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内容清晰)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内容清晰)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内容清晰)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ICD-10:T09.3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3)自主神经障碍

(4)疼痛

(5)呼吸功能障碍

(6)循环功能障碍

(7)吞咽功能障碍

(8)体温调节障碍

(9)二便功能障碍

(10)心理障碍

(1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等

2.影像学检查:CT、MRI发现的相应脊髓病变或损伤表现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ASIA)》(2011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2周左右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

1.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损伤程度分类、躯体功能分类、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神经损伤平面评定、疼痛评定、循环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膀胱与肠功能评定、心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

(2)呼吸训练

(3)运动与作业活动训练。

(4)物理因子治疗。

(5)佩戴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训练

(6)神经源性膀胱处理。

(7)神经源性肠处理

(8)痉挛处理

(9)疼痛处理

(10)心理治疗

(10)中医治疗

3.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1)感染的治疗

(2)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3)压疮的治疗

(4)异位骨化的治疗

(5)其它并发症的防治:如骨质疏松症、关节挛缩、体位性低血压等的康复。

上述并发症,根据需要请专科会诊治疗,必要时转科行专科诊疗。

(五)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21-28天

(六)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T09.300脊髓损伤编码。

2.经急性期完成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卫生部《脑卒中等8个常见病种(手术)康复医疗双向转诊标准(试行)》(卫办医政函〔2013〕259号):

(1)生命体征平稳。

(2)骨科或神经外科专科处理结束,脊柱基本稳定。

(3)脊髓损伤相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

(4)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功能障碍,需继续住院康复治疗。无严重肺部感染、呼吸功能障碍、泌尿系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或以上并发症已得到较好控制。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住院期间辅助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①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②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③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④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脊柱X线、脊髓CT、核磁共振(MRI)

(2)肌电图

(3)双下肢/髋关节X片,或骨密度

(4)尿液分析、尿液培养及药物敏感

(5)尿量、残余尿量,膀胱压力与容量,尿动力学检查

(6)心、肺功能检查。

(7)腹部、泌尿系统、血管超声检查;

(八)康复医学科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和临床病情稳定。

2.已达到预期康复目标,或者功能改善进入平台期。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而影响第一诊断者需退出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

费用增加。

二、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恢复期(ICD-10:T09.30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天

时间住院第1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完善辅助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与入院康复评定

□初步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

□安全告知

□签订相关医疗文书及项目实施协议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 康复护理常规;I/II级护理

□ 饮食

□ 基础药物治疗及合并症用药、其他用药

临时医嘱:

□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血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 乙肝五项、抗HCV、抗HIV、梅毒抗体

□ 心电图、损伤部位X线

□ 肌电图

□ 脊髓CT或脊髓MRI(平扫+增强)□ 请相关科室会诊

主要护理工作及健康宣教□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入院护理评估

□定时测量体温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住院第4–7天

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

□ 继续进行相关检查

□根据化验和相关检查结果,排

除康复治疗禁忌症

□ 入院病情评估与康复评定

□ 开始康复治疗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康复评定,调整康复治疗

方案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相

关治疗方案、检查结果

□ 复查结果异常的化验检查

□ 康复治疗

□ 防治并发症

□ 上级医师查房

□修订系统康复治疗方案

□ 相关科室会诊

□ 完善临床检验

□ 康复治疗

□ 防治并发症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康复医学科护理

常规

□运动疗法

□作业治疗

□中医治疗

□呼吸训练

□物理因子治疗

□药物治疗

临时医嘱:

□ 复查异常化验

□ 拟定初期康复评价;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长期医嘱:

□康复医学科护理常

□运动疗法

□作业治疗

□中医治疗

□呼吸训练

□物理因子治疗

□药物治疗

临时医嘱:

□ 复查异常化验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长期医嘱:

□康复医学科护理常规

□运动疗法

□作业治疗

□中医治疗

□呼吸训练

□物理因子治疗

□药物治疗

临时医嘱:

