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作人散文有感

读周作人散文有感
读周作人散文有感

读周作人散文有感

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曾经是中国新青年心目中一个辉煌的名字。即使后来的逐渐暗淡也并没有淹没他在现代散文创建上的巨大功绩。通过他与鲁迅在“杂文小品”上的大胆尝试与辛勤实践,使这种古已有之的文体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而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又给新文学开辟出了一块新土地。他的文笔朴素流畅、舒徐自如中略带幽默和轻松,读后给人一种亲切而自然的感觉。

很多学者都曾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过周作人,谈他的人生态度、文学造诣与历史功绩。谁都不能否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出的多方面贡献,而更值得人称赞的便是他在散文创作上的突出成就。他的小品文创作近千篇,这在我国现代散文作家中,堪称稀有。这使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便和“小品文”联系在一起,深植于读者心中。

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大体有“人事的评论”和以抒情、记叙为主的“美文”这两类。相应地,也就出现了“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每种风格又各有自身的特点,显示了他深湛的艺术造诣。

(一)浮躁凌厉

所谓浮躁凌厉的风格特色在周作人“关于人事的评论”中显得很明显。这类注重了议论、批评的杂感,触及现实,针砭时政,战斗的锋芒包藏在“湛然和蔼”的平淡叙述中。这又是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在当时的文艺界中,很多人以满腔热情、激愤之词,写出了慷慨激昂的话语,用尖锐之词控诉一切不合理的事物。而周作人却没有因为所要表达事物的不同而改变其一贯的习文风格。依旧是那样的温文尔雅,但却在字里行间、行文之处来评时政,发感慨。我们且看

他是如何展现的:

第一:对于封建传统思想的批判,写的淋漓酣畅又亦庄亦谐。在《祖先崇拜》这篇一千来字的短文里,周作人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对于“在自然律上,明明是倒行逆施的封建伦理观念”进行了理直气壮的批判。但他的批判、反抗又自与别人不同,于挑战、评判的态度中又见中庸与平和。对于封建礼教宣扬的那一套虚伪的所谓“风纪教化”,周作人也毫不客气地加以嘲讽。如当时上海的湘沪警察厅明令禁止携带十岁上下的女孩进浴堂,理由是“有关风纪”。周作人在《风纪之柔脆》一文中写到:

与此段文字,周作人把道学家的这种荒谬与虚伪,看作是特别可笑、可恶的。而且中国人长期在这种假惺惺礼教束缚下,产生了一种更加虚伪、变态的心理,礼教之弊害及非人道也就可见一斑了。

第二:在讽刺军阀暴政的文章中,他所借鉴的是日本现代散文家户川秋骨的“幽默与讽刺”的写法,让被讽刺的人看了不舒服,却又挑不出刺儿来。属于非常含蓄的写法。因而他自己把这种讽刺的辛辣感比喻为芥末而不是辣椒,也就是说他的文笔称不上是鲁迅那样的“匕首”和“投枪”,但却显示了他人道主义者的正义感。一般情况下周作人都是温文尔雅、娓娓道来,充满着一种素朴清淡、别致优雅的风采,但对于国民党政府对外一味妥协退让,对内加紧复古倒退的言行,周作人则显示了他个性中不可忽视的一面:尖锐泼辣。尤其对于礼教和妇女问题,周作人总是一改往日的淡然之态而变得格外敏感和激烈。

第三:周作人这种评论的笔触同时涉及了十分广泛的社会现象。触到了社会的各个阴暗角落,触到了“病态社会”的种种痼疾。如把妇女从礼教的束缚和大男子的威压中解放出来这一思想,周作人作了不懈的努力。他指出几千年的封

建道德所养成的女性观是个极严重的问题,势力很大。到了宋元以后更加重了对妇女的束缚。他在《旧女性观》一文里列举了种种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污蔑不实之词,并加以精辟的点评。对一些率先觉醒,大胆追求自由、解放,进行女权运动的一些知识女性表现出极大的肯定和赞赏。周作人当时的艺术触角对现实的感应还是相当灵敏的,正因为他敏感地接受了生活的刺激,使得平凡的意思发起酵来,才能将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见闻,升华为艺术创作。所创作出的檄文,态度鲜明,说理透彻,在当时的最负盛名的《每周评论》、《新青年》发表后,影响很大,被认为是体现了“五四”文学批判精神的典范之作。

第四:在对愚昧落后的国民性鞭挞中,由于自身的“绅士气”作怪,使他对中国国民怀有很深的偏见。因而缺乏像鲁迅那样改造国民性的热情。尤其是后期对社会现实产生了一定的悲观情绪,因此这即便是周作人所着力的一方面,但却始终未写出一篇好文章来。

这些议论性的散文于平淡叙述中别有一种战斗力量,虽不能以寸铁杀人,却于凌厉之中显示出强烈的社会意识、盎然的战斗意气。

(二)平和冲淡

周作人前期的散文的确跳动着鲜活泼辣的节奏,但纵观全体呈现更多的是以冲淡为特色的抒情、叙述的散文小品。而当人们提及周作人时,首先想到的也是这种展现他闲适怀抱的“平和”的写作特色。他的文笔不是鲁迅那样的犀利,而是把一种迥异的风格特色呈现在读者面前。若从单纯的艺术审美角度来审视,这些散文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现代闲适文的极至。其中,无论是从自身态度上,还是从取材上,亦或是多种写作手法上都展现了他的独有的风格,引领着当时文艺界一股清新的写作特色。

1、在自身态度上的平和冲淡

周作人以他真诚、随意的态度形成了朴实自然的作风。前期的小品文无论从取材、立意,以至行文各方面,都体现了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发,任意而谈、信笔而写的特点,只用平白无华的语言来造成幽隽淡远的意态。

平等、平和的态度还让他所述的对象,“兼收并蓄”,包容各家。这就形成了他散文内容“宽”而“杂”的特征,无论是对待自然界的生物还是人类,都以朋友的身份待之。如周作人在《苍蝇》一文中,曾对日本的俳句诗人小林一茶的诗歌十分推崇,因为他能“以一切生物为弟兄朋友,苍蝇当然也是其一”。并且特意举了几首咏苍蝇诗为例。由此可见,他对于自然界的任何生物都是“疼爱有加”,把它们放在与人类平等的地位去抒写。对待读者,周作人也能保持自己与读者之间人格与心理的平等,形成了其散文委婉、平和、温润的特色。在平等、平和的基础上,周作人开拓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视野。他把散文写成可细细品味、玩味的“小品”。不点明主旨,而把文章变成了品味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周作人在介绍他的文章经验时,经常归之为“不切题”,即尽可能的笔随人意,兴之所至地自然流泻。他解释说:“这好像是一道流水,凡有什么汊港湾曲,总得潆洄一番,有什么岩石水草,总要披拂抚弄一下子才往前去。”这不仅是行文的自然,同时也是行文的摇曳多姿与迂回、徐缓,表现一种“笔墨趣味”。从这句话,我们也可以深刻体会出其文章的精髓之处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周作人后期在政治上产生了一定的消极的态度。因而有些人便把他后期散文所表现的闲适的美也归结为一种消极性,认为他在中国最危急最黑暗的时代,用一种闲适的美来陶铸青年的灵魂,来消磨其斗志。这种在二三十年代相当流行的评论是把他在艺术上对“平和冲淡”的追求和他在政

治上的脱离现实斗争直接联系起来。到了今天,读者的看法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改变,历史的前进而有所不同。这种表现性灵、情趣的闲适小品文,出于抒情言志的需求,用最平淡的讲话来包藏深刻的意味。在生活的艺术下展示悠然的心情,体现了周作人其独有的风度与幽闲的怀抱。

