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隔膜精华

锂电池隔膜精华
锂电池隔膜精华

技术指标

名词解释

锂电池隔膜

锂电池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质量轻、体积小等特性,又具有安全、可靠且能快速充放电等优点,成为近年来新型电源技术研究的热点,在高能量和高功率领域备受欢迎。在锂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采用塑料膜制成,可隔离电池正负极,以防止出现短路;还可以在电池过热时,通过闭孔功能来阻隔电池中的电流传导。

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60%~70%的隔膜市场主要采用湿法双向拉伸工艺,因为湿法双向拉伸纵向横向更加均匀平衡。而且湿法主要用于高端隔膜,干法用于中低端产品。

聚合物薄膜在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开发生产锂电池隔离膜、太阳能光伏新材料是制膜企业产业升级的大方向。但国内能够生产隔膜的企业屈指可数,导致一直受制于国外进口,

价格居高不下,这是锂电制造成本很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也是影响锂电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国内能生产隔膜的企业仅有星源科技、金辉高科两家技术相对成熟,市场供应量严重不足,大部分依赖进口,市场主要被日本旭化成工业、东燃化学,及美国Celgard把持。隔膜具有典型的“高技术、高资本”特点,而且项目周期很长,投资风险较大,国内企业的投资热情并不高。

预计全球对聚乙烯、聚丙烯和芳烃等主要石化产品的需求将以高于全球GDP2-3%的速度增长,而亚洲增速最快。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樊孝红,蔡朝辉,吴耀根,叶舒展,徐冰

(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综述了隔膜的主要作用及性能、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重点叙述了隔膜的制备方法,对干法和湿法的原理、工艺及所制得的隔膜性能上的区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简单介绍了隔膜的改性研究现状和新型电池隔膜的发展,最后对电池隔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

随着信息、材料和能源技术的进步,锂离子电池以其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安全可靠以及能快速充放电等优点而成为新型电源技术研究的热点。锂离子电池除广泛用于日常熟知的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数码电子产品之外,电动车的发展也将带动锂离子电池的更大需求,且在航空航天、航海、人造卫星、小型医疗、军用通信设备等领域中也得到了应用,逐步代替传统电池。

据统计,2007年铅酸电池在电池市场中所占份额下降到50%以下,2007年以后锂离子电池已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我国近几年在锂离子电池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产量跃居全球第三。目前国内从事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企业超过百家,其中深圳的比亚迪、比克,天津的力神等已发展成为全球电池行业的骨干企业。

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隔膜材料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而世界上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隔膜的生产技术和相应的规模化生产,我国在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与开发方面起步较晚,仍主要依赖进口,隔膜的平均售价为8~15元/m2,约占整个电池成本的1/4,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市场价格高居不下,目前国内80%以上的隔膜市场被美、目等国家垄断,国产隔膜主要在中、低端市场使用。实现隔膜的国产化,生产优质的国产化隔膜,能有望降低整个隔膜乃至锂离子电池的市场价格。

1 电池隔膜的主要作用及性能要求

电池隔膜是指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与负极中间的聚合物隔膜,是锂离子电池最关键的部分,对电池安全性和成本有直接影响。其主要作用有:隔离正、负极并使电池内的电子不能自由穿过;让电解质液中的离子在正负极间自由通过。其锂离子传导能力直接关系到锂离子电池的整体性能,其隔离正负极的作用使电池在过度充电或者温度升高的情况下能限制电流的升高,防止电池短路引起爆炸,具有微孔自闭保护作用,对电池使用者和设备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隔膜性能的优劣决定电池的界面结构和内阻,进而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充放电电流密度等关键特性,可见,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有重要作用。

对隔膜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足够的隔离性和电子绝缘性,能保证正负极的机械隔离和阻止活性物质的迁移;有一定的孔径,对锂离子有很好的透过性,保证低电阻和高离子传导率;由于锂离子电池采用有机溶剂和非水电解液,因此应具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有一定的耐湿性和耐腐蚀性;对电解液的浸润性好,有足够的吸液保湿能力和离子导电性;具有足够的力学性能和防震能力,并且厚度尽可能小;自动关断保护性能好。隔膜的力学性能是影响其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隔膜破裂,就会发生短路,降低成品率,因此要求隔膜有一定的强度、弹性和耐摩擦性能。

2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方法

聚乙烯(PE)、聚丙烯(PP)微孔膜具有较高孔隙率、较低的电阻、较高的抗撕裂强度、较好的抗酸碱能力、良好的弹性及对非质子溶剂的保持性能,因此锂离子电池研究开发初期用其作为隔膜材料。目前市场化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有单层PE、单层PP、3层PP/PE/PP复合膜。

锂离子电池隔膜按制备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主要区别在于隔膜微孔的成孔机理不同。

2.1干法工艺

干法是将聚烯烃树脂熔融、挤压、吹膜制成结晶性聚合物薄膜,经过结晶化处理、退火后,得到高度取向的多层结构,在高温下进一步拉伸,将结晶界面进行剥离,形成多孔结构,可以增加薄膜的孔径。干法按拉伸方向不同可分为干法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

干法单向拉伸工艺是通过硬弹性纤维的方法,制备出低结晶度的高取向PE或PP隔膜,再高温退火获得高结晶度的取向薄膜。这种薄膜先在低温下进行拉伸形成银纹等缺陷,然后在高温下使缺陷拉开,形成微孔。目前美国Celgard公司、日本宇部公司均采用此种工艺生产单层PE、PP以及3层PP/PE/PP复合膜。该工艺生产的隔膜具有扁长的微孔结构,由于只进行单向拉伸,隔膜的横向强度比较差,但横向几乎没有热收缩。由于受国外专利保护,国内采用单向拉伸方法制备隔膜的工业化进展很慢,目前杭州的一条生产线通过在PP中加入成核剂以及油类添加剂来加速退火过程中的结晶速率而制备的单层PP隔膜已在市场上销售。

干法双向拉伸工艺是中科院化学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通过在PP中加入具有成核作用的β晶型改进剂,利用PP不同相态间密度的差异,在拉伸过程中发生晶型转变形成微孔。与单向拉伸相比,其在横向方向的强度有所提高,而且可以根据隔膜对强度的要求,适当的改变横向和纵向的拉伸比来获得所需性能,同时双向拉伸所得的微孔的孔径更加均匀,透气性更好。从2000年开始,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法双向拉伸制备PP微孔膜的技术在营口向阳化工厂进行中试。M.xu等采用干法双向拉伸技术,制备了亚微米级孔径的微孔PP隔膜,其微孔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和渗透性能,平均孔隙率为30%~40%,平均孔径为0. 05μm。采用双向拉伸制成的隔膜的微孔外形基本上是圆形的,即有很好的渗透性和力学性能,孔径更加均匀。T.H.Yu介绍了制膜的另一种拉伸工艺,拉伸在极低的温度(如一198~一70℃)下进行,然后在低于聚合物熔融温度的条件下热固定,再在聚合物熔融温度下,以10 mm/s的速度拉伸,制备微孔膜。

干法拉伸工艺较简单,且无污染,是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的常用方法,但该工艺存在孔径及孔隙率较难控制,拉伸比较小,只有约1~3,同时低温拉伸时容易导致隔膜穿孔,产品不能做得很薄。

