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新课标版 语文新课标全国14教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新课标版  语文新课标全国14教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新课标版  语文新课标全国14教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十四)

论述类文章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节民俗艺术对年味的强化

吕品田

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这种普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在春节这个狂欢时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比审美欣赏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比如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龙身”由每家每户来制作,当龙灯耍到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接上,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越威风。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民间艺术特别能反映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其创作构思充满想象,极富浪漫色彩。比如人们把“鲇鱼”与富裕之意联系在一起,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理想。民间艺术的造型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以至其表现形式自由而奔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中国“写意”艺术精神作了极致的发挥。民间艺术的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刚健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不像现在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极力表现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

有人说现在“年味淡了”,的确是这样。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创作。如今,这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已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为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了,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以及价值观、审美观也和以往大有不同,许多有特色的节俗活动和相关的艺术形式要在城市里展开确有一定的难度。可谁又能阻止生活的流变,让年节艺术一成不变地恪守老套路呢?其实,随生活潮流而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和改变,本来就是民间艺术的精神和发展状态。面对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我们与其在怀旧中抱怨现实,不如在“俗而礼,礼而俗”的互动中建设与时俱进、魅力依旧的当代年节艺术,让大家真的想过年,过好年。

因为交通受阻,时下网上有人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的倡导。这当然是想为政府排忧解难,也是为了避免同时出行所造成的种种麻烦。不过,面对民族文化历史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面对民族文化记忆所产生的巨大精神感召,这种倡导显然是无力的,也不契合国情。

其实,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今天,要想有力地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充分地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切实地解决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安民于本土,就可使得乡村的老百姓都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延续,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春节才会越过越红火,春节的民俗艺术才会越来越繁荣。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年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过年时,人们都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以及塑面花等,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的创作活动。

B.当前,一些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都已经被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

C.现在春节不如以前热闹,真正的民间创作随节俗的淡化日益缺乏,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D.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冲淡了古老的年味。

解析:“冲淡了古老的年味”于文无据。

答案: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审美期待加强的原因在于春节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

B.春节习俗推动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社会作用。

C.现在西方的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与民间艺术的整体格调相比,前者是消极的,后者是积极的。

D.有人在网上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是因为交通受阻;但这种倡导其实是无力的,也不契合国情。

解析:“西方的个人主义”应是“一些极端个人主义”。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方许多地区耍“板凳龙”的习俗,是一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因此能增进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B.正是民间艺术的造型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所以在形式上才会呈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自由而奔放。

C.解决了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就能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充分地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

D.民众安于本土,传统民俗文化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延续,传统民俗文化积极的社会功能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解析:原文“切实地解决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是“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充分地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的必要条件,反过来就不成立。

答案: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儒家视阈中的人格理想

杨国荣

儒学的意义,体现于其人格理想。人格的更深沉的内涵体现于精神境界。作为人格

的表现形式,精神境界既有其内在的核心,又展开于人格的不同方面,由此形成多维度的精神形态。

孔子曾提出“仁者安仁,知者利人”之说,王夫之从成就德性的角度对此作了解

说:“‘安仁’‘利人’,总是成德后境界。”在王夫之看来,安仁、利人都构成了德性涵养中的不同精神境界。当然,以成德为视阈,精神境界又表现出不同形态,当人仅仅以富贵贫贱为意时,其境界便难以越出此域,反之,如果始终坚持仁道,在任何时候都不与仁相悖,

则意味着进入另一重境界。在这里,境界之别既涉及德性的高下,也表现为内在精神形态

的差异。

作为观念的存在,境界也可以视为宽泛意义上的精神世界,而对精神世界的考察则

涉及更广的视阈。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这里的“万物皆

备于我”并不是指外部世界以物理的形态内在于个体,而是表现为观念层面的意义境域:

以视阈的扩展、理性的想象、内在的体验等为形式,“我”把握了作为整体的世界并领

悟了其意义,万物则由此进入“我”的观念之域。在这里,世界对“我”的敞开与“我”

