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武侠篇




《中国电影史·武侠篇》



教案文字版

(版权所有,请勿外传)



·李道新·



《火烧红莲寺》与神怪/武侠片的高潮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影坛初次出现乃至迅速崛起的武侠/神怪电影,是中国历史文化、叙事传统与复杂现实相互交汇的产物,也是欧美武打、剑侠、神话电影影响中国影坛,《银星》杂志大力推崇“新英雄主义影剧”观念,中国电影发展初期积极尝试电影技术,以及国制稗史/古装影片在严酷的商业竞争环境中寻找出路的必然结果。

据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侠,产生于先秦时代,至战国时最为兴盛,秦、汉之后逐渐衰微,其流风却绵延不绝;史书、传奇记载的著名侠士,仅战国和秦汉时代便有魏无忌、荆轲、田光、聂政、高渐离、朱家、季布、剧孟、郭解、万章等数家;另外,以文学艺术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武侠文化,也在曹植的《白马篇》、李白的《侠客行》等诗歌作品以及《李逵负荆》、《黑旋风仗义》等杂剧,《宝剑记》、《义侠记》等传奇,《林冲夜奔》、《武松打虎》、《打渔杀家》、《红线》、《红拂》、《聂隐娘》、《施公案》、《十三妹》等戏曲作品中得到令人心仪的阐发和张扬。而在古代传奇、公案、戏曲和清代侠义小说影响下形成的中国近代武侠小说潮流,从20世纪20年代初期开始,也与蓬勃兴起的新文学运动相伴而生。1922年8月和1923年6月,以发表武侠、侦探小说为主的两本通俗读物《红杂志》和《侦探世界》相继创刊,并几乎同时开始连载平江不肖生(原名向恺然)的武侠小说代表作《江湖奇侠传》和《近代侠义英雄传》。从1923年起至1926年间,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姚民哀的《山东响马传》、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以及赵焕亭的《大侠殷一官轶事》等著名武侠小说陆续出版单行本。1 中国文化里的“尚武”精神与大量的武侠叙事文本,不仅塑造出一系列手指白光、口吐神剑、腾云驾雾、飞檐走壁的超级英雄,而且赋予他们仗义扶危、锄暴安良、激昂慷慨、叱咤风云的侠义内涵,这对20世纪初期以来处于内忧外患之困的民族情状以及势弱无助、渴望解救的普通民众而言,不啻是一种精神的拯救和心灵的安慰;所有这些,无疑将要成为中国早期电影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作为类型的武侠神怪片中得到具体的显现。

与此同时,美国电影明星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主演的展示各种打斗技巧的动作片如《佐罗的标志》(1920)、《罗宾汉》(1922)、《巴格达窃贼》(1924,旧译1 主要参考:(1)陈墨:《刀光剑影蒙太奇——中国武侠电影论》,中国电影

出版社1996年版;(2)〖美〗刘若愚:《中国之侠》,周清霖译,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3)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