2.2湿法工艺

湿法又称相分离法或热致相分离法,将液态烃或一些小分子物质与聚烯烃树脂混合,加热熔融后,形成均匀的混合物,然后降温进行相分离,压制得膜片,再将膜片加热至接近熔点温度,进行双向拉伸使分子链取向,最后保温一定时间,

用易挥发物质洗脱残留的溶剂,可制备出相互贯通的微孔膜材料,此方法适用的材料范围广。采用该法的公司有日本的旭化成、东然、日东以及美国的Entek 等,用湿法双向拉伸方法生产的隔膜孔径范围处于相微观界面的尺寸数量级,比较小而均匀,双向的拉伸比均可达到5~7,因而隔膜性能呈现各向同性,横向拉伸强度高,穿刺强度大,正常的工艺流程不会造成穿孔,产品可以做得更薄,使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国内佛山塑料集团于2004年建立了一条采用湿法工艺生产PE隔膜的双向拉伸生产线,产品于2005年底在市场上销售。

由图1可以清晰看到干法与湿法制得的电池隔膜的表面形态、孔径和分布都有很大的不同。湿法工艺可以得到复杂的三维纤维状结构的孔,孔的曲折度相对较高,而干法工艺是拉伸成孔,因此空隙狭长,成扁圆形,孔曲折度较低。

3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现状

3.1多层隔膜

干法工艺主要以PP为主要原料,而湿法工艺主要以PE为主要原料。因此以干法工艺制备的隔膜通常闭孔温度较高,同时熔断温度也很高,而以湿法工艺制备的PE隔膜闭孔温度较低,熔断温度也较低。考虑到安全性能,锂离于电池隔膜通常要求具有较低的闭孔温度和较高的熔断温度,因此,多层隔膜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多层隔膜结合了PE和PP的优点。Celgard公司主要生产PP/PE双层和PP/PE/PP 3层隔膜,3层隔膜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PE夹在2层PP之间可以起到熔断保险丝的作用,为电池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护。Nitto Denko公司采用干燥拉伸法,从PP/PE双层隔膜中提取了单层隔膜,其具有PP和PE微孔结构,在PE熔点附近,其阻抗增加,在PP熔点以下仍具有很高的阻抗。Exxon Mobil公司采用专有的双向拉伸生产工艺,并以特殊定制的高耐热性聚合物为基础制成了多层隔膜,在105℃下的热收缩率仅在1%~3.5%之间,孔隙率在50%

左右,而破膜温度达到了180~190℃,同时还保持了较好的闭孔温度和力学性能;DSM Solutech公司采用双轴拉伸法,以超高相对分子质量PE为原料生产的商品名为Solupur的隔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平均面密度为7~16 g/m2,平均孔径为1~2 μm,平均孔隙率为80%~90%。F .G .B .Obms等研究发现:Solupur材料具存低曲率、高强度和较好的润湿性。

3 .2隔膜表面改性

PE和PP隔膜对电解质的亲和性较差,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改性工作,如在PE、PE微孔膜的表面接枝亲水性单体或改变电解质中的有机溶剂等。程琥等在Celgard2400单层PP膜表面涂覆掺有纳米二氧化硅的聚氧乙烯,改善了隔膜的润湿性,提高了隔膜的循环性。Gineste等在Celgard2505单层PP膜的表面辐射接枝二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醇酯和极性丙烯酸单体,并研究了不同接枝率对电池性能的影响。Ko等也研究了采用接枝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单层PE为隔膜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发现采用PE-g-MA接枝隔膜后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因为隔膜接枝后,吸液率和保液性得到提高。严广炅等以现有的强度较高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用3层复合微孔膜作为基体进行表面处理,在表面形成一层改性膜,改性膜材料与聚合物正极材料兼容并能复合成一体,使该膜在具有较高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隔膜的厚度,减小了电池的体积。

3.3新型锂离子电池隔膜

聚合物电解质隔膜: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由于采用固态(胶体)电解质代替液态电解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不会产生漏液与燃烧爆炸等安全上的问题。其使用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电解质和隔膜的双重作用,一般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为原料或对其进行改性,Bellcore公司用PVDF-HFP 制成隔膜,有较高的孔隙率,室温下吸收碳酸丙二醇酯量可达自重的118%,具有很好的润湿性;任旭梅等在倒相法制备多孔膜的基础上,采用溶液涂覆的方法,直接制备了PVDF-HFP多孔隔膜,该法制得的多孔膜孔径约为2μm,厚度为50μm,孔隙率为60%,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谢健等采用溶液浇注和电解液吸收

的方法制备了(PVDF-HFP)/纳米Al

2O

3

基聚合物凝胶电解质隔膜,其具有较高的电

解液吸收率及良好的力学性能。电化学阻抗谱的分析结果表明,与纳米Al

2O

3

混得到的薄膜与镍电极具有较低的界面电阻,将此电解质隔膜组装成半成品电池后表现出优良的充放电性能。价格及其他一些技术问题,如常温下离子电导率低等是限制其应用的重要原因,因此聚合物电解质要完全代替PE、PP膜而单独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高孔隙率纳米纤维隔膜:近年来,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技术受到广泛关注,而静电纺丝是最为重要的方法,但在解决单喷头静电纺丝的局限、纳米丝之间不黏结和薄膜力学性能低等关键技术方面有待突破。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努力,在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制了多点多喷头静电纺丝设备,开发具有生产价值的制备技术,掌握了纳米纤

维膜孔隙率控制技术。同时将纳米纤维隔膜装配的锂离子电池与用进口PE、PP 隔膜装配的电池相比,其循环性能得到提高,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改善,在14 C 放电条件下,纳米纤维隔膜电池的能量保持率在75%~80%之间,而进口PE/PP隔膜电池的能量保持率仅为15%~20%。目前其正积极与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合作筹备中试,争取尽快把这一成果推向产业化。

Separion隔膜:在新型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中,德国德固赛公司结合有机物的柔性和无机物良好热稳定性的特点,生产的商品名为Separion的隔膜

占据了一定的先机,已批量生产,其制备方法是在纤维素无纺布上复合Al

2O

3

其他无机物。Separion隔膜熔融温度可达到230℃,在200℃下不会发生热收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且在充放电过程中,即使有机物底膜发生熔化,无机涂层仍然能够保持隔膜的完整性,防止大面积正/负极短路现象的出现,提高电池的

安全性。但由于采用纤维素无纺布,且表面具有压实的Al

2O

3

,所以其孔隙率较

低,因而在性能方面仍需要不断完善。

4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发展趋势

电池隔膜是随着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从体积上看,锂离子电池正在向着小和大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发展。在一些小型电子产品中(如手机、数码相机等)为迎合美观、便于携带的需求,电池厂将电池的电芯做得非常小巧,为追求高能量密度,则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容纳更多的电极材料,希望隔膜的厚度越薄越好,但又不至于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等,因此体积更小对隔膜来说是一个挑战。而与此相反,随着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等的发展,在动力电池方面,为了获得高能量、提供大功率,通常一个电池需要使用几十甚至上百个电芯进行串联。由于锂电池具有潜在的爆炸危险,隔膜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隔膜不能做得很薄,同时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混合电动汽车,其重点是提高高倍率放电性能;对于电动汽车,应考虑降低隔膜的成本,这些都为多层隔膜、有机/无机复合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

