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管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管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一:选择题

1、(管理理论及代表人物)

科学管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和吉尔布雷斯夫妇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和马克思?韦伯

定量方法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和查尔斯?桑顿

组织行为罗伯特?欧文雨果?芒斯特伯格玛丽?福莱特和切斯特?巴纳德

管理者角色亨利·明茨伯格

2、管理职能、角色、技能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角色: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

管理技能:技术、人际、概念技能

3、决策定义

决策指非程序化决策决策一词的意思就是为了到达一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管理就是决策。是指通过分析、比较,在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

4、决策分类

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5、组织结构

即组织的框架体系,是人们在组织内进行劳动分工和协调方式的总和。

?复杂性:分工程度、对知识的依赖程度等。

?正规化:组织依靠规则和程序引导员工行为的程度。

?集权化:决策权的分布。

6、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管理幅度:一个主管人员能直接有效地管辖的下属人数。

(管理层次是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关系的复杂化而产生的,与规模、管理幅度密切相关。指组织中职位等级的数目。

(在组织规模给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层次成反比关系。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下属的素质和能力、工作相似性、稳定--- 幅度大、计划的完善程度、授权、人员空间分布、配备助手

7、组织文化定义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惯个做事的方式,它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并影响他们如何看待、定义、分析、解决问题。

8、组织文化特点

关注细节、成果导向、员工导向、团队导向、进取性、稳定性、创新与风险承受能力。

9、集权与分权

集权是决策权集中在上级,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根据上级的决定和指示行事。

分权是上级将决策权分配给下级部门和机构使其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考查分权程度的指标(戴尔指标):下级决策的幅度,夏季决策的频度,下级决策的重要性,对下级决策的控制程度。

影响集权分权的因素:工作重要性,方针的统一性,经营规模,工作性质(流动、变化)企业外部环境

集权的好处:(1)政策的统一(2)行政高效率

过分集权的弊端:(1)降低决策质量(2)降低组织适应能力(3)降低成员工作热情

10、控制活动基本步骤

衡量实际绩效、将实际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采取管理行动来进行纠正偏差或不足

11、反馈控制

活动结束后的控制,对已发生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损失已造成,损失成本高。

12、现场控制(基层管理人员主要采用现场控制的方法)

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受管理人员精力,时间,水平限制。

13、动机理论

①早期理论(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从高到低)前三者称为较高级的需要,后两者称为较低级需要。高级需要通过内部使人得到满足,低级需要则主要通过外部得到满足。

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X理论:主要代表了一种消极的人性观念,它认为工人没有雄心大志,不喜欢工作,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为了保证工作效果必须要严格监控。Y理论:则代表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念,它认为工人可以自我指导,他们接受甚至主动寻求工作责任,他们把工作视为一项自然而然的活动。

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一般与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有关。防止员工产生不满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

②当代理论(三种需要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设计、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二、判断题

1、社会责任

有关社会责任的观点:古典观点(管理者对股东和所有者负责,主张管理当局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社会经济学观点(对任何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群体即利益相关群体负责,认为管理当局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2、决策类型及适用范围

按重要性和作用分类

战略决策-指与确定组织发展方向和远景有关的重大决策。其特点是:关系全局;实施时间较长,对组织影响较为深远;一般由高层管理者做出。

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是指组织中的中层管理者为了保证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作出的、旨在解决局部问题的决策。

业务决策-又称实施性决策,大部分属于影响范围较小的常规性、技术性的决策。

按环境条件分类

确定型决策指只存在确定型自然状态时的决策。

风险型决策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状态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但每种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可估计的。

不确定型决策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状态发生的概率是无法预先估计。

按重复程度分类

程序化决策: 又称常规决策,指常规的、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一般可过规则和标准操作程序来简化决策工作。通常,约有80%的决策可以成为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指偶然发生、首次出现、较为重要或非重复性的决策。这类决策大都由高级管理者作出。更多地依赖于决策者个人的知识、经验、判断力和创造力等。

3、决策制定的偏见和错误

自负、及时满足、锚定效应、选择性认知、证实、框架效应、有效性、典型性、随机性、沉没成本、自利性、后见

4、预测,定性与定量

定量预测运用一组数学规则,根据过去数据以预测未来的结果

定性预测利用判断和个人的知识预测未来的结果

5、甄选。效度和信度

甄选是一种预测行为,它设法预见聘用哪一位申请者会确保工作成功。

效度:在所选择的手段与某些有关的标准之间已证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信度:对某种方法一致性能力的衡量,甄选手段的优劣效度和信度决定

甄选过程-甄别求职者以保证录用最适当的候选人的过程

6、五种部门化方式

职能部门化:是依据所履行的职能来组合工作。

产品部门化:是依据产品线来组合工作。

地区部门化:是根据诸如南部、中西部、或西北部地区或者北美、欧洲、拉美和亚太地区等来进行工作的组合。

过程部门化:是根据产品或顾客流来组合工作,使各项工作活动沿着处理产品或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工艺过程的顺序来组织。

