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对斜拉桥的分析实例

ansys对斜拉桥的分析实例
ansys对斜拉桥的分析实例

用Ansys分析斜拉桥的变形、应力分布与优化

问题背景:第三届结构设计大赛,题目为:承受运动载荷的不对称双跨桥

梁结构模型设计。参赛作品为一个斜拉桥

比赛所用材料:桐木若干,白乳胶一瓶。

比赛要求:保证小车通过的同时,桥应力求重量轻,轻者可进入决赛。

参赛实验台示意图

比赛计算参数:

木杆的抗拉强度表

设计方案数据:根据所给材料,经过计算我们预计需要使用:主梁:4根6*6、4*6,55*1截取18mm宽,55*2截取15mm宽;拉塔:2根6*6,3*4作桁架;梁的固定用1根3*4;桥墩:2根3*4,55*1的木片作桁架结构。下脚料把主梁两端各加长20mm,并把端面做成梯形以使桥梁稳定。

桥梁简支模型:

其中(5)、(7)、(8)为拉索,(6)为拉塔,(1)、(2)、(3)、(4)为主梁,1、2、5为三个支座,塔高为330mm,2、3的距离为250mm,3、4的距离为200mm。

当小车经过2、5之间时,梁最容易发生破坏。

加载条件:预赛——空车(重9.88kg)行驶,桥面板由长度为30mm的若干铝板,用柔绳串接而成,重量为2.8kg。

Ansys分析目的:使用ansys分析软件对桥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对结构进行改进与优化。

Ansys建模数据:

步骤:

定义单元类型:桐木材料选取单元类型:Beam 188 拉索材料选取单元类型为Link 10。

定义单元实常数:Link 10单元的实常数AREA定义为3.14*2.25/4。其中Beam 188不需要定义实常数。

定义材料属性:材料属性如图。

定义梁截面类型:主梁:8*8,侧梁:5*5,桁架:3*3(全部为矩形),拉索:R=1.5(圆形)。

建模:建立节点模型,利用建模工具建立节点,再用lines—straight lines 连接节点形成线模型。

划分网格:利用Meshing—Mesh attributes—picked lines,根据不同单元属性,不同材料属性,不同截面属性选择线,划分网格。再用Meshing命令中的line—set进行线单元数目划分,取为15。

定义load:对底座、边缘施加全部自由度约束,节点受力为98.8/4。

求解:solve命令。

查看结果:利用general postproc后处理查看结构变形云图,应力分布。

模型说明:建模过程中,对实际模型进行简化。其中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进行简化处理,数据从网络中获取。桥面板由长度为30mm的若干铝板,用柔绳串接而成,重量为2.8kg。此约束忽略不计。当小车通过桥梁时,认为在如图位置变形最大,故受力分析时,将载荷加载到如图13、14、16、17节点处。尤其是拉索模型。由于拉索单元为Link,其只能受拉,不具有抗弯性能,故改用杆单元代替原模型。建模时使用mm作单位,而泊松比要除以1000,受力要乘以1000,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模型

约束及受力图

分析结果如下:

变形图

应力图

在图中变形最大为6.6998cm,变形量较大,和实际模型相同,说明模型的

结构稳定性不高,需要进行改进。虽然最大应力为:15.575MPa,其小于主梁的最大许用应力,但为了进入决赛要对模型进行改进。可在模型中添加加固桁架,但同时会增加质量,所以应去掉不必要的桁架或将侧梁或桁架的截面尺寸减小。

