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红曲红素、红曲素、红曲红胺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果蔬菜汁饮料、碳酸饮料、风味发酵乳、果酱、腐乳、方便米面制品、糕点、饼干、固体饮料、果冻、熟肉制品、烘焙食品馅料等食品中3种红曲色素的测定。

2 原理

试样用无水乙醇或80%乙醇提取后,经填料为N-乙烯吡咯烷酮和二乙烯基苯聚合物(HLB)的固相萃取柱净化,通过反相色谱柱分离,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3 试剂和材料

注: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 甲醇(CH3OH):色谱纯。

3.1.2无水乙醇(CH3CH2OH):色谱纯。

3.1.3甲酸(HCOOH ):色谱纯。

3.2 试剂配制

3.2.1 甲酸溶液(0.1%):吸取甲酸(3.1.3)1 mL,加水稀释并定容至1 L,混匀。

3.2.2甲醇溶液(20%):量取甲醇(3.1.1)20 mL,加水稀释并定容至100 mL,混匀。

3.2.3甲醇溶液(40%):量取甲醇(3.1.1)40 mL,加水稀释并定容至100 mL,混匀。

3.2.4乙醇溶液(80%):量取乙醇(3.1.2)800 mL,加水稀释并定容至1 L,混匀。

3.3 标准品

3.3.1 红曲红素标准品(C23H26O5),纯度≥99.0%。

3.3.2 红曲素标准品(C21H26O5),纯度≥97.0%。

3.3.3 红曲红胺标准品(C23H27NO4),纯度≥99.0%。

3.4 标准溶液配制

3.4.1 红曲红素、红曲素、红曲红胺混合标准储备溶液:分别准确(精确至0.01 mg)称取红曲红素0.25

g、红曲素5.0 mg、红曲红胺5.0 mg于50mL小烧杯中,加甲醇溶解,用甲醇转移到50 mL容量瓶中,定容,混匀,于4 ℃保存,其中红曲红素质量浓度为5000 μg/mL、红曲素100 μg/mL、红曲红胺100 μg/mL。

3.4.2 红曲红素、红曲素、红曲红胺混合标准曲线工作液:分别吸取混合标准储备溶液0.50 mL、1.00 mL、2.00 mL、5.00 mL、10.00 mL于2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混匀,于4 ℃保存。

3.5 材料

3.5.1 N-乙烯吡咯烷酮和二乙烯基苯聚合物(HLB):200 mg,6 mL。使用前依次用5 mL甲醇、5 mL 水活化。

4 仪器和设备

4.1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置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或双波长紫外检测器。

4.2分析天平:感量为0.01 mg和0.01 g。

4.3离心机:转速≥4000 rpm。

4.4高速均质器。

4.5高速粉碎机。

4.6固相萃取装置。

4.7有机相型微孔滤膜:孔径0.45 μm。

5 分析步骤

5.1 试样制备及保存

5.1.1 液体样品

将果汁及果汁饮料、果味碳酸饮料等样品摇匀分装,密闭常温或冷藏保存。

5.1.2 半固态样品

对果冻、风味发酵乳等样品取可食部分匀浆后,搅拌均匀,分装,密闭冷藏或冷冻保存。

5.1.3 固体样品

饼干、糕点、熟肉制品等低含水量样品,经高速粉碎机粉碎、分装,于室温下避光密闭保存;对于固体饮料等呈均匀状的粉状样品,可直接分装,于室温下避光密闭保存。

5.2 试样处理

5.2.1 液体样品

称取5 g(精确至0.01 g)均匀试样(若试样中含二氧化碳应先加热除去)于50 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定容,摇匀。准确移取上述提取液20 mL于100 mL鸡心瓶中,向鸡心瓶中加入10 mL无水乙醇,在60℃±2℃下旋转浓缩至近干,用2mL 20%甲醇溶液洗涤鸡心瓶2次。

将上述待提取液全部转移至经过预活化的HLB固相萃取柱中,控制流速在1 mL/min~2 mL/min,弃去流出液。用5 mL 40%甲醇溶液淋洗净化柱,弃去流出液,再用5 mL甲醇洗脱,控制流速在1 mL/min~2 mL/min,收集洗脱液于25 mL刻度离心管中,洗脱液在45℃下氮吹干后,用2 mL 40%甲醇溶液振荡溶解残渣后过0.45 μm有机滤膜,待测。

5.2.2 半固体试样及固体试样

称取5 g(精确至0.01 g)均匀试样,放入50 mL塑料离心管中,向其中加入20 mL 80%乙醇溶液,15000 rpm均质提取2 min,4000 rpm下离心3 min,上清液转移至50 mL容量瓶中,向残渣加入20 mL 80%乙醇溶液重复提取1次,合并提取液于同一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摇匀。