顾客部门化:是根据共同的顾客来组合工作,这组顾客具有某类相同的需要或问题,要有相应的专家才能更好地予以满足。

7、学习型组织

由于所有组织成员都积极参与到与工作有关问题的学习、识别和解决中,从而是组织形成了具有持续适应和变革能力的一种组织

8、冲突管理

即指在一定的组织中对各种冲突的管理。

冲突的传统观点(必须避免冲突)

冲突的人际关系观点(无法避免,未必消极有害,可成为积极动力)

冲突的交互作用观点(可能成为一种积极推动力,对群体的有效运作绝对必须)

9、全球化经营

全球组织:跨国公司,多国公司(雀巢),全球公司(索尼,德意志银行,美林

),无边界组织(IBM),初始全球化组织

三、论述题

1、效率和效果什么区别,你认为哪个对组织更为重要。

在今天的环境中,单从效率和效果而言,效果对组织更重要。因为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而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尽可能多的产出。在如今的社会中,具有高效率和高效果则企业将立于不败之地,正如UPS。但要在二者择其一时,效果显然更重要,如果所做的工作不能达到组织的目标,那么所做的事就等于白做,即使是再高的效率也没用。就像以前中国的很多企业虽然资源利用率低,但只要能达到顾客的要求,它们仍然能够在市场上生存。

2、项目经理是管理者吗?请分别从管理职能、管理角色、管理技能观点讨论这个问题。职能(1)计划:定义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角色①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②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③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御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技能1、技术技能: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

2、人际技能:沟通、激励、引导和鼓舞

3、概念技能:是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

是的。他也要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他是一个领导者和监听者。他拥有沟通技能和人际技能。

3、区别不同类型的全球组织,组织如何走向全球化。

组织:跨国公司,多国公司(管理、决策权下放到东道主),全球公司(管理决策权集中在母国公司),无边界组织,初始全球化组织

如何:①在全球化初始阶段,管理者采用的是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就可以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在这一阶段,可能采取全球外购的方式开始全球经营。

②接下来管理当局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是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将产品外销到国外。这是走向全球化被动的第一步。此外一个组织最初也可能采用进口产品的方式来走向全球化。

③最后是进行全球化经营的初级阶段,管理者采用许可经营和特许经营这两种相似的方式。

④可以采取战略同盟的方式

⑤管理当局可以通过建立外国子公司在国外直接投资。

4、决策制定的过程,组织文化对决策制定影响

过程:识别决策问题、确定决策标准、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备择方案、分析备择方案、选择备择方案、实施备择方案、评估决策结果

影响:一个组织的文化,尤其是强文化,会制约一个管理者涉及所有管理职能的决策选择。管理者任务的主要领域受到他所处的文化的影响。

1.计划①计划应包含的风险度。②计划应由个人还是群体制定。③管理者参与环境扫描的程度。

2.组织①员工工作中应有的自主权程度。②任务应由个人还是小组来完成。③部门经理间的相互联系程度。

3.领导①管理者关心员工日益增长的工作满意度的程度。②哪种领导方式更为适宜。

③是否所有的分歧(甚至是建设性的分歧)都应当消除控制。④是允许员工控制自己的行为还是施加外部控制。⑤员工绩效评价中应强调哪些标准。⑥个人预算超支将会产生什么反响

5、计划的类型及优缺点。

①以计划的广度分:

战略性计划:应用于整体组织,为组织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位的计划。运营计划: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覆盖较短的期间

②计划的时间框架分: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一般来讲期限在1年以内的称为短期计划,而期限在5年以上的即为长期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期计划。

③计划的明确性分:

具体性计划:具有明确的目标,不存在模棱两可,没有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的计划。

指导性计划:只规定一些一般的方针,指出重点但不限定具体目标上或是特定的行动成果上。当环境的不确定很高,以及当组织处于生命周期的形成阶段或衰退阶段或衰退阶段时,指导必计划与具体性计划更可取。

④一次性计划、持续性计划

6、目标设立的方法。

①传统的目标设立过程

首先设立组织的最高层目标,然后将其分解为每一个组织层次的子目标,接着,这些目标会被传递至下一个组织层次,并被记录下来以表明这个层次的工作职责,然后在传递至下一个层次。。。经过一段时间,他会评估工作的绩效,以决定分派的目标是否达到

(高层管理目标——>事业部管理者目标——>职能部门管理者目标——>单个雇员目标)步骤:1、审视组织的使命 2、评估可获得的资源 3、在制定目标时同时考虑相关因素

4、写下你的目标

5、评估结果以判断目标是否达到

②目标管理方法

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7、目标管理(MBO)

主题:目标由下级与上同共同决定,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的进展情况,而奖励则是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

特点:MBO通过一种专门设计的过程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这种过程一般接下级地将目标分解到组织的各个单位,其目标转化过程既是“自上而下”的,又是“自下而上”的,最终结果是一个目标的层次结构。

