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词系辞上下

周易系词系辞上下
周易系词系辞上下

繫辭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為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

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

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此哉.古之聰明叡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齊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

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易曰.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乾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繫辭下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

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

以察.蓋取諸夬.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蔾.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仟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祇悔.元吉.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脩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脩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謙尊而

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辯義.巽以行權.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

器.占事知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說卦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

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撓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於地也為黑.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敷(去掉文).為大塗.為長子.為決躁.為蒼筤竹.為萑葦.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其於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

不果.為臭.其於人也.為寡髮.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輮.為弓輪.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其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其於輿也.為多眚.為通.為月.為盜.其於木也.為堅多心.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冑.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鱉.為蟹.為蠃.為蚌.為龜.其於木也.為科上槁.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蓏.為閽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於木也.為堅多節.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其於地也.為剛鹵.為妾.為羊.

序卦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至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有無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有夬.夬者.決也.決必有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

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雜卦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故也.蠱則飭也.剝.爛也.復.反也.晉.晝也.明夷.誅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恆.久也.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大壯則止.遯則退也.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豐.多故也.親寡.旅也.離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

訟.不親也.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周易系词系辞上下

繫辭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為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

现代易学文化纲要

现代易学文化纲要 丘亮辉 提要 易学是中华文化的大根大本、渊远流长。古有夏易连山、商易归藏、周易经传、历代易学有象、数、义、理各派,当代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建设现代易学文化。本文对现代易学的发展、特性、内涵和创新之路,提出的意见,可以看作现代易学的初步纲要。 关键词:周易现代易学纲要 Abstract Establishing a modern I - Ching I –Ch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fter ancient Lianshan of Xia Dynang,Guizang of Shang Dynasty, Jingzhuan of Zhou Dynasty and all previous dynasties, I –Ching developed different academic system, for example Xiang,Shu,Yi and Li.We consciously and unconsciously establish and develop modem I–Ching in present ag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opinion of characteristic, content and innovation of modern I - Ching. It is the preliminary summary of modem I - Ching Key words: I – Ching Modem I - Ching, Summary 易学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渊远流长。古有夏易连山、商易归藏、周易经传、历代易学有象、数、义、理各派。易学文化延续几千年之久,对中国、东亚乃至世界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现代易学是对古代易学的继承和发展,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和显著的特征,而且是历代社会所需要并且为社会服务的文化。目前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易学顺应时代潮流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形态,反对一切不符合科学精神和现代人文理念的内容。因此,带有愚昧和迷信内容的旧易学,在现代社会是没有出路的。 在易学文化领域反对愚昧和迷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现代人文理念去研究易学,厘清其精华和糟粕,继承和创造现代易学文化,为建设当代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现代易学是历史上没有先例的创新,要有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要允许出错甚至失败,要营造百花齐放的环境,通过百家争鸣的方法,促进现代易学文化的成长。现代的易学工作者不管自觉与否都为现代易学作贡献,贵在自觉地、全面地、有组织地团结易学界、科学界、人文界的有识之士,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本文仅就现代易学的发展、特性、内涵和创新之路,提出初步的意见,以便引起学界的讨论,推进现代易学的研究。 一、现代易学的发展 现代易学为推翻帝制以降的易学。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事实,今天倡导现代易学研究的自觉性,意在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化需要。在中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现代易学是在摸索中发展的,有漫长的、曲折的发展历程。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顾颉刚、李镜池、郭沫若、钱玄同、余永梁等学术界开展了关于《周易》作者和成书年代问题的大讨论,意在否定传统的说法,认为《周易》非伏羲、文王所作,《易传》非孔子所作,从而掀起了现代易学的第一个高潮。 朱谦之的《周易哲学》(1926年)最早以“宇宙观”、“人生观”、“伦理学”、“知识论”说《易》,将西方哲学融人易理,把现代易学从传统儒家哲学向现代哲学发展。 郭沫若在20年代末最早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探讨《周易》。他的《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一文中认为,《周易》的根本观念是阴阳两性的对立,宇宙充满了这些矛

易经系辞下篇(注音版)