准确移取上述提取液20 mL于100 mL鸡心瓶中,向鸡心瓶中加入10 mL无水乙醇,在60℃±2℃下旋转浓缩至近干,用2mL 20%甲醇溶液洗涤鸡心瓶2次。将上述待净化液全部转移至经过预活化的HLB 固相萃取柱中,控制流速在1 mL/min~2 mL/min,弃去流出液。用5 mL 40%甲醇溶液淋洗净化柱,弃去流出液,再用5 mL甲醇洗脱,控制流速在1 mL/min~2 mL/min,收集洗脱液于25 mL刻度离心管中,洗脱液在45℃下氮吹干后,用2 mL 40%甲醇溶液振荡溶解残渣后过0.45 μm有机滤膜,待测。

5.3仪器参考条件

a )色谱柱:C 18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 ,或同等性能的色谱柱;

b )流动相: A :0.1%甲酸溶液(3.2.1),B :甲醇(3.1.1),梯度洗脱见表1;

c )柱温:40℃;

d )进样量:20 μL ;

e ) 检测波长:红曲红胺为264 nm ,红曲红素和红曲素为390nm 。

表1 流动相及梯度洗脱条件

时间 min

流速 mL/min

流动相A %

流动相B %

0.01 1.0 50 50 15 1.0 15 85 20 1.0 50 50 25

1.0

50

50

5.4 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标准系列工作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测定相应的峰高或峰面积。以标准工作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标准图谱见附录A ) 5.5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试样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得到峰面积,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液中红曲色素的浓度。 6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红曲色素的含量按公式(1)计算:

1000

10001000

????=

m V C X (1)

式中:

X —— 试样中红曲色素的含量,单位为克每千克(g/kg );

C ——由标准曲线求得试样溶液中某红曲色素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 V ——样品溶液定容体积,单位为(mL ); m ——最终样液代表的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1000——换算系数。

计算结果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 8 其他

方法定量限为:红曲红素100 mg/kg ,红曲素2 mg/kg ,红曲红胺2 mg/kg 。

食用合成色素的测定(精)

食用合成色素的测定 核心提示:天然食品及食品原料多数本身具有特有的色泽和香味,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习惯中也认识了各种食品应有的色泽,食品的色泽已经成为食品 天然食品及食品原料多数本身具有特有的色泽和香味,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习惯中也认识了各种食品应有的色泽,食品的色泽已经成为食品的一个重要感官指标。然而,食品在保存及加工过程中,其色泽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使食品尽可能恢复原来的颜色,除采取一定护色措施外,往往还得添加一定量的食用色素,进行着色。 食用色素就来源可分成两大类: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天然色素的优缺点: 1、优点: ⑴其色素是从一些动物、植物组织中提取出来; ⑵安全性高; 2、缺点: ⑴稳定性差(对光、热、酸、碱等条件敏感 ; ⑵着色能力差; ⑶难以调出任意的色泽; ⑷资源短缺,不能满足食品工业的需求;

⑸价格昂贵。 合成色素优缺点: 1、优点: ⑴资源十分丰富(来自于煤焦油及其副产品 ; ⑵稳定性好、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能调出任意颜色; ⑶价格低廉; ⑷应用广泛; 2、缺点: ⑴毒性较大(因为属合成所以毒性大,有的甚至致癌 ; ⑵食用剂量加以限制。 对合成色素在测定时采用的几大步骤如下: 样品前处理→提纯→分离→鉴别(何种色素→定量(此色素含量是否超标 ⑴前处理方法有:前处理不外乎是将样品打浆或者将着色部分用刀刮下,定容、吸附、解吸等方法处理; ⑵提纯的方法 (1 羊毛染色法:此法应用较广泛,主要是简单,材料容易弄到,操作也方便。缺点为:要在热的酸性条件下吸附色素,用氨溶液解吸色素时,往往色素起变化。当溶液中含量低时(色素含量低 ,用羊毛染色法吸附色素不完全,回收率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为规范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卫生部起草并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该办法分七章,包括:总则,规划、计划和立项,起草,审查,批准和发布,修改和复审,附则,共计四十二条。 《办法》规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和制(修)订计划的内容及制定程序、标准起草过程要求、公开征求意见要求、标准审查程序、标准批准发布形式及实施后的管理等。 《办法》从内容上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强调了标准制定过程的科学性,要求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制定标准的主要依据,参照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同时充分考虑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是在标准起草、审查等环节均体现了公开透明原则。要求标准在起草完成后,应当书面征求标准使用单位、科研院校、行业和企业、消费者、专家、监管部门等各方面意见。经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初审通过的标准,要在卫生部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 三是鼓励社会广泛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提出标准制(修)订的建议,对公开征求意见的标准草案发表意见,对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是突出标准审查工作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为了保证标准审查质量,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章程》,将审评委员会内的审查细化为秘书处初审、专业分委员会审查、主任会议审议三个环节,同时增设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审核环节。该中心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对各专业卫生标准报批材料的审核工作,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增设此环节,有利于保证报至卫生部的标准报批材料的规范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77号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9月20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编辑本段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1] 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做到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安全可靠。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卫生部组织成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以下简称审评委员会),负责审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提供咨询意见。审评委员会设专业分委员会和秘书处。 第四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包括规划、计划、立项、起草、审查、批准、发布以及修改与复审等。 第五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规划、计划和立项 第六条卫生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以及国务院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 第七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应当明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发展目标、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等。 第八条卫生部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和食品安全工作需要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 第九条各有关部门认为本部门负责监管的领域需要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应当在每年编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前,向卫生部提出立项建议。立项建议应当包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立项的背景和理由、现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依据、标准候选起草单位,并将立项建议按照优先顺序进行排序。 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提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 第十条建议立项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 第十一条审评委员会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工作需求,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进行研究,向卫生部提出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咨询意见。 第十二条卫生部在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实施计划及制(修)订计划前,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十三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食品安全监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可以紧急增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 起草 第十四条卫生部采取招标、委托等形式,择优选择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单位承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起草工作。 第十五条提倡由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单位组成标准起草协作组共同起草标准。 第十六条承担标准起草工作的单位应当与卫生部食品安全主管司局签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委托协议书。

