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库(共100题)

一、单选题(70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 D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甲类传染病有:( A )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3、传染病流行是指:( C)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4、病原携带者是指:( C )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B )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6、造成人群易感因素降低的是(C )

A、新生人口增加 B易感者的集中 C人工免疫 D新兵入伍

7、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几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A)

A 2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8、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 D )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9、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C )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0、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D )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 A )

A、≤3岁

B、3-5岁

C、5-7岁

D、7-12岁

11、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 C )

A、不属于法定传染病

B、甲类

C、乙类

D、丙类

12、关于流行性腮腺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B )

A.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很强

B.腮腺炎病毒仅存于人体中

C.婴儿没有先天性被动免疫

D.男性睾丸炎时可加用抗菌素

13、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D)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社会因素

14、狂犬病暴露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序可分为三级,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 )

A、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二级。

B、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一级。

C、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为三级。

D、皮肤破损被舔,但未出血为二级。

15、下列流感的预防措施中,错误的是(C)

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流行前对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

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16、狂犬病的临床表现有(D)

A、怕水、怕光、怕声“三怕”症状

B、流涎

C、肌肉痉挛 D以上全是

17、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最主要传染源是(C)

A.家属

B.红背鼠

C.黑线姬鼠

D.豚鼠

18、甲类传染病有:(A)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19、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种类有(D)

A、35种

B、37种

C、38种 D39种

14、流行性感冒属于(C)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2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D)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B、接触传播 D、蚊虫叮咬传播

21、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采取下列措施哪像是错误的(B)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进行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

离治疗措施

22、病原携带者是指(C)

A.恢复期的传染病病人 B、急性期传染病病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除病原体的人

23、乙肝的主要传染病途径有(C)

A、经血传播,围产期母婴传播

B、性传播和密切接触

C、以上均包括

24、医疗机构应该实行传染病的(A)制度

A、预检、分诊

B、分诊、消毒

C、预检、隔离

D、消毒、隔离

25、传染病的爆发是指(C)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种多例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种同一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同一种多例传染病

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26、当Hl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之为(B)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27、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A)的病毒。

A、免疫系统

B、神经系统

C、骨酪系统

D、肌肉系统

28、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D)。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

29、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B)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30、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C)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

31、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32、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D)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33、以下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B)

A.握手、拥抱、共用牙刷

B.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

C.吃饭、共用剃须刀

34、下面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有害因素的是(D)

A.生物性

B.化学性

C.物理性

D.社会性

35、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几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B)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36、麻疹疑似病例的定义是:出现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麻疹疑似病例(A)

A 发热、皮疹

B 发热、头痛

C 皮疹、乏力

D 发热、乏力

37、风疹的控制措施中,病人隔离期是以出疹第1天起至出疹天,有合并症者延长至第天( D )

A 10,20

B 5,15

C 10,15

D 5,10

38、水痘应急接种应在发现疫情后 C 天内完成,接种率≥95%

A 5

B 10

C 3

D 7

39、抗狂犬病血清按照每公斤体重 A 计算。

A 40IU∕kg

B 10IU∕kg

C 20IU∕kg

D 30IU∕kg

40、甲型、戊型肝炎爆发或流行时应采取的措施 D

A.及时发现病人、尽快隔离、及时报告,密切注意疫情动态,疫点消毒

B.流行病学调查

C.甲型肝炎密切接触者可接种普通免疫球蛋白,对周围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

D.以上全对

41、流感样病例标本采集完成后应保存在 B

A. 常温

B.4℃

C.-20℃

D. -70℃

42、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是指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 A 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A. 2例及以上

B.3例及以上

C.4例及以上

D.5例及以上

43、典型霍乱大便的特点为: B

A.血水样便 B.米泔水样便 C.脓血便 D.果酱样便

44、鼠疫主要以(B)为媒介而传播。

A.蚊虫

B.鼠蚤

C.昆虫

D.家禽

45、菌痢的流行特点不包括 B

A 多见于温带、亚热带地区

B 全年皆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C一般呈散发

D 雨量和气温与疾病的流行有关

46、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疫苗是(A)。

A 卡介苗

B 百白破疫苗 C脊灰疫苗 D IPV疫苗

47、《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规定多少岁以下儿童需要报告家长姓名?(C)

