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BP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基于LBP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基于LBP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基于LBP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一、应用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快速、高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要求日益迫切,生物识别技术在科研领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在人与人的接触中,人脸所包含的视觉信息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无疑是区分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最重要特征之一。相对于指纹、虹膜、掌纹、步态、笔迹、声纹等生物特征,利用人脸来识别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操作隐蔽,特别适用于安全、监控、和抓逃工作;非接触式采集,无侵犯性,容易接受;方便、快捷、强大的实时追踪能力;符合人类识别习惯,交互性强;应用摄像头即可完成图像采集,设备成本较低。人脸识别属于计算机科研领域的一项热门技术,它是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利用计算机从图像或图像序列中检测出人脸,并判断其身份。

人脸识别目前主要运用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刑侦破案方面。例如,公安部门获得案犯的照片之后,可以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存储罪犯照片的数据库中找出最相像的人,即嫌疑犯。

第二,证件验证方面。如身份证、驾驶执照以及其他很多证件上都有照片,现在这些证件多是人工验证的,如果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这项任务就可以交给机器去完成,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管理。

第三,人口控制方面。此应用范围很广,例如可以设在楼宇单位或者私人住宅入口的安全检查,也可以是计算机系统或者情报系统等的入口检查。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地开展对人脸识别技术的相关研究,不同的研究机构或研究人员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对人脸识别的研究内容的分类不尽相同。在此处按其所研究得具体技术的范围可以大致将人脸识别分为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阐述:

(1)人脸检测,主要的方法有:基于轮廓(或肤色等)信息人脸检测方法,基于Adaboost 算法人脸检测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机(SVM)人脸检测方法以及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检测方法等;

(2)人脸特征描述与提取即特征提取,主要方法:基于局部二值模式纹理特征提取方法,基于人脸几何特征的特征提取方法,还有基于主成分特征(PCA)特征提取方法,基于独立元特征的特征提取算法,如Gabor等,还有2D 和3D 形变模型方法等;

(3)人脸特征降维,主要方法:线性降维方法如主成分分析PCA和LDA (Linear Discriminate Analysis) 等发展到非线性降维方法如局部线性嵌入(LLE) 、等距嵌入

(ISOMAP)、拉普拉斯特征映射(LE)、局部切空间调整(LTSA)、基于黎曼法坐标的快速流形学习(FMLBRNC)等;

(4)人脸属性特征分类与人脸识别,主要的技术方法包括:最近邻和K 近邻分类,线性判别方法(LDA),核线性判别方法(K-LDA),支持向量机方法(SVM),人工神经网络法(ANN),隐马尔可夫模型方法(HMM)等;

人脸识别算法的选择深受人脸识别系统具体应用的环境的影响,同时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人脸识别系统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可能存在通用的人脸识别算法,而是需要综合所有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人脸识别算法。

二、理论依据

2.1 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是最早出现的人脸识别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人脸的五官的形状以及器官间的几何位置的关系,如嘴巴、鼻子、眼睛等人脸器官的局部形状特征以及其几何位置关系特征进行识别。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主要是采用人脸器官的结构的先验知识来提取以器官形状以及器官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为基础的特征,构成人脸特征向量,此类方法的实质就是提取出的几何特征向量间的匹配。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原理比较简单,只是用到人脸器官的形状特征和器官间几何特征,算法思想也容易理解,但是识别效果不理想同时鲁棒性也较差。原因有二:第一,只是简单的采用人脸器官的形状特征和器官间几何特征,人脸图像中保留的信息量过少,根本就不利于后期的人脸识别工作的展开;第二,由于人脸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物体遮挡、姿态等,大部分情况下是很难进行五官特征的精确分割和提取工作。

2.2 基于统计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由于人脸图像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障碍物遮挡、姿态变化和表情变化等,另外人脸图像中富含丰富的特征信息,如采用像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很难去准确的描述人脸图像信息。而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基于统计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可以得到不错的识别效果。基于统计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通常是采用某种映射方法将原图像空间中的像素点映射到另一个投影空间中去,而原空间向量称之为空间域向量,被映射到的投影子空间的那个向量被称之为变换域向量,此方法的目的也显而易见,便是寻找一种两个空间域变换的最优表示,可以把这个经过空间域变换后的优化的那个向量称之为特征图像,经过空间域的变换使得每类样本在变换后的分布更加具有规律可循,当然对于进行人脸识别也更加有利。基于统计特

征的人脸识别的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主成分分析方法(PCA)、独立分量分析(ICA)以及线性鉴别分析方法(LDA)。

(1)主成分分析方法(PCA )

主成分分析(简称 PCA)是一种常用的基于变量协方差矩阵对信息进行处理、压缩和抽提的有效方法。我们从数学角度来进行定义解释 PCA 算法:假设给定 N 个点,12X=[,,,] ,each D N i x x x x R ∈,然后将这些高维空间(D 维)里的点被映射到低维空间(d 维)后对应的点为12

Y [,,,],each D N i y y y y R =∈,此处d<

映射到d 维空间。 PCA 算法核心思想是通过寻找一组最优的单位正交子空间,而用来表征此单位正交子空间的单位正交向量则称之为 PCA 的主成分,让原样本空间的向量通过主成分的线性组合转换到此正交空间中来,使得新的样本和原样本之间满足 PCA 模型定义的优化标准,比如最小化重构误差、距离保持和最大化方差保留等,而最常用的优化标准是最小化重构误差。PCA 方法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将图像的特征进行降维,降维后进行识别,可以大大的加快人脸识别的速度。

PCA 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它要求人脸图像都是正面人脸,不这样的话,PCA 算法的人脸识别效果就会大不如人意,这也是该算法的最大不足之处。

(2)独立分量分析(ICA )

独立主元分析法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主要应用于信号分离技术中,采用 ICA 方法可以得到信号中的二阶和高阶的统计信息,而对于人脸图像来讲,许多重要局部纹理信息包含在高阶统计信息中,所以 ICA 被尝试着用来描述人脸图像中的高阶局部纹理信息。

独立分量分析计算量比较大且计算复杂,因此该算法实时性不足;同时对于独立分量的选择,由于目前还没有一个较好的算法来对其进行选择,一般都是依据经验来选取,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ICA 算法在人脸识别领域的应用。

(3)线性鉴别分析方法(LDA )

基于线性鉴别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寻找一个适当的Fisher 函数,使得原样本空间在该Fisher 函数的方向上的投影后的样本空间达到最优,即在投影后达到使得样本的类间离散度最大和类内离散度最小的目的。

