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修订稿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修订稿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修订稿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呃逆1

段某,女 50岁

就诊时间:2009-6-2

主诉:呃逆2天。

现病史:因胃镜检查后发生呃逆不止, 不能入睡, 不能进食, 用镇静药无效, 靠补液维持, 已有2天。呃逆时头胀痛, 口苦。苔淡黄腻偏干, 脉弦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

诊断:呃逆(肝气犯胃,胃有湿热)

治则:平肝和胃, 降逆化湿。

处方:行间太冲足三里内关

操作:捻转补泻手法。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局部。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共针2次而愈。

按: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偶然发作,不治自愈,持续不断者方需治疗。慢性病晚期发生呃逆,多为严重的预兆。本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为其他疾病而产生,据临床报道有肺

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流行性出血热、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肺结核、食道憩室、胃粘膜脱垂、癔病及外科手术等。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膈肌痉挛症。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 俱还入于胃, 新故相乱, 真邪相攻,气并相逆, 复出于胃,故为哕。”有寒热之分,属实证。久病多因肝肾阳虚

或胃阴不足致使胃气上逆,属虚证。治疗时要分清寒热虚实。

本病者属肝气犯胃, 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 肝气上逆见头痛; 口苦、苔淡黄腻, 为胃中湿热。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 故用平肝和胃, 降逆止呃之法, 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 及肝经原穴太冲, 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 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 加内关以降逆, 理气宽胸。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

呃逆1 段某,女50岁 就诊时间:2009-6-2 主诉:呃逆2天。 现病史:因胃镜检查后发生呃逆不止, 不能入睡, 不能进食, 用镇静药无效, 靠补液维持, 已有2天。呃逆时头胀痛, 口苦。苔淡黄腻偏干, 脉弦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诊断:呃逆(肝气犯胃,胃有湿热) 治则:平肝和胃, 降逆化湿。 处方:行间太冲足三里内关 操作:捻转补泻手法。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局部。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共针2次而愈。 按: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偶然发作,不治自愈,持续不断者方需治疗。慢性病晚期发生呃逆,多为严重的预兆。本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为其他疾病而产生,据临床报道有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流行性出血热、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肺结核、食道憩室、胃粘膜脱垂、癔病及外科手术等。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膈肌痉挛症。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 俱还入于胃, 新故相乱, 真邪相攻,气并相逆, 复出于胃,故为哕。”有寒热之分,属实证。久病多因肝肾阳虚或胃阴不足致使胃气上逆,属虚证。治疗时要分清寒热虚实。 本病者属肝气犯胃, 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 肝气上逆见头痛; 口苦、苔淡黄腻, 为胃中湿热。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 故用平肝和胃, 降逆止呃之法, 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 及肝经原穴太冲, 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 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 加内关以降逆, 理气宽胸。

