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学习知识重点情况总结

中级会计学习知识重点情况总结
中级会计学习知识重点情况总结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1、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已经变更,不得随意改变)

2、政策变更条件:法律要求变更;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相关信息。

3、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本期事项与前期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4、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设计损益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5、会计政策变更不涉及应交税费的调整。但追溯调整如果涉及暂时性差异,应考虑递延所得税。

6、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

7、会计政策变更: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对子公司投资由权益法变更为成本法核算;

8、会计估计变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变更;

·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的变更;

·公允价值的确定;

9、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要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11、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

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2、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

·日后取得证据,表明某项资产负债表日发生减值或需要调整原减值;·日后进一步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出售资产的收入;·日后发现财务报告舞弊或差错。

3、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日后发行股票或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日后企业利润分配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4、日后调整事项不调整货币资金项目。

5、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涉及损益的,直接调整相关科目。

·还要调增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

财务报告

1、控制:

·通过涉入被投资方的活动享有的可变回报;

·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力,并能够运用此权力影响回报金额。

2、合并财务报表编制

一、调整分录

(一)对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调整

假定管理用固定资产为例,假定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投资当年

借:固定资产—原价

贷: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管理费用(当年按公允价值应补提折旧)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二)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当年

调整子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例: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本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本年

二、与股权投资相关的抵消分录

(一)长投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消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未分配利润—年末

商誉(借方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持股比例)(二)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长投投资收益的抵消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年末

三、债权债务抵消

A计提的坏账抵消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B冲回的抵消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四、内部销售业务抵消

(一)内部销售商品抵消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成本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净利)

(二)存货跌价准备抵消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抵消因本期销售存货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抵消个别报表中确定的减值损失: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五、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合并抵消

(一)未发生报废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抵消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原价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本期购入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A一方销售商品,另一方购入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

借:营业收入(本期内部交易产生收入)

贷:营业成本(本期内部交易产生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本期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B一方固定资产,另一方购入后仍作为固定资产

借:营业外收入

贷:固定资产—原价(本期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本期多计提折旧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等

(二)发生变卖或报废情况下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

注:将上述分录中“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用“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项目代替。

贷:营业外收入(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的未实现销售利润)

借:营业外收入(期初累计多提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营业外收入(本期多提折旧)

贷:管理费用

3、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增加在子公司中的权益性投资,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应当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下的“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之下的“其中: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投资收到的现金”。

4、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支付现金股利或利润,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应当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下的“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之下的“其中:子公司支付给少数股东的股利、利润”。

5、特殊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会计处理

·追加投资

合并报表中,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股权,按该股权在购买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公允与账面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其他权益变动、资本公积——其他权益变动转为购买日所属当期收益。

若原投资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存在合并报表调整。

·不丧失控制权下处置部分子公司长投

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投对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不足的冲减留存收益。

·子公司少数股东增资导致母公司股权稀释

母公司按增资前股权比例计算器在增资前子公司账面净资产中享有份额,与按增值后股权比例计算在增资后子公司账面净资产中享有份额差额,计入资本公积,不足的冲减留存收益。

外币折算

1、即期汇率:人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

2、单纯的外币兑换业务或涉及外币兑换的交易事项,按交易实际采用的汇率(即银行买入价或卖出价)这算。

3、企业收到以外币投入的资本,采用交易发生时即期汇率这算。

4、企业因经营环境变化变更记账本位币的,采用变更当日即期汇率折算。

5、期末调整汇兑差额的计算思路:

①外币账户的期末外币余额=期初外币余额+本期增加外币发生额-本期减少外币发生额

②调整后记账本位币余额=期末外币余额①*期末即期汇率

③汇兑差额=调整后记账本位币余额-调整前记账本位币余额

6、可供出售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汇兑差额——当期损益;

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金融资产汇兑差额——其他综合收益。7、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满足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研发支出。

8、预付账款、预收账款属于非货币性项目。

9、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采用交易发生时的机器汇率折算,不改变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

10、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

所有者权益除“未分配利润”外——发生时即期汇率;

利润表中收入、费用——交易发生时即期汇率/近似汇率;

按照上述规定这算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下列示。

11、母公司应分担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其他综合收益”下列示。

政府补助

1、政府补助,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2、政府补助主要形式: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无偿划拨的非货币性资产。

3、与收益相关政府补助:(按实际收到或应收金额确认)

·补偿以后期间相关费用或损失——递延收益,

以后期间分期摊销——营业务收入。

·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营业外收入。

4、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公允入账,否则按名义金额(即1元)·取得时确认递延收益,在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营业外收入。

·相关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或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毁损,将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营业外收入)5、难以区分的,划分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

2、公允价值计量:

·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3、换入资产成本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公允+换出增销-换入增进+支付的计入换入资产

成本的相关税费

·账面价值计量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账面+换出增销-换入增进+支付的计入换入资产