斜拉桥设计计算参数分析

斜拉桥设计计算参数分析 1 概述 斜拉桥属高次超静定结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安装程序与成桥后的主梁线形、结构内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施工阶段随着斜拉桥结构体系和荷载状态的断变化,主梁线形和结构内力亦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需对斜拉桥的每一施工阶段进行详尽的分析、验算,从而求得斜拉索张拉吨位和主梁挠度、主塔位移等施工控制参数,并依此对施工的顺序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在施工中加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 设计参数分析 2.1 主梁的中、边跨跨径比 主梁的中、边跨跨径比反映了结构体系的变形特性和锚索的抗疲劳性能: 从图1、图2可见,三跨钢斜拉桥的中边跨跨径比较多地位于2.0~3.5之间,集中在2.5处;三跨混凝土斜拉桥的相应数值则为1.5~3.0,较集中于2.2处。 就一般而言,中、边跨跨径的比值大于2.0,将能控制锚索的应力幅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并提高结构体系的总体刚度。在许多斜拉桥中,虽然中、边跨跨径的比值较小,但边跨中往往采用设置辅助墩或将主梁与引桥连接形成组合体系以提高结构刚度,适应结构的变形要求。 2.2 主梁自重分析 选取某斜拉桥桥5号、9号梁段(见图3),各自增重5 %(其它参数取理论值) ,分别计算得到在浇筑完5号、9号梁段后各控制点挠度及主梁控制截面弯矩变化情况,见图3 、图4 。 图3:主梁自重增大5 %的梁段挠度影响图4:主梁自重增大5 %的梁段弯矩影响 从图3 、图4可见,梁段自重对控制点挠度的影响较大,且悬臂越大,影响越明显。梁段自重对控制点弯矩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 9 号梁段自重增大5 %,导致6 号梁段的弯矩值增加至1 200 kN •m ,达到合理成桥状态下该截面弯矩值的7 %。 2.3 主梁弹性模量分析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我们知道,目前,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要保持和发展我国机械产品在机械市场中的份额,关键靠的就是创新。我们要摆脱现在在机械创新设计上的落后局面,就要我国机械人才的创新设计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困难的实践性较强的研究课题。要进行机械创新设计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充分获取适用的知识;二是要使用符合创新设计思维并能激发创新思维的设计系统。设计过程充满了矛盾,所获取的知识应有助于矛盾的迅速解决,这就要求知识获取工具紧密集成到设计过程中,因此要统一研究知识获取工具与设计系统。另外,人类的创新设计思维模式是在长期的成功设计经验中总结形成的,因此设计系统必需符合创新设计思维规律。 案例一:新型内燃机的开发实例 一般圆柱凸轮机构是将凸轮的回转运动变为从动杆的往复运动,而此处利用反动作,即当活塞往复运动时,通过连杆端部的滑块在凸轮槽中滑动而推动凸轮转动,经输出轴输出转矩。活塞往复两次,凸轮旋转360°。系统中没有飞轮,控制回转运动平稳。 这种无曲轴式活塞发动机若将圆柱凸轮安装在发动机的中心部位,可在其周围设置多个气缸,制成多缸发动机。通过改变圆柱凸轮的凸轮轮廓形状可以改变输出轴的转速,达到减速增矩的目的。这种凸轮式无曲轴发动机已用于船舶、重型机械、建筑机械等行业。 旋转式发动机与传统的往复式发动机相比,在输出功率相同时,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旋转速度范围大以及结构简单等优点,但在实用化生产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随着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新型的内燃机和动力机械。人们总是在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而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敢于突破,善于运用类比、组合、替代等创新技法,认真进行科学分析,将会使人们得到更多创新的、进步的、高级的产品。 案例二:圆柱凸轮数控铣削装置的创新设计实例 圆柱凸轮作为一种机械传动控制部件,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可靠等突出优点,但其加工制作比较困难。东北大学东软集团生产的医用全身CT扫描机,有一对复杂的圆柱凸轮,过去一直采用手工加工,不仅制造精度低,而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为此,负责机械加工的东北大学机械厂提出要研制一种精度较高、操作方便、成本较低的圆柱凸轮加工装置。圆柱凸轮数控铣削装置包括工作台直线运动坐标轴和工件回转运动坐标轴,在加工圆柱凸轮时,本装置根据数控加工程序控制工件作旋转进给运动和直线进给运动,通过普通立式铣床工作台的垂直运动进行切深调整,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条凸轮曲线槽的连续自动化加工。 案例一图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机械创新设计心得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平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二,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2):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