(完整)针灸治疗学填空题、病案题汇总,推荐文档

四、填空题(每空格0.5分,计10分) 1、根据经络辨证,前额头痛属_阳明头痛;偏头痛属少阳头痛;后头痛属_太阳头痛;巅顶痛属_厥阴_头痛。 2、八脉交会穴是:内关公孙列缺照海后溪申脉外关足临泣。 3、气的病症一般分虚实两大类。虚有_气虚、气陷_之分,实有_气滞、气逆_之别。出血的常见证型有_气不摄血血热妄行阴虚火旺瘀血内积。 4、眩晕临床可辨证分为_、风阳上扰痰浊上蒙气血不足肝肾阴虚_等四型。 5、腹痛宜取_任脉_和_足阳明胃_经腧穴为主。基本处方为_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_。 6、痹证,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分为__行痹痛痹着痹热痹。 7、八会穴是_章门中脘膻中膈俞阳陵泉太渊大杼悬钟。 8、糖尿病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 9、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咳嗽、咳喘等范畴。 10、消化性溃疡以周期性发作规律性上腹部疼痛上消化道出血为特征。 11、泌尿系感染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腰痛为主要特征。 12、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表现早期以剧烈疼痛为主,后期则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 13、慢性鼻炎属中医学“伤风感冒范畴,过敏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范畴;针灸基本处方用穴迎香鼻通印堂合谷 14、面瘫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歪主要为、手太阳手阳明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15、急惊风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牙关紧闭神昏为主症;俗称“抽风 1.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 治疗小儿疳积的效穴是四缝。 4. 五脏病多取俞穴,六腑病多取募穴。 5. 八脉交会穴中列缺通于任脉,申脉通阳跷脉。 6. 痹证分为痛、行、着和热痹。 7.痿证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至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病证。 临床以下肢痿弱多见,又称。 8.针灸的取穴原则是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对症取穴。 9.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称为崩漏。 10. 针灸的治疗作用主要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11.小儿急惊风具有突然起病的特征,可见有热、痰、风、惊四证。 12.八会穴中脉会太渊。 13.八脉交会穴中列缺穴和内关穴均为络穴相配。 14.小儿遗尿是指 3 周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病证,俗称尿床。 15.八会穴中骨会大杼,髓会悬钟。 五、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计20分) 1.解结:即疏通经络。针灸治病就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理,在腧穴部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取得通其筋脉调其血气的作用,从而排除病理因素治愈疾病。 2. 子母补泻法:以五输穴与五行配合,结合脏腑的五行属性,运用时以“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为取穴原则的这种方法称子母补泻法 3. 消渴:消渴由禀赋不足、阴虚燥热所致,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症其中口渴引饮为上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完整版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呃逆1 段某,女50岁 就诊时间:2009-6-2 主诉:呃逆2天。 现病史:因胃镜检查后发生呃逆不止,不能入睡,不能进食,用镇静药无效,靠补液维持,已有2天。呃逆时头胀痛,口苦。苔淡黄腻偏干,脉弦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 诊断:呃逆(肝气犯胃,胃有湿热) 治则:平肝和胃,降逆化湿。 处方:行间太冲足三里内关 操作:捻转补泻手法。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局部。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共针2次而愈。 按: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偶然发作,不治自愈,持续不断者方需治疗。慢性病晚期发生呃逆,多为严重的预兆。本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为其他疾病而产生,据临床报道有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流行性出血热、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肺结核、食道憩室、胃粘膜脱垂、癔病及外科手术等。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膈肌痉挛症。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有寒热之分,属实证。久病多因肝肾阳虚或胃阴不足致使胃气上逆,属虚证。治疗时要分清寒热虚实。 本病者属肝气犯胃,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肝气上逆见头痛;口苦、苔淡黄腻,为胃中湿热。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故用平肝和胃,降逆止呃之法,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及肝经原穴太冲,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加内关以降逆,理气宽胸。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痹证4 张某,男,42岁 就诊时间:2009年9月12日8时30分 主诉:腰痛间作7年,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1月余。 现病史:患者由于职业关系,长期久坐久立,于2002年搬重物后 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休息后症状可减轻,患者未予重视。此后患者腰痛反复发作,曾于他院查腰椎CT示:腰椎间盘突出(具 体不详),经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后症状均可缓解。 2009年7月21日患者不慎扭伤腰部,致腰痛加重、活动受限,伴左下肢放射痛,以臀部及小腿外侧为主,久坐久立后疼痛明显。遂于当时就诊于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医院,查腰椎CT示:腰4/5椎后纵韧带钙化,腰5/骶1椎间盘突出,左侧隐窝狭窄。行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遂于今日来我科就诊。症见:神清,精神可,腰部酸痛,左下肢放射痛,以臀部及小腿外 侧为主,久坐久立后疼痛明显,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2007年胃镜检查发现浅表性胃炎。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中毒、输血史、外伤、手术史。未发现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查:腰曲直,活动受限,腰4/5棘间压痛,左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右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双4字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2009年8月13日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医院查腰椎CT示:腰4/5椎后纵韧带钙化,腰5/骶1椎间盘突出,左侧隐窝狭窄。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痹证(肾虚痰瘀阻络)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则:疏通经络、补肾滋水 处方:肾俞夹脊阿是穴、委中足三里阳陵泉 操作:补虚泻实,提插捻转手法,每次选择4组电针,用连续波,留针30分钟,1次/天,12次为1个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2个疗程后,痊愈。 按: 腰椎间突出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至腰椎间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裂口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而产生眼腿串痛,即腰伴根性坐骨神经痛等正状者为腰盘突出症。也有人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症或髓核脱出症。 痹之名,出自《灵枢·寿天刚柔》篇,痹指闭阻不通的一种病理现象。外邪侵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肢体、关节等痛、麻木、着重、及曲伸不利等症状,名痹症。 本症的发病原因,多由卫气不固,腠理空疏,又因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或涉水冒寒,坐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发为风寒湿痹。《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缘患者平素工作劳累,不善调养,病程日久,而致肾气亏虚,腰 为肾之府,肾虚则气血推动无力,聚湿成痰,痰瘀互结,瘀阻脉络则 发为本病。舌淡红,苔白腻,脉弦为肾虚痰瘀阻络之征象。四诊合参,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证属肾虚痰瘀阻络,积极治疗,预后 尚可。

针灸治疗学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试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针灸治疗学》试卷A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务处 2016年12月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 痹证分为几种证型:、、、。 2.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涉及的脏腑以为主,其中气血不足证的治则是。 3.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针刺手法为。 4.八会穴中骨会____、髓会_____。 5.针刺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为____________,治疗疳积的经验效穴为____________。 6.补法适用于治疗、型遗尿。 7.眼睑下垂先天不足、脾虚气弱者,治则宜;风邪袭络者宜。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 针灸治疗呃逆的基本处方及辨证加减是什么? 2. 什么是“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3.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基本处方及辨证加减是什么? 五、病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得分:_________ 1. 患者吴某,男,68岁,退休干部。因“突然昏仆伴口角歪斜5小时”于2009年3月24日3pm被家属抬入我院求治。家属代述:患者患高血压病史已10余年,平时有头晕头痛等症,性情急躁,时见肢端和面颊发麻,喜食肥甘,嗜烟酒,近两年症状明显加重。就诊前与人发生口角,眩晕随之加剧,继而昏仆倒地,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无汗,双手握固,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而数。PE:BP 220/130mmHg 。其余略。请根据上述材料写出疾病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刺灸方法。 2.吴某,男性,56岁,干部,2003年1

月9日初诊。头晕2周,加重2天。2周前感头晕,也未在意,近2天来头晕加重,有时站立不稳,稍躺片刻有所好转,头重如蒙裹,胸中满闷不舒,纳差,肢倦乏力。查体:素体丰腴,平时喜食肥甘,精神可,血压18.5/12kPa,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缓。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一、A型选择题(共40分,每题 1分)得分:_________ 1.针灸治疗肘劳肘内侧疼痛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 ) A.下廉 B.少海 C.尺泽 D.天井 E.阿是穴 2.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基本处方中,除肾俞、太溪、三阴交外,还包括( ) A.足三里、气海 B.神门、内关 C.太冲、风池 D.关元、百会 E丰隆、中脘 3.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是治疗腰部扭伤的基本处方 A.肾俞 B.腰阳关 C.腰奇穴 D.委中 E.阿是穴4.面痛的治疗以何经穴位为主( ) A.手足少阳经 B.手足阳明经 C.手太阳经 D.任脉 E.足阳明经 5.治疗耳鸣、耳聋取中渚、侠溪是属于( ) A.辨证配穴 B.临近配穴 C.局部配穴 D.循经远取 E.以上都不是 6.肝阳暴亢型中风可在基本处方上再加( ) A.足三里、气海 B.太溪、三阴交 C.丰隆、合谷 D.风池、完骨 E.太冲、太溪 7.下列病证取穴,不属于远部取穴的是( ) A.胃痛取足三里 B.项强取后溪 C.哑门治疗失语 D.人中治疗腰扭伤 E.面瘫取合谷 8.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高热的主要病因( ) A.暑热蒙心 B.疫毒熏蒸 C.外感风 D.湿热蕴蒸 E.温邪内陷 9.针灸治疗中耳炎,在操作时刺翳风穴要