成本的相关税费

4、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公允价值计量

每项换入资产成本=该项资产公允/换入资产公允总额*换入资产成本

总额

或有事项

1、或有事项确认为预计负债:

·该义务时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可能性>50%,很可能、基础确定)

2、或有事项确认为资产通过“其他应收款”核算,不能冲减“预计负债”科目余额。

3、预计负债的计量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风险和不确定性;

·货币时间价值;

·未来事项

4、或有事项处理

(一)未决诉讼、仲裁

借:管理费用(诉讼费)

营业外支出(赔偿支出)

贷:预计负债

(二)担保债务

借:营业外支出(担保损失)

贷:预计负债

(三)产品质量保证

·计提保修费

借:销售费用

贷:预计负债

·实际发生时

借:预计负债

贷:银行存款等

5、亏损合同

预计负债——执行合同发生的损失和撤销合同发生的损失较低者。6、因辞退福利确认的预计负债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债务重组

1、现金清偿债务

·债权人处理

借:银行存款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借方差额)贷:应收账款等

资产减值损失(贷方差额)

2、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债权人处理

借:**资产(公允+相关税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等

银行存款(支付税费)

资产减值损失(贷方差额)

3、债务转为资本

·债务人

借:应付账款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债权人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贷:应收账款

资产减值损失(贷方差额)

4、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债务人

借:应付账款

贷:应付账款——债务重组(公允价值)预计负债(或有应付金额)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债权人

借:应收账款——重组债务(公允价值)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贷:应收账款等

资产减值损失(贷方差额)

股份支付

1、股份支付,企业为了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

2、授予日:股份协议获得批准的日期。

3、权益结算: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

现金结算:现金股票增值权。

4、股份支付处理

(一)授予日

除了立即可行权的股份支付外,无论权益结算还是现金结算,授予日不做会计处理。

(二)等待期内

·权益结算:授予日权益工具公允价值——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确认后续公允价值变动。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现金结算:每个资产负债标日权益工具公允重新计量。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三)可行权之后

·权益结算:不再调整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

·现金结算:不再确认成本费用,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公允价值的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

借:公允价值变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四)回购股权用于职工期权激励

·回购股份

借:库存股(回购股份全部支出)

贷:银行存款

·确认成本费用(等待期内处理)

·职工行权

借:银行存款(收到股票价款)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待期内累计数)

贷:库存股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无形资产

1、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计入无形资产。

2、难以合理分配的,全部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3、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计入房屋成本,作为存货核算。

4、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5、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不需要摊销,但应当至少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若减值,计提减值准备)。

6、无形资产出售

借:银行存款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摊销

营业外支出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营业外收入

7、无形资产报废

无形资产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转销,计入营业外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

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2、费用化后续支出——其他业务成本。

3、成本模式: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4、公允价值模式:(不提折旧,不提减值准备)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成本模式====公允价值模式(会计政策变更)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变更日公允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原价)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或借记)

6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与账面借方差额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方差额记入“其他综合收益”。

·投资性房地产====

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与账面差额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7、投资性房地产处置

·成本模式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模式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综合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

存货

1、委托加工物资和委托代销商品都属于存货。

2、存货采购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采购过程中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整理费。

3、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货成本较小的,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4、存货可变现净值=存货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5、材料期末计量:

·若材料直接出售

材料可变现净值 = 材料估计售价 - 销售费用 - 相关税费

·若材料用于生产产品

A产品未发生减值:材料按成本计量

B产品发生减值:材料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计量

材料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6、已售商品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7、企业将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用于在建工程,应当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8、委托外单位加工发出的材料不影响存货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

1、环保设备、安全设备应确认为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专业人员服务费。

3、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固定资产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确定。实际支付价款与购买价款现值之间的差额,在信用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计入财务费用。

4、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餐料价值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部分后的差额,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或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项目已完工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5、提取安全生产费——专项储备。

6、按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借:专项储备

贷:累计折旧

“专项储备”科目余额期末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下增设“专项储备”科目反应。

7、出包方式建造的待摊支出

建造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金、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建设期间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毁损净损失、负荷联合试车费。

8、存在弃置费用

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实际发生建造成本)

预计负债(弃置费用的现值)

借:财务费用(每期预计负债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预计负债

借;预计负债

贷:银行存款(发生弃置费用支出时)

9、固定资产折旧

以下情况,企业不需计提折旧。

·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固定资产

10、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预计净残值。

11、因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照提折旧,折旧额计入相关资产

成本或当期损益。

未投入使用的固资也应计提折旧。

1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应予资本化,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13、持有待售

·企业已经就处置该非流动资产作出决议

·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

·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调整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14、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按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熟低计量。

资产减值

1、本章涉及资产减值对象:

·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

·商誉

·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

2、至少应当每年进行减值测试:

·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

3、可收回金额:

(公允价值-处置费用)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较高者。

4、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考虑的因素

·以资产当前状况为基础预计(不包括将来可能发生的、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不包括筹资活动和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

·对通货膨胀因素的考虑应当和折现率相一致

·对内部转移价格应当予以调整

5、计算资产现值——税前利率。

6、资产组: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7、减值损失按下列顺序分摊:

·抵减分摊至资产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

·根据资产组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金融资产

1、如果债务工具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则不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二者可以重分类。

3、认股权证——交易性金融资产。

4、公允价值,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5、有序交易,在计量日前一段时间内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官场市场活动的交易。

6、输入值:可观察、不可观察输入值。

7、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取决于估值技术的输入值。

8、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投资的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

9、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公允价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

其他综合收益(差额)

1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股票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债权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资产——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

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

11、可供计提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负债及借款费用

1、自产产品发放职工作为福利

A决定发放

借:生产成本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B实际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2、累积带薪缺勤可以结转下期;非累积带薪缺勤不能结转下期。

3、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并依累积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逾期支付金额计量。

4、企业应当在职工实际发生缺勤的会计期间确认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

5、设定受益计划计入当期损益

·当期/过去服务成本

·结算利得或损失

·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6、设定受益计划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精算利得或损失

·计划资产回报,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

7、计划资产回报

·计划资产产生的利息、股利、其他收入

·计划资产已实现和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

8、确认辞退福利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9、金融负债

·向其他方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将来需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业根据该合同将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将来需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合同,但以

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衍生工具合同除外

10、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收款

·负债成分公允: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权益成分公允:发行收款-负债成分公允

11、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费用

·负债成分负担:应付债券——可转换(利息调整)

·权益成分负担:其他权益工具

12、会计处理

A发行可转债

借:银行存款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其他权益工具

B计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利息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C转股时

借:其他权益工具

应付债券——可转债(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应付利息

贷:股本(股票面值*转换股数)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13、融资租赁——承租人

·初始直接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谈判费、印花税

借: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较低+初始直接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最低租赁付款额)

银行存款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4、借款费用:借款利息、折旧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

15、开始资本化:

·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构建或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16、暂停资本化:

·发生非正常中断

·中断时间超过3个月

(如质量纠纷、资金周转发生困难、安全事故、劳务纠纷、用料没有及时供应)

17、正常中断:正常测试、调试停工,季节性停工。

18、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汇兑差额,予以资本化,计入成本。

其他外币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汇兑差额,计入财务费用。

19、一般借款利息费用化=全部利息费用-资本化利息金额

20、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 =A*B

A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占用天数(或月数)

B一般借款资本化率=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所占用每一笔一般借款本金*当期占用天数)

收入

1、视同买断:发出商品确认收入。

·订货销售:发出商品并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确认收入,再次之前预收的货款确认为负债。

·分期收款:具有融资性质,符合收入却条件的,按照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确认。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摊销,计入财务费用。

·售后回购:固定价格回购,收到的款项确认为负债,回购价大于原售价的,差额在回购期间确认为财务费用。

·售后租回:融资租赁的,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予以递延,按照该项资产的折旧进度分摊,作为折旧费的调整。

2、长期为客户提供重复的劳务收取的劳务费,在相关劳务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

3、因合同并更、索赔、奖励等形成的收入,只有在符合条件时才能构成合同收入、

4、合同完成后处置参与物资取得的收益等,冲减合同成本。

5、期末,“工程施工”余额大于“工程结算”余额,差额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反映;“工程施工”余额小于“工程结算”余额,差额在资产负债表“预收账款”项目反映。

6、合同预计损失=(合同预计成本-合同预计收入)*(1-完工百分比)

工程收入确认步骤:

1、计算完工百分比=累计实际发生成本/预计总成本*100%

2、发生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预付账款(预付的材料款等)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

3、支付工程款

借:应收账款

贷:工程结算或借:银行存款

借:银行存款贷:工程结算

贷:应收账款

4、确认收入、费用

收入=预计合同总收入*完工百分比—已经确认的收入

费用=预计合同总成本*完工百分比—已经确认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5、若发生减值

=(合同预计总成本—合同预计总收入)*(1-完工百分比)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6、结转减值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

我自已自考中级财务会计重点整理必看考点比较多

中级财务会计重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财务会计及特点 四、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P6) 1可靠性2相关性3可理解性4可比性5实质重于形势6重要性7谨慎性8及时性 实质重于形势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计量的依据。”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第二节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 一、会计的基本假设(P10,理解) 1会计的基本假设通常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一个会计主体不仅和其他主体相对独立,而且独立于所有者之外。 第三节会计确认与计量 二、会计计量(P14,其中(1)(2)定义(3)计算(5)定义为重点) 1计量单位2计量属性3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1)历史成本:企业取得或建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等价物。 (2)重置成本:如果在现时重新取得相同的资产或其相当的资产将会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或者说是指在本期重购或重置持有资产的成本,也叫现行成本。 (3)可变现净值: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 (4)现值 (5)公允价值: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要具备3个条件:信息公开双方自愿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平交易 第四节财务报告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第二章货币资金 第一节现金 一、现金的管理 (二)现金的使用范围与库存现金限额(P19) (1)职工工资、津贴;(2)个人劳动报酬;(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7)结算起点(1000)以下的零星支出;(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企业库存现金最高限额一般要满足一个企业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现金,边远地区可以超过5天但最多不超过15天。改变限额时应当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

