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

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
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

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

转型升级的瞭望塔、导航仪和作战操典——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

发布时间: -01-15 来源:厦门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作者:林和坤

中国企业的商海征途

鸣笛久久不息。大航海时代,一艘名为“企业号”的巨轮缓缓出港,开始其在“市场”的茫茫大海的无尽征程,长则百年长青、成就航母编队纵横四海,短则数载搁浅、籍籍无名沉没于汪洋之中。此时企业号上,轮机长、管轮、水手长、水手、机工、电工等等船员各就各位,船长、大副神情肃穆,凝视远方。大洋彼岸,美利坚、欧罗巴的同行们已先行一步,她们一般资本充裕、核心技术更胜一筹,正所谓船坚炮利;巨轮身后,尚有数以十万计的帆船、小艇整装待发,如同闻到血的鲨鱼在后面穷追不舍。所有人都翘首以盼,能够提前发现、进入一片名叫“蓝海”的海域,那里往往有物产丰饶的岛屿,热情好客的土著,在更多的对手抵达这片海域、把“蓝海”变成混战厮杀的“红海”之前,先入者能够经过利润丰厚的贸易获得充分补给,扩大编队、赢得先机。海面之下,还有各种洋流和漩涡,诸如政策管制、行业调控、贸易保护、汇率升降、要素价格变化等等蕴藏杀机,而一股叫做“宏观经济形势”的风随时可能将巨轮吹偏航向。即便是在熟悉的海域,原本心思单纯的土著居民迎来送往、见多识广,逐渐变得心机深沉、重复无常,以往迎接的是鲜花美酒,随时可能变成荆棘陷阱。

以上便是企业竞争的常态。今天中国千万艘“企业号”船长,已经感受到宏观经济“新常态”、减速换挡期扑面而来的阵阵寒意;另外,欧美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的威胁如同芒刺在背。面对更加莫测的汪洋商海,船长们需要另辟蹊径,更快地发掘商机、拓展新航道,开辟新蓝海;需要更早、更远地发现危机,以灵敏的、胜出对手的反应速度,及时转向绕过诸如百慕大三角之类的死亡海域;需要提升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亦即创造更先进的航海技术,不断提高航速和灵活性;需要

计、生产制造、品牌营销三位一体的新型能力,壮大编队、从独轮进化为航母群,分赴各个海域展开竞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一言以蔽之,叫做“转型升级”。

生死攸关的转型升级之路

对今天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转型升级远远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而是生死攸关、须臾不能停止思考的终极命题。这不是像任正非说“华为离破产只有三个月”、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此类说法,企业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鞭笞员工、警醒自己的目的更强一些--当然我们知道,ICT行业是高度竞争、颠覆式创新、快速迭代的产业,君不见,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等等往昔声名赫赫的巨擘,转眼间被收购或没落、成为明日黄花,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市场洗牌何其之快!这应该是如万科郁亮所说,“时代变了,所有东西都要变”。对于处于产业链下游和价值链低端的广大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人口红利消失、各种要素成本攀升,低成本比较优势不可持续,要摆脱过去三十年来形成的路径依赖,百般不易、困难重重,却又不得不变革求生。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具备技术、品牌优势的大企业乃至行业龙头企业,但她们同样面临着市场相较于以往更快速、更广阔、更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4G通讯技术等新一代ICT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步渗透各个行业的血肉和骨骼,从消费者需求、生产制造模式、营销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日新月异,竞争优势的建立和巩固越来越成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三者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规划和管理,不再是以往三年到五年为一个周期的递进,而是呈现更加快速反应、动态调整的趋势,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的全方位变化。从消费电子、ICT行业到纺织服装、房地产等各个传统行业,我们看到所有的领导企业早已启动转型升级,纷纷走上产业互联网化、价值网络化、协同创新、智能制造的道路。

转型升级=两化融合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尺度来看,我们身处生产力爆炸的信息化时代,也是瞬息万变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两化融合寄托着中国政府塑造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抢占国际产业发展制高点的使命,从目的而言,与德国工业4.0战略、美国工业互联网规划并无二致。或许我们能够简单地把两化融合与转型升级画上等号。

两化融合的主要困难是管理问题

但企业以两化融合推进转型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重重。对于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来说,转型升级或者两化融合的主要难题,不是工业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选择的问题,也不是资金投入和信息系统、软件选择的问题,而是没有对传统落后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没有对管理机制、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匹配的问题,没有对加工设备、制造工艺进行同步改造升级的问题。简而言之,两化融合的主要困难,在于管理方面,而不是技术层面。

管理管理,就是先理后管。经营管理千头万绪,如何抽丝剥茧、抓住核心?首先就是理清发展方向,适时地登高望远、抬头看天,而不是埋头赶路,走入山穷水尽的绝路而茫然不知--就是要判断大势,梳理战略。其次是理清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明确组织结构和相应的权责利。特别是对企业内部利益格局的调整,需要引导、发挥全员的合力,消除内部变革的阻力。最后,才是辅以相应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制度创新保障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瞭望塔、导航仪和作战操典

