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_王平

我国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_王平
我国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_王平

#专题综述#

当 代 石 油 石 化

PETRO LE UM &PETROC H E M ICAL TODAY

V o.l 13N o .10 Oct .2005

我国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

王 平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计划部,北京100029)

摘 要:综述了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概况和世界乙烯工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乙烯工业存在的不足,展望

了我国乙烯及衍生物的需求趋势和产能发展计划,提出了发展我国乙烯工业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乙烯工业 生产能力 需求

收稿日期:2005-09-15。

作者简介:王平,高级工程师,198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硕士学

位。曾从事炼化生产调度等工作。现从事石油化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项目管理工作。

1 我国乙烯工业发展概况

我国乙烯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经过

50年多年发展,已形成了完整的石化工业体系,乙烯和三大合成材料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前列。截至2005年8月,我国共有乙烯装置20套(含2套合资装置),形成乙烯生产能力75615万吨/年,居世界第2位(详见表1)。

表1 2005年我国各企业乙烯装置生产能力

万吨/年

企业名称乙烯生产能力

中国石化554.5 燕山石化71.0 上海石化84.5 扬子石化65.0 齐鲁石化72.0 广州石化21.0 茂名石化38.0 东方石化15.0 天津石化20.0 中原石化

18.0 上海赛科(合资)

90.0 扬巴一体化项目(合资)60.0中国石油202.0 吉林化工53.0 大庆石化60.0 独山子石化22.0 兰州石化24.0 抚顺石化14.0 辽阳化纤12.0 盘锦石化16.0 其他1.0

合 计

756.5

从我国乙烯发展历程看,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60-1973年)。20世纪50年代末,兰化公司从前苏联引进以炼厂气为原料的5250吨/年方箱炉裂解制乙烯装置,于1962年1月投产,后又从德国鲁奇公司引进了1套316万吨/年

砂子炉裂解制乙烯装置,于1968年底建成。在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1962年底高桥石化公司建成了1套国内自行设计的2000吨/年的乙烯装置。

2)成长阶段(1974-1986年)。在此阶段,我国陆续引进美国ABB Lu mmus 、日本三菱油化和法国石油研究院的乙烯技术,先后建设了燕山、上海、辽化等一批大中型乙烯装置。燕山石化30万吨/年乙烯装置于1976年5月投产,上海石化1115万吨/年乙烯装置于1976年7月投产,辽阳石油化纤公司713万吨/年乙烯装置于1979年9月投产。此期间兰化公司又仿制了一套316万吨/年的砂子炉乙烯装置,并于1979年7月建成投产。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引进了1套1115万吨/年乙烯装置,于1982年7月投产。此阶段我国乙烯开始走向规模化和大型化发展之路,奠定了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基础。

3)快速成长阶段(1987-1994年)。1986-1990年,我国集中建成了大庆(1986年投产)、齐鲁(1987年投产)、扬子(1987年投产)、上海(1989年投产)4套30万吨/年乙烯装置。/八五0期间,又先后建设了盘锦天然气化工厂13万吨/年乙烯装置(1990年投产)、北京东方15万吨/年乙烯装置(1994年投产)、天津石化公司14万吨/年乙烯装置(1995年投产)、新疆独山子14万吨/年乙烯装置(1995年投产),茂名30万吨/年乙烯装置(1996年投产)、吉化30万吨/年乙烯装置(1997年投产)以

及广州石化15万吨/年乙烯装置(1998年投产)。

到/八五0末,我国乙烯生产厂家达到16家,形成乙烯生产能力274万吨/年。通过大规模引进技术和设备,我国乙烯工业迅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但同时存在布点分散和部分装置规模偏小等问题。

4)提升阶段(1995-2005年)。为使乙烯装置达到经济规模,缩小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1994年以燕山乙烯改造为标志的第一轮大规模乙烯改造工作拉开序幕。继燕山45万吨/年乙烯改造之后,大庆、扬子、上海和齐鲁4个30万吨/年乙烯装置都进行了扩能到40~45万吨/年的改造。1998年石化体制改革后,中国石化对燕山、上海、扬子乙烯装置进行了第二轮改造。2006年完成了茂名乙烯第二轮改造。同时,中国石油也对大庆、吉化乙烯装置进行了扩能改造。其他中小型乙烯也进行了适度改造。

采取依托现有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的内涵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当代乙烯的先进技术,以最少的改造,最大限度地扩大装置的生产能力,增加品种牌号、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装置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推动了我国乙烯工业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加强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建设世界级乙烯装置。中国石化分别与巴斯夫和BP合资建设的60万吨/年、90万吨/年乙烯工程,均于2005年建成投产。中国海油与壳牌合资在广东惠州建设的80万吨/年乙烯工程拟于2006年建成投产。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埃克森美孚公司在福建合资建设的80万吨/年乙烯工程,拟于2008年建成投产。

2世界乙烯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截至2004年底,世界乙烯产能达到11290万吨/年,位于前10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2832万吨/年)、日本(75017万吨/年)、中国(60515万吨/年)、沙特阿拉伯(58415万吨/年)、韩国(54510万吨/年)、德国(55116万吨/年)、加拿大(54017万吨/年)、荷兰(39115万吨/年)、法国(33713万吨/年)、俄罗斯(36710万吨/年)。前10个国家合计乙烯产能占世界乙烯总产能的66%。

据预测,2010年世界乙烯产能将达到14997万吨/年。其中一半产能集中在中东。在中东新增乙烯能力中,约90%的乙烯是由乙烷、乙烷/丙烷、丙烷或丙烷/丁烷混合物裂解而得。由于原料及公用工程成本低,其乙烯下游产品竞争力较强。以轻烃为原料的乙烯装置,其芳烃、丙烯联产量低,会造成国际市场乙烯与芳烃、丙烯发展不平衡,这为我们发展芳烃、丙烯及其衍生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沙特阿拉伯从2004年到2008年将新增乙烯产能约745万吨/年(见表3),是现有58415万吨/年的一倍多。

表2沙特阿拉伯规划建设的乙烯装置万吨/年投资方地点生产能力投产时间

延布1302008年

萨比克YanSab朱拜勒1302008年

萨比克Sh arq拉比格1302008年

沙特阿美-住友朱拜勒1002008-2009年Tas n ee/Sah ara P M D朱拜勒1352008年

亿诺-Delta朱拜勒1202008年

合计745

规模效益促使乙烯装置不断向大型化方向发展。据统计,乙烯成本随着装置规模增大而大幅度降低,100万吨/年与50万吨/年规模的乙烯相比较,可降低成本约25%;150万吨/年与50万吨/年规模的乙烯相比较,可降低成本约40%;而150万吨/年与100万吨/年规模的乙烯相比较,可降低成本约15%。充分依托老装置、总体、辅助及其他设施,投资可降低约20%。目前全球最大的单系列乙烯装置规模为135万吨/年。裂解装置的大型化刺激了大型裂解炉发展,目前最大的液体进料裂解炉能力为1715万吨/年,最大的气态原料裂解炉能力为21万吨/年。2004年,全球最大的10家乙烯联合装置合计能力为1901万吨/年(见表2),占全球乙烯总能力的1619%。