针灸病案

针灸病案一 胃痛 【概述】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古代文献也将胃脘痛称为心痛,心下痛等。但它与真心痛不同,《灵枢·厥病》指出:“真心痛,手足青志节,心痛甚,旦发夕死。”从症状体征及预后方面,与胃痛做了明确区别。 胃痛的病变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胃脘痛按病因分为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胃郁阴虚胃痛、脾胃虚寒、瘀血停滞六型。 本证多见于现代医学所指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 【针灸治疗】 循经取穴,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佐以脾胃之俞穴募穴。 寒邪犯胃:取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针用补法,多灸。 饮食停滞:取中脘、足三里、建里。针用泻法或加灸治。 肝气犯胃:取中脘、内关、足三里、期门、阳陵泉、太冲。针用泻法,不灸。 脾胃郁热:取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内庭。针用 泻法,不灸。 脾胃虚寒:取足三里、内关、脾俞、胃俞、中脘、关元。针用补法,多灸。 瘀血停滞:取足三里、内关、膈俞、血海、梁丘、公孙、三阴交。

针用泻法,加灸。 针灸病案二 腰痛 【概述】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是临床常见症候之一。表现为腰部的一侧或两侧,因腰为肾之府,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临床上根据病因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肾虚腰痛和瘀血腰痛四型。 现代医学的肾脏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腰部肌肉骨骼的劳损及外伤等,以腰痛显著时,可参考本证辩证施治。 【针灸治疗】 循经取穴,以足太阳经为主,佐以辨证取穴。 寒湿腰痛:取肾俞、大肠俞、委中、腰阳关穴。针用泻法,加命门、肾俞穴,以隔姜灸。 湿热腰痛:取肾俞、大肠俞、三焦俞、委中穴。针用泻法,可灸,或加梅花针腰部叩刺后拔火罐。 瘀血腰痛:取膈俞、脾俞、天应、委中、次髎穴。针用泻法,或加梅花针腰部叩刺后拔火罐。 肾虚腰痛:取肾俞、志室、太溪、八髎、命门穴。肾阳虚针用补法,多灸;肾阴虚针用补法,不灸。 针灸病案三 感冒

针灸温补脾肾法治疗1例顽固性呃逆临床分析

针灸温补脾肾法治疗1例顽固性呃逆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3-01-08T17:11:22.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2期供稿作者:林丽巍[导读] 呃逆,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 林丽巍(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2010届在职研究生 150040)近来,笔者采用针灸温补脾肾法治疗1例顽固性呃逆获效,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孟某,男,78岁,2012年5月3日就诊,主诉:患呃逆1周。患者于一周前因进食不当出现呕吐2次,之后出现呃逆,持续不止,经自服偏方及内服丁香柿蒂类药物无效,前来诊治,就诊时见患者呃逆断续,呃声低微,神疲欲寐,手足不温,形寒肢冷,欲盖被褥,面色晄白无华,小便不利,眼睑轻度浮肿,双下肢可凹陷性浮肿,舌淡紫胖嫩,苔白滑腻,脉象沉滑。既往史:患糖尿病10余年,近2年自注胰岛素控制血糖,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不全病史6至7年,诊断:呃逆。辨证:属于肾虚水犯,土不制水而反为所克,使脾阳受伤,而为肾病及脾,脾肾阳虚,胃失和降之呃逆证侯。治则:温补脾肾,佐以温胃降逆。取穴:针补关元和双太溪,阴陵泉,少泄多补双足三里,艾条隔姜灸神阙。效果:五诊后,呃逆明显好转;七诊后,呃逆停发;十诊后,病情稳定,状态较好而停治回家。 2.临床分析 本例之呃逆,属于肾阳虚衰,无以温化水湿,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不利;水无去路,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土不制水,反受所克,脾肾阳虚,胃阳不振,则呃声低微,时断时续。脾肾阳气虚衰,不能温煦形体,则面色晄白,畏寒肢冷;脾肾阳虚,脾阳不振,温运失司,寒从中生,浊阴凝滞,化生痰浊,故舌胖淡,苔白滑腻,脉象沉滑。采用针刺可健脾和胃降逆,灸法则温中散寒,疏通气血,调理气机,顺气降逆,二者结合可缩短疗程,效果显著[1]。针对以上证侯,所选腧穴治疗,之所以具有温补脾肾阳气的作用,是因为:关元,是大补元阳的腧穴,为壮阳要穴,又为补先天益后天之要穴。所以《医经精义》指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因名关元。它配补健脾之腧穴,具有温补脾阳的作用,配补补肾之腧穴,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本方证为脾肾阳虚引起的病证。本穴与神阙配伍,具有回阳救逆,破阴回阳之功效。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会元》谓“太溪者,山之谷通于溪,溪通于川。肾藏志而喜静,出太深之溪,以养其大志,故名太溪。”肾阴亏耗,肾阳虚衰的病证,取补本穴滋阴壮阳。本方证是脾肾阳虚的证侯。针补本穴,用以补肾益阴,与关元配伍,属于阴中求阳,补阳配阴,使沉阴散而阴归于阳。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水穴;为土经中的水穴。《说难》谓“阴陵泉乃脾合水穴,脾为阴中之至阴,陵高于丘也,泉高处之水流也,故《灵枢经》曰“疾高而内者,取阴之陵泉。”针补本穴,主要用于健脾益肾,改善脾系功能,与神阙配伍,温补脾阳。本穴与关元配伍,其温补脾阳之力倍于阴陵泉与脐中配伍之功。神阙,介于上下焦之间。本穴施灸,为温运中阳,回阳救逆的要穴。艾灸本穴用以温阳健脾,温运中阳以祛里寒。与关元配伍,再加补补肾的太溪穴和健脾的阴陵泉,共同发挥温补脾肾阳气的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凡属脾胃失调,运化失职,刺灸皆有卓效。《灵枢.五乱》:“气在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足三里。”近年在X光下观察,针刺三里,可使胃肠蠕动增强,分泌增多,说明三里能调整胃肠活动功能,具有健脾强胃的作用。足三里少泻多补,少泻和胃而不伤正,多补重在温胃降逆。 3.总结 呃逆,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但原因却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病因可包括胃中寒冷,燥热内盛,气逆痰阻,胃火上逆等,虚证病因包括脾肾阳虚等。治疗原则大相径庭,故治疗时不可不察。若大病,久病体弱或慢性病晚期而呃逆不止者,每为疾病衰危的征兆,黄氏采用针刺,艾灸治疗久病及体虚重症呃逆,取得较好疗效[2]。如本例患者,属年老体衰,脾肾阳虚,元气虚衰,气不固摄,如按实证以常理治之,则非但无效,而且会反而加重,或变生它疾。故以此病例,与同道共勉。参考文献 [1] 王爱民.针灸治疗呃逆18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 13(2):119. [2] 黄巍.针灸治疗呃逆临床疗效分析[J].甘肃中医,1996, 9(2):38-39.