《周zh ōu 易y ì系x ì辞c í下xi à传zhu àn 》 一Y ī 八B ā卦ɡu à成ch én ɡ列li è,象xi àn ɡ在z ài 其q í中zh ōn ɡ矣y ǐ。 因y īn 而ér 重ch ón ɡ之zh ī,爻y áo 在z ài 其q í中 zh ōn ɡ 矣y ǐ 。 刚ɡān ɡ柔r óu 相xi ān ɡ推tu ī ,变bi àn 在z ài 其q í中zh ōn ɡ矣y ǐ 。 系x ì辞c í焉y ān 而ér 命m ìn ɡ之zh ī ,动 d òn ɡ 在z ài 其q í中zh ōn ɡ矣y ǐ 。 吉J í凶xi ōn ɡ悔hu ǐ吝l ìn 者zh ě ,生sh ēn ɡ乎h ū动d òn ɡ者zh ě也y ě;刚ɡān ɡ柔r óu 者zh ě,立l ì本b ěn 者zh ě也y ě ; 变bi àn 通t ōn ɡ者zh ě ,趣q ù时sh í者zh ě也y ě 。吉J í凶xi ōn ɡ者zh ě ,贞 zh ēn 胜sh èn ɡ者zh ě也y ě 。天Ti ān 地d ì之zh ī道d ào , 贞zh ēn 观ɡu ān 者zh ě也y ě。日R ì月yu è之zh ī道d ào ,贞zh ēn 明m ín ɡ者zh ě也y ě 。天Ti ān 下xi à之zh ī动d òn ɡ ,贞zh ēn 夫 f ū 一y ī者zh ě也y ě 。 夫F ū乾qi án ,确qu è然r án 示sh ì人r én 易y ì矣y ǐ 。夫F ū坤k ūn ,聩ku ì然r án 示sh ì人r én 简ji ǎn 矣y ǐ。爻Y áo 也y ě者zh ě , 效xi ào 此c ǐ者zh ě也y ě。象Xi àn ɡ也y ě者zh ě ,像xi àn ɡ此c ǐ者zh ě也y ě 。爻Y áo 象 xi àn ɡ动d òn ɡ乎h ū内n èi ,吉j í凶 xi ōn ɡ 见xi àn 乎h ū外w ài ,功ɡōn ɡ业y è见xi àn 乎h ū变bi àn ,圣sh èn ɡ人r én 之zh ī情q ín ɡ见xi àn 乎h ū辞c í 。 天Ti ān 地d ì之zh ī大d à德d é曰yu ē生sh ēn ɡ ,圣sh èn ɡ人r én 之zh ī大d à宝b ǎo 曰yu ē位w èi 。 何h é以y ǐ守sh ǒu 位 w èi 曰yu ē仁r én 。何H é以y ǐ聚j ù人r én 曰yu ē财c ái 。理L ǐ财c ái 正zh èn ɡ辞c í ,禁j ìn 民m ín 为w éi 非f ēi 曰yu ē义y ì 。 二èr 古G ǔ者zh ě包b āo 羲x ī氏sh ì之zh ī王w án ɡ天ti ān 下xi à也y ě , 仰y ǎn ɡ则z é观ɡu ān 象xi àn ɡ于y ú天ti ān , 俯f ǔ则 z é 观ɡu ān 法f ǎ于y ú地d ì,观ɡu ān 鸟ni ǎo 兽sh òu 之zh ī文w én ,与y ǔ地d ì之zh ī宜y í,近j ìn 取q ǔ诸zh ū身sh ēn ,远yu ǎn 取q ǔ诸 zh ū 物w ù ,于y ú是sh ì始sh ǐ作zu ò八b ā卦ɡu à ,以y ǐ通t ōn ɡ神sh én 明m ín ɡ之zh ī德d é ,以y ǐ类l èi 万w àn 物w ù之zh ī情q ín ɡ 。作Zu ò 结ji é绳sh én ɡ而ér 为w éi 网w ǎn ɡ罟ɡǔ ,以y ǐ佃ti án 以y ǐ渔y ú ,盖ɡài 取q ǔ诸zh ū离l í 。 包B āo 羲x ī氏sh ì没m ò ,神sh én 农n ón ɡ氏sh ì作zu ò,斵zhu ó木m ù为w éi 耜s ì,揉r óu 木m ù为w éi 耒l ěi ,耒l ěi 耨 n òu 之zh ī利l ì ,以y ǐ教ji ào 天ti ān 下xi à ,盖ɡài 取q ǔ诸zh ū益y ì 。

易经与人生

感悟《易经与人生》 摘要: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对于已经距我们数千年之久的古代文化书籍,以及里面所包含的自然哲学、伦理实践和对人生的看法态度,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在这个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但精神方面却缺乏食量的时候,易经更具有引导作用,就像航行在大海中航船的灯塔一样,在迷失的时候能够找回自己的方向。在《易经与人生》这门课程学习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对《易经》这门深奥哲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课程中,老师讲解的几项基本的卦象,也使得我对人生和哲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易经乾卦坤卦 据说,易经是由伏羲氏和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先有伏羲氏做先天八卦图,后周文王姬昌被囚七年,闲来无事在前人基础上推演出后天八卦图。从本质上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籍,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了这些预测规律理论的书。以现在的角度看,这很有迷信的成分,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占卜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奠基和促进作用,而易经更是对后来各种文化、经籍、言行等等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无论是儒家、道家等远古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是到明朝时期创立的心学,乃至民国创立现在很流行的厚黑学,在它们的立言中都能找到易经的根源,也因此,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成为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本质就是用来占卜的书,但是社会中的很多人却打着易经的旗号招摇撞骗,像什么算命测字看风水。我认为,学习易经能够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能够预测到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但是这要求学习者本身的学习修养,这么深奥的哲学思想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够看透看穿的,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看透所有人的未来。易经,给有学问的人带来的是人生的境界与追求,给迷信的人