食用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009年第4期12月出版 食品工程 F00DENGINEERING 3 食用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Researchadvancesofapplicationanddetectionmethodsof ediblepigmentsinfoods 王惠琴1≯郑大威啦‘(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1二程学院,北京100124) 林太凤1’2钟儒刚1.2 :(北京市饮料及食品添加剂质撼监督检验站,北京100124) WangHui-qin‘≯ZhengDa—weil.2HnTai—fen912ZhongRu—gan91工l(CollegeofLifeScienceandBioengineering,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0124,China) №ualitySupervisionandInspectionStationofBeveragesandFoodAdditivesofBeijing,Beijing100124,China) 摘要介绍了食用合成色素、天然替代色素和天然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概况,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以及未来食用色素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用色素;应用;检测方法;发展趋势 AbstractApplicationofnaturalediblepigmentsandsyntheticediblepigmentsinfoodsanddetectionmethodsofthesynthetic pigmentsinfoodswereintroduced.Inaddition,thedevelopingtrendsofediblepigmentsinfu-turewerediscussed. Keywordsediblepigments;application;detectionmethods;developingtrends 食用色素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改善食品的色泽,刺激人们的食欲,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广泛用于医药卫生、日用化工产品、化妆品和印染工业等的着色。食用色素虽然用量甚微,但对食品质量品质的影响却非常大。 食用色素按其所含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来区分,主要有叶绿素类、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类、花色苷类、甜菜色素类、单宁、焦糖色素等。 通常把食用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大类。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是指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王惠琴,女,1976年出生,2006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助理研究员。 收稿日期:2009-09—23色素,包括微生物色素,其中大多数实用天然色素是植物色素如胡萝b索、叶绿素、姜黄等;动物色素有虫胶色素等;微生物色素有核黄素、红曲色素等。食用天然色素不仅安全性较好,而且许多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食用合成色素也称为食用合成染料,多以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磺化、硝化、偶氮化等一系列有机反应化合而成。因此,食用合成色素多为含有R—N=N—R’键、苯环或氧杂蒽结构化合物,他们对人体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或者产生有害作用。 1食用色素的应用概况 1981年以前,我国政府批准允许使用的食用着色剂总共只有14种,到2004年,在GB2760—1996(包括增补品种)中我国批准允许使用的食用着色剂总计61种,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批准允许生产和使用的食品色素共65种,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产、销售和应用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和规模。近年来,我国的食用色素的总产量大约为10000t/a,其中,合成色素约1000t/a。天然色素约9000t/a。天然色素中焦糖色素占80%以上,其余为植物提取物和微生物发酵产物等。 1.1合成色素 全世界20世纪50年代约有100多种化学合成 万方数据

食品安全标准的管理和应用

第七章食品安全标准的管理和应用 集科学性和政策性于一体的标准化工作已渗透到食品行业甚至社会和经济的各个层面,无处不在,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国家越是发展,社会越是进步,标准化的程度应当越高,标准体系应该更为完备。食品安全标准作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监督执法的重要技术依据,在食品行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将主要介绍食品安全标准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法律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 第一节食品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 一、食品标准概述 食品标准是依据《标准化法》形成的与食品生产活动相关的标准,按照《标准化法》的规定,食品标准分为四个级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食品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机构发布的标准,主要包括食品工业基础标准、食品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包装材料及容器标准等,强制性标准代号为“GB’,,后附标准序号和发布年号;行业标准为某个行业范围内全国统一的标准,涉及行业代号分别有:商业(sB)、商检sN)、轻工(QB)、化工(HB)等;地方标准是由省级政府标准化机构批准发布的标准,限于本地区使用,代号为“DB”;企业标准是由企业制定的内部使用标准,代号为“Q”后跟斜线和企业代号。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食品相关标准制定实行的是部门化管理,