LDA 方法的目标是通过在高维特征空间中去寻找最优的低维特征,所选择最优的低维

特征需满足样本类间离散度和样本类内离散度的比值达到最大。LDA 算法应用于人脸识别领域时,仍然存在图像列向量维数过高的问题,这使得很难甚至是无法求解LDA 的特征方程。

2.3 基于机器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机器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中,用于分类和识别的人脸的特征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从预先建立好的人脸样本特征库中学习而来,当然这些训练学习得到的人脸特征的分布规律和特征的判别函数会随着所选择的学习算法的不同会有所不同。下面将主要介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学习算法和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学习算法。

(1)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学习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将人脸灰度化处理得到人脸的灰度图,然后充分利用了神经网络在表现人脸图像中细微的形状信息方面的优势来描述人脸特征,同这样避免了一般人脸识别方法中需要采取复杂的特征提取工作。ANN 方法很少用在人脸特征提取方面,同时如果样本的类别过大还会出现过拟合和过学习等问题。但是其在人脸图像中细微的形状信息方面的优势,使得ANN 算法对于特征分类和识别方面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

(2)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学习算法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人脸识别学习算法,是目前最热门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基本的算法的思想是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寻找最优分类面,该分类面是能够将不同类的样本在样本空间分隔的超平面。SVM是由线性可分的两类分类问题的最优分类面发展而来,对于多类的分类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多个二类问题,它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下图2-1 的二维情况所示。

图2-1 最大间隔分类超平面

在二维线性空间中,线性判别函数的一般形式为:(x)w x b

g=?+,其中,最优

分类线的方程的规范化形式为:w x+b=0

?。上图2-1 中黑空心圆和白空心圆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两类样本,L是用来划分两类样本的直线,称其为分类线,L1和L2分别为过黑白两类样本的同时离分类线L最近且平行与L的直线,L1和L2两直线间的距离称之为两类样本的分类间隔。而最大间隔分类线是,不但能正确分开不同类的样本,同时分类间隔达到最

大值。由直线间的数学定理可证得:L1和L2之间的距离为:

2

w ,即分类间隔为

2

w

SVM 具有非常好的分类效果,但是如果直接使用SVM 进行人脸识别,会遇到很大的计算困难,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在训练SVM 的时候,需要去求解二次规划的问题,该二次规划的问题的求解计算复杂度极高,就目前而言对于二次规划的求解并没有什么很好的方法;其次是当训练样本个数较大时,会得到的大量的支持向量,使分类器计算量过高。2.4 基于局部模式的人脸识别方法

在比较理想的外界环境中,上述所提出的倾向于整体的人脸图像识别算法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但是真实的环境中,人脸图像需要受到环境的干扰,比如图像曝光问题、光照问题、人脸表情多变问题以及遮挡问题等,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人脸识别算法的识别准确率和识别效率。而人脸局部特征信息如人脸局部的纹理特征、人脸局部灰度特征、人脸局部轮廓特征等对光照、人脸表情变化以及遮挡具有着良好鲁棒性。

LBP 特征是描述一个局部区域的纹理特征非常好的方法,本质上来讲,LBP 也是一种统计特征,所以稳定行好,通用性强。它能很好的描述一个局部区域的纹理特征,由于它采用的是统计的方式,所以,有一定的抗旋转能力,能承受一定的光照影响。该特征提取方法,有着良好的效果且它具有旋转不变性和灰度不变性等显著的优点,所以很适合用于人脸识别领域。基于LBP 算法的人脸识别,可以非常好的对人脸的局部区域的纹理特征进行描述,但是对人脸的整体特征的描述力不足。

三、人脸识别算法设计方案

3.1算法总体设计

此算法的核心是采用LBP 算法对人脸区域对纹理特征进行提取然后进行特征分类识别,不过因为人脸区域有显著特征和非显著特征之分,比如人眼、鼻子、嘴唇和眉毛这四大区域所产生的特征占有着整个人脸图像中有利于人脸分类识别的特征的80%以上,但是这

四大区域在人脸图像中所占有的面积却不到 50%,而 LBP 算法本身并无法做到对不同特征区域采用不同的 LBP 算子进行编码。算法首先对人脸区域进行分块,区分出重要特征区域和非重要特征区域然后采用不同模式的 LBP 算子进行特征提取的策略,最后对特征进行降维和分类识别。主要步骤为:

第一步:人脸区域划分,从人脸图像中划分出重要区域矩形包括人眼、鼻子、嘴唇和眉毛四大区域矩形,其他的区域归为非重要区域;

第二步:分类LBP 特征提取,对重要区域采用对纹理信息描述力更强的 LBP 算子进行纹理特征提取,而对非重要区域采用对纹理信息描述力一般的 LBP 算子进行纹理特征提取;

第三步:PCA 特征降维,对上一步中提取的 LBP 纹理特征进行降维;

第四步:SVM 分类识别,对降维后的特征进行纹理分类。

3.2算法实现

3.2.1 人脸区域划分

主要是训练采用不同的正负样本库和 Adaboost 算法训练出人眼、鼻子、嘴唇和眉毛四个最优分类器,然后对输入的人脸图像就行检测,检测出对应的区域矩形,然后将这四类特征矩形的坐标输入到第二模块进行 LBP 特征提取。

3.2.2 分类 LBP 特征提取

分类 LBP 特征提取模块除了根据上步中提供的人脸重要区域和非重要区域矩形分别采 用不同的 LBP 算子外,对于 LBP 特征提取本身 ALPS 算法拟采用基于 uniform (统一)模式的 LBP 的空间增强直方图算法。

图像局部的纹理特征由局部像素灰度值之间的关系来表现,首先,计算图像中每个像素与其局部邻域点在灰度上的二值关系;其次,对二值关系按一定规则加权形成局部二值模式;最后,采用多区域直方图序列作为图像的特征。这种局部纹理特征可由下面T 算子进行描述:

011T t((),(),

,()) 1,0(x)0

,0c c p c f g g f g g f g g x f x -≈--->?=?≤? 将二进制()p c f g g - 乘以相应的权值2p ,然后累加求和就可以得到以点c

g 为中心,R 为半径邻域的纹理特征T 描述:

,1,0T t(LBP (,y ))

LBP (,y )()2P R c c p p

P R c c p c x x f g g -≈=-∑ 接下来将求解该特征描述的直方图。将人脸图像设为,将其分解成不同的若干

个区域 ,则该图像的直方图定义如下:

,,H {(,)}{(,)R },0,1,

,1,0,1,,1i j j x y I h x y i I x y i n j D ==∈=-=-∑

其中 ,H i j 表示从图像划分的区域 R j 中属于第i 个 bin 的个数,

n 为LBP 的统计模式特征个数,D 为图像划分的区域的个数。

图 4-1人脸经统一模式 LBP 编码图

LBP 直方图描述的整体统计纹理信息,可以用直方图去分别统计每个局部区域或重要特征区域的直方图信息,然后利用原先人脸图像的位置信息,拼接各个直方图信息,最后描述整幅人脸图像的纹理信息。整个分块uniform 模式的LBP 的空间增强直方图算法的效果如图 4-1 所示。人脸图像经uniform 模式的LBP 的空间增强直方图编码后人脸的眼镜、眉毛、鼻子、嘴巴等特征比较明显,而其他地方则大部分信息被滤除。

3.2.3 PCA 特征降维

假设此时共有n 幅样本人脸图片参与特征提取工作,将图像的LBP 模式直方图,H i j 看做一向量,并把所有,H i j

合并为一矩阵H ,那么H 就是D ×n 的矩阵。现在就是要采用 PCA 算法对D ×n 的矩阵H 进行降维,降维后的矩阵称之为H ,使得H 的矩阵规模远小于矩阵H 的规模。令H (W H)=?,其中 称之为投影变换矩阵。根据PCA 降维理论,求解投影变换矩阵W 需要以下步骤(样本从D 维降到d 维):

步骤1:计算散布矩阵S

步骤 2:计算散布矩阵S 的本征值和本征向量

步骤3:按本征值的大小,从大到小对其对应的本征向量进行排序。

步骤4:选择其中最大的d个本征值对应的本征向量,并将其作为投影向量,构成D×d 投影矩阵W。

经过上面的四个步骤LBP提取的特征矩阵H的D维向量,降维d维的特征矩阵为H,其中d<

图(1)原始人脸图(2)经分块uniform 模式LBP 的空图(3)PCA 特征

间增强直方图算法提取后的特征图像

图4-2 基于PCA 降维和分块LBP 特征提取人脸效果图

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图(1)是原始人脸图像,图(2)是采用分块uniform 模式的LBP 图像的空间增强直方图算法就行特征提取的人脸图像,图(3)是经过PCA 降维的特征图像。可以看出经过PCA 降维的人脸的眼、鼻和嘴等重要部位特征依然被保留在图像中,而图像中的总体的信息量已明显减少,说明经PCA 降维的特征提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2.4 SVM 分类识别模块

由PCA特征降维可知,人脸图像特征矩阵H的D维向量,降维d维的特征矩阵为H。对于特征矩阵H的n 类样本分类求解问题,可以把这n类分类划分为多个两类分类问题,每类分类问题可以构建一个最小支持向量机,那么对于n 类分类问题需要构建N=n(n-1)/2个最小支持向量机。在构造任意两类样本的最小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时如p 和q类,可以选取将属于第p类的训练样本数据标记记为+1,将属于第q类的训练样本数据标记为-1,这样就可以训练出这两类样本数据的最小支持向量机用于人脸分类。

当人脸待测样本经过N=n(n-1)/2个这样的两类最小支持向量机分类之后,便可确定其所属人脸样本库的最终类别,即达到人脸分类识别的目的。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为了从整体角度去考察上述人脸识别算法所实现的人脸识别的性能和准确率,依次完成人脸特征库的建立、特征训练和特征分类识别,输出识别结果和统计结果(通常包括每幅人脸图片识别的结果、识别用时等)。本文还将是否采用PCA 算法进行降维,进行了对比测试。此处我们选用ORL人脸库提供的40×10幅图片,分别从这40个人的人脸库中选出6张作为训练人脸样本,剩下的4张作为待识别人脸样本,如下图4-1 所示。

图4-1 人脸样本图

采用如上方法对该算法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4-2 所示。

表4-2 人脸识别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

从表4-2 可以看到该智能人脸识别算法的平均识别速度大概在0.332s 左右,识别率为

93.13%。1)如果不采用PCA 算法进行降维,由于此时人脸特征信息冗余度比较大,当然包含的人脸信息业较丰富,虽然人脸识别率可以较采用PCA 算法进行降维的方法提高了1.5 个百分点,但是每幅图片所用的识别时间提高了将近一倍;2)如果不采用Adaboost 算

法进行人脸重要特征区域的提取,而是直接采用8

LBP对人脸进行提取纹理信息之后再进行

1

PCA降维,虽然每幅图片的评价检测速度有所提升,但是识别的准确率下降了7 个百分点,因此本识别算法既拥有着良好的识别率同时识别速度也较快。

五、改进

人脸识别技术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取得了很多卓越的成绩,已经成功运用于多个领域和行业。本文虽通过虽然通过对现有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和实现了一种基于adaboost 人脸检测、LBP 特征提取、PCA 特征降维和SVM 特征分类等人脸识别方案,并达到了一定的准确率、执行速度以及对人脸姿态的鲁棒性,但是经过长期的对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发现仍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改进:

(1)Adaboost 人脸检测:在训练分类器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采用现有的MIT 或者CMU 公布的人脸检测训练样本集,如果想要提高分类器的分类性能,可以从训练样本集上进行考虑;

(2)特征提取:由于LBP 算法更主要的是关注图像的局部纹理信息,虽然引入了LBP 直方图,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总体的特性,但是应该是有一定的缺陷的,后期可以尝试和图像的整体信息的特征提取技术相结合进行特征提取;

(3)数据降维:本文主要采用的是PCA 方法,然而PCA 方法只能对线性数据进行降维,非线性数据是无法达到降维的目的,而我们知道一幅图像中既包含线性数据也包含非线性数据,所以可以考虑采用线性降维和非线性降维相结合的技术,比如PCA 算法和拉普拉斯特征映射方法(LE 算法)相结合进行数据降维,应该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人脸描述特征。