锂离子隔膜生产工艺

现在基本上是2种方法生产。

一是溶剂萃取成孔法,称为湿法

二是高倍率拉伸成孔法,称为干法

先写写干法的。

等我整理好后再写湿法的。

锂离子微孔膜干法生产工艺

成片——热复合——热处理——冷拉——热拉

成片:通过高倍率拉伸使分子链排列成片晶结构。

热复合:通过三层复合提高物理性能。

热处理:并消除产品内应力,修正热复合时候形成的缺陷,提高贴合度。

冷拉:通过低温拉伸,使串晶结构破裂,形成微小裂痕。

热拉:把裂痕继续拉大。

1)成片

PP成片:

挤出机温度:210-230℃该温度下粒料熔融均匀,熔体流动稳定,

采用衣架形垂直模头幅宽1000mm,间隙宽3mm,温度200-210℃,

模头距冷却辊距离<7mm

用90℃的冷却辊收集膜,

并用25℃的冷风吹收集后的膜,

再以32m/min的线速度卷取。

保证熔体拉伸比在200倍以上,得到的未拉伸的膜厚12μm 。

在150℃经60分钟热处理后,PP膜的100%弹性回复率为88.2%。

HDPE成片:

挤出机温度:200-210℃

模头温度173℃挤出

采用衣架形垂直模头幅宽1000mm,间隙宽3mm,温度190-200℃,

模头距冷却辊距离<7mm

用115℃的冷却辊收集膜,

并用25℃的冷风吹,

再以40m/min的线速度卷取。

保证熔体拉伸比在250以上,得到的未拉伸的膜厚11μm,弹性回复率为29.6%。

2)热复合:(PP/PE/PP)

上述未拉伸的PP、PE卷膜均以5.4m/min放卷

到125℃的加热辊上,在线性压力1.8kg/cm的条件下热压

以相同的速度用50℃的冷却辊收卷,

得膜厚34μm,剥离强度16g/15mm。

3)热处理与拉伸:

用125℃的热风循环炉热处理复合膜6h,保证卷芯内部同样达到相同温度。(注意薄膜避光,以免老化,缓慢升、降温)

4)拉伸

45℃的两个辊筒间低温拉伸20%,

两个辊彼此相距350mm,

供给侧的辊速为1.6m/min

进入120℃的热风循环炉中,利用辊筒进行高温分步拉伸115%

在130℃的加热辊上停留25s,热松弛16.7%

——————————————————————————————

干法工艺难点:

1)原料较难难以选择。分子链过长,不容易形成完成晶形,且熔体流动速率慢,易积料,对于pp极易形成球晶而得不到相应结构;分子链过短,在高倍率拉伸下,极易完全MD取

向,而得不到想要的片晶结构。

因此一般都是几种原料配比。

2)冷却温度:温度过高PP易形成球晶而在拉伸过程中产生不了裂纹,透气率变差;温度过低,三层复合后,PP表面粗化太低,摩擦力大,收卷极易产生细皱。

3)热复合速度,复合速度提高,复合产品的剥离力会相对降低。流涎和复合的速比约为6倍,成为产量提升的瓶颈。

4)热松弛百分比:热松弛百分比升高,产品热收缩降低,透气率变差;百分比降低,产品热收缩增加,透气率变好。

成本预算:

成片率:(75% 薄膜行业上比较通用的比例)

热复合和热处理(90% 去除底辊和表面)

冷拉-热拉(80% 热处理后底辊和表面)

最后成品率:54%

1吨原料成膜约540kg 即:6万㎡产品

一吨原料价格:1.5w,成膜后产品价格:10*6万=60万。

不能不说这个是一组诱惑的数据。

目前的锂电池成本主要是隔膜和电解液

目前锂电池成本主要是隔膜和电解液 现在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关键材料有四种: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其中锂离子电池中的正、负极材料中国的生产技术并不落后,不但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向世界各地出口。但是,隔膜、电解液却有部分进口。这个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缓解,因为国内生产厂家增多,技术也逐步趋于成熟。 需要进口的原因是,产品的制造尚未达到精益求精的地步,或者是生产装备设计不足夠完美,所采购的原材料不能适应优质产品的需求,制造工艺水平没有及时提高,产品的基础研究没有持续发展有了成功之处就停止不前等等。 总的来说:目前,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是任何国家都拤不了脖子的。 中国需要努力的是更加精益求精,制造出更先进的设备,生产出更加优秀的成品,综合成本始终保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的基础研究和创新。 锂电池电芯的关键材料有四种: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在组装成动力电池时,又可以分离出组装配件这一材料大类。对于动力电池而言,使用进口电解液和隔膜推高了和继续推高着动力锂电池的成本,从而导致国内相关行业的止步不前甚至倒退。 目前隔膜、电解液、正极材料、负极材料这四个部分总共占到动力电池成本的85%,分别约为25%、15%、30%、15%,从部分进口的电解液材料来看,六氟磷酸锂是生产电解液的最主要原材料,其占电解液成本的50%左右。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日本实现了六氟磷酸锂产业化,国内只有少数企业能生产,但产能相对较少,品质与国外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导致我国的六氟磷酸锂主要使用进口产品,价格制定权为外企所左右。 而另一种技术含量更高的锂电池隔膜材料进口依赖度更高一些,这是因为有些国产隔离膜相比国外优秀隔离膜的主要区别在国产的一致性差,使用某些国产隔离膜会导致电池质量不稳定,特别是动力锂电池领域要求内部每个电芯的参数必须高度统一,而国内一些企业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决。国内很多企业上马锂离子动力电池时仅仅看市场,还要选择国内企业配套技术水平,甚至选择

锂电池隔膜项目可行性计划

锂电池隔膜项目 可行性计划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摘要 该锂电池隔膜项目计划总投资13475.8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882.9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34%;流动资金3592.92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6.66%。 达产年营业收入25985.00万元,总成本费用19617.42万元,税金及 附加243.92万元,利润总额6367.58万元,利税总额7489.79万元,税后 净利润4775.6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714.1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7.25%,投资利税率55.58%,投资回报率35.44%,全部投资回收期4.32年,提供就业职位493个。 报告目的是对项目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可能性的方案 分析和论证,在此基础上选用科学合理、技术先进、投资费用省、运行成 本低的建设方案,最终使得项目承办单位建设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达到协调、和谐统一。 锂电池隔膜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主要作用是将正负极活性物质分隔开,防止两极因接触而短路。锂电池隔膜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锂电池隔膜的 特殊作用要求其具备稳定的化学性能、强大的机械强度、较长的使用寿命 及足够薄。经过长期的发展及探索,锂电池隔膜技术已经取得巨大进步。 目前主要使用的锂电池隔膜有隔膜有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微孔隔膜, 以及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聚乙烯均聚物等。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尤其

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崛起,对锂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促使 锂电池行业寻求性能更强大的锂电池隔膜材料,无纺布陶瓷隔膜应运而生。 报告主要内容:基本信息、项目背景研究分析、项目市场空间分析、 建设规划分析、选址可行性研究、项目工程方案、项目工艺分析、项目环 境影响情况说明、项目职业安全、项目风险应对说明、节能情况分析、项 目实施进度、投资方案说明、项目经济效益、项目结论等。