1使用MIDAS Civil做斜拉桥分析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使用MIDAS/Civil做斜拉桥分析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斜拉桥的设计过程与一般梁式桥的设计过程有所不同。对于梁式桥梁结构,如果结构尺寸、材料、二期恒载都确定之后,结构的恒载内力也随之基本确定,无法进行较大的调整。对于斜拉桥,由于其荷载是由主梁、桥塔和斜拉索分担的,合理地确定各构件分担的比例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斜拉桥的设计首先是确定其合理的成桥状态,即合理的线形和内力状态,其中起主要调整作用的就是斜拉索的张拉力。 确定斜拉索张拉力的方法主要有刚性支承连续梁法、零位移法、倒拆和正装法、无应力状态控制法、内力平衡法和影响矩阵法等,各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对象请参考刘士林等编著的公路桥梁设计丛书-《斜拉桥》。 MIDAS/Civil程序针对斜拉桥的张拉力确定、施工阶段分析、非线性分析等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下面就一些功能的目的、适用对象和注意事项做一些说明。 1.未闭合力功能 通常,在进行斜拉桥分析时,第一步是进行成桥状态分析,即建立成桥模型,考虑结构自重、二期恒载、斜拉索的初拉力(单位力),进行静力线性分析后,利用“未知荷载系数”的功能,根据影响矩阵求出满足所设定的约束条件(线形和内力状态)的初拉力系数。此时斜拉索需采用桁架单元来模拟,这是因为斜拉桥在成桥状态时拉索的非线性效应可以看作不是很大,而且影响矩阵法的适用前提是荷载效应的线性叠加(荷载组合)成立。 第二步是利用算得的成桥状态的初拉力(不再是单位力),建立成桥模型并定义倒拆施工阶段,以求出在各施工阶段需要张拉的索力。此时斜拉索采用只受拉索单元来模拟,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选择“体内力”。 第三步是根据倒拆分析得到的各施工阶段拉索的内力,将其按初拉力输入建立正装施工阶段的模型并进行分析。此时斜拉索仍需采用只受拉索单元来模拟,但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选择“体外力”。 但是设计人员会发现上述过程中,倒拆分析和正装分析的最终阶段(成桥状态)的结果是不闭合的。这是因为合拢段在倒拆分析和正装分析时的结构体系差异,导致正装分析时得到的最终阶段(成桥阶段)的内力与单独做成桥阶段分析(平衡状态分析)的结果有差异。即,初始平衡状态分析(成桥阶段分析)时,同时考虑了全部结构的自重、索拉力以及二期荷载的影响;而在正装分析时,合拢之前所有阶段的加劲梁会因为自重、索拉力产生变形,合拢时合拢段只受自身的自重影响而不受其它结构的自重和索拉力的影响。 MIDAS/Civil能够在小位移分析中考虑假想位移,以无应力长为基础进行正装分析。这种通过无应力长与索长度的关系计算索初拉力的功能叫未闭合配合力功能。未闭合配合力具体包括两部分,一是因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结构位移和结构体系的变化而产生的拉索的附加初拉力,二是为使安装合拢段时达到设计的成桥阶段状态合拢段上也会产生附加的内力。利用此功能可不必进行倒拆分析,只要进行正装分析就能得到最终理想的设计桥型和内力结果。 重新说明一下的话,首先倒拆分析和正装分析的结果是不可避免存在差异的,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倒拆分析得到的施工阶段张力,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进一步地调索或者调整施工步骤或施工工法,从而才能得到既满足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要求,又满足成桥状态的线形和内力条件的斜拉索张力。 其次利用MIDAS/Civil的未闭合力功能,设计人员可以不必繁琐地建立倒拆施工阶段的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平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二,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

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今晚花了两个钟的时间写下了下来这篇比赛心得,真的有点长,转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见证下自己曾经的步伐。 转眼间,大三过去了,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的最后几天,我们的参赛作品——绿色环保自动吸尘黑板擦通过了答辩,最后得到了学校老师,领导的肯定,成为其中的一个立项项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平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二,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

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2):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今晚花了两个钟的时间写下了下来这篇比赛心得,真的有点长,转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见证下自己曾经的步伐。