基于PCA算法的人脸识别毕业设计论文

太原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PCA算法的人脸识别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Ⅰ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Ⅰ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1.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方面对于快速有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迫切要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属性,并且具有很强的自身稳定性及个体差异性,生物特征成为了自动身份验证的最理想依据。当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有: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等。与其他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由于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使用者无任何心理障碍,易于为用户所接受,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对人脸识别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到有关人的性别,表情,年龄等诸多额外的丰富信息,扩展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前景。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被应用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刑侦破案公安部门在档案系统里存储有嫌疑犯的照片,当作案现场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某一嫌疑犯的照片或其面部特征的描述之后,可以从数据库中迅速查找确认,大大提高了刑侦破案的准确性和效率。 (2)证件验证在许多场合(如海口,机场,机密部门等)证件验证是检验某人身份的一种常用手段,而身份证,驾驶证等很多其他证件上都有照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由机器完成验证识别工作,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管理。 (3)视频监控在许多银行,公司,公共场所等处都设有24小时的视频监控。当有异常情况或有陌生人闯入时,需要实时跟踪,监控,识别和报警等。这需要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具体分析,且要用到人脸的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 (4)入口控制入口控制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了在楼宇,住宅等入口处的安全检查,也包括了在进入计算机系统或情报系统前的身份验证。 (5)表情分析根据人脸图像中的面部变化特征,识别和分析人的情感状态,如高兴,生气等。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在医学,档案管理,人脸动画,人脸建模,视频会议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2.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当前很多国家展开了有关人脸识别的研究,主要有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著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MIT的Media lab,AI lab,CMU的Human-Computer I nterface Institute,Microsoft Research,英国的Department of Engineerin g i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综合有关文献,目前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板匹配 主要有两种方法,固定模板和变形模板。固定模板的方法是首先设计一个或几个参考模板,然后计算测试样本与参考模板之间的某种度量,以是否大于阈值来判断测试样本是否人脸。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在早期的系统中采用得比较

人脸识别过程和相关算法(2013)

人 脸 识 别 过 程 图1 人脸识别流程图 1. 人脸的检测和定位:检测图中有没有人脸,将人脸从背景中分割出来,获 取人脸或人脸上的某些器官在图像上的位置。 2. 特征提取:提取特征点,构造特征矢量;多个样本图像的空间序列训练出 一个模型,它的参数就是特征值;模版匹配法用相关系数做特征;而大部分神经网络方法则直接使用归一化后的灰度图像作为输入,网络的输出就是识别结果,没有专门的特征提取过程。 3. 识别:将带识别的图像或特征与人脸数据库里的特征进行匹配,进而将给 出的人脸图像与数据库中的某一个人脸图像及其名字,相关性对应起来。 人脸检测方法 基于知识的方法 a) 优点:规则简单。 视频捕获图像预处理人脸检测人脸特征提取人脸识别人脸数据库比对

b)缺点:难以将人类知识转化为明确的规则。 基于特征的方法 c)优点:可以依据面部器官的几何关系进行人脸检测。 d)缺点:光照、噪声和遮挡可能使得人脸的边界特征被弱化,从而使得算 法难以使用。 基于模版匹配的方法 e)优点:简单高效。 f)缺点:难以应对各种不同的成像条件;关于人脸模式和非人脸模式不存 在一个清晰的、明确的界限。 基于外观的方法 g)优点:通过大量的样本训练使得人脸识别的精确度高。 h)缺点:算法复杂。 基于肤色的系统 i)优点:不受人脸姿态变化的影响。 j)缺点:受光照等外在因素影响较大。

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几何特征的识别方法 a)优点: i.符合人类识别人脸的机理,易于理解。 ii.对每幅图像只需存储一个特征矢量,存储量小。 iii.对光照变化不太敏感。 b)缺点: i.从图像中抽取稳定的几何特征比较困难,特别是特征受到遮挡时。 ii.对强烈的表情变化和姿态变化的鲁棒性较差。 iii.一般几何特征只描述了部件的基本形状与结构关系,忽略了局部细微特征,造成部分信息丢失,该方法比较适合于人脸图像粗分类。基于统计的识别方法:隐马尔可夫法 c)优点:人脸识别率高。 d)缺点:算法实现复杂。 基于连接机制的方法 e)优点: i.能够根据有代表性的样本自我学习,具有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ii.以并行的方式处理信息,配以硬件实现,可以显著地提高速度。 f)缺点:算法实现复杂。

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

1、绪论 人脸识别是通过分析脸部器官的唯一形状和位置来进行身份鉴别。人脸识别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与其它身份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具有直接、友好和方便等特点,因而,人脸识别问题的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模式识别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目前人脸识别已成为当前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章将简单介绍几种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人脸识别 2、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 目前在国内和国外研究人脸识别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基于代数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基于连接机制的人脸识别方法以及基于三维数据的人脸识别方法。人脸识别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图2.1人脸识别流程图 3、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特征的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人脸检测方法,由于人眼可以将人脸在不此研究人员认为有一个潜在的假设:人脸或人脸的部件可能具有在各种条件下都不会改变的特征或属性,如形状、肤色、纹理、边缘信息等。基于特征的方法的目标就是寻找上述这些不变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来定位入脸。这类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非常有效且检测速度较高,对人脸姿态、表情、旋转都不敏感。但是由于人脸部件的提取通常都借助于边缘算子,因此,这类方法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对光照和背景等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光照、噪音、阴影都极有可能破坏人脸部件的边缘,从而影响算法的有效性。 模板匹配算法首先需要人TN作标准模板(固定模板)或将模板先行参数化(可变模板),然后在检测人脸时,计算输入图像与模板之间的相关值,这个相关值通常都是独立计算脸部轮廓、眼睛、鼻子和嘴各自的匹配程度后得出的综合描述,最后再根据相关值和预先设定的阈值来确定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基于可变模板的人脸检测算法比固定模板算法检测效果要好很多,但是它仍不能有效地处理人脸尺度、姿态和形状等方面的变化。 基于外观形状的方法并不对输入图像进行复杂的预处理,也不需要人工的对人脸特征进行分析或是抽取模板,而是通过使用特定的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方法(ANN)等)对大量的人脸和非人脸样本组成的训练集(一般为了保证训练得到的检测器精度,非人脸样本集的容量要为人脸样本集的两倍以上)进行学习,再将学习而成的模板或者说分类器用于人脸检测。因此,这也是j 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利用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快速稳定地实现了很好的检测结果,并且