A 15岁

B 10岁

C 14岁

D 7岁

48、出血热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D )

A 0℃以下

B 常温保存

C 8℃以上

D 2-8℃

49、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 D )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

50、被犬咬伤面部,此时对伤口最好的处理办法是(D )

A伤口已经缝合不必处理 B仅对伤口表面进行碘酒消毒 C对伤口进行冲洗后缝合 D 对伤口进行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

51、在何处见到皮疹后,表示麻疹出齐了(D)

A 前胸

B 后背

C 四肢 D手掌、足底

52、霍乱是( A )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自然疫源性疾病。

53、以下哪项化验结果对诊断乙型肝炎病人意义不大( C )

A、HBeAg 阳性

B、HBV-DNA阳性

C、HBcAb 阳性

D、HBsAg 阳性

54、麻疹的出疹顺序是(B)

A、颈部、颜面部、耳后、胸干、四肢、手掌、足底

B、耳后、颈部、颜面部、躯干、四肢、手掌、足底

C、颜面部、耳后、颈部、四肢、躯干、手掌、足底

D、耳后、颈部、颜面部、四肢、躯干、手掌、足底

55、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三痛( A )

A、头痛、腰痛、眼眶痛

B、头痛、腰痛、四肢痛

C、头痛、腹痛、腰痛

D、头痛、咽痛、眼眶痛

56、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播途径是( B )

A.接种疫苗

B.鼠害

C.搞好个人卫生

D.搞好食品卫生

57、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经过( A )

A、患病动物咬伤所致

B、呼吸道传播

C、针刺伤引起

D、生锈铁钉扎伤引起

58、关于对狂犬病疑似病人的伤口处理,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B )

A、用酒精及碘酒消毒;

B、缝合、包扎;

C、伤口局部注射一半剂量的抗血清;

D、如有感染可做预防破伤风治疗。

59、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C )

A、猪

B、乙型脑炎病人

C、蚊

D、禽类

60、流行性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感染所致,多发于(A)

A、夏秋季流行

B、冬春季流行

C、一年四季均可流行

D、春、秋季流行

6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人的病情和预后与哪项无关( D)

A.体温;

B.昏迷程度;

C.抽搐程度;

D.外周血白细胞数量。

62、诊断细菌性痢疾要求大便显微镜检查符合( C)

A有红细胞和白细胞; B.白细胞多于15/HP;

C.白细胞多于15/HP,有少量红细胞;

D.白细胞可少于于15/HP,但必须有红细胞。

63、细菌性痢疾是由( D )

A.大肠杆菌引起

B.志贺菌属引

C.粪链球菌引起

D.空肠弯曲菌引起

64、结核分枝杆菌( B )

A、只侵犯肺部

B、可侵犯各个脏器

C、抗感染治疗有效

D、对氧气要求不高

65、关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论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D)

A、皮试液的浓度应是5个国际单位PPD/0.1ml;

B、皮肤硬结直径虽<20mm,但有水疱或坏死可判为强阳性反应;

C、强阳性反应或新近阴转阳的病人可进行抗结核治疗;

D、PPD阴性可除外结核病。

6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皮肤的阳性体征是( C )

A.玫瑰疹;

B.黄疸;

C.淤点和淤班;

D.结节性红斑。

67、腮腺炎的传染期是( C )

A.腮腺肿大期间

B.发烧期间

C.腮腺肿大前7日至后9日内

D.腮腺消肿前均有传染性

6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于什么时间开始实

施的?(A )

A 2004 年12 月1日

B 2004年8月7日

C 1992年7月1日

D 2006年1月1日

69、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决定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限的依据是。(A)

A疾病的传染期潜伏期 B 潜伏期疾病的传染期

C 窗口期潜伏期 D疾病的传染期窗口期

70、关于传染病临床分期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潜伏期的长短通常与病原体的数量成反比。