形象地说,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两化融合需要的是一套管理体系,而这套管理体系应当具备三种功能:“瞭望塔”功能--帮助企业掌握方向;“导航仪功能“——帮助企业梳理流程,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引导和规范技术、设备和系统这三者的配套升级;”作战操典“——明确协同作战的组织原则和要求,搭建运营体系。

这并非我们无中生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成立,以两化融合、推动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作为立部之本,开始对全国三万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组织管理情况进行调研。经过五年来专家们苦心孤诣的研究论证,最终形成共识,要规范企业两化融合的过程、保证企业两化融合的成效,更重要的是总结、提炼一套通用的管理机制、管理方法论。这种管理方法论,必须是覆盖企业战略层级、以企业竞争力为对象的方法论。从全国35个重点行业近30000家企业实践经验所提炼总结形成的一套体系、理念和方法,这就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从 5月开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贯标试点工作,在工信部的组织下,在全国502家大型重点工业企业轰轰烈烈地展开。到现在,体系贯标对于企业的绩效也初现端倪。譬如纺织行业,在全行业产能大量过剩、全行业企业集体过冬的情况下,福建长乐市的长源纺织聚焦于提高纺纱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用工成本、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时依托区域产业集群优势,构建面向区域市场的纺织类商品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小批量、快速生产、远程接单的开放交易市场。这已经不是见招拆招、维持生存之需,而是站在“瞭望塔”上,系统审视市场态势、宏观政策、客户需求、技术发展趋势、企业现状而得出的战略选择,从提升产业价值链、实现向服务业转型的高度出发,在严冬之际为暖春盛夏储蓄资粮。

譬如客车制造行业,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对于售后和运营服务的要求日益增加,对于企业来说,就必须要提升敏捷、柔性制造的能力,提高供应链协同水平,

两化融合的管理手册.doc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编号: 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X年X月X日起实施 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受控状态:受控

目录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0.4两化融合方针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可持续竞争优势 5领导作用 6策划 7支持 8实施与运行 9评测 10改进 附录1组织结构图 附录2职能分配表

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公司各部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主要依据《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修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是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总纲要,既适用于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也适用于本公司向第三方申请认证注册的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已经批准,现发布实施,全体员工均须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并追求持续改进得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确保在市场竞争中持续胜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的管理执行本公司《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 总经理: 日期: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打造公司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司新型能力,实现公司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任命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并授予以下职责和权限: 1、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全面负责公司两化融合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2、提出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 3、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4、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 5、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 6、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7、提升公司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总经理: 日期:

两化融合管理制度体系的定位和作用解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定位和作用解读

————————————————————————————————作者:————————————————————————————————日期: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定位与作用 来自:厦门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林和坤主任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定位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战略管理尤其是战略实施和控制的方法论。 我们通常理解的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和方案;是根据企业所处环境的特点,对管理部门实现企业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的说明。战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一种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方法参与竞争,通过正确配置企业的资源,使企业拥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例如成本优势或差异化优势)。企业战略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 企业战略管理的步骤一般而言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调整和控制三大过程。与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设步骤相比较,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九项管理原则中的“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战略一致性”、“领导的核心作用”、“全员参与、全员考核”等基本原则,我们可以得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过程,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和控制过程一脉相承,在方法上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1、战略梳理相似性 确定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识别与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这一过程就是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系统梳理和分解的过程,也是战略制定的一个成果。 2、战略实施过程一致性 确定实现两化融合目标必须的管理职责、基础条件和资源保障,进行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的策划并输出两化融合实施框架(信息化规划等),确定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需求并进行优化、技术实现、相应的匹配与规范、动态调整,这个过程也是一般战略实施过程中对应的组织变革(组织支持系统)、信息支持(信息的搜集、处理、传输、反馈,不只是信息系统)的过程。 3、控制方式一致性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评测与改进方法,包括评估与诊断(包括内外部的管理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ISO体系区别是什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ISO9000体系区别是什么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区别: 质量管理体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二、两化融合内容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技术融合 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 2.产品融合 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 3.业务融合 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 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4.产业衍生 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 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九项管理原则是的什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九项管理原则是: 1、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聚焦点的原则。 应明确当前及未来与其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并确保将这些需求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化融合全部工作都围绕着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展开。 2、保持战略一致性的原则。 两化融合的工作目标要确保其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3、领导的核心作用原则。 两化融合要一把手亲自抓,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专门负责两化融合的管理者代表的坚强执行,以及发挥各级领导的主观能动性。 4、全员参与,全员考核的原则。 两化融合各项要求的全面贯彻落实,需要企业全员形成共识、积极配合和充分参与。企业应不断完善全员绩效管理,实施有效激励,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好地发挥其价值,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人与企业同步发展。 5、过程方法的原则。 采用过程方法,即: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评测改进,主要是:以数据为核心,以技术为基础,以组织机构为保障,以业务流程为重点,确保两化融合过程持续受控,提升两化融合的效率和效果。 6、全局优化的原则。 采用系统方法,加强两化融合过程之间的有机关联性,提升两化融合的整体有效性。 7、循序渐进的原则。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模拟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模拟考试试卷 注: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姓名部门成绩 一、单选题(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 、GB/T23020-2013中,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可分为()从低到高四个阶段。 A.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 B.起步建设、综合集成、单项应用、创新突破 C.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全产业链集成 D.起步建设、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创新突破 2、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是一个()的过程。 A.全局优化 B.局部优化 C.技术创新 D.管理创新 3、( )是评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识别改进机会和变更需求的活动。 A. 管理评审 B.管理监督 C.运行维护 D.体系评价 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流程包括:体系建立、体系实施、( )、体系保持和改进。 A. 认定 B.准备 C.策划 D.总结 5、()是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最终目标? A.企业的发展战略