2、从取材上显现出的平和冲淡

其散文取材随便,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苍蝇虱子、品茶饮酒、谈狐说鬼、评古籍、玩古董等,内容驳杂,以其趣味性和知识性来吸引人。而且写法随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娇揉、不造作,没有感情与笔墨的夸张,意蕴深远,需要读者细细品味。《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名篇所写都是平平常常的事,平平常常的生活,虽无多大的思想意义,然其中另有一番情趣和哲理,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他所看中的是通过平凡的事物的描写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这是周作人的生活艺术在他的言志小品中的表现。这种将雅趣与野趣融合,提炼而成的闲适冲淡的艺术趣味,是周作人散文的个性和灵魂。一切都贯注着周作人的艺术趣味,一切都因艺术的精炼而冲淡平和,连“杞天之忧”也只是淡淡的忧思,连写初恋也只是淡淡的相思。这就是周作人独立于人生的“人生艺术”,一种有着鲜明风格、自我表现的言志的艺术。而在这类散文中,也展现了作者学识之丰富。试想,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没有接触到广泛的生活,怎能写出如此生趣盎然的作品。虽然后期的散文有“掉书袋”之嫌,但足可见作者的渊博学识。

熟悉周作人散文的人都会发现他散文中有一种题材最引人注目,那就是“风”和“雨”的意象,感受着“雨天”的阴沉,风雨之苦寂,这些“水”的哲学让周作人思考忧虑了一生,他的不少散文就是这种思考与忧虑的结晶,而且水的

外在声、色与内在性格、气质也深刻影响了周作人其人、其文。而其散文思想的澄明,色彩、气味的清淡,情感的温润,无不联系着“水”。在某种程度上,周作人的散文已经与“水”融为一体。在他的《雨天的书》里,这带着“水气”的文章显现了作者本人的超脱和冲淡。朱光潜评价为:“在当时的散文作家中,除周作人很难找得第二个人能够作得如此清淡的小品文字。”并把这种隽冷冲和的风韵归结为三个特点:清、冷、简洁。其中“冷”是他最显著的特点。文章的冷正是作者心情之冷、人生态度上的冷的写照,这是与周作人的文化心态分不开的。在他的思想中,有着对各种“热”的否定,否定当时的热血与热情,预示了他日后的隐士之路。

3、与平和冲淡相辅相成的特色之笔

首先是简素的特色。美文这种极具艺术性的散文小品,被周作人概括为“真实简明”的。“真实”便是说真话,说自己的话;“简明”则是对文字的要求。既名为小品,篇章必然大多短小简洁,在《知堂说》这篇“小品”中,全文连标点符号在内还不到一百四十字。文字不事藻饰,却确有他一向追慕的含蓄耐读的“简单味”,简素与平淡显得十分和谐。而周作人自己也曾说,他欣赏日本人“在生活上的爱好天然,崇尚简素”。这八个字也正是他自己在文学艺术上的理想。这里又有许多内容,如不求华绮,不施脂粉,本色天然.又如不夸张,不作态,不哗众取宠。又如不谈深奥理论,只说平常道理,而有平易宽阔气象。又如不求细纹密理,不用细针密线,只求大裁大剪,粗枝大叶,却又疏劲有致。凡此都是周作人主张的天然简素之美。他又把这一切概括之曰:“写文章没有别的诀窍,只有一个字曰简单。”

关于初恋的回忆,通常总是浓的,而周作人回忆的初恋却要说:“自己的情绪

大约只是淡淡的一种恋慕。”如此极力淡化感情,是根于他整个的人生审美标准。此种审美标准,表现在文学艺术上,就是爱好天然、崇尚简素。

其次是腴润的特色。以极短之文达到极淡之美的风格使他创作了许多出色的作品。

然而这种平淡不等于枯槁,相反地倒是要腴润,用腴润的笔将并不腴润的事物写得丰满起来。首先,在内容方面,他在作品中融进了胸襟气度的宽厚,融进了对生活的广泛兴趣和广博知识。在《雨天的书·鸟声》中即使干枯的鸟声也写得很有情致。如:

“老鸹,乡间称为老鸦,在北京是每天可以听到的。但是一点风雅气也没有,而且是通年噪聒,不知道他是那一季的鸟。麻雀和啄木鸟虽然唱不出好听的歌来,在那琐碎和干枯之中到底还含有一些春气。唉,唉,听那不讨人喜欢的老乌鸦叫也已够了,且让我们欢迎这些鸣春的小鸟,倾听他们的谈笑罢。”

这是作者的迎春望春的心使他腴润了。又如,《知堂说》区区一百五十字几乎一句一个转折,写得低徊趣味,简短而不单调。周作人文章的清淡而腴润,还表现在雍容淡雅的风神上。他善用长句子,若断若连,结构松散中最能表达委婉曲折的语气,纡徐荡漾的意境,雍容淡雅的风神。他的清淡和腴润的对立统一,是清淡而不寡淡,腴润而不肥腻的独特的风格特色。

再次是诙谐的特色。助成平淡腴润之美的,还有诙谐趣味,周作人早期的散文常常能将战斗性和谐趣统一。他写到一个抽鸦片的人,“穷得可以,只剩下一顶瓜皮帽前边还烧成一个大窟窿,乃是沉醉时把头屈下去在灯上烧的,可见其陶然之状态了。”这种诙谐使人微笑,也使人想哭。有时他出诸反语,正话反说,因此有相当浓郁的幽默味。诙谐幽默的字里行间,读者感觉到作者的智慧与技巧,

体会到周作人笔下一股时隐时显、时浓时淡的苦涩味。这又正是真率自然的周作人自我心境的流露。

最后是辛辣的特色。周作人的散文固然力求和平委婉,但是决断痛快之文,尖锐泼辣之文,剑拔弩张之文,仍然不少。如那种极端诙谐的明显的反话,那甚至己超出幽默的范围,而是在痛心疾首的说话了。这种辛辣的成分异于平淡腴润的成分,调和在一起,然而并不改变平淡腴润的风味,其诀窍在于适度。就是说, 往往通篇平淡之中,间或有那么几句话、一小段,是相异至相反的风味,但马上能收回来,这就是适度。他正是极力追求这种绅士风度,虽然往往并不止于“略一回顾”,回顾之中还会说几句,甚至骂几声,但总是注意很快端正坐好,这样的绅士风度便显得不呆板,不单调,有变化,有活气。

(一)受日本俳句影响

周作人的美文这种简素质朴,冲和闲适的风格是与日本俳谐的影响分不开的。这些日本文化艺术给予周作人的启迪是使他的审美理想加浓了东方本色。他视日本文化为同属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东方文化的一部分,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比较、参证、印合和相互启发,有力的促进了他消融西方影响,向东方传统艺术审美理想渐进的完成。俳句的那种“隐遁思想与洒脱趣味合成的诗境”和“禅味”,在周作人那田园诗般的“美文”中时有显现。周作人曾经说到日本俳句的三种境界:“一是高远淡雅的俳境,二是诙谑讽刺,三是介在这中间的蕴藉而诙诡的趣味。而他自己显然是更倾心于融“雅趣”与“谐趣”为一体的第三种境界的。他在给人的书信中,描写香山古刹的“长闲逸豫”的情景,本意在表现寺的静和僧人的闲,却以寺院不求静,僧人不图闲的描写,

使闲寂的意境达到了极至,而且又显出一种生气来。这或者可以说是此时有声胜无声吧?不禁令人想到贾岛的那句“僧敲月下门”的意趣。可以说,周作人艺术审美情趣中闲寂、苦涩、诙诡、忧郁的色调,大半是从日本文化艺术中化转而来的。

(二)与佛教文化的渊源

“苦”在佛教中被列为“四谛”之首,称为“苦谛”,是佛教的精义所在。

在周作人的文章中,就隐藏有这么一种苦味,他是以一种苦闷的态度去描写人生,写出那清贫寒素的生活之美。这是与佛教“苦谛”对他的影响分不开的。虽然他没有直接谈到佛教文化的消极体验给他带来的苦质情绪,但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明显的,那便是他喜欢用苦来命名他的文集、居室等。在其自名为“苦雨斋”的住所里创作出《苦茶随笔》、《苦竹杂记》、《苦口甘口》还有文章《苦雨》等。每一个苦字的出现都蘸满了苦质成分的汁液。既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又是一种灰暗的价值评判,因此形成了他特有的清冷苦涩的风格。