B每一个传染病的潜伏期都有一个范围(最短、最长),并呈常态分布,是检疫工作观察、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C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流行时往往呈暴发。

D多数情况下,细菌性传染病的潜伏期较病毒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长。

二、多选题(共30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分为四类,分别用什么颜色作为预警标志(ABCD )

A 蓝

B 橙

C 红

D 黄

E 绿

2、《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规定需要2小时报告的传染病有哪些?(ACDE)

A鼠疫 B 艾滋病 C肺炭疽 D非典型肺炎 E霍乱3、霍乱病人、疑似霍乱病人及带菌者要( ABCD )

A、立即就地住院。

B、进行单室严密隔离。

C、治疗症状消失后,无大便培养条件者,则自发病日起,住院隔离不得少于7天。

D、慢性带菌者大便培养连续7天阴性可解除隔离。

4、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史( ABC )

A、有性乱史

B、静脉注射毒品

C、既往有使用血制品史

D、有针灸疾病史

5、下列病毒性肝炎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BD )

A、甲、戊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播。

B、乙、丙、丁型肝炎通过血液、体液传播。

C、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是判断重症肝炎的重要指标。

D、乙肝小三阳者不需要治疗。

6、关于病毒性肝炎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BCD)

A、一般会发展成慢性

B、多由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C、水源或食品污染易引起暴发流行

D、病毒性肝炎发生率高,对健康危害严重

7、麻疹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BCD)

A、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B、发病前2日至皮疹出现第5日为隔离期,伴有呼吸道并发症延长到10天。

C、麻疹病人可在医院或家中隔离。

D、麻疹接触着检疫观察21天。

8、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毛细血管损伤,主要表现在( ABC )

A、充血

B、出血

C、血浆外渗

D、以上全不是

9、被病犬咬伤后应做下列处理是正确的( BCD )

A、及时止血、清创缝合,避免感染。

B、用肥皂水或清洁剂反复清洗伤口,继而大量清水冲洗。

C、犬咬伤口不必积极缝合,必须缝合时也要稀疏缝合,以利引流。

D、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疫苗。

10、中毒性痢疾( ABC)

A、多见于2-7岁的儿童

B、成人也有发病

C、起病急,病势凶险

D、腹痛、呕吐为首发症状

11、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结核的可能性(ABCD)

A、低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

B、发热咳嗽近3周

C、PPD皮试阳性或强阳性

D、一般抗感染治疗无效

12、手足口病的十五字预防方针是什么(ABCDE )

A常洗手 B勤开窗(通风) C喝开水 D食熟食 E 晒衣被

13、流脑特征临床表现是(A D)

A、皮肤出现瘀点或瘀斑

B、皮疹大小一致

C、分布均匀

D、暴发型的皮疹,瘀斑可迅速扩大成片

14、流行性脑膜炎下列说法哪项正确。(AD )

A、流脑是细菌感染,可用抗菌素治疗。

B、流脑是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

C、脑脊液检查糖、氯化物含量正常。

D、流脑经呼吸道传播,患者和携带者都可成为传染源。

15、下列哪些属于疫情报告人。(ABCD)

A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 B个体开业医生

C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 D乡村医生

16、简述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甲类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为2小时,其它乙丙类传染病为24小时)

17、下列哪些属于法定传染病乙类。( B C )

A手足口病 B 流行性出血热 C艾滋病 D 风疹

18、艾滋病的传染源主要是谁(A)

A患者 B动物 C 无症状携带者 D 医务人员

19、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有那些?(ABC)

A霍乱 B脊髓灰质炎 C艾滋病 D乙肝

20、传染病流行具备的三个环节是什么(ACD)

A传染源 B 社会环境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21、流行性出血热的“三痛”是指什么?(ABD)

A头痛 B腰痛 C腹痛 D眼眶痛

22、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ABC)