□ 复查异常化验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 初期康复评定医嘱

主要护理工作□正确执行医嘱

□每日护理评估

□心理与生活护理

□正确执行医嘱

□每日护理评估

□心理与生活护理

□正确执行医嘱

□每日护理评估

□心理与生活护理

病情

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院康复科发展规划

医院康复科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医院康复科的发展水涨船高般的得到了飞速提升。而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性分开、完善国民健康,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卫生工作部署,实现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切实加强科室建设,保证我科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特结合我院发展的实际需要与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我科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我县各次重要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和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在全科干部职工中加强爱国主义和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抢抓机遇,谋篇布局,加强科室内涵建设,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优秀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医院科学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新的临床工作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争创品牌效益,不断增强全科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全体医护人员改革创新能力。全方位提高我科的整体综合实力,把我院建设成为百姓放心的中医医院,把我科建设成为市级重点专科。二、建设目标 把握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机遇,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全科意志,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医院科室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使我院的医教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力争完成五项工作,即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基础建设、专科建设、质量建设;打造出一支仁心仁术、迎难而上的临床技术与经营管理队伍,从而实现我科中长期规划的奋斗目标,即:把我科建设成医院的一支医疗技术精湛、医疗设施先进、科室管理规范、医德医风良好的优秀科室与重点科室。 三、初步工作规划 (一)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硬件,是衡量一个服务单位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未来,我们将准备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通过呼吁医院改建、扩建等方式,扩容科室的病床数,提高医院及科室硬件设施竞争能力。同时,努力向医院申请增加和更新部分陈旧、老化的医疗设备,如:牵引床、牵引椅等医疗器械设备,让医师在诊疗时,能及时得到相应的帮助,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力保障。以便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推动科室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二)人才建设 人才是科技兴院的第一资源,是科室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卫生事业发

