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原理及微短有关信息

飞针原理及微短有关信息

飞针原理及微短有关信息

1 .EMMA飞针测试原理:此方法是将一个弦波的信号加入地层或电层,由线路层来取得相位落后的角度,从而取得电容值或电感值。测试步骤是首件板先测开路,然后测其他网络的相位差值,最后测短路;第二块以上板先测开路,再测网络相位差值,对有可能的短路再用电阻法测试验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试效率较高,可靠性高;不足之处是只适合测4层以上的板(要求内层有大铜面),如测双面板只能用电阻法。

> 2.首片与后续片的区别:(1),首板测试是用纯电阻测试(R测试)其开、短路,一般用时较长,然后读取其正确的电容值。

> (2),后续片采用PDM+R测试方法,先对其板进行电容读取,然后对比首板的电容值,看有无偏差。(我们机器是电容对比偏差10%以内),如果对比在允许偏差范围以内,就示其为OK,如果对比偏差超出范围,则采用电阻法对其进行重新测试。以判断它的好坏。

> 3.关于Microshort :微短业界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界定。通俗的方法就是用万用表打在蜂鸣器档位量测(蜂鸣器档位的量测范围一般为0Ω——200Ω),用蜂鸣器测量不报警只有读数变化,甚至需要用更高的档位才有读数变化大家就默认为微短。而普通短路直接可以用蜂鸣器量测会报警。微短从电学的角度来说只有在高压强电流的情况才能击穿,反之低压弱电流则无法击穿,也就是说微短的测试需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足够强的电压电流。

> 4.Microshort的风险:从前面可以看出机器的原理PDM值超出偏差范围(10%)时才会将问题网络转入纯R测试,在PDM测试中,机台如果未发现PDM值超出偏差范围,所以不会将这个网络转入纯R测试。因此会漏测此微短(纯R是可以测试出微短的。)。而PDM 测试为什么不能发现微短的网络PDM值超出偏差范围,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PDM法测试时因为微短造成其信号无法完全通过,这时记录的PDM值是OK的(而事实是已经微短)所以在用纯R最后复测的时候也无法侦测。从目前的整个行业来说,这是目前所有非纯电阻测试机都会存在这种可能(如大家所了解的电容法,电感法,相位差法等),这是它的原理所决定的。

飞针测试机操作手册

《跳吧!跳吧!》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跳吧跳吧》,选自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共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跳吧跳吧》这一课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跳吧跳吧》是一首热烈欢快的具有舞曲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歌。 1、歌曲表现了人们在冬日晚宴上,围着火炉,拉起圆圈,快乐地歌舞时的热烈,欢乐情景。歌词内容富裕生活情趣,并带着幽默感,表现了歌舞当中相互娱乐的风趣。 2、歌曲是F大调,2/4拍,共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相似,比较紧凑密集,第二乐段节奏较宽,旋律较为舒展。 3、歌曲的明显特点是:连续切分节奏和曲调多处反复。乐句短小,多处重音,使节奏更加鲜明突出,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适合舞蹈动作。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波尔卡舞曲的形式及其特点,感受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必然联系。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歌曲《跳吧!跳吧!》的节奏、旋律、速度、曲式、情绪等特点,在歌唱和律动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音乐的美好。 (3)情感目标 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按节拍、按情绪唱好这首歌曲。 2、能正确的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表现歌曲。 四、说教法学法.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所以我想,通过以下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

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具体做法有: 1.创设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通过电子设备,和有感情的语言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探究心。 2.合作学习:新课程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学唱歌这一环节时,我充分渗透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如接唱等。这一学习方法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作能力得到发展。 3.积极评价: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发展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会用眼神、笑容、言语等即时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 4.角色扮演: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学习波尔卡舞蹈,并会请学生上前表演,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五、说教学过程 (写在黑板上)总的设计思路为:1、组织教学、情境导入 2、实践体验、学唱歌曲 3、启发诱导、对比欣赏 、创设舞台、展示自我4(一)、组织教学、情境导入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首先使用《跳吧跳吧》作 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跳吧跳吧》的伴奏音乐声中可自己创编动作,律动着走进音乐教室。其后,我会先展示出斯洛伐克的城堡、圣马丁大教堂等配有背景音乐的幻灯片,加上生动、神秘的语调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兴趣,引出斯洛伐克这个国家。并对其做简单介绍。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斯洛伐克民歌《跳吧跳吧》 (二)、实践体验、学唱歌曲此时进入带领学生观看视频,学习波尔 卡舞蹈,吸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范)紧接着带领学生学习波尔卡舞蹈:双手插腰,两只脚同时向上起跳,在跳的同时,左腿屈膝上提,接着左脚落地,两只脚踏三下,然后再换右脚做。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注意脚步要轻盈,两只脚都是前脚掌着地。 待学生学会后,用《跳吧跳吧》作为背景音乐,与学生一起跳波尔卡舞步。并及时对学生的舞蹈给予表扬鼓励。舞蹈结束后,告诉学生刚刚的舞蹈背景音乐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并且曾被风靡全球的俄罗斯方块选做背景音乐,这首音乐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跳吧跳吧》。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映像。(此时出示歌谱)并让学生带着“听听歌曲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一问题欣赏音乐。老师用钢琴弹唱歌曲。 2.学唱歌曲 总的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跟唱、模唱、和学生间互相指导来进行学习。跟唱即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模唱是全体学生用“la”来唱,帮助加强歌曲的音准