《周易》打印版

第三讲:周易 一、《周易》简介 (一)“易”与“经”的含义 “经”就是道就是理,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阐明天理、人道的书,称作“经”。“经”是最神圣的典籍与权威性的著作。 《周礼·春官宗伯·大卜》曰:“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据说《连山》以艮卦为首,《归藏》以坤卦为首。二书均已亡失,唯剩《周易》流传下来。郑玄:“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他认为《周易》为周代的《易经》。即周朝的卜筮之书。 《易纬》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二)《周易》一书的结构 《周易》包括“本文”与“解说”两部分。 “本文”部分称为“经”,由64卦的卦象、64卦的卦辞和384爻的爻辞组成。其中,《上经》30卦,《下经》34卦。 “解说”部分称为“传”,是记载后人对卦、爻辞的各种解释和理论上的发挥,共有十篇,称作“十翼” 1. 《易经》 64卦指的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2.《易传》 《易传》是最早的一部解释《易经》的书。一般认为《易传》由战国时代的儒家所作。《汉书·艺文志》认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是说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

“十翼” 《系辞》上、下《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 《说卦》《序卦》《杂卦》《彖传》上、下两篇是说明每一卦的基本思想,解释卦辞。《象传》上、下两篇,一部分是说明如何按照卦的基本思想去行动(又称为“大象”),一部分是解释爻辞的(又称为“小象”)。 《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两卦的基本思想的。 《系辞传》上、下两篇是总论《经》的基本思想的。 《说卦传》是总述八卦代表的各类事物及其原理、变化等。 《序卦传》是对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说明。《杂卦传》是说明各卦之间的关系的。 (三)《周易》的传承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又说“西伯拘羑里演周易。”(《自序》)孔子曾删《诗》、《书》,订《礼》、《乐》,作《春秋》,然后传述《易》,儒家将《易经》冠为六经之首。 西汉《易》学衍化出孟喜、京房、施仇、费直、梁丘贺等不同派别,后汉郑玄、特别注重卦的形象与数字。 三国曹魏时的王弼一反汉代《易》家的学说,扫除象数,专言义理。 唐初孔颖达为王弼《周易注》作疏。李鼎祚的《周易集解》。 宋朝时期,程颐的《程氏易传》与朱熹的《周易本义》。 明代有来知德的《周易集注》。 清代则致力于汉易的复元,在汉学盛行之前有王夫之的《周易内传》、《周易外传》、《周易大象解》。 近代则有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 我们今天对《周易》的了解可看刘师培的《经学教科书》,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学》。“中国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古代的易经(论原则的书是)这类思想的基础。易经中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是有绝对权威的]。”

周易之系辞传

周易之系辞传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①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② 注释: ①悉:全,都。材:一本作“才”,二者通。三才即天地人。 ②道:三才之道。等:阴阳贵贱之差等:物,事物。此指阴阳二物,阳爻代表阳物,阴爻代表阴物。文:文彩。不当:谓阴物(爻)居阳位,阳物(爻)居阴位。 今译: 《周易》这部书,广大而完备,有天道,有人道,有地道。兼备天地人三才而两两相重,所以成为(一卦)六画。六画不是别的,是三才之道。道有变动,所以称为爻。爻有不同等级,故称为物,物(阴阳)相杂,故称为文彩,阴阳两爻不当位,所以吉凶产生。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王之事邪?①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②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③ 注释: ①文王与纣王之事:指《周易》反映的是商纣王把周文王囚禁在羑里这一历史事件。即《彖》释《明夷》所谓“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 ②辞:指《周易》卦爻辞。危:危惧。易:平易。倾:覆。 ③其:代词。指卦爻辞。不废:无所遗。要:要旨。 今译: 《周易》成书,大概当在商代末期,周代德业隆盛之时吧?反映的当是文王与纣王的事情吧?所以《周易》含有危惧之辞,(其辞)由危惧变得平易,由平易变得倾覆。《周易》卦爻辞中所蕴含的道理十分博大,百物皆具备其中而无所遗弃。(卦爻辞中)这种危惧一致贯串《周易》的始终。其大要归于无咎。这就是《周易》的道理。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①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②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③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④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⑤ 注释: ①原始要终:与《系辞上》“原始反终”相似,穷其事物之初,又要会事物之末。始,初。要,约。初爻代表事物之初,故称“始”。终,终结。上爻代表事之末,故曰终。质:体。 ②杂:阴阳错杂。时物:指不同条件下的事物。时:时机。卦有卦时。爻有爻时。物:事。初:初爻。上:上爻,难知:初爻处下代表事之微,故曰难知。易知:上爻代表事物终结而彰明,故曰易知。本末:指初爻上爻。 ③初辞:初爻之辞。拟:比类。卒成:事最后形成。终:上爻之辞。杂物指阴阳杂居。杂,错杂。物,事,即爻不同代表事物不同。“爻有等,故曰物”。撰:一本作“算”,此当训为论述。辨:别。中爻:指卦中四爻。 ④噫:叹词。要:求。彖辞:即卦辞。二与四同功:二与四同为阴位同互一卦,有相同的功用。异位:指二与四处不同位置,二处内卦,四处外卦;二居中,四失中。近:就四而言,四多惧因近五之君。 ⑤不利远:阴不利于疏远九五,此就二言之。柔中;二以柔居中。三与五同功而异位:

儒家与《易经》的关系

儒家与《易经》的关系 儒家与《易经》的关系,可以从孔子和《易传》说起。孔子及其后来的儒家对《易经》是很重视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儒学建构,不仅受到了《易经》中阴阳之间关系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了阴阳相交的运动变法的启发,《中庸》就是从《易经》中衍生出来的。没有前者,就没有所谓的以“仁”释“礼”的儒学,没有后者,就没有儒家思想的灵魂——中庸之道。孔子对《易经》的重视,历史上是有明确资料记载的。相传,《易传》就为孔子晚年所作。《论语·述而》也说:“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看来,孔子是在50岁以后(有人说,孔子学《易》在68岁),才开始痴迷《周易》的,可谓相见恨晚。《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这些能够相互印证的资料无疑表明:孔子对《易》是有过精深研究的。我们大家都知道,孔子曾经提出过人生的五大里程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据说,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正如他在上面感慨的那样:“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我们知道,孔子早期四处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得不到各路诸侯的采纳。而艰难困苦不改其志,即使累累如丧家之犬,仍然还要“知其不可而为之”。至于孔子的主张为什么的不到当时得不到认可呢?原因也许很简单,就是孔子那一套以“仁”释“礼”的儒学建构缺少了内在的灵魂,很容易沦为一种死板的形式和教条。而知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孔子当时并没有读到《周易》。今天的我们也许无法想像,当时看本书是很困难的,尤其像《周易》这样的书,属于官方的教科书,只能藏在周天子自己家里的小图书馆里,属于秘藏典籍,为太史只有少数的几个人才能看到。别说孔子这样的一个没落贵族的后裔,就是王公贵族也很难看到。所以说,孔子读《易》不得,是很苦恼的。孔子能最终读到《易经》,还是沾了时代的光。我们前面说过,春秋末年,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周王室衰微以后,原来在周天子身边当文官的知识分子为了生计,都跑到各路诸侯国去了。但这些人出走,并没有空着手,临走还要捞一把,随身带走了一些东西。带走的什么?文人嘛!当然带的是书。就像今天我们很多知识分子搬家,最为珍贵的还是书籍。在被这些人带有的书籍当中,很可能就有《易经》。孔子晚年定居鲁国,当了个编纂鲁国历史的小官,才得以见到《易经》的庐山真面目。孔子看到《易经》

试题--儒学与人生

儒学与人生--试题. 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 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 1.(本题分值:2)

中国史学的一个很大特点是什么? A.做人与记人 B.记事与做人 C.做人与做事 D.记事与记人 用户答案: 2.(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 A.修身 B.齐家 C.治国 D.平天下 用户答案: 3.(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儒学的真正本质是什么? A.一种政治学说 B.一种关于人生的学问 C.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 D.一种伦理学说 用户答案: 4.(本题分值:2) “今之学者为人”中“为人”指的是什么? A.做人 B.做给自己看 C.作为 D.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 用户答案: 5.(本题分值:2) “出自哪部典籍?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汉书》A. 《周易》B. 《孟子》C.《论语》D.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6.( ”为己指什么?“古之学者为己”中“A.学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 B.为自己名利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C. 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D.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7.( ”是哪位先贤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孙子韩非子B. C.老子D.孔子 : 用户答案:2) 8.(本题分值 做人就是要处理什么样的关系?A.人和事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B. C.人和动物的关系D.人和自然的关系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9.( 儒学讲仁,孔子讲仁学,讲仁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是什么? 学习别人A. 做自己的事B.从自己做起C.照着别人去做D.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10.( 如果孔子的思想是仁学,仁的最基本的一个内涵是什么? 爱学习A. 爱民族B. C.爱国家D.爱人 : 用户答案:2) 11.(本题分值 ”.汗青是什么?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化A.历史B.哲学C. D.儒学 用户答案: :2) 12.(本题分值 下面哪位是儒学的奠基人?孟子A. 荀子B. C.孔子老子D. : 用户答案:2) 本题分值13.( 出自哪部典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礼记》A. B.《论语》C.《孟子》D.《周易》 : 用户答案:2) 本题分值14.(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一个是局限性,还有一个是()?A.重复性时代性B. C.象征性D.历史性 用户答案: :2) 15.(本题分值 儒学的核心是()? 人与仁A. 民与君B.仁与礼C. D.人与人 用户答案: :2) 16.(本题分值 儒家形而上学哲学重点是在()学科中进行展开的?理学、心学A.自然学B.心理学C. D.科学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17.( 上个世纪,中国哪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研究了周易哲学,研究基督教哲学,参与、组织翻译了许多基督 教经典著作。并用信、知、行来总结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杜维明A. B.冯友兰C.谢扶雅D.熊十力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18.( ”在儒家思想中指的是()?“”“身心和谐中心心脏A. B.人的精神C.心思D.心情 : 用户答案:2) 19.(本题分值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孔子说:是什么意思?凭他的能力能治理出周文王那样的盛世A. B.如果我能被用,周国一定胜利