中级会计实务重点内容

中级会计实务重点内容 第一章总论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计量等内容。 本章应重点掌握如下知识点: 1.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实务应用; 2.资产、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实务辨认; 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4.会计要素变动的实务辨认。 第二章存货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存货在购入方式、委托加工方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债务重组方式、自行生产方式及盘盈方式下初始计量原则及会计处理方法,继而对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作了相应地案例解析,着力解析了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方法及减值的账务处理。 考生应重点掌握: 1.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特别关注外购方式、债务重组方式、非货币性交换方式、委托加工方式下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及指标计算;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及减值准备的计提; 3.存货盘盈、盘亏的科目归属 第三章固定资产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从购入方式、自行建造方式、租入方式、投资转入方式、非货币性交易方式和债务重组方式逐项解析了其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及账务处理,对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则重点案例解析了折旧的计算及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和修理支出的会计处理,最后讲解了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考生应重点关注如下考点: 1.固定资产购入方式下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及数据计算,尤其是购入生产设备时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2.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时各单项固定资产的分拆处理原则; 3.分次付款方式购入的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各期利息费用的计算及期末“长期应付款”现值的计算; 4.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时入账成本的推算,尤其是挪用生产用原材料或产成品时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5.高危行业企业专项储备的会计处理; 6.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各期租金费用的推算; 7.弃置费用的处理原则; 8.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下折旧的计算,尤其是减值计提与年限平均法的结合处理; 9.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复核的会计处理原则; 10.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改良后固定资产原价和折旧额的推算; 11.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

最全金融学知识点、概念理解

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收支运动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经济学中的货币,狭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商品的标准物品;广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物品。具体地讲,货币具有交换媒介、价值标准、延期支付标准、价值储藏、世界货币等职能。 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制度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 美元化制度是指放弃本币而用美元代替本币执行货币的各项职能的制度。 信用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如赊销商品、贷出货币,买方和借方要按约定日期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 在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中,信用形式也不断发展,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收益资本化是指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利率是按不同的划分法和角度来分类: 按计算利率的期限单位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 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按利率的地位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 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按借贷主体不同划分为: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等; 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 非银行利率,包括债券利率、企业利率、金融利率等; 按是否具备优惠性质可划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中级会计实务固定资产归纳总结

第三章固定资产 考情分析 本章近两年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分值在2分左右;但有一道计算分析题。本章属于基础性章节。 内容介绍 本章讲三节内容: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三节固定资产处置 内容讲解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持有目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注意: (1)资产的持有目的不同,分类也可能不同,比如房屋,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大都用于生产经营,属于固定资产,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持有的将用于出售的商品房,则属于存货; (2)“出租”仅限于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如果是以融资租赁方式出租的资产,则其在租赁期内不属于出租方的资产;如果是出租房屋建筑物等,则一般应该做投资性房地产处理; (3)使用寿命也可以用该固定资产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来表示; (4)必须是有形的资产,以与无形资产相区分。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①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注意:“可靠地计量”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基于合理的估计,比如,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竣工手续的固定资产,应按暂估价入账,即其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且应计提折旧。 二、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具体应用 1.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等资产,它们的使用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中获得经济利益,或者将减少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因此,对于这些设备,企业应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构成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采用一揽子方式购入的生产线等),如果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从而适用不同的折旧率或者折旧方法,此时,企业应将其各组成部分单独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3.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企业拥有的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例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例题1·判断题】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企业应当将其看作一个整体确认为一项固定资产。()

2020年中级会计知识点梳理总结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1、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已经变更,不得随意改变) 2、政策变更条件:法律要求变更;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相关信息。 3、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本期事项与前期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4、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设计损益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5、会计政策变更不涉及应交税费的调整。但追溯调整如果涉及暂时性差异,应考虑递延所得税。 6、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 7、会计政策变更: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对子公司投资由权益法变更为成本法核算; 8、会计估计变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变更; ·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的变更; ·公允价值的确定; 9、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要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11、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 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2、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 ·日后取得证据,表明某项资产负债表日发生减值或需要调整原减值;·日后进一步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出售资产的收入;·日后发现财务报告舞弊或差错。 3、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日后发行股票或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日后企业利润分配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4、日后调整事项不调整货币资金项目。 5、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涉及损益的,直接调整相关科目。 ·还要调增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