针灸治疗不寐跟师病案

不寐2 吴某,男 43岁 就诊时间:2009-3-17 主诉:失眠反复发作半年,加重1月。 现病史:失眠反复发作半年,加重1月。尤以入睡困难,约2-3小时后方可睡着;伴头晕而鸣,口干心烦,遗精腰酸,舌质红而少苔,脉现细数。 既往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输血、中毒史。未发现药物、食物过敏史。 诊断:不寐(肾水亏虚,心阳独亢,心肾不交) 治则:滋肾阴,降心火,养心神 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1)心俞厥阴俞脾俞胃俞肾俞 (2)内关神门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 操作: 每次可使用一组处方,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气海穴。 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并嘱其在家中用艾条熏关元、气海穴,每次30分钟。 结果:治疗9次后,每晚上床约半小时内入睡至天明,诸症基本消失。 按: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轻症不易入睡,或入睡并不困难,但易醒觉。重症通宵达旦不能成寐,常伴有头昏、神疲、心悸、健忘等症。有因一时情绪紧张或因环境吵闹,卧塌不适等而引起失足眠者不属病理范围,只要解除有关因素即可恢复正常。因发热、咳嗽、疼痛等疾患引起的失眠,则应着重处理原发病。西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等可引起失眠。 不寐,通常称为“失眠”凡经常不易入寐,入寐时间短,或寐不深熟,或连续梦景,均可作不寐论治。

不寐的原因很多,《内经》云:“阳气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有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心神失养所致,或因惊恐、房劳伤肾,以致心火独炽,心肾不交,神志不宁;有因体质素弱,心胆虚怯;情志抑郁,肝阳扰动;以及饮食不节,脾胃不和亦能导致不寐。 本例病者头晕、耳鸣、遗精、腰酸是肾精不足之征,口干心烦,是阴亏火旺之疾,舌红脉数皆虚火上炎之象。心为神气之宅,肾为精气之舍,肾水衰亏,真阴不升,水火不济,心阳独亢,以致神不守舍而致。《灵枢·背俞》篇云:“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故灸关元、气海穴,意在引导火气外出。泻神门、心俞、厥阴俞清心火,安神明之意。补肾俞、三阴交以壮水源而制阳光。并取内关用泻,以加强泻火安神之功效,更补太溪,以强化滋水之力,并加用脾俞、阴陵泉、足三里以调补脾胃,益营血而安神明。