标准政出多门,标准类别、适用对象和地位多种多样,且标准的地位难以区分,给企业使用和监管执法带来困难。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有食品国家标准21342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304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18297项,行业备案标准37850项,地方备案标准15800项,企业备案标准132万项。如2004年我国有关乳品生产加工的相关标准140余项,标准的适用对象涉及奶牛饲养、乳品加工厂、产品标准、卫生标准、分析方法、奶业机械等六个方面,既有国家标准,又有行业标准,其中后者分属农业、商业、机械、轻工等部门制定;有的产品质量标准也作为强制性标准颁布,客观上就导致了标准体系的交叉和重复,当以

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的改进

摘要:食用色素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有效的改善食品色泽,针对近年来市场上滥用人工合成色素的现象,本文对目前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及在前处理、液相色谱检测条件等方面的改进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人工合成色素检测进展 1.前言 食用色素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有效的改善食品色泽,从而增加人们的食欲,因此,食用色素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其来源和性质不同,食用色素可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种,天然色素是直接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如红曲、叶绿素、姜黄素、胡萝卜素、苋菜和糖色等[1]。天然色素使用起来比较安全,一般来说对人体无害,其来源比较丰富、色调色彩自然,且对环境无污染,但是天然色素的稳定性差是其最大缺点。合成色素经有机反应合成制得,因此稳定性较好,能够弥补天然色素稳定性差的缺陷。除此之外,合成色素还具有成本低廉、着色力强等优点,故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合成色素往往是以化工有毒物质如苯、甲苯、萘、蒽等为原料,经硝化、酰化、磺化、偶氮化、还原、重氮化等有机反应合成制得,如合成苋菜红、胭脂红及柠檬黄等等[2]。因中间体和有害物质的存在,人工合成色素具有一定的毒性,易诱发中毒、泻泄甚至癌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不能多用或尽量不用。食品中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及其使用范围在我国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其使用范围限于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和青梅等食品,禁止用于鱼类、乳类、水果、肉类及其制品(红肠肠衣除外)[3]。然而,为了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为食品增色,仍有许多不法分子滥用合成色素,如肉禽制品制作过程中为了追求色泽添加人工合成色素等,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危害。 目前,对于食品中禁用、限用合成色素的检测研究,化学方法主要有:聚酰胺吸附法、碱液直接提取法、碱性醇液直接提取法、饱和硼砂沸水浴提取法、海砂研磨法等[4];仪器法有薄层色谱法、示波极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其中以高效液相色谱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为主。 2 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的改进 2.1 建立同时检测多种人工合成色素的方法 国家标准中人工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是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梯度洗脱来分离不同种类的合成色素[4]。但此法容易引起基线漂移,从而造成数据误差,且国标及文献报道的检测方法多是针对人工合成色素中的一种或几种;许多研究者对这一缺点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可以同时测定食品中多种人工合成色素的方法。 胡汉高[5]等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测定熟肉制品中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5种人工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将熟肉制品经石油醚脱脂、用体积比为7:2:1的乙醇-氨-水超声波振荡提取,聚酰胺粉过滤;采用eclipsexdb-c18色谱柱,以0.02mol/l乙酸铵和甲醇梯度洗脱。此法灵敏度高、操作方便、快速、准确度高。潘旭[6]等人通过优化提取剂的组成和液相色谱的分离条件,建立了虾制品中柠檬黄、日落黄、偶氮玉红、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红色2g和诱惑红等8种合成色素的同时检测方法。具体方法是:在常用合成色素提取剂甲醇中加入尿素溶液,对提取剂的组成进行了优化;同时对流动相进行了优化,通过优化甲醇和乙腈的不同比例,并在流动相中加入无极电解质以改善离子化组分的分离效果,从而缩短了分析时间,8种合成色素在17min 内实现了成功分离。 2.2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改进 刘瑜[7]等人对果汁饮料中人工合成色素柠檬黄、日落黄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果汁饮料是较为复杂的基质,前处理方法的选择对检测准确性影响较大,此研究考察了吸附解吸装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送审稿) 发布实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 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如确有必要制定某类食品添加剂的专项卫生规范,应当以本标准作为基础。 基本要求 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法规和其他相关规定。 企业应建立、实施并遵守有效的安全控制体系,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要求。 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在保质期内产品应保持应具有的功能性。产品的标识应符合相应的国 家标准、法规和其他相关规定。 采用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添加剂、酶制剂、复配食品添加剂、食品用香精生产企业的选址、厂区 环境、厂房和车间、设施与设备、卫生管理要求应符合的相关要求。附录适用于产品标准中有微 生物控制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以及酶制剂类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的微生物监控。 鼓励可用管理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按照要求进行管理。 选址 应选择地势干燥、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和安全的区域。 不应选择对产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 厂区环境 厂区环境应整洁卫生。 厂区应合理布局,生产区、生活区等各功能区域划分明显,并有适当的分离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厂区内的道路应硬化。 企业应根据情况制定预防虫害控制程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虫害的孳生。 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排污沟渠等设施应保持畅通。 企业应根据情况制定废弃物存放和清除制度,废弃物的存放不应对产品生产造成污染,有特殊要求的废弃物其处理方式应符合有关规定。 生产区不得生产和存放有碍产品卫生的其他物品。 厂房和车间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应根据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设置生产场所、包装场所、 仓库、检验场所等生产用房,便于设备安置、清洁消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 厂房和车间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产品生产操作要求,建筑物、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 合理,既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且能防止生产中或工序间发生交叉污染。 1 / 6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索氏提取法实验报告