锂电池隔膜的研究与进展

锂电池隔膜的研究与进展 摘要:隔膜位于正极与负极之间,当电池工作时其应具有以下作用(1)隔离正负极,防止电极活性物质接触引起短路;(2)具有较好的持液能力,电化学反应时,形成离子通道。本文以化学和材料结构为类别,综述了不同种类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并对隔膜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 锂电池、隔膜、微孔膜、无纺布、无机复合膜。 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与负极之间有一层膜材料,通常称为隔膜,它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隔膜应具有两种基本功能:隔离正负电极,防止电池内短路。能被电解液润湿形成离子迁移的通道。在实际应用还应具备以下特征[1-4]:(1)电子的绝缘性;(2)高的电导率;(3)好的机械性能,可以进行机械制造处理;(4)厚度均匀;(5)受热时尺寸稳定变形量要小。 电池隔膜根据结构和组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目前比较常见的主要三种[1-4](1)多孔聚合物膜。是指通过机械方法、热致相分离法、浸没沉淀法等方法制备的孔均匀分布的膜。(2)无纺布隔膜。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通常会将其与有机物或陶瓷凝胶复合,以期得到具有优良化学与物理性质的隔膜。(3)无机复合膜。多采用无机纳米颗粒与高聚物复合得到。 本文针对锂电池性能和安全性对隔膜孔隙率、浸润性、热安全温度等方面的要求,对隔膜的制备改性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评述与比较,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1 多孔聚合物膜 1.1 PE/PP微孔膜 PE与PP微孔膜的制备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干法(熔融挤出法)和湿法( 热致相分离法)。干法制备的原理是采用熔融挤出制备出低结晶度高取向的聚烯烃隔膜,经过高温退火处理提高结晶度、低温拉伸形成缺陷、高温拉伸将缺陷放大,最终形成具有多孔性的隔膜[5]。湿法是将液态烃或小分子物质与聚烯烃树脂的共混物,经过加热熔融共混、降温发生相分离、双向拉伸制成薄膜、用易挥发物质萃取溶剂,从而制备出具备相互贯通的微孔膜[6]。 商用隔膜多为PE、PP单层膜,PE/PP双层膜,PP/PE/PP 三层隔膜(见图1)。聚烯烃为结晶材料因此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而且作为一种热塑性材料,多孔聚烯烃在高于玻璃化温度的条件下具有收缩孔隙的自闭合功能,阻抗明显上升、通过电池的电流受到限制,可防止由于过热而引起的爆炸等现象[7]。然而,聚烯烃隔膜的透气性和亲液性较差,无法完全满足电池快速充放电的要求,而且影响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为了得到性能优良的锂电池隔膜,通常会对其进行改性处理。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有[3]: 薄膜表面接枝基团、添加涂层、薄膜材料复合。 Gwon[8]等人通过预辐射接枝技术,在聚乙烯微孔膜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从而获得PE -g -PMMA 隔膜,当接枝率从0%上升到70%时,隔膜在150℃条件下10 min 的热收缩率从75%下降为15%,显示出较好的热稳定性。李[9]采用等离子体法,在商用PP 膜表面成功接枝磺酸根基团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团。恒流测试结果显示,接枝在隔膜表面的SO3Li和MMA官能团均能对金属锂电极循环过程中抑制枝晶的产生,其中PP-MMA隔膜对枝晶的抑制作用尤其显著,而且能促进经形成的枝晶溶解。但这种的锂离子迁移数偏低,这可能是因为接枝在隔膜表面的官能团对锂离子具有吸引作用。 Song[10]通过非相分离方法在商用PE隔膜上涂覆了一层多孔性的聚芳酯,从而形成多孔层、致密层、聚合物沉淀物的复合隔膜。测试结果表明,由于聚芳酯良好的耐热性,在PE 多孔膜上涂覆多孔性的聚芳酯后,使隔膜的熔融温度提高到188℃,但其热关闭温度仍维持

最新锂电池隔膜基础知识

精品文档 .电池隔离膜 1.功用:(1)阻隔电池正负极2)让离子电流(ionic current )通过,但阻力要尽可能地小。因此,吸收电解液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离子导电度便与(1)隔离膜孔隙度(porosity )、(2)孔洞弯曲度(tortuosity )、(3)电解液导电度、(4)隔离膜厚度、及(5)电解液对隔离膜的润湿程度等因素有关系 隔离膜的引入而对离子传导所额外产生之电阻,应该是隔离膜吸收电解液之后的电阻减去与隔离膜相同面积和厚度之纯电解液的电阻,亦即R (隔离膜) = R (隔离膜 +电解液) – R (电解液) 电阻R 的定义为:A σ1R ?=( 是离子传导途径的长度,A 是离子传导的有效面积,σ是离子导电度(比电阻ρ的倒数))多孔薄膜的孔洞弯曲度d s T = s 是离子经由隔离膜所必须行经之长度,d 则是隔离膜的厚度。多孔薄膜的孔隙度P 之定义为孔洞的体积和隔离膜外观几何体积的比值Ad A P s s =(其中A s 代表隔离膜负责离子传导的有效面积)所以得T P A A s ?= ??? ? ??-?=1 R 2P T R 電解液隔離膜 吸收了电解液之后的隔离膜,其电阻是原先没有隔离膜存在时的 (T 2/P) 倍。当孔洞弯曲度T 愈大,薄膜孔隙度P 愈小时,隔离膜的电阻就愈大 2. 隔离膜之材质与制备 隔离膜具多孔性的结构,孔径范围约在0.1 μm 或100 nm ,表面积非常大,受到电解液侵蚀的机率也当然跟着提高,材料的选择重要。材质有塑料类、玻璃类、和纤维素(cellulose )类等,以塑料类为最大宗,最常见的有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 )、聚醯胺(polyamide )、聚乙烯(polyethylene ;PE )、及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 )。塑料类隔离膜之所以应用地最广,除了是因为它比较易于控制厚度之外,也跟1960年代开始日益成熟的高分子科学及加工技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 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都是采用聚烯烃类(polyolefin )的多孔高分子薄膜(如表1.1)作为隔离膜,有的是PP ,有的是PE ,也有用PP/PE/PP 三层合一的。聚烯烃类的隔离膜不仅成本较低廉,而且有优良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度。关于高分子隔离膜的生产方法则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其中干式制程中虽不使用溶剂,具有不污染电池的优点,但实际上现在却是以湿式法较为普遍。此外,两种制程最后均采取至少一个方向的拉伸(orientation )动作,以便提升孔隙度与薄膜强度[]。若以多孔性聚乙烯隔离膜为例,其湿式法的制造程序(如)就是先将超高分子量的PE (23%)、二氧化硅(silica ;60%)、矿油(mineral oil ;12%)、和其它如抗氧化剂的加工助剂(processing aids ;2%)混合在一起,待均匀之后进行挤出程序(extrusion ),所得的膜再压延(calendaring )到所要的厚度,通常是25 μm 左右。此时,膜的内部还含有很多矿油,所以呈现亮黑色。接着,再利用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 )当作萃取液将矿油从PE 膜里萃取(extract )出来,以便留下孔洞结构[]。最后,成品中仍旧有绝大部份的SiO 2和少量的矿油(9-15%),前者的功用是在巩固孔洞以避免崩塌,而后者则有助于成品保持柔软性。

