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一、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冷漠”原因分析

从国际形势的角度看,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九十年代以来,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反复曲折,潮起潮落,激烈地冲击着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高校是他们争夺的重要阵地,他们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播进来,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过时论”的看法,部分大学生由于放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失去兴趣甚至“不闻不问”,导致辨别是非的能力减弱,故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这都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教育手段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此外,还存在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的问题;对青年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冷漠甚至嘲笑的思想倾向,缺乏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对青年学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特别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没有有效的督导体制;存在只强调抓学生成绩而忽视思想品德的培养,只重视专业教育和科研,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等不良倾向,以至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出现了偏差和困惑。表现在:

(一)一部分青年学生被资本主义经济的暂时繁荣以及“有组织的”经济制度的假象迷惑,羡慕西方高度的物质生活,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似乎不再“存在”,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的理论,成为“遥远的假说”。

(二)接受所谓“高度的民主与自由”资本主义文明,主张“全盘西化”,照搬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国会制度。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抛置脑后。

(三)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已经“无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对我们国家的指导意义。并且只是抓住马克思理论中的个别观点、个别结论的“无用”,或者抓住在实践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出现的一两点失误、偏差,否认甚至攻击。

(四)截断与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认为只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可以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落后”了,是用不到了,当然就没有再去学习的必要。

(五)对政治理论的忽视与冷漠,不知道马克思基本理论,不了解毛邓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一知半解,更别说仔细研读马克思

主义经典原著了。他们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理论,至于国家的领导与命运,“就交给其他人操心”吧。

二、青年大学生应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

这些在当代大学生中滋长的不良思想,是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的“断带”,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隐忧”。青年大学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载体,是中国社会的中坚。这一中坚得到加强,社会就稳定、发展。这一中坚遭到破坏,社会就昏馈、黑暗。法国思想家圣西门曾假设说“如果法国突然失去了自己的几百位优秀的知识分子,法国马上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因此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放在思想教育的首要地位,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当前最有效的提马克思主义素养的手段之一,就是引导青年大学生丢掉急功近利之心,浮躁之气,坐下来静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

从党和国家命运的角度看,我们的国家能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所以不断地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在党内把重大的理论问题弄清楚,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不断开展攻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活动。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不读马列,就不能懂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传统,就不能分清哪些是教训,哪些是好的经验。这样,不但不能吸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缺少历史的视野,而且也不能理解马克思、列宁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是怎样发现和认识科学的规律的,因而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真谛。不懂马列,在工作中就没有原则性,就只能把顶头上司的话当成真理,就无法监督党的各级领导人是否坚持和尊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说明还没有深刻理解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他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坚持攻读马、列原著活动是中国新青年的优良传统,是帮助青年大学生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拨开云雾、去伪存真。更好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赋予青年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认真研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青年,可以体会到,即使在今天,这些经典之作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政治经济学批驳〉序言》让青年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的理论;最深刻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些基本原理是适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共产党宣言》提示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论证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事业走向胜利的保证,坚定青年对党的信心,树立入党的理想。《资本论》关于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规律、社会资本再生规律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危机学理论,增强青年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试想,如果中国出现苏联戈尔巴乔夫那样的人物,利用党的权力强行把党和国家的方向扭到“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去,还谈得上什么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呢?

当一部分中国青年丢掉手中的马克思理论,而去追逐西方一些的经济管理财会等热门专业时,西方理论界却刮起了“马克思主义热潮”。为什么西方的社会科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始终有如此强烈的兴趣呢?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在今天仍然如此久远。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表现在非共产党执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仅表现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表现在经济文化先进的发达国家。

不少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卓著的社会科学家都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有一些直接就被冠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美国的马尔库塞、法国的萨特和意大利的葛兰西,都曾经是西方世界最有影响的学者,而他们都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者。正如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任何一个历史学家,即使他从来没有读过一行马克思的著作,或者他认为除了在科学领域之外自己在各方面都是狂热的反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可避免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思考和了解事实的一部分。”

三、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原著,教育和武装当代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实践证明,每当广大同志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时候,各项事业就会大踏步前进,相反,如果各人心不齐,不思进取,同志们的思想认识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准线,给革命事业带来的则是灾难性的后果。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把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对于当代大学生,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是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渠道之一。

作为教育者应该切实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现状,进一步运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途径,科学分析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园地,应建立起学习马列原著的激励机制,提供交流的园地,指派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使当代大学生主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和中华民族的兴旺的保证。

同时,从教育内容上予以挑选,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精髓,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促使广大青年学生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应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衡量标准上怎样才算是读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最基本的一点能够深刻概括著作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结论,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解释分析问题;更高要求就是不能死抠书本,而是始终站在时代和学术的前沿,对新出现的现实问题及时做出理论概括。

学生们是否弄明白导师们的著作里都讲了些什么,如果肚子里连这点墨水都没有,又谈何坚持?但现实情况是还有一些大学生甚至对《共产党宣言》都不甚清楚。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理论学习,在学习中求进步。如果每天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一篇著作,持之以恒,就是不小的成绩。并不是要把一篇文章读上十遍八遍或者背得滚瓜烂熟了事,而是结合书本上的内容和现实中的实际情况加以领悟,多动心动脑,找出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中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不断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和理论水平。

进一步,如果要无愧于“当代马克思主义者”这个称号,就必须在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基础上,始终站在时代和科学的前沿,善于吸收一切优秀的学术成果,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价值观,而不是用它的个别条条或个别理论,去观察和分析当代世界。

总之,在历史与时代的转折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条件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代青年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多读包含全部人类智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只有耐心的研读,科学的分析和理解,才能慢慢撬开深海中的贝壳,获宝而归。坚定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不仅仅是提高个人马克思理论素养,也是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是生命工程。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科斯自创立的,而由气候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与时俱进。因此不会过时。

你还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马克思主义说。最主要就是,他是在不断发展着的科学,因此是不会过时的,如果他过时了,那么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就不可能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就不能先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没了指导方针了。马克思注意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普遍规律的的学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是,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力量和革命道路。

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第一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专业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研究相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

第一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2、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2、真理与价值

3、认识与实践的辨证统一

第五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

2、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基本矛盾

3、阶级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人民群众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作语录,当作《圣经》,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只注意他们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引出结论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观点,是根据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来的,生搬硬套地将它用到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社会,一定会犯“水土不服”的毛病。这样做,看起来取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经”,但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看起来思想无比革命,实际上思维十分保守。一旦采用这种思想来指导实践,很容易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的损失。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用马列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这个“的”,理论科学,目标明确,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回顾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本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历史进程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2、重要意义

(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背景

第一、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第二、深入的哲学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