共同要素: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期限反馈债效

步骤:1、约定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

2、在经营单位和职能部门之间分配主要的目标。

3、单位管理与其上同一道合作具体目标。

4、在部门成员的合作下将具体目标落实到最个人头上。

5、管理者与下级共同判定行动计划并达成协议。

6、实施行动计划。

7、定期检查完成目标的进展情况,并向有关人员反馈结果。

8、通过基于债效的奖励强化目标的成功实现

作用:MBO将目标人微言轻一个激励因素,让人们确切了解对他们的期望,使他们参与自身目标的设立过程,将他们实现目标的进展不断地反馈给他们,以及根据实现目标的情况对他们进行奖励,这些因素增强了MBO的激励作用。

8、举例分析战略管理公司层战略案例

举例说明,沃尔玛,吉百利,和通用汽车公司,它们的战略各不相同。沃尔玛正在迅速扩展它的业务,发展新的商业和零售理念。而吉百利的管理者满足于维持现状,把精力主要放在糖果业上。汽车业的销售不畅和前景的不确定性促使通用汽车公司果断的采取措施解决了这些问题

公司层战略:寻求确定组织应从事的事业组合

公司层战略框架:

①总战略框架

⑴稳定性战略:很少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战包括持续地向同类型的确定提供同样的

产品和服务,维持市场份额,并保持组织一贯的投资报酬率记录。

⑵增长性战略:提高组织经营的层次,增长可通过直接扩展,合并同业企业或多方面经营的方式实现。

⑶收编战略:减小经营规律规模或是多元化经营范围。

⑷组合战略:同时实行两种或多样战略。

②公司业务组合矩阵:

⑴BCG矩阵:横轴代表市场份额份额;纵轴表示预计的市场增长

⑵现金牛:低增长,高市场份额

明星:高增长,高市场份额

问号:高增长,低市场份额

瘦狗:低增长,低市场份额

⑶BCG假定:累积学习曲线――如果公司能够适当地生产产品和管理生产过程,则产品生产量积累的每一个显著的啬,都会带来可预计的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

四、分析

1、盈亏平衡分析

生产成本、销售利润和产品数量这三者的关系:利润=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单价×销量-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求盈亏平衡点:

公式法:盈亏平衡产量 =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在一定目标利润条件下决策

产量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①当以超过全部单位可变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时,在盈亏平衡点上全部收入等于全部成本

②销售价格与可变成本的差异乘以销售的单位数等于固定成本

2、销售数据分析

过低过高估计销量,实际与标准的关系

五、案例:

1、SWOT(内外部分析结合)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2、核心竞争力指公司创造价值的主要能力和技能

3、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就是一组管理决策和行动,它决定了组织的长期绩效

战略管理层次

公司层战略:寻求确定组织应从事的事业组合。

②事业层战备:设计怎么在每一种事业领域内竞争。

战略管理过程(步骤)

①确定组织当前的宗旨,目标和战略②分析环境③发现机会和威胁④分析组织的资源⑤识别优势和架势⑥重新评价组织的宗旨和目标⑦制定战略。⑧实施战略⑨评价结果(控制)。

4、创新:产生创造的思想和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经营方法的过程。

5、(波特竞争)模型

产业中的各种力量:新加入者的威胁,替代威胁,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现有的竞争者

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聚焦战略

6、PEST

Political(政治),Economic(经济), Social(社会)and Technological(科技)。这些是

企业的外部环境,一般不受企业掌握,这些因素也被戏称为“pest(有害物)”

7、组织结构指组织内部对工作的正式安排

扁平化组织结构-采用较少管理层次和较宽管理幅度的组织架构。

优点-有利于缩短组织纵向距离,密切上下级关系;信息纵向流转快,失真可能性较小;管理费用低;管理者有较大的自主权、积极性和满意度;能改善决策速度和组织应变能力。

缺点-有效监督有难度;若同级缺乏沟通,易形成小团体。

锥型组织结构-采用较多管理层次和较窄管理幅度的组织架构。

优点-分工明确,管理严密;控制有力。

缺点-层次过多,信息传递易失真;不易调动下级的积极性;计划体系复杂;管理费用大;决策速度慢,组织应变能力弱。

采用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相关管理措施

应进行管理者职业化定位,鼓励管理者走职业化生涯的道路。

8、竞争层三个基本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聚焦战略

9、企业的组织文化。

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方式,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10、组织文化怎么约束管理者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受文化影响的管理决策四方面)

9、BCG矩阵

高低

<——————————————————>

市场份额

明星问号

预期的增长率

现金牛瘦狗

16、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各个步骤:①评价现有的人力资源②招聘与解聘(3)甄选(4)定向(5)员工培训(6)绩效评估(7)职业发展(8)劳资关系

18、员工满意度。

生产率,缺勤率,离职率,顾客满意度,工作场地不

质量管理学参考复习资料

质量管理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更新)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固有特性要求 2. 产品过程固有特性 3. 寿命安全性 4. 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 5. 规定功能总时间 6.时间内条件下能力 7.设计成本 8.输入输出活动 9.顾客全部活动 10.产生实现 二.选择题 1.D 2.A 3.B 4.D 5.C 三.判断题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定性数据定量数据 2.计量值计数值 3.定娄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 4.总体样本 5.均值u 总体方差σ2(或总体标准差σ)总体方差σ2(或总体标准差σ) 6.假设检验 7.参数估计区间估计 二、选择题 1.D 2.A 3. C 4. A 5.D