飞针检测

飞针检测部分是对进厂的电路板进行检测 什么是飞针测试: 飞针测试——就是利用4支探针对线路板进行高压绝缘和低阻值导通测试(测试线路的开路和短路)而不需要做测试治具,非常适合测试小批量样板。目前针床测试机测试架制作费用少则上千元,多则数万元,且制作工艺复杂,须占用钻孔机,调试工序较为复杂。而飞针测试利用四支针的移动来量度PCB的网络,灵活性大大增加,测试不同PCB板无须更换夹具,直接装P CB板运行测试程序即可。测试极为方便。节约了测试成本,减去了制作测试架的时间,提高了出货的效率。 “飞针”测试是测试的一些主要问题的最新解决办法。名称的出处是基于设备的功能性,表示其灵活性。飞针测试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低产量与快速转换(quick-t urn)装配产品的测试方法。以前需要几周时间开发的测试现在几个小时就可以了。对于处在严重的时间到市场(t ime-to-market)压力之下的电子制造服务(EMS, Elect ronic Manuf acturing Serv ices)提供商,这种后端能力大大地补偿了时间节省的前端技术与工艺,诸如连续流动制造和刚好准时的(just-in-tim e)物流。快速转换生产的不利之事是,PC B可以在各种环境下快速装配,取决于互连技术与板的密度。顾客经常愿意对这种表现额外多付出一点。可是,当PCB已经装配但不能在可接受的时间框架内测试,他们不愿意付出拖延的价格。不可接受的测试时间框架延误最终发货有两个理由。一个理由是缺乏灵活的硬件;第二个是在给定产品上所花的测试开发时间。 许多原设备制造商(OEM)在做传统上一样快并没有价格惩罚的电路板时,不愿意承担快速转换(f ast-turn)装配的费用。具有快速转换服务的EMS,但是不能在OEM的时间框架内出货的,一定要寻找一个解决方案。 什么是飞针测试? 飞针测试机是一个在制造环境测试PCB的系统。不是使用在传统的在线测试机上所有的传统针床(bed-of-nails)界面,飞针测试使用四到八个独立控制的探针,移动到测试中的元件。在测单元(UU T, unit under test)通过皮带或者其它UU T传送系统输送到测试机内。然后固定,测试机的探针接触测试焊盘(t est pad)和通路孔(v ia)从而测试在测单元(UU T)的单个元件。测试探针通过多路传输(multiplex ing)系统连接到驱动器(信号发生器、电源供应等)和传感器(数字万用表、频率计数器等)来测试UU T上的元件。当一个元件正在测试的时候,UU T上的其它元件通过探针器在电气上屏蔽以防止读数干扰(图一)。 飞针测试机可检查短路、开路和元件值。在飞针测试上也使用了一个相机来帮助查找丢失元件。用相机来检查方向明确的元件形状,如极性电容。随着探针定位精度和可重复性达到5-15微米的范围,飞针测试机可精密地探测UU T。 飞针测试解决了在PCB装配中见到的大量现有问题,如在开发时缺少金样板(golden st andard board)。问题还包括可能长达4-6周的测试开发周期;大约$10,000-$50,000的夹具开发成本;不能经济地测试少批量生产;以及不能快速地测试原型样机(prot oty pe)装配。这些情况说明,传统的针床测试机缺少测试低产量的低成本系统;缺乏对原型样机装配的快速测试覆盖;以及不能测试到屏蔽了的装配。 因为具有紧密接触屏蔽的UUT的能力和帮助更快到达市场(tim e-t o-m ark et)的能力,飞针测试是一个无价的生产资源。还有,由于不需要有经验的测试开发工程师,该系统可认为是节省人力的具有附加价值和时间节省等好处的设备。 测试开发与调试 编程飞针测试机比传统的ICT系统更容易、更快捷。例如,对GenRad的GRPI LOT系统,测试开发员将设计工程师的C A D数据转换成可使用的文件,这个过程需要1-4个小时。然后该新的文件通过测试程序运行,产生一个.IGE 和.SPC 文件,再放入一个目录。然后软件运行在目录内产生需要测试UU T的所有文件。短路的测试类型是从选项页面内选择。测试机在UU T上使用的参考点从CAD信息中选择。UU T放在平台上,固定。在软件开发完成后,该程序被“拧进去”,以保证选择到尽可能最佳的测试位置。这时加入各种元件“保护”(元件测试隔离)。一个典型的1000个节点的UU T的测试开发所花的时间是4-6 个小时。

最新飞针测试(经典篇)

飞针测试: 飞针测试——就是利用4支探针对线路板进行高压绝缘和低阻值导通测试(测试线路的开路和短路)而不需要做测试治具,非常适合测试小批量样板。目前针床测试机测试架制作费用少则上千元,多则数万元,且制作工艺复杂,须占用钻孔机,调试工序较为复杂。而飞针测试利用四支针的移动来量度PCB的网络,灵活性大大增加,测试不同PCB板无须更换夹具,直接装PCB板运行测试程序即可。测试极为方便。节约了测试成本,减去了制作测试架的时间,提高了出货的效率。 “飞针”测试是测试的一些主要问题的最新解决办法。名称的出处是基于设备的功能性,表示其灵活性。飞针测试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低产量与快速转换(quick-turn)装配产品的测试方法。以前需要几周时间开发的测试现在几个小时就可以了。对于处在严重的时间到市场(time-to-market)压力之下的电子制造服务(EMS,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提供商,这种后端能力大大地补偿了时间节省的前端技术与工艺,诸如连续流动制造和刚好准时的 (just-in-time)物流。快速转换生产的不利之事是,PCB可以在各种环境下快速装配,取决于互连技术与板的密度。顾客经常愿意对这种表现额外多付出一点。可是,当PCB已经装配但不能在可接受的时间框架内测试,他们不愿意付出拖延的价格。不可接受的测试时间框架延误最终发货有两个理由。一个理由是缺乏灵活的硬件;第二个是在给定产品上所花的测试开发时间。