表32004年世界十大乙烯联合装置排名万吨/年

排名公司名称装置地点生产能力1诺瓦化学公司加拿大艾伯塔省281

2阿拉伯石化公司沙特朱拜勒225

3埃克森美孚化学公司美国得克萨斯州220

4雪佛龙菲利浦斯化学公司美国得克萨斯州191

5等星化学公司美国得克萨斯州175

5陶氏化学公司荷兰泰尔衲曾175

7延布石化公司沙特延布171

8壳牌化学公司美国路易斯安那州156

9陶氏化学公司美国得克萨斯州154 10台塑集团美国公司美国得克萨斯州153

合计1901资料来源:5美国油气6杂志2005-03-28。

为进一步降低装置建设的投资和运行成本,乙烯装置将继续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今后设计的单系列乙烯装置规模有望达到200万吨/年(乙烷为原料)。装置的大型化也促进了裂解炉的进一步大型

25

2005,13(10)王平.我国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

化,且能在比热裂解条件更缓和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烯烃收率,降低能耗,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对乙烯和丙烯收率比进行调节,因此其开发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并有可能形成突破。烯烃相互转化工艺

(MOI)是将低价值C

4/C

5

转化为丙烯的工艺技术。

由于此技术不消耗乙烯,因此正日益受到广泛重视。

延长装置运行周期,减少非计划停车,相当于提高乙烯装置的生产能力。提高控制水平、加强设备维修等是延长装置运行周期的有效措施。

原料在乙烯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约为70%,因此,选择廉价原料对降低乙烯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国际油价高企,人们越来越关注石油替代资源。由C1原料,包括合成气、甲烷和甲醇等制取烯烃技术的研究,引起各国的注意。

目前,鲁奇公司的甲醇制烯烃(MTP)和UOP/挪威海德罗公司的甲醇制烯烃(MTO)技术已展现出较好的工业化前景。国内神华集团拟投资117亿元,引进美国环球油品公司技术,在内蒙古包头建设煤制烯烃项目。

3我国乙烯工业的不足之处

一是缺乏支撑发展大型乙烯工程及下游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装备。我国石油化工技术基本上是以模仿性开发为主,缺少具有独创性的成套工艺技术,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引进国外技术建设大型装置的局面。尽管一些单项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但还未形成综合配套的集成技术,还不能完全依靠自主力量建设成套的、系列化的大型石化生产装置,大型乙烯、聚乙烯、PTA、乙二醇等石化主体技术仍然依靠进口。产品开发方面,仍然以生产通用型的产品为主,一些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仍需大量进口。我们已研制成功或正在攻关的装备主要是针对60万吨/年乙烯、20万吨/年聚乙烯(聚丙烯)、45万吨/年PTA等,而随着百万吨级乙烯装置、30~40万吨/年聚乙烯(聚丙烯)和60~100万吨/年PTA装置的出现,裂解气压缩机组、三元制冷压缩机组、大型冷箱、低温泵、环管反应器、迷宫压缩机组、PTA空压机组、PTA氧化反应器等都将成为新的需攻关的目标。石化装置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对重大装备国产化提出了新课题,如不努力,已有的国产化成果可能会丧失,而尚未国产化的项目再国产化将难上加难。

二是装置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在规模上,目前我国20套乙烯装置的平均生产能力为37万吨/年,远低于世界公认的经济规模不小于60万吨/年,且乙烯布点较分散。目前世界最大的单套乙烯规模已达到127万吨/年,正在建设的乙烯多数能力都不小于100万吨/年。

三是乙烯原料偏重。由于受资源的限制,我国乙烯装置所用的原料偏重(以石脑油和轻柴油为主)。在美国,仅乙烷和液化石油气就占乙烯原料的70%以上,中东更是如此。

四是装置运行周期普遍较短。在运行周期上,我国有些装置还不能保持/两年一修0,甚至发生多次非计划停车,而世界乙烯装置的平均运行周期为4~5年,最长运行周期达到8年以上。

4我国乙烯及衍生物供需发展趋势

4.1需求现状与未来趋势

1)乙烯

2004年,我国生产乙烯62616万吨,净进口乙烯单体及下游衍生物折合乙烯104016万吨,乙烯当量消费量为1667万吨,扣除来进料加工复出口,国内乙烯消费量为1420万吨,国内自给率4411%。1997-2004年,我国乙烯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为10%。据预测,2010年我国乙烯需求量将达到2500~2600万吨,2020年达到3600~4000万吨。

2)聚乙烯

2004年,我国生产聚乙烯44113万吨,净进口47717万吨,表观消费量919.0万吨,国内自给率48%。1997-2004年,我国聚乙烯表观消费量从44015万吨增加到919.0万吨,年均增速1019%。预计2010年,我国聚乙烯需求量将达到1400万吨。

3)苯乙烯

2004年,我国生产苯乙烯99万吨,净进口288万吨,表观消费量387万吨,国内自给率2515%,预计2010年,我国苯乙烯需求量将达680~700万吨。

4)乙二醇

2004年,我国生产乙二醇9419万吨,净进口33615万吨,表观消费量43114万吨,自给率2119%。预计2010年,我国乙二醇需求量约为700万吨。

5)聚丙烯

2004年,我国生产聚丙烯474188万吨,净进口28915万吨,聚丙烯表观消费量76414万吨,国内自给率62%。1997-2004年,我国聚丙烯表观消费量从31114万吨增加到76414万吨,年均增速1313%。预计2010年,我国聚丙烯需求量将达到1200万吨。

26当代石油石化2005,13(10)

4.2未来几年我国乙烯产能增长趋势

近年来,我国乙烯工业呈加速发展态势。在建项目有:1中海油与壳牌合资在广东惠州新建的80万吨/年乙烯工程,计划于2006年建成投产;o茂名石化38万吨/年乙烯扩建为100万吨/年乙烯工程,计划2006年建成投产;?中石化、福建炼化与埃克森及沙特阿美公司合资的80万吨/年乙烯工程,计划于2008年建成投产;?新疆独山子石化利用哈萨克斯坦含硫原油建设的100万吨/年乙烯工程,计划于2008年建成投产。拟建项目有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四川彭州80万吨/年乙烯工程、辽宁抚顺100万吨/年乙烯工程。这4个项目已报国家有关部门待核准。国内某些大型乙烯装置还拟进一步改造。此外,吉林石化、兰州石化、大庆石化、盘锦乙烯等都在进行或拟进行扩能改造。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在积极考虑乙烯改造和新建项目。初步统计,到2010年,国内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1600万吨/年。