系辞传

《系辞传》也就是《系辞》,是《易传》的一部分,作为解释《易经》之用。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系辞》是《十翼》中的两篇。《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系”为系属之义。孔颖达疏:“系属其辞于爻卦之下。”为《周易》经文之外全书原理的通论。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说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肯定自然界存在阴阳、动静、刚柔等相反属性的事物;提出“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生生之谓易”的观点。认为相反事物的“相幸”、“相荡,、”相推“、”相感“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是万物化生的源泉。提出”是故易有大极,大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宇宙衍生观。认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即事物必须经过变革才有前途。同时又承认”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永恒性。还阐释八卦来源、占筮方法、圣人四道、乾坤德性和功用、九卦的含义等等。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巨大作用,传中提出的太极、两仪、道、器、神、几、意、象等,作为哲学范畴被后世广泛运用。文中以蓍求卦法成为象数学的重要依据。[1] 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易经》产生的情况及来源,二是《易经》与天地宇宙的关系,三是谈及《易经》不同的卦象如何构成,四是谈及《易经》的功能。它推翻了《周易》的起源与义理,推阐了《周易》的作用,同时解释了卦辞、爻辞的象征意例。 “《系辞传》也称大传,是对经文的整体论说。文章探讨了《易经》的起源,介绍了古老的筮法,选释了部分爻辞。《系辞传》是一部具有很深蕴含的哲学著作。”第一章第一节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第一章第二节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第二章第一节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第二章第二节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第二章第三节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象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 第三章第一节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第三章第二节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第三章第三节

正确弘扬易经促进文明进步

正确认识易经弘扬易经文化 世界易经学会执行会长况君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东方文明曾经有过极具辉煌的成就。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特别是中国所创造的文明永远是光辉灿烂的。在众多的文化和民族中,中华民族具有高超的智慧,而这种智慧集中体现在中国传统易经文化之内。易经文化,从古到今,都对世界文明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易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源泉。甲申年九月以来,学术界对《易经》文化提出批评,继而引起争议,很有必要正确认识易经,才能弘扬易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一、周易热间接引发学术争议 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传统文化热”、“周易热”相继兴起,但“周易热”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以占卦、算命、风水等象数类,第二将易经思维方式引入现代自然科学的“科学易热潮”。前者视《易经》为纯粹的卜筮之书,后者在很大程度上进入牵强比附的误区。在科学易热潮中,有不少学者渐而大胆提出“管理易”、“中医易”“音乐易”“美术易”“天文易”“生物易”“数学易”“军事易”“物理易”等观点,两股“易热”逐渐风糜东南亚许多国家,西方也有部分国家学者介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特别是从事术数研究的人打着“科学”的旗号,游荡于社会各阶层,遍及各个社会角落,影响极大,间接引起了国内部分自然科学界科学家的惴惴不安,在二00四年九月三日上午,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上,杨振宁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报告明确指出易经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启蒙,杨振宁的发言,代表了部分科学家的心声,甚至杨振宁认为一直以来都有学者持有他的这一观点,但他们中很多人都迫于学界压力,不敢公开宣称自己的观点,准确地说易经是一部书,一部华夏民族的哲学经典,一部具有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文化经典,诚然数千年以来,易经的研究曾经走过很多误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不少研究易学的人没有认真研究易经文化的本质涵义、思维方式及其现时代的意义渐入了学术的误区,但是将近代自然科学未在中国启蒙和阻碍科学的发展的罪名硬扣在易经上,是大错而特错的。 二、“天人合一”和推演法的欠缺阻碍科学诞生 杨振宁把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生的原因归纳总结为五点:第一中国的传统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换句话就是比较注重实际的,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架构。第二科举制度。第三观念上认为技术不重要,认为是“奇技淫巧”。第四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观念。杨振宁认为其中第四点和第五点跟《易经》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特色是只有归纳法,可是没有推演法:“易者象也”“圣人立象以尽意”“取象比类”,“观物取象”,这是贯穿《易经》的精神,都是归纳法①。此言一出学术界一片哗然,立时在互联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这段时间我上网查看了不少文章,有附和杨振宁观点的,有反对杨振宁观点,有的客客气气地认真阐述自己的理由,有的唇枪舌战火药味极浓,我认为大家应平静下来认真研究杨振宁这个观点的论点、论据是否充分正确,通过客观研究,我认为杨振宁的观点是有失公允的。 三、易经中有科学的归纳法和推演法 首先易经中的归纳法是显而易见的。《系辞下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爻的意义在于效法,八卦的创作启源于取象,八卦的目的在于比类。取象是取自客观事物的某种典型之象;比类则是根据具体卦象中蕴含的共性而加以推论。借助卦象来演绎哲理,是易经中所采用的朴素而基本的方法,而这种思维方法就是“取象比类”②。取象比类思维方法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方法,从它取自某一特殊的卦象,归纳出普通哲理,这是一种朴素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亦即是现在学术界广泛认同易经中有明显的归纳法。 其次易经中的推演法更是不可忽视的。古人在观物取象的基础上,用极为抽象的符号“━”阳爻和“--”阴爻两个符号作为最基本的元素,比类演绎,排列组成经卦,并将八经卦以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配数,在八经卦的基础上发明创造了河图、洛书,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诒经堂续经解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诒经堂续经解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 念“诒经堂续经解”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诒经堂续经解 一千四百三十六卷。 清张金吾(1787-1829)编。 张金吾字慎旃,一字月霄,昭文(今江苏常熟)人。 张海鹏之侄,与同乡陈揆友善。 少孤,天性聪颖。 少时便好学古诗文,及长,读书于“照旷阁”藏书 楼,便博览群书,学为考据,校《太平御览》诸 书。 嘉庆十四年(1809年),补博士弟子员,不久弃去。 受同乡先儒钱谦益、汲古阁毛晋影响颇深,致力于 藏书,研究校雠诸学,又潜心经术目录学。 叔父张海鹏好收藏典籍,金吾特别注重金元两朝遗书的搜集,合先人旧藏,得八万余卷,藏于他的书屋“爱日精庐”之中。 并撰《爱日精庐藏书志》四十卷,每着录一卷,先 列版本,其次辑录各家文集、《经义考》、《小学