许多原设备制造商(OEM)在做传统上一样快并没有价格惩罚的电路板时,不愿意承担快速转换(fast-turn)装配的费用。具有快速转换服务的EMS,但是不能在OEM的时间框架内出货的,一定要寻找一个解决方案。 什么是飞针测试? 飞针测试机是一个在制造环境测试PCB的系统。不是使用在传统的在线测试机上所有的传统针床(bed-of-nails)界面,飞针测试使用四到八个独立控制的探针,移动到测试中的元件。在测单元(UUT, unit under test)通过皮带或者其它UUT传送系统输送到测试机内。然后固定,测试机的探针接触测试焊盘(test pad)和通路孔(via)从而测试在测单元(UUT)的单个元件。测试探针通过多路传输(multiplexing)系统连接到驱动器(信号发生器、电源供应等)和传感器(数字万用表、频率计数器等)来测试UUT上的元件。当一个元件正在测试的时候,UUT上的其它元件通过探针器在电气上屏蔽以防止读数干扰(图一)。 飞针测试机可检查短路、开路和元件值。在飞针测试上也使用了一个相机来帮助查找丢失元件。用相机来检查方向明确的元件形状,如极性电容。随着探针定位精度和可重复性达到5-15微米的范围,飞针测试机可精密地探测UUT。 飞针测试解决了在PCB装配中见到的大量现有问题,如在开发时缺少金样板(golden standard board)。问题还包括可能长达4-6周的测试开发周期;大约$10,000-$50,000的夹具开发成本;

避雷器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避雷器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避雷器能释放雷电或兼能释放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能量保护电工设备免受瞬时过电压危害又能截断续流不致引起系统接地短路的电器装置。避雷器通常接于带电导线与地之间与被保护设备并联。当过电压值达到规定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立即动作流过电荷限制过电压幅值保护设备绝缘电压值正常后避雷器又迅速恢复原状以保证系统正常供电。避雷器避雷针原理避雷针分为被动/普通避雷针和主动/提前放电避雷针。提前放电避雷针主要由激发器从自然界的电场中吸收并贮存能量规范的避雷针安装使避雷针针尖与大地处于等电位状态。该避雷针保护范围比普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更大。雷闪发生前激发器与针尖之间的电位差大致相当于雷云与大地之间的电位它们之间的电压降使避雷针尖端放电从而产生一个早期的上升先导改变雷云的向下先导的走向将建筑物的落雷点转移到自身上来并迅速、安全地将雷电安全地泄放到大地避免建筑物受到雷击。避雷器的特点及作用避雷器的作用是用来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器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频暂态过电压冲击而损坏的一个电器。避雷器的类型主要有保护间隙、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保护间隙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一般用于配电系统、线路和变电所进线段保护。阀型避雷器与氧化锌避雷器用于变电所和发电厂的保护在500KV及以下系统主要用于

限制大气过电压在超高压系统中还将用来限制内过电压或作内过电压的后备保护。开放式间隙避雷器间隙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弧放电技术当电极间的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击穿空气电弧在电极上进行爬电。优点放电能力强通流量大可以达到100KA漏电流小热稳定性好缺点残压高反映时间慢存在续流工艺特点由于金属电极在放电时承受较大电流所以容易造成金属的升华使放电腔内形成金属镀膜影响避雷器的启动和正常使用。放电电极的生产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外一些避雷器生产企业电极的主要成分是钨金属的合金。工程应用该种结构的避雷器主要应用在电源系统做B 级避雷器使用。但由于避雷器自身的原因容易引起火灾避雷器动作后飞出脱离配电盘等事故。根据型号的不同适合与各种配电制式。工程安装时一定要考虑安装距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和事故。密闭式间隙避雷器优点放电电流大测试最大50KA实际测量值漏电流小无续流无电弧外泻热稳定性好缺点残压高反映时间慢工艺特点石墨为主要材料产品内采用全铜包被解决了避雷器在放电时的散热问题不存在后续电流问题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电弧的产生且残压与开放式间隙避雷器比较要低很多。工程应用该种避雷器应用在各种B、C类场合与开放式间隙比较不用考虑电弧问题。根据型号的不同该种产品适合与各种配电制式。登高电气有限公司为社会提供了最全面最先进的防雷产品登

TAKAYA飞针测试

TAKAYA飞针测试 TAKAYA飞针测试飞针测试的开路测试原理和针床的测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两根探针同时接触网络的端点进行通电,所获得的电阻与设定的开路电阻比较,从而判断开路与否。但短路测试原理与针床的测试原理是不同的。TAKAYA飞针测试 APT-7400CN(FPT)可以检测的项目如下: 1.缺件 2.桥连 3.小焊点短路 4组件下面短路 5空焊 6组件常数不对 7组件特性不良 8组件种类错误 9组件极性错误 解决了针盘在线测之烦恼问题的飞针测试仪APT-7400CN TAKAYA的APT-7400CN是以移动探针方式进行测试的飞针在线测试仪。机器不需要任何针床夹具,与使用针床式在线测相比,可以大大节约测试成本。 机器针对脚间距在0.5mm(20mil)以下的焊盘也能用测针进行测试。超高密度SMT板也能检测,就是电路板的设计发生多次变更,也只要修正一下测试程序就可轻松对应。 机内还备有简易AOI检测功能,对未显示出电气特性的元器件缺件和安装错位,能以光学外观检测方式加以检出。 综上所述,APT-7400CN在SMT电路板检测和组装质量保证中显示出超群的威力!且特别方便运用于试生产板和中、小批量电路板的测试工序之中。 飞针测试机作用: 在SMT电路板测试和质量保证中显示威力的飞针在线测试系统对于高密度SMT电路板,仅使用目测手段、外观检测机(AOI)和功能测试仪,想要找到板上所有的不良是不可能的!此外,不良板的修理工序越往后道工程推移,修理的成本费用就越昂贵!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提高SMT板的质量,在世界各地的电路板组装在线已广泛使用在线测试仪。因此,