5发展我国乙烯工业的几点建议

5.1着力提高我国大型乙烯在技术和装备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

建议国家尽快制订大型乙烯等石化行业的技术装备政策。一是对部分国产化装置给予一定的国债支持;二是建立制造厂、用户、商业保险机构共同承担风险的保险机制,以对国产化技术设备及试车等风险进行投保;三是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的减免税政策,取消外商进口设备的免税优惠,积极发挥国家政策导向作用,创造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与此同时,我国大型乙烯建设、设计、科研以及设备制造等单位要抓住新一轮大型乙烯工程发展契机,联合攻关,协同作战,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加速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的重大突破,提高国际竞争力。

5.2提高乙烯装置规模和产业集中度,坚持炼化一体化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已有12个省、市、自治区发展了乙烯工业,约占行政区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39%。照目前规划发展下去,我国一半以上的行政区都有乙烯工业。此外,有的行政区内乙烯工业也没能布置在同一地区,如辽宁省,目前已在辽阳、盘锦、抚顺等地建了3套乙烯装置,并且还准备在大连新布点建设乙烯装置。这使得乙烯产业集中度不高。

乙烯装置大型化可充分发挥装置经济规模的优势。建议我国乙烯装置规模在60~130万吨/年为宜。同时要考虑乙烯装置大型化后,设计、制造和系统工程包括管道、网络工程上的一系列难点,避免已国产化的技术和设备又要重新进口。此外,还要考虑超大件设备制造和运输及其他限制因素。

要坚持炼化一体化,优化利用中间原料。用信息技术优选原料,指导生产运营,获取效益最大化。

5.3有效解决乙烯原料供应不足矛盾

随着现有乙烯装置改扩建、新的大型乙烯以及芳烃项目建设,化工轻油供应不足矛盾将日益突出。为有效解决乙烯装置裂解原料供需不足矛盾,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化原油加工工艺流程,调整炼油装置结构,增加加氢裂化能力,适当限制重整装置建设(氢气不足可采用廉价氢获取技术,如天然气制氢等)。二是炼化一体化企业充分利用炼油干气中乙烯、乙烷等轻质烷烃,回收用于乙烯裂解装置做原料,没有乙烯装置的炼油企业,也要充分回收炼油干气中的乙烯,可采用稀乙烯制乙苯技术生产苯乙烯;油田企业要充分回收油田开采中的液化气和轻烃液,外运用作乙烯原料。三是支持甲醇制烯烃项目(试点)建设和继续完善催化热裂解(CPP)技术等生产低碳烯烃。四是在国际市场上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有选择地进口石脑油,适当进口凝析油。此外,/十一五0期间我国计划建设的乙烯装置投产时间较为集中(大多在2008年前后),应统筹考虑分期建设,避免原料供应大的波动,同时也避免对市场、资金、建设力量等造成较大的压力。

5.4重视研究乙烯装置重馏分的综合利用

由于我国乙烯原料偏重,C4以上馏分比例偏高,因此要重视重馏分综合利用的研究,主要包括C2、C4和C4、C5烯烃转化制丙烯工艺以及C5加氢作原料技术等,以提高石油化工原料综合利用率。

5.5大力应用节能、节水、节约资源等高新技术

以乙烯为龙头的石化装置,是耗水、耗能和排污大户。我们要坚持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应用节水、节能、节约资源的高新技术。如在节水方面,在新装置设计和老装置的节水减排工作中,要大力推广应用/水夹点技术0(即把每个用水单元或设备的排放水都看作是一个潜在的回用水源,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回用水源来实现新鲜水用量和废水排放量的最小化)。外排高浓度污水送污水场时,管线尽量走地面,以防止对地下水系的破坏等。

(编辑张文长)

27

2005,13(10)王平.我国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

òABSTRACTS OF SELECTED ARTI CLES2005,13(10)

Abst ract:The article analyzes advances i n propylene producti o n techno l o gy and its develop m ent trends and g i v es contrast studies on techno-ec ono m ics of vari o us propy l e ne producti o n routes.

K eyw ords:pr opy lene,techno l o gy,techno-econo m ics,deve l o pm ent trends

The Revie w on Develop m ent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O il Price in t he Third Q uarter and

Forecast for t he Fourth Quarter

o20H ou H u i and Zhu H e

(S inopec Group E cono m ics&Develo pm entR esearch Instit u te,B eiji n g100029,Ch i n a) Abst ract:The arti c l e ana l y zes the develop m ent tr ends,m a i n c haracteristics and m i portant cause of i n ter nati o nal oil price in the third quarter o f2005.Based on the anal y si s of vari o us factors affecting i n ter nati o na l oil price to rise or sli d e i n the fourt h quarter,it forecasts t h e possible deve l o pm ent trends of i n ter nationa l o il price i n the fourth quarter.

K eyw ords:world,petro leum,price

The Stat us of China.s E t hylene Industry and Its Fut ure Develop m ent

o24W ang P i n g

(S inop ec Corp.D evelopm ent&P lanning D epart m ent,Beijing100029,China) Abst ract:The article summ arizes general deve l o pm e nt situation of Chi n a.s ethylene i n dustr y and devel o p m ent trends of worl d ethylene industry,anal y zes the ex i s ti n g shortco m i n gs of Ch i n a.s ethylene i n dustry and forecasts the de m and trends of et h ylene and its deri v atives as well as its capacity devel o p m ent plan.It also puts for w ard several suggesti o ns to develop Ch i n a.s ethylene industry.

K eyw ords:ethy lene industry,capacity,de m and

The Analysis of China.s Synthetic F iberM aterialsM arket in2004and

Factors Affecting Future Develop m ent

o28Luo H ong jing and H e Zuoyun

(S inopec Group E cono m ics&Develo pm entR esearch Instit u te,B eiji n g100029,Ch i n a)

M e i Jianguo

(P etroChina Lanzhou R efining&Che m icalG eneral Factor y,Lanzhou730060,China) Abst ract:In2004,bo th t h e consum ption and prices o fm ai n synthetic fi b er m ateria ls rose.B esides the en-hance m ent o f acry l o nitrile sel-f su fficiency degree,sel-f suffic iency deg rees of other ra w m a terials slid,the deg ree o f dependence upon i m port enhanced.A s prices of ra w m ater i a ls uprising,m arg i n s of m ain syntheti c fi b er m aterials recovered except po l y ester and acry l o nitrile.M ain factors thatw ill affect supply&de m and o f Ch i n a.s synthetic f-i ber m ateri a ls are the developm ent o fm acro-econo m y,internati o na lo il pr ice and export env iron m en.t It predicts that lar ge supp ly-de m and i n suffic iency of Ch i n a.s m ain synthetic fi b er m ater i a ls w ill still ex ist henceforth.