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临床路径

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脊髓损伤(不完全性) 的住院患者。 一、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ICD编码为:T0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简称“ASIA”进行诊断。 2.症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临床常见症候: 淤血阻络证 脾肾阳虚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不完全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脊髓损伤(不完全性)。 2.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经外科或内科治疗后直接进入康复机构首次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 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完全性脊髓损伤、由肿瘤、结核引起的脊髓损伤、合并重度 感染、重度昏迷等。 (六)中医症候学检查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舍、等特点。注意症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 1. 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糖; (3)胸部正位X线片、损伤部位相关的脊柱X片; (4)心电图; (5)康复评定项目: ①根据ASIA修订的SCI神经功能分级。 ②运动评分(motor score,MS)评定运动功能。 ③ASIA的感觉指数评分(sensory index score ,SIS)评定感觉功能。 ④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活动能力。 ⑤导尿评分(脊髓损伤诊疗方案临床验证CRF表提供)评定膀胱功能。 3.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泌尿系B超或彩超、残余尿测定、中断尿培养、 损伤部位相关的脊柱CT或MRI、双下肢血管彩超、尿流动力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静脉肾盂摄影、24小时肌酐清除率、心肌酶谱等。 (七)治疗方法 1.康复治疗 (1)功能训练:包括肌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辅助器械的运用等。 (2)针灸治疗:包括针刺疗法、灸法等。 (3)推拿治疗:根据分期辩证选用手法。 (4)物理因子疗法:包括电疗(低频、中频、高频)、磁疗、热疗、离子导入、多功能灸疗仪、中药熏蒸治疗仪等。 2.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淤血阻路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2)脾肾阳虚证:健脾益气,补肾通督。 (3)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养阴填精。 3.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心理治疗,穴位注射、药物熏洗等。 4.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针对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体位性低气压、压疮、尿路感染等常见合并症的预防和治疗。具体治疗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完整版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 床路径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6年版) 一、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ICD-10:T09.3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3)自主神经障碍 (4) (5)呼吸功能障碍 (6)循环功能障碍 (7)吞咽功能障碍 (8)体温调节障碍 (9)二便功能障碍 (10) (1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等 2.影像学检查:CT、MRI发现的相应脊髓病变或损伤表现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ASIA)》(2011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2周左右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 1.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损伤程度分类、躯体功能分类、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神经损伤平面评定、疼痛评定、循环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膀胱与肠功能评定、心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 (2)呼吸训练 (3)运动与作业活动训练。 (4)物理因子治疗。 (5)佩戴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训练 (6)神经源性膀胱处理。 (7)神经源性肠处理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得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就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得脊髓结构、功能得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改变,导致相应得功能障碍。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与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主要就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其次就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因损伤水平与程度差异,可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脊髓损伤多造成严重瘫痪致残,胸、腰髓损伤引起双下肢与躯干得全部或部分瘫痪称截瘫,颈脊髓以上损伤,上肢受累则称四肢瘫。 据统计,我国SCI原因主要就是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一、主要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不同,引起得功能障碍也不同。常见得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常有并发症,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 二、康复工作内容 脊髓损伤急性期得康复治疗目得就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得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得生活。其康复治疗手段有入院前处理与院后急救、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呼吸保障。脊髓损伤恢复期得康复治疗目得就是为了让患者适应新得生活,提高患者得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借助轮椅独立或步行。其康复治疗手段有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及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与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 三、康复护理措施 (一)配合抢救 配合医生现场抢救时,必须持续固定脊柱,保持脊柱得稳定性,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防止窒息。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得神智、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尽早开始治疗 脊髓损伤后早期(即伤后6~12小时)得改变往往局限于中央灰质,而白质尚无明显改变。此后由于出血压迫、水肿缺氧以及伴发得神经化学改变,使脊髓损伤逐渐加重。因此,应争取在6小时内开始治疗,如局部冷冻、脊髓减压、高压氧、激素及其她药物得运用等,以减少继发性损害,从而有利于脊髓损伤后患者得康复。 (三)体位处理 为防止挛缩畸形,患者宜卧于有垫褥得硬板床上。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其要点就是按照疾病得特点,将肢体安放在与挛缩倾向相反方向得位置上,而且瘫痪肢体不要受压。仰卧膝下不宜放枕踝足要用尺板、沙袋或小腿后夹板保持于功能性 中间位,并注意被褥下压得影响。要鼓励病人多采取俯卧位,逐渐增加俯卧时间,直到能在俯卧位睡眠,还不仅能防止与矫治下肢屈屈挛缩,亦有助于预防褥疮发生与促进膀胱得排空。对痉挛较明显得患者,还要在卧床或长时间坐位时经常用枕头、软垫等将两膝适当分开。(四)皮肤护理 必须经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要定时为病人翻身,已坐轮椅者要经常自己撑起身体。对有皮肤障碍者,尤其要注意预防褥疮,要经常视皮肤有无变红破坏。褥疮一旦出现,必须及时处理,防止扩大,并促进早日愈合。已允许起床得患者,要注意在治

痿病临床路径(内容清晰)

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住院患者。 一、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痿病(TCD编码: BNV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 (ICD-10编码为:T0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参照2011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临床常见证侯: 瘀血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脾胃虚弱证 肝肾亏虚证 气血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 2.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经外科或内科治疗后直接进入康复机构首次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