周作人的这种苦质情绪的滋生有他人生诸多暗淡感受的累积,也有佛教文化的时断时连的渗入。佛教从问题出发而创立了“苦”的理论;初衷在于把人生从苦海茫茫中解脱出来。由于它是根植于人生的问题,因此它很容易变成人们观察、思索人生与现实的一种态度、观点、方法。周作人即是从“人”的角度在感受现实、认识现实。以“吃苦茶”寄寓着内心的苦味,对现实的黑暗他感到苦,对朋友的离别同样体验到一种离别之苦。纵观他的人生轨迹,苦质情绪总是时淡时浓的重压着他,以致于在这种佛教文化的影响下的消极体验,最终是一片未能消逝的阴影,影响了他后期的人生道路。

作为一个思想家型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往往包含着文化、社会历史

审美等多种价值涵量。而对于形成周作人散文艺术特色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他的审美观。他作为京派重要代表人所追求的京派文学的审美理想,就是崇尚和谐、崇尚节制。他的全部散文创作体现着一个鲜明而矛盾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追求。他向往冲淡闲适,爱好天然,崇尚简素,不喜欢强烈的感情,不喜欢夸张,尤其憎恶作态,喜欢平易宽阔,不喜欢艰深狭窄。在这些趣味里包含着好些东西,如雅朴、涩、重厚、清朗、诙谐、委婉、腴润等。然将这一切统驭起来的就是他的中庸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让他的两种似乎矛盾的特色统一起来。而他又多次声明自己的中庸主义并不是中国儒家的中庸主义。他心目中最高的美是古希腊的均衡节制之美,认为它是调和了智慧与美的艺术。他用“中庸”这个中国哲学范畴来表达之。在散文艺术上,毕生追求这种中庸之美。而在真正选择人生道路时,他又何尝不是追求这种中庸之美。他胸中自有强烈的愤慨,却从不以激进的方式表达之。当真正需要拿起武器针锋相对地指向敌人时,他又显得退缩了,回归到田园生活中。他自己认为“文学不是实录,而是一个梦”。周作人正是带着这种佛教、儒家思想相互渗透的人生哲学去完成他的隐逸之梦。同时,在他所描写的田园风光中体现的形式感和美感,为更多没有名士气而又闪避现实的新进作者所亲近。上文所列出的周作人散文中种种艺术特色,各种意匠经营,全都可以统一在这极复杂又极深刻的中庸之美的追求里面。他的一切成功,都是中庸之美得以实现的成功,并且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一直起着巨大的影响。

结论

作为五四时期一个很有影响的散文作家,周作人以其独特的风格特色感染了许

多读者。本篇论文就是针对其散文的“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个特点进行详细的阐述。他前期杂文主要体现出了第一个特点。美文首创之后,他文笔的特点逐渐侧重平和冲淡,并以此为基础与简素、腴润、诙谐、辛辣等多种特色相交织,形成了一种清新的写作特色。

初探其散文风格,总是疑惑在他的散文中何以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统一在一起。二者是怎样的辩证关系。后对其文化心态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因素的探究,了解了他所走的人生道路。他的文艺思想中有“绅士气”与“流氓气”两种思想,形成了平和与浮躁两种不同的风格。但在其它综述中,对其作品与外国文学,特别是古希腊文学,日本文学的关系上介绍甚少,外国文学对他的文艺思想,文学写作的影响也只是作了概述,没有详写专论。因此,本篇论文在这一点上做了论述,对形成其风格的多方面影响进行了分析。可见,周作人之所以会形成此种风格是与日本俳句之影响,佛教文化的渗透及自身的文化心态分不开的。

读当代小学生有感

读当代小学生有感 妈妈给我订《当代小学生》的时候,我就随便把它放在角落里,一直没看。后来我的同学说这本书很好看,我就怀着好奇的心情打开了这本书,当我静下心来阅读的时候,被它里面讲的故事深深吸引,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 在《当代小学生》这本书里,我非常喜欢红色故事中的热爱劳动的朱德,书中讲了朱德他们的根据地建在山区里,百姓不多,粮食供应很困难,那时候没有汽车运送粮食,只能用扁担一点点往上挑,朱德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也要坚持下山去挑粮食,给战士们吃。朱德的热爱劳动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以后也应该像朱德那样在学校里勤奋学习;在家里听父母话;热爱劳动,要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学习上,要努力奋斗,克服重重困难。 另外的一篇红色文章是《幽默的陈毅元帅》。主要内容是:陈毅是我国伟大的外交家、政治家,是 ___的元帅,他还有一大特色:幽默,他幽默的其中三次是:一身压两个省,吃皇帝想吃都吃不到的东西,甚至还拿竹竿把飞机捅下来过。1901年,陈毅出生于四川省至县。小时候,他读书很用功,有一次,他去亲戚家去做客,他刚进门,就看到了一本好书,于是找了个空房间进去读了起来。转眼间到了吃饭的时间,他却还在津津有味的读书,结果他的长辈没办法只好把饭端到他面前,他一边读书一边用糍粑蘸糖吃,没想到

他太用心读书了,一不小心蘸到墨汁上,而他却全然不知。等到周围笑声连天他才反应过来,但是他却笑了起来:“好啊!我正觉得肚子里的墨水太少了,人要多喝墨水才行。”从这段故事不仅看到小时候的陈毅爷爷不仅懂得幽默而且还一语双关,内涵丰富,反映灵敏。很值得我们学习呀! 《当代小学生》这本书非常好。里面有很多针对我们小学生的文章,还有一些数学题和英语题,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量,有一些科学知识和贴近生活的小实验,丰富我们的生活。还有一些小笑话和脑筋急转弯,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 我读了《当代小学生》这本书后,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它不仅能让我了解历史知识,还能让我学习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就让我们大家一起都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吧!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爱的一本书:历史书,它能带你遨游悠久的历史,让你对历史不再困惑,有一个新的了解;漫画书,它能让你开怀大笑,烦恼统统抛在脑后,不再忧伤;童话书,它能带你走进其妙的世界,让你领略前所未有的故事……而对于我来说,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却不那么名列前茅,却是一本随处可见的书,它就是我的良师益友—―《当代小学生》。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大概是上三年级的时候。当这本

论周作人散文风格的形成

论周作人散文风格的形成 摘要本文运用历史的、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形成周氏散文风格有影响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影响周氏散文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叛徒”与“隐士”的思想性格的矛盾冲突;二是中庸调和的基本哲学思想;三是悲观乐生的趣味人生观和美学观及其对散文艺术的独特理解。核心是他的隐士性格,这是周氏散文风格形成的关键。 关键词散文叛徒隐士中庸趣味 周作人曾说:“戈尔特堡批评蔼里斯说,在他里面有一个叛徒与一个隐士。这句话说得最妙:并不是我想援蔼里斯以自重,我希望在我的趣味之文里也还有叛徒活着。”[①]其所言叛徒与隐士正是先生夫子自道,他把它们比作盘踞于心中的两个鬼——“流氓鬼”和“绅士鬼”,它们在那里指挥他的一切言行,有时流氓占了优势,便跟它们去彷徨,但是他将真正撒野,如流氓之“升天堂”的时候,绅士大抵就出来高叫“带位,若即带位![②]由此可见,叛徒与隐士,流氓鬼与绅士鬼杂糅交融正是他复杂人生的真实写照。他的叛徒性格使他的散文在早期能积极入世,从人道主义出发,反对封建礼教,深刻思考中国国民性问题,张扬思想启蒙的大旗,致使早期散文呈现出“浮躁凌历”的不平淡之气,而他的隐士性格又使他的“生活态度时时有变动,安能保持十三四年之久乎?”[③]1928年以后,随着他的生活态度的变化,他的“思想益销沉耳”,他的散文更加崇尚