人脸识别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脸识别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报告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课题背景 一课题的来源------------------------------------------------------------------------------1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意义------------------------------------------------------------2 第二节人脸识别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3一国外发展概况---------------------- --------------------------------------------------3 二国内发展概况---------------------------------------------------------------------------4 第二章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方案选择---------------------------------------------------------6第一节可行性分析------------------------------------------------------------------------------6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6 二操作可行性分析------------------------------------------------------------------------7 第二节需求分析---------------------------------------------------------------------------------7 一应用程序的功能需求分析------------------------------------------------------------7 二开发环境的需求分析------------------------------------------------------------------8 三运行环境的需求分析------------------------------------------------------------------8 第三节预处理方案选择------------------------------------------------------------------------9 一设计方案原则的选择------------------------------------------------------------------9 二图像文件格式选择---------------------------------------------------------------------9 三开发工具选择---------------------------------------------------------------------------9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课题背景 一课题的来源 随着安全入口控制和金融贸易方面应用需要的快速增长,生物统计识别技术得到了新的重视。目前,微电子和视觉系统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使该领域中高性能自动识别技术的实现代价降低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而人脸识别是所有的生物识别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人脸识别技术是一项近年来兴起的,但不大为人所知的新技术。人们更多的是在电影中看到这种技术的神奇应用:警察将偷拍到的嫌疑犯的脸部照片,输入到电脑中,与警方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比对,并找出该嫌犯的详细资料和犯罪记录。这并非虚构的情节。在国外,人脸识别技术早已被大量使用在国家重要部门以及军警等安防部门。在国内,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主要应用在公安、金融、网络安全、物业管理以及考勤等领域。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意义

人脸识别介绍

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它结合了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可视化技术、人体生理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今,人脸识别算法技术的发展共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1. 基于简单背景的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初级阶段。通常利用人脸器官的局部特征来描述人脸。但由于人脸器官没有显著的边缘且易受到表情的影响,因此它仅限于正面人脸(变形较小)的识别。 2. 基于多姿态/表情的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发展阶段。探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人脸的姿态和表情变化的识别方法,以满足人脸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客观需求。 3. 动态跟踪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实用化阶段。通过采集视频序列来获得比静态图像更丰富的信息,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同时适应更广阔的应用需求。 4. 三维人脸识别 为了获得更多的特征信息,直接利用二维人脸图像合成三维人脸模型进行识别,即将成为该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脸检测:在输入的图像中寻找人脸区域。 2. 人脸的规范化:校正人脸在尺度、光照和旋转等方面的变化。 3. 特征提取:从人脸图像中映射提取一组能反映人脸特征的数值表示样本。 4. 特征匹配:将待识别人脸与数据库中的已知人脸比较,得出相关信息。 人脸识别流程 1图像预处理 1.1 图像去噪 一般来说,自然界中的噪声可以看成是一种随机信号。根据图像获取的途径人脸图像获取 人脸检测 定位人脸区域 预处理 特征抽取 人脸特征 对比识别 结果 人脸特征库

不同,噪声的融入也有多种方式: 1. 图像是直接以数字形式获取的,那么图像数据的获取机制会不可避免地 引入噪声信号; 2. 在图像采集过程中,物体和采集装置的相对运动。或采集装置的抖动, 也会引入噪声,使图像变的模糊不清; 3. 在图像数据的电子传输过程中,也不同程度的引入噪声信号。 这些噪声信号的存在,严重的情况会直接导致整幅图像的不清晰,图象中的景物和背景的混乱。对于用于人脸识别的图像。由于噪声的引入,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识别率的下降。对图像噪声的消除可以通过两个途径:空间域滤波或频率域滤波。消除噪声的方法很多,对于不同的噪声应该采用不同的除噪方法。主要的方法是:线性滤波、中值滤波、维纳滤波以及小波去噪等。 1.2 增强对比度 为了使人脸在图像中更为突出以便于下一步的特征提取,增强图像对比度是很有必要的。增强对比度有很多种方法,常见的有直方图均衡化和“S ”形变换等方法。 “S ”形变换方法将灰度值处于某一范围(人脸特征范围)内的像素灰度分布差距拉开,从而保证了对比度的提高,但此方法降低了其他灰度值的对比度。而直方图均衡化则是将像素的灰度分布尽量展开在所有可能的灰度取值上,这样的方法同样能使得图像的对比度提高。 将彩色图像转化成灰度图像是人脸识别方法中常见的处理过程,虽然转化过程丢失了一部分色彩信息,但是灰度图像拥有更小的存储空间和更快的计算速度。文献[1]给出了一种能够将RGB 色彩转换成灰度级且适于突出人脸区域对比度的转换模型:()5.0144.0587.0299.0,+?+?+?=b g r y x f ;其中f 代表灰度值,r ,g ,b 分别表示Red,Green,Blue 分量的值。 文献[2]通过将人脸彩色图像从RGB 色彩空间转换到RIQ 色彩空间,得到了更适于频谱分析的特征分量。

人脸识别主要算法原理

人脸识别主要算法原理 主流的技术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三类,即: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基于模板的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 1. 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是最早、最传统的方法,通常需要和其他结合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2. 基于模板的方法可以分为基于相关匹配的方法、特征脸方法、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奇异值分解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动态连接匹配方法等。 3. 基于模型的方法则有基于隐马尔柯夫模型,主动形状模型和主动外观模型的方法等。 1. 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 人脸由眼睛、鼻子、嘴巴、下巴等部件构成,正因为这些部件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上的各种差异才使得世界上每个人脸千差万别,因此对这些部件的形状和结构关系的几何描述,可以做为人脸识别的重要特征。几何特征最早是用于人脸侧面轮廓的描述与识别,首先根据侧面轮廓曲线确定若干显著点,并由这些显著点导出一组用于识别的特征度量如距离、角度等。Jia 等由正面灰度图中线附近的积分投影模拟侧面轮廓图是一种很有新意的方法。 采用几何特征进行正面人脸识别一般是通过提取人眼、口、鼻等重要特征点的位置和眼睛等重要器官的几何形状作为分类特征,但Roder对几何特征提取的精确性进行了实验性的研究,结果不容乐观。

可变形模板法可以视为几何特征方法的一种改进,其基本思想是:设计一个参数可调的器官模型(即可变形模板),定义一个能量函数,通过调整模型参数使能量函数最小化,此时的模型参数即做为该器官的几何特征。 这种方法思想很好,但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能量函数中各种代价的加权系数只能由经验确定,难以推广,二是能量函数优化过程十分耗时,难以实际应用。基于参数的人脸表示可以实现对人脸显著特征的一个高效描述,但它需要大量的前处理和精细的参数选择。同时,采用一般几何特征只描述了部件的基本形状与结构关系,忽略了局部细微特征,造成部分信息的丢失,更适合于做粗分类,而且目前已有的特征点检测技术在精确率上还远不能满足要求,计算量也较大。 2. 局部特征分析方法(Local Face Analysis) 主元子空间的表示是紧凑的,特征维数大大降低,但它是非局部化的,其核函数的支集扩展在整个坐标空间中,同时它是非拓扑的,某个轴投影后临近的点与原图像空间中点的临近性没有任何关系,而局部性和拓扑性对模式分析和分割是理想的特性,似乎这更符合神经信息处理的机制,因此寻找具有这种特性的表达十分重要。基于这种考虑,Atick提出基于局部特征的人脸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构成了FaceIt人脸识别软件的基础。 3. 特征脸方法(Eigenface或PCA)