K eyw ords:synthetic fi b er m ater i a ls,m ar ke,t supp l y&de m and,status,trends

Develop m ent Situation of China.s Natural GasM arket

o32Yang Jianhong

(P etroChina G eneral Institute o f P lanning,B eijing100083,China)

Abst ract:The articl e i n troduces t h e deve l o pm ent stat u s of bo t h Chi n a and worl d natural gasm ar ket and poi n ts out t h e deve l o pm e nt prospect a nd ex isti n g m ain pr oble m s of Chi n a.s natur a l gas marke.t It also puts f o r war d severa l po licy suggesti o ns to develop Ch i n a.s natural gasm ar ke.t

K eyw ords:Ch i n a,world,natural gas,m arket

浅析淘宝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模式

浅析淘宝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模式 摘要:2008年以来,受到全球金融危机蔓延深化的影响,我国多数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包括网络零售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却一路繁荣,成为危机背景下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本文以淘宝网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浅析目前淘宝网的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而后提出我们对于淘宝未来发展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淘宝网,网络购物,C2C模式, 一.引言 在国内C2C网络购物网站中,以淘宝网发展最为迅猛,《2009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上半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到1034.6亿元,其 中,淘宝网交易额达到827.6亿元,占据整体市场份额的80%,位居第二的是拍拍网,市场份额占整体市场份额的8.1%。可以看出,淘宝网的运营模式可以代表国内C2C网购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因此研究淘宝网的运营模式对准确把C2C电子商务现状和走势,解决C2C电子商务今后发展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二.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从广义上说,是指以电子设备为媒介进行的商务活动;从狭义上说,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包括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广告、消费者、中介商等有关各方行为的总和。报告中的电子商务是指狭义上的。 三.网络购物概念 网络购物:借助网络实现商品或服务从商家/卖家转移到个人用户(消费者)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有网络的参与,都称之为网络购物。 网络购物分类见下图: 四.淘宝的市 场份额 目前,我国网 民的大部分网购 商品网络购物交易 集中于平台式购物 网站,,而其首选购物网站则是淘宝网。淘宝网用户市场份额达84.6,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未来世界乙烯工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世界乙烯工业的发展趋势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乙烯还应用于农业领域,生物领域。世界上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乙丙橡胶、聚氯乙烯等;是石油化工最基本原料之一。在合成材料方面,大量用于生产聚乙烯、氯乙烯及聚氯乙烯,乙苯、苯乙烯及聚苯乙烯以及乙丙橡胶等;在有机合成方面,广泛用于合成乙醇、环氧乙烷及乙二醇、乙醛、乙酸、丙醛、丙酸及其衍生物等多种基本有机合成原料;经卤化,可制氯代乙烯、氯代乙烷、溴代乙烷;经齐聚可制α -烯烃,进而生产高级醇、烷基苯等。乙烯还主要用作石化企业分析仪器的标准气。乙烯还用于医药合成、高新材料合成。 目前全世界乙烯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56.45Mt/a,其中亚太地区占26.66%,东欧和前苏联地区占7.21%,中东和非洲地区占9.93%,北美地区占51.10%,南美地区占3.88,西欧地区占21.22%。石油化工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乙烯工业作为石化工业的龙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低级轻烃的需求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有关统计数据,随后几年内,伴随着乙烯衍生物的需求增长,乙烯生产能力将以每年4.2%的速率增长。 如今传统的乙烯技术发展已经日趋完善,短时间内并不能取得重大进展与突破的情况下,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使用将会是未来乙烯工业技

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目前在乙稀生产新工艺的研究方面有关乙烯原料的轻质化在不断进步,例如目前的 1.乙烷催化脱氢制乙烯技术 烷烃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催化脱氢已实现了工业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UOP公司将催化脱氢与铂重整中连续再生技术相结合,成功地开发了用于低级烷烃催化脱氢的Oleflex工艺,该工艺用于乙烷催化脱氢,乙烷转化率为25%时,乙烯选择性达98%~99%。该方法的优点是产品单一,并能副产大量氢气,非常适合如今的生产。 Dow Chemicals公司开发了一种乙烷脱氢制乙烯的工艺,自称乙烷单程转化率达到50%,乙烯选择性为86%。而与传统的蒸汽热裂解工艺相比,乙烯选择性比较高,但乙烷转化率略低(传统蒸汽裂解工艺的乙烷转化率为60%或更高),反应产物中不含乙炔和丁二烯,不需纯化即可直接用于乙苯生产。该工艺技术的核心是一种镓、锌改进的丝光沸石催化剂、反应温度700℃,反应条件较蒸汽裂解工艺温和,这样可以延长设备寿命、减少维修、降低能耗。虽然乙烷催化脱氢的工艺流程和催化剂技术较为成熟,但其受热力学平衡的限制,乙烯收率难以提高。为解决此问题,曾有人提出采用膜反应器,以打破化学平衡、提高目的产物的收率,该技术尚处于探索之中。 2.乙烷催化氧化脱氢制乙烯技术 烃类氧化脱氢制乙烯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乙烷氧化脱氢反应与热裂解反应相比,变吸热反应为放热反应,能耗降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标题: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资料来源:机械工业信息中心 出版日期:2002-5-29 资料类型:免费资料 销售价格:0 资料信息: 加入WTO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入方式和程度、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中国国际地位和经济安全确立的战略问题。进入WTO以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不仅由中国自己来开发,而且还必须有条件地开放给世界,让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开发。分析"入世"影响,研究探讨加入WTO对中国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趋利避害,提出对策措施建议,是当前举国上下所关心的问题。 机械装备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体现综合实力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起着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作用。发电设备产业,包括火电、水电、核电,是我国机械装备工业的重中之重,对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要求不断

发展的电力工业至关重要。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的技术实力,为装备我国电力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际市场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含量更高的高效、先进、大容量、高参数、环保性能好的发电设备方面更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存在诸如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相对不强。我国加入WTO以后,发电设备企业将面临新的竞争环境。如何正确分析、估量加入WTO对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和企业怎样主动采取措施,尽早防范,趋利避害,引导、促进我国发电设备制造民族工业健康成长,是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一、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发电设备制造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建立起实力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基本具备了向我国电力工业提供重大装备的能力,同时还能为军工、船舶、石化、环保等提供重大装备,为我国社会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发电设备制造业是我国机械行业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情况