机械创新设计复习题

1.什么是机构的演化或变异什么是反求工程 机构的演化或变异是指以某机构为原始机构,在其基础上对组成机构的各个元素进行各种性质的改变或变换,而形成一种功能不同的机构。把别的国家的科技成果加以引进,消化吸收,改进提高,再进行创新设计,进而发展自己的新技术,称这一过程为反求工程。 2.什么是机械机械的特点有哪些方面 机械是用来传递运动或动力的能完成有用机械功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其特点如下: 1)机械首先必须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2)机械必须进行物料或信息的变换与传递,并完成有用的机械功。3)机械中必须要完成能量的转换。 3.为设计一个性能质量好,经济效益高的机械产品,在拟定机械的功能目标时必须注意哪五个方面的问题 答:1.拟定功能目标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2.拟定功能目标要分清主次,要利于功能的实现 3.拟定功能目标要利于扩大设计思路 4.拟定功能目标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5.拟定功能目标要注意产品的生命周期循环问 题 4.列举七种以上能够实现从连续转动到连续转动运动变换机构。 答:1.齿轮传动机构 2.摩擦轮传动机构3.瞬心线机构4.连杆机构5.带传动机构6.链传动机构7.绳索传动机构8.液力传动9.钢丝软轴传动机构10.万向联轴器 5.什么是定向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定向思维:基本上属于逻辑性思维一类。其思维过程总是通过寻找合乎逻辑的、成熟的或常规的方法或途径,循序渐进地推断和认识事物。 逆向思维:是一种反逻辑和反常规的思维方式,其思维常摆脱正常的思考途径,以背逆正常思索途径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形象思维:这种思维形式表现为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记印,对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联想、想象,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一种基本方法。 抽象思维:它是凭借概念、判断、推理来概括事物的本质,揭示各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差距,从而推断出事物具有的新概念的思维模式 6. 设计增力机构将铰链四杆机构ABCD与摇杆滑块机构EFG串联组合成一个机构,实现滑块G的输出力Q增大。并简单计算输出力Q的大小(用公式表达即可)。 解:前置子机构为铰链四杆机构ABCD,后置子机构为摇杆滑块机构DCE。

机械创新设计(设计实例论文)

机械创新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洗瓶机推瓶机构设计组号: 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目录

1,设计目的及意义 由于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大量的玻璃瓶、塑料瓶需要进行回收清洗后再利用,节省了大量制瓶洗所需要的费用同时也提高了工业生产的生产效率。然而就在此时也出现了回收后再清洗的问题。产品盛载是车间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因此玻璃瓶的供应速度也就决定了总的生产效率的高低。从而产生了对洗瓶机设备的研究与改进工作。 随着啤酒市场不断地发展变化,酒瓶种类、标纸和粘接剂品种不断增加,特别是现在的头标铝箔纸的出现,给洗瓶设备和工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长期使用多种洗瓶机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现在啤酒回收瓶的洗涤要求,我们同该洗瓶机的制造厂家进行了广泛地讨论和研究,对洗瓶机适时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进。 洗瓶机器设备的出现并且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改变了人工刷洗的传统工艺,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方式,达到了减少劳动力、节约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之目的。并且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支持和好评,而且使得化、制药、食品等行业的生产率产生了质的飞跃。 洗瓶机推瓶机构的原理方案分析: (1)功能分解:

(2) 功能描 述 原理解法 瓶子移 动 外部推力;传送带传送等清洗刷子清洗;高压水清洗等 (3)求功能元解 洗瓶机推瓶机构形态学矩阵 功能元 功能元解 12345 动力电动汽油柴油液气

源机机机动机动马达 移物传动 齿轮 传动 蜗杆 传动 带传 动 链 传动 清洗毛巾 清洗 高压 水清洗 刷子 清洗 2.设计题目 2.1推瓶机推瓶机构的改进设计 洗瓶机主要是由推瓶机构、导辊机构、转刷机构组成。待洗的瓶子放在两个同向转动的导辊上,导辊带动瓶子旋转。当推头M把瓶子推向前进时,转动着的刷子就把瓶子外面洗净。当前一个瓶子将洗刷完毕时,后一个待洗的瓶子已送入导辊待推。如图1所示。 图1 洗瓶机工作示意图 2,原理方案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全国大学生 第一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示 全国一等奖 北京化工齿动多功能平行口钳 北京化工齿动多功能平行口 钳 北京化工齿动多功能平行 口钳 大连理工机械式自动节 水龙头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军地两用全自动担架车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军地两用 全自动担架车 东南大学自适应可翻转探 测车 东南大学自适应可翻转 测车东南大学自适应可翻转探测车 东南大学自适应可翻转探测 车 福大节流阀型高楼逃生器福大节流阀型高楼逃生福大节流阀型高楼逃生器国防科大行星轮式登月车国防科大行星轮式登月车国防科大行星轮式登月国防科大行星轮式登月车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器人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器 人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 人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器人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器人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器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