三、简答题 1.答:总体是某一次统计分析中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整体中随机抽取出并要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的一部分个体,其中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量: 2.答:假设检验是指应用有限的样本数据对总体未知的重要信息(如均值、方差和标准差)进行合理的判断。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是指原假设本来是正确的,但是,利用样本数据却做出了拒绝零假设的结论。这类错误发生的概率通常用表示。第二类错误是指原假设本来是错误的,但是,利用样本数据却做出了接收零假设的结论。这类错误发生的概率通常用表示。第三章统计过程控制与休哈特控制图 第三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2.人机料法环测 3.技术标准 4.偶然原因异常原因 5.统计技术监控产品质量 二、判断题 1.( × )2.( √ )3.( × ) 4. ( × ) 5.( × ) 6.( × ) 7.( √ ) 8.( √ ) 9.( × )10. ( × ) 三、选择题 1.B 1.D 3.A 4.C 5. A 第四章参考答案

管理学考试试题及复习资料考试大全

管理学考试试题和答案(全) 第一篇总论 1.管理的载体是( D ) A.管理者 B.技术 C.工作 D.组织 2.管理的对象是( C ) A.管理者 B.被管理者 C.资源 D.组织 3.在组织中,最有潜力、最为重要的资源是(A ) A.人力 B.物力 C.财力 D.信息 4.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的十大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即( B ) A.领导角色、人际角色与信息角色 B.人际角色、信息角色与决策角色 C.人际角色、信息角色与技术角色 D.领导角色、决策角色与技术角色 5.在管理者的技能中,将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 力是指( C ) A.技术能力 B.人际能力 C.概念能力 D.决策能力 6.群体行为学派最早的研究活动开始于( B ) A.铁锹试验 B.霍桑试验 C.搬运生铁试验 D.金属切削试验 7.三川旅行公司刘总经理在总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惊 险性旅游项目与40岁--45岁男性消费者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旅游路线和项目,并进行了前期宣传。因为涉及到与交通管理、保险、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新项目得到正式批准的时间比预期的晚了整整一年,由此丧失了大量的市场机会。你认为下列那种说法最能概括刘总的管理技能状况?( D ) A.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都弱 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都强 C.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强,但概念技能 D.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强但人际技能弱 8.玛丽在某快餐店当了两年服务员,最近被提升为领班。她极想在新的岗位上 取得成功,所以去征求曾做过领班工作的一位朋友的意见。这位朋友向她道出了三大成功要素:第一,能理解人,能敞开地和人沟通,能在部门内外和他人一起工作;第二,能理解组织的整体结构,能解释组织计划和目标,并将其转换为本部门的目标,能够预见问题并对之进行处理;第三,能使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被上司接受;维护权威,尊重管理阶层。试问,玛丽朋友所提出的建议中哪一点涉及到人际技能?(B ) A.第一和第二 B.第一和第三 C.第二和第三 D.第一 9.某企业领导决定在整个企业里开展凝聚力工程,其目标在于建立员工对于企 业的归属感,并能做到以企业为家。以下是该企业凝聚力工程准备开展的几项工作,你认为其中哪项最无效?( B ) A.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发展密切挂钩。 B.加强对员工思想与行为的控制,确保员工关心企业发展。 C.在员工中开展关于如何以企业为家的大讨论,增强员工向心力。 D.即使会引起产品成本提高,也要切实改善骨干员工的福利待遇。 10.管理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而表现出的属性是( C ) A.政治属性 B.社会属性 C.自然属性 D.文化属性 11.“经济人”假设是( B )的理论基石。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二重性指的是()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和技术属性 C.社会属性和生产属性D.社会属性和经营属性 2、企业管理者可以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 A.日常程序性决策 B.长远全局性决策 C.局部程序性决策 D.短期操作性决策3、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D.从整体来研究管理 4、下列因素中,哪个不属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 A.人口 B.营销组合 C.人均国民收入 D.都不属于 5、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 A.突出重点,强调例外B.灵活、及时和适度 C.客观、精确和具体 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6、组织结构中既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是() A.职能型组织结构 B.矩阵结构 C.事业部组织结构 D.多维立体组织结构7、我国决定开发西部的决策属于() A.战术决策 B.激进决策 C.目标决策 D.战略决策 8、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 A、没有历史包袱 B、能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C、可以迅速开展工作 D、具有广告效应 9、中华商务中心是一家合资企业,以物业经营为主要业务。目前有写字楼租户272家,公寓租户426家,商场租户106家。公司在总经理下设有物业部、市场部、财务部、人事部、公关部、业务发展部等部门。物业部下设置了写字楼管理部、公寓管理部、商场管理部以及其他配套部门。试问,其整个公司和物业部内部的组织结构设计分别采取了何种部门化或部门划分形式?()

