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慈母情深》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慈母情深》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慈母情深》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6课《慈母情深》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劈.柴(pǐ)积攒.(zǎn)

绰.绰(chuò)桀骜

..不驯(jié ào)

呵.斥(hē)内疚.(jiù)

虎视眈.眈(dān)怪诞.(dàn)

轻蔑.(miè)惴.惴(zhuì)

怂恿

..(sǒng yǒng)干瘪.(biě)

竹篾.(miè)攥.(zuàn)

2.读准多音字

(1)号.啕大哭:háo其他读音:hào组词:号码

(2)晕.头转向:yūn其他读音:yùn组词:红晕

(3)龟.裂:jūn其他读音:guī组词:乌龟

其他读音:qiū组词:龟兹

二、重要词语

1.绰绰:形容经济很宽裕,用不完。

2.一贫如洗:指一无所有,非常贫困。

3.桀骜不驯:性情倔强不驯顺。

4.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5.怪诞:荒诞离奇。

6.惴惴: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

7.非同小可:形容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8.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慌,行动失常的样子。

9.怂恿: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多用于贬义。

10.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11.干瘪:干枯收缩,不丰满。

12.龟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三、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籍山东省荣城县,1949年生于哈尔滨,1968年中学毕业后到北大荒农场当工人。1974年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编辑。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作品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知青小说”,表现一代知识青年在那场荒谬的历史运动中所显示出的理想追求和人格精神,热情讴歌了在动乱年代和艰苦环境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夜有暴风雪》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的另一类作品则相对平实,作品取材于城镇、农村、学院、家庭等领域的生活,表现了他开拓生活视野的意向,体现出鲜明的纪实风格。

四、写作背景

本文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一元五角钱”买一本书在当时是不容易的事情。

1.描写母亲她们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场景,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有什么作用?

点拨:本文描写母亲她们的工作环境恶劣、艰苦,劳动场景忙碌、紧张,可见母亲挣钱的艰辛,与下文母亲毫不犹豫给钱让“我”买书形成对比,更有力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慈爱,突出了主题。

2.文中说“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与朱自清被父亲的“背影”感动得流泪相比,你觉得哪一个更精彩、更动人?

点拨:选取自己认为更精彩、更动人的一个分析。如:我觉得本文的描述更精彩、更动人。“我”目睹了母亲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场景,深切感受到母亲挣钱的艰辛,但母亲为了满足孩子强烈的读书愿望,仍旧给钱买书,实在令“我”心酸、感动,更加感激、敬重母亲。

3.核心图解

1.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 ào________不驯zhèn____耳欲聋

羞____kuì难当无地自róng____

无精打cǎi____ fēi____同小可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低矮得使人感到心理压抑

..。

(2)那一天母亲数落

..了我一顿。

3.给下面形容母亲的词语连上线。

瘦弱的手指

疲惫的脊背

龟裂的眼睛

4.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慈母情深》节选自当代作家________的散文《我的父亲母亲》。本文抓住母亲__________的特点,通过“________”与“________”两个典型事例,形象地突出母亲诸多良好的品质,流露出一位普通母亲的伟大情怀,说明了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5.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

(2)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钱。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

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我的同代人们,当你们也像我一样,还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时候,如果你们也像我一样,生活在一个穷困的普通劳动者家庭的话,你们为我作证,有谁曾在决定开口向母亲要一元多钱的时候,内心里不缺少勇气?

当年的我们,视父母一天的工资是多么非同小可呵!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过几次《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直接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当然不能取代“精神食粮”。

我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叫“维他命”,更没从谁口中听说过“卡路里”,但头脑却喜欢吞“革命英雄主义”。一如今天的女孩子们喜欢嚼泡泡糖。

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去母亲的工厂向母亲要钱。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中世纪作坊式的街道小厂。

一排破窗,至少有三分之一埋在地下了,门也是,所以只能朝里开。窗玻璃脏得失去了透明度,乌玻璃一样。我不是迈进门而是跌进门去的。我没想到门里的地面比门外的地面低半米。一张踏脚的小条凳权作门里台阶。我踏翻了它,跌进门的情形如同掉进一个深坑。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心理压抑。不足二百平方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那些女人们热得只穿背心。有的背心肥大,有的背心瘦小,有的穿的还是男人的背心,暴露出相当一部分丰厚或者干瘪的胸脯。千奇百怪。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而她们不得不一个个戴着口罩。女人们母亲们的口罩上,都有三个实心的褐色的圆。那是因为她们的鼻孔和嘴的呼吸将口罩濡湿了,毡絮附着在上面。女人们母亲们的头发、臂膀和背心也差不多都变成了褐色的。毛茸茸的褐色。我觉得自己恍如置身在山顶洞人时期的女人们母亲们之间。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们母亲们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

一个用竹篾子拍打毡絮的老头对我大声嚷,却没停止拍打。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的电热烤着我的脸。

“妈……”

“……”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并因自己十五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

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从此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6.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上述语段的主要内容。

7.选文采用了什么顺序讲述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语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工作环境的恶劣?