基于LBP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基于LBP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一、应用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快速、高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要求日益迫切,生物识别技术在科研领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在人与人的接触中,人脸所包含的视觉信息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无疑是区分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最重要特征之一。相对于指纹、虹膜、掌纹、步态、笔迹、声纹等生物特征,利用人脸来识别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操作隐蔽,特别适用于安全、监控、和抓逃工作;非接触式采集,无侵犯性,容易接受;方便、快捷、强大的实时追踪能力;符合人类识别习惯,交互性强;应用摄像头即可完成图像采集,设备成本较低。人脸识别属于计算机科研领域的一项热门技术,它是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利用计算机从图像或图像序列中检测出人脸,并判断其身份。 人脸识别目前主要运用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刑侦破案方面。例如,公安部门获得案犯的照片之后,可以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存储罪犯照片的数据库中找出最相像的人,即嫌疑犯。 第二,证件验证方面。如身份证、驾驶执照以及其他很多证件上都有照片,现在这些证件多是人工验证的,如果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这项任务就可以交给机器去完成,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管理。 第三,人口控制方面。此应用范围很广,例如可以设在楼宇单位或者私人住宅入口的安全检查,也可以是计算机系统或者情报系统等的入口检查。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地开展对人脸识别技术的相关研究,不同的研究机构或研究人员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对人脸识别的研究内容的分类不尽相同。在此处按其所研究得具体技术的范围可以大致将人脸识别分为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阐述: (1)人脸检测,主要的方法有:基于轮廓(或肤色等)信息人脸检测方法,基于Adaboost 算法人脸检测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机(SVM)人脸检测方法以及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检测方法等; (2)人脸特征描述与提取即特征提取,主要方法:基于局部二值模式纹理特征提取方法,基于人脸几何特征的特征提取方法,还有基于主成分特征(PCA)特征提取方法,基于独立元特征的特征提取算法,如Gabor等,还有2D 和3D 形变模型方法等; (3)人脸特征降维,主要方法:线性降维方法如主成分分析PCA和LDA (Linear Discriminate Analysis) 等发展到非线性降维方法如局部线性嵌入(LLE) 、等距嵌入

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研究

人脸识别技术优势 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都拨出专款资助人脸识别的相关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也将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列入其中[4],明确指出:“要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领域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开展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技术研究,人脸识别具有高安全性、低误报率的出入口控制新产品。”在这种环境下,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和院校在人脸识别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如中科院自动化所,清华大学,中科院计算所自主开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人脸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Biometrics),与虹膜识别、指纹扫描、掌形扫描等技术相比,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1.人脸识别使用方便,用户接受度高。人脸识别技术使用通用的摄像机作为识别信息获取装置,以非接触的方式在识别对象未察觉的情况下完成识别过程。 2.直观性突出。人脸识别技术所使用的依据是人的面部图像,而人脸无疑是肉眼能够判别的最直观的信息源,方便人工确认、审计,“以貌取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3.识别精确度高,速度快。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技术的识别精度处于较高的水平,误识率、拒认率较低。 4.不易仿冒。在安全性要求高的应用场合,人脸识别技术要求识别对象必须亲临识别现场,他人难以仿冒。人脸识别技术所独具的活性判别能力保证了他人无法以非活性的照片、木偶、蜡像来欺骗识别系统。这是指纹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很难做到的。举例来说,用合法用户的断指即可仿冒合法用户的身份而使识别系统无从觉察。 5.使用通用性设备。人脸识别技术所使用的设备为一般的PC、摄像机等常规设备,由于目前计算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多数用户而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无需添置大量专用设备,从而既保护了用户的原有投资又扩展了用户已有设备的功能,满足了用户安全防范的需求。 6.基础资料易于获得。人脸识别技术所采用的依据是人脸照片或实时摄取的人脸图像,因而无疑是最容易获得的。 7.成本较低,易于推广使用。由于人脸识别技术所使用的是常规通用设备,价格均在一般用户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产品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概括地说,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高精度、易于使用、稳定性高、难仿冒、性价比高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我将人脸识别的一些应用列举出来,希望抛转引玉,大家不断完善,开拓更多的应用领域。 1)监控布控

基于matlab的人脸识别算法(PCA)

3.基于matlab的人脸识别算法 3.1 问题描述 对于一幅图像可以看作一个由像素值组成的矩阵,也可以扩展开,看成一个矢量,如一幅 N*N 象素的图像可以视为长度为N2 的矢量,这样就认为这幅图像是位于N2 维空间中的一个点,这种图像的矢量表示就是原始的图像空间,但是这个空间仅是可以表示或者检测图像的许多个空间中的一个。不管子空间的具体形式如何,这种方法用于图像识别的基本思想都是一样的,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子空间,图像将被投影到这个子空间上,然后利用对图像的这种投影间的某种度量来确定图像间的相似度,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距离度量。因此,本次试题采用PCA算法并利用GUI实现。 对同一个体进行多项观察时,必定涉及多个随机变量X1,X2,…,Xp,它们都是的相关性, 一时难以综合。这时就需要借助主成分分析来概括诸多信息的主要方面。我们希望有一个或几个较好的综合指标来概括信息,而且希望综合指标互相独立地各代表某一方面的性质。 任何一个度量指标的好坏除了可靠、真实之外,还必须能充分反映个体间的变异。如果有一项指标,不同个体的取值都大同小异,那么该指标不能用来区分不同的个体。由这一点来看,一项指标在个体间的变异越大越好。因此我们把“变异大”作为“好”的标准来寻求综合指标。3.1.1 主成分的一般定义 设有随机变量X1,X2,…,Xp,其样本均数记为,,…,,样本标准差记为S1,S2,…,Sp。首先作标准化变换,我们有如下的定义: (1) 若C1=a11x1+a12x2+ … +a1pxp,…,且使 Var(C1)最大,则称C1为第一主成分; (2) 若C2=a21x1+a22x2+…+a2pxp,…,(a21,a22,…,a2p)垂直于(a11,a12,…,a1p),且使Var(C2)最大,则称C2为第二主成分; (3) 类似地,可有第三、四、五…主成分,至多有p个。 3.1.2 主成分的性质 主成分C1,C2,…,Cp具有如下几个性质: (1) 主成分间互不相关,即对任意i和j,Ci 和Cj的相关系数 Corr(Ci,Cj)=0 i j (2) 组合系数(ai1,ai2,…,aip)构成的向量为单位向量, (3) 各主成分的方差是依次递减的,即 Var(C1)≥Var(C2)≥…≥Var(Cp)