针灸治疗呃逆的体会

针灸治疗呃逆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3-08-20T17:16:25.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1期供稿作者:赵华毅[导读] 对由于情感刺激而发者,最好给与心理开导。(4)呃逆一症虽同,但病因各异,治疗需辨虚实,选穴也需合度。赵华毅(南京市滨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0000)【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350-01 呃逆一症,西医称之为膈肌痉挛,中医认为属胃失和降,气逆上冲所致。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证。呃逆临床很常见,发作频繁、症状顽固、持续时间长,患者常感痛苦,常规治疗方法常常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采用针灸治疗呃逆有显著疗效,常可迅速解除症状,故在临床上广为应用。近年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针灸方法治疗呃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门诊2008年12月到2012年12月门诊呃逆病人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半年。脑卒中后伴呃逆6例,外科手术后4例,慢性胃炎5例。酒后或饱食吹风后8例,情志不舒8例,病因不详7例。 1.2 治疗方法:取穴:足三里、膻中、内关、中脘。饮食不节者以主穴加天枢穴;情志不舒者以主穴加天突、太冲穴;正气亏虚者以主穴加气海、关元穴。具体操作:选用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取40- 65mm无菌针灸针,用强刺激手法,以病人能耐受为度,15~2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40分钟, 2 治疗效果 2.1 疗效判定治愈为:症状消失呃逆停止,一星期内无反复;好转:症状缓解,呃逆次数明显减少;无效:症状无改变,呃逆次数无减少。 2.2 治疗结果所治38例中,痊愈34例,好转4例,其中一次治愈20例,3次治愈5例。 3 其他疗法 3.1 指压攒竹。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站于患者头前,用双手拇指点按、静压攒竹穴,力量由轻而重,使病人产生酸麻胀等得气感,刺激量以病人能忍受为度,持续按压5分钟。 3.2 点按天突。用手指压住穴位不动以产生酸胀感为宜,2到3分钟 3.3 穴位注射 取穴:内关,足三里。 药液:维生素B1、B6注射液。 方法:维生素B1、B6注射液各取2毫升,予以混合,每穴2毫升。 体会 (1)呃逆又称膈肌痉挛,现代医学认为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是由于膈肌不由自主地间隙性痉挛收缩所致。多因胃病、胃神经官能症、纵膈胸膜炎、感受风寒或久病虚弱等原因,使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反射性地使膈肌产生间隙性地收缩运动所发出的一种呃逆声。祖国医学认为,因进食生冷或辛辣食物致胃中寒冷,胃火上逆、肝气上逆,或脾肺气虚、胃阴亏损引起胃气下降,上逆胸膈,气机逆乱而为呃逆。针刺疗法可以疏通经络气血,从而使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功能加强,调理紊乱气机,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从而达到通调腑气,和胃降逆的目的。 (2)所选择穴位具有很好的和胃宽胸利隔平冲降逆之功,故对呃逆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之要穴,其支者沿喉咙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足三里也是合穴,“合主逆气而泄”,古云 “治气上壅足三里”。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穴,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从膈走腹,联络三焦。且内关为手厥阴之络穴,与其相表里的手少阳三焦经相联系,三焦功于全身气化,内关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循行上胸膈,遍历胃心胸之间。故内关穴善治胃且有解郁作用,可宽胸利隔,两穴相配宽胸利膈和胃降逆,气机顺则呃逆止。膻中为心包络之募穴,也是八会穴之气会,古云“五脏之气不知在何处可取膻中”。中脘为腑会,善治腑病,因六腑皆禀于胃,也为胃之募穴,呃逆乃胃气上逆所致,胃腑病当取中脘治之,胃气顺通则呃逆止。关元为小肠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交汇穴,系三焦元气之所出、有强壮体质之功。气海为先天元气汇聚之处,扶元纳气,与关元同为保健要穴。两穴相配具有很强的益元纳气调冲降逆之功。天突是任脉腧穴,任脉、阴维脉之交会穴,主治气道不宣,肺气升降出入失常之证。太冲穴为肝经之原穴,具有平肝降逆之功。疏肝解郁之作用,故对应受情志刺激郁怒伤肝,怒则气上并挟胃气上逆之呃逆具有很强的制止作用。(3) 针后一般在5-20分钟呃逆逐渐停止,多不复发,但治疗后最好嘱患者少烟酒勿饱食忌寒凉。但对由于情感刺激而发者,最好给与心理开导或脱离原来生活环境,更利于治疗。对由于情感刺激而发者,最好给与心理开导。(4)呃逆一症虽同,但病因各异,治疗需辨虚实,选穴也需合度。