(完整版)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信用本位制)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货币制度(二)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特别注意香港) 国际货币制度:①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币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知识)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1973年崩溃 (特点)a.美元与黄金挂钩;b.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③1978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地位明显削弱,日元、德国马克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我国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其实质的性用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值。因此这些形式的货币被称为信用货币。主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存款货币: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币具有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只有超过规定才能拒收。辅币具有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信用的经济学定义: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 第二节信用的主要形式 直接信用:借贷双方不需要金融中介而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如商业票据 间接信用:以金融机构为中介而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特征(1)以商品买卖为基础; (2)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3)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商业信用的形式:(1)商业票据(2)赊销(3)背书(4)票据贴现: 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作用——对生产流通过程起着润滑剂作用 局限性——规模的局限性:方向的局限性;期限上的局限(短期资金融通) 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主要表现为以货币形式对工商企业提供的信用。 特点(1)以银行、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2)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方向的局限; (3)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4)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5)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国家信用;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公债的发行单位则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 国家信用的形式:内债和外债; 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家债券(国库券、公债)。 国家信用的作用(1)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2)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3)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备考中级会计实务笔记总结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八部分: 1:总论 2:资产类: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 3:收入负债类:收入、负债及借款费用; 4:特殊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或有事项、股份支付、政府补助、外币折算; 5:事业单位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6:最重要税务类:所得税; 7: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8:财务报告; 第一章《总论》 1.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目标不再是满足国际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是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企业、企业集团、事业单位等)、持续经营(时间范围)、会计分期(时间范围)、货币计量(计量手段);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为了弥补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我们现代会计编制了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就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弥补了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实际发生)、相关性(经济决策相关)、可理解性、可比性(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重要性(金额、性质)、谨慎性(不得高估资产和收益,不得低估费用和负债)、及时性等; 3.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及计量原则: ★资产:(特征)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确认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负债:(特征)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确认条件)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收入:(特征)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确认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该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费用:(特征)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确认条件)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日常活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损失(非日常活动); ★利得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营业外收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利的损失可能影响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影响当期损益,但是最终都会影响所有者权益; 价值、重置成本(盘盈); ★计量属性都是按照购入以后的后续计量,购入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公平交易价购入的,后续如果每期期末体现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期末账面价值会调整为期末公允价值,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等期末都是公允价值计量;其他资产期末不按照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的,就是按照购入成本持续核算是历史成本计量; 第二章《存货》 1.存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所得税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所得税(通俗易懂版) 关于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大家总分不清楚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关系。其实也比较简单,所得税是什么?是你应该交给税务局的税款,就相当于是你孝敬给婆家的见面礼一样,见面礼是谁说了算呢?是税务局说了算,因为规矩肯定是婆家定的,或者说婆家这个行业里面的规矩啊。交多少税是税务局说了算了,因此你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所得税费用相当于是娘家,就是当期认可的费用,首先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影响的是净利润。也相当于是娘家给你的钱,然后你拿着这钱去给婆家见面礼。婆家和娘家毕竟还是两家,所以两家的规矩肯定不一样,娘家给的钱不是多了肯定就是少了,一般情况正好的情况少,这也就是税法和会计经常有差异,然后需要纳税调整的原因。 所以从上面就可以看出来,所得时其实是税务局方面要求当期缴纳的税款,所得税费用是当期会计上应该确认的费用,也就是说税务局让你交多少钱,不一定都是你当期的费用,原因就在于税务局和会计处理有的是不一样的,那么一般情况都是需要纳税调整的。这就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所谓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资产和负债的余额概念问题,既然会计和税务上处理有差异,那么确认的资产和负载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也会有差异,属于暂时性差异范畴一般会通过递延所得税的形式来体现。为什么有个递延所得税科目呢?就是因为会计上不一定全部认可当期应交所得税。 所以有了下面的公式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其实这个公式是可以简化一下的。 应交所得税=(企业会计利润-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所以当期所得税费用=企业会计利润*所得税率(会计利润为调整完永久性差异之后的会计利润) 关于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顾名思义就是暂时是存在差异的,言外之意就是最终会殊途同归,“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因此判断一个差异是不是暂时性差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最后会计和税法的处理是不是一样了,是不是最终原则是一致的。比如一项收入确认,是不是最终都要确认收入,仅仅是暂时会计和税法有争议呢。那怎么进一步去理解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呢?那应该从科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两方面去理解。 什么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什么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举个例子,会计上当期计提了折旧100万,风风火火到税务局报税了,税务局一看觉得100万太多,想让税务局今年喝西北风去吗?不行,少计提一点,直线法50万吧会计一听就急了,怎么不让我扣除呢?讲出个道理来!税务局就说了:别急,这是可以抵扣的,现在不可以,以后会让你扣除地。所以科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本质就是说当期税法上不允许会计扣除,允许以后在税前扣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包含的范围,会计上多计提了费用或者少确认了收入。比较经典的一些案例:会计多计提折旧;售后回购(会计当期不确认收入,但税法确认)、资产减值(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都是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的)。对于资产减值来说,税法上不认为资产减值了,因为会计上都是自己估计的,没有什么依据,估计这个东西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为了防止扯皮,税法就一概不予以承认,