B.两化融合目标 C.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D.获取差异化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6、在制定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不包括的是( )。 A.完整性原则 B.可用性原则 C.统一性原则 D.效率性原则 7、通过PDCA的循环作用和持续改进来提高所有过程有效性,D代表( )。 A.策划 B,评测 C.改进 D.支持、实施与运行 8、九项管理原则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 )。 A.附加条件 B.核心思想 C.核心内容 D.中心要求 9、关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应用范围,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 A.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适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种规模、各种所有制的组织 B.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只适用于制造业企业 C.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只适用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企业 D.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应用范围必须是企业整体,不能依据组织结构、业务板块等划分 10、为确保信息安全事件得到有效处理,企业应识别可能存在的( ),进行持续管理。 A. 设备设施故障 B.技术风险 C.信息安全风险 D.技术故障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1 2017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办发〔2016〕48号)、《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及《“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发〔2016〕73号)等战略部署,落实《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333号)的工作安排,切实做好2017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标准引领,协同推进。结合行业特征和需求,分类总结贯标评定成果,加强分行业专题研究与标准研制,协同开展宣贯推广,进一步营造谈标准、学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提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实效。 坚持典型带动,全面推广。推动已通过评定企业及各类服务提供商沿着企业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及总体解决方案这一工作主线,深度协作、共建共享、全面推广、各得其所。 坚持创新管理,提升能力。引导企业建立符合信息时代规律的管理新机制,系统推进战略转型、组织变革、服务升

级,有效实现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调整、技术融合发展和数据开发利用,不断提升信息化环境下可持续竞争能力。 二、工作目标 分行业遴选一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总结一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行业共性解决方案,研制一批重点行业两化融合标准,形成一套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战略转型、管理创新、流程优化的路径和方法,引导企业构建互联网条件下新型能力体系,引导战略、管理、流程、技术等各类服务机构围绕新型能力的识别与打造为企业提供服务,带动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平均利润率提升,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三、示范方向 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导向、原则和要求,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坚持数据为驱动、综合集成为突破口、流程化为切入点、服务化为方向,以打造新型能力为主线,沿着产品生命周期、供应链、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等维度,按照以下重点示范方向,总结提炼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成果和经验。 (一)以产品协同研制、可追溯、远程维护保养为代表的产品生命周期创新与服务 重点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研发、设计、制造以及服务等活动的数字化和集成互联,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用户需求的数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报告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申请报告 1概述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简称“两化融合”。工信部连续五年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评估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制定了GB/T 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平评估规范》,提出了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概念和体系框架。2017年工信部组织制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并于2018年组织制定GB/T 2300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指南》,开始正式推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所有企业,部分领域、行业和规模,经咨询目前主要针对制造型企业。 2申请的意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申请认证主要有以下优势和益处: 1)企业招投标重要门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已开始作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采购招标加分项,是企业综合实力体现。 2)济南市对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给予30万一次性奖励,对评定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高新区对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贯标企业,给予15万元配套补助。(摘自:《济南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 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济南高新区加快创新创业发展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若干政策实施细则(试行)》) 3)两化融合贯标评定是申请5G工厂、智能工厂的前提条件,是工信部部分项目申报评审的加分或门槛。 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投融资授信及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 3申请条件及费用 3.1申请条件 1)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应用基础,产供销存实现信息化管理。 2)具备建立实施管理体系的经验,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结论:公司完全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申请要求。 3.2申请费用 1)整体认证费用3.8万元。