考》、《全唐文》等书中有关序跋识语,然后汇辑所得、各为题解。

并依《四库全书总目》体例,对四库未收之书也按类增入。 所增着作的时代及作者以阴文刻入加以区别。 此书的体例为后来众多的书志所仿效。 尝因列朝文苑,唯有金代书籍散佚最多,所以广为搜集十二年,编成《金文最》一百二十卷。 采宋元以来经说八十余种,手订《诒经堂续经解》一千四百三十六卷,以补《通志堂经解》之缺。 其“诒经堂”、“诗史阁”、“求旧书庄”诸处,藏古今书卷甚多,张金吾并延请学者黄廷鉴专为抄书,校书。 撰《释冕》、《释弁》、《释龟》、《广释名》、《五经博士考》、《十七史引经考》、《白虎通注》等书,共二百余卷。 经学的研究,以清代为盛,纳兰性德编辑的《通志堂经解》实为经学之集大成。 纵观宋元以来诸家说经,放失较多,张金吾一方面拿出家藏密帙,又传抄文澜阁于经学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着作八十余种,仿照《通志堂经解》体例,编辑《诒经堂续经解》一千四百三十六卷。 汇辑唐、宋、元、明时期之书,先有《通志堂 经解》,次有钱仪吉《经苑》。

周易风水学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周易风水学习心得 篇一:易经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解读 ---关于易经的心得体会 总结: 通过何老师对易经的详细讲解、小组对爻辞的讨论以及自己亲手绘制的六十四卦方圆图,我从一个对中国传统易经文化不是很了解的人变成了有浓厚兴趣并且可以将所学的 应用到生活中的人。下面我将从自己现在对易经粗略的理解和易经在生活中的现实应用两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正文: 《易经》是汉族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百经之首”,《易经》阴阳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宗旨在于阐释宇宙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易经》是哲学,是自然哲学、社会哲学与人生哲学,乃中华文化之源之本之根,其中关于五行八卦的内容更是被后人用来

作为“风水学”的重要依据。《易经》乃生变中和之道,乃顺逆进退、利弊得失、存亡生死之术,真正能代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首为《易经》。1【】 我认为《易经》讲的都是中国人骨子里很本质的东西,应该顺应这个规律去解决问题。老外“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但中国“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不会太过绝对,而是分场合看情况的。人生在世,有顺境,也有逆境。但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会使人产生诸多困惑。我认为六十四卦实际上预设了人生的六十四种境遇模型,圣人巧妙地把解决人生困惑的答案,隐藏在卦辞和爻辞之中。因而,《易经》其实就是一套答疑解惑的方程式,身处顺境的人,容易得意忘形,如果不坚守正道,就不可能长顺久安。这是处世的态度,也是做人的准则。那么,身处逆境的人,又该怎么办呢?穷困潦倒的时候,即使是圣贤一类人,也很难取信于人,因为世道就是如此,人心就是如此。社会大环境恶劣败坏,圣人也很难有所作为,即便如此,还是要乐观,要看到光明,积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摆脱困境一定要走正途,人在逆境之中,不能自暴自弃,而应正确地积极地寻求突破,方能取得成功。对《易经》,我们应破除"五个误区",树立"五个新理念",即"五正":正名、正位、正源、正本、正意。对易文化,我们应继承、创新、丰富、发展,实现《易经》"四化":时代化、科学化、通俗化、世界化。2【】

