"报纸上说"、"网上说",而唯独没有"我认为".我们在被动地、不加批判地接受每天蜂拥而来的大量信息。这是一个可怕的趋势,久而久之,我们就不知道判断,甚至想不起来要去批判。 书中给我触动最大的就是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的思维。一直以来,为了应付考试我们更多运用的是海绵式的思维,把所有的知识点一股脑地全部装进脑袋里。长大成人后,加入教师队伍后依然在不遗余力的培养学生的海绵式思维,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可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应该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教师授予的所有知识,而应当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要探究,就要有问题意识,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如此,淘金式思维必不可少。海绵式思维强调知识的获得;而淘金式思维强调与知识积极的互动。 文中这段描述直击内心:让我们更仔细地看看这两种思维方式如何导致了不同的行为。采取海绵式思维的人在阅读材料时会做什么呢?他会认真地阅读句子,并尽可能记住更多信息;他会用下划线标出关键的单词和句子;他会总结并记下阅读材料的主题和主要观点;他会检查他的笔记,并确定没有漏掉任何重要内容;他的任务就是找到,并理解作者的意思。他记住了作者的推理和观点,但不能进行评价。采用淘金式思维的人会做什么呢?就像采用海绵式思维的人一样,他也带着获取新知识的意愿来阅读,这是两者唯一的相似之处。淘金式思维要求读者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读者发现最有意义的论点或观念。

读《教师怎么教,学生才会提问》有感

读《老师怎么教,学生才会提问》有感 刘晶晶《老师怎么教,学生才会提问》这本书是由丹?罗斯坦和鲁兹?桑塔纳所写,他们二位是非盈利组织——正确问题研究所的联合主管。这个组织旨在向所有学生传播一种理念:不论学生的受教育程度或文化水平如何,他们都可以学习如何提高自我意识,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本书介绍了所有老师都应该教会学生的学习技能——问题形成技巧。这是一种通过帮助学生选择问题焦点,刺激学生提问,并教授学生完善问题,选择最优问题,鼓励学生反思问题这一完整的过程进行学习思考的技能。两位作者汲取20多年的教研经验精华,总结出了这一教学成果。让学生学会提问,开发学生更深入思考的技能,就像给课堂带来了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彻底改变课堂氛围,并将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乍一接触到这本书,以为和其他教育类的书籍又雷同,无非罗列一系列的事例,发些感言,然后是语重心长的总结:让我们热爱职业—教爱教书育人。谁知,当我认真看下去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这本书并不是单纯的说教,并不是单纯的要我们爱教师这个职业,这本书中,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人本主义情感:要关注孩子,关爱孩子,从说话的细节说起,这并不仅仅因为我们是教师,更因为我们首先是人,尊重人性要高于其他一切,我们职业的责任感并不是来自我们对法令的畏惧,而应是来自我们心底的爱—对人类的爱,对孩子的爱。 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它既不像某世俗一样抹煞老师的巨大作用,也不像有的人那样,把教育抬上万能的神坛。老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但也不要成功则喜,失利则痛,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没有万能的方法保证这种传递没有风险,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最有效的基本措施。 我们传统教育教给学生的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提出。从古代的三纲五常到现代社会的服务服从,无不是靠学校教育一点一滴渗透的。我们学生一直就是在机械地重复练习和记忆,而不是理解和实践,从来没有也没有时间去质疑,甚至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质疑。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今天,我们推行的素质教育,其核心价值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使学生获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这一教学策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古人早就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无疑不进。”学会质疑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在学生不断地“质疑”与“解疑”这一过程中,其反思与探究的能力会得以长足的提高。 读了《老师怎么教,学生才会提问》,对于如何培养学生提问,我受益匪浅。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英国物理学家培根说得好:“一个人倘若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只有从疑问着手,才能以肯定结束。”一言以蔽之,在质疑这一过程中,提出问题是目的,产生动机是源泉,激起灵感很重要,方法指导很关键。我们广大一线教师,都试图教给学生适合的学习金钥匙,那么,促使学生形成善疑善问的能力,这把金钥匙,务必要让学生顺利铸炼好。

学会提问读后感

《学会提问》读后感 哈佛大学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提出和思考问题的过程是逐步深入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切身“感受”一个人接受、拒绝、修正和组织这个答案的一点一滴的过程,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幅更加现实的画面,向他们展示获取答案的批判性思维的真实过程。而《学会提问》这本书主要是从课堂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既讲述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又讲述了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维。从小学上学开始,家长老师就不断地告诫我们要抓重点,抓主要问题。在生活中,无论医生、建筑师、水管工还是侦探,在特定的情况下如果问及他们采取什么措施最为恰当,他们无一例外地要各持己见,当他们意见相左,我们这些洗耳恭听的人又当何去何从呢我们必须发展相关技能,树立正确的态度,这样才能自行判断出哪些观点能为我们所用,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作为一个富有思想的人,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如何回应,必须做出选择。这本书中讲述了批判性思考和提问的一些方法,同时又许多例子,我受益很多。 在读的过程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概念是“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类似于海绵放到水中的反应——充分吸收水分,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头万绪,但是这种思维方式是被动的,它并不需要较劲脑汁地去冥思苦想,因此来的轻松而又

便捷,但海绵式思维却有个极严重、极致命的缺点:对各种纷至沓来的信息和观点如何做出取舍,它提供不了任何方法。而“淘金式思维”是自己掌握主动权,带着一定的态度去独属于,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通过与读者进行积极的沟通,能够尽快地决定自己的所见所闻价值几何。 回想自己的读书经历,总是逐字逐句地细读,竭尽所能地记住所读材料。在关键词和重点句子下画上线,或者用彩笔做标记,并且不时复习书本上的画线部分或重温笔记,确保自己没有遗忘任何重要的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你主要任务就是找出作者的观点并充分加以理解。记住作者说理论论证扥全部过程,但不对其做任何评价。而采用“淘金式思维”的读者不仅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也会问自己一些问题,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质疑作者所提出的主张,在书中写好批注,时时刻刻的与读者进行沟通。最终,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 其实,“淘金式思维”有很重要的一点。要想在知识的河流里淘出智慧的金子,你的淘金盘里首先得有点东西供你掂量才行,此外,要评判辩论是非,我们还真得有点知识,也就是有点可信赖的见解才行。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纷至沓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能够得出千千万万种观点。哪些信息是真正有效的,哪些观点是正确的,这时候就需要淘金式思维方式思考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