人脸识别技术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

人脸识别技术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 1 引言 计算机人脸识别是指基于已知的人脸样本库,利用计算机分析图像和模式识别技术从静态或动态场景中,识别或验证一个或多个人脸。通常识别处理后可得到的基本信息包括人脸的位置、尺度和姿态信息。利用特征提取技术还可进一步抽取出更多的生物特征(如:种族、性别、年龄..) 。计算机人脸识别是目前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它可以广泛应用于保安系统、罪犯识别以及身份证明等重要场合。虽然人类对于人脸的识别能力很强,能够记住并辨识上千个不同的人脸,可是对于计算机则困难多了,其表现在:人脸表情丰富;人脸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发型、胡须、眼镜等装饰对人脸造成的影响;人脸所成图像受光照、成像角度以及成像距离等影响。 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90年代更成为科研热点,仅从1990 年到1999年之间,EI 可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多达数千篇,关于人脸识别的综述也屡屡可见[1] 。自动人脸识别系统包括两个主要技术环节首先是人脸检测和定位,然后是对人脸进行特征提取和识别(匹配)。本文着重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各类方法,通过对比指出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 人脸检测和定位 人脸检测和定位即对于给定的一幅图像检测图像中是否有人脸,若有则确定其在图像中的位置,并从背景中分割出来。这是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人脸是非刚体,且人脸在图像中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人的肤色和纹理等方面有很大的可变形。人脸检测问题主要有四种:(1)对于给定的一幅人脸图像,将其中的人脸定位并给出其位置;(2)在一幅混乱的单色场景图中检测出所有的人脸;(3)在彩色图像中检测(定位)所有人脸;(4)在某一视频序列中,检测和定位出所有人脸。文献[2]对人脸检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指出常用的人脸检测方法有四种:(1)基于知识的方法;(2)基于人脸固定特征的方法;(3)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4)基于外貌的方法(Appearance-based methods),在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中所采用的是预先确定的模板,而在基于外貌的方法中其模板的选择是通过对一系列图像的学习而确定的。一般来说,基于外貌的方法依靠统计和学习技术来找出人脸和非人脸图像的相关特征。在该方法中有特征脸法、基于聚类的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和支持向量机的方法。CMU库是常用的人脸检测库,主要的算法评定指标为错误接受率(FAR)和错误拒绝率(ARR)。 3 人脸特征提取和识别 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是针对二维正面人脸图像,也有基于三维人脸模型的方法,还有一种所谓的混合系统的身份鉴定系统。 3.1 二维正面人脸识别 在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之前一般需要做几何归一化和灰度归一化。几何归一化是指根据人脸定位结果将图像中人脸变换到同一位置和同样大

人脸识别发展历史介绍

1 引言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居住着近65亿人。每个人的面孔都由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双颊等少数几个区域组合而成,它们之间的大体位置关系也是固定的,并且每张脸的大小不过七八寸见方。然而,它们居然就形成了那么复杂的模式,即使是面容极其相似的双胞胎,其家人通常也能够非常容易地根据他们面孔上的细微差异将他们区分开来。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找不出两张完全相同的人脸!那么,区分如此众多的不同人脸的“特征”到底是什么?能否设计出具有与人类一样的人脸识别能力的自动机器?这种自动机 器的人脸识别能力是否能够超越人类自身?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 和应用价值,这正是众多从事自动人脸识别研究的研究人员所面临的挑战。 然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即使在大量来自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神经计算、生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对自动人脸识别艰苦工作40余年之后,这些最基本的科学问题仍然困惑着研究人员。而退一步讲,即使对我们自己,尽管我们每天都在根据面孔区分着亲人、同学、朋友、同事等,大多数人却很难准确地描述出自己到底是如何区分他们的,甚至描述不出自己熟悉的人有什么具体的特征。即使专门从事相关的生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些专家,也很难描述清楚人类人脸识别的生理学过程。这意味着基于仿生学的人脸识别研究路线在实践上是难以操作的。当然,飞机的翅膀并不需要像鸟儿的翅膀一样煽动,自动人脸识别的计算模型也未必需要模拟“人脑”。我们也许可以通过另外的途径,例如建立人脸识别的计算模型,这种计算模型可能是基于仿生神经网络的,也可能是纯粹基于统计的,或者是这二者之外的第三只眼睛,并通过构建实用的自动人脸识别系统来验证这些计算模型,从而找出对上述基本科学问题的解答。 本文首先给出了人脸识别的一个一般计算模型,然后简单回顾自动人脸识别的研究历史,接下来阐述人脸识别的研究现状并介绍几种主流的技术方法,简单介绍计算所人脸识别研究组的研究进展,最后对上述哲学层面的问题作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2 人脸识别发展历史

基于eigenfaces的人脸识别算法实现大学论文

河北农业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基于Eigenfaces的人脸识别算法实现 摘要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视频监控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有着越来越丰富的应用。在这些视频监控领域迫切需要一种远距离,非配合状态下的快速身份识别,以求能够快速识别所需要的人员信息,提前智能预警。人脸识别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可以通过人脸检测从视频监控中快速提取人脸,并与人脸数据库对比从而快速识别身份。这项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国防,社会安全,银行电子商务,行政办公,还有家庭安全防务等多领域。 本文按照完整人脸识别流程来分析基于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的人脸识 别算法实现的性能。首先使用常用的人脸图像的获取方法获取人脸图像。本文为了更好的分析基于PCA人脸识别系统的性能选用了ORL人脸数据库。然后对人脸数据库的图像进行了简单的预处理。由于ORL人脸图像质量较好,所以本文中只使用灰度处理。接着使用PCA提取人脸特征,使用奇异值分解定理计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以及使用最近邻法分类器欧几里得距离来进行人脸判别分类。 关键词:人脸识别PCA算法奇异值分解定理欧几里得距离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video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verse applications in our lives. In these video surveillance urgent need for a long-range, with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non-state, in order to be able to quickly identify people the information they need, advance intelligence warning. Face recognition is undoubtedly the best choice. Face detection can quickly extract human faces from video surveillance, and contrast with the face database to quickly identify identity. This technology can be widely used in national defense, social security, bank e-commerce, administrative offices, as well as home security and defense and other are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ull recognition process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PCA-based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 The first to use the method of access to commonly used face images for face images. In order to better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CA face recognition system selected ORL face database. Then the image face database for a simple pretreatment. Because ORL face image quality is better, so this article uses only gray scale processing. Then use the PCA for face feature extraction using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theorem to calculate the covariance matrix of the eigenvalues and eigenvectors, and use the Euclidean distance of the nearest neighbor classifier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face discrimination. KEYWORDS: face recognition PCA algorithm SVD Euclidean distance