人人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器人哈工程仿生机器蟹哈工程仿生机器蟹哈工程仿生机器蟹哈工程仿生机器蟹哈工大微定位仿生机器人哈工大微定位仿生机器人 海军工程大学摆式特种 动机天津大学爬杆喷漆机器人天津大学爬杆喷漆机器人 中国农大菌液自动抽取喷 涂机 中国农大菌液自动抽取 涂机 重庆大学半球体螺旋 沟槽数控研磨机 重庆大学半球体螺旋沟槽数 控研磨机 重庆大学半球体螺旋沟槽 数控研磨机 全国二等奖 北工大助力器北工大助力器北工大助力器长春理工轮足式机器人 长春理工轮足式机器人长春理工轮足式机器人长春理工轮足式机器人大连理工蚯蚓爬行器

大连理工蚯蚓爬行器 东北大学圆柱凸轮数控铣削 加工装置 哈工程螺旋传动管道机器人海军工程大学舰船探测者 海军工程大学舰船探测 者 华东理工易拉罐有偿回收装 置 /华南理工健身洗衣机华南农大气动式龙眼去核机 华南农大气动式龙眼去 核机 南昌大学脉动式无极变速器 上海交大可折叠崎岖表面自 适应障碍小车 上海交大可折叠崎岖表面自适应障碍小 西安电子科大新型球形 机器人 西安思源学院纱线卷绕防叠 机 西北工业大学方形区域喷灌 龙头 西南交大液压式无极变速器 西南科大环卫保洁清扫 自行车 西南科大环卫保洁清扫自行 车 浙大虫虫小强浙大虫虫小强 全国三等奖 安徽工大新型立轴风力机北航仿生虫 北航基于仿生的高适应性 六足机器人 北航爬杆爬管道年用机器人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班级机械1006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张融 2013年 5 月 10 日

实验题目:多功能助力器 姓名孙翔成绩 实验日期批阅教师 同组成员批阅日期 *************************************************************** *************** 一、实验目的 1、发挥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2、将涉及内容和设计方法邮寄的融合到一起,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教 材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3、突破原有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束缚,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以及结合创新科学技术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二、所选课题的功能原理与工作原理分析; 功能原理: 多功能老人(残疾人)方便助力器,属于老人(残疾人)生活用 具。它是将老人方便助力器、行动座椅、建议坐便器结合起来的一款 多功能老年人(残疾人)用品,旨在协助老年人(残疾人)行动及上 厕所,不仅如此,本项目还从材质上进行改革,例如座板采用碳纤维, 功能上透气舒适,并且满足产品设计轻量化原则;整个产品易如拆装, 方便在不用时将其拆卸,且便于更换损坏零件。 工作原理:

通过支撑架的无力支撑作用解决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的问题,将碳纤维材质做成坐板并使之安装在支撑架上,使得老年人行进途中疲劳时可以坐下休息并且满座轻量化原则解决助力器笨重而不便携带的问题;通过对坐板的改造,可以节省材料减轻产品重量,并且可以增加多功能助力器的另一功能——坐便器,通过提升坐便高度,帮助老年人解决起蹲不变的问题。 三、本课题设计的创新点; 1、本课题将助力器、行动座椅、坐便器等功能综合一起; 2、产品结构简单易于拆装; 3、产品材料新颖,牢固舒适; 4、产品设计采用轻量化原则; 四、本课题设计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0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而在我国,早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2006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是1490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3%,65岁以上的人口是1041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7.9%。可见在我国,老年群体已越来越庞大,关注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而本项目就是为了从开发辅助器械方面解决一部分老年人的起居生活问题,协助解决当下老年人相关的民生问题。下面通过宏观环境因素分析法(PEST)对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创新之源 一、机械与创新 对于一个工科生,还是学机械的我而言,机械其实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机器与机构的总称,走在大街小巷,进入公司、教室,回到家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跟机械有关,我不想以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解机械,更通俗易懂的方法还是运用实例,运用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来解说。前不久学校刚刚刮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强风,大家热情都很高,在创新这块儿,无论身处何种地位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想法,但是好多人一看到“机械”这样一个名词,又开始畏缩了,小到一把剪刀,大到一架飞机,都是我们所说的机械产品,我们大可以认为,只要能够相互传递运动的部件都是机械的范畴,就如同语言没有国界一样,创新实际上也没有界限,只要有思想,它就有实现的可能。 为此,国内全国各高校的机械及自动化类专业相继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有些高校还将其作为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各高校都在对其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实验方法进行探讨。文献【1】研究了机械设计创新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文献【2】就开设机构创新设计实验的必要性及创新设计实验室的创建进行了讨论,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是将机械创新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都很重视机械创新设计的发展]3[。但是,目前用的《机械创新设计》教材主要是围绕着新机构、新机器创造普遍规律及适用方法的应用基础理论来编写的,同时还注重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课程中的实例基本上停留在怎样进行机械机构运动原理分析,即就其实验的性质来说,这些实例严格说来是验证性实例,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设计性实例相差甚远。 国外很多国家在创新这块儿较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著名的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设置有关创新方面的课程。建立创新实验室。德国大学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创新实践活动的比例很高,学生除了要完成依附于课程学习的实践任务外,还要完成不依附于课程的6项难度与我国毕业设计相当甚至超过硕士论文的创新设计或创新实践教学任务。此外,学生还必须在工业

机械创新设计思考与练习综述

思考与练习 1、有哪些常见的创新思维方法,举一个历史上用创新思维发明创造或解决问题的实例。 答:1. 2. 3. 4. 5. 6.组合创新法7.8.功能设计法 2、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原理快速除雪,你在想出这些方法时采用了什么思维方法。 答:(1. 速度一般在60Km/h—90Km/h。 (2. (3. 除厚雪设备:通常指在装载机上加装推雪铲和轮式推土机,主要用于清除较厚的积雪。常见的除厚雪设备还有抛雪器,雪犁等。 (4. 吹雪设备:利用高压气流将积雪吹向一侧的设备。(薄雪) (5.扫雪设备:利用滚刷或刮板刷将积雪清除的设备。 (6撒盐设备:能够控制撒布宽度和撒布量的专用机械,通常安装在卡车上,主要用于撒布防滑材料和融雪剂。 3、在手锯的基础上发挥你的想象力、运用变异创新设计方法,设计电动机械锯,给出不少于4种方案,并说明相互之间的变异过程。 4、你见过几种桥梁,说明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形状、结构和受力),并构思一种新的桥梁。 答:梁式桥 梁式桥在竖直荷载作用下,梁的截面只承受弯短,支座只承受竖直方向的力。多孔架桥的梁在桥墩上不连续的称为简支梁。在桥墩上连续的称为连续梁,在桥墩上连续,在桥孔内中断,线路在桥孔内过渡到另一根梁上的称为悬臂梁。支承在悬臂上的简支架称为挂梁,伸出有悬臂的梁称为锚梁。架式桥的梁身可以做成实腹的,也可以做成空腹的,称为桁梁。 5、试使用发散思维和变异创新原理,对四杆机构进行创新设计,看你能得出多少种在运动形式、结构形式、功能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机构 答: 1.运动副的扩大 2.转动副的扩大 6、分析下面的轮系,结合机械原理的知识和组合创新原理的学习,说明他们分别属于哪种组合方式,并说

第2章 斜拉桥计算

第二章 斜拉桥的计算 第一节 结构分析计算图式 斜拉桥是高次超静定结构,常规分析可采用平面杆系有限元法,即基于小位移的直接刚度矩阵法。 有限元分析首先是建立计算模型,对整体结构划分单元和结点,形成结构离散图,研究各单元的性质,并用合适的单元模型进行模拟。 对于柔性拉索,可用拉压杆单元进行模拟,同时按后面介绍的等效弹性模量方法考虑斜索的垂度影响,对于梁和塔单元,则用梁单元进行模拟。 斜拉桥与其它超静定桥梁一样,它的最终恒载受力状态与施工过程密切相关,因此结构分析必须准确模拟和修正施工过程。 图2-1是一座斜拉桥的结构分析离散图。 图2-1斜拉桥结构分析离散图 第二节 斜拉索的垂度效应计算 一、等效弹性模量 斜拉桥的拉索一般采用柔性索,斜索在自重的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垂度,这一垂度的大小与索力有关,垂度与索力呈非线性关系。斜索张拉时,索的伸长量包括弹性伸长以及克服垂度所带来的伸长,为方便计算,可以用等效弹性模量的方法,在弹性伸长公式中计入垂度的影响。 等效弹性模量常用Ernst 公式,推导如下: 如图2-2所示,q 为斜索自重集度,m f 为斜索跨中m 的径向挠度。因索不承担弯矩,根据m 处索弯矩为零的条件,得到: 22111cos 88 m T f q l ql α?==? 2 cos 8m ql f T α= (2-1)