参考《中国电力》杂志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状况 中国的电力工业从1882年至1949年,经过67年装机容量只达到 1.85GW;而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到1998年全国装机容量已达到277GW以上,跃居世界第2位。非凡是进入本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力平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7多GW,实现装机容量8年翻一番,终于缓解了近50年的持续缺电局面,使电力供给有所缓和;同时从1998年开始撤消电力部、成立国家电力公司,以此为标志,在中国结束了由国家垄断电力的局面,由此向建立统一、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迈进,逐步和国际接轨,和国际电力改革潮流一致。电力供给缓和的出现、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及电力市场的起步,是我国电力工业在20世纪末所出现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2件大事。 纵观20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一个突出特征是,电力的使用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电力具有便于转换能源型式,能高度集中和无限划分,清洁干净和易于控制,可大规模生产和远距离输送等特性,使电力发展和应用的程度,即一个国家的电气化程度成了衡量其社会现代化水平高低,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非凡是在进入以信息、电子、生物技术为代表,从集中到分散,从等级结构到网络结构,从简单选择到多种选择的21世纪,电力将继续发

挥其他能源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功能,而且对电力的依靠程度将更高,对电力供给的数量和品质也将提出更大、更高的要求。 虽然从1997年开始到1998年,全国电力供给紧张的状况有了缓和,局部地方出现了电力供大于求,但是我国的用电水平还是很低的。到1998年,全国人均占有装机容量0.22kW,发电量只有927kW·h,这一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为发达国家的1/6~1/10,和富裕的小康生活水平对电力的要求也相差甚远。电网结构薄弱,非凡是500kV网架在大部分电网中尚未真正形成,电网的平安性差,可靠性低,自动化水平不高,电网调峰容量不足,损耗大,供电质量差,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对电力供给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因此,进入21世纪后,我国电力仍将以较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发展,电源和电网建设的任务仍很重,同时,电力的发展还要合乎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受到环境的严重制约;还将接受全球范围内电力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挑战,使之在技术上、管理上适应电力市场化体制和竞争需要;将迎接全球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挑战,使电网互联范围不断扩大。 回顾110年的中国电力发展历史,前60多年电力发展停滞不前,缓慢异常,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电力发展突飞猛进,连续50年平均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发展,这是史无前例,举世瞩目的。现在,正处于世纪之交,中国的电力正方兴未艾,日趋兴旺。我国电力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无法比拟的。这是由我国人口众多、幅

国内外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外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2009-12-4 14:17:5中塑资讯 1. 近年来国外乙烯工业现状和发展特点 1.1 世界乙烯工业现状 ●乙烯生产情况 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2002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为10943.4万吨/年,产量9497.7万吨/年;2003年能力11077.8万吨/年,产量9750.9万吨/年,开工率分别为86.8%和88.02%。近两年来世界乙烯产量增速明显放缓,2002年比2001年净增能力240万吨/年,2003年比2002年净增能力为134.4万吨/年,年增长分别为2.2%和1.2%,2003年是近十多年以来增长最低的一年。 ●乙烯生产能力分布 世界乙烯生产能力的分布格局为“美亚欧”三足鼎立,近年来较多新建装置集中在中东和亚太地区,2002-2003年中东和亚太地区乙烯生产能力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0.3%和3.6%,远超过世界平均增长率。见表1。 表1. 2002-2003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及分布单位:万吨/年 能力 地区 2002年 2003年 2002-203年 增长率% 生产能力所占比例% 生产能力所占比例% 北美 3583 32.74 3441.2 31.06 -4.0 亚太 2832.6 25.88 2934.6 26.50 3.6 西欧 2354.1 21.52 2406.3 21.72 2.2 中东/非洲 998.2 9.12 1101.2 9.94 10.3 其他 1175.5 10.74 1194.5 10.78 1.6 合计 10943.4 100.00 11077.8 100.00 1.2 ●供需及预测 2003年世界乙烯消费量为9775.4万吨,消费主要集中在亚太、北美和西欧,这三个地区乙烯消费量合计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1.6%,其中亚太地区的消费量跃居世界第一,比例占30.3%,是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消费情况见表2。 表2. 2002年和2003年世界乙烯消费地区及各占比例单位:万吨/年 2002年 2003年 消费量所占比例% 消费量所占比例%

(发展战略)世界聚乙烯工业的发展状况

世界聚乙烯工业的发展状况 特约作者石公 摘要介绍了聚乙烯的供需状况及技术发展特点,对世界聚乙烯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同时指出,由于我国聚乙烯产品品种单一,且专用料品种偏少,限制了市场占有率。因此,国内企业应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聚乙烯的产品竞争力。 关键词聚乙烯产品技术市场预测 1前言 聚乙烯(PE)是通用合成树脂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主要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产品。其特点是价格便宜,性能较好,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包装及日常生活中,在塑料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2年,全球聚乙烯生产能力达到67530kt/a,产量为54580kt,消费量为53150kt。除非洲、亚洲、大洋洲、中南美和西欧有缺口外,其他地区基本上是产能大于需求。 从消费结构来看,低密度聚乙烯的主要用途仍将集中在膜、片制品和注塑制品;而在高密度聚乙烯的消费结构中,吹塑制品、注塑和膜片制品仍是其主要应用领域。 近年来,我国聚乙烯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1995年,我国聚丙烯生产能力为1400kt,产量为1350kt;到2002年,生产能力达到了3650kt/a,产量达到3552kt,分别增长了161%和163%。从国内聚乙烯使用状况来看,薄膜、中空容器、电线电缆、涂层料是目前聚乙烯最主要的用途。 2世界聚丙烯工业发展状况 2.1 世界聚乙烯供需状况 上世纪90年代,世界聚乙烯工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产能平均增幅达到了6%。特别是亚洲和中东地区石化工业的发展,为聚乙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及后来的世界经济低迷,降低了对石化工业的投资热情。在此情况下,亚洲和中东一些乙烯项目被迫下马和推迟。预计到2007年,世界聚乙烯能力增幅为3.7%,低于需求4.8%的增幅。因此,未来世界聚乙烯装置的开工率将会不断提高。 1997~2012年世界PE供需状况见表1。