在线测工序也显示出了日倶增的重要性! 不过,传统的针床式在线测需根据不同电路板,分别制作高价的测试夹具。且对于间距小于1.27 mm(50mil)的焊点,几乎无法制作夹具。另外,已对做好了的针床,当电路板的焊盘设计发生变更时,将面临重新制作针床等颇烦脑筋的问题!APT-7400CN是以移动探针方式检测电路板之新型在线测试仪。测针在X,Y和Z方向一边移动一边检测电路板,所以无需使用高价针盘和其它检测夹具。使用本机后,既可减少制作针盘和测试夹具的成本,又能方便地对试产电路板和中小批量板进行测试。 工作原理: APT-7400CN是以移动探针方式检测电路板之新型在线测试仪。测针在X、Y和Z方向一边移动一边检测电路板,所以无需使用高价针盘和其它检测夹具。使用本机之后,既可减少制作针盘和测试夹具的成本,又能方便地对试产电路板和中小批量板进行测试。测针准确接触细小间距之测试点。对针盘夹具所不能竖针的高密度SMT电路板,机器也能简单、方便地以编程方式测试。另对光学、目视和功能检测所不能找到的微细焊点短路及组件常数错误等不良,机器都能精确地加以检出.本机实现了世界最高水平的测试速度和测针定位精度,且测试编程之方式也非常简单。 飞针测试市场之占有率、技术水准、机械可靠性等各方面均居世界第一的TAKAYA研发出机型APT-7400CN。既可减少SMT板等各种组装板的测试成本,又能在电路板的产品质量保证上做出卓越贡献。 飞针测试过程的测试和调试 在软件开发和装载完成以后,开始典型的飞针测试过程的测试调试。调试是测试开发员接下来的工作,需要用来获得尽可能最佳的UUT测试覆盖。在调试过程中,检查每个元件的上下测试极限,确认探针的接触位置和零件值。典型的1000个节点的UUT调试可能花6-8小时。飞针测试机的开发容易和调试周期短,使得UUT的测试程序开发对测试工程师的要求相当少。在接到CAD数据和UUT准备好测试之间这段短时间,允许制造过程的最大数量的灵活性。相反,传统ICT的编程与夹具开发可能需要160小时和调试16-40 小时。由于设定、编程和测试的简单与快速,实际上非技术装配人员,而不是工程师,可用来操作测试。也存在灵活性,做到快速测试转换和过程错误的快速反馈。还有,因为夹具开发成本与飞针测试没有关系,所以它是一个可以放在典型测试过程前面的低成本系统。并且因为飞针测试机改变了低产量和快速转换装配的测试方法,通常需要几周开发的测试现在数小时就可

避雷器的结构及原理(图文) 民熔

避雷器 避雷器的作用当雷电过电压沿架空线路侵入变配电所或其他建筑物内时,将发生闪络,甚至将电气设备的绝缘击穿。因此,假如在电气设备的电源进线端并联一种保护设备即避雷器,如图1,当过电压值达到规定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立即动作,流过电荷,限制过电压幅值,保护设备绝缘;电压值正常后,避雷器又迅速恢复原状,以保证系统正常供电 避雷器的保护作用基于三个前提: 1、伏秒特性与被保护绝缘的伏秒特性有良好的配合 2、保证其残压低于被保护绝缘的冲击电气强度 3、被保护绝缘必须处于该避雷器的保护距离之内避雷器的要求: 1、正常运行时不放电,过电压时放电正确动作 2、放电后要有自恢复功能

避雷器连续工作电压相关参数:允许长期工作电压。应等于或大于系统的最高相电压。 额定电压(“kV”:可在短时间内使用最大工作电压(“灭弧电压”)。缓冲器可以在工作电压下放电并关闭电弧。没有游客留下的脚印!这是设计长时间保护装置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工作频率允许电压性能:指示氧化锌在规定条件下抵抗过电压的能力。 额定放电电流(“Ka”:用于隔离避雷器电平的放电电流峰值不应超过220kV及以下的5ka残压。也就是说,在冲击电流的影响下,避雷针两端产生的电压可以理解为避雷针两端承受的最大电压。 避雷器的分类和结构适用于阀式、管式和有限金属氧化物保护形式。 阀门避雷针主要分为两类:普通阀门避雷针和磁力鼓风机避雷针。提克。莱斯常用的阀门避雷器为FS、FZ系列,磁力风机避雷器为FCD、FZ系列FCZ.莱斯阀门防雷装置型号中使用的符号如下: 动力站:y回路:d—旋转电机:c—带磁风机放电间隙。 阀挡板主要由一平面火花间隙串联在碳化硅电阻板(阀板)上组成。平面火花空间安装在密封陶瓷管内,并设有连接螺栓。在保险杠中,它具有高电压强度和低电压强度的非