两化融合要点(基础知识+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管理体系 概念的由来: 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2002年11月8日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两化”融合; 2010年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了“推动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继续强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和“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含义: ·信息化的重点是加强工业化、增强实体经济 ·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工业化的需求牵引、信息化的技术驱动” 两化融合发展过程 发达国家与中国两化融合特点的不同: 发达国家渐进式发展: ①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先管理现代化后管理信息化; ②技术上逐步换代,先大型机,后小型机,再服务器-客户机,直至互联网、云计算。 中国跳跃式发展: 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管理现代化与管理信息化同步发展; ②技术上是快速换代,四世同堂。 发达国家与中国发展历程的不同: 发达国家工业化经历三个阶段: ①蒸汽机时代—小工业时代机械动力传递困难,工厂规模受限。 ②电力时代—大工业时代电力动力传递不受限,工厂规模急剧扩大。 ③自动化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传递处理无困难,走上两化融合道路。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历程三个阶段: ①传统工业化(1949-1979)计划经济,无需求、无动力、无条件; ②开放改革阶段(1989-1999)向市场经济转型,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始探索发展; ③全球化超速发展阶段(融合发展)(2000-)加入WTO,超高速发展,必然向自由。 中国与发达国家目前两化发展现状对比: 发达国家: 渐入性发展,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阶段的积累,自然进入到信息化时代。 中国: 植入性发展,工业化尚未完成,正处于中后期,亟待通过信息化实现工业化跨越式发展。

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

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

转型升级的瞭望塔、导航仪和作战操典——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 发布时间: -01-15 来源:厦门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作者:林和坤 中国企业的商海征途 鸣笛久久不息。大航海时代,一艘名为“企业号”的巨轮缓缓出港,开始其在“市场”的茫茫大海的无尽征程,长则百年长青、成就航母编队纵横四海,短则数载搁浅、籍籍无名沉没于汪洋之中。此时企业号上,轮机长、管轮、水手长、水手、机工、电工等等船员各就各位,船长、大副神情肃穆,凝视远方。大洋彼岸,美利坚、欧罗巴的同行们已先行一步,她们一般资本充裕、核心技术更胜一筹,正所谓船坚炮利;巨轮身后,尚有数以十万计的帆船、小艇整装待发,如同闻到血的鲨鱼在后面穷追不舍。所有人都翘首以盼,能够提前发现、进入一片名叫“蓝海”的海域,那里往往有物产丰饶的岛屿,热情好客的土著,在更多的对手抵达这片海域、把“蓝海”变成混战厮杀的“红海”之前,先入者能够经过利润丰厚的贸易获得充分补给,扩大编队、赢得先机。海面之下,还有各种洋流和漩涡,诸如政策管制、行业调控、贸易保护、汇率升降、要素价格变化等等蕴藏杀机,而一股叫做“宏观经济形势”的风随时可能将巨轮吹偏航向。即便是在熟悉的海域,原本心思单纯的土著居民迎来送往、见多识广,逐渐变得心机深沉、重复无常,以往迎接的是鲜花美酒,随时可能变成荆棘陷阱。 以上便是企业竞争的常态。今天中国千万艘“企业号”船长,已经感受到宏观经济“新常态”、减速换挡期扑面而来的阵阵寒意;另外,欧美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的威胁如同芒刺在背。面对更加莫测的汪洋商海,船长们需要另辟蹊径,更快地发掘商机、拓展新航道,开辟新蓝海;需要更早、更远地发现危机,以灵敏的、胜出对手的反应速度,及时转向绕过诸如百慕大三角之类的死亡海域;需要提升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亦即创造更先进的航海技术,不断提高航速和灵活性;需要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 **/LHJL-1-2019 记录文件 受控状态: 分发号: 2019-2-1发布2020-2-11实施 *******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LHJL-01-2019 ... 《受控文件清单》 2、**/LHJL-02-2019 ... 《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3、**/LHJL-03-2019 ... 《文件更改通知单》 4、**/LHJL-04-2019 ... 《文件作废申请单》 5、**/LHJL-05-2019 ... 《文件销毁申请单》 6、**/LHJL-06-2019 ... 《记录清单》 7、**/LHJL-07-2019 ... 《来电信息登记表》 8、**/JL4.2.3-14-2013 ... 《外来文件传阅单》 9、**/LHJL-08-2019 ... 《项目建设需求表》 10、**/LHJL-09-2019 ... 《项目立项报告》 11、**/LHJL-10-2019 ... 《新型能力项目策划表》 12、**/LHJL-11-2019 ... 《人员需求申请表》 13、**/LHJL-12-2019 ... 《应聘人员登记表》 14、**/LHJL-13-2019 ... 《录用决定》 15、**/LHJL-14-2019 ... 《试用期员工周报表》 16、**/LHJL-15-2019 ... 《试用员工转正评定表》 17、**/LHJL-16-2019 ... 《外聘内训申请表》 18、**/LHJL-17-2019 ... 《培训签到表》 19、**/LHJL-18-2019 ... 《培训总结表》 20、**/LHJL-19-2019 ... 《培训记录表》 21、**/LHJL-20-2019 ... 《培训满意度调查表》 22、**/LHJL-21-2019 ... 《培训现场提问考核表》 23、**/LHJL-22-2019 ... 《培训新增申请单》 24、**/LHJL-23-2019 ... 《培训变更申请单》 25、**/LHJL-24-2019 ... 《外出培训审批表》

纺织类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申请表(GBT23001-2017版)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申请表