中国路灯现状与未来发展分析

中国路灯现状与未来发展分析 一、目前全国公路的分布与建设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09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统计,2009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86.08万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分,各等级公路里程分别为: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一级公路5.95万公里,二级公路30.07万公里,三级公路37.90万公里,四级公路225.20万公里,等外公路80.46万公里。 公路桥梁、隧道总量继续增加。2009年底,全国公路桥梁达62.19万座、2726.06万米,全国公路隧道为6139处、394.20万米,是世界上公路隧道最多的国家。 二、我国公路未来5年的发展 1、公路公路建设方面 我国现在在二级以上的公路建设(不包括高速公路)投入发展规划,每年约以12万公里的速度递增,未来5年将增加60万公里的公路交通枢纽。 2、高速公路建设方面 关于高速公路的网点建设方面,《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已经国务院审议通过,规划的出台标志着中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据中国交通部部长张春贤表示,中国国家高速公路规划网络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未来30年静态

投资两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投资的力度随计划建设的进度而变化。2010年前,每年的年均投资大约在1400到1500亿元人民币,每年增加3000公里左右。2010年以后到2020年之间,年均投资大约在1000亿元人民币,每年增加2000公里左右。至2015年,我国高速公路将增加1万公里,总长度预计达到7.51万公里。 3、隧道建设方面 随着公路网点的建设,我国未来五年在隧道建设方面预计将会增加300公里。 三、我国路灯的分布与发展 中国在2006年具有1500万盏路灯,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也就是每年新增的路灯数也有300万盏。至2010年,中国路灯的现存数量已经达到2700万盏。 在桥梁、隧道灯方面,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设计标准,隧道照明每10米按装一盏照明灯具(两边共2盏),目前我国现存隧道灯数量达到624万盏。 在未来5年的道路建设发展规划和发展速度计算,我国将新增道路照明灯具共1500万盏(按照年增加300万盏计算),隧道灯将增加6万盏(按照总长增加300公里计算)。 四、关于路灯方面节能减排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道路照明、

中国乙烯概况

中国乙烯概况 刘亚庆 (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 摘要:分析了中国乙烯工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中国乙烯工业对策和建议,对广东省发展乙烯工业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乙烯市场现状竞争力趋势对策 一、前言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乙烯工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但人世后乙烯工业必须面对来自世界大乙烯企业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对中国乙烯工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失误,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制定对策,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中国对乙烯的市场需求 2000一2010年我国乙烯当量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预计未来乙烯需求将以年均7%以上速度增长,,乙烯当量需求量将从2012年的2600万t增加到2013年的2800万t、2013年的3500万t;而乙烯生产量将由2008年的541万t增加到2010年的900万t、2012年的1300万t,乙烯当量石化产品仍然短缺。中国现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石化产品需求中心,并且是亚洲石化产品生产地主要的出口地区,石化产品进口量现占需求量的60%以上,预计2015年石化产品进口仍将达到1500万t乙烯当量,比2012年(进口1300万t)增长15%。 中国现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石化产品需求中心,并且是亚洲石化产品生产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中东)主要的出口地区。尽管从全球来看,烯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国内市场需求巨大,对国内乙烯工业是一个发展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共存,中国已经加WTO,中国市场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中国乙烯工业必须面对来自世界其它乙烯生产商的竞争。 三、中国乙烯装置概况 中国乙烯工业起步于60年代初,1962年兰州化学工业公司500吨/年乙烯装置建成投产,标志乙烯工业的诞生,70年代燕山石化引进了第一套30万吨/年乙烯装置,进人80年代发展迅速。经过50多年建设发展现在我国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乙烯生产装置58套,2012年产量541万吨。 3.1现有乙烯装置通过改造生产能力迅速增加 在现有58套乙烯装置30万吨规模以上只有27套,其余未超过20万吨/年。到2014年现有乙烯装置通过实施扩能改造,总产量将由2008年541万吨/年增加到660万吨/年。27大乙烯(指原设30万吨/年) 年,除吉化、茂名乙烯外,经两轮改造将达到65-70万吨/年规模,其余小乙烯能力将达到18-22万吨年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差不多都是由个体户、夫妻店和家庭作坊演变而来。由于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总会有大量下岗和失业人员寻求创业的途径和机会,因此个人和家庭创业然后形成小企业将是中国长期而普遍的现象,研究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模式,以及政府需要为之提供的政策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岗和失业人员本身处于弱势地位,我们不可能对其专业素质期望太高,也不能指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通过培训使其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家。因此,小企业成长需要政策和体制上的帮助。在小企业的发展中有必要克服当前流行的一个错误观点,即小企业做大了就是成功。报告认为,小企业是一种企业形态,有其自身的特性和生存规律,从国内外历史上看,家庭作坊也有百年老店,证明小企业有自己的成功之路。 小企业变成大企业只是一种变化,不能作为成功的标志,大企业也有倒闭的,企业的规模与其成功与否没有直接关系。 另外,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并不复杂,往往是由经营者直接面对员工、面对客户,所以经营者的素质就等于是企业的素质。小企业主未必都有作大的志向(尽管这种志向并不重要),但一定都有多盈利的愿望,政府的一切政策法规和支持措施应以帮助小企业盈利为出发点,抓住这个要 点,并以此为中心展开促进小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就会形成小企业繁荣和成长的良好局面。政府不需要设定某种企业模式,也不需要设定企业成长的某种指标,政府的政策法规就是企业自我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有时可以听到抱怨说小企业不注重品牌,不讲求信誉,报告认为不在乎自己形象的企业只能是少数,从一般经济理论分析可以看出,企业

的短期行为通常是由政府政策的短期行为引致,所以克服企业短期行为的最好办法是政府政策的长期稳定和前后一致。 应该说,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方向性政策中,不管是提供市场准入和提供资金扶持方面,都有很好的法律和法规环境。现在的问题是在个体实施这些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尚有一些体制上的不配套、程序设置上的不到位以及更重要的一点即政府工作人员观念转变未完成。以体制 为例,中国的金融体系原来完全服务于国有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在银行自身的商业化改造中,也是注重于银行自身风险的防范和提高盈利能力,还没有来的及改革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使之能够服务于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尽管在中央政府的指示下,各大银行均表示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帮助,但完成整个面对小企业服务体系的设计和安排肯定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前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先生在十六大之前的一次讲话中明确了中国金融系统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完成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改革,预示着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所改善,但在现行体制下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还会再持续一段时间。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小企业如何面对政府政策的变化和政府部门的管理。中小企业是中国新生的经济门类,政府的政策、法规和体制必然是随着小企业的成长壮大而不断地制定、修改、完善和调整,换句话说就是存在边制定边修改的情况,这就会给小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如上 述,小企业的特点就是人数比较少,不能象大企业那样可以设立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政府相应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工作。因此,小企业在忙于自己生意的同时,就难于拿出许多时间奔波于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之中,而且即使这样,也未必跟得上一些政策法规的变化。这种情况一方面增加了小企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八— 1. 刖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 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 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 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 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 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 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 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 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 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 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 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 2.3%。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882年,英籍商人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创办上海电气公司,安装1台16马力蒸汽发电机组,装设了15盏弧光灯。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发电,电能开始在中国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于日本。 从188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其间67年电力发展基本状况是一个十分落后的百孔千疮的破烂摊子,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技术水平相当落后,。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各大区电网和省网随着电源的增长加强了网架建设,从1982到1999年底,中国新增33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2,83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32,690MVA,而1950至1981年30年期间新增输电线路为277,257公里,变电容量70360MVA。 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万亿千瓦时。 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