PCB原理图的反推过程全解

PCB原理图的反推过程全解 PCB抄板,业界也常被称为电路板抄板、电路板克隆、电路板复制、PCB克隆、PCB逆向设计或PCB反向研发。 即在已有电子产品实物和电路板实物的前提下,利用反向研发技术手段对电路板进行逆向解析,将原有产品的PCB文件、物料清单(BOM)文件、原理图文件等技术文件以及PCB 丝印生产文件进行1:1的还原。然后再利用这些技术文件和生产文件进行PCB制板、元器件焊接、飞针测试、电路板调试,完成原电路板样板的完整复制。 对于PCB抄板,很多人不了解,到底什么是PCB抄板,有些人甚至认为PCB抄板就是山寨。而山寨在大家的理解中,就是模仿的意思,但是PCB抄板绝对不是模仿,PCB抄板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国外最新的电子电路设计技术,然后吸收优秀的设计方案,再用来开发设计更优秀的产品。 随着抄板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今天的PCB抄板概念已经得到更广范围的延伸,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电路板的复制和克隆,还会涉及产品的二次开发与新产品的研发。 PCB抄板的过程通过对技术资料文件的提取和部分修改,可以实现各类型电子产品的快速更新升级与二次开发,根据抄板提取的文件图与原理图,专业设计人员还能根据客户的意愿对PCB进行优化设计与改板。也能够在此基础上为产品增加新的功能或者进行功能特征的重新设计,这样具备新功能的产品将以最快的速度和全新的姿态亮相,不仅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也在市场中赢得了先机,为客户带来的是双重的效益。 无论是被用作在反向研究中分析线路板原理和产品工作特性,还是被重新用作在正向设计中的PCB设计基础和依据,PCB原理图都有着特殊的作用。 那么,根据文件图或者实物,怎样来进行PCB原理图的反推,反推过程是怎么样的?有哪些该注意细节呢? 反推步骤

pcb飞针测试

优化测试数据,提高飞针测试的真实性和工作效率2008-6-4 15:16:07 资料来源:PCB制造科技作者: 摘要:移动探针测试(飞针测试)是一种有效的印制板最终检验方法。它能根椐用户设计的网络逻辑关系来判断印制板的电连接性能是否与用户的设计一致。它的操作可以说是完全依靠软件的应用,软件应用得合理测试就会发挥最大的优势。一般情况下用户不是十分了解测试的实现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只注意他的设计是否与他预期的目标一致。因此他们所提供的印制板加工资料有时就不太适合我们的实际操作,或者是在我们操作时达不到最佳的工作效率。这就要求我们的技术人员对用户的资料进行优化以提高测试的真实性和工作效率。 一.概述 一般而言,印制板测试主要有两中方法。一种是针床通断测试,另一种是移动探针测试(flying probe test system)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飞针测试。对于针床通断测试而言,它是针对待测印制板上焊点的位置,加工若干个相应的带有弹性的直立式接触探针真阵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针床),它是通过压力与探针相连接。探针另一端引人测试系统,完成接电源、电和信号线、测量线的连接。从而完成测试。这种测试方法受印制板上焊点间距的限制很大。众所周知,印制板的布线越来越高,导通孔孔径、焊盘越来越小。随着BGA的I/O 数不断增加,它的焊点间距不断减小。 对针床测试所用的测试针的直径要求越来越细。探针的直径越来越细,它的价格就越昂贵。无疑印制板的测试成本就相应的增加许多。另外,针床测试一般都需要钻测试模板.但是针床通断测试的测试速度要比移动探针测试快的多。 移动探针测试是根据印制板的网络逻辑来关系,利用2-4-8根可以在印制板板面上任意移

PCBA检测工艺规范

PCBA检测工艺规范 (V1.0) C3-BZ-010 (01)

修改记录 版本号 日期 修改内容修改说明编写单位V0.1 2008.03.11 全部创建通号公司 V0.2 2008.03.25 根据《工艺评审报告》(PBY-0009-2008) 提出的修改要求进行了更新 版本更新通号公司 V1.0 2008.04.12 根据《文件审核记录单》 (WGTS066C-0017)提出的修改要求进 行了更新 版本更新,提交稿通号公司

目录 修改记录 (1) 目录 (2) 1.目的 (3) 2.适用范围 (3) 3.适用人员 (3) 4.参考文件 (3) 5.名词/术语 (3) 6.PCBA检测技术与检测工艺 (4) 6.1.PCBA检测工艺流程 (4) 6.2.检测技术∕工艺概述 (4) 6.3.组合检测工艺方案 (9)

1.目的 1.1.1.1.本规范规定了PCBA检测的主要技术手段和组合检测方案。 2.适用范围 2.1.1.1.本规范适用于庞巴迪产品PCBA工艺检测方案的指导。 3.适用人员 3.1.1.1.本规范适用于负责PCBA检测方案整体规划的工艺人员。 4.参考文件 4.1.1.1.在线测试技术的现状和发展鲜飞《电子与封装》(2006年第 6期)。 4.1.1.2.SMT测试技术鲜飞《电子与封装》(2003年第3期)。 5.名词/术语 5.1.1.1.SPI:Solder Pasting Inspection的简称,即焊膏涂敷检测。 5.1.1.2.AOI: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的简称,即自动光学检查。 5.1.1.3.AXI:Automatic X-ray Inspection的简称,俗称X-ray,即自动X射 线检查。 5.1.1.4.ICT:In—Circuit—Tester的简称,即自动在线检测仪。 5.1.1.5.FP:Flying Probe的简称,即飞针检测。 5.1.1. 6.FT:Functional Tester的简称,即功能检测。 5.1.1.7.比对卡:一种检查PCB插件或焊接结束后缺件、错件、极性相反 等组装缺陷的简易工装,在薄片状防静电材料上对应于PCB通孔 插装器件的位置打上相应形状的孔,将其放在插装完成的PCB板 上便可以简易地目测插装器件的正确与否。