锂电池隔膜项目投资计划书

锂电池隔膜项目 投资计划书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该锂电池隔膜项目计划总投资18387.3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347.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03%;流动资金4040.07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1.97%。 达产年营业收入36341.00万元,总成本费用28751.27万元,税金及 附加340.24万元,利润总额7589.73万元,利税总额8976.83万元,税后 净利润5692.3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284.5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1.28%,投资利税率48.82%,投资回报率30.96%,全部投资回收期4.73年,提供就业职位804个。 隔膜是电池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其作用是将正极与负极材料隔开、容 许离子通过、阻止电子通过。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正极材料 的氧化性和负极材料的还原性较高,因此隔膜材料与高电化学活性的正负 极材料应具备优良的相容性,同时还必须具有稳定性、耐溶剂性,离子导 电性,电子绝缘性、较好的机械强度、较高的耐热性及熔断隔离性。目前,大多数产业化的锂电池隔膜采用的是聚乙烯、聚丙烯材料。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背景 锂电池隔膜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某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 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项 目建设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 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场址, 并且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相一致。场址选择应提 供足够的场地用以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场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而且生产要素供应充裕,确保能源供应有 可靠的保障。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53653.48平方米(折合约80.44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四大锂电池材料介绍

四大锂电池材料分析 一、锂电池材料组成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隔膜 电解液 锂电池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是锂电池最主要的原材料,占整个材料成本近80%。二、锂电池材料介绍1.正极材料 1) 正极材料分类及对比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LCO)、锰酸锂(LMO)、镍钴锰三元材料(NMC)、磷酸铁锂(LFP)等。 1)正极材料行业现状 LCO最早实现商业化应用,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熟,并已广泛应用在小型低功率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上,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电子产品等。LCO的国产化已经接近十年,自2004年以来市场发展很快,2006年至今年平均增幅25%左右;据了解,目前国内锂电池企业的正极材料国产化近90%,供求关系比较稳定,从行业生命周期看,LCO市场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即将进入稳定期。目前,国内LCO

生产企业主要有湖南杉杉、湖南瑞翔、国安盟固利、北京当升等。 LMO主要作为LCO的替代产品,优点是锰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安全性高,但其最大的缺点是容量低,循环性能不佳,这也是限制LMO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通过掺杂等方法提高其性能。LMO应用范围较广,不仅可用于手机、数码等小型电池,也是目前动力电池主要选择材料之一,与LFP在动力电池领域形成竞争态势。国内LMO生产企业包括湖南杉杉、国安盟固利、青岛乾运、深圳源源等。 NMC,即三元材料,融合了LCO和LMO的优点,在小型低功率电池和大功率动力电池上都有应用。主要厂家包括深圳天骄、河南思维等。LFP是被认为最适合用于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高稳定性,安全性,现已成为各国、各企业竞相研究的热点。慧聪邓白氏认为,目前,国内宣称可以生产LFP的企业很多,全国LFP产能规模近6,000吨,但实际量产数远低于产能数,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性能仍达不到锂电池厂家的要求,并且LFP专利的国际纠纷仍然影响了其在国内的发展。目前,主要厂家包括天津斯特兰、北大先行等。 2.负极材料国内应用的负极材料主要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CMS(中间相炭微球)、钛酸锂等,其中人造石墨分为人造石墨和复合人造石墨等,天然石墨分为天然石墨、改性天然石墨等。近几年负极材料行业发展迅速,国内企业增长较快,2008年全国负极材料实际供货量近9,000吨,同比增长41。目前,负极材料仍然以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为主,石墨材料在整个负极材料中占85%左右;其次是CMS。负极材料厂家包括深圳贝特瑞、上海杉杉、长沙海容等。 3.隔膜 随着国内锂电池生产规模扩大,对隔膜的需求也年年上升,自2006年来,整体隔膜市场容量年增幅均在30%左右。自2006、2007年多个国内隔膜企业投产以来,

锂电池隔膜项目计划书

锂电池隔膜项目 计划书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锂电池隔膜项目计划书 隔膜是电池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其作用是将正极与负极材料隔开、容 许离子通过、阻止电子通过。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正极材料 的氧化性和负极材料的还原性较高,因此隔膜材料与高电化学活性的正负 极材料应具备优良的相容性,同时还必须具有稳定性、耐溶剂性,离子导 电性,电子绝缘性、较好的机械强度、较高的耐热性及熔断隔离性。目前,大多数产业化的锂电池隔膜采用的是聚乙烯、聚丙烯材料。 该锂电池隔膜项目计划总投资15951.0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473.7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5.66%;流动资金5477.31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34.34%。 达产年营业收入36556.00万元,总成本费用27860.88万元,税金及 附加292.45万元,利润总额8695.12万元,利税总额10186.90万元,税 后净利润6521.3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665.5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 率54.51%,投资利税率63.86%,投资回报率40.88%,全部投资回收期 3.95年,提供就业职位555个。 本报告是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或报告编制人员实地调查获取的素材撰写,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的要求,依照“科学、客观”的原则,以国内外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前提,大量

收集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和前沿技术等重要信息,全面预测其发展趋势;按 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具体要求,主要从技术、经济、工程方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及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充分 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 科学预测,从而提出投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 因此,该报告是一份较为完整的为项目决策及审批提供科学依据的综合性 分析报告。 ......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性能要求

锂离子电池由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以及电池外壳组成。隔膜作为电池的“第三极”,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内层组件之一。隔膜吸收电解液后,可隔离正、负极,以防止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的传导。在过度充电或者温度升高时,隔膜通过闭孔来阻隔电流传导,防止爆炸。隔膜性能的优势决定电池的界面结构和内阻,进而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充放电电流密度等关键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起着有重要的作用。 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材料目前还是以聚烯烃为首选,聚烯烃材料具有强度高、防火、耐化学试剂、耐酸碱腐蚀性好、生物相容性好、无毒等优点,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聚烯烃化合物可以提供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具有高温自闭性能,确保锂离子二次电池在日常使用上的安全性。 1 、厚度均匀性 隔膜的厚度均匀性与所有薄膜生产企业要求是一样的,是一个永远追求的重要的质量指标,它直接影响隔膜卷的外观质量以致内在性能,是生产过程严加控制的质量指标之一。锂电池用户对隔膜的分切有其特殊的要求,除了有特殊的隔膜分切机、专业培训的专业分切人员外,与隔膜自身的厚度均匀性关系最为密切。 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隔膜生产线上,隔膜厚度都是采用精度很高的在线非接触式测厚仪及快速反馈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的。隔膜的厚度均匀性包括纵向厚度均匀性和横向厚度均匀性。其中横向厚度均匀性尤为重要。一般均要求控制在+1微米以内。“南通天丰”公司厚度现已控制在+0.5微米以内。 2、力学性能 隔膜的力学性能是影响其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隔膜破裂,就会发生短路,降低成品率,因此要求隔膜在电池组装和充放电结构使用过程中,需要自身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隔膜的机械强度可用抗穿刺强度和拉伸强度来衡量。 拉伸强度,隔膜的拉伸强度与制膜的工艺相关联。采用单轴拉伸,膜在拉伸方向上与垂直方向强度不同;而采用双轴拉伸时,隔膜在两个方向上一致性会相近。一般拉伸强度主要是指纵向强度要达到100MP以上,横向强度不能太大,过大会导致横向收缩率增大,这种收缩会加大锂电池厂家正、负极接触的几率。 抗穿刺强度,抗穿刺强度是指施加在给定针形物上用来戳穿隔膜样本的质量,用它来表示隔膜在装配过程中发生短路的趋势。因隔膜是被夹在凹凸不平的正、负极片间,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为了防止短路,所以隔膜必须具备一定的抗穿刺强度。抗穿刺强度值一般在300-500g。 3、透过性能 透过性能可用在一定时间和压力下,通过隔膜气体的量的多少来表征,主要反映了锂离子透过隔膜的通畅性。隔膜透过性的大小是隔膜孔隙率、孔径、孔的形状及孔曲折度等隔膜内部孔结构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作为锂电池隔膜材料,本身具有微孔结构,微孔在整个隔膜材料中的分布应当均匀。孔径一般在0.03-0.12um。孔径太小增加电阻,孔径太大易使正负极接触或被枝晶刺穿短路。 隔膜厂家现在基本以透气度、孔隙度指标来衡量透气性。透气率是指特定的空气在特定的压力下通过特定面积隔膜所需要的时间,用Gurley值来表示。根据隔膜厚度,一般在300-700s/100ml。孔隙率是单体膜的体积中孔的体积百分率,它与原料树脂及膜的密度有关。现有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孔隙率在40%-50%之间。 4、理化性能 润湿性和润湿速度:较好的润湿性有利于提高隔膜与电解液的亲和性,扩大隔膜与电解液的接触面,从而增加离子导电性,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容量。隔膜对电解液的润湿