中医辨证治疗呃逆

中医辨证治疗呃逆 【摘要】目的讨论中医辨证治疗呃逆。方法根据诊断对患者进行辨证治疗。 结论呃逆的治法,降气止呃,理气和胃为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 之,热者寒之。挟痰湿者,化痰除湿;并水饮者,攻逐水邪;兼气郁者,顺气 解郁。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呃逆 呃逆的治法,降气止呃,理气和胃为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 热之,热者寒之。挟痰湿者,化痰除湿;并水饮者,攻逐水邪;兼气郁者,顺 气解郁。明?张景岳曰:“凡杂证之呃,虽由气逆,然有兼寒者,有兼热者,有 因食滞而逆者,有因阴气竭而逆者,但察其因而治其气,自无不愈。”若轻易 之呃,或偶然之呃,气顺则已,本不必治。唯屡呃为患,及呃之甚者,必其气 有大逆,或脾肾之气有大亏竭而然。然实呃不难治,而为元气败竭者,乃最危 之候也”《景岳全书》呃逆),说明审证求因,注意“元气败竭”之症,实际实用,很有建树。 辨证论治 1.胃寒 主症呃逆,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清长,精神不振, 胃寒肢冷,时胸胁闷张。脉沉紧,或弦紧,舌质青,苔白。 证析:此为胃寒,食欲停聚所引起。胃寒,寒邪阻遏。胃失和降,气 逆作呃。胃寒,食积不化,则胃脘冷痛,食欲不振。胃寒累脾,脾运不健,则 二便不调,便溏尿清;胃寒不能消谷,水谷精微不能荣养脑神,则精神不振; 胃寒阳气不运,则肢冷身寒。 脉舌征也是胃寒气逆之象。 治则: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处方:丁香散(《古今医统大全》)加吴茱萸、黄连(少量)、苍术、佛手。六君子汤(《妇人良方》)加木香、砂仁、藿香、防风。 针灸:中脘、膻中、足三里、公孙、内关;或脾俞、至阳、胃俞、阴 陵泉、三阴交。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补法进针,得气后导引 入静(意守足三里或三阴交),留针半时,出针。可灸,取穴中脘、足三里,回 旋灸,或雀啄灸,每穴5?10分钟。 2.胃热 主症呃逆,脘腹热痛,或胃中灼热,食欲不振,喜冷渴饮,便秘尿赤。面红身热,口干口臭,烦热不安。脉滑数,或滑实,舌红,苔黄腻,或黄燥。 证析:此为胃热,气逆上冲所引起。胃热化火化燥,上冲动膈,症见 呃声连作。胃热灼津,络伤津损,则胃脘痛、灼热、口干。胃热累及全身,则 面红身热,烦热不安,口臭口涩。 脉舌征也是胃热,气郁上冲之象。 治则:清胃泻热,降逆止呕。 处方:竹叶石膏汤(《伤寒论》)去人参加黄连、黄芩、栀子。小承气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痹证4 张某,男,42岁 就诊时间:2009年9月12日8时30分 主诉:腰痛间作7年,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1月余。 现病史:患者由于职业关系,长期久坐久立,于2002年搬重物后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休息后症状可减轻,患者未予重视。此后患者腰痛 反复发作,曾于他院查腰椎CT示:腰椎间盘突出(具体不详),经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后症状均可缓解。 2009年7月21日患者不慎扭伤腰部,致腰痛加重、活动受限,伴左下肢放射痛,以臀部及小腿外侧为主,久坐久立后疼痛明显。遂于当 时就诊于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医院,查腰椎CT示:腰4/5椎后纵韧带钙化,腰5/骶1椎间盘突出,左侧隐窝狭窄。行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遂于今日来我科就诊。症见:神清,精神可,腰 部酸痛,左下肢放射痛,以臀部及小腿外侧为主,久坐久立后疼痛明显,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2007年胃镜检查发现浅表性胃炎。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中毒、输血史、外伤、手术史。未发现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查:腰曲直,活动受限,腰4/5棘间压痛,左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右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双4字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2009年8月13日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医院查腰椎CT示:腰4/5椎后纵韧带钙化,腰5/骶1椎间盘突出,左侧隐窝狭窄。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痹证(肾虚痰瘀阻络)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修订稿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呃逆1 段某,女 50岁 就诊时间:2009-6-2 主诉:呃逆2天。 现病史:因胃镜检查后发生呃逆不止, 不能入睡, 不能进食, 用镇静药无效, 靠补液维持, 已有2天。呃逆时头胀痛, 口苦。苔淡黄腻偏干, 脉弦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 诊断:呃逆(肝气犯胃,胃有湿热) 治则:平肝和胃, 降逆化湿。 处方:行间太冲足三里内关 操作:捻转补泻手法。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局部。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共针2次而愈。 按: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偶然发作,不治自愈,持续不断者方需治疗。慢性病晚期发生呃逆,多为严重的预兆。本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为其他疾病而产生,据临床报道有肺

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流行性出血热、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肺结核、食道憩室、胃粘膜脱垂、癔病及外科手术等。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膈肌痉挛症。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 俱还入于胃, 新故相乱, 真邪相攻,气并相逆, 复出于胃,故为哕。”有寒热之分,属实证。久病多因肝肾阳虚 或胃阴不足致使胃气上逆,属虚证。治疗时要分清寒热虚实。 本病者属肝气犯胃, 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 肝气上逆见头痛; 口苦、苔淡黄腻, 为胃中湿热。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 故用平肝和胃, 降逆止呃之法, 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 及肝经原穴太冲, 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 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 加内关以降逆, 理气宽胸。