9.“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这儿的“竟”包含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10.“我”拿着母亲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类文阅读】

(2010·江苏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

母亲石

梁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

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4期)

11.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

12.请说出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复杂的内心情感。

13.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

14.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5.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②段中又说“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

【表达交流】

16.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写出你的感受。

某杂志调查表明,中国父母对子女讲得最多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这三句话完全可以涵盖中国的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内容。父母的这种期待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三句话不断重复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读完以上材料,相信你深有感触。请你就三句话中的某一句在教育中的负面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

(2)你受到的家庭教育或许与以上材料所述类似,或许根本不同。能简单介绍你家庭的教育特点吗?请用“……既……又……而且……”的句式表达。

【体验中考】

17.(2010·四川眉山中考)请仔细观察右边漫画《压岁钱!压谁钱?》,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说说你对漫画《压岁钱!压谁钱?》的理解。

(2)请你结合漫画《压岁钱!压谁钱?》,对今年给你压岁钱的长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说点什么。(选择一个对象,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语境)

参考答案: 1.答案:桀骜震愧容采非

2.参考答案:(1)憋闷,窒息。(2)列举过失而指责。

3.答案:瘦弱的——脊背疲惫的——眼睛龟裂的——手指

4.答案:梁晓声慈爱帮我要书给我钱买书(后三空意思对即可)

5. 参考答案:(1)这里用“充血的独眼”比喻“派出所门外的红灯”,渲染阴森恐怖的气氛,也表现出“我”心里的恐惧。(2)讨回了书,取得了胜利,母亲没有笑容,也没说“谢谢”。“语调很平静”“昂然”表现出母亲讨回的不仅仅是小人书,更是做人的尊严。

6. 解析:概述要基本具备一个事件的几要素。

参考答案: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7. 解析:先说结果,再说经过、原因,这种记叙顺序叫“倒叙”。

参考答案:倒叙。便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在当时贫困的情况下,母亲却能够慷慨地给“我”买书,突出慈母的形象。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8.解析:找出描写环境的词句,再综合归纳。

参考答案:空间狭小;酷暑炎热;空气污浊;噪声大。

9. 解析:仔细分析整段话,要综合全文考虑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参考答案:说明原本就短暂的青春在忙碌而辛劳的工作中流逝了,“我”为忽略了母亲的苍老而愧疚。

10. 解析:答案不固定,可以结合下文“我”给母亲买罐头的情节思考作答。一定要具体而合乎情理。

答案示例:妈妈,您不但辛苦挣钱养活我们,而且还慷慨地给我钱买书,我实在对不起您。您由于长期缺少营养,竟变得如此瘦小苍老了。

11. 参考答案: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红线和银针的形状和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

12. 参考答案:母亲此刻内心充满了对离家求学的儿子的不舍,对离开母亲呵护的儿子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

13.参考答案:母亲年近80,“我”却要离开母亲去外地工作,表达了“我”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内疚和自责。

14.参考答案:(1)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2)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加关爱母亲。

15. 参考答案:母亲石“身不高”“形不奇”,外表平凡,所以普通;但它又是寄寓了新教派创始人宗喀巴母亲的盼儿望儿深情的望儿石,被请到庙门口接受信徒崇拜,成为圣母石,普通的石头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当然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

16. 答案示例:(1)扼杀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丧失个性和创造力;使孩子只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其他素质,发展不全面;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自暴自弃。

(2)我家的家庭教育既尊重个体差异又发扬自主精神,而且鼓励创新、紧跟时代步伐。

17. 解析:(1)不设统一答案,能扣住压岁钱给长辈带来压力这一中心表述,语言通畅即可。(2)不设统一答案,注意说话对象、语气和语境。

答案示例:(1)“压岁钱!”——民间习俗,过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子贺新年的钱,含有暖暖的亲情。“压谁钱?”——“谁”是“岁”的谐音,一语中的,说明现在变味的“压岁钱”更像“人情债”,而且数目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长辈不堪其“压”,以致喘不过气来。

(2)爸爸妈妈,你们又辛苦了一年,过去儿子无知,现在儿子懂事了,知道你们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大,上有老,下有小,今年的压岁钱就免了吧,岁末用吉利的话祝福我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