2017年中国锂电池隔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7 年中国锂电池隔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常也被成为电池隔膜、 隔膜纸、离子分离膜等,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游部分。根据生产工 艺的不同,通常分为干法隔膜和湿法隔膜,其中干法又可分为干法单拉隔 膜和干法双拉隔膜,或者干法单层隔膜和干法多层隔膜。隔膜的主要原材料 是聚烯烃类树脂,根据工艺的不同,通常干法隔膜使用PP 作为原料,有时干法多层隔膜也会使用PP 和PE 多层共挤出。湿法隔膜则通常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 High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UHMWPE) 作为隔膜主体,石蜡油作为成孔剂,二氯甲烷作为萃取液。 隔膜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隔膜成功国产化后价格迅 速下降,在锂电池材料总成本的占比也有所下降,通常在7-15%左右。通常来说,由于三元电池中正极和负极材料单位成本较高,隔膜成本占比在10%以内,而且磷酸铁锂电池中正负极材料单位成本相对较低,隔膜成本占比在15%左右。锂电池材料中,隔膜技术壁垒和毛利率均比较高,同时也是最后一个实现国产化的材料。 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四部分组成。锂 电池的原理是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通过电解液移动到负极中,电子则通过外 电路从正极移动到负极,从而形成电流。在这个过程中正负极材料不能发 生接触,否则将造成电池短路、引发燃烧甚至爆炸。因此在锂电池内部构 造中不仅要求隔膜能绝缘正负极防止短路,又要求能让锂离子自由通过。 锂电池隔膜具有大量曲折的微孔,既能保证锂离子自由通过形成回路,又 能在电池过度充电或温度升高的情况下通过闭孔的功能防止正负极接触, 达到绝缘的作用。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分析研究及发展现状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来源: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期:2018-7-1 作者:全球电池网点击:4599 摘要:综述了隔膜的主要作用及性能、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重点叙述了隔膜的制备方法,对干法和湿法的原理、工艺及所制得的隔膜性能上的区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简单介绍了隔膜的改性研究现状和新型电池隔膜的发展,最后对电池隔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 随着信息、材料和能源技术的进步,锂离子电池以其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安全可靠以及能快速充放电等优点而成为新型电源技术研究的热点。锂离子电池除广泛用于日常熟知的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数码电子产品之外,电动车的发展也将带动锂离子电池的更大需求,且在航空航天、航海、人造卫星、小型医疗、军用通信设备等领域中也得到了应用,逐步代替传统电池。据统计,2007年铅酸电池在电池市场中所占份额下降到50%以下,2007年以后锂离子电池已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我国近几年在锂离子电池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产量跃居全球第三。目前国内从事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企业超过百家,其中深圳的比亚迪、比克,天津的力神等已发展成为全球电池行业的骨干企业。 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隔膜材料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而世界上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隔膜的生产技术和相应的规模化生产,我国在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与开发方面起步较晚,仍主要依赖进口,隔膜的平均售价为8~15元/m2,约占整个电池成本的1/4,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市场价格高居不下,目前国内80%以上的隔膜市场被美、目等国家垄断,国产隔膜主要在中、低端市场使用。实现隔膜的国产化,生产优质的国产化隔膜,能有望降低整个隔膜乃至锂离子电池的市场价格。 1 电池隔膜的主要作用及性能要求 电池隔膜是指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与负极中间的聚合物隔膜,是锂离子电池最关键的部分,对电池安全性和成本有直接影响。其主要作用有:隔离正、负极并使电池内的电子不能自由穿过;让电解质液中的离子在正负极间自由通过。其锂离子传导能力直接关系到锂离子电池的整体性能,其隔离正负极的作用使电池在过度充电或者温度升高的情况下能限制电流的升高,防止电池短路引起爆炸,具有微孔自闭保护作用,对电池使用者和设备起到安全保护的作

锂电池隔膜概念股一览锂电池上市公司一览

(4)锂电池隔膜概念股一览 锂电池上市公司一览 “十二五”期间,“膜”的国产化将成为国家扶持的重点,为此在薄膜国产化和新能源动力汽车发展的前景下,相关的锂电池隔膜生产企业将会受益。那么具体锂电池隔膜概念股一览锂电池上市公司具体如下: 锂电池隔膜概念股一览锂电池上市公司一览 纽米科技投产云天化(600096)新材料产业渐成形日前,云天化重庆纽米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产塈重庆研发中心揭牌典礼在晏家工业园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李世元、国家863计划动力电池专家组组长曹亚等行业专家出席典礼仪式,云天化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他盛华、长寿区区长韩树明及云南省国资委云天化集团监事会主席王迤南在典礼上致辞,对云天化在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据了解,纽米科技成立于2010年2月,位于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占地面积130亩,主要从事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是云天化投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与成都慧成科技公司合作,现已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隔膜生产技术,并已建成年产1500万平方米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一条,是重庆市科委批准的2010年重庆市纯电动汽车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及国家发改

委批准的国内投资鼓励发展项目;未来3至5年,纽米科技将形成年产2亿平方米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生产能力。 同时揭牌成立的重庆研发中心为云天化的二级单位,下设五个研发部,分别负责聚甲醛合成技术和改性技术的研究与产品开发、玻璃纤维改性技术研究和复合材料的开发、LTCC带的开发和关键原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氟塑料及太阳能背光膜制备技术的研究以及储能材料的制备技术研 究等,可充分发挥云天化在聚甲醛工程塑料和玻璃纤维产业上的优势,形成聚甲醛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系列产品的生产,实现两大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公司聚甲醛和玻璃纤维的产业升级。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云天化持续深入企业转型,主业平台成功由以肥为主转变为“以化为主、相关多元”,并重点在新材料及新能源两大领域谋求发展,增强了抵御行业风险和增强综合盈利能力。通过在重庆、珠海、巴西等地区的产业布局及国内外的技术合作,公司在玻纤及聚甲醛两大产业上的产能及技术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此次纽米科技正式投产塈重庆研发中心揭牌成立后,云天化将实现锂电池隔膜的量产,在聚甲醛及玻纤产品的研发能力也将获大幅增强,可助其向“两新”的产业方向顺利转型。