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9

第九章供应商关系管理(重点串讲) (recite)供应商关系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认识到采购职能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的、高增值的职能,必须配备以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 (2)采购部门的领导要把权力委授给那些富于想象并注意成果的人员,他们应该得到公司高层的全力支持,同时也能够得到经营单位的信任。 (3)与经营单位的战略协调一致的采购战略; (4)经营单位的管理层对于供应战略的成功实施负有责任; (5)承担采购职能的管理层对供应过程的绩效和持续改进负责; (6)组建跨职能的团队来管理货品和服务的采购; (7)保持跨职能团队持续地关注整个供应链绩效,包括总占有成本、增值机会的识别以及竞争优势的辨识和实现; (8)通过尽可能地跨越经营单位的边界来合并和分配采购活动来实现采购战略的制定、实施和管理; (9)与最终用户及在最终用户之间保持公开、诚实和经常的沟通; (10)采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建立在经营单位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以事实为依据的决策过程以及一个测量系统的基础之上。 (comprehend)联合质量计划的目的 联合质量计划中一般要包括经济、技术、管理三个方面。 (comprehend)供应商关系计划的含义 供应商关系的计划是指有关识别顾客需要、分析和制定满足这些需要的供应策略方面的活动。计划过程的关键输出之一是形成一个详细描述对象商品的顾客总占有成本的初始模型。因此,在整个计划过程中还会要求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simple apply)制定供应商关系计划的步骤 (1)整理汇编有关组织过去的、当前的和未来的采购活动的各种文件资料; (2)从采购活动中识别那些对于企业经营既具有很高的重要性又有很高费用的商品; (3)针对该商品组建跨职能的团队,团队中要包括顾客的代表,还要包括公司职能部门的代表,如技术、采购、质量、财务等。该团队的使命是明确顾客对该商品的供应需要并制定能够满足此 需要的供应策略。 (4)通过数据收集、调查和其他的需要评估活动来确定顾客的供应需要; (5)分析供应行业的结构、能力和趋势; (6)分析商品的总占有成本的成本构成; (7)将顾客的需要转化为一个供应过程,该过程将使顾客满意并提供管理和优化总占有成本的机会; (8)获得管理当局的批准以将所制定的供应策略转入运作部门加以实施。 (comprehend)供应商控制的要求

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节 一、何为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1 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特征:1、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的过程是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活动。 3、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4、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二、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P12-15 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贯穿与全过程)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系统:由若干有共同的目标,有层次、大小之分的子系统子子系统由上而下组成的有机整体。 特征:1集合性;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有机的整体。 2 层次性;子系统子子系统由上而下。 3:相关性;有共同的目标。 系统原理要点: 1:整体性原理。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局部服从整体,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 2:动态性原理。掌握系统动态原理,研究系统动态规律,可以是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是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 3:开放性原理。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的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收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4:环境适应性原理。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的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的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的作出科学的决策,保证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5:综合性原理。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 二、人本原理的基本观点: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 二、如何理解责任原理? 责任的定义:分内应做的事,承担应有的任务,完成应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做的工作。 责任原理的本质是——1):职责明确。2):权限合理 3):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三、何谓效果、效益、效率?区别其概念P137- 效益原理: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 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 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的一种比例关系 社会效益包括:好的产品、纳税、为就业提供岗位、慈善公益活动。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经济方法的手段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奖金与罚款等。 特点: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

管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选择题 1.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2.下列哪一种说法不能反映群体参与式管理的情况 A.众人划桨开大船 B.三个和尚没水喝 C.一个好汉三个帮 D.十根筷子折不断 3.“大河有水小河满”和“小河有水大河干”说明 A.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B.人们所持的心态不同 C.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系统的整体功能 D.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个体功能之和 4.提出权变理论的理论假设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5.组织的最高层主管人员所做的决策倾向于 A.战略型 B.常规型 C.经验型 D.程序型 6.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 A.明确目标 B.诊断问题 C.拟定方案 D.降低成本 7.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我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万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A.300 B.130 C.200D.30 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的重要性 A.组织 B.预测 C.预防 D.计划 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哪一种职能? A.领导 B.决策 C.组织 D.计划

10.用SWOT分析某玩具企业,得到如下结果:品牌知名度高,石油价格上升,国内需求扩大,人员流失严重.其中是有价格上升属于该企业的-- A.S B.W C.O D.T 11.Giro Sport Design在1986年提出要成为运动产业耐克,这属于制定BHAG 的方法中的— A.定量法 B.定性法 C.角色定位法 D.击垮对手法 12.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五力模型中哪一项与公司降低产品价格以吸引竞争者的顾客相关— A.进入一个行业的潜力 B.行业的竞争水平 C.行业的力量 D.顾客的力量 13.可口可乐花费巨额广告费,以图为其“经典可乐”树立积极形象,这属于:A.“卡在中间”战略B.特色优势战略C.成本领先战略D.目标集聚战略 14.在波士顿矩阵中,企业对瘦狗类产品实行的战略是— A.市场开发 B.维持战略 C.榨取和放弃战略 D.市场开拓战略 15.某制造企业将工程、会计、制造、人事和采购等专家分别组合到共同的部门中来建立工厂的组织结构,这种划分部门的依据是 A.职能 B.顾客 C.产品 D.人数 16.某企业采用直线职能的组织结构,企业中共有管理人员43人,其中厂长1人,车间主任5人,班组长13人,职能科长3人,科员16人。每一岗位均不设副职。厂长的管理幅度为— A.5 B.8 C.23 D.19 17.我国从隋朝开始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部门职能化的组织形式。 A.产品 B.职能 C.地域 D.流程 18.在下列各种组织结构形式中,哪一种更容易存在双重领导问题