金融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金融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概述 1.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法和具体的历史分析法揭示了货币之谜:①②③P9 2.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P10 3.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P17-20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P20 5.货币制度:构成要素P27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6.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牙买加协议 重点题目: 1.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答:银行券和纸币虽然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的货币符号,却因为它们的产生和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也有所不同。 (1)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2)纸币是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只是交换的媒介,货币符号可以代替货币进行流通,所以政府发行了纸币,并通过 国家法律强制其流通,所以纸币发行的前提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3)在当代社会,银行券和纸币已经基本成为同一概念。因为一是各国的银行券已经不能再兑现金属货币,二是各国的纸币已经完全通过银行的信贷系统程序发放出去,两者已经演变为同一事 物。 2.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答:含义: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定价值过高的金属铸币则会充斥市场。 因此,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P30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背景:二战,美元霸主地位确立;各国对外汇进行管制. 1944年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 ●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建立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储备体系。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各 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取消外汇管制,会员国在增强货币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 ●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 作用:

两个月通过中级会计职称的学习心得

两个月通过中级会计职称的学习心得大家好!我叫唐君,2016年一次通过全科,分数不高(中级会计实务75分、 财务管理70分、经济法62分),很高兴能有这次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经验的机会,也非常感谢给我这次机会的中华会计网校!回想一路走来,真像做梦一样啊,如果不努力,我可能一辈子也考不过中级,很多年以前就制定的计划,今天才实现,说起来还真是很惭愧呢。 当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初中时选择上了可以早就业的中专,可是2000年毕业后中专文凭早已失去了以前的优势,面对一起毕业的大专、本科生和有工作经验的竞争者,就业难度可想而知。因为学的是会计专业,虽然没人愿意给我机会从事对口的工作,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就有希望,所以我先找一份可以填饱肚子的工作,然后一步步取得了会计证并考取了大专和本科学历。到2006年,我终于从事会计工作了,从出纳做起,努力工作。当时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儿子才一岁,工作的压力和家庭的琐事,使我一度放弃了学习。直到2015、16年,在丈夫和母亲的支持下,跟着中华会计网校的老师们认真复习,终于通过了初级和中级会计职称,同时还通过了日语三级和二级的考试!感谢帮助过我的人们! 我觉得学习一定要坚持,当你学不进去的时候可以歇一歇,但一定要记得再回来复习。我试过一个人自学,但是考了几年都不过,总是书还没翻几页,考试的日子就到了。后来我看到很多人通过网校取得了成功,我也报了中华会计网校的学习班,由于时间关系,我只来得及听了三门课的基础班,虽然买了书,可是一页都没翻过,全靠听老师的课件和打印的资料学习。 2015年初级考试提前了,原本想5月份辞职在家可以有四个月的学习时间,没想到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我各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过”了一遍课件,真的就像把菜在开水里过了一遍的样子(根本没熟),然后每天做一套中华会计网校的机考模拟试卷,大概每门三到四套的样子(实在没时间多做),然后反复练错题,一张试卷练到90多分就开始练新的试卷。然后就考试通过了,虽然分数不高,但在这么短的时间我已经很满意了!我可以这样跟你们说:如果你做熟中华会计网校的初级试卷,通过不是问题! 初级职称通过之后总是三心二意的,一会忙着找工作,一会贪玩不想看书,这么拖拖拉拉的到了2016年的7月份,在一次心仪的工作面试失败后,痛定思痛,终于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啦!还是选择中华会计网校,还有两个月就考试了,任务艰巨啊,但是我相信网校的老师会帮助我的!中级会计实务我听了高志谦老师的课,财务管理我听了达江老师的课,经济法我听了苏苏老师的课。我是一门学完再学下一门的,我没办法做到三门课齐头并进,我喜欢集中火力对付一门课,有把握了再学下一门,这会让我心里有安全感。 中级会计实务共有二十二章,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门课的学习,先听基础班的课件,基乎是每天一章,然后看打印下来的讲议,尽量弄懂(看不懂的部分再反复听、做笔记),每完成一章做“课后作业”和“基础阶段练习”(“提高阶段练习”没时间做啦),有疑问的题目可以通过网校的答疑功能提交问题,网校的老师很快就可以给予仔细的回复,我问了很多很多的问题,网校的老师全都一一解答了,还有回答其他同学的内容我也看了,真的对我帮助非常大!全部章节过完就开始做中华会计网校的机考模拟试题,出一套就做一套,在学习其他