合作的国产细纱机上使用自动间歇吸风箱花装置,自动络筒机上使用单锭跟踪系统;采用粗纱、细纱、自络联合机等。目前,企业整体技术状况为国内最先进水平。 2.附:公司组织架构 二.两化融合基本情况 公司属于纺织类传统制造行业及劳动密集型行业,“机器换人”以成为行业焦点,其出发点事提高生产环节自动化和高效化。2015年的两会中“数字化智能化及互联网”以写进基本国策。为进一步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以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为引导方向,推进公司两化融合工作满足新时期公司战略需求,达成两化融合实质贯标要求,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网络化实现协同工作和远程指导维护,数据共享,远程控制提高劳动效率,改善作业环境。 1.在工业化建设方面:2015年5月正式投产。总投资 2.18亿元人民币,新上5万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梳紧密赛络纺生产线。我们将秉承“适度规模、最优装备”的投资思路和“同创共享,百年某某”的经营理念。公司产品品牌“天雕”为省著名商标。公司产品主要为8S-32S高端牛仔布用纱,有精梳、紧密、赛络、竹节,月产各种纱1800吨。 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纺织设备和技术,拥有德国特吕茨勒清梳联、瑞士立达SD45并条机、意大利萨维奥POLOR全自动络筒机,细纱选用1200锭长车与粗纱、细纱、络筒联结形成粗、细、络联合生产机组,全过程采用空中运输系统。世界等级瑞士洛瓦空调除尘控制系统,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为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 2.信息化建设方面:2017年后公司在工业化集成基础上将各工序生产装备、检测自动化装备(197台套)接口打通进行远程互通。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服务中心,上线金蝶ERP管

贯标培训材料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和内容详解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 和内容详解

目录 一、提出背景: (1) (一)当前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1) (二)当前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 (三)管理体系的理解 (3) 二、九项管理原则 (4) (一)管理原则一: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4) (二)管理原则二:战略一致性 (6) (三)管理原则三:领导的核心作用 (7) (四)管理原则四:全员参与、全员考核 (8) (五)管理原则五:过程管理 (9) (六)管理原则六:全局优化 (10) (七)管理原则七:循序渐近,持之以恒 (12) (八)管理原则八:创新引领 (12) (九)管理原则九:开放协作 (14) 三、基本框架 (15) (一)基本框架——输入与输出 (15) (二)基本框架——四个基本要素 (17) (三)基本框架——四个管理域 (20) (四)基本框架——四个管理域之一:管理职责 (20) (五)基本框架——四个管理域之二:基础保障 (22) (六)基本框架——四个管理域之三:实施过程 (24) (七)基本框架——四个管理域之四:评测与改进 (27) (八)基本框架——持续改进 (28) 四、应用与推广 (29) (一)与其他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29) (二)相关方 (31) (三)完善系列标准 (31)

一、提出背景: (一)当前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1.环境问题: (1)环境约束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刚性约束; (2)环境因素成为企业生产需要考虑的重要生产要素; (3)国家在污染排放等方面的环境治理要求将为企业带来全新的挑战。 2.资源问题: (1)资源能源的有限性与稀缺性与不断增长的生产需求之间存在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 (2)我国资源密集型生产企业如何转型; (3)我国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如何转变。 2.以劳动生产率为核心的竞争问题: (1)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劳动生率为66199元/人,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2)以劳动密集性产业为主,但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人口红利难以为继; (3)产业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的企业竞争力不足。 综述:两化融合是推动我国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价激励管理程序

精品 XY XY/XG 2018-2015版本号:A/0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价激励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5-09-01发布2015-09-06实施 发布

1 目的 为造就一支业务精干的高素质、高境界、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人才队伍,并形成以激励为核心导向的人才管理机制,规范激励考核中的各项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正式员工的激励考核。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4 管理职责 4.1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负责两化融合项目的评审,决定奖项的设定、新增和取消;负责《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价激励管理制度》的修订。 4.2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负责申报的两化融合项目的收集,汇总,初步审核;负责两化融合项目评比的组织和实施;负责两化融合最佳实践和两化融合最佳应用档案的建立、保存、销毁等;负责组织最佳实践项目和最佳应用项目的宣讲和培训。 4.3 账务部负责两化融合激励资金的预算管理。 4.4 人事行政部负责将获奖项目的团队成员纳入公司核心技术人才进行管理,并优先选送他们到国内外考察、进修、学习;优先选送参加在职工程硕士培养;在年度晋升、择优升级、人才选拔、职务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获奖职工。 4.5 人事行政部负责两化融合相关活动的宣传工作。 4.6 项目实施单位负责建立两化融合项目的过程档案;负责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负责提报项目评比申请和审核材料。