质量管理学试题答案(1)知识讲解

质量管理学 一、理解卓越绩效模式要点 卓越绩效模式指的是: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卓越:方方面面无短板,持续保持竞争力,管理成熟,方法多样,理念先进。绩效:在公司战略领导下,进行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估,绩效激励,并不断循环。 模式=理念+系统+方法。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一:大质量,强调持续改进和满足顾客要求。 卓越绩效的实质,卓越绩效准则是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一种实施框架,是对以往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标准化、条理化、和具体化;是经营质量的管理标准的成功途径,事实上的企业管理国际标准。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二:利益相关方、长短期利益的平衡。 五大利益相关方指的是:股东,顾客,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社会。卓越绩效模式要求均衡地考虑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利益,卓越绩效是一种卓越经营的哲学和方法,旨在使五大利益相关方综合满意,为五大利益相关方创造平衡的价值,追求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共赢。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三:非规定性、开放性和发展的管理框架 卓越绩效模式为组织提供了一种构建企业TQM、追求卓越的有效的系统管理框架,对于框架的要求是非规定性的,企业应该采取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并不断创新。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四:诊断式的评价旨在发现组织之最强和最需要的改进;而管理体系审核是对一般过程的合格评定,重在发现与规定要求的偏差。 卓越绩效模式为测评组织TQM的实施,测评组织经营管理的成熟度提出了一个测量诊断仪。管理就是不断地把成功的经验与方法固化的过程,固化成文件、制度、程序、标准等,使之可以重复持续地进行。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五:学习循环,突破自我,超越对手和标杆,追求卓越。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之六:组织成功的路线图:以卓越的过程创取卓越的结果 绩效管理是主线。 领导是关键,战略作导向,关注两个面:外面市场、里面顾客,资源是基础,测量分析与改进不间断,以卓越的过程使得卓越的结果得实现。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之六:组织成功的路线图:以卓越的过程创取卓越的结果

《管理学基础》考试复习要点(重要资料)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提醒:一是熟悉理解以下内容;二是考前要关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上有没有重要复习资料或重点题目提示;三是关注复习指导小册子上的大批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含义(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四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四个方面: 1.计划。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 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几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者。 五、管理者角色 加拿大学者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 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三类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2.人际技能又称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包括联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组织内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正确地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人际技能对中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3.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很强的概念技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的存在、制定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选择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了便利。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七、管理的组织外部环境 组织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它又分为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部分。 1.宏观环境:又称社会大环境,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全球化环境。 2.产业环境:又称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指与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包括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传媒等。 八、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对环境的管理 1.环境的不确定性 这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一般来说,组织规模越大,则组织环境的复杂性越强。各种环境因素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和演进。 依据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类型:简单稳定的环境、复杂稳定的环境、简单动态的环境和复杂动态的环境。 2.环境的管理 第一步,列出对组织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的数目和相对强度。第二步,对第一步列出的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确定它们是为组织创造了机遇还是带来了威胁。第三步,拟定一个计划,说明自己打算如何利用环境因素创造的机遇或者化解其带来的威胁,并确定为达到这个目的所需要使用的资源。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自科学管理产生以后,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管理理论。比如,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等。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1.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之父)。他的代表作有:《计件工资制度》、《科学管理原理》等。泰罗主张用科学管理方法代替经验方法,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促进了当时工厂管理的普遍改革。 指导思想: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1)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 主要内容:开发科学的作业方法;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2.一般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法约尔。法约尔在泰罗理论的基础上,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活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 法约尔第一次对管理的一般职能做了明确的划分,第一次对管理要素进行了分析,使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因此,他被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非常重视管理原则的系统化,探求确立企业良好的工作秩序的管理原则,提炼出十四项原则。 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3.行政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韦伯。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由于韦伯是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1.梅奥及霍桑实验 梅奥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对古典管理理论做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这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谈话研究--观察试验。 梅奥等人通过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2.人际关系学说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是: (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足。同时,人际关系学说也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行为科学理论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为了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专指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成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二战后,科技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管理思想得到丰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61年12月《管理杂志》上发表《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各派主要内容: 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约法尔。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即: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 ①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 ㈠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 1.是在管理理论丛林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理论知识的系统化 2.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交叉科学 3.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知识体系 4.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5.是一门边际科学又是一门基础理论科学 ㈡管理科学研究方面 1.合理协调和组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协调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产生:【管理是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①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②管理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③管理是客观需要的产物。 小知识:ⅰ有据可考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管理活动:公元前5000年,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闪米尔人。 ⅱ中国古代最早的管理活动:商代——指挥作战。 周朝——设立三公六卿五官2、人类活动的特点:①目的性 ②依存性 ③知识性 3管理的必要性(在我国): ①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 ②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企业建立的基础。 ④实现预期目标都需要全体成员的长期共同努力。