3.出现完全性脊髓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者、或由肿瘤、结核等引起的脊髓损伤、合并重度感染、重度昏迷等情况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康复评定项目 根据功能障碍,选取相应的评定,包括:SCI神经功能分级、运动评分(motor score,MS)、感觉评分(sensory index score,SIS)、改良Barthel指数、24小时排尿日记、导尿评分(脊髓损伤诊疗方案临床验证CRF表提供)。 2.必需的检查项目 损伤部位相关的脊柱X片、泌尿系彩超、残余尿测定、双下肢血管彩超、盆底肌生物反馈、心电图、胸部正位X线片、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等。 3.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中段尿培养、损伤部位相关的脊柱CT或MRI、尿流动力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静脉肾盂摄影、24小时肌酐清除率、心肌酶谱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瘀血阻络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2)气虚血瘀证: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3)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4)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养阴填精。 (5)气血两虚证:健脾益胃,益气养血。 2.康复治疗 (1)功能训练 (2)针灸治疗 (3)推拿治疗 (4)物理因子疗法 (5)传统功法 3.其他疗法:心理治疗、气压治疗(双下肢)、饮食疗法等。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相关试题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相关试题 姓名成绩 一、单择题 (每题2分,总分50分) 1、脊柱骨折病人在搬运过程中,最正确的体位是 A、侧卧位 B、仰卧屈曲位 C、仰卧过伸位. D、俯卧过伸位 E、半坐卧位 2、判断脊柱骨折脱位是否并发脊髓损伤,下列哪项检查最重要 A、X线摄片 B、CT C、MRI D、神经系统检查 E、腰穿作奎肯试验及脑脊液生化检查 3、1 4、下肢骨折长期卧床的病人,在足部放一护架作用() A、用于足部运动 B、避免发生褥疮 C、用于观察血运 D、避免长期受压,形成足下垂 4、1 5、有人在早锻炼时不慎踝关节扭伤,2小时来就诊,正确方法是() A、热敷 B、冷敷 C、热敷、冷敷交替使用 D、热水足浴 5、小夹板固定患者的护理中不要的是() A、缚夹板的带结以不能上下移动为宜 B、抬高患肢 C、注意观察患肢的感觉运动及血运情况 D、嘱咐病人定时复诊 E、可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6、第十胸椎压缩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损伤的脊髓是 A、胸段脊髓 B、胸腰段脊髓 C、腰段脊髓. D腰骶段脊髓 E、骶段脊髓 7、对骨折伴有伤口的病人,应立即封闭伤口,下列哪种是不正确的方法() A、最好用清洁、干净的布片、衣物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 B、包扎时要越紧越好,不然起不道压迫止血作用 C、如有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继续保持外露 D、如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给予注明,并将时间和医生交待清楚 8、对皮肤有破口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急救首先应( ) A、夹板外固定 B、加压止血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心理护理 9、夹板固定松紧度应以()为宜。 A、一指 B、1cm C、2cm D、二指 10、从汽车上摔下,头后枕部着地,颈部活动受限,下颈椎压痛明显,四肢弛缓性瘫,躯干感觉平面在胸骨柄以下,痛、温觉消失,不能自行排尿,诊断首先考虑 A、颈椎间盘突出症 B、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 C、颈部软组织损伤 D、颈椎骨折脱位并臂丛神经与腰骶丛神经损伤 E、胸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11、脊柱损伤伤员的正确搬运方法是() A、二人分别抱头抱脚平放于硬板上后送 B、二人用手分别托住伤员头、肩、臀和下肢,动作一致将伤员搬起平放于门板或担架上后送 C、一人抱起伤员,放于门板担架上后送 D、二人用手分别托住伤员头、肩、臀和下肢,平放于帆布担架上后送 E、无搬运工具时可背负伤员后送 12、建筑工人不慎坠楼,腰剧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二便功能障碍。经X线平片检查,诊断为胸腰段屈曲型压缩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为进一步明确骨折片向椎管内的移位情况,下列哪项检查是最有价值的 A、MRI B、CT C、脊髓造影 D、X线断层摄影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ICD-10:T09.3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3)自主神经障碍 (4)疼痛 (5)呼吸功能障碍 (6)循环功能障碍 (7)吞咽功能障碍

(8)体温调节障碍 (9)二便功能障碍 (10)心理障碍 (1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等 2.影像学检查:CT、MRI发现的相应脊髓病变或损伤表现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ASIA)》(2011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2周左右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 1.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损伤程度分类、躯体功能分类、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神经损伤平面评定、疼痛评定、循环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膀胱与肠功能评定、心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 (2)呼吸训练 (3)运动与作业活动训练。 (4)物理因子治疗。 (5)佩戴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训练 (6)神经源性膀胱处理。 (7)神经源性肠处理 (8)痉挛处理 (9)疼痛处理 (10)心理治疗 (10)中医治疗 3.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1)感染的治疗 (2)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3)压疮的治疗

泗洪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中风病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 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 周至 6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 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