A经血传播 B性接触传播 C垂直传播 D呼吸道传播

23、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需要接种完成的疫苗是(BD)A手足口病疫苗 B乙肝疫苗 C脊髓灰质炎疫苗 D卡介苗和24、传染病预防控制(干预)三大措施是什么(ABC)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5、在疟疾流行区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工作,提高“三热”病人血检率。“三热”病人是指什么(ABD )

A临床初诊为疟疾的病人 B临床初诊为疑似疟疾的病人C感冒引起发热的病人 D感觉身体先冷后热的病人

26、目前引起国内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最主要的有哪两种( BC)

A 埃可病毒

B EV71

C Cox -A16

D EV41

27、典型手足口病主要表现在那些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ABCD)

A手 B足 C口 D臀

28、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会经过哪几个期?( ABCDE ) A发热期 B低血压休克期 C少尿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29、传染病最常见的症状与体征有( ABCD)

A发热 B 发疹 C毒血症状 D单核吞噬系统反应

30、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其主要措

施包括( AC)

A隔离 B 宣教 C消毒 D疫苗注射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

2016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传染病防治的共性知识 (一)基本概念 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二)感染过程三因素 感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构成感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与社会) 1 ?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其致病作用取决于如下几方面。 (1)数量:病原体入侵的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之一。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 (2)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3)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

(4)变异:可因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变异。 2.人体免疫应答作用:病原体感染多伴随免疫应答反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种。变态反应属于后者。 (1)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反应。主要表现为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作用等几方面的功能。 (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特异性,有抵抗同一种微生物重复感染的作用,不能遗传。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 3.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很大影响。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大部分虫媒传染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地区和季节性。 (2)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行为、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等各方面。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增加感染的机会。 (三)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在人出生后的一生中,发生无数次感染,每一次病原体侵入机体,都会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反应,在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可出现五种不同程度的表现。 1 ?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组织细胞的吞噬及体液的溶菌作用 等,或通过局部的免疫作用,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 体外,不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最新版本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库(共100题) 一、单选题(70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D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甲类传染病有:(A )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3、传染病流行是指:(C)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4、病原携带者是指:( C )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B )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6、造成人群易感因素降低的是(C ) A、新生人口增加B易感者的集中C人工免疫D新兵入伍 7、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几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A) A 2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8、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D )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9、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C )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0、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D )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A ) A、≤3岁 B、3-5岁 C、5-7岁 D、7-12岁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doc

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讲话稿)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传染性的疾病。可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它们相互联系,同时存在,被称为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一是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发育、繁殖并能排除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具体地说,就是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二是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经传染源排出,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如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经医源性传播、经垂直传播);三是易感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某人群的易感性取决于构成该人群每个个体的易感状态)。 二、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系统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肺结核。 消化系统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霍乱,手足口病。 接触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简称红膜症),疥疮。 媒介传播传染病: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 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俗称“非典”),甲型流感(H1N1、H7N9)。 三、防控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双手清洁、勤洗手,打喷嚏与咳嗽应用纸巾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出现呼吸道传染性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照顾或接触患者应佩戴口罩。不吃不洁或半生食物,食用餐具要严格消毒,不喝生水,处理食物生熟分开,饭前便后要洗手。患者用过的物品,须清洗并消毒,不共用毛巾及其他人物品,接触患者应戴上手套、勤洗换衣,不要多人同床居住,勤洗换被子、床单。拒绝毒品、不要共用针管和针头,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流行时要减少公共集会及集体娱乐活动。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 重点实现传染病防控的“一控三消”的目标。“一控”既控制法定管理传染病发病率低于500/10万以下,但低于上年水平。“三消”即消除麻风病,使麻风病的患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消除疟疾危害,实现无本土疟疾病例;消除麻疹危害,使麻疹发病率低于1/100万。 一是加强免疫规划工作。以消除麻疹为重点,保持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每例麻疹病例,按要求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加强院感控制,严格医院内传播;强化管理,开展免疫规划接种率“暗访”式调查,落实免疫规划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的一票否决指标;二是加强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以提高敏感度为核心要求,完善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好手足口病、登革热、狂犬病、出血热、布病、鼠疫、流感、人禽流感及不明原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三是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结核病防治,推进新型肺结核防治服务建设,加强结核病患者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和管理,开展病人主动发现试点调查,提高结核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扩大结核病诊断技术的运用;推进

