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分析开题报告

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分析开题报告
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分析开题报告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凭借便利、快捷、高效、低成本等一系列优势,颠覆了以往的金融支付和交易方式,给传统金融机构和金敲体系带来巨大冲击,并呈现出混业经营、国际化等发展特点。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监管滞后、内控不健全、行业自律缺失等原因,互联网金融机构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还存在突出问题。金融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

互联网金融乱象已然影响到我国金融的稳定。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改进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

本文把具有规模效应和低边际成本的金融服务看作具有非排他性、弱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将金融监管看作政府干预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缓解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综合运用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等理论,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现状出发,勾勒出当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给出强化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互联网金融创新得到充分鼓励、风险问题得到有效处置、违法犯罪行为大幅减少、市场信屯、有效増强、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良好局面。

1.3 文献综述

Hulme与Collette为世界首家互联网金融为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信任机制设计和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认为互联网金融在网络世界中引入的社区观念,是一种对减小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于是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方法[0]。不过随着LendingClub等企业对于互联网社区的逐步遗弃,社区概念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开始学者们普遍质疑起来[1]。

2011年,美国国会提交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分析成为该行业发展权威性研究报告,该报告着重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运作进行了全面分析,报告中指出,当下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多部门风投监管模式与广泛讨论的统一监管模式进行一一分析,各有优劣[2]。叶湘榕研究了我国四种最大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还讨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但是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和美国不同。

Jin等人在“硬信息”研究中,指出了利率水平和借款与借款者的信用等级有着密切的联系,除此之外,借款人的信用卡的数量以及借款方面的历史数据和

借款用途等对于利率水平也呈现出显著的影响。Ashta和Assadi的研究表明了处于互联网的社交区对于金融监管的相关的波动,认为信息识别机制的有效性,同时分析发现这个有助于提高通讯的效率,降低相关交易成本,就此可以改善小额的信贷的经营环境[3]。Everett指出借款者的违约率与信用有着一定的关系,需要进行信用风险识别,可以有效加入到分组。他的观点说明younnese的小额信贷理论在互联网领域是通的。在我国,缪莲英和陈金龙两位学者指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可以借助国外的使用的方式方法。在他们团队出版的2013年与2014年的行业白皮书之中,也对上述风险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剖析。张国文指出了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存在着法律不健全、资金安全意识较弱、法律监管不严因而容易造成非法集资等风险。而中国的更多的是源于金融管制政策下的监管的套利行为,具有很多的中国特色,它的风险也与国外也存在一定差别。

1.5 研究思路

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概念及特征进行解释和分析;其次阐述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发展现状和运营;然后分析互联网金融监管主要存在的问题,从外部和内部进行详细说明;最后,对于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重点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概念及特征

2.1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概念及解释

2.2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特征

第三章互联网金融监管发展现状及运作流程

3.1 发展现状

3.2 运作流程

第四章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要问题

4.1 从外部因素分析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4.2 从互联网金融监管内部分析其存在问题

4.3互联网金融监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对互联网金融监管风险控制的建议

5.1 发挥国家的监管,控制外部风险

5.2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运营管理能力

5.3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与保险、小贷、担保公司合作,分散风险

5.4 我国常见互联网金融监管方式

第六章总结

参考文献

4 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综述法。本文通过CNKI、万方等网络平台搜索了大量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参考文献。通过对网络分析了解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理解与定义,借此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历史、风险以及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理论分析法,对关于风险管理理论以及信贷风险等有关理论实施分析,同时按照互联网金融监管所具有的特点,总结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管理理论。

进度计划:

严格按照学校教务处规定及学院内安排,按时完成课题任务。具体进度如下:

1. 开题并提交开题报告2018 年3月14日前

2. 提交论文初稿2018 年3 月10 日前

3. 论文修改2018 年3 月10 日——4 月20 日

4. 论文定稿2018 年4 月20 日——5 月4 日

5. 论文答辩2018 年5 月5 日——5 月10 日

6. 成绩评定2018 年5 月10 日——5 月20 日

参考文献

[0]刘文雅;晏钢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探究[J];北方经济;2011年14期

[1]王梓淇互联网金融监管探析[J];时代金融;2012年08期

[2]李雪静;; 互联网金融监管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年07期

[3]张国文;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风险防范与监管[J];武汉金融;2014年04期

[4]莫易娴;米运生;潘朝顺;金融排斥视阀下P2P网络借贷产生机理研究[J];发展研究;2014年04期

[5]伍坚;;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制度构建[J];法学;2015年04期

[6]杨炀;; 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风险与防范[A];法治常态,西部新态——第七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5年

[7]黄琼;P2P借贷行业的发展与风险控制[D];兰州大学;2014年

[8]姜岩;P2P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9]刘绘;沈庆劼;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年01期

[10]郝文正; 互联网金融监管风险形成机理及其监管思路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年

[11]曹旭斌. 互联网金融监管社会资本测量及作用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23-50.

[12]王文韬.沈修远.中美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对比[EB/OL].2014-09-2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