中级会计知识点总结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1、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已经变更,不得随意改变) 2、政策变更条件:法律要求变更;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相关信息。 3、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本期事项与前期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4、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设计损益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5、会计政策变更不涉及应交税费的调整。但追溯调整如果涉及暂时性差异,应考虑递延所得税。 6、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 7、会计政策变更: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对子公司投资由权益法变更为成本法核算; 8、会计估计变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变更; ·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的变更; ·公允价值的确定; 9、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要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11、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 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2、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 ·日后取得证据,表明某项资产负债表日发生减值或需要调整原减值;·日后进一步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出售资产的收入;·日后发现财务报告舞弊或差错。 3、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日后发行股票或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日后企业利润分配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4、日后调整事项不调整货币资金项目。 5、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涉及损益的,直接调整相关科目。 ·还要调增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

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归纳

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归纳 一、总论 1、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2、计入管理费用的税金是印花税。 3、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4、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所依据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5、收入的正确描述: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收入。 6、能引起公司股东权益总额变动的是股东大会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7、会计基本假设包括: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8、不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的企业资源不属于资产这句话是对的。 9、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不属于企业收入。 10、分配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会引起资产和负债的同时增加。 二、货币资金 1、现金溢缺的会计核算涉及的科目有1、待处理财产损益 2、管理费用 3、其他应收款 4、营业外收入。没有营业外支出的原因是因为只有在查明原因后才能出来,现金的缺少一般都是人为的,不能由单位负担,应当由当事人承担。 2、有价证券不属于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包括1外埠存款2银行汇票出口款3银行本票存款3信用证存款4信用卡存款5存出投资款等。 3、坏账准备的核算方法:(1)直接核销法:直接核销法是指在实际发生坏账时,对于发生的坏账损失,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同时注销该笔应收款项。坏账收回时,则应先作一笔相反分录,将坏账身份“恢复”为应收账款,再作正常的应收账款收回分录。 (2)备抵法:备抵法要求企业按期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对于估计收不回的应收

款项,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实际发生坏账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当坏账收回时,与直接核销法一样,先确认坏账时的相反分录,将坏账身份“恢复”为应收账款,再作正常的应收账款收回分录。 4、备抵法与直接核销法相比,其优点有:一是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及时记入费用,则避免虚增企业利润,符合谨慎性原则;二是“坏账准备”作为应收账款的备抵性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使得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的金额以净额列示,使报表阅读者更能了解企业的真实的财务状况;三是使应收账款实际占用资金接近实际,消除了虚列的应收款项,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对坏账损失金额的估计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 三、应收项目 1、当月的坏账准备的余额为当前余额*坏账准备率。 2、不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的是“为购货方垫付的运费”。 3、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准备,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有:1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2账龄分析法3年数总和法。 4、构成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有:1增值税销项税额2代购贷方垫付的保险费3销售货款4为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 5、"坏账准备“科目贷方有:1按规定提取的坏账准备,收回已确定坏账并转销的应收账款、补提得坏账准备。 6、会影响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有:1收回前期的账款2发生赊销商品的业务3结转到期不能收回的票据4、按规定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 7、现金折扣条件如2/10,1/20,n/30表示10天内付款享受2%的优惠,20天内付款享受1%,30天以内付款不违约。

中级会计经济法知识点汇总

1. 2.仲裁开庭不公开属于一般情形。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劳动仲裁开庭并公开。 3.汇票和支票的基本当事人有出票人、付款人与收款人;本票基本当事人有出票人与收款人。 4.税率试点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下有四档税率,分别 为17%、13%、11%、和6%。具体规定如下:1、提供有形动 产租赁服务,税率为17%;2、提供交通运输业服务,税率 为11%;(包括邮政业服务)3、提供现代服务业服务(有 形动产租赁服务除外),税率为6%。4、适用于小规模纳税 人以及一般纳税人适用简易方法计税的特定项目,如公共 交通运输服务,电影放映服务,仓储服务,装卸搬运服务 和收派服务等,增值税征收率为3%。 5.提示承兑期限: 见票即付的票据(银行汇票、本票、支票)无需承兑; 定日付款或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到期日前提示承兑;

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提示承兑。 6.提示付款期限:1、见票即付的汇票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2、定日付款和出票后定期付款、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自到期日起10日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3、本票自出票日起2个月内提示付款;4、支票的自出票日起10日内提示付款。 7.不征税收入: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免税收入: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收入。 8.行纪合同的行纪人,有权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签订合同,必要时可介入交易活动,而委托合同的受委托人必须在委托人指示权限内从事工作,始终受委托人意志的控制。行纪合同必然是有偿合同,而委托合同可以是有偿合同,也可以是无偿合同。 9.普通合伙有二个以上合伙人。有限合伙由2-50个以下合伙人设立;普通合伙的全体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中的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只有普通合伙中的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也可以用劳务出资。有限合伙中的有限合伙人不得以劳务出资。 10.变更登记:减资、合并、分立45日,其他30日。