(完整版)针灸病案汇总

病案分析(要求写出诊断、分型、治法、处方及方义) l.吴某,女,68岁,家庭妇女。平素有高血压病史,测血压为26.6/14.63kPa。患者因情绪激动,突然昏倒,面赤气粗,牙关紧闭,双手紧握,喉中痰鸣,无二便失禁,脉弦滑而数。 2.赵某,女,40岁,工人。素质薄弱,一周前患急性肠炎,经治疗痊愈,今日晨起后感到头晕目眩,眼前昏黑,重时昏眩欲仆,面色觥白,心悸失眠,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3.陈某,男,41岁,干部。因气候突变大风降温.患者感阵发性巅顶或满头部疼痛,痛如锥刺,痛无定处。以后每遇气候骤变则头痛,反复发作,舌暗红脉浮紧。 4.杨某,男,26岁,司机。睡眠醒来时,突然感觉一侧面部肌肉板滞,耳后乳突部疼痛,口角向右侧歪斜,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左侧眼睑不能闭合并流泪,左侧额纹消 失,鼻唇沟平坦,舌红苔少脉弦紧。 5.甘某,女,56岁,干部。因劳累后受凉右肩部疼痛,向上肢放散至肘关节,肩关节内旋外展活动受限,局部有明显压痛,甚则夜间痛醒,晨起肩关节稍活动后疼痛有所减轻。 6.张某,男,23岁,农民。因居处潮湿,加之劳累,突然出现左侧臀部疼痛并沿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足部放射,烧灼样疼痛,行动时加重,环跳、承山、委中等处有明显压痛点,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跟腱反射减弱,病情呈逐渐加重趋势。 7.刘某,女,28岁,未婚。平素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1周前经闭不行,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脉沉弦。 8.元某,女,30岁。自述每逢月经来潮前几天开始少腹部疼痛,正值经期腹痛加剧,腹痛拒按,血块多,血块排出后痛稍减轻,脉沉弦,舌黯淡有瘀点。 9.王某,男,3岁。患儿自幼喂养,饮食甚少,面色萎黄,午后手足心热。现不思饮食,形体消瘦,皮肤干燥,毛发稀疏,腹大脐突,脉细数,舌绛苔黄。10.患者男性,7岁。夜梦遗尿,每周l~2次,甚则每天1次,面色晄白,精神不振。苔薄脉细。 11.患者女性,52岁。阴部有物下坠,平卧则回缩,下腹部有重坠感,腰酸不适,面色晄白。神疲尿频,苔薄,脉细。 12.某女,30岁。一年来自觉带下量多如脓,夹有血块,臭秽异常,阴中时觉瘙痒,伴见口苦咽干,巍房胀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13.赵某,女,24岁。已婚。近半年来月经先期而至,每次提前约10余日,量多,色紫。质稠有块,经前腹胀腰痛,心烦急躁。现经前1周,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14.张某,女,25岁。于暑假期间结伴到沿海某地游玩,于食海鲜之后忽觉腹部不适,逐渐出现大便溏薄,气味臭秽,全身异常瘙痒,皮肤出现成片淡红色疹块,大小不等,边界清楚。 15.某女,5岁。元旦放假其母将其从幼儿园接回,回家后哭闹不止,其母发现其左耳下腮部肿胀,拒按,测体温38.5℃,畏寒,咽红。访其周围儿童,多患此疾。 16.王某,女,25岁。于游泳后第二天自觉目赤胀痛,羞光、流泪、眵多,前往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修订稿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痹证11 李某,女 45岁 就诊时间:2009-11-09 主诉:四肢关节酸痛2月余,游走不定,膝关节、腕关节屈伸不利; 伴眩晕神疲,胸闷心悸,小溲短赤,舌淡胖边有少许齿横苔薄白,脉弦数。 诊断:痹证(风寒湿邪,侵袭经络) 治则:疏风祛寒,健脾祛湿,通络止痛。 处方:(1)百会风池肾俞脾俞肝俞 (2)犊鼻足三里阴陵泉中渚合谷侠溪太溪太冲 操作:补虚泻实,提插捻转手法,加TDP照射局部;每次选择2组电针,用连续波,留针30分钟,1次/天,每日一组,12次为1个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连续治疗2个疗程,上诉症状基本好转,但仍有腕关节屈伸欠佳。 按: 痹之名,出自《灵枢·寿天刚柔》篇,痹指闭阻不通的一种病理现象。外邪侵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肢体、关节等痛、麻木、着重、及曲伸不利等症状,名痹症。 本症的发病原因,多由卫气不固,腠理空疏,又因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或涉水冒寒,坐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发为风寒湿痹。《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偏胜者为行痹。 本例患者,外感风寒湿三气之邪,内因水亏木旺,肝风燥动,内外之风相兼,故四肢关节游走作痛,发为行痹之症,心悸胸闷者,痹邪有入心之势。故泻百会、风池、肝俞以祛风潜阳;泻合谷、太冲开四关以镇摄燥动之风阳;补太溪、肾俞滋肾水以涵肝木;泻神门、郄门、内关以疏内邪心君之邪,而宁心

痹症的中医治法

痹症的中医治法 痹症症状: “痹”,有闭阻不通之意,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辨证 行痹:风邪偏盛。证见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或在一处作痛,或向远处放射,牵掣麻木,如风行之速,以致患肢曲不敢伸,伸则痛麻难忍。有时兼有寒热,舌苔薄白或淡黄,脉象浮弦。 痛痹:寒邪偏盛。症见肌肉关节疼痛,痛势较剧,痛处有冷感,得热痛减,遇寒则甚,常喜揉按击拍以求缓解,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着痹:湿邪偏盛。症见肢体关节酸重疼痛,肌肤微肿,不红,痛有定处,阴雨寒冷天气每易发作,舌苔白腻,脉濡。 热痹:风湿化热。证见四肢关节酸痛,肿大,痛不可近,活动受限,伴有咽痛,发热,多汗而热不退,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而黄。 针灸治疗 毫针疗法 主穴:肩部:肩髃肩髎

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 腕部:外关阳池阳溪腕骨 背脊:水沟身柱腰阳关 髀部:环跳居髂髀关 股部:承扶承边风市 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丘墟申脉昆仑照海 配穴:行痹:风门膈俞肝俞 痛痹:肾俞关元 着痹:脾俞足三里阴陵泉 热痹:大椎曲池 解释:风邪偏盛为行痹,取风门祛风,膈俞、肝俞养血活血,含祛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寒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盛为着痹,取脾俞、足三里、阴陵泉,健脾利湿;化热为热痹,大椎清热散风,曲池清热行气消肿。局部取穴,旨在疏调局部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则风寒湿邪无所依附而痹痛遂解。 其他疗法 耳针:选穴耳区相应部位,肾上腺、神门。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4天更换1次。 穴位注射:参照刺灸法穴位。选用当归注射液或威灵仙注射