传染病防治知识基本培训

2016年传染病知识培训内容 2016年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要重点抓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肺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病毒性肝炎(重点为乙型肝炎)等12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各科室的卫生技术人员,要逐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的培训模式。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制度中管理,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重点考核。与奖金挂钩,各科室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做好培训工作,提出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全体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20学时,直接从事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员培训时间适对延长。 一、培训目标 在2016年在岗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重点抓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结核病、鼠疫、霍乱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一)使本院医务人员掌握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医疗关怀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二)临床一线的专业人员,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

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三)使本院卫生人员,掌握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对象 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要覆盖各科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事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的人员。包括:预防保健、临床医药护技、检测检验、管理、宣传教育等。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与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治有关的专业知识。 (一)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 (二)专业部分 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霍乱、鼠疫、手足口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等防治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四、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授课培训为主,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相关会议时要注意安排甲型H1N1流感等重

传染病知识试题答案20200615011333

预防传染病知识竞赛试卷 一、单选题: 1、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限为(C)天。 A、3 B、5 C、7 D、9 2、中国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目标,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C) A. 1/万以下 B.1/10万以下 C.1/100万以下 D.1/1000万以下 3、下列哪些途径会传播丙型肝炎(B) A.接吻 B.共用针头 C.喷嚏、咳嗽 D.共用餐具和水杯 4、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目前按甲乙丙类管理的传染病是:(B) A. 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B.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C.甲类1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D.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5、某县CDC疫情管理员在浏览传染病报告卡时,发现外地报告 本地手足口病1例重症患者,且报告卡片未审核,这个病例应该由何地疾控中心审核比较合适(B)

A.本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B. 报告医疗机构属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C. 两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D. 报告医疗机构属地市级CDC疫情管理员 6、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B)监测。 A主动B被动C哨点D突发公共卫生 7、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为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E)。 A最短潜伏期B5天C15天D30天E最长潜伏期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D)。 A病原体能通过动物传播到人的疾病。 B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并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C 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 D 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 E经常在某一地区某一人群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9、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E)。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B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C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E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0、鼠疫应米取的隔离类型是(A)。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一、传染病的概念传染性疾病简称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1.具有传染性。大多数传染病感染而获得并可能传播给他人。2.具有流行性这是传染病最突出的特点。人们之所以对传染病“谈虎色变”,主要就是传染病的这个特点。尤其是“烈性”传染病和一些传染性极强的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损害极大。如霍乱、鼠疫的暴发流行。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艾滋病等。3.发病急、病情重。一些急性传染病,来势凶猛,如在2003年初,我国部分地区暴发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以及现在发生的H7N9禽流感等等4.后果严重。感染了传染病,如未能及早治疗,其预后较差,或残或亡或有后遗症。如流脑,

若不及早治疗,病死率非常高。流行性腮腺炎可并发睾丸炎,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女性怀孕前三月感染风疹病毒,易致胎儿畸形。5.及早治疗。早期治疗是治愈传染病的关键,并且与预后的好坏直接相关。如狂犬病:当被狗咬伤后,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或抗狂犬病血清,可以完全避免患病。若未采取措施,一旦发病,其死亡率为100%。6.感染后具有免疫性。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发生要具备三个要素:传染源、传播途经、易感人群,缺一不可。1.传染源是指体内含病原体并可传染其它个体的人或动物。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通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常见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经空气飞沫传播:当病人呼吸、谈话特别是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可自鼻咽部喷出,漂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如麻疹、白喉、流行性感冒等都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方案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方案 2013年卫生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要重点抓好手足口病、艾滋病、肺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病毒性肝炎(重点为乙型肝炎)等12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各科室的卫生技术人员要逐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的培训模式。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重点考核。与奖金挂钩,各科室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做好培训工作,提出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全体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每人每年不少2次。 一、培训目标 (一)使本院医务人员掌握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医疗关怀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二)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三)使本院医务人员掌握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内容 (一)法律、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 (二)专业部分 艾滋病、结核病、霍乱、鼠疫、手足口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等防治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四、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授课培训为主,组织相关会议时要注意安排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内容。 登封市大金店镇中心卫生院 2013年2月18日