避雷器的分类及结构 图文 民熔

避雷器的分类及结构避雷器的分类及结构常用避雷器的形式有阀式、管式、保护间限金属氧化物等。 避雷器的介绍 氧化锌避雷器 HY5WS-17/50氧化锌避雷器 10KV高压配电型 A级复合避雷器 产品型号: HY5WS- 17/50 额定电压: 17KV 产品名称:氧化锌避雷器 直流参考电压: 25KV 持续运行电压: 13.6KV 方波通流容量: 100A 防波冲击电流: 57.5KV(下残压) 大电流冲击耐受: 65KA 操作冲击电流: 38.5KV(下残压) 注:高压危险!进行任何工作都必须先切断电流,严重遵守操作规程执行各种既定的制度慎防触电与火灾事故。 使用环境: a.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米;

b.环境温度:最高不高于+40C- -40C; C.周围环境相对湿度:平均值不大于85%; d.地震强度不超过8级; e.安装场所:无火灾、易燃、易爆、严重污秽、化学腐蚀及剧烈震动场所。 体积小、重量轻,耐碰撞运输无碰损失,安装灵活特别适合在开关柜内使用 民熔 HY5WZ-17/45高压氧化锌避雷器 10KV电站型金属氧化锌避雷器

民熔 35KV高压避雷器 HY5WZ-51/134户外电站型 氧化锌避雷器复合型 (1)阀式避雷器阀式避雷器主要分为普通阀式避雷器和磁吹阀式避雷器两大类。普通阀式避雷器有FS和FZ两种系列;磁吹阀式避雷器有FCD和FCZ两种系列。阀式避雷器型号中的符号含义如下:F-阀式避雷器;

(2) S配(变)电作用; Z-电站用; Y-线路用: D-旋转电机用: C-具有磁吹放电间隙。阀式避雷器主要由平板火花间隙与碳化硅电阻片(阀片)串联而成,装在密封的瓷管内,外壳有接线螺栓供安装用。避雷器中的碳化硅电阻具有非线性特性,在正常电压时其阻值很大,过电压时其阻值随之变小。 阀式避雷器在正常的工频电压作用下火花间隙不被击穿,但在雷电波过电压下,避雷器的火花间隙被击穿;碳化硅电阻的阻值随之变得很小,雷电波巨大的雷电流顺利地通过电阻流入大地中,电阻阀片对尾随雷电流而来的工频电压呈现了很大的电阻,从而工频电流被火花间隙阻断,线路恢复正常运行。 由此可见,电阻阀片和火花间隙的密切配合使避雷器很像--个阀],对于雷电流“阀门”打开,对于工频电流“阀门”则关闭,故称之为阀式避雷器FS系列阀式避雷器的结构如图2,此系列避雷器阀片直径较小,通流容量较低,一般用于保护变配电设备和线路。 FZ系列阀式避雷器的结构如图2 (b)示,此系列避雷器阀片直径较大,且火花间隙并联了具有非线性的碳化硅电阻,通流容量较大,一般用于保护35kV及以上大、中型工厂中总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备。

PCB飞针测试

PCB飞针测试 什么是飞针测试?飞针测试是一个检查PCB电性功能的方法(开短路测试)之一。飞测试机是一个在制造环境测试PCB的系统。不是使用在传统的在线测试机上所有的传统针床(bed-of-nails)界面,飞针测试使用四到八个独立控制的探针,移动到测试中的元件。在测单元(UUT,unitundertest)通过皮带或者其它UUT传送系统输送到测试机内。然后固定,测试机的探针接触测试焊盘(testpad)和通路孔(via)从而测试在测单元(UUT)的单个元件。测试探针通过多路传输(multiplexing)系统连接到驱动器(信号发生器、电源供应等)和传感器(数字万用表、频率计数器等)来测试UUT上的元件。当一个元件正在测试的时候,UUT 上的其它元件通过探针器在电气上屏蔽以防止读数干扰。 飞针测试程式的制作的步骤: 方法一 第一:导入图层文件,检查,排列,对位等,再把两个外层线路改名字为fronrear.内层改名字为ily02,ily03,ily04neg(若为负片),rear,rearmneg。 第二:增加三层,分别把两个阻焊层和钻孔层复制到增加的三层,并且改名字为fronmneg,rearmneg,mehole.有盲埋孔的可以命名为met01-02.,met02-05,met05-06等。 第三:把复制过去的fronmneg,rearmneg两层改变D码为8mil的round。我们把fronmneg叫前层测试点,把rearmneg叫背面测试点。 第四:删除NPTH孔,对照线路找出via孔,定义不测孔。

第五:把fron,mehole作为参考层,fronmneg层改为on,进行检查看看测试点是否都在前层线路的开窗处。大于100mil的孔中的测试点要移动到焊环上测试。太密的BGA处的测试点要进行错位。可以适当的删除一些多余的中间测试点。背面层操作一样。 第六:把整理好的测试点fronmneg拷贝到fron层,把rearmneg拷贝到rear 层。 第七:激活所有的层,移动到10,10mm处。 第八:输出gerber文件命名为fron,ily02,ily03,ily04neg,ilyo5neg,rear,fronmneg,rearmneg,mehole,met01-02,met02-09,met09-met10层。 然后用Ediapv软件 第一:导如所有的gerber文件fron,ily02,ily03,ily04neg,ilyo5neg,rear,fronmneg,rearmneg,mehole,met01-02,met02-09,met09-met10层。 第二:生成网络。netannotationofartwork按扭。 第三:生成测试文件.maketestprograms按扭,输入不测孔的D码。 第四:保存, 第五:设置一下基准点,就完成了。然后拿到飞针机里测试就可以了。 个人感觉:1、用这种方法做测试文件常常做出很多个测试点来,不能自动删除