针灸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针灸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 痹证分为几种证型:、、、。 2.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涉及的脏腑以为主,其中气血不足证的治则是。 3.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针刺手法为。 4.八会穴中骨会____、髓会_____。 5.针刺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为____________,治疗疳积的经验效穴为____________。 6.补法适用于治疗、型遗尿。 7.眼睑下垂先天不足、脾虚气弱者,治则宜;风邪袭络者宜。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 针灸治疗呃逆的基本处方及辨证加减是什么? 2. 什么是“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3.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基本处方及辨证加减是什么? 五、病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得分:_________ 1. 患者吴某,男,68岁,退休干部。因“突然昏仆伴口角歪斜5小时”于2009年3月24日3pm被家属抬入我院求治。家属代述:患者患高血压病史已10余年,平时有头晕头痛等症,性情急躁,时见肢端和面颊发麻,喜食肥甘,嗜烟酒,近两年症状明显加重。就诊前与人发生口角,眩晕随之加剧,继而昏仆倒地,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无汗,双手握固,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而数。PE:BP 220/130mmHg 。其余略。请根据上述材料写出疾病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刺灸方法。 2.吴某,男性,56岁,干部,2003年1月9日初诊。头晕2周,加重2天。2周前感头晕,也未在意,近2天来头晕加重,有时站立不稳,稍躺片刻有所好转,头重如蒙裹,胸中满闷不舒,纳差,肢倦乏力。查体:素体丰腴,平时喜食肥甘,精神可,血压18.5/12kPa,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缓。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一、A型选择题(共4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 1.针灸治疗肘劳肘内侧疼痛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 ) A.下廉 B.少海 C.尺泽 D.天井 E.阿是穴 2.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基本处方中,除肾俞、太溪、三阴交外,还包括( ) A.足三里、气海 B.神门、内关 C.太冲、风池 D.关元、百会E丰隆、中脘 3.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是治疗腰部扭伤的基本处方 A.肾俞 B.腰阳关 C.腰奇穴 D.委中 E.阿是穴 4.面痛的治疗以何经穴位为主( ) A.手足少阳经 B.手足阳明经 C.手太阳经 D.任脉 E.足阳明经 5.治疗耳鸣、耳聋取中渚、侠溪是属于( ) A.辨证配穴 B.临近配穴 C.局部配穴D.循经远取E.以上都不是 6.肝阳暴亢型中风可在基本处方上再加( ) A.足三里、气海 B.太溪、三阴交 C.丰隆、合谷 D.风池、完骨 E.太冲、太溪 7.下列病证取穴,不属于远部取穴的是( ) A.胃痛取足三里 B.项强取后溪 C.哑门治疗失语 D.人中治疗腰扭伤 E.面瘫取合谷 8.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高热的主要病因( ) A.暑热蒙心 B.疫毒熏蒸 C.外感风 D.湿热蕴蒸 E.温邪内陷 9.针灸治疗中耳炎,在操作时刺翳风穴要选较细的针、只捻转不提插是为了( ) A.防止症状加重 B.防止刺伤耳膜 C.防止刺伤面神经 D.防止出血 E.防止疼痛 10.心俞、脾俞、三阴交同用,可以治疗哪一类型的失眠( )

《针灸治疗学》习题集

《针灸治疗学》习题集参考答案 1.针灸有什么治疗作用? ⑴疏通经络 ⑵扶正祛邪 ⑶调和阴阳 2. 何谓治神与守气?临床如何应用? 所谓治神,一是在针灸施治前后注重调治病人的精神状态;二是在针灸操作过程中,医者专一其神,意守神气;病人神情安定,意守感传。 针灸疗法所言之气,主要指经气。针灸治病,十分注重调节经气的虚实,也就是发挥对脏腑、经络的调节作用。 医者的治神守气,病人的意守感传往往对诱发经气、加速气至、促进气行和气至病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针灸治病,十分注重调节经气的虚实,也就是发挥对脏腑、经络的调节作用。 3.试述针灸补虚与泻实的原则? ⑴虚则补之 ⑵陷下则灸之 ⑶实则泻之 ⑷宛陈则除之 ⑸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4.举例说明针灸的选穴原则有哪些。 ⑴局部选穴:如头痛选百会或太阳,鼻病选素髎或迎香,面瘫选颊车或地仓,脱肛选会 阴或长强等。 ⑵邻近选穴:舌强不语取风府、哑门。 ⑶远端选穴:面瘫取合谷,腰痛取委中等。 ⑷辨证选穴:如月经不调若因肝气郁结引起者,归属肝经,在肝经、任脉选穴。 ⑸随症选穴:如发热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 5.举例说明针灸的配穴方法有哪些。 ㈠按部配穴 (1)局部配穴:如头痛配印堂、太阳、百会、头维等。 (2)上下配穴法:风火牙痛上取合谷,下配内庭。 (3)前后配穴法:胃脘疼痛前取中脘、梁门,后配胃俞、筋缩。 (4)左右配穴法:左侧面瘫取同侧地仓、颊车,配右侧合谷、手三里。 (5)三部配穴法:眼病取睛明、风池、光明。 ㈡按经配穴 (1)本经配穴:肺病咳嗽取中府、列缺、尺泽、太渊相配。 (2)表里经配穴:肝病取期门、太冲配阳陵泉。 (3)同名经配穴法:牙痛以合谷、内庭相配。 (4)子母经配穴法:虚劳咳嗽取肺俞配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5)交会经配穴法:妇科病取关元、中极配三阴交。 6.俞募穴如何应用。 ⑴俞穴应用:俞穴全部位于腰背部足太阳经夹脊第一侧线上,故通常又称之为“背俞穴”。背俞穴往往是内脏疾患的病理反应点。其表现可有压痛、敏感、迟钝、麻木、皮下组织变异等等,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很好的调治内脏疾病的作用。背俞穴的治疗特点主要是扶正补虚、调节脏腑机能,偏于治疗相应脏腑的慢性虚弱性病症。同时,“五脏俞”还用于治疗所开窍的五官病、所主持的五体病。 ⑵募穴应用:募穴位于胸腹部,与相应脏腑的位置接近。如果某一脏腑发生病变,常常会以多种不同形式的阳性反应从所属募穴上表现出来。募穴的治疗特点是驱邪泻实,有通调脏腑、行气止痛之功。偏于治疗相应脏腑的急性实证。 ⑶俞募配穴法:针灸临床上,同一脏腑的背俞穴和募穴常常配合使用,称“俞募配穴法”。寓“阴病行阳、阳病行阴”之义,为前后配穴法的代表。俞募配穴法,充分体现了经络的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