传染病预防知识相关试题库j

2020年度传染病预防知识试题 传染病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乙醇的常用消毒浓度为 A、60% B、65% C、70% D、75% E、90% 答案:121、D 2.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出血 B、肠穿孔 C、中毒性心肌炎 D、中毒性肺炎 E、肾衰竭 答案:134、B 3.出疹性传染病疹子的形态分为4大类,不包括 A、斑疹 B、风疹 C、出血疹 D、疱疹或脓疱疹 E、荨麻疹 答案:129、B 4.一般隔离的种类不包括 A、呼吸道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泌尿道隔离 D、昆虫隔离 E、接触隔离 答案:124、C 5.男,22岁。腹泻呕吐20小时,大便20余次,黄色水样,无腹痛,无发热,尿少,呈中度脱水,周围血RBC5、6×10↑(12)/L,WBC10、5×10↑9/L,Hb160g/L。下列

哪项检查最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A、血培养 B、大便涂片镜检 C、血清学试验 D、大便培养 E、尿培养 答案:21、D 6.夏季一病人急起剧烈腹泻、呕吐,无腹痛,大便呈米泔水样。BP70/50mmHg,,大便检查:悬滴时有穿梭运动的弧菌,大便直接涂片染色见鱼群状排列弧菌。最可能的诊断为 A、菌痢 B、霍乱 C、伤寒 D、肠阿米巴痢疾 E、慢性寄生虫病 答案:19、B 7.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治疗,应排除下列哪项 A、补充血小板 B、补充凝血因子 C、局部用凝血酶 D、氨基己酸 E、肝素 答案:41、E 8.肝性脑病时,为减少肠道有毒物质的产生,首选哪种抗菌药物 A、青霉素大剂量静脉输入 B、氯霉素 C、红霉素 D、磺胺嘧啶 E、新霉素或阿米卡星口服 答案:20、E 9.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 A、继发细菌感染 B、小动脉痉挛 C、高热、大汗、呕吐所致的血容量下降 D、严重的腔道出血 E、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

传染病学习知识试卷试题.docx

传染病防控知识(131 题) 一、单选题: 1、中国2012 年达到消除麻疹目标,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 A.1/万以下 B.1/10万以下 C.1/100 万以下 D.1/1000 万以下 2、下列哪些途径会传播丙型肝炎() A. 接吻 B. 共用针头 C.喷嚏、咳嗽 D.共用餐具和水杯 3、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目前按甲乙丙类管理的传染病是:() A. 甲类 2 种,乙类 25 种,丙类 10 种; B.甲类 2 种,乙类 26 种,丙类 11 种; C.甲类 1 种,乙类 27 种,丙类 10 种; D.甲类 2 种,乙类 27 种,丙类 10 种; 4、某县 CDC 疫情管理员在浏览传染病报告卡时,发现外地报告本地 手足口病 1 例重症患者,且报告卡片未审核,这个病例应该由何地疾 控中心审核比较合适() A.本地县级 CDC 疫情管理员 B.报告医疗机构属地县级 CDC 疫情管理员 C.两地县级 CDC 疫情管理员 D.报告医疗机构属地市级 CDC 疫情管理员 5、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 A 主动 B 被动 C 哨点 )监测。 D 突发公共卫生 7、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为

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 A 最短潜伏期B5 天C15 天D30 天 E 最长潜伏期 8、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 A病原体能通过动物传播到人的疾病。 B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并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C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 D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 E经常在某一地区某一人群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9、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B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 C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0、鼠疫应采取的隔离类型是()。 A 严密隔离 B 呼吸道隔离 C 消化道隔离 D 接触隔离 11、按时间划分,短期预警的时间安排一般为几个月?() A、1 个月 B、3 个月 C、6 个月 D、2 年 E、1 年 12、按时间划分,长期预警的时间安排一般为几个月?() A、1 个月 B、3 个月 C、6 个月或者 1 年 D、2 年以上 E、1 年 13、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 )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