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

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脑卒中急性发病存在功能障碍患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临床神经科定位体征和功能障碍患者。2.头颅CT 或MRI 证实脑出血或脑梗死。(三)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周期为22-28 天。(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 10:I61.9 脑出血疾病和 ICD-10:I63.9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疾病。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五)脑卒中康复治疗流程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或卒中单元 (1)24小时内完成临床资料的收集、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疾病诊断; (2)根据具体的脑卒中类型、病程及主要并发症,按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神经病学分册》选取适宜临床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 2)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3)临床治疗:根据病程及主要并发症等,缺血性脑卒中可给予溶栓、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可给予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需要特殊处理,如急性抢救、溶栓、介入、手术等,人监护室内治疗。所有患者均保持床上良肢位。 4)防治常见并发症,如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 (3)72小时内,由神经康复医师组织,成立脑卒中康复小组,召开初期康复评价会,初步评价脑卒中后功能障碍。 (4)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和康复目标。 (5)初步判断脑卒中康复预后。2.初期评价内容包括: (1)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医学并发症及并发症的评价; (2)昏迷程度评价:Glasgow 昏迷量表; (3)脑卒中严重程度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4)运动障碍:Fugl- Myer 运动及平衡评分、Ashworth 痉挛评定、步行能力评定等; (5)认知功能筛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6)简要吞咽评定:饮水实验; (7)简要构音及言语评价; (8)心肺功能评价; (9)根据病情行主要继发障碍的评价:肩痛、肩- 手综合征、肌围度等; (10)心理状态评价; (11)大小便功能评价; (1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Barthel 指数;

康复科康复临床路径

目录 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0 脑出血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8)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1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23)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29) 手外伤康复临床路径 (35) 肢体骨折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40)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临床路径 (46)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 (52)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57) 颈椎病康复临床路径 (66)

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2016 年版) 一、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脑损伤,已行手术治疗或无手术治疗指征,生命体征稳定。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病学 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 2)运动功能障碍 3)感觉功能障碍 4)言语功能障碍 5)吞咽功能障碍 6)认知功能障碍 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 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 10) 脑神经麻痹

2.影像检查:头颅CT MRI或X线可证实颅脑损伤改变。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卫办医政发〔2013〕25 号) 1.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饮食、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大约住院2周左右),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评定内容包括: (1)意识状态的评定 (2)运动功能的评定 (3)感觉功能的评定 (4)言语功能的评定 (5)吞咽功能的评定 (6)认知功能的评定 (7)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 (8)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 (9)日常生活功能的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

脊髓损伤临床路径

脊髓损伤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脊髓损伤(不完全性)的患者。 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痿病(TCD编码: WB444)。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ICD-10编码为:T0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西医诊断:参照2011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简称“ASIA”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诊疗方案”。 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临床常见证侯: (1)瘀血阻络证 (2)气虚血瘀证 (3)脾胃虚弱证 (4)肝肾亏虚证 (5)气血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2.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经外科或内科治疗后直接进入康复机构首次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临床路径:完全性脊髓损伤、由肿瘤、结核等引起的脊髓损伤、合并重度感染、重度昏迷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康复科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标准计划

康复科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标准计划
一、 概念 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SCI) :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 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脊 髓损伤造成四肢瘫痪时称四肢瘫; 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 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截瘫。脊髓损伤分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脊髓损 伤。 脊髓损伤可发生: 1. 四肢瘫:指由于脊髓腔内脊髓神经组织的损伤造成脊髓颈段的运 动、感觉功能的损害和丧失,造成上肢、躯干、下肢及盆腔脏器 的功能损害。 2. 截瘫:指由于脊髓腔内脊髓神经组织的损伤造成脊髓胸腰或邸段 的运动、感觉功能的损害和丧失,其上肢功能完好。 3. 不完全损伤:神经损伤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颈段保留部分感觉 或运动功能。 4. 完全性的脊髓损伤:邸段感觉或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二、 临床特征 脊髓损伤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脊髓休克、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 控制障碍、痉挛、排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等。不完全脊髓 损伤具有特殊的表现。 1. 中央束综合征 2. 半切综合征
-1-