图2-2 斜拉索的受力图式 索形应该是悬链线,对于m f 很小的情形,可近似地按抛物线计算,索的长度为: l f l S m 238?+= (2-2) 223 228cos 324m f q l l S l l T α?=-=?= 23 23cos 12d l q l dT T α?=- (2-3) 用弹性模量的概念表示上述垂度的影响,则有: () 33 22321212cos f dT l lT E d l A Aq l L σαγ=?==? (2-4) 式中:/T A σ=,q A γ=,cos L l α=?为斜索的水平投影长度, f E :计算垂度效应的当量弹性模量。 在T 的作用下,斜索的弹性应变为: e e E σε= 因此,等效弹性模量eq E 为: 1e eq e e f e f f E E E E E E σ σσσεε===+++ 即: ()23 112e eq e e E E E L E μγσ= =+ (μ<1) (2-5)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

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综合实验指导书1 机电一体化系统实验 编著者:陈照强宋雪丽王毅 机械工程学院 2007年2月16日

一、机电一体化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 世纪70 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 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 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现已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承认。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上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械技术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机械是现代工业的物质基础,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离不开机械。机械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不论哪一种机械,从诞生以来都经历了使用—改进—再使用—再改进,不断革新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某一种形式的机械,一般来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或者说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存在某些固有的缺点,这就迫使人们寻找新的工作原理,发明新型的机械.从而使得具有同一用途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种类。机械本身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但是这种发展却是缓慢的。各种机械发展到今天.单从机械角度对它们进行改进是越来越不容易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电子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从分立电子元件到集成电路(IC),从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向其他学科渗透,把人类带人了一个神化般的世界。信息技术(3C 技术)的主体包括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同机械技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古老的机械技术焕发了青春。在原有机械基础上引入电子计算机高性能的控制机能,并实现整体最优化,就使原来的机械产品产生了质的飞跃,变成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新一代的机械产品或系统,这正是机电一体化的意义所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特别是微型电子计算机的空前发展,促进了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并使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今天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说电子技术在机电—体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对于一个机电一体化产品或设备,应将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所谓机电一体化,就是要以系统的整体的思想来考虑复杂机电系统许多综合性的技术问题。例如,—台多关节机器人,就存在着各运动部件之间的力耦合;各运动轴伺服系统的干扰和相互影响;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规律和运动精度之间的关系;机器人与外围设备的连接;机器人各部分之间的协调运动和机器人防护安全连锁的问题、这些问题即构成了机器人的系统技术问题,必须通过系统工程和系统设计的理论来解决。这里所说的系统是指通过一些元件的有机结合来实现某一特定的功能,而系统工程则是为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而对系统的组成部件、组织结构、信息传递、控制机构等进行分析、设计优化的技术。 系统设计的特点首先是具有综合性,它把系统内部和外部综合起来考虑。要设计一个复杂的系统,首先就要把系统分解成许多分系统,建立各个分系统的数学模型,最后再进行最优设计。系统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系统的均衡设汁,均衡设计就是要恰当地选择元件,以构成性能优异的系统。如果设计者只注重元件设计而忽视优化组合过程,则即使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元件也可能组成性能低劣的系统。机电一体化产品或系统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融为一体构成的最佳系统,而不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机电一体化系统通常由五大要素构成、即动力源、传感器、机械结构、执行元件和电子计算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不仅与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通道有关,更与所采用的控制技术密切相关。控制技术必须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探讨那些能够使各功能要素构成最佳组合的柔性技术和一体化技术,有机地和灵活地运用现有的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优化,即设计最优化、加工最优化、管理最优化和运行方式最优化。