人脸识别系统研究分析

摘要 文章具体讨论了主成分分析( PCA)人脸识别算法地原理及实现.它具有简单、快速和易行等特点,能从整体上反映人脸图像地灰度相关性具有一定地实用价值. 人脸识别是目前较活跃地研究领域, 本文详细给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地人脸特征提取地原理与方法.并使用matlab 作为工具平台, 实现了一个人脸自动识别地系统原型.实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识别率为100%, 达到预期地效果.如果想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率, 可以考虑与其他方法结合.仅单独使用任何一种现有地方法一般都不会取得很好地识别效果, 将其他人脸识别方法组合是今后研究地一种趋势.也可以考虑改进分类决策地方法.本系统采用地最小距离分类法属于线性地分类器, 而利用神经网络这类学习能力更强地非线性分类器对高维人脸识别问题可能会有更好地解决.b5E2R。

目录 1.引言 (1) 2.需求分析 (1) 2.1 课题地来源 (1) 2.2人脸识别技术地研究意义 (2) 2.2.1 面部关键特征定位及人脸2D形状检测技术 (2) 2.2.2面部感知系统地重要内容 (2) 2.3人脸识别地国内外发展概况 (3) 2.3.1国外地发展概况 (3) 2.3.2国内地发展概况 (4) 3.概要设计 (5) 3.1问题描述 (5) 3.2模块设计 (5) 3.3主成分地一般定义 (6) 3.4主成分地性质 (7) 3.5主成分地数目地选取 (7) 4. 详细设计--PCA算法地功能实现 (8) 4.1引言 (8) 4.2 K-L变换 (8) 4.3 PCA方法 (9) 4.4利用PCA进行人脸识别 (10) 5.实验及结果分析 (11) 6. 总结 (14) 7. matlab 源码 (15) 参考文献 (19)

人脸识别主要算法原理

人脸识别主要算法原理 主流的人脸识别技术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三类,即: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基于模板的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 1. 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是最早、最传统的方法,通常需要和其他算法结合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2. 基于模板的方法可以分为基于相关匹配的方法、特征脸方法、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奇异值分解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动态连接匹配方法等。 3. 基于模型的方法则有基于隐马尔柯夫模型,主动形状模型和主动外观模型的方法等。 1. 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 人脸由眼睛、鼻子、嘴巴、下巴等部件构成,正因为这些部件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上的各种差异才使得世界上每个人脸千差万别,因此对这些部件的形状和结构关系的几何描述,可以做为人脸识别的重要特征。几何特征最早是用于人脸侧面轮廓的描述与识别,首先根据侧面轮廓曲线确定若干显著点,并由这些显著点导出一组用于识别的特征度量如距离、角度等。Jia 等由正面灰度图中线附近的积分投影模拟侧 面轮廓图是一种很有新意的方法。 采用几何特征进行正面人脸识别一般是通过提取人眼、口、鼻等重要特征点的位置和眼睛等重要器官的几何形状作为分类特征,但Roder对几何特征提取的精确性进行了实验性的研究,结果不容乐观。

可变形模板法可以视为几何特征方法的一种改进,其基本思想是: 设计一个参数可调的器官模型(即可变形模板),定义一个能量函数,通过调整模型参数使能量函数最小化,此时的模型参数即做为该器官的几何特征。 这种方法思想很好,但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能量函数中各种代价的加权系数只能由经验确定,难以推广,二是能量函数优化过程十分耗时,难以实际应用。基于参数的人脸表示可以实现对人脸显著特征的一个高效描述,但它需要大量的前处理和精细的参数选择。同时,采用一般几何特征只描述了部件的基本形状与结构关系,忽略了局部细微特征,造成部分信息的丢失,更适合于做粗分类,而且目前已有的特征点检测技术在精确率上还远不能满足要求,计算量也较大。 2. 局部特征分析方法(Local Face Analysis) 主元子空间的表示是紧凑的,特征维数大大降低,但它是非局部化的,其核函数的支集扩展在整个坐标空间中,同时它是非拓扑的,某个轴投影后临近的点与原图像空间中点的临近性没有任何关系,而局部性和拓扑性对模式分析和分割是理想的特性,似乎这更符合神经信息处理的机制,因此寻找具有这种特性的表达十分重要。基于这种考虑,Atick提出基于局部特征的人脸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构成了FaceIt人脸识别软件的 基础。 3. 特征脸方法(Eigenface或PCA)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与方法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与方法 1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人脸检测技术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人脸检测的研究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人脸检测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基于知识的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基于特征的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模板匹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基于外观的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其他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人脸检测方法评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1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 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信息安全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身份识别及鉴定是保证系统安全的重要前提,在国家安全、公安、司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安全检查、保安监控等应用领域,都需要准确的身份识别及鉴定。目前,个人身份鉴别主要依靠ID卡(如身份证、工作证、智能卡和储蓄卡等)和密码等手段,然而这些手段存在携带不便、容易遗失、由于使用过多或不当而损坏、密码易被遗忘和破解等诸多问题。由于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伪造假证件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如假身份证、假工作证、假文凭等在现实社会中也不时发生;在信息界,黑客攻击别人的计算机系统,破译计算机口令亦常有之。美国每年在福利发放、信用卡交易、移动电话以及ATM交易方面由于身份诈骗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亿美元。因此,目前广泛使用的依靠证件、个人识别号码(PIN)、口令等传统方法来确认个人身份的技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已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人们希望有一种更加方便可靠的办法来进行身份鉴别,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给这一愿望带来了实现的可能。早在古埃及时人们就开始通过人体生物特征的测量(如人脸、人手等)来鉴别人的身份;在刑侦领域,人们也早已使用最有效的人体生物特征之一—指纹来确定罪犯。人们可能会遗忘或丢失他们的卡片或密码,但绝不会遗忘或者丢失自己的生物特征,如人脸、指纹、虹膜、掌纹等。因此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个人身份识别系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开始进入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美国政府在“9.11”事件以后连续签署了三个国家安全法案,要求采用生物识别技术。2003年6月,联合国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公布了其生物技术的应用规划,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