3. 前束综合征 4. 后束综合征 5. 脊髓圆锥综合征 6. 马尾综合征 7. 脊髓震荡 三、 康复原则 1. 运动功能的恢复-----最大限度地发挥残存神经支配的肌肉的功 能。 2. 日常生活能力技巧掌握及支具的使用。 3.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有泌尿系统、皮肤软系统、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骨关节疼痛、痉挛。 4. 心理调节。 四、 康复护理要点 1. 按外科护理常规和康复科护理常规。 2. 评定评估患者伤残情况,制定康复计划,逐一落实。 3. 做好康复心理护理。 4. 评估患者伤残情况,制定康复护理计划,逐一落实。 五、 康复护理措施 1. 睡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位,搬动时应保持病人垂直,如搬木 头一样。 2. 腰椎损伤者翻身时,轴向翻身(1——4)周,颈椎损伤患者在 固定颈部、胸、腰、双下肢下进行协调翻身,同步协调进行。
-2-

脊髓损伤的护理

脊髓损伤的概述 (一)概述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髓损伤造成上下肢瘫痪时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为截瘫。 SCl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二)致病原因主要见于车祸伤、坠落伤、运动性扭伤、脊柱损伤、过重负荷等。 (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 2.脊髓休克以迟钝性瘫痪为特征,病理反射消失、二便功能丧失,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通过X线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CT 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及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MRI (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 4.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 (四)治疗原则脊柱脊髓损伤治疗原则已有共识,即早期用药、早期手术(彻底减压、

合理固定和有效融合)、早期康复。脊髓损伤24小时内属于急性期, 此期内治疗都属于早期治疗。 早期用药 由于脊髓血运障碍及代谢产物等对脊髓造成的继发性损伤是可以阻止或预防的,临床常联合应用药物来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害,或促进 神经轴突的生长。 1?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急性SCl经典有效药物。冲击疗法是指利用极短时间内超过通常口服剂量约20 倍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充分发挥其抗炎及免疫抑制效应,强烈地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趋化分子等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阻断炎症细胞活化及其黏附和在组织中的聚集,使炎症反应得 到控制。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减轻水肿,增加脊髓血流量,抑制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增加NQK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增大静息电位和脊髓运动纤维的兴奋性,促进脊髓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快速、强大,甚至在若干小时内病情可以得到改善。 尽早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进行冲击疗法可预防脊髓水肿及缺血 造成的继发损伤。脊髓损伤时不能用于低于L2或马尾神经的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规定,对脊髓损伤进行治疗必须在8小时之内,3 小时最好,持续2 4小时。 (1)方法如下:[准备好输液泵→前15分钟按30mg∕kg的剂

康复科整改报告

大型中医院巡查康复科整改报告 2016年5月24日我科迎来了大型中医院巡查,针对在巡查中我科出现的各项问题,我科进行了详细分析及总结,并制订了一系列整改措施,现将整改报告具体如下: 1、针对我科专科医生年轻,高年资医师缺乏问题,我科合理安排各层次人员比例,并按照医院发展要求进行人员配置,今年有两名住院医师晋升主治医师,扩大了中级职称人员比例。举行方向明确,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院内有临床经验医师的传、帮、带作用,并于2016年7月11日进行了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粤北康复技术培训班。每周三上午交班后固定进行科内小讲课,并详细记录讲课内容,附有参加人员签到表。今年指派了我科吴晓希医师去上海进修骨科康复。 2、针对住院电子病历复制、拷贝现象,拟联系信息科建立复制粘帖操作记录库在医生书写病历时全程监控和记录该过程中的复制粘贴行为,精确到具体的文书、操作时间、操作人、操作内容,为质量监管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控制该行为的发生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根据复制粘帖操作记录库的记录、病史管理部门的病史质量管理数据,针对病史质量不高、病史大量雷同的个别医生控制其在书写病史时复制粘帖的次数和字数,并对病史质量不高,病史大量雷同的个别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罚。在监管过程中,医师电子病历书写复制、拷贝现象较前明显减少,并未出现病史雷同的现象。 3、积极开展疑难病例讨论,规范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定每个