1目的 熟练掌握索氏法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2原理 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萃取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因为除脂肪外,还含色素及挥发油、蜡、树脂等脂溶性物质。索氏抽提法所测得的脂肪为游离脂肪。 3试剂 无水乙醚或石油醚 海砂:同实验二《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4仪器 索氏提取器、干燥箱、干燥器、分析天平 5样品 奶粉 6操作 6.1样品称量 6.1.1精密称取经恒重处理后的收集瓶,m瓶(准至0.0001g) 6.1.2固体样品 精密称取2~5g样品m样(可取测定水分后的样品),必要时拌以海砂,全部移入滤纸筒内。 6.1.3液体或半固体样品 精密称取5~10g,至于蒸发皿中,加入海砂约20g(准至±0.0001g)于沸水浴上蒸干后,再于95~105℃干燥,研细,全部移入滤纸筒内。蒸发皿及附有样品的玻棒,均用沾有乙醚的脱脂棉擦净,并将棉花放入滤纸筒内。 6.2萃取 将滤纸筒放入脂肪萃取器的样品室内,连接已干燥至恒重的收集瓶,从萃取器冷凝管上端加入无水乙醚或石油醚至瓶内容积的2/3处,于水浴上加热,使乙醚或石油醚不断回流提取1~1.5h,一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取6~12h . 6.3称量

取下收集瓶,回收乙醚或石油醚,待收集瓶内乙醚剩1~2mL时在水浴上蒸干,再于95~1℃干燥20min,放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m总’。 7数据记录 7.1原始数据 7.2可疑值弃留 实验测得数据均符合一般规律,无可疑值。 7.3整理数据 m样(g)m瓶(g)m总’(g) 2.0000 114.4616 114.7979 8计算 m总’- m瓶 X = —————————× 100 m样 式中:X —样品中脂肪含量,% m瓶—收集瓶的质量,g m样—样品的质量(如果是测定水分后的样品,应按测定水分前的湿润样品质量计),g m总’—收集瓶和脂肪的质量,g m总’- m瓶114.7979– 114.4616 X = —————————× 100 = —————————× 100 = 16.81% m样 2.000

食品中的人工合成色素对人体的危害

食品中的人工合成色素对人体的危害 08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王延哲 学号:2008220018