锂电池隔膜项目建议书

锂电池隔膜项目 建议书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锂电池隔膜项目建议书 在锂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也是技术壁垒最高 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约占锂电池成本的20-30%。隔膜厚度为8-40μm, 在电池中起着防止正极与负极接触,阻隔充放电时电路中的电子通过,允 许电解液中锂离子自由通过,从而实现离子传导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 新能源汽车、3C产品等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锂电池隔膜市场快速增长。根据GGII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国内锂电池隔膜出货量还仅为4.5亿平方米,到2018年已达2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9.37%,对应锂电池装机规 模接近100GWh。 该锂电池隔膜项目计划总投资14920.2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327.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62%;流动资金2592.59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17.38%。 达产年营业收入17567.00万元,总成本费用13315.05万元,税金及 附加247.43万元,利润总额4251.95万元,利税总额5085.86万元,税后 净利润3188.9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896.9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8.50%,投资利税率34.09%,投资回报率21.37%,全部投资回收期6.18年,提供就业职位334个。

坚持节能降耗的原则。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根据项目 建设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进行布置,做到工艺流程顺畅、物料管线短捷、公用工程设施集中布置,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从而 实现节省项目投资和降低经营能耗之目的。 ......

锂离子电池隔膜基础知识培训手册

锂离子电池隔膜基础知 识培训手册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本手册主要介绍锂离子电池用聚烯烃隔膜,从隔膜的生产原理、性能特性、应用等方面来介绍有关隔膜知识。 (二)电池隔膜的分类 制造隔膜的材料有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等。根据原材料特点和加工方法不同,可将隔膜分成有机材料隔膜、编制隔膜、毡状膜、隔膜纸和陶瓷隔膜等。电池用隔膜的分类如下图: 图1 电池用隔膜分类 从上图可知,隔膜可分为半透膜与微孔膜两大类。半透膜的孔径一般小于1nm ,而微孔膜孔径在10nm以上,甚至到几微米。 (三)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功能及机理 1、隔膜在锂离子电池中的主要功能 ●在电池内部将正、负极分隔开来,防止接触造成短路; ●有良好的离子通过能力; ●有保持电解液的能力; ●有一定的保护电池安全的能力。 2、隔膜机理隔膜中具有大量曲折贯通的微孔,电解液中的离子载体可以在微孔中自由通过,在正负极之间迁移形成电池内部导电回路,而电子则通过外部回路在正负电极之间迁移形成电流,供用电设备利用。(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主要用途 各种液态锂离子电池,如手机电池、便携式DVD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电动工具电池、GPS电池、电动车和储能装置电池等。 聚烯烃隔膜原料和生产原理 (一)聚烯烃隔膜分类 分类方法按材料分类按工艺分类按结构分类 种类PP、PE、PP/PE 复合 干法、湿法 单层PP、PE 多 层PP、PE 三层 PP/PE/PP (二)聚烯烃隔膜的主要原料 隔膜使用的聚烯烃材料目前主要是聚丙烯(PP)、聚乙烯(PE )两类。聚烯烃材料具有强度高、耐酸碱腐蚀性好、防水、耐化学试剂、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性等优点,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商品化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大多使用微孔聚烯烃隔膜,因为聚烯烃化合物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可以提供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而且具有高温自闭性能,更加确保了锂离子二次电池在日常使用上的安全性。(三)聚烯烃隔膜的主要生产方法

锂电池隔膜精华

技术指标 名词解释 锂电池隔膜 锂电池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质量轻、体积小等特性,又具有安全、可靠且能快速充放电等优点,成为近年来新型电源技术研究的热点,在高能量和高功率领域备受欢迎。在锂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采用塑料膜制成,可隔离电池正负极,以防止出现短路;还可以在电池过热时,通过闭孔功能来阻隔电池中的电流传导。 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60%~70%的隔膜市场主要采用湿法双向拉伸工艺,因为湿法双向拉伸纵向横向更加均匀平衡。而且湿法主要用于高端隔膜,干法用于中低端产品。 聚合物薄膜在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开发生产锂电池隔离膜、太阳能光伏新材料是制膜企业产业升级的大方向。但国内能够生产隔膜的企业屈指可数,导致一直受制于国外进口,

价格居高不下,这是锂电制造成本很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也是影响锂电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国内能生产隔膜的企业仅有星源科技、金辉高科两家技术相对成熟,市场供应量严重不足,大部分依赖进口,市场主要被日本旭化成工业、东燃化学,及美国Celgard把持。隔膜具有典型的“高技术、高资本”特点,而且项目周期很长,投资风险较大,国内企业的投资热情并不高。 预计全球对聚乙烯、聚丙烯和芳烃等主要石化产品的需求将以高于全球GDP2-3%的速度增长,而亚洲增速最快。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樊孝红,蔡朝辉,吴耀根,叶舒展,徐冰 (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综述了隔膜的主要作用及性能、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重点叙述了隔膜的制备方法,对干法和湿法的原理、工艺及所制得的隔膜性能上的区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简单介绍了隔膜的改性研究现状和新型电池隔膜的发展,最后对电池隔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 随着信息、材料和能源技术的进步,锂离子电池以其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安全可靠以及能快速充放电等优点而成为新型电源技术研究的热点。锂离子电池除广泛用于日常熟知的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数码电子产品之外,电动车的发展也将带动锂离子电池的更大需求,且在航空航天、航海、人造卫星、小型医疗、军用通信设备等领域中也得到了应用,逐步代替传统电池。

锂电池隔膜项目策划方案

锂电池隔膜项目 策划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说明— 在锂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也是技术壁垒最高 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约占锂电池成本的20-30%。隔膜厚度为8-40μm, 在电池中起着防止正极与负极接触,阻隔充放电时电路中的电子通过,允 许电解液中锂离子自由通过,从而实现离子传导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 新能源汽车、3C产品等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锂电池隔膜市场快速增长。根据GGII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国内锂电池隔膜出货量还仅为4.5亿平方米,到2018年已达2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9.37%,对应锂电池装机规 模接近100GWh。 该锂电池隔膜项目计划总投资21437.3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199.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90%;流动资金6238.23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9.10%。 达产年营业收入44542.00万元,总成本费用34861.81万元,税金及 附加387.62万元,利润总额9680.19万元,利税总额11403.01万元,税 后净利润7260.1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142.8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 率45.16%,投资利税率53.19%,投资回报率33.87%,全部投资回收期 4.45年,提供就业职位744个。 报告内容:项目概论、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市场分析、建设规划、选址分析、土建工程分析、工艺原则及设备选型、项目环境保护分析、企

业卫生、项目风险评估、项目节能说明、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投资方案分析、经济效益可行性、项目综合评价结论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锂电池隔膜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1)