医生必须组织一次疑难病例讨论,定期对每个医生疑难病例进行审查,并要求医师必须详细做好讨论记录,并按时完成讨论中决定的各种检查和治疗措施。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落实到位,科内医师也提高了对疑难病例讨论的重视制度。 4、鼓励科室人员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并对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的人员实行奖励。科研整改时间尚短,尚未有明显效果。 5、继续规范临床路径的实施,每个季度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做对比分析,并分析其执行情况,对某些不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的医师进行批评教育,并适当给予惩罚措施。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有了较大的提升,并未发现有不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的情况。 6、建立名老中医查房制度,名老中医每周查房一次,查房科室医务人员要做好查房前的准备工作。查房时,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并做好名老中医查房记录。查房应审查病员的诊断及治疗计划,审查医嘱、病历及辨证施治情况,并纠正病历中的错误记录,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中医药方法解决疑难病例。目前尚未有名老中医查房制度。

1010个临床路径之康复临床路径

1010个临床路径之康复临床路径

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脑损伤,已行手术治疗或无手术治疗指征,生命体征稳定。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 (2)运动功能障碍 (3)感觉功能障碍 (4)言语功能障碍

(5)吞咽功能障碍 (6)认知功能障碍 (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 (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 (10)脑神经麻痹 2.影像检查:头颅CT、MRI或X线可证实颅脑损伤改变。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卫办医政发〔2013〕25号) 1.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饮食、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入院后3天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大约住院2周左右),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评定容包括:

(1)意识状态的评定 (2)运动功能的评定 (3)感觉功能的评定 (4)言语功能的评定 (5)吞咽功能的评定 (6)认知功能的评定 (7)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 (8)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 (9)日常生活功能的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 1.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 (2)意识障碍处理 (3)运动治疗

康复科整改报告

康复科整改报告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大型中医院巡查康复科整改报告 2016年5月24日我科迎来了大型中医院巡查,针对在巡查中我科出现的各项问题,我科进行了详细分析及总结,并制订了一系列整改措施,现将整改报告具体如下: 1、针对我科专科医生年轻,高年资医师缺乏问题,?我科合理安排各层次人员比例,并按照医院发展要求进行人员配置,今年有两名住院医师晋升主治医师,扩大了中级职称人员比例。举行方向明确,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院内有临床经验医师的传、帮、带作用,并于2016年7月11日进行了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粤北康复技术培训班。每周三上午交班后固定进行科内小讲课,并详细记录讲课内容,附有参加人员签到表。今年指派了我科吴晓希医师去上海进修骨科康复。 2、针对住院电子病历复制、拷贝现象,拟联系信息科建立复制粘帖操作记录库?在医生书写病历时全程监控和记录该过程中的复制粘贴行为,精确到具体的文书、操作时间、操作人、操作内容,为质量监管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控制该行为的发生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根据复制粘帖操作记录库的记录、病史管理部门的病史质量管理数据,针对病史质量不高、病史大量雷同的个别医生控制其在书写病史时复制粘帖的次数和字数,并对病史质量不高,病史大量雷同的个别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罚。在监管过程中,医师电子病历书写复制、拷贝现象较前明显减少,并未出现病史雷同的现象。

3、积极开展疑难病例讨论,规范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定每个医生必须组织一次疑难病例讨论,定期对每个医生疑难病例进行审查,并要求医师必须详细做好讨论记录,并按时完成讨论中决定的各种检查和治疗措施。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落实到位,科内医师也提高了对疑难病例讨论的重视制度。 4、鼓励科室人员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并对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的人员实行奖励。科研整改时间尚短,尚未有明显效果。 5、继续规范临床路径的实施,每个季度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做对比分析,并分析其执行情况,对某些不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的医师进行批评教育,并适当给予惩罚措施。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有了较大的提升,并未发现有不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的情况。 6、建立名老中医查房制度,名老中医每周查房一次,查房科室医务人员要做好查房前的准备工作。查房时,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并做好名老中医查房记录。查房应审查病员的诊断及治疗计划,审查医嘱、病历及辨证施治情况,并纠正病历中的错误记录,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中医药方法解决疑难病例。目前尚未有名老中医查房制度。

康复科康复临床路径

目录 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1) 脑出血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9)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1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24)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30) 手外伤康复临床路径 (36) 肢体骨折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41)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临床路径 (47)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 (53)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58) 颈椎病康复临床路径 (67)

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脑损伤,已行手术治疗或无手术治疗指征,生命体征稳定。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 (2)运动功能障碍 (3)感觉功能障碍 (4)言语功能障碍 (5)吞咽功能障碍 (6)认知功能障碍 (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 (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 (10)脑神经麻痹

