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施工工艺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施工工艺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施工工艺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施工工艺

道路“白改黑”, 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 经过改造处理、铺设沥青混凝土, 使原来的混凝土刚性路面(灰白色)改建为沥青混凝土柔性路面(黑色),俗称“白改黑”。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技术因其兼具沥青混凝土路面路用性能优异和充分发挥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旧混凝土路面的改建工程。

1 技术背景

我国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许多道路尤其是南方的许多省际干线公路都建成了造价相对便宜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目前,我国水泥路面的里程数总量巨大,特别是高速公路等级以下的各等级公路,国道、省道、县道等,如表1 所示。其中,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比重约为7.3%,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比重约为40% ;二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比重约为57%。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量和汽车载重量日趋增加,在社会经济大发展带来的重交通负荷冲击下,同时由于设计、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不足,以及自然灾害的破坏等原因,使得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投入使用3 ~5 年后,就出现了大量的早期破坏,大量出现了断板、错板、裂缝、剥落、坑洞等损害,从而严重影响了行车的速度、舒适性和安全性。旧混凝土路面大修改造的工程任务量巨大,亟待有经济可行、

环保方便的养护工艺来解决,而“白改黑”工艺的运用也逐渐普及和成熟。

2 路面白改黑工艺的优势

2.1 路面白改黑解决的问题

白改黑首先解决的是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早期破坏和病变,比如出现的断板、错板、裂缝、剥落、坑洞等损害,通过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和“白改黑”工艺,解决上述这些病害,从而整体提升路面路用效果,提升路面使用品质,提高行车舒适性。此外,通过混凝土路面的“白改黑”改造,还能解决水泥路面一些固有的问题:

(1)解决了由于混凝土材料特性限制,所设置的接缝和各种涨缝,从而导致行车舒适性较差、行车胎噪声大的问题;

(2)水泥混凝土路面磨耗后,容易造成灰尘到处飞扬;

(3)白色水泥混凝土路面配上标志线的视觉效果也较差,易引起视觉疲劳,且光线吸收差,反光、眩目,也易造成交通事故;

(4)路面一旦出现破损,必须整块破碎挖除,产生大量废料,污染环境,且受水泥凝结期限制,浇筑后须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开放,工程量和对交通影响较大。

2.2 路面白改黑带来路用效果的优势

典型的“白改黑”工程前、后,原路面和改造后新路面的对比外观如图1 所示,相比水泥路面,改建后的沥青路面具有以下优势:

(1)沥青路面美观、行车舒适、胎噪声小,有利于提高轮胎的抓地力;

(2)具有较强的防滑性,从而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3)沥青路面后期便于维护,相应工程量及对交通的影响小。

(4)沥青材料可以进行反复利用, 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 路面“白改黑”工艺方案的选择决策

对于服务时间较长的水泥混凝土道路,首先根据路面结构和交通量(以往交通量和预测交通量)计算面板的剩余寿命,并结合实际的养护历史和道路的路况制定近期的养护规划.确定旧水泥混凝土道路改造方案时需要根据实际道路的破损情况,并针对不同的改造措施进行技术和经济上的对比,从而确定最佳的改造措施。

如果面板剩余寿命较长,并且根据养护历史数据得出裂缝和断板病害出现频率较低,此时只需要进行常规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处理。如剩余寿命所剩无几,并且面板更换频繁,严重的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