斜拉桥分析注意事项

斜拉桥的设计过程与一般梁式桥的设计过程有所不同。对于梁式桥梁结构,如果结构尺寸、材料、二期恒载都确定之后,结构的恒载内力也随之基本确定,无法进行较大的调整。对于斜拉桥,由于其荷载是由主梁、桥塔和斜拉索分担的,合理地确定各构件分担的比例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斜拉桥的设计首先是确定其合理的成桥状态,即合理的线形和内力状态,其中起主要调整作用的就是斜拉索的张拉力。 确定斜拉索张拉力的方法主要有刚性支承连续梁法、零位移法、倒拆和正装法、无应力状态控制法、内力平衡法和影响矩阵法等,各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对象请参考刘士林等编著的公路桥梁设计丛书-《斜拉桥》。 MIDAS/Civil 程序针对斜拉桥的张拉力确定、施工阶段分析、非线性分析等提供了多种 解决方案,下面就一些功能的目的、适用对象和注意事项做一些说明。 1.未闭合力功能 通常,在进行斜拉桥分析时,第一步是进行成桥状态分析,即建立成桥模型,考虑结构 自重、二期恒载、斜拉索的初拉力(单位力),进行静力线性分析后,利用“未知荷载系数”的功能,根据影响矩阵求出满足所设定的约束条件(线形和内力状态)的初拉力系数。此时斜拉索需采用桁架单元来模拟,这是因为斜拉桥在成桥状态时拉索的非线性效应可以看作不是很大,而且影响矩阵法的适用前提是荷载效应的线性叠加(荷载组合)成立。 第二步是利用算得的成桥状态的初拉力(不再是单位力),建立成桥模型并定义倒拆施工阶段,以求出在各施工阶段需要张拉的索力。此时斜拉索采用只受拉索单元来模拟,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选择“体内力”。 第三步是根据倒拆分析得到的各施工阶段拉索的内力,将其按初拉力输入建立正装施工阶段的模型并进行分析。此时斜拉索仍需采用只受拉索单元来模拟,但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选择“体外力”。 但是设计人员会发现上述过程中,倒拆分析和正装分析的最终阶段(成桥状态)的结果是不闭合的。这是因为合拢段在倒拆分析和正装分析时的结构体系差异,导致正装分析时得到的最终阶段(成桥阶段)的内力与单独做成桥阶段分析(平衡状态分析)的结果有差异。即,初始平衡状态分析(成桥阶段分析)时,同时考虑了全部结构的自重、索拉力以及二期荷载的影响;而在正装分析时,合拢之前所有阶段的加劲梁会因为自重、索拉力产生变形,合拢时合拢段只受自身的自重影响而不受其它结构的自重和索拉力的影响。 MIDAS/Civil 能够在小位移分析中考虑假想位移,以无应力长为基础进行正装分析。这种通过无应力长与索长度的关系计算索初拉力的功能叫未闭合配合力功能。未闭合配合力具体包括两部分,一是因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结构位移和结构体系的变化而产生的拉索的附加初拉力,二是为使安装合拢段时达到设计的成桥阶段状态合拢段上也会产生附加的内力。利用此功能可不必进行倒拆分析,只要进行正装分析就能得到最终理想的设计桥型和内力结果。重新说明一下的话,首先倒拆分析和正装分析的结果是不可避免存在差异的,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倒拆分析得到的施工阶段张力,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进一步地调索或者调整施工步骤或施工工法,从而才能得到既满足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要求,又满足成桥状态的线形和内力条件的斜拉索张力。 其次利用MIDAS/Civil 的未闭合力功能,设计人员可以不必繁琐地建立倒拆施工阶段的模型,只需直接建立正装分析的模型,考虑未闭合力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与倒拆分析相同的分析结果。这样可以避免建立倒拆施工阶段模型的繁琐操作,同时也避免了建立倒拆分析模型时设计人员很容易犯错的问题。 将考虑未闭合力进行正装分析得到的各阶段的索内力,按初拉力重新输入后,不考虑未闭合力进行正装分析,即反映的是实际的施工过程的模拟。根据该分析的结果,设计人员需要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