市场分析一体机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市场分析)一体机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标题:壹体机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资料信息: 壹体机是什么呢?它就是集成了打印、复印、扫描、传真里俩种或俩种之上功能的办公设备。因为壹体机除了于速度、分辨率等性能上和单壹设备不相上下之外,最主要的是于功能集成、外观体积等品质上要优于单壹功能的办公设备,它倡导了符合当今集成化,简约化的办公潮流。简言之,壹体机就是壹个“N”(N≥2),N的结果将是“远远大于1”! 信息化时代产品的更新换代之快可用“壹日千里”来形容,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互为动力,为我们平凡的生活谱写了美丽的乐章。近年来大规模出现的“壹体机”就是这些乐章的壹个重要音符。随着办公设备向自动化、数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用户们为了进壹步完善办公环境,开始使用代表这种发展方向的壹体机设备。由于其具有操作简捷、工作效率高等优势,很快便赢得了我们办公者的青睐,赢得了部分办公设备市场。 从技术方式上来见,壹体机能够分为碳带热转印壹体机、喷墨壹体机和激光壹体机。从它们的市场地位而言,壹体机可分成激光型、喷墨型俩大类。喷墨壹体机凭借色彩处理和价格优势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激光壹体机则凭借其优秀的输出质量和数码技术,于壹体机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办公需求的增加以及激光打印技术的进壹步发展,激光壹体机很大程度上将成为未来壹体机市场的主导产品。 1998~2001年中国多功能壹体机市场功能组合方式构成 传真、打印和复印的功能组合是目前市场的主流组合形式,而全方位集成的产品也有壹定的规模。 实际上,不管是喷墨壹体机仍是激光壹体机,它们且不是多个设备的简单叠加,而是采用了完善的集成技术,将复印、打印、扫描、传真等众多功能有机集于壹身,既节省空间,又经济高效。虽说这些功能能够同时工作,但每款壹体机仍是有不同的主导功能,有的以打印为主,有的以扫描为主,有的以复印为主,有的以传真为主等,这样就形成了不同导向的壹体机市场环境。 而当下不论于办公室仍是家庭,最常用的仍是打印和复印功能。不少厂商推出的壹体机大多是由传真机或打印机脱胎换骨而成,此种机型于传真或打印方面功能突出,而于复印方面表现平平。多功能壹体机的复印功能是数码复印,同普通复印机相比有许多优势。它利用缓冲技术,可实现壹次扫描、多次拷贝,使复印速度和打印速度相当;有些复印导向壹体机仍具有数码编辑能力,能实现去除复印件边框、预留装订区等功能;重要壹点是数码复印的质量比普通复印有质的飞跃,多数喷墨打印类的壹体机仍能轻松实现高品质的彩色复印。由于复印导向壹体机技术复杂,所以于这个领域仍有待进壹步发展。 1998~2001年中国多功能壹体机市场功能输出方式构成 激光输出以其优秀的输出质量和真正的数码技术,于多功能壹体机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而喷墨输出凭借色彩处理和价格上的优势也占据着相当的份额。 从发展趋势来见,喷墨输出方式于最近俩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正是喷墨输出的多功能壹体机的相对较高的性价比和适合中国经济情况以及用户购买力的表现。

乙烯工业发展四大趋势

乙烯工业发展呈四大趋势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乙烯工业供需两旺,产能、产量双破1500 万吨,原料多元化和装置大型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2012年我国乙烯工业产能达到了1700万吨/年,到2015年我国乙烯产能将达2700万吨/年。我国乙烯业今后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更加突出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抓紧结构调整,以促进我国由乙烯生产大国向乙烯生产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增速加快 “十二五”期间,我国乙烯工业仍将持续推进规模化发展,随着大庆石化、抚顺石化、四川彭州石化、武汉石化、惠州乙烯二期、湛江中科合资炼化一体化项目等一批大乙烯项目的建成投产,预计到2015年,我国乙烯总产能为2500万一2700万吨/年,接近美国现在的乙烯产能水平。其中,“十二五”将新建大乙烯项目5至7个,增加乙烯产能600万吨/年;通过扩能改造现有装置将增加产能400万吨/年;同时,建设一批MTO/MTP项目,新增煤基甲醇制烯烃产能450万吨/年,使其占全国乙烯总产能的比例从现在的不足8%增加至2015年的20%。全国乙烯产量也将由2011年的1527.5万吨增加至2015年的2700万吨。届时,我国乙烯当量消费自给率将从目前的47%}48%提高至2015年的至少70% 。 同时,国内对乙烯的需求在“十二五”期间仍将保持旺盛的增长态势,预计乙烯表观当量消费量从2011年的1600万吨猛增为2015年3300万一3500万吨,年均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的较高水平,产销两旺。 体型增大 鉴于国家发改委新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所有规划和新建乙烯装置规模应达到100万吨/年,而新建煤基烯烃MTO装置规模需在50万吨/年以上,且目前国内在建、新建的中资或中外合资石脑油裂解装置项目规模均在80万吨/年或以上,因此2015年我国乙烯装置的平均规模将从目前的56.9万吨/年增加到60万吨/年以上,我国乙烯装置规模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同时,根据国家发布的《乙烯行业“十二五”规划》,我国将在继续做大做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石化产业群,改造提升东北地区乙烯工业的同时,建设中西部乙烯基地,进一步优化乙烯布局。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南京、宁波为中心,形成3~4个产能超200万吨/年的乙烯生产基地,其乙烯合计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1/3以上。 珠三角地区将加快茂名、惠州、湛江、揭阳等地中资或中外合资项目的建设,重点发展下游的优势产品和特色、高附加值的衍生物产品与终端产品。 环渤海湾地区将以京津唐和抚顺等为中心,布局大型乙烯装置。 中西部地区则配合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在兰州、成都、武汉、独山子等地形成4 个乙烯基地。 “十二五”期间,全国炼油企业平均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使我国乙烯工业向“炼油一乙烯一芳烃一动力一高端产品”深度集成的一体化模式发展成为可能。今后我国乙烯建设和发展将注重调整下游衍生产品结构,努力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功能化、差别化、高附加值、高端产品拓展,以满足我国发展新兴产业和各类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原料“变轻” 乙烯原料将进一步向轻质化、多样化发展,进口量将增加,节能环保安全压力将加大,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