任法融道长注解《道德经》之第四十章

任法融道长注解《道德经》之第四十章*导读: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注解:反者,道之动。宇宙万物繁盛……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注解: 反者,道之动。 宇宙万物繁盛的反面虚静之处,含藏着无穷的生发动力,故《周易系辞》下传云: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一德之盛也。 现以十二月之卦象的运变为例,阐述这一规律: 十月,为至阴至静之时,其卦为坤,其象为10,六位皆阴,是纯阴之体。此纯阴之体不能久留,必移于十一月。 十一月,虽为至寒,但一阳已生于下,其卦为复。复者,一阳来复也,其象为11,五位属阴,一位属阳。所谓冬至一阳生,乃是此意。渐趋于十二月。 十二月,其卦为临,其象为12,临即天地之生气到来之意。由此渐移于正月。 正月,其卦为泰,其象为01。泰者,通也,即天地生气通畅之意。万物草木皆应此而生。此时三阴三阳、阴阳相等,气候

温平。所谓三阳开泰即是此意。天开于子为一阳,地辟于丑为二阳,人生于寅为三阳。春字三横是表示三阳。中间透一人字,是取人生于寅之意,下有一日字,是取日光普照才得春暖花开之意。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由三阳所致。天道运行,必移于二月。 二月,其卦为大壮,其象为02。壮者,草木由幼弱至壮之意。此卦四阳二阴,阳大于阴,此为壮盛之意。渐移于三月。 三月,其卦为夬,其象为03。夬者,决也,阳决阴也。只有一阴,阳势强大逼决一阴之意。渐移于四月。 四月,其卦为乾,其象为04,乾为纯阳,是阳极之谓,此时万物迅猛生长,达至极盛。物极必反,阳至而阴。在阳达至极之时,必然生阴。故至阳的四月必移于一阴的五月。 五月,其卦为姤,其象为05,姤者,遇也,阳遇阴也。虽上有五阳,但下已有一阴渐生,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已开始逆转,向阴回复。渐移至六月。 六月,其卦为遁,其象为06,遁者,退藏也。是阴渐长而阳渐退藏的意思。 七月,其卦为否,其象为07,否者,塞也。此月虽是阴阳平衡之时,但生气已闭塞,与正月相反。正月是三阴在上而渐消,三阳在下而渐长;七月则是三阳在上而渐消,三阴在下而渐长。此谓之否。 八月,其卦为观,其象为08。观者,看也。是阴气显著而大为可观之意。

中国易经哲学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领导名单公示

中国易经哲学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领导名单公示 时间:2015-7-13 11:15:22 作者:管理员来源:中国易经哲学家网 查看:5267 评论:0 内容摘要:主席:高占全高占全(笔名柳弦梦),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65年10月生于开封。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84804部队政治部文工团导演。现任北京山河风文化艺... 主席: 高占全 高占全(笔名柳弦梦),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65年10月生于开封。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84804部队政治部文工团导演。现任北京山河风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民族艺术报社社长、占全影视集团公司总裁。——先后创办占全集团:河南占全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京占全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占全军旅艺术学校、中国占全风水文化园、高占全文化基金会等。其执导电影作品《解放郑州》、《蒋介石的丰镐房》;电视剧作品《桃花运》、《黎明前的枪声》等。著有小说《三味爱情梦》;电视文学剧本《桃花运》;诗集《柳弦梦》;歌曲集《交心歌》;大学音乐教材《坠胡演奏法》;国学风水文集《高占全论地理五诀》;书法集《高占全高体书法作品集》等在海内外发行。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

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风水家协会主席、中国易经哲学家协会主席、中国交响乐协会主席、高占全文化基金会主席、国际鬼谷子纵横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教育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电视台栏目特邀导演等职。其传略被收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作家出版社)、《中国音乐家名录》(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风水家辞典》(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怪才鬼才奇才名人辞典》(香港华夏出版社)等28部名人辞书。曾先后八次到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国务院第二招待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中国易经哲学家协会https://www.360docs.net/doc/4516220155.html, 书记: 程万选 (1949—)河南登封人,国家高级风水师职称,中共党员,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就职登封市经贸委。 青年时期至退休,长期任政府机关干部。业余时间潜心专研易经及风水学。近年来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寻龙点脉,先后担任数家企事业单位风水顾问。多次应邀在国内外讲学、不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事业。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国际知名刊物上。 通过易经风水应用改变人生命运的现例,形成了独特的程派风水预测应用法。成为少林风水文化领军人物,长期担任百余家大型企业单位风水顾问。同时,应邀为三余多家寺院及道观做开光主持。 2011年中国风水文化节擂台大赛中获擂主称号。