平淡、朴实的闲适的风格。而二者的相互消长,直接影响到他的散文风格由“浮躁凌厉”向平淡朴实的闲适风格的变化,尤其是隐士性格的影响贯穿了他的整个散文创作,即使是早期的“浮躁凌厉”之作也只是“论之旨,折情就理,唯以和顺见长”,较之于鲁迅锋利泼辣的文风,要显得平淡朴实而舒缓,因此,隐士性格是直接形成其一以贯之的平淡朴实的闲适风格的关键。 一 周作人认为:“中国的隐逸都是社会或政治的,他有一肚子理想,却看得社会浑浊无可实施,便只安分去做农工,不再多管,见了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却是所谓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想了方法留住他。”[④]我们从周作人这段话中可以明白,隐逸思想大多出现在胸怀社会或政治理想的人身上,而这种人在经历了一阵动荡之后,对社会产生了悲观绝望的情绪,而后才消极遁世,这就是中国式的隐士,与西方自救灵魂的隐逸有明显的不同,它在周作人的身上就具体表现为“叛徒”与“隐士”的思想性格矛盾。 这种胸怀社会或政治思想而不得志的被迫隐者,一旦遇到足以展其志的客观条件时,他可以振奋起来,起一定的进步作用。早期的周作人怀着探寻富国强民之路的社会理想,“逃异地,走异路”,到南京求学,而后又东渡日本留学,学习并掌握了大量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了富国强民,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贸易盛,工业兴“而精神萎缩”,仍不免有“坐致摧残”的危险。因此,他十分重视国民性的改造问题,注目于思想启蒙运动,举着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反对封建伦

《当代小学生》读后感500字最新范文

《当代小学生》读后感500字最新范文 《当代小学生》读后感范文一 忘了从什么时候起,学校每个月都会发给我一本《当代小学生》。 《当代小学生》每期都会有很多的版块,如,“小星星”、“名人故事”、“伙伴的作品”其中,我最喜欢“英语小博士”这一版块。 “英语小博士这一版块讲的是一些关于国外景点的介绍。第454 期里,它介绍了白金汉宫及凡尔赛宫:白金汉宫是英国王室生活和 工作的地方,是英皇权利的中心地。而在巴黎凡尔赛宫则在法国大 革命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结束了为王室服务的生涯。通过这一版块,我了解到了世界各地的景点历史及用途等知识,使我感受到了 国外历史、艺术的气息。 而”心灵对话“主要是老师写的。这位老师用了一个给孩子们讲解《静夜思》后,一个小男孩提出了一个问题但自己不会,在上网 查找了答案后,给孩子们讲解并表扬了那个小男孩的故事,告诉了 我老师其实和孩子们一样,也有不明白的地方。但是有不明白的地 方能够大胆提出,也是一种勇气的表现。 ”电脑天地“、”自然天地“、”校园科技风“三个版块讲解了有关电脑、自然、科学的事情,让我不仅懂得了更多知识,还知道 了人类发展创新的步伐越发加快了。 此外,这本书里还穿插了一些幽默笑话、创意手工之类的东西,让我在快速、紧张的思考与阅览中得以放松。 《当代小学生》不仅给了我写作文时的灵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还给了我无穷的智慧,教给了我很多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我非常感 谢学校给了我这样一本好书,我一定会好好地爱惜它。

《当代小学生》读后感范文二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句句名言,使我逐渐明白了书的重要性,成为了我的好朋友。在我读过的一本本书中,《当代小学生》让我 铭记于心,受益匪浅。 我与它的第一次接触是在三年级的时候。开学后不久,老师给我们发下了第一本《当代小学生》,刚拿到手里翻看了几页,读着读 着便被精彩的故事和有趣的知识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每发下来 一本,我都从头到尾读上好几遍,细细品味书中的每个章节、每个 话题,并把好的语句和知识点记下来。不知不觉中,我的知识面越 来越宽广,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此时此刻,我才真正理解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也逐渐养成了把书读透读懂的好习惯。 阅读《当代小学生》时,我的心情会随着文中人物的心情而改变,有幸福和喜悦,有骄傲和自豪,也有伤心和无奈……我了解了许多 作者普通而又充满稚趣的生活,认识了残疾但乐观的兰珍妮,心中 充满光明的盲童孙岩,自强不息的海伦·凯勒……无论是在生活还 是学习中,我都以他们为榜样,鼓励自己努力奋斗,遇到困难和挫 折时,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他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故事,我便对 自己说:继续努力,我也能行! 《当代小学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在它的影响下,我的阅读和写作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写起作来更加得心应手。书就像一对 隐形的翅膀,当你真正拥有了它,便可以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我们要热爱读书,多读好书,让它住进我们的心里,陪伴我们茁壮 成长! 《当代小学生》读后感范文三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每当老师说订书的时候,我就第一个冲上去说:”我要,我要!“当老师把书交到我手上时,我就开心的 不得了。于是,我订了《当代小学生》这本书。

读《当代小学生》有感

读《当代小学生》有感 读《当代小学生》有感1 在我的课外书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当代小学生》,每当听到新的一期《当代小学生》来到,我的心里都是美滋滋的,拿到手后恨不得一口气读完。我最喜欢《当代小学生》中的“语文大观园”这个栏目,每一期《当代小学生》我首先要看这个栏目,把每一篇文章中的好词好句,都一一记在笔记本上。 一年来,我从《当代小学生》中学到了很多知识。20xx 年《当代小学生》第5期,书中《三个孩子》这篇童话写得非常有意义。故事讲了芦芦、金金和闹闹三个孩子,他们都不爱听妈妈的唠叨,讨厌有个妈妈。三个妈妈知道后非常伤心,就搬到很远的地方住了。妈妈走后,三个孩子因得不到妈妈的照顾都生病了,都想要妈妈。小鸟把三个孩子情况告诉了三位妈妈,妈妈们着急回到家,三个孩子看到妈妈回来了,就悄悄趴到妈妈耳朵上说,再也不嫌妈妈唠叨,再也不要妈妈离开了。 世界上的妈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唠叨。这个故事使我懂得妈妈的唠叨是对我的关爱,是最饱含深情的絮语,没有妈妈唠叨我们又怎能成才长大。 《当代小学生》很多栏目都是我喜欢的。“我最敬佩的

人”让我学会了坚毅,知道了自强,明确了目标,更能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快乐数学城”让我锻炼了思维,开拓了视野;“生活小百科”让我了解了生活,亲近了自然;“我们的小园地”让我欣赏到了其他同学的美文,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作文水平…… 读《当代小学生》有感2 不知从什么时候,读《当代小学生》成了我的习惯,每当空闲,每天的入睡前,总习惯拿起她,读一两篇好文章,就像学习忙里偷闲时享受一杯咖啡,既舒服又放松。因为每次读她,那优美文字、诗篇,总让我体会到深、回味无穷的淡淡书香。 以散文、随笔为主的美文小天地是我的最爱,听林清玄、冰心娓娓道来,似聆听哲人的教诲,启迪心智,震撼心灵。而阅读里的“美文小天地”则是这些故事和情感的载体,品读美文,犹如品尝淡淡的香茗,清澈华美的文字似一拘清泉,缓缓流入心间。其中《非走不可的弯路》是最打动我的文章。在青春的路口,母亲极力阻止作者走那条弯路,但作者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告,尽管碰壁,摔跟头,甚至头破血流,依然咬紧牙关走了过来。由此作者体会到: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弯路非走不可,只有这样,才能练出钢筋铁骨,才能长大。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深深领悟了逆境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往往我们认为只要不走弯路,就会拥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但却忘记了,不经过风雨的洗礼,在一次次失败中顽强拼搏,又怎能克服困难,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呢?这让

浅析周作人散文风格

浅析周作人散文风格 前言 以往提到周作人最先想到的便是其在政治上的偏离,直到上学期偶然借阅了钱理群所著《周作人》传,莫名的被这个追求平淡、孤独苦寞而又学识渊博的人所吸引。于是开始借阅其作品。觉得其散文也是别有味道。尤其喜欢他在“闭户读书”时期的作品。于是选择浅析其散文风格作为期末论文。一方面是出于对其散文的喜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对一直将其散文风格形容为“平淡”稍有疑义。 文章概要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研究周作人的散文风格。以往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的评价往往都是“平淡冲和”,或者“平实冲淡”,但我本人对此并不是很赞同。打算先了解前人对其散文风格的看法,找到自己与前人观点的异同。通过分析周作人作品《雨天的书》、《故乡的野菜》、《苍蝇》等所包含的丰富的意味及周作人自身的性格特点来分析,希望能以此证明,用“平淡冲和”来形容周作人的散文是不准确的。 正文 前人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的研究 1、以金燕《灰色天空下的温暖一评周作人散文的创作风格》,孙艳平《论局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和刘春香《周作人散文的冲淡美》为代表,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周作人散文中“平淡”、“冲淡”等艺术特征都给予充分言述。 2、吴仁援的《论周作人散文的风格》则开篇便明确指出用“平淡”来总结归纳周作人散文的基本特质或者整体风格都是不准确的,认为“周作人散文中透溢弥漫出的是苦涩味、流氓态、人文性、平民化、浙东气,由此而形成的其散文的显著特征是平缓、平正、平实、平易、平质”。 3、阿英在《周作人小品序》中所提到的:“平淡冲和”这正是周作人小品文的最显著的特色,也就是田园诗人所必然采取而发展到高度的形式。就现代的小品文成果上看,在“新小品”还没有成长,而“杂感文”不能算主要的小品文的时候,周作人的小品文,在史的发展上,我们是不能不予以重大的估价的。