食品中的人工合成色素对人体的危害 【摘要】:商店里,五彩缤纷、色泽鲜艳的各式汽水、果子露和桔子水等饮料琳琅满目,奶油蛋糕上的红花、绿叶色的标花图案,惹人喜爱。摊位上,各种朝鲜菜的漂亮、色泽令人食欲大增,往往会招揽更多的顾客,尤其是少年儿童。这些漂亮鲜艳的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是食物的本色吗?不是!这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入了食用人工合成色素。 【关键词】:人工合成色素食品添加剂危害 人工合成色素是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的,由于它成本低廉、色泽鲜艳,故为大家广泛使用。许多人工合成色素除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外,在生存过程中还可能混进砷、铅或其他有毒的中间产物。色素中的奶牛黄、碱性瑰黄、玫瑰红一B、橙黄一SS、辣椒油色素等都是可能致癌物质。在大多数使用色素不当,食用过多。就会对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1.人工色素的普遍危害性 1.1色素使食品更诱人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过程中容易褪色或变色,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人们常常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添加人工色素,以改善感官性状。 自从1856年英国人帕金合成出第一种人工色素苯胺紫之后,人工色素也登台上场,扮演着改善食品色泽的角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合成色素的危害,并且合成色素与天然色素相比较,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性质稳定和价格便宜等优点,许多国家在食品加工行业普遍使用合成色素。1.2某些合成色素致癌前苏联在1968至1970年曾对苋菜红这种食用色素进行了长期动物试验,结果发现致癌率高达22%。美、英等国的科研人员在做过相关的研究后也发现,不仅是苋菜红,许多其它的合成色素也对人体有伤害作用,可能导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有些色素在人体内可能转换成致癌物质。 危害包括一般毒性、致泻性、致突性(基因突变)与致癌作用。特别是偶氮化合物类合成色素的致癌作用更明显。偶氮化合物在体内分解,可形成丙种芳香胺化合物,芳香胺在体内经过代谢活动后与靶细胞作用而可能引起癌肿。此外,许多食用合成色素除本身或其代谢物有毒外,在生产过程中还可能混入砷和铅。 2人工色素对小儿的危害性 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导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有些色素在人体内叮能转换成致癌物质。研究结果表明。小儿经常服用人工添加剂的食品容易引起下面一些危害。2.1引发儿童行为过激最新科学调查研究证明:小儿多动症、少儿行为过激与长期过多进食含合成色素食品有关。有关专家研究指出,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体内器官功能比较脆弱,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对化学物质敏感,若过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为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8号)规定和卫生部办公厅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106号)的要求,在卫生部的统一安排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秘书处(挂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组织成立食品污染物限量的基础标准整合完善工作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提出了本次工作的总体目标、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及进度安排,明确了工作组内框架组、模型组、比对组、无机组及有机组的工作内容、承担单位、负责人以及进度要求等。 参与本标准起草的单位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与标准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此外,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及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辽宁省粮食局、湖北省粮食局、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也都派代表参加了标准起草过程的研讨会。 工作组以我国现行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为基础,依照本次整合完善的框架体系要求,充分梳理分析我国现行有效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中污染物的限量指标,找出标准中交叉、重复、矛盾或缺失等问题,提交详细的比较结果,并分析参考CAC、欧盟、澳新、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食品中的污染物限量标准及其规定,根据我国食品中污染

食品中合成色素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4, 3, 35-4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616147229.html,/journal/hjf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616147229.html,/10.12677/hjfns.2014.33007 Recent Advances in Rapid Detection Methods of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s Yonghong Zhu, Bo Zhao, Yanlei Wu Center for Quality Supervision & Inspection of Food, Chongqing Academy of Metrology and Quality Inspection, National Quality Supervision & Inspection Center for Process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Condiments, Chongq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ood Safety, Chongqing Email: zyhcq@https://www.360docs.net/doc/4616147229.html, Received: May 30th, 2014; revised: Jun. 28th, 2014; accepted: Jul. 5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461614722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Detecting the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s w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seen routine works in many labs undertaking food detection. The utilization of rapid detection methods could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detec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the detection cost. Some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developing the rapid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s now.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rapid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s. Keywords Foods, Synthetic Colorants, Rapid Detection, Coloring Foods 食品中合成色素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朱永红,赵博,吴彦蕾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国家农副加工产品及调味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市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Email: zyhcq@https://www.360docs.net/doc/4616147229.html, 收稿日期:2014年5月30日;修回日期:2014年6月28日;录用日期:2014年7月5日

食物中的合成色素范文

食物中的合成色素 合成色素即人工合成的色素,其优点不少,如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但它有一个大缺点,即具毒性(包括毒性、致泻性和致癌性)。这些毒性源于合成色素中的砷、铅、铜、苯酚、苯胺、乙醚、氯化物和硫酸盐,它们对人体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我国1982年公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其中规定了只能使用5种合成色素,并定出了最大使用量,如合成色素的纯色素含量不得低于85~99%,1公斤合成色素中砷的含量应在1毫克以下,铅在10毫克以下,铜在20毫克以下,每100克色素中,苯酚不应超过5毫克,苯胺不应超过4毫克,各种氯化物不应超过0.5%等,这些规定是为了限制色素中的杂质,以减少对人体的毒害。 1、色素分类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偶氮类色素和非偶氮类色素。 按溶解性又可分为油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 2.合成色素特点 人工色素的特点:色泽鲜艳、色调多、性能稳定、着色力强、坚牢度大、调色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应用广泛;但它有一个大缺点,即具毒性(包括毒性、致泻性和致癌性)。这些毒性源于合成色素中的砷、铅、铜、苯酚、苯胺、乙醚、氯化物和硫酸盐,它们对人体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现在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促使食用色素生产商更加严格规范化,但用量和使用范围还是受到严格限制。 3.我国允许的色素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列入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赤藓红、柠檬黄、新红、靛蓝、亮蓝、二氧化钛(白色素)等等。截止1998年底,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觅菜红、觅菜红铝色淀、胭脂红、胭脂红铝色淀、赤藓红、赤藓红铝色淀、新红,新红铝色淀。柠檬黄、柠檬黄铝色淀、日落黄、日落黄铝色淀、亮兰;亮兰铝色淀、靛兰、靛兰铝色淀,叶绿素铜钠盐、B-胡萝B卜素、二氧化钛、诱惑红;酸性红等,共21种。国内使用的较多的合成色素有9种,包括苋菜红、胭脂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赤红、诱惑红等。