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ν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臵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发展过程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6.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报告。A.政府卫生部门 B.公安部门 C.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8.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全部免费 C.全部收费 9.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11.病原携带者是指() A.恢复期传染病病人 B.急性期传染病病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5、目前,我国7周岁及以下儿童应按程序接种的计划免疫范围内的疫苗有() A.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 B.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水痘 C.风疹、腮腺炎、麻疹 16、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A.传染源 B.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C.动物宿主和易感儿童 17、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 A.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B.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C.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18、保护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主要是指() A.保证一定的营养,改善生活环境。B.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C.以上都可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19、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A.经血传播、围产期母婴传播 B.性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C.以上均包括 20、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幼儿园传染病知识试卷

华庄中心幼儿园传染病知识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线选择(60分) 1、流行感冒的隔离期是:() A、热退后5天 B、热退后2天 C、发热后5天 D、发热后2天 2、保护易感人群采用的各种免疫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A、使用转移因子等免疫激活剂 B、接种疫苗 C、注射丙种球蛋白 D、中草药预防 3、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 A、隔离治疗病人 B、治疗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疫苗预防接种 4、传染病流行必需的3各环节是() A、病原体、人体和其所处的环境 B、病原体、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C、病原体毒力、数量及适当的入侵门户 D、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5、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 B、血液传播 C、消化道传播A、虫媒传播 6、水痘的隔离期() A、全部结痂或不少与发病后14天 B、全部结痂或不少与发病后10天 C、全部结痂或不少与发病后20天 D、全部结痂或不少与发病后5天 7、流感爆发标准是() A.—周内10例 B.—周内20例 C.—周内30例. D.—周内5例 8、经呼吸道传播疾病有()升高特征 A.反复性 B.季节性 C.易感性 D.持续性

9、常见的引起学校聚集性呕吐、腹泻暴发疫情的病毒是什么(

A.轮状病毒 B.诺如病毒 C.星状病毒 D.肠道腺病毒 10、病毒感染性腹泻可引起胃肠炎,其中最常见的病毒是什么( ) 1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 12、预防肠道病毒的最关键措施是( ) 13、在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中,对传染源要求做到“五早一就”五早包括( ) A.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早报告、早隔离 B.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 理、早隔离 C.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4、流行性感冒主要防治措施不包括( ) A.接种流感疫苗 B.开窗通风,注意保暖 C.服用抗生素类药物 、多选题(30 分) A.轮状病毒 B.诺沃克病毒 C.肠腺病毒 D.柯萨奇病毒 A. 5岁以下儿童 B.学龄儿童 C. 10岁以下儿童 D.青少年 A 三管一灭 B.食用加热的食物 C.不喝生水 D.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手卫生 D.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等支持 15、 关于流行性感冒下列哪项不正确( A.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C.抗菌治疗无效 16、 麻疹的一般隔离期是( ) ) B. 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急促 D.流感患者愈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力 A 、出疹后1天 B 、出疹后2天 C 、出疹后3天 D 、出疹后5天 17、 手足口病的隔离期是( ) A 、1周 B 、3周 18、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隔离期是( A 、1 天 B 、10 天 C 、2周至症状消失72小时 D 、2周 ) C 、症状消失72小时 D 、2周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培训)

时间:2011.1.10 地点:发热门诊 主讲:翟厚锋 内容: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学习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