浅谈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1

浅谈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 说起周作人,不得不先提一提他的兄弟鲁迅。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上鲁迅的文章不仅仅是重点篇目还是考试时候必出的考题。鲁迅在中国文坛上是以辛辣讽刺批判的风格著称的,而他的弟弟周作人恰恰与其相反。可以讲兄弟二人都是文学改革浪涛中的先驱,但两人的风格却截然不同。比起鲁迅的凶狠周作人显得温和了许多。我们暂且撇开其在政治上错误的选择,单单在散文创作这一领域,周作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为中国散文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并且首次引入了美文这一概念。本文,笔者就想围绕他散文创作的艺术风格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部分人谈起周作人散文的艺术风格,都会用上平和冲淡这四个字。对于散文创作而言,平淡的的确确是其最高的境界。可以说平和冲淡是周作人始终没有放弃追求的或者说是努力靠近的创作方向和心境。他的文章无论是随笔还是文理评论都有着心平气和说理的特点,确实很少有剑拔弩张的句子。他的平淡,不是不用技巧,相反倒是匠心独运,只是不露痕迹而已。这就是为何人们说周作人散文中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平和冲淡”了。周作人总是以平淡作为他孜孜追求的理想。这种平淡,在他的著作中是到处都找的到的。如〈喝茶〉中“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又抵十年的尘梦。”还有〈北京的茶食〉中的“我在西四牌楼以南走过,望着异馥斋的丈许高的独木招牌,不禁神往,因为这不但表示他是义和团以前的老店,那模糊阴暗的字迹,又引起我一种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的生活的幻想。” 然而周作人终究还是一个复杂的人。在其不少文章里面都寄托着正统的思想,而并不是一味的平淡无味,这些虚实,抒情性的散文不仅仅在描述真实的生活还临摹了真实生活的美与丑。还有不少正经之作,内容相当严肃与尖锐。因此单纯的用“平和冲淡”来概括他散文的艺术特色也不是最为确切。就连他自己也不太认同自己真正做到了平和冲淡,在他《我的文章》中周作人是如此来评价自己的作品的,他说“平淡,这是我所最缺少的,虽然也原是我的理想,而事实上绝没有能够做到一分毫,盖凡理想本来即其所最缺少而不能做到者也。”至于自己文风他只是觉得“在于未能平淡闲适处,即其文字多是道德的”。事实上,对现实的忧患,即使是建立在对人生悲观基础上的“乐生主义”,但是都不能使他做到真正的平和冲淡。对于《故乡的野菜》这样的纯散文来说,他在表面上的确是追求着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但实际上却表达了他的精神寄托以及内心深处最最深刻的伤悲。一开始,他并没有用很浓烈的语句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反而说自己对故乡并没有太多的感情。但到了后面又流露了“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的失望与伤感。显然他也没有忽视自己的情绪,只是在表现情绪的时候不那么张扬而已。就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般,文字很清新很脱俗,是一篇美文,但是事实上却是作者对现实的逃避,是对自己情绪的一种代偿,有着极其忧伤的情调。

浅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 有人说周作人散文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只不过是在散文中古今中外引经据典显示学识;也有人说周作人的散文苦涩难懂、令人费解;还有人说周作人曾做过汉奸,他的文章是反动文学……带着文学史及人们对周作人的种种评价,我怀着一种疑惑而又好奇的心理开始走进周作人的世界。徜徉在周作人所创造的文学氛围中,我对作品里的风俗人情开始着迷;走近周作人,我发现了一个独特而又优美的散文艺术境界。 正是在这种理智和情感的驱使下,我开始了对周作人小品散文艺术风格的探寻……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之一。其小品散文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是对其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首先是化腐朽为神奇、点铁成金的文抄体是周作人散文独具的特色。其文抄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运用周氏独到的评点,达到了文我合一、物我两化的艺术境界。其次在其闲适艺术风格中所表现出的平和冲淡的意境迂回曲折的笔墨情趣和渗透于文章的淡淡的苦味。再次是周作人用特殊的笔调把读者引入其境的意境美和作品中流露出的平淡而有韵致的故乡情绪美。另外,周作人散文语言平实质朴,却不乏精炼,平实冷静中包含着幽默,也是其文章的一大特色。 (一)、化腐朽为神奇、点铁成金式的“文抄公”的文体。 周作人自幼饱学诗书,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加之他在留学日本时又广泛涉猎了外域文化。他能够对古今中外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学养。周作人这种特殊的读书经历所形成的文学涵养,使其在文章中经常大段地抄引古书内容,使“文抄”成为其文章的一大特色。钱玄同在给周作人的信中写道:“研究院式的作品固觉无意思,但鄙意老兄数年来之作风颇觉可爱,即所谓…文抄?是也。”对于周作人这类文抄体,许多人似乎很难接受。他们甚至认为周作人这类文章脱离现实,躲入书中以书本知识济文章,文中没有自己,其文抄只不过是显示其学识,给人故作高深之态,让人产生“高山仰止”的感觉。面对此类批评,周作人很不以为然。对周作人而言,抄书并不比作文容易得多。 其一、“文抄”内容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融合。周作人在写作实践中确实做到了“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统制”。在文抄中把知识与趣味融为一体,让读者在了解某

当代小学生

“当代小学生”陪我向前 —读当代小学生有感在老师拿来的订单上,我不假思索的在“当代小学生”后面打了对号。你也许会问我:那么多的优秀报刊,问什么不考虑考虑就选择了“当代小学生”呢?我的回答是:很简单,因为“当代小学生”让我感到了快乐。 是的,就是快乐。 因为我还是一名学生,在学习上难免会有压力。当我心烦意乱时,我就会打开书柜,拿出一本《当代小学生》,全神贯注地坐在椅子上读。 里面五彩缤纷的内容使我眼花缭乱:《小星星》一栏中,介绍了许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使我有一种冲动,想超越他们,也就是因为这股冲动吧,使我几个星期的作业都是满分,成绩也提高了不少呢。 《成长驿站》中,编辑姐姐亲近我们儿童的生活,儿童的世界,让我在这找到了温暖,也找到了知心人。在我的印象里,大人都是蛮不讲理的,逼着我们上这个那个补习班,但是,这里的编辑姐姐完全不同,她对我来说,就像一个临家的大姐姐。和我们是一起的。 在《心灵对话》、《伙伴的作品》、《小小说》和《佳作共赏》中,我阅读了大量的优秀文章,不仅在心灵上受到了熏

陶,还在作文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呢!好几次都被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征文比赛也常常轮到我,不用说,你也能猜到,因为在当代小学生上学到了好多写作的知识,所以我的作文也是屡屡获奖。 让我喜欢《当代小学生》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他不同于其他的杂志。这是一本语文、数学、英语都包括的书,而其他的杂志几乎都是以作文为主的。 《当代小学生》里,还有《故事里的数学》、《数学大观园》、《生活中的数学》等内容,让我本来不太好的的数学成绩不断提高。 再往后翻,《英语夏令营》又出现了,对于英语不太好的我,这真是一个法宝。 每个孩子都喜欢上网,我当然也不例外,《当代小学生》中的《电脑天地》一栏又教会了我好多知识。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里面的这些内容,总是令我不由自主的就沉浸如此,有几句名言说得很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书籍是人类的营养面包”,在我与书籍融为一体时,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些,我觉得,人与书真的是分不开的。 而《当代小学生》又把我的理解能力、阅读水平等又推上另一个水平。 记得有一次,弟弟趁着我出去时,好奇心大发,竟把我收藏的《当代小学生》中的一本给撕碎了一张。等我回来时,