乙烯发展历程与前景

乙烯的工业来源和主 要应用 宋洲 (西安科技大学化工0802班0815010224)摘要:浅谈乙烯的发展历程,另外介绍乙烯化学品的工业合成路线,突出乙烯对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乙烯,乙烯衍生物,石油化工,烃裂解技术 The industry and the main source of ethylene application SongZhou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lass 0802 chemical 0815010224) Abstract: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thylene, and introduces the chemical industrial synthesis route vinyl, outstanding ethylene the influence of life. Keywords: ethylene, ethylene derivatives, the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hydrocarbon cracking technology 一、乙烯简介

乙烯最初是由乙醇脱水制取的。当时由于乙醇由粮食生产,工艺路线不合理、产品产量又受到限制,因此阻碍了生产的发展。自从石油烃裂解制乙烯技术工业化以后,石油化工得到了飞速发展。所谓石油烃裂解是由石油烃为原料,通过高温裂解、压缩、分离得到乙烯,同时可得到丙烯、丁二烯、苯、甲苯及二甲苯等重要的副产品。这些产品可以进一步加工制取各种各样有机化工产品。这样,乙烯装置就成为石油化工的中心装置,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乙烯的简要装置流程如下:【1】 二、乙烯的工业制法 乙烯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因此乙烯在自然界中独立存在的可能性很小。根据上述流程主要有这几种方法:合成气制乙烯、催化加氢技术、管式裂解技术。 1、合成气制乙烯(MTO) MTO( Methanol to Olefin)合成路线,是以天然气或煤为主要原

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历程

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历程 乙烯作为石油化工行业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乙烯行业克服重重困难,破除深层技术困难,砥砺前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乙烯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做大,逐步实现了百万吨级乙烯技术、设备的国产化,产业链覆盖范围越发广泛,下游衍生品越来越多。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乙烯产能不足40万吨/年,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到2017年底,我国乙烯产能已经达到24 55.5万吨/年,规模增长了60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乙烯生产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历程 我国乙烯工业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1962~1977年)。1962年,兰州石化公司5000吨/年乙烯装置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乙烯工业的诞生。我国乙烯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虽然与国外相比,我国乙烯装置规模小,工艺技术水平落后,但是这个阶段的创业历程揭开了中国乙烯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稳步发展阶段0978~1998年)。到1978年,我国乙烯产业已初具规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原油资源和炼油工业得到了不断发展,其间大力引进了和鲁姆斯的先进专利技术,使国内乙烯工艺技术迈进了一大步。1978~1988年,我国乙烯产能从38万吨/年增长到123万吨/年,年均增长12%。从1989年到1998年,乙烯产能增长了297.3万吨/年,达到420.3万吨/年,年均增长13%,并已跻身于世界超400万吨/年能力的六强(美国2548.3万吨/年,日本747.3万吨/年,俄罗斯486.8万吨/年,德国464.5万

吨/年,韩国452.5万吨7年)。改革开放的前20年,我国乙烯产业实现了稳步发展,可以说一步一个台阶,逐步缩小了与世界乙烯生产大国的行业差距。 快速发展阶段(1999年以后)。从1999年至今,我国的乙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生产技术、装置规模和单套装置加工能力上都有了相当大的改观。1999年到2008年十年间,我国乙烯产能从435万吨/年跃升到998.5万吨/年,到2009年年底全国乙烯产能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达到1177.8万吨,稳居世界第二位。全年乙烯产量约1048万吨,比2008年增加2.3%。 乙烯工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乙烯装置逐步往“大型、先进、节能、高效”方向发展,乙烯工业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国产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规模化发展进步明显。1965年8月,我国第一套以原油为原料的砂子炉制乙烯装置及高压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丙纶、腈纶等主要装置在兰州石化陆续动工,形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产能规模5250吨/年,填补了国内石化工业空白。如今,我国陆续建成了茂名石化、镇海炼化等9家百万吨级规模的乙烯生产基地。截至2017年底,我国乙烯总产能达到2455.5万吨/年。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1998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成立,两大集团均十分重视乙烯工业的发展。中国石化率先推动燕山石化、齐鲁石化、上海石化、扬子石化和茂名石化五大乙烯改造,重点是将装置扩能达到经济规模,并调整产品结构。在这过程中,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大型压缩机国产化的成功,为我国大型乙烯装备的成套国产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产化率的提高,使建设投资大幅节约,也增强了乙烯

支付宝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支付宝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2

支付宝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08722117 朱艳)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方式越来越受到网络消费者的欢迎,本文主要对支付宝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现状挑战发展趋势 正文: 一、支付宝的由来 传统的电子商务通过汇款、转账等方式进行结算,然而,这种结算方式往往费时、费力。 又由于中国的信用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原因,中国网上购物面临巨大的阻碍。直到2003年10月,由马云创办的支付宝网站首先在淘宝网推出,长期困扰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安全瓶颈才获得了重大的突破。2004年,支付宝从阿里巴巴独立出来,成立了支付宝公司,实现了独立运营。目前,支付宝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二、支付宝发展现状 2011年1月19日,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年增幅48.6%,是增幅最快的应用。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的使用率迅速提升。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0105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00.1%,而其中支付宝的市场份额超过一半。更为重要的是,最新的数据显示,支付宝现有注册用户数量已经超过5.8亿,支付宝对于互联网和传统经济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 2.1支付宝支付流程: 支付宝主要是为网上交易的双方提供“代收代付的中介服务”和“第三方担保”,即以支付宝为信用中介,在买家确认收到商品前,由支付宝替买卖双方暂时保管货款。使用支付宝进行网上购物的具体流程如图1 所示: 2.2支付宝的特点与优势: 为买家提供简单、安全、便捷的购买和支付流程,极大限度地减少买家的流失。同时支付宝以稳健的作风、先进的技术和敏锐的市场预见能力,赢得了银行、国际机构和合作伙伴的认同。国内各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上海浦发银行等)及中国邮政、VISA国际组织等各大机构均与支付宝在电子支付领域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使支付宝成为电子支付领域最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 网购电子支付方式前五位: 从上表不难看出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已成为网络购物者首选的支付方式,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1)独立于商户和银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支付宝不属于任何一家银行,且独立于其服务对象——商户和消费者,是相对 公正的第三方。 (2)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小额支付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