飞针测试原理(1)

飞针测试原理 飞针测试的开路测试原理和针床的测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两根探针同时接触网络的端点进行通电,所获得的电阻与设定的开路电阻比较,从而判断开路与否。但短路测试原理与针床的测试原理是不同的。由于测试探针有限(通常为4∽32根探针),同时接触板面的点数非常小(相应4∽32点),若采用电阻测量法,测量所有网络间的电阻值,那么对具有N个网络的PCB而言,就要进行N2/2次测试,加上探针移动速度有限,一般为10点/秒到50点/秒,不同的测试方法有:充/放电时间(Charge/discharge rise time)法、电感测量(Field measurement)法、电容测量(Capacitance measurement)法、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和相邻网(Adjacency)法、自适应测试(Adaptive measuring)法等等。 1.1充/放电时间法 每个网络的充/放电时间(也称网络值,net value)是一定的。如果有网络值相等,它们之间有可能短路,仅需在网络值相等的网络测量短路即可。它的测试步骤是,首件板:全开路测试→全短路测试→网络值学习;第二块以后板:全开路测试→网络值测试,在怀疑有短路的地方再用电阻法测试。这种测试方法的优点是测试结果准确,可靠性高;缺点是首件板测试时间长,返测次数多,测试效率不高。最有代表性的是MANIA公司的SPEEDY机。 1.2电感测量法 电感测量法的原理是以一个或几个大的网络(一般为地网)作为天线,在其上施加信号,其他的网络会感应到一定的电感。测试机对每个网络进行电感测量,比较各网络电感值,若网络电感值相同,有可能短路,再进行短路测试。这种测试方法只适用于有地电层的板的测试,若对双面板(无地网)测试可靠性不高;在有多个大规模网络时,由于有一个以上的探针用于施加信号,而提供测试的探针减少,测试效率底,优点是测试可靠性较高,返测次数低。最有代表性的是ATG公司的A2、A3型机,为弥补探针数量,该机配有8针和16针,提高测试效率。 1.3电容测量法 这种方法类似于充/放电时间法。根据导电图形与电容的定律关系,若设置一参考平面,导电图形到它的距离为L,导电图形面积为A,则C=εA/L。如果出现开路,导电图形面积减少,相应的电容减少,则说明有开路;如果有两部分导电图形连在一起,电容响应增加,说明有短路。在开路测试中,同一网络的各端点电容值应当相等,如不相等则有开路存在,并记录下每个网络的电容值,作为短路测试的比较。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试效率高,不足之处是完全依赖电容,而电容受影响因数较多,测试可靠性低于电阻法,特别是关联的电容和二级电容造成的测量误差,端点较少的网络(如单点网络)的测试可靠性较低。目前采用这种测试方法的有HIOKI和NIDEC READ公司的飞针测试机。 1.4相位差方法 此方法是将一个弦波的信号加入地层或电层,由线路层来取得相位落后的角度,从而取得电容值或电感值。测试步骤是首件板先测开路,然后测其他网络的相位差值,最后测

PCB电测技术分析

PCB电测技术分析 PCB电测技术分析 一、电性测试 PCB板在生产过程中,难免因外在因素而造成短路、断路及漏电等电性上的瑕疵,再加上PCB不断朝高密度、细间距及多层次的演进,若未能及时将不良板筛检出来,而任其流入制程中,势必会造成更多的成本浪费,因此除了制程控制的改善外,提高测试的技术也是可以为PCB制造者提供降低报废率及提升产品良率的解决方案。 在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因瑕疵而造成成本的损失,在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程度,越早发现则补救的成本越低。" The Rule of 10's "就是一个常被用来评估PCB在不同制程阶段被发现有瑕疵时的补救成本。举例而言,空板制作完成后,若板中的断路能实时检测出来,通常只需补线即可改善瑕疵,或者至多损失一片空板;但是若未能被检测出断路,待板子出货至下游组装业者完成零件安装,也过炉锡及IR重熔,然而却在此时被检测发现线路有断路的情形,一般的下游组装业者会向让空板制造公司要求赔偿零件费用、重工费、检验费等。若更不幸的,瑕疵的板子在组装业者的测试仍未被发现,而进入整体系统成品,如计算机、手机、汽车零件等,这时再作测试才发现的损失,将是空板及时检出的百倍、千倍,甚至更高。因此,电性测试对于PCB业者而言,为的就是及早发现线路功能缺陷的板子。 下游业者通常会要求PCB制造厂商作百分之百的电性测试,因此会与PCB制造厂商就测试条件及测试方法达成一致的规格,因此双方会先就以下事项清楚的定义出来: 1、测试资料来源与格式 2、测试条件,如电压、电流、绝缘及连通性 3、设备制作方式与选点 4、测试章 5、修补规格 在PCB的制造过程中,有三个阶段必须作测试: 1、内层蚀刻后 2、外层线路蚀刻后 3、成品 每个阶段通常会有2~3次的100%测试,筛选出不良板再作重工处理。因此,测试站也是一个分析制程问题点的最佳资料收集来源,经由统计结果,可以获得断路、短路及其它绝缘问题的百分比,重工后再行检测,将数据资料整理之后,利用品管方法找出问题的根源,加以解决。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最佳答案 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迅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而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电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电荷,所以,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这样,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人大地,使其不对高层建筑构成危险,保证了它的安全. 避雷针 唐代《炙毂子》一书在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一位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层顶上,就可以主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屋顶上所设置的鱼尾开头的瓦饰,实际上兼作避雷之用,可认为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而早在以前,中国已经有了避雷针,一般以龙头为装饰,龙嘴里有避雷针头。 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别·戴马甘兰1688年所著的《中国新事》一书中记有:中国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结一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种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的时刻就大显神通,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线睛行至地底,避免雷电击毁建筑物。这说明,中国古代建筑上的如雷装置,在大批量和结构上已和现代避雷针基本相似。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铜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在成功地进行了捕捉雷电的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在研究闪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的一致性时,他就从两者的类比中作出过这样的推测:既然人工产生的电能被尖端吸收,那么闪电也能被尖端吸收。他由此设计了风筝实验,而风筝实验的成功反过来又证实了他的推测。他由此设想,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种尖端装置,就有可能把雷电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把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然后用一根导线与铁棒底端连接。再将导线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协装置称为避雷针。经过试用,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避雷针的发明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 而避雷针在最初发明与推广应用时,教会曾把它视为不祥之物,说是装上了富兰克林的这种东西,不但不能避雷,反而会引起上帝的震怒而遭到雷击,但是,在费城等地,拒绝安置避雷针的一些高大教堂在大雷雨中相继遭受雷击。而比教堂更高的建筑物由于已装上避雷针,在大雷雨中却安然无恙。