浅谈周作人散文的苦涩之味

浅谈周作人散文的苦涩之味 中文三班倪娟娟 周作人是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他的创作尤以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笔者浅陋的谈谈对其散文的苦涩之味的感想。 周作人的著述博杂,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早期开创者之一。周作人在《两个鬼》中说:“在我心头住着DuDaimon,可以说是两个鬼。”“这两个是什么呢?其一是绅士鬼,其二是流氓鬼。”“我对于两者都有些不舍,爱绅士的态度与流氓的精神。”周作人还说他自己是“叛徒”和“隐士”的合身。体现在创作中,就有了“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风格不痛的散文。而笔者通过阅读这两类文章,觉得有一共通之处:大多数文章的笔墨间隐含着淡淡的苦涩。这里两种风格虽然都贯穿于整个20年代周作人的散文中,但“平和冲淡”更能作为体现周作人散文的突出特点。“平和冲淡”是指具有“绅士鬼”精神的文学味浓郁的一些文章,大多创作于五四时期,取材来源于生活而远于现实,讲求趣味。这与周作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有相同之处,更能反映他的气质和性格。这类文章中普遍隐含着苦涩之味。 周作人的散文提倡“为艺术”﹑“为人生”,反对一切文以载道的个人言志派,带有对旧文学的反抗和批判。五四运动以后,他的理想中的个人主义兼人道主义产生了动摇,对应于强大现实的不可触动,使他开始明白各种西方学说与思潮并不真正适合于当时的中国。他在《山中杂信一》中写道:“我近来的思想动摇与混乱,可谓以致奇其极了,托尔斯泰的无爱与尼采的超人,共产主义与善种学,耶佛孔老的教训与科学的例证,我都一样的喜欢尊重,却又不能调和统一起来,造成一条可以行的大路。”这是他的矛盾,他无法将原本的人道主义与佛家道义良好的融合,更无法与他自己一直很推崇的西方学说糅合成一体。从而构成了他独特的精神世界:平和冲淡,略微含有苦涩。在他的散文中,他贯用娓娓的语调絮谈,将知识﹑智慧﹑哲理﹑趣味﹑冷漠﹑敏感﹑苦涩都融入笔端呈现给我们。 周作人的散文深具苦涩之味。他的大部分散文都是貌似平淡,其内在思想情感却实是忧愤抑郁的。他曾经说过:“盖世间所有唯辱与苦。”在《药味集·序》中,他说:“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二旧友知其苦味。”在这里他很明白地道出了自己文章内在的苦涩。周作人深受西方﹑日本文化的影响,有着启蒙思想的头脑冷静而理智,因此,当他无力地怀着悲哀的心看着中国五四运动以后的革命运动不断地遭遇挫折和失败,他的信仰开始蒙上阴暗苦涩的影子。他的信仰是和五四反帝反封建时代精神一致的,他的《山中杂信六》中写道:“我们昏乱的国民久伏在迷信的黑暗里,既然受不住智慧之光的照耀。”“极少数的人能够以科学艺术或社会的运动去替代他宗教的要求,但在大多数是不可能的。”“我的理想或者也只是空想;将来主宰国民的心的,仍旧还是那一班的鬼神妖怪吧!”对这些在中国仍然扎着根的“痼疾”,他亦是有心无力。 周作人深受尼采的世事轮回观的影响,“生存就其本来面目而言,并无意义和目的,但不可避免地轮回,无止境地化为虚无……这是虚无主义的最极端形式:虚无(‘无意义’)是永恒的!”有时他陷于极端黯黑的宿命,认为中国也好,人类也好,都在重复他们的愚蠢和罪恶,万劫不复。“凭了他的理知,批评万物,终于归到只有自己,但是对于这唯一的自己也不能深信。”“自知如能将此种怅惘除去,可以近道,但一面也无不珍惜之意,觉得有些怅惘,故对于人间世未能恝置,此虽是一种苦,目下却尚不忍即舍去也。”这种宿命观表达出了一种苦闷的孤寂感。《山中杂信二》中他说到:“但我心底里有一种矛盾,一面承认苍蝇是与我同具生命的众生之一,但一面又总当它是脚上带着许多有害的细菌,在头上面上爬的痒痒的,一种可恶的小虫,心想除灭他。这个情与知的冲突,实在是无法调和,因为我笃信‘赛老先生’的话,但也不想拿了他的解剖刀去破坏诗人的美的世界……”这是佛教思想中的博爱与现代革命思想的矛盾,一种难以调和的苦闷孤寂。

小学生读灰姑娘故事有感作文6篇

小学生读灰姑娘故事有感作文6篇 小学生读灰姑娘故事有感作文1 灰姑娘》介绍了一个平凡的女孩子遭遇到的经历。看到这个故事我心里对灰姑娘下了一个定义:坚强、勇敢、幸福。 灰姑娘在母亲去世的痛苦中拼命挣扎,她以坚强的意志顽强地活了下来。她对她的继母从不反抗,只是一昧地依从依顺着。灰姑娘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无可忍耐得的。现在的我养尊处优,并不懂得珍惜什么,更别说是干活了。所以,我看到灰姑娘似乎看到了另一个自已,那似乎就是我的反面。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我应该学习的更好,更加加倍的坚强。灰姑娘经历过许多困难和挫折后,她依然勇敢面对,用她那瘦弱的肩膀,挑起生命的重荷。想起她的勇敢,我不禁感到愧疚。国家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却不努力学习。父亲生养我们,我们却没大没小。在课堂上,我们本应该积极回答问题,可是,我们却胆小的不敢举手。对于灰姑娘的勇敢,我是十分敬佩的。当然,灰姑娘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当然是可以得到非常多的幸福。灰姑娘的故事最终以完美告终。 我知道生活当中也有许多灰姑娘,我们应该学习灰姑娘

的精神,坚强、勇敢。只有自己努力,才能得到幸福。我们应该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 小学生读灰姑娘故事有感作文2 我有一本《灰姑娘》的童话书,这本书是我最喜欢最爱看的童话,很适合我们小朋友看,学习完后没事了就拿起这本书认真的看了起来。里面的故事情节很吸引人,故事的大概内容:从前有一个小姑娘,长得非常美丽,父亲很有钱,有一个继母,继母带来了两个姐姐,长得很漂亮但是心眼很坏,小姑娘被安排在厨房住,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挑水,做饭,洗衣服,晚上她却只能睡在灶火旁的.灰堆里,所以人们都叫她灰姑娘。有一次,国王给王子选新娘,要举行一次大舞会,请全国的漂亮姑娘参加。灰姑娘的两个姐姐也被邀请了,灰姑娘也想去,但是她的继母千方百计的想尽各种办法刁难她,让她不能去,由于灰姑娘心地善良,平时老是帮助各种小动物,现在小动物们出纷纷赶来帮助她,灰姑娘终于闯过了难关。王子和灰姑娘终于举行了婚礼,两个坏姐姐分别被鸽子啄瞎了眼睛,坏心肠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看完《灰姑娘》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身处困境不要灰心,决不能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相信幸福一定会到来的,它也教育了我不可以欺负弱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表并不重要,主要是心地善良,心