2.影像检查:头颅CT、MRI或X线可证实颅脑损伤改变。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卫办医政发〔2013〕25号) 1.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饮食、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大约住院2周左右),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评定内容包括: (1)意识状态的评定 (2)运动功能的评定 (3)感觉功能的评定 (4)言语功能的评定 (5)吞咽功能的评定 (6)认知功能的评定 (7)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 (8)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 (9)日常生活功能的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护理路径在脊髓损伤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李莹莹

护理路径在脊髓损伤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李莹莹 发表时间:2018-11-15T10:56:59.3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8期作者:李莹莹 [导读] 分探究分析使用康复护理采用护理路径方法来看护患有脊髓损伤疾病的患者其临床护理疗效以及安全性研究 李莹莹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 471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使用康复护理采用护理路径方法来看护患有脊髓损伤疾病的患者其临床护理疗效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患有脊髓损伤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分析探究的主要对象,并且把所有的患者随机的分配到两组,常规护理组中的53例患者仅使用常规化传统的方法来进行看护,而实验护理组中的53例患者则在常规化传统的护理方法基础之上联合康复护理采用护理路径方法对患者进行看护。两种护理方法实施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以及护 理之后患者的生活品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在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信息方面,实验护理组患者在实施康复护理采用护理路径方法之后其生活品质以及心理状态明显得到了提高,且患者对护理结果也比较满意。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脊髓损伤疾病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使用护理路径方法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个人的生活品质,临床效果明显。 关键词:脊髓损伤疾病;护理路径;护理方法;生活品质;心理状态;临床效果 前言: 近些年来,康复护理采用护理路径模式已经成为医疗护理工作当中积极倡导的一种新的护理方法,该护理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正常化的生理功能,还能够有效的改良患者的生活品质以及心理状态。为此,本次将对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6例患有脊髓损伤疾病的患者进行探究与分析,详细的探讨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 挑选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护理的106例患有脊髓损伤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对象。挑选的主要依据:首先,患者的诊断标准满足有关组织规定的脊髓损伤疾病的诊断标准;需要经过检查确定以上收集的所有患者皆已经患有脊髓损伤疾病,并且排除掉其中患有严重性的心脑血管有关疾病、严重的精神类疾病(意识不清晰)、肝肾功能存在缺陷以及患有其他严重性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 收治的这些患有脊髓损伤疾病的患者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其年龄的范围基本是在46岁~77岁之间。同时,我院也征求了这些脊髓损伤疾病患者以及他们家属的同意。我院将这些患有脊髓损伤症的患者随机的分配到两个组,常规护理组有53例患者,其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27例,患者平均的年龄为(55.40±4.61)岁;实验护理组有53例患者,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平均的年龄为(53.70±3.91)岁。 2.方法: 2.1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的53例患者仅使用常规化的护理方法来进行护理,而实验护理组的53例患者则在常规化的护理基础上,同时使用康复护理采用护理路径方式来实施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建立康复护理采用护理路径队伍。团队的主要成员为患者、神经内科的医生、营养师、专科的护士以及患者的亲属,表明每个等级护士的工作职责及其监督的下级人员。(2)增强对护士的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路径方法的培训,加强其对康复护理采用护理路径服务的学习,提高其专业能力与责任心。(3)心理护理服务。众所周知,患者和亲属通常会对病情和医治环境产生忧虑、紧张以及恐慌等消极情绪,甚至会对医治手段产生一些疑惑,因此,我们的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的所在病房,对于患者和亲属的提问进行详细的解说,提高患者对于疾病治疗过程的了解以及抗病魔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配合程度。(4)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避免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在患者的药物医治的期间,我们医护人员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平衡训练方面的体操,在训练开始之前还需要向脊髓损伤患者介绍出训练的方法以及步骤,为患者消除部分疑虑,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法。 3.结果 3.1两组患者在护理结束之后的临床效果 据统计,实验护理组的患者在看护过程之中仅有4例护理无效的病例,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则有15例在看护过程之中护理无效(见表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