⑤近几年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的应用和普及。 4、管理的概念 管理主体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管理客体实施整合,协调以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内涵: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5、管理的基本职能:P13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创新 过程性职能(主干型职能):决策-计划-组织-控制 功能性职能:领导 协调 控制 沟通 创新 【 在过程中同时起作用】 6、管理的特征:①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见16-18)②普遍性 ③组织性(前提两个人以上的共同劳动,共同目标) 7、管理的要素:人员(核心) 资金 物资 时间 信息(纽带) 环境(空间) 8、管理的作用和任务 作用: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②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③对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任务:①实现本机构的特殊目的与使命。②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成就感。③关心对社会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 9、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角色:人际角色—管理者必须扮演组织联络者的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 决策角色—决策者 技能: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吧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10、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基础管理学考试试题及复习资料

《管理学基础》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信息传递方面角色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2.按计划的期限可将其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3.职权设计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的职权关系,将不同 类型的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和部门,建立起高度协调的职权结构。 4.领导行为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具有示范性、激励性、互动性和适应性的特点。 5.按沟通的范围,可将之划分为和。 6.按计划制定的层次可将其分为和。 7.从决策的起点看,可把决策分为与。 8.领导活动包括和两个方面。 9.路径—目标理论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提出来的,它以理论为依据。 10.按控制的时机,可将控制分为、和事后控制。 1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人际关系方面角色包括、和联络者。 12.按计划内容的明确程度可将其分为和。 13.从决策所涉与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与。 14.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的,领导的目的是实现。 15.按沟通的方向,可将之划分为、和平行沟通。 16.管理程序学派主要研究管理的和。 17.从决策影响的时间看,可把决策分为与。 18.勒温认为,领导者采取的领导基本作风有三种,即、和放任式 19.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人际知觉和人际沟通。

20.冲突管理有各种方法,通常包括、、强迫、妥协与合作。 21.管理环境一般可以分为和。 22.从决策的主体看,可把决策分为与。 23.组织文化主要是由物质文化、和等三个层次构成的。 24.“社会人”又称“”,这一假设来自20世纪30年代的实验。 25.预算是的计划,是用数字表示的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预计结果,预算 是使用最的控制方法。 26.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良好的沟通和。 27.从环境的可控程度可把决策分为、与非确定型决策。 28.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和上下级关系。 29.按沟通的反馈性,可将之划分为和。 30.强化理论认为强化的方式有、、自然消退和惩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各种管理对象中,最重要的是[ ] A.人 B.财务 C.时间 D.信息 2.梅奥认为工人是[ ]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质量管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质量管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为使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是( )。 A.质量管理 B.质量保证 C.质量控制 D.质量体系 2.日本被誉为战略型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就是( )。 A.资源 B.技术 C.垄断 D.质量 3.提出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关注14个要点的质量管理专家是( ) A.戴明 B.休哈特 C.石川馨 D.费根堡姆 4.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5.在ISO9000族标准中,其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度的标准是( ) A.ISO9000 B.ISO9001 C.ISO9004 D.ISO19011 6.在质量管理方面,公司的最终责任是面向( ) A.管理层 B.一线员工 C.外部顾客 D.内部顾客 7.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全部活动的总和,其含义为( ) A.质量体系 B.质量职能 C.质量控制 D.质量保证 8.在PDCA 管理工作方法中,关键是( )。 A.P 阶段 B.D 阶段 C.C 阶段 D.A 阶段 9.我国第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系列标准是( )。 A.GB/T 19000—ISO9000 B.ISO9000 C.GB/T —19000.1—ISO9000-1 D.GB/T19002—ISO9002 10.质量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的阶段是( ) A.SQC 阶段 B.质量检验阶段 C.TQC 阶段 D.TQM 阶段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质量管理 2.质量改进 3.产品质量 4.质量控制 5.顾客满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质量检验的功能。 2.简述质量改进的程序。 3.简述引起质量变异的两类原因(按性质)。 4.简述质量监督的重要意义。 四.计算题(每题10) 某零件内径尺寸公差为025 .001.020+-φ ,加工100件以后,得到x =20.011,S=0.005, 求工序能力指数。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公司管理学》学位考试复习题