读《当代小学生》的收获

读《当代小学生》的收获 泗水县泗河街道北郊小学毛晓涵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爱的一本书:历史书,它能带你遨游悠久的历史,让你对历史不再困惑,有一个新的了解;漫画书,它能让你开怀大笑,烦恼统统抛在脑后,不再忧伤;童话书,它能带你走进其妙的世界,让你领略前所未有的故事……而对于我来说,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却不那么名列前茅,却是一本随处可见的书,它就是我的良师益友—―《当代小学生》。当老师把书发到我手里的时候,我有些莫名的激动。不一会儿,我便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书上的精彩内容无不吸引着我,这时我才明白“手不择卷”这个成语的真实含义。从那以后,我便成为了《当代小学生》的忠实小读者。 当代小学生》中有很多让我受益颇深的栏目:“成长驿站”让我知道了自己成长的步伐;“读写之窗”让我学到了更多的写作方法,使我的文章词句更优美,语句更流畅,条理更清晰;“伙伴的作品”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会了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不断充实自己,改进自己;“故事里的数学”让我知道了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小数学家论坛”,让我知道数学的解法不止有一种,我们要学会求同存异,举一反三;“故事里的数学”,会把比较难懂的数学知识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示出来,让我们一看就喜欢,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趣味去探究数学的奥秘…… 随着读完一本本《当代小学生》,我的知识也在一点一滴进步着,我总能从那些貌似很平常的文章中体会到深刻的哲理。《当代小学生》不仅给了我创作的灵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还给了我无穷的智慧。我想以后我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一定不会轻言放弃,一定会迎难而上,朝着胜利前进…… 1

周作人散文风格概说

周作人散文风格概说 首先注明一个问题:标题的概说指的是大概的说一说,是看了名家点评之后的大概总结,以及自己在读过其散文后的一点见解,本人学识浅薄,总不敢以大家之口吻对其进行概说,只能是大概说说而已!此该说不同于文学理论教程的概说。 一、有关周作人 周作人,出生于1885年,1967年去世。在八十多年的人生岁月里,有过文学艺术上的辉煌,在现代散文创作的园圃中,其散文独树一帜,留下了一段永恒的烙印。 周作人是周树人(鲁迅)的二弟,故乡的老宅和三味书屋有他童年的身影和回忆,家庭和环境的熏陶,以及它丰富的人间阅历,给了他厚实的传统文化功底。其独树一帜的散文风格,在现代文学发展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散文流派,时至今日仍可见到其延续的影响。 二、周作人散文风格特点 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大体有“人事评论”和以抒情、记叙为主的“美文”这两两大类型。相应的,也就出现了“浮躁凌厉”和“冲淡平和”两种不同的文学艺术风格。每种风格各有自己的特点,显示了他“深湛”的艺术造诣。这两种风格,通过周作人的一句话可以看得出来:“我从前曾经说过,平常喜欢和淡的文章思想,但有时亦嗜极辛辣的,有掐臂见血的痛感,……唯索解人殊不易得,昔日鲁迅在时最能知此意,今不知尚有何人耳。” (一)、浮躁凌厉 浮躁凌厉这种风格特色在周作人“关于人事的评论”中显得很明显。这类散文注重了议论、批评的杂感,触及现实,针砭时政,战斗的锋芒包藏在“湛然和蔼”的平淡叙述中。这也恰是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许多评论家,往往是以满腔的热情,激愤的言辞,写出慷慨淋漓的话语,控诉一切不合理的事物。而周作人却没有因为所要表达事物的不同而改变其一贯的习文风格,依旧是那样的温文尔雅,字里行间充满着评判和感慨。 周作人对封建传统思想的批判,写的酣畅淋漓又亦庄亦谐。在讽刺军阀暴政中,利用了“幽默与反讽”的写作方法,让被讽刺的人看了不舒服,却又挑不出刺儿来。是一种极其含蓄却又极为辛辣的讽刺方法。另外,他在针砭“病态社会”和愚昧国民性的时候,也在含蓄的“绅士”中又不缺尖酸泼辣的一面。总之“浮躁凌厉”可以恰如其分的概括这种风格特点。(二)、冲淡平和 “冲淡平和”这一大特点大多是体现在以抒情,记叙为主的“美文”之中。有许多的代表作,如《自己的园地》和《故乡的野菜》等许多散文和小品文。他的文笔不是像鲁迅那样的犀利,而是一种闲适怀抱的“平和”的写作方式。一种迥异的风格特色呈现给读者,单纯的艺术审美角度再来审视,这一类散文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了,甚至是以我个人见解是已经达到了中国现当代闲适散文的极致。 一种静心养性,平和冲淡的风格总是给人一种耳目清新,香甜酣畅的气息环绕周身,沁入心脾的感觉。不知该如何言语,只禁不住的拍手称奇。耐人寻味。 三、总结概说

朱自清写作的艺术特色

郁达夫曾经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说到:“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他丰富的艺术经验需要我们予以认真地总结。大体说来,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构思缜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荷塘月色》一开篇就“揭全文之旨”——“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接着,作品写小路的“静”,写月色朦胧的“静”,反衬自己的“心里颇不宁静”。再接着以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又以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梁元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最后画龙点睛:“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 《背影》也是篇首点明题旨:“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文章围绕“背影”对各种材料进行适当的剪裁布局。首先是由远及近,回叙父子奔丧时的相聚,细数父爱的种种表现,定下深情怀念的基调。接下来写父亲“终于不放心”,亲自“送我上车”的情景,初步揭示了父对子的挚爱之情。这些简炼的叙述,为即将推到面前的“背影”作了必要的铺垫和蓄势。再接着对父亲买桔子的“背影”集中描写渲染,一方面极写父亲行动的艰难,真切地表现父对子的深情关怀。另一方面突出“我”的动情,表现了父对子的感激思念。最后概述父亲老境的凄凉颓唐及始终惦念儿孙的厚爱。并通过读信时的心境描写,让“背影”第四次出现,首尾呼应,感情回荡。 2、浓郁的抒情色彩。 散文是长于抒情的文体,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尤应抒写“作者心灵的歌声”。朱自清的“文章之美”是与他的抒情艺术分不开的。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①、融抒情于叙事之中,追求一种“真挚美”。 在散文的创作中,朱自清常用的是“写实主义”的方法,注意抒写自己的真切感受。在那些偏重于叙写“身边琐事”,儿女情长的散文中,如《给亡妇》、《儿女》等,都善于通过娓娓动人的叙事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情意化”,质朴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此获得另一番抒情的“声色”。 《背影》是朱自清誉满文坛的代表作,叙写的是一些朴实而生动的感情细节。在叙事中,融进了真挚的情感。在通常的情况下,要表现人物的感情,往往要写这个人的正面,写他的表情、眼神等,唯恐给人印象不直接。但在这篇作品里,作者却不写父亲正面的形象而写了父亲的背影,切合人物特定的关系和场合。孩子大了,尤其是男子,他虽然很爱自己的父亲,但这种爱比较含蓄,不那么外露。在离别的时候,明知父亲很哀伤,他不会特地从正面去细致观察父亲的表情,只会在父亲转过身去时,表面装着毫不经意,而实际上是很注意地从侧面或背后去看父亲,而且也只有这时才好意思看仔细。所以,作者以背影为中心来写,正是他抒情真实的地方。 在作品中,作者围绕“背影”铺陈其事,这个重心四次点题,虚实并用,疏密有致。作品开头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第一次提到“背影”,只用一句用简笔就点破了“背影”题旨。接着作者文笔荡开,先不直接写背影,却转而从回家奔丧写起,祖母的亡故,家庭的亏空,光景的惨淡,父亲的赋闲,从北京、徐州、南京等地一路写来,有条不紊而又要言不烦。其中再三强调的是父亲自己忍住失母的悲痛,却劝慰儿子,初步展

读当代小学生有感作文精修订

读当代小学生有感作文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读《当代小学生》有感 读《当代小学生》有感 山东省环翠区塔山小学五年级五班张冰吉吉我对《当代小学生》的痴迷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我与《当代小学生》的第一次接触是在二年级的时候,开学的第一个月,当刚刚发下第一本《当代小学生》的时候,我便如饥似渴的阅读起来,读着读着便被精彩的内容吸引了,于是我又仔细的阅读了好多遍,此时此刻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手不释卷”。从此我便成为《当代小学生》忠实的小读者。 通过《当代小学生》我被虽然身体残疾却坚强学习的兰珍妮和心中充满光明的盲童孙岩深深打动了,从此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我都以兰珍妮和孙岩为榜样,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他们与疾病和命运顽强抗争的身影,便会对自己说:我不怕,要坚强。 从“十佳风采录”和“院士的故事”两个栏目中,我知道了我应该怎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从“读写之窗”栏目中,我学到了更多的写作方法,使我的文章词句更优美、语句更流畅、条理更清晰;从“伙伴的作品”栏目中,我取别人的“长”补自己的“短”,不断充实自己;从“小药方”和“民艺小制作”栏目中,我了解了更多的民间“小土方”和民间艺术品,同时也影响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并掌握这类知识,使自己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从“童话与寓言”栏目中,《白头翁的故事》我知道了做事要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废;从“大自然与小博士”和“校园科技风”栏目中,使我对神奇的大自然和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增长了许多知识,有时当我给爸爸、妈妈提问题,而他们答不上来时,我会自豪的讲给他们听。 《当代小学生》不仅给了我创作的灵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还给了我无穷的智慧,我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这样一本好书,我一定会好好地珍惜她、爱护她。