2017年度院感及传染病知识试题

2017年度医院感染及传染病知识试题 科室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分数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艾滋病预防性用药应在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___小时。()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36小时 D 48小时 2.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 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B 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 C 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D 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 3.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时间是:() A 4小时 B 6小时 C 8小时 D 6-8小时 4.HBV暴露,24小时内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一支(400U),3-4周再加强注射一支(400U)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且乙肝抗体检查阴性者或较低者,于___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最迟24小时应接种完毕。() A 4小时 B 6小时 C 8小时 D 10小时 5.下列症状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是() A 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B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 C 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D 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6.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刷洗双手,正确的顺序是()。 A 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 B 手指,指缝,手背,手掌,腕部,前臂 C 前臂,腕部,指甲,指缝,手背,手掌 D 手掌,腕部,手指,前臂,指甲,指缝 7.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A ≤10cfu/cm B ≤5cfu/cm C ≤15cfu/cm D ≤8cfu/cm 8.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洗手日为哪一天?() A 10月5日 B 10月10日 C 10月15日 D 10月25日 9.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百分之多少的医院感染?() A 10%以下 B 10-15% C15-20% D20-30% 10.卫生手消毒是指() A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常居菌的过程。 B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C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常居菌和暂居菌的过程。 11.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 A 1米以内 B 1.2米以内 C 1.5米以内 D 2米以内 12.空气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微粒子直径为()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培训讲义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是在北方,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计 划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19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2019年我院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重点抓好:???? 1、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规范的培训。???? 2、加强我院新的HIS系统传染病直报系统的培训。 3、加强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培训。 4、加强我院新进职工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 5、加强病手足口、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肺结核、H7N9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 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医务人员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制度中,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考核。计划全年给医务人员培训次数不少于2次。 一、培训目标 在2019年在岗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培训工作中,重点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1、使医务人员及辅助科室医技人员,掌握相关重点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知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疫情报告程序、基本防护措施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 2、使医务人员掌握传染病法律法规、条例规范的内容,熟练操作传染病直报HIS系统相关功能,熟练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流程及上报程序。 二、培训对象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要覆盖各科室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事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的人员。 三、培训内容 包括有关法律能法规、条例规范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重点传染病防治的有关知识。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相关知识考试 科室姓名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与管理得传染病共三类 39 种,分为甲类 2 种、乙类 26 种、丙类 11 种。 2、《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得分诊点进行初诊。 3、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得肝炎病毒为: HAV 、 HEV 。 4、水痘病例应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5天。 5、感染性腹泻好发于夏秋季节,主要传播途径就是粪-口传播。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临床表现、粪便常规检查、 6、手足口病就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得世界范围广泛流行得常见传染病之一。 7、能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得关键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8、引发手足口病得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 型与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 9、手足口病得传染源就是患者与隐性感染者。 10、潜伏期一般就是 3-7 天,没有明显得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5分,共60分 1、我国传染病法就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就是哪年重新修订:( D) A、1998年,2003年 B、1989年,2003年 C、1998年2004年 D、1989年,2004年 2、新修订得传染病法规定得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 C)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与水痘 3、在新修订得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得法定传染病 4、在新修订得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B)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得法定传染病 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类:( C ) A、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类:( A ) A、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

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张乐乐 第一节传染病防治法概述 一、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病源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和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间、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世界上曾出现的3次鼠疫大流行,夺去了1亿多人的生命。我国解放前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为各种死因人数的首位。 我国传染病的特点: 1. 具有传染性; 2. 具有流行性; 3. 具有反复性; 4. 具有死灰复燃,如性病;6. 具有回升趋势;7. 出现新病种,如SARS。 传染病防治法是指调整(高速)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颁布的与传染病有关的法律有: 1. 195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发动秋季种痘的指示》; 2. 1955年卫生部制定了《传染病管理办法》; 3. 1978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 4. 1989年2月21日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并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 5. 1991年12月6日卫生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6. 2003年5月4日卫生部颁布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7. 2003年5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并于同年5月9日起施行。上述法律的颁布实施,系统地确立了我国对传染病的

预防、疫情报告与分布、控制和监督的法律制度,标志着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始全面走上法制化轨道。 二、传染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一切单位包括我国的一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也包括我国领域内的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等。一切个人即我国领域内的一切自然人,包括中国人、具有外国国籍的人和无国籍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和国际惯例,外交人员没有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豁免权,所有驻中国的外国使、领馆人员也必须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 三、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病种 《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5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二)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