飞针测试原理

飞针测试机原理 三句离不开本行,今天给大家介绍下各种测试机的测试原理,我们公司代理的是日本的MICROCRAFT公司生产的EMMA飞针测试机,就是正常检测一块PCB板的开,短路情况. 飞针测试的开路测试原理和针床的测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两根探针同时接触网络的端点进行通电,所获得的电阻与设定的开路电阻比较,从而判断开路与否。 但短路测试原理与针床的测试原理是不同的。由于测试探针有限(通常为4∽32根探针),同时接触板面的点数非常小(相应4∽32点),若采用电阻测量法,测量所有网络间的电阻值,那么对具有N个网络的PCB而言,就要进行N2/2次测试,加上探针移动速度有限,一般为10点/秒到50点/秒,不同的测试方法有:充/放电时间(Charge/discharge rise time)法、电感测量(Field measurement)法、电容测量(Capacitance measurement)法、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和相邻网(Adjacency)法、自适应测试(Adaptive measuring)法等等。 1.1充/放电时间法 每个网络的充/放电时间(也称网络值,net value)是一定的。如果有网络值相等,它们之间有可能短路,仅需在网络值相等的网络测量短路即可。它的测试步骤是,首件板:全开路测试→全短路测试→网络值学习;第二块以后板:全开路测试→网络值测试,在怀疑有短路的地方再用电阻法测试。这种测试方法的优点是测试结果准确,可靠性高;缺点是首件板测试时间长,返测次数多,测试效率不高。最有代表性的是MANIA公司的SPEEDY机。 1.2电感测量法

避雷器分类及作用

1开放式间隙避雷器 间隙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弧放电技术,当电极间的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击穿空气电弧在电极上进行放电。 优点:放电能力强,通流量大(可以达到100KA)漏电流小 热稳定性好 缺点:残压高,反映时间慢,存在续流 工艺特点:由于金属电极在放电时承受较大电流,所以容易造成金属的升华,使放电腔内形成金属镀膜影响避雷器的启动和正常使用。放电电极的生产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外一些避雷器生产企业,,电极的主要成分是钨金属的合金。 工程应用:该种结构的避雷器主要应用在电源系统做B级避雷器使用。但由于避雷器自身的原因容易引起火灾,避雷器动作后(飞出)脱离配电盘等事故。根据型号的不同适合与各种配电制式。 工程安装时一定要考虑安装距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和事故。 2密闭式间隙避雷器 现在国内市场有一种多层石墨间隙避雷器,这种避雷器主要利用的是多层间隙连续放电,每层放电间隙相互绝缘,这种叠层技术不仅解决了续流问题而且是逐层放电,无形中增大了产品自身的通流能力。 优点:放电电流大测试最大50KA(实际测量值)漏电流小 无续流无电弧外泻热稳定性好 缺点:残压高,反映时间慢 工艺特点:石墨为主要材料,产品内采用全铜包被解决了避雷器在放电时的散热问题,不存在后续电流问题,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电弧的产生,且残压与开放式间隙避雷器比较要低很多。 工程应用:该种避雷器应用在各种B、C类场合,与开放式间隙比较不用考虑电弧问题。根据型号的不同该种产品适合与各种配电制式。 3开放式放电管避雷器 开放式放电管避雷器,实质与开放式间隙避雷器是一样的产品,都属于空气放电器。但是与间隙放电器比较它的通流能力就降了一个等级。 优点:体积小通流能力强(10-15KA)漏电流小无电弧喷泻 缺点:残压较高有续流产品一致性差(启动电压、残压)反映时间慢。 4密闭式气体放电管 密闭式气体放电管也叫惰性气体放电管,主要是内部充盈了惰性气体,放电方式是气体放电,靠击穿气体来起到一次性泻放电流的目的。一般有2极和3极两种结构。外型与上图相似。 优点:体积小(气体管可以很小)通流量大无电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