吕祖谦《周易系辞精义》编纂的原则与价值

第33卷第2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2 2012年2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eb.2012 吕祖谦《周易系辞精义》编纂的原则与价值 朱天助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摘 要:《周易系辞精义》一书是吕祖谦本以“理”释“易”的编纂原则广辑周敦颐、二程以及程门高弟等十三家论易著述及语录而成的。此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一方面,此书彰显理学家以“理”释易的特色,涵盖两宋理学家论易的主要论说以及对相关问题的争鸣,从中可勾勒出理学发展的曲折轨迹。另一方面,此书又多存各家佚文,可备辑佚及校勘他书之用。此书因缺乏融裁删削,不免存在重复、歧义、晦涩等不足;但也因此保留诸家易说的原貌。 关键词:吕祖谦;周易系辞精义;编撰流布;学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2-0005-05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婺州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与朱熹、张拭齐名,称“东南三贤”,学者称“东莱先生”。呂祖谦生平撰述甚多,然其编著的《周易系辞精义》一书,却备受争议。因此,本文对该书的编撰流布,取舍原则、学术价值以及不足之处作全面的研究。 一编撰流布 《周易系辞精义》一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皆作二卷,今《古逸丛书》收录此书为一卷,又分上、下卷,实则相同。《古逸丛书》收录此书又名《晦庵先生校正周易系辞精义》,据《直斋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皆无前面六字,杨守敬于《跋》中也谓“《精义》题晦庵先生校正,恐皆是坊贾所为”,因此,当从《周易系辞精义》之名。据《朱子语录》卷第一百二十二,朱子与门人李德之的两则对话,有论及《系辞精义》,(见下文分析)此书为吕氏所编无疑①。又据元董真卿之言②,此书确为补程 收稿日期:2012-01-05 作者简介:朱天助(1983-),男,福建漳州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儒藏方向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学。 ①笔者按:《东莱太史别集》卷第十六有收录《答朱侍讲所问》一书札,就其两人问答内容而言,可知吕祖谦熟知程颐及其高弟(如杨时、吕大临、游酢)论《中庸》及《易传》异同之处。此与《精义》所引相应,可资参考。(《吕祖谦全集》第一册《东莱太史别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8年版, 第593-597页) ②[元]董真卿曰:“《程传》正文只据王弼本,亦只有六十四卦,《系》、《序》有及爻卦者,掇入《传》中,故无《系辞》以后。至东莱吕氏始集周子、二程、张子诸家经说、语录及二程门人共十四家之说为《精义》以补之。”(具体见朱彝尊撰《经义考》卷二十,《程氏易传》条下,但此语不见于《周易会通》)董真卿曾刊刻《古易音训》一书,其说当有据。氏《易传》不解《系辞》以下之阙而纂,且此书可能曾与程氏《易传》合刻,朱子或有所校正,后人附加此六字,也非无据。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言“《馆阁书目》以为托祖谦之名”,然并无考辨,后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此说又附言“以为是书为托祖谦之名,殆必有据也”,遂将此书收录存目。后人多袭此说,以致此书流传不广。后来,杨守敬于日本昌平学收录此书,认为此书“所载诸家之说剪截失当”,可能托吕祖谦之名,但此书有辑录佚文可资考证之用,故收录于《古逸丛书》中,后来《丛书集成初编》、《续修四库全书》等丛书皆收录此书,流传遂广③。本文即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古逸丛书》本作底本,以下则简称《系辞精义》。 后人疑此书非吕氏亲撰,上已辨其误;然而笔者细审此书,发现吕氏门人弟子也可能参与编修,吕氏盖汇集各说而未及删削。最直接的证据便是此书存有称谓不一的问题,如底本第十八页引胡宏之言,称“五峰胡氏”,以区别于后文的安定胡氏(即胡瑗),然而第八页却仅曰胡氏,不知此是胡宏还是胡瑗,考核引文,才知此文出自胡宏《知言》一书,然前略去书名,易让人误为其《语录》。还有如全书引尹焞之语称尹氏,唯独第七页称尹先生,尹焞为程门高弟,吕氏称先生也可;然全书诸家皆称姓氏,此处反称先生,则此条当是出于吕氏门人之手。此外,全书引文有小失,第五页“胡氏知言”四字,依全书引文体例,后引《知言》 ③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此书清抄本一册,题作《周易系辞精义》二卷(存下卷)。另据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尊经阁文库有藏本,乃原江户时代加贺藩主前田纪等旧藏。核对《书录》所载的版本年代、题记与行款,与《古逸丛书》本完全相同,该藏本可能即是杨守敬在日所见本。(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页)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