锂电池隔膜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该锂电池隔膜项目计划总投资6128.1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873.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52%;流动资金1255.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48%。 达产年营业收入8686.00万元,总成本费用6645.83万元,税金及附加103.06万元,利润总额2040.17万元,利税总额2424.63万元,税后净利润1530.1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894.5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3.29%,投资利税率39.57%,投资回报率24.97%,全部投资回收期5.50年,提供就业职位172个。 动力锂电对锂电隔膜的参数要求更加倾向于高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充放电性能。由于湿法制备工艺所生产的隔膜具有更加均匀的孔隙率、更薄的厚度以及更高的拉伸强度,因此以上海恩捷为代表的企业迅速扩大湿法产能,推动了从市场份额角度上湿法对干法的替代。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背景 锂电池隔膜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开发区 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场址,并且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相一致。投资项目对其生产工艺流程、设施布置等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化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并综合考虑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选址的一般原则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该项目选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的要求。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17321.99平方米(折合约25.97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1.52%,建筑容积率1.43,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92%,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7.64万元/亩。

隔膜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隔膜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1)OCV特性: 对于电压一致性要求较高的18650 电池为例,薄隔膜或孔洞过大会加快电池的自放电过程,从而降低电池的电压一致性。笔者经验,较薄的单层隔膜有着相对大一写的自放电速度表现。 2)电化学特性: 三层隔膜与单层隔膜相比,单层隔膜由于通常厚度较薄,离子迁移通道较短,极化现象有一定消弱,电池的低温电压平台相对较高。同理,采用薄隔膜或者大孔径隔膜的电池循环也表现相对较好。 3)厚度: 对于消耗型锂离子电池(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中使用的电池),25微米的隔膜逐渐成为标准。然而,由于人们对便携式产品的使用的日益增长,更薄的隔膜,比如说20微米、18微米、16微米、甚至更薄的隔膜开始大范围的应用。对于动力电池来说,由于装配过程的机械要求,往往需要更厚的隔膜,当然对于动力用大电池,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厚一些的隔膜往往同时意味着更好的安全性. 4)透气率: 从学术角度来说,隔膜在电池中是惰性的,即隔膜不是电池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仅仅是电池工业化生产的要求。隔膜的存在首先要满足它不能恶化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主要表现在内阻上。含电解液的隔膜的电阻率和电解液本身的电阻率之间的比值称为MacMullin数。一般来说,消耗型锂离子电池的这个数值为接近 8,当然这个数值越小越好。通常来说,锂离子电池隔膜中会有一个透气率的参数,或者叫Gurley数。这个数是这么定义的,即一定体积的气体,在一定压力条件下通过一定面积的隔膜所需要的时间,气体的体积量一般为 50cc,有些公司也会标100cc,最后的结果会差两倍。面积应该是1平方英寸,压力差记不太清楚了。这个数值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和用此隔膜装配的电池的内阻成正比,即该数值越大,则内阻越大。然而,对于不同的隔膜,该数字的直接比较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锂离子电池中的内阻和离子传导有关,而透气率和气体传到有关,两种机理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单纯比较两种不同隔膜的Gurley数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可能两种隔膜的微观结构完全不一样;但同一种隔膜的Gurley数的大小能很好的反应出内阻的大小,因为同一种隔膜相对来说微观结构是一样的或可比较的。 5) 浸润度: 为了保证电池的内阻不是太大,要求隔膜是能够被电池所用电解液完全浸润。这方面没有一个公认的检测标准。大致可以通过以下试验来判断:取典型电解液(如 EC:DMC=1:1,1M LiPF6),滴在隔膜表面,看是否液滴会迅速消失被隔膜吸收,如果是则说明浸润性基本满足要求。更准确的测试可以用超高时间分辨的摄像机记录从液滴接触隔膜到液滴消失的过

锂电池隔膜项目合作方案

锂电池隔膜项目 合作方案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锂电池隔膜项目合作方案说明 锂电池隔膜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主要作用是将正负极活性物质分隔开,防止两极因接触而短路。锂电池隔膜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锂电池隔膜的 特殊作用要求其具备稳定的化学性能、强大的机械强度、较长的使用寿命 及足够薄。经过长期的发展及探索,锂电池隔膜技术已经取得巨大进步。 目前主要使用的锂电池隔膜有隔膜有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微孔隔膜, 以及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聚乙烯均聚物等。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尤其 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崛起,对锂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促使 锂电池行业寻求性能更强大的锂电池隔膜材料,无纺布陶瓷隔膜应运而生。 该锂电池隔膜项目计划总投资16471.1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221.8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34%;流动资金2249.25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13.66%。 达产年营业收入17927.00万元,总成本费用13517.77万元,税金及 附加272.65万元,利润总额4409.23万元,利税总额5290.05万元,税后 净利润3306.9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983.1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6.77%,投资利税率32.12%,投资回报率20.08%,全部投资回收期6.48年,提供就业职位309个。

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项目承办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 目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认真贯彻落实 “三同时”原则,项目设计上充分考虑生产设施在上述各方面的投资,务 必做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贯穿于项目的设计、建设和投产的 整个过程。 ...... 报告主要内容:概况、项目建设及必要性、市场调研分析、建设规模、选址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工艺分析、环境影响概况、安全保护、风险 应对说明、项目节能分析、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收益、 项目评价结论等。

锂电池隔膜的研究

锂电池隔膜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2013202009 zsz 摘要:综述了隔膜的主要作用及性能、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重点叙述了隔膜的制备方法,对干法和湿法的原理、工艺及所制得的隔膜性能上的区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简单介绍了隔膜的改性研究现状和新型电池隔膜的发展,最后对电池隔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 随着信息、材料和能源技术的进步,锂离子电池以其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安全可靠以及能快速充放电等优点而成为新型电源技术研究的热点。锂离子电池广泛用于日常熟知的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数码电子产品之外,电动车的发展也将带动锂离子电池的更大需求,且在航空航天、航海、人造卫星、小型医疗、军用通信设备等领域中也得到了应用,逐步代替传统电池。据统计,2007年铅酸电池在电池市场中所占份额下降到50%以下,2007年以后锂离子电池已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我国近几年在锂离子电池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产量跃居全球第三。目前国内从事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企业超过百家,其中深

圳的比亚迪、比克,天津的力神等已发展成为全球电池行业的骨干企业。 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隔膜材料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而世界上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隔膜的生产技术和相应的规模化生产,我国在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与开发方面起步较晚,仍主要依赖进口,隔膜的平均售价为8~15元/m2,约占整个电池成本的1/4,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市场价格高居不下,目前国内80%以上的隔膜市场被美、目等国家垄断,国产隔膜主要在中、低端市场使用。实现隔膜的国产化,生产优质的国产化隔膜,能有望降低整个隔膜乃至锂离子电池的市场价格。 1 电池隔膜的主要作用及性能要求 电池隔膜是指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与负极中间的聚合物隔膜,是锂离子电池最关键的部分,对电池安全性和成本有直接影响。其主要作用有:隔离正、负极并使电池内的电子不能自由穿过;让电解质液中的离子在正负极间自由通过。其锂离子传导能力直接关系到锂离子电池的整体性能,其隔离正负极的作用使电池在过度充电或者温度升高的情况下能限制电流的升高,防止电池短路引起爆炸,具有微孔自闭保护作用,对电池使用者和设备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