5 总则 5.1 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是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融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企业转型,产品升级的重要措施,是企业打造新型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为鼓励公司全员积极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切实做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不断运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方法促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相互创新和不断优化,从而持续打造企业的新型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5.2 本制度所称两化融合最佳实践是指团队或个人在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领域运用两化融合的思想方法,实施的两化融合相关建设活动(包含但不限于软件开发、流程优化、机构变革、应用新技术、系统优化改造等)。此活动能够达成实效,具备较高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5.3 本制度所称两化融合最佳应用是指在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应用方面(信息化系统应用、数据管理、数据开发和应用等)取得明显成效的活动。 5.4 两化融合项目在本制度中特指申报的两化融合最佳实践和两化融合最佳应用。 6 实施流程 6.1 每季度第一个月份,项目实施单位推荐或实施团队自主申报两化融合项目,并向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提交《公司两化融合项目评比申请表》及其他附件。 6.2 每季度第二个月份,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对提报的两化融合项目进行初审,并形成《公司两化融合项目初审报告》,初审通过的项目报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审核。 6.3 每季度第三个月份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对初审通过的两化融合项目进行现场评审,并形成《公司两化融合项目审核表》,确定获奖名单。 6.4 评价标准:

02套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考试试题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考试日期:分数: 一、选择题(15题,每题2分) 1.关于两化融合,下列哪个说法是对的: A)两化融合的目标就是建好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无关; B)企业搞两化融合,就是引进节省时间、节约劳动成本的自动化工具。 C)企业搞两化融合,只要保障好前期的资金、人力等基础设施投入,就一定能成功。 D)企业两化融合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变革和创新。 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四大基本要素,包括: A)数据、技术、业务流程、基础保障 B)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评测与改进 C)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 D)管理职责、基础保障、业务流程、评测与改进 3. ____适用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所有相关过程。 A 数据利用 B 整体优化 C 技术获取 D持续改进 4.关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应用范围,下列哪个说法是对的: A)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适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种规模、各种所有制的企业。 B)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只适用于制造业企业。 C)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只适用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企业。 D)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应用范围必须是企业整体,不能依据组织结构、业务板块等划分。 5. 在业务活动和过程中所产生、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____、信息、知识等的总和叫做信息资源。 A 报表 B 文件 C 数据 D 资料 6. 组织的____应充分融入两化融合的发展理念,识别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A 方针 B 战略

C 策略 D 目标 7. 组织应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____,以确定其范围,并通过文件化信息予以明确。 A 内外部环境 B 业务流程 C边界和适用性 D 组织单元 8. 组织应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____、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A 策划 B 计划 C 分析 D 建立 9.关于两化融合技术获取,以下哪个说法不正确: A)技术获取方式包括自主开发、共同开发、外包、外购等。 B)技术获取就是指技术开发,不包含技术许可、购买设备、收购等。 C)技术获取是将技术方案付诸实际的过程,一般可包括实施准备、执行、安装部署、调试和测试等过程。 D) 企业应该依据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按照项目管理的模式对于技术获取过程进行统筹管理。 10.对于匹配与规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企业应明确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组织开展试运行。 B) 企业应确保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实现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有效匹配。 C) 企业应严格按照项目计划组织开展试运行,即使问题未完全解决,也必须按时上线。 D) 企业应确保员工能力与变更后的岗位要求相匹配。 11. 两化融合____是组织推进两化融合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宗旨。(A) A 方针 B 战略 C 目标 D 实施框架 12.审核员在现场寻找的是() A、不合格项 B、客观证据 C、记录 D、文件 13.不符合报告内容不适宜包括() A、问题所在区域 B、当事人姓名 C、文件编号 D、当事人所陈述问题

2019年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2019年市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重点企业申报书 申报企业:(盖章)推荐单位:(盖章)申报日期:2019年月日

填报说明 1.申请书包含四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重点企业申请表,第二部分是企业两化融合现状与水平的文字材料,第三部分是企业两化融合管理现状与水平的文字材料,第四部分可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2.请如实填写申报书各部分内容,力求逻辑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精炼、详略得当。 3.请用A4幅面编辑。除申请表以外,申报书正文字体为3号仿宋体,单倍行距。一级标题3号黑体,二级标题3号楷体。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重点企业申请表

二、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和水平 企业应参照《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GB/T23020-2013)(可在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https://www.360docs.net/doc/461622881.html,/xzzx/下载),梳理总结本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和水平,形成两化融合现状总结材料,并附上企业在两化融合评估系统(https://www.360docs.net/doc/461622881.html,)中填报的评估问卷和系统自动反馈的自评估报告。 说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能否入选贯标重点企业名单,不取决于其两化融合发展水平高低,而取决于企业的管理现状是否与其两化融合当前发展水平相符合,是否能够服务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持续改进和发展。因此,请企业在两化融合服务平台上据实填报相关数据,评审专家将根据企业所填报数据来判断企业当前两化融合管理现状与其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符合性与一致性。 三、企业两化融合管理的现状与水平 企业应参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23001-2017)(可在https://www.360docs.net/doc/461622881.html,/xzzx/下载),总结分析本企业两化融合管理的现状水平与关键问题,形成两化融合管理现状总结材料。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进一步加强对两化融合相关的设备设施的管控,满足公司新型能力提升的需求,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控,特制定本控制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对两化融合设备设施管理过程进行控制。 2 引用文件 QB/LHCW01.01—2014《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3 术语 3.1设备设施:设备设施是指工业通信网络设施、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生产线等加工设备、检测和监控设备,以及计算机、服务器等信息设备设施。 4 职责 4.1设备科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年度固定资产(动能类、结转类)投资计划;负责零星设备(除信息化设备)的采购招标、技术协议及合同签订;负责维护和升级改造两化融合相关的工业控制设备设施;4.2企管部负责计算机和服务器等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管理;负责编制年度信息类固定资产需求计划,负责维护和升级改造两化融合相关的设备设施;负责信息化维保服务的采购;