食品安全培训试题库

判断题 1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性的执行标准。(√) 2对地方特色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后,该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4当企业生产的食品当没有国家、地方、行业标准时,企业可自行制定企业标准,无需备案。(×) 5当有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时,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需严于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 6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销售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许可。(√)7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8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随机进行监督抽查考核 并公布考核情况。监督抽查考核费用由企业承担。(×) 9对通过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实施跟踪调查。(√) 10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11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12因标签、标志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 13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可以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14食品添加剂标签需包含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 15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全责;(×) 16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不得进口。(√)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要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 前言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主要特点如下: ——规定了食品经营过程从食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销售各环节以及现场加工食品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 ——适用于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预包装、散装食品的经营过程; ——强调了在食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销售各环节防止污染的要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经营过程从食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销售各环节以及现场加工食品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食品的经营过程。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散装食品 无预包装的食品、食品原料及加工半成品。 2.2 现场加工食品 在商场的门店的操作间内,由食品操作者对食品进行切割、腌渍、烹饪,或蒸、烤、炸、烙等加工后,可直接食用的食品,或消费者购

买后不需要清洗即可直接加工的食品。包括各种熟食、面包、点心、冷菜、凉菜、切割果蔬、半成品等。 3 食品经营卫生管理要求 3.1 食品经营者应保证经营环境、设施设备、人员满足食品经营卫生要求。 3.2 食品经营者应对所经营食品安全进行承诺。 3.3 经营单位应设立食品安全控制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经营卫生管理。 3.4 食品经营者应当接受每年一次的食品安全培训。 3.5 经营单位应建立与食品经营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 4 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要求 4.1 采购 4.1.1 应建立食品采购制度。包括供货商的选择和评价、采购流程、食品验收标准等内容。 4.1.2 应设立食品采购质量控制部门,对供应商的合法资质、生产能力、加工条件、卫生状况、质量管理水平、信用资质等进行评价,并建立合格供方档案。 4.1.3 应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等相关证明文件,并存档备案。 4.1.4 采购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应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QS 标志。 4.1.5 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4.2 运输 4.2.1 应建立食品运输制度。明确送货人员在食品运输过程中对于车辆卫生、食品卫生的质量安全职责。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红曲红素、红曲素、红曲红胺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果蔬菜汁饮料、碳酸饮料、风味发酵乳、果酱、腐乳、方便米面制品、糕点、饼干、固体饮料、果冻、熟肉制品、烘焙食品馅料等食品中3种红曲色素的测定。 2 原理 试样用无水乙醇或80%乙醇提取后,经填料为N-乙烯吡咯烷酮和二乙烯基苯聚合物(HLB)的固相萃取柱净化,通过反相色谱柱分离,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3 试剂和材料 注: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 甲醇(CH3OH):色谱纯。 3.1.2无水乙醇(CH3CH2OH):色谱纯。 3.1.3甲酸(HCOOH ):色谱纯。 3.2 试剂配制 3.2.1 甲酸溶液(0.1%):吸取甲酸(3.1.3)1 mL,加水稀释并定容至1 L,混匀。 3.2.2甲醇溶液(20%):量取甲醇(3.1.1)20 mL,加水稀释并定容至100 mL,混匀。 3.2.3甲醇溶液(40%):量取甲醇(3.1.1)40 mL,加水稀释并定容至100 mL,混匀。 3.2.4乙醇溶液(80%):量取乙醇(3.1.2)800 mL,加水稀释并定容至1 L,混匀。 3.3 标准品 3.3.1 红曲红素标准品(C23H26O5),纯度≥99.0%。 3.3.2 红曲素标准品(C21H26O5),纯度≥97.0%。 3.3.3 红曲红胺标准品(C23H27NO4),纯度≥99.0%。 3.4 标准溶液配制 3.4.1 红曲红素、红曲素、红曲红胺混合标准储备溶液:分别准确(精确至0.01 mg)称取红曲红素0.25 g、红曲素5.0 mg、红曲红胺5.0 mg于50mL小烧杯中,加甲醇溶解,用甲醇转移到50 mL容量瓶中,定容,混匀,于4 ℃保存,其中红曲红素质量浓度为5000 μg/mL、红曲素100 μg/mL、红曲红胺100 μg/mL。 3.4.2 红曲红素、红曲素、红曲红胺混合标准曲线工作液:分别吸取混合标准储备溶液0.50 mL、1.00 mL、2.00 mL、5.00 mL、10.00 mL于2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混匀,于4 ℃保存。 3.5 材料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单宁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单宁》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起草人 (卫办监督函[2012]512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 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固化单宁》被列入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spaq-2012-34)。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待定。负责标准技术资料查询、收集及对比,检测方法的验证比对,样品检测及数据整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行业内征求意见,组织标准的初审讨论会及标准报送等。 (二)简要起草过程 1. 标准任务下达后,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针对制定固化单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及调研,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并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负责起草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2. 起草工作组首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技术标准资料,其中按照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包含三种单宁产品:固化单宁、食用单宁和单宁酸。同时,工作组调研了国内市场产品的实际情况,发现“固化单宁”是以植物纤维素或其它物质为载体,与单宁物质结合制备而成,由于固定化用的载体不同,产品各异,只是“食用单宁”的应用方式,且目前国内企业大多直接生产高纯度的单宁,“固化单宁”几乎没有生产应用,两者的功能及使用范围也类似,“单宁酸”是用作香料批准的,与“固化单宁”性质和功能完全不同。综上所述,工作组提出项目调整申请,建议更改标准名称为“食用单宁”,在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分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通过了该申请。 3.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起草工作组认真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标准法规文件,为了确保产品国内外贸易的正常需求,结合目前国内市场产品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产品的质量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形成了标准草案。之后,工作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充分讨论研究,并对标准中采用的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多次完善标准讨论稿,形成了行业内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食品添加剂食用单宁作为助滤剂、澄清剂、脱色剂,用于黄酒、啤酒、葡萄酒和配制酒的加工工艺、油脂脱色工艺。本标准的制定在参照国际国外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原行业标准《食用单宁酸》(L Y/T 1641-2005)、《单宁酸分析试验方法》(L Y/T 1642)的技术内容,同时根据国内产品质量的实际情况,符合《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标准文本中引用的相关标准如下: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及相关标准培训