《金融学》黄达 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货币政策?其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 (1)宏观政策 (2)调节总需求 (3)间接调控 (4)连续性政策 6.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选择中介指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一、中介指标及其三大功能 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其功能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测度功能 通过金融变量来测定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效果。 2.传导功能 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一个承前启后的中介或桥梁来传导。 3.缓冲功能 根据有关信息,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力度,避免经济的急剧波动 二、选取中介指标的基本标准 1.可测性 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该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 2.可控性 该指标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3.相关性 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住该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1.利率 以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市场利率水平。 2.货币供应量 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货供给量增长水平,以使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要求相适应。 3.超额准备金 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商业银行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水平。 4.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直接对基础货币进行调节。 第一节 3.货币的定义?职能及相互关系?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动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也是货币历史上最先出现的职能。 4.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 一个国家为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稳定,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各个要素所做出的法律规定的总和。 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总量 通过货币供给调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 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对经济行为进行调整 多元化政策目标具有长期性特征,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全.doc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第一章 总 论 一、会计 管理会计(将来时) 企业会计 → 权责发生制 财务会计(过去时) 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 预算会计 → 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 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 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 二、财务目标 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 ⑴ 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 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 ⑴ 投资者 ⑵ 债权人 ⑶ 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 ⑷ 社会公众 三、会议基本假设(4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确认 → 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 计量 → 计算、量化、是多少 报告 → 反映 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 收付实现制 1、会计确认基础: 权责发生制 历史成本计价 重置成本 2、会计计量基础: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例:下列项目中,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B D) A、商誉 B、交易性金融资产 C、无形资产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无权责发生制) 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 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 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 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⑵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 ⑶售后租回不确认收入 ⑷分期付款购买商品 ⑸长期股权投资中,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判断标准 6、重要性:通过性质、金额大小来判断 7、谨慎性: 不高估资产、收入和利润,不低估负债、费用和亏损 或有资产:基本确定 或有负债:很可能 ⑴减值准备的计提 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摊销 ⑶预计负债的确认 基本确定:95%<X<100% 可能: 5%<X≤50%

金融学考研需要牢记的知识点

2018金融学考研需要牢记的知识点1 感谢凯程郑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牢记知识点能够帮助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考研中也是这样。下面为大家提供的是金融学考研需要牢记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这部分的内容,做好准备,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 1、函数的有界性 2、极限的定义(数列、函数) 3、极限的性质(有界性、保号性) 4、极限的计算(重点)(四则运算、等价无穷小替换、洛必达法则、泰勒公式、重要极限、单侧极限、夹逼定理及定积分定义、单调有界必有极限定理) 5、函数的连续性 6、间断点的类型 7、渐近线的计算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1、导数与微分的定义(函数可导性、用定义求导数) 2、导数的计算(“三个法则一个表”:四则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导数表;“三种类型”:幂指型、隐函数、参数方程;高阶导数) 3、导数的应用(切线与法线、单调性(重点)与极值点、利用单调性证明函数不等式、凹凸性与拐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曲率(数一、二)) 第三章中值定理 1、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值定理、介值定理、零点存在定理) 2、三大微分中值定理(重点)(罗尔、拉格朗日、柯西) 3、积分中值定理 4、泰勒中值定理 5、费马引理 第四章一元函数积分学 1、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定义 2、不定积分的计算(变量代换、分部积分) 3、定积分的定义(几何意义、微元法思想(数一、二)) 4、定积分性质(奇偶函数与周期函数的积分性质、比较定理) 5、定积分的计算 6、定积分的应用(几何应用:面积、体积、曲线弧长和旋转面的面积(数一、二),物理应用:变力做功、形心质心、液体静压力) 7、变限积分(求导) 8、广义积分(收敛性的判断、计算) 第五章空间解析几何(数一) 1、向量的运算(加减、数乘、数量积、向量积)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存货

20XX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存货(07.04))【知识点】存货 1.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存货的分类分为三类 (1)存货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 (2)存货按存放地点可以分为在库存货、在途存货、在制存货、在售存货。 (3)存货按取得方式可以分为外购存货、自制存货、委托加工存货、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接受捐赠取得的存货、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存货、盘盈的存货等。 3.存货的确认条件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4.存货的初始计量 (1)外购存货的成本即存货的采购成本,指企业存货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外购存货的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2)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 ①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 委托加工物资=原材料采购成本+支付加工方加工成本+运费等合理支出+消费税(?) 企业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委托方将收回的应税消费品,以不高于受托方的计税价格出售的,为直接出售不再缴纳消费税;委托方以高于受托方的计税价格出售的,不属于直接出售,需按照规定申报缴纳消费税,在计税时准予扣除受托方已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委托加工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按规定准予抵扣的,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 ②自行生产的存货 自行生产的存货的初始成本包括投入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直接人工和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库存商品=完工生产成本=原材料(或半成品)+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