4.3 采购部门负责信息化设备采购招标及合同签订; 4.4各业务部门负责按照业务需要提出设备设施的需求,参与到设备设施维护和升级改造过程,监控设备设施日常运行状态,保障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5 内容和要求 5.1 工业设备设施管理 5.1.1 设备设施投资管理 5.1.1.1投资项目需求的识别 各业务部门根据生产管理的需要,识别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并编制次年度部门项目投资计划,提交设备科。 5.1.1.2投资项目的计划及目标制定 设备科在接到各业务单位次年度部门项目投资计划后,应组织编制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纳入固定资产项目管理范畴按照Q/ CWⅡ12 .04—20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进行控制。 5.1.1.3投资项目计划的评审及批准 设备科组织评审小组对《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进行评审,具体按照Q/ CWⅡ12 .04—20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执行。 5.1.1.4投资项目计划的实施 设备科按照通过评审、批准的投资计划,组织项目签批,并组织实施,具体按照Q/ CWⅡ12 .04—20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执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落地(案例)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落地(案例) 世纪纵横(北京)管理咨询公司 【项目背景】 ◆基本情况 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是设计生产煤矿用输送设备的专业制造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一步步发展壮大,跻身全国刮板机制造业前三强,中国机械500强。2014年底响应两化融合的国家战略与工信部的具体要求,选择委托世纪民信(北京)管理软件技术公司完成两化融合贯标项目并后续的管理软件设计实施项目。世纪民信帮助山西煤机梳理及评估战略环境下的新型能力,通过8S智慧管理平台完成企业八大体系的贯通,帮助企业大幅提升战略执行力度,为实现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熟条件 山西煤机成功应用“8S智慧管理平台”在当时具备了成熟条件: 一、公司之前对战略进行过分析和规划,并形成了清晰的战略目标,这对世纪民信深入解读山西煤机战略,帮助公司准确挖掘战略所需的新型能力,提供了条件,节省了时间。 二、公司一直以来对信息化建设有着先知先觉和高度重视,因此建立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能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的同时,全员“8S智慧管理平台”的理解和落实也降低了难度。 三、对于咨询机构世纪民信的选择,够成了这次公司的信息化改革的强有力的技术后盾。世纪纵横管理咨询集团旗下世纪民信管理软件技术公司,开发成功了8S智慧管理平台软件。这是由国内管理咨询领军专家、公司总裁闫同柱先生,将其“8S战略执行管理体系”的研究理论,应用于IT平台操作,进而实现组织的完整、体系性高效衔接,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解决方案】 ◆总体需求分析 山西煤机在战略规划的实施及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开始逐步显现出对战略核心能力的方向把控的重要性和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问题在于:由于行业及公司历史发展沿革特点,管理体系构建深层次的系统性安排及整体考虑略有不足;部分决策、管理、业务流程的科学性、规范性需要进一步梳理固化,如跨部门用人;管理体系精细化程度仍有进一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考试试题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考试试题 :考试日期:分数: 一、选择题(15题,每题2分) 1.关于两化融合,下列哪个说法是对的: A)两化融合的目标就是建好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无关; B)企业搞两化融合,就是引进节省时间、节约劳动成本的自动化工具。 C)企业搞两化融合,只要保障好前期的资金、人力等基础设施投入,就一定能成功。 D)企业两化融合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变革和创新。 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四大基本要素,包括: A)数据、技术、业务流程、基础保障 B)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评测与改进 C)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 D)管理职责、基础保障、业务流程、评测与改进 3. ____适用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所有相关过程。 A 数据利用 B 整体优化 C 技术获取 D持续改进 4.关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应用范围,下列哪个说法是对的: A)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适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种规模、各种所有制的企业。 B)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只适用于制造业企业。 C)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只适用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企业。 D)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应用范围必须是企业整体,不能依据组织结构、业务板块等划分。 5. 在业务活动和过程中所产生、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____、信息、知识等的总和叫做信息资源。 A 报表 B 文件 C 数据 D 资料 6. 组织的____应充分融入两化融合的发展理念,识别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A 方针 B 战略