《公司管理学》学位考 试复习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21068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公司管理学》学位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管理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管理只是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的是 A哈德罗·孔茨 B亨利·法约尔 C赫伯特·西蒙 D彼得·德鲁克 2.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管理主体 B管理客体 C信息 D目标 3.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A管理客体 B环境 C信息 D目标 4.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 A管理的主体 B管理的客体 C信息 D目标 E环境 2.按管理者担负的职责任务划分,可以将其分为 A决策指挥者 B职能管理者 C决策参谋人员 D中层管理者 E基层管理者 三、填空题 1.美国的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 2.美国的管理学家哈德罗·孔茨提出: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目标。 3.管理的主体是(),管理的客体是()。 4.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其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 ()。 四、名词解释 1.管理: 2.管理者: 五、简答题 1.管理的基本要素。 2.管理的职能。 3.管理者的技能。 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弗雷德里克·泰勒 B亨利·法约尔 C马斯洛 D梅奥 2.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的是 A弗雷德里克·泰勒 B亨利·法约尔 C哈德罗·孔茨 D梅奥 3.人类最原始、最迫切也是最基本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 D尊重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⑴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⑵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⑶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和成本为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情感为重要标准⑷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主要理论包括:(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系统具有⑴集合性;⑵层次性;⑶相关性。 从系统原理的要点中管理者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整体性原理,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2)动态性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3)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4)环境适应性原理,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5)综合性原理,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 4、何谓“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又如何实现“以人为主体的管理”? 答案:人本原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主要特点 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4)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企业要想做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必须做到(1)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的方向。(2)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高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3)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企业的消费者。总结: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5、何谓效果、效率和效益?人类一切活动为何要遵循效益原理? 效益、效率、效果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管理,可从社会和经济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类活动为什么要追寻效益原理?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6、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 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质量管理学 山大本科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简答题(64分) 1、简述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学生回答是: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时间20世纪初至30年代,特点是强调事后把关; (2)质量统计阶段:时间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特点预防为主,事后把关相结合;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时间20世纪60年代至今,特点“三全一多”,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2、简述抽样检验的适用范围。(答对1项2分)学生回答是:1)生产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质量比较稳定的产品或工序;2)进行破坏性检验的产品或工序;外协件、外购件成批进货的验收检验; 3)某些生产效率高、检验时间长的产品或工序; 4)检验成本较高的产品或工序; 5)漏检少量不合格品不会引起重大损失的产品或工序。 3、企业标准化的任务。 学生回答是:(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 (2)贯彻实施有关的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上级标准。 (3)正确地制定、修订和贯彻实施企业标准。在制定修订企业标准时,注意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4)积极承担上级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任务。 (5)建立和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并使之正常、有效运行。 (6)对各种标准的贯彻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4、质量认证有哪几种类型?作简要说明。 正确答质量认证包括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两类。案:产品质量认证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证书和认证标记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技术要求的活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指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经认证机构对组织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并以颁发认证证书的形式,证明组织的质量体系和质量保证能力符合相应要求,授予合格证书并予以注册的全部活动。

华东交通大学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管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 主要内容:管理的概念: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的二重性性质: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为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社会属性(实质上就是为谁管理的问题,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服务)。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不同管理层次对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和技能的要求)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技能:技术(对基层管理者最重要中层较重要高层较不重要)、人际(各层次管理者差不多)、概念(基层较不重要中层较重要高层最重要)。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主要内容: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主要观点、管理制度、对泰罗制的评价; 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提高;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管理理论的创新,推动生产的发展,企业有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压榨工人。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及其结论:人群关系理论:企业职工是社会人;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企业应采用新型领导方法。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生理、安全、感情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X、Y的主要观点及其区别: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坏的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用惩罚进行威胁。Y 理论认为人并不是懒惰的,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差别在于对工人的需要看法不同采取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系统性、稳定性。 系统的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 系统原理的要点: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环境适应性、综合性。 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责任原理的主要内容: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及时。

00107现代管理学-自考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导论 1.学术界给管理下的定义中,影响较大的有:(1)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资源或要素进行协调以达到目的的活动(2)把管理看作是组织的某一专业职能或综合职能(3)把管理看作是一个活动系列,是连续的动态过程,能发挥多种作用,具有一定特征(4)把管理看作是一门艺术 2.我们把管理定义为: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3.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4.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的国家管理的特点:(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2)管理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5.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特点:(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6.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1)系统化管理(2)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制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 7.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8.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生产 力方面的问题(2)研究生产关系方面 的问题(3)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9.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管理学是 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 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 科(3)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属性和阶级 属性相统一的学科(4)管理学是一门 软科学(5)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 征 10.现代管理学的特点:(1)变革性(2) 开放性(3)严密性(4)实用性 11.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容:(1)关于管 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准则、管理规及管理手 段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容方面的 基本问题(4)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 题(5)关于管理创新与管理国际化的 基本问题 12.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意义:(1)学习 现代管理学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 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2)学 习现代管理学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 充分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 作用(3)学习现代管理学有助于面向 未来,实现管理的国际化与管理创新 13.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1) 比较研究法(2)定量分析法(3)历史 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理论联系 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中国古 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2)中国古代 的用人思想(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 思想 2.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1) 机器大工业的需要(2)市场竞争的需 要(3)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4)阶级 斗争的需要 3.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1) 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鲁滨逊·博尔 顿(2)亚当·斯密(3)罗伯特·欧文 (4)查尔斯·巴贝奇(5)安德鲁·尤 尔(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 尔 4.古典管理理论:指以泰罗为代表的 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 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管理组织 理论 5.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容主要有:(1)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 效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 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了提 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 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 工资(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 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 理革命” 6.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容有: (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 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2)概括并 详细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3)阐述了 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4) 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十四项 原则 7.韦伯的管理组织理论的基本容有: (1)揭示了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并划分 了权威的类型(2)归纳了官僚制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