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理论、标准及应用 第1节食品安全质量社会管理体系 1.食品安全立法 2.建立药物管理机制 3.建立健全市场食品安全性的检验制度 4.采用绿色的或可持续的生产技术 5.对食源性疾病风险实行环境全过程控制 第2节我国食品安全、质量体系的构成 1.HACCP体系 2.质量管理体系 3.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框架及概要 4.绿色食品生产体系 5.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6.有机产品认证管理体系 7.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GAP)认证 8.SN/T1443.1—200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第3节国外几种主要的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1.美国水产和水产品HACCP法规介绍 2、欧盟水产品自我卫生检查决议介绍 3、加拿大“食品安全促进计划”(FSEP) 4.澳大利亚SQF简介 5.BRC全球标准-食品类简介 6.欧洲零售商协会EUREGAP标准 7.日本5S管理体系

学习要点与学习目标: 1.了解食品质量、安全社会管理的组成; 2.了解国内、外的几种主要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第1节食品质量、安全的社会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性已成为当今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性问题。加强食品安全性的管理,对食品安全性进行监控,建立相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是各国食品生产者、供应者、管理部门的共同责任。目前,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食品安全立法 作为各国政府,因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所有居民的健康。一些重大食品安全时间甚至涉及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各国均已立法形式来保障食谱你的安全性。如:美国的《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我国《食品卫生法》;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的《食品法典》(供各国参考并借以协调国际食品贸易中出现的食品安全性标准问题)。 2.建立药物管理机制 对食品生产和供应系统所用的各种化学品,包括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的种类、用量和使用范围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登记等。 3.建立健全市场食品安全性的检验制度,加强执法,保障人民健康 在市售食品多渠来源以及食品中可能的危害因子因时间地点而多变的条件下,仅通过生产、加工等过程的监测与管理还不能保障食品的安全可靠。加强食品市场管理,建立食品市场检验制度,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法规是政府管理部门可能和必须实行的另一项保护消费者的重要措施。。 上述几种手段,主要是政府机构、科研机构需要为之努力的工作。作为食品生产、加工者,需要侧重于以下两种手段: 4.采用绿色的或可持续的生产技术,生产对人与环境无害的安全食品 现代食品安全性问题的出现,大部分的问题则是受短期、局部的目标和利益驱使,采取了某些违背生态规律、破坏自然资源的生产技术,造成恶果。如为片面追求生产效益而滥用化肥农药,生产出的瓜、菜、水果淡而无味,营养成分含量低,硝酸盐等有害成分上升,并因作物易感染病虫害而使用农药越来越多,最终结果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过度依赖化学品支持的农业与畜牧业,在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成本上升、消费者安全性意识提高的情况下,面临着改变经营策略和生产技术的挑战。这正是现代可持续的农业技术或绿色生产技术成为当今技术进步重要趋势的原因。 5.对食源性疾病风险实行环境全过程控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