C 策略 D 目标 7. 组织应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____,以确定其范围,并通过文件化信息予以明确。 A 内外部环境 B 业务流程 C边界和适用性 D 组织单元 8. 组织应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____、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A 策划 B 计划 C 分析 D 建立 9.关于两化融合技术获取,以下哪个说法不正确: A)技术获取方式包括自主开发、共同开发、外包、外购等。 B)技术获取就是指技术开发,不包含技术许可、购买设备、收购等。 C)技术获取是将技术方案付诸实际的过程,一般可包括实施准备、执行、安装部署、调试和测试等过程。 D) 企业应该依据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按照项目管理的模式对于技术获取过程进行统筹管理。 10.对于匹配与规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企业应明确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组织开展试运行。 B) 企业应确保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实现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有效匹配。 C) 企业应严格按照项目计划组织开展试运行,即使问题未完全解决,也必须按时上线。 D) 企业应确保员工能力与变更后的岗位要求相匹配。 11. 两化融合____是组织推进两化融合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宗旨。(A) A 方针 B 战略 C 目标 D 实施框架 12.审核员在现场寻找的是() A、不合格项 B、客观证据 C、记录 D、文件 13.不符合报告内容不适宜包括() A、问题所在区域 B、当事人姓名 C、文件编号 D、当事人所陈述问题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v7.0-20150505

周 剑
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联盟 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联合工作组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

目 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工作背景 九项管理原则 基本框架 与其他体系的关系 典型案例
2

两化融合的基本概念
我国建国后提出要实现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改革开放 后,面临发达国家正在实现信息化的新形势,我国是继续 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实现信息化,还是实现工业化的同时 实现信息化,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决策问题。
必须抢抓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加速经 济社会发展!
3

两化融合的基本概念
在工业化发展历史进程中,不仅是生产力(技术、工具 、设备、动力等等)的发展,还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观念、习惯、体制、机制等等)的发展。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不仅要实现与技术、设 备等等的融合,而且是要实现与发展愿景、目标、商业 模式、管理体制、文化等等的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张皮带来的发展困惑!
4

两化融合的基本概念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两个历史进程的融合发展,信息化 不仅带动工业化,还要带动和促进一切与工业化相伴随的 历史进程,使之融合发展。 十六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十七大:“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十八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 步发展”。
5

两化融合的基本概念
在企业层面,推进两化融合就是在信息化条件(环境) 下,企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
6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审要点及方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审要点及方法

目录 目录 ......................................................................................................................................I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内审要点及方法.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2) 4.1 总要求 (2) 4.1.1 概述 (3) 4.1.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3) 4.2 文件要求 (4) 4.2.1 总则 (4) 4.2.2 文件控制 (5) 4.2.3 记录控制 (6) 5 管理职责 (7) 5.0 总则 (7) 5.1 最高管理者 (7) 5.2 管理者代表 (8) 5.3 以获取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9) 5.4 两化融合的方针 (10) 5.5 两化融合的目标 (10) 5.6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 (11) 5.7 职责与协调沟通 (12) 5.7.1 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 (12) 5.7.2 协调与沟通机制 (12) 6 基础保障 (13) 6.1 总则 (13) 6.2 资金投入 (13) 6.3 人才保障 (14) 6.4 设备设施 (15) 6.5 信息资源 (15) 6.6 信息安全 (16) 7 实施过程 (16) 7.1 总则 (16) 7.2 策划 (17) 7.3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19) 7.4 技术实现 (20) 7.5 匹配与规范 (21) 7.6 运行维护 (22) 7.7 数据开发利用 (22) 7.8 动态调整 (23) 8 评测与改进 (23) 8.1 总则 (23)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步骤

一、启动大会 机构建设、组织保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内审员) 二、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标准宣贯培训、标准解读培训、贯标实施培训、文件编写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实施培训、内审员培训 三、调研、评估与诊断 四、管理体系分析与策划 确定两化融合方针,识别新型能力的需求,确定两化融合目标,确定实现两化融合目标必需的过程、相应的职责、所需的资源,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评测与改进方法, 五、文件编写发布 标准中明确要求应形成的文件包括4个文件和5个程序: 体系范围、方针、目标、管理手册(4.2.1);文件控制程序(4.2.2),记录控制程序(4.2.3),策划控制程序(7.2),内部审核控制程序(8.4),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8.7.2)。 标准中明确要求应保存的记录包括11项: 6.3 培训、技能和经验、激励以及所采取其他措施的记录 7.2.2 策划输入的记录 7.2.5 策划更改及其评审结果和采取必要措施的记录 7.3.2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实施前的沟通记录 7.3.3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实施过程中控制措施的记录 7.4.2 技术实现过程中技术获取的记录 7.4.2 技术实现过程中监督控制的记录 8.3 监视和测量计划实施的记录 8.4 内部审核的记录 8.6 管理评审的记录 8.7.2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 建立、实施、保持、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步骤 1、确立与企业战略一致的两化融合方针; 2、识别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

3、确定两化融合目标; 4、确定实现两化融合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5、确定实现两化融合目标必需的基础保障; 6、确定实现两化融合目标必需的评测与改进方法; 7、应用这些方法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 8、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应充分考虑现有管理体系的融合,比如通过信息化提升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产品和工艺设计能力、生产加工能力、检测能力;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稳定性和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能力;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工作场所安全和职业卫生环境监测、高危作业自动化改造;与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用能自动化监测和分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