论周作人散文的两种艺术特色

论周作人小品文的两种艺术特色 金秘琳290113100043 摘要:。小品文又名美文、艺术性散文,是作者叙事抒情的完美载体。?五 四?以后,周作人首倡小品文,并在古典散文和西方随笔的影响下,将小品文的艺术张力发挥到了极致。周作人的小品文呈现出平和冲淡、苦涩忧郁的两种艺术特色,而这两种特色都是周作人散文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正是由这些部分承载了周作人人生的向往和时事压迫下的无奈。 关键词:小品文;平和冲淡;苦涩忧郁 一引言 从接触周作人起,几乎所有考试中关于周作人散文特色的选项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选上平和冲淡。可能是忽略了,可能是不受重视周作人散文里漾起的层层碧波和他蔷薇的梦虚幻掉的苦涩。他有他的平淡冲和,也有他的苦涩忧郁,这样的两种特色一直贯穿在他的人生创作的始终,相互融合交织,酝酿着风雨。在我看来这两种特色没有孰轻孰重,它们都是周作人散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两者之间相互碰撞产生的艺术张力,才使他的散文拥有高于他人之上的地位和境界。 本文就周作人散文?平和冲淡?和?苦涩忧郁?两种艺术特色展开细致的阐述,以此来更全面地了解周作人散文的深刻性,从而更流畅地享受周作人散文的艺术飨宴。 二周作人小品文的平和冲淡的体现 (一)恬淡从容、真率亲切 周作人的散文恬淡从容,真率亲切,庄重静穆,典雅厚重。他追求平淡,认为?平淡?是散文的一种极境。所以他的写法会很随性,不娇柔,不造作,没有感情和笔墨的夸张。就连人生中最让人流恋的初恋,他也要质朴平和地娓娓道来?每逢她抱着猫来看我写字,我便不自觉得的振作起来,用了平常所无的努力去映写,感着一种无所希求的迷蒙的喜乐。并不问她是否喜欢我,或者也不知道自己是爱着她,总之对于她的存在感到亲近喜悦,并且愿为她有所尽力,这是当时实在的心情,也是她所给我的此物了。在她是怎样不能知道,自己的情绪大约只是淡淡的一种恋慕,始终没有想到男女夫妇的问题。?(《初恋》)三姑娘来看他练字,他却连抬头看她的勇气都没有,只是更加努力地去练字,感受到的是朦胧的喜悦、淡淡的恋慕。这种双方都未知,都不曾读懂的恋爱在周作人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是初恋,是暗恋,是单相思都未可知。但是我们能感受到这种情感的平淡真实。?作者的心情是清淡闲散的,所以文字也十分简洁。?(朱光潜),窗明几净,那时的作者哪会有什么别的心思,更不会有什么夫妇之念,只是很简单的但又弥足珍贵的初恋的小情绪。相比之下,郁达夫的初恋就显得大胆露骨的多了。?我在月光里看到了她那张大理石似的嫰脸,和黑水晶似的眼睛,觉得怎么也熬忍不住了,顺势就伸出了两只手去,捏住了她的手臂。?(《水样的春愁》)伴着冲动的初恋也不失浪漫,但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也许是含蓄之美。周作人的平淡之美当然不只体现在他的《初恋》之中,给人流下更深刻的平淡的印象的

当代小学生五年级读后感500字5篇

当代小学生五年级读后感500字5篇 【导语】《当代小学生》里面有许多有助于写作的金点子以及小妙招,还有很多名著的赏析和赏评,阅读这些,对写作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帮助。以下是WTT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当代小学生》是一本优秀的杂志。我非常喜欢它。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虽然装帧简单,朴素,却包含了丰富有趣的内容。这里面有”红色故事“,讲的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有”成长驿站“,讲的是在同学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有”手工作坊“,教我们做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等;还有”自然天地“,讲述大自然的奥秘。 其中,”红色故事“栏目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2011年6月的期刊里讲述了彭德怀的感人故事。彭德怀出身在贫苦家庭,即使驰骋沙场成为一名大将军,依然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朴实善良,遇事总是为他人着想。在1959年7月召开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遭到错误批判,被免了职。会后,他搬到了北京西郊的一个小村子里。在这个小村子里,彭德怀热心帮助周围的人。他发现村民的饮用水极不卫生,便自费安装水管和龙头,使全村人用上他发明的”自来水“。下暴雨时,他趟着水挨家挨户地探望村子里的人家。当他发现一户人家漏雨时,坚持让这家人搬到自己的房子住。村民不肯打扰彭德怀,于是,彭德怀叫来几个战士帮着用苇席遮好屋顶,才安心离去。还有一次,他的邻居脑溢血,他主动帮他照看孩子,并拿出自己的积蓄为邻居买药、买奶粉。彭德怀的善行善举赢得了全村人的尊敬。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村民们也主动给彭德怀送米、送菜、送油。当然,彭德怀是不会收的,他知道村民们家里并不宽裕。通过这个故事,我学会了”做事前,先做人“的道理。无论做多大的事业,起点都是做人。我们要心中充满爱,与人为善,做个好人。 《当代小学生》给我带来了知识与智慧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快乐和启迪。我非常喜欢它。

周作人平和冲淡的风格

周作人平和冲淡的风格 1924年,周作人经历了五四落潮的彷徨期后,把散文创作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理想家园,自觉地选择“美文”作为抒写情感的喷发口,认为写作其实是“自己的园地”,纯粹是为了自我情致的表达。写文章最好就是与“想象的友人”“闲谈”,这样的一种写作姿态决定了他散文的体式基本是“闲话体”,并由此而形成“冲淡平和”的独特风格。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都是他在生活中的见闻感想,取材平凡锁碎,诸如茶食、野菜、野花、菱角、自己的初恋、爱女的生病等,借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绪,给读者某些生活的启迪或感悟。其最为动人之处,是在平淡的叙述中有人生的况味,有内心的情趣。如《北京的茶食》中写道:“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心要的……”这里写的都是平常的事物,但跟人生不无关系,颇有生活情趣。同时,这些散文往往以知识为思想感情的“载体”,旁征博引,将诗情和理性渗入其中,抒写真切具体,给人以知识的熏陶。如《喝茶》一文,所谈及的是中外许多喝茶和吃点心的知识,而最终要告诉人们的是,喝茶应以绿茶为正宗,“赏鉴其色与香味”,而且“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大都写得悠闲、恬淡,笔调从容舒徐,但并非纯是悠哉游哉、无病呻吟之作,而是将人生的酸甜苦辣潜藏于字里行间,表现出冷静机智,和谐自然,朴素有味。教材把这种文风特点归纳为:闲谈体、涩味、简单味、趣味和节奏。周作人的散文简单、散漫,可内涵丰富,在读作品时要细细地体味,尊重自己的阅读感觉。 闻一多在1926年5月的《晨报副刊?诗镌》上发表《诗的格律》一文,主张:自然的不都是美的,美不是现成的。……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我来了体现的三美 音乐美:押韵(泪、对,我、火,喜、你,风、胸,息、你、里)、句内标点的跳跃性; 绘画美:血泪、火、青天、赤胸(色彩的鲜明和强烈的对比);建筑美:全诗12行,每行11个字。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家的杰出成就 《家》也属于前期创作。除了上述有关“青春型”创作的共同特色之外,《家》杰出成就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