对世界的开放,世界意义对“我”的呈现与“我”对世界意义的领悟融合为一,对这种精

神之境的真切感受往往又伴随着超乎感性快感的内在精神愉悦。在以开放的视阈接纳

世界并深切领悟其意义的前提下所达到的这种“乐”同时表现为一种精神境界。

理想的追求与使命的意识是精神境界核心的集中体现。理想的追求是以“人应当

期望什么”为指向,使命的意识则展开为“人应当承担什么”的追问,二者从不同的方面

体现了对人自身存在意义的深沉关切。从人格理想的层面看,前者所指向的,也就是“成己”或成就自我,后者则意味着人自身通过多方面的发展而走向完美之境。在成就自我

的过程中,人既赋予期望与理想以实质的内涵,也使自身的存在获得了内在的意义。相对

于“应当期望什么”所体现的理想追求,以“应当承担什么”为内涵的使命意识更多地

从人的责任、人的义务这一维度表现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关切。二者从不同侧面体现

了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

孟子已涉及以上问题:“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使人区别于动物(禽兽)的主要之点究竟体现在何处?庶民所去、君子所存者到底是什么?孟子对此

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对孟子而言,君子作为人的完美存在形态集中地体现了人之为人的品格。在这里,所谓“存心”便与包括道德意识的内在的精神世界相联系,其具体内容则展现为“仁”“礼”。“仁”与“礼”既有德性之意,又表现为应当遵循的规范:作为不同于禽兽者,应当循“仁”而“存”,依礼而行,这里无疑既体现了道德的理想,也蕴含着某种道德领域的责任意识。所谓“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也就是确立和维护包含广义道德理想与道德责任的精神世界,在儒家看来,正是这种内在的精神世界使人“异于禽兽”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儒家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如上理解,对今天如何在人格层面走向理想之境,无疑具有启

示的意义。

(选自《道德与文明》,有删改)

4.下列关于“精神境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神境界是人格内涵的体现,既会有其内在的核心,又展开于人格的不同方面。

B.精神境界的划分标准是不相同的,这样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形态当然也不一样。

C.境界可以视为宽泛意义上的精神世界,两者相比,前者比后者考察范围更大些。

D.精神境界的内在核心集中体现在对理想的追求与具有使命的意识这两个方面。

解析:精神世界的考察范围比境界要大。

答案:C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成德角度看,坚持仁道的精神境界与以富贵贫贱为意的精神境界的德性不一样。

B.达到某种“乐”的精神境界要把以开放的视角接纳世界并深切领悟其意义当作

它的前提。

C.使命意识以“应当期望什么”为内涵,从人的责任、人的义务这一角度表现对自

身存在意义的关切。

D.循“仁”而“存”,依礼而行,既体现了道德的理想,也蕴含着某种道德领域的责任意识。

解析:“应当期望什么”应是“应当承担什么”。

答案:C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夫之虽对孔子提出的“仁者安仁,知者利人”持有异议,但他还是对此作了解说。

B.“我”与世界融合精神之境的真切感受,会伴随着超乎感性快感的内在精神愉悦。

C.在成就自我的过程中,人因赋予期望与理想以实质的内涵,自身的存在才能获得内

在的意义。

D.确立和维护包含广义道德理想与道德责任的精神世界才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解析:A“持有异议”错误,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B“会伴随着超乎感性快感的内在精神愉悦”表述绝对,原文有“往往”一词。C强加因果,“赋予期望与理想以实质的内涵”不是“自身的存

在才能获得内在的意义”的原因,两者是并列关系,从原文中关联词“既…也…”可知。

答案:D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学虚构是读者获得突围的表演

汪正龙

文学虚构创造的可能性世界,能让读者跳出现实的束缚与羁绊,能将自己的平庸状

态打破,从而理解和深化自我的认识,并获得一种精神的突围。正是在与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贾宝玉、阿Q等文学形象的交流中,我们陶醉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为他们

的不同自我所同化,从而产生对自我丰富性的扩展。在现实中,人的自我不断地得到再现,

在文学虚构中,人的自我处于陶醉状态,通过把自我同时置身于内和置身于外的双重化行为,能够使自我创造成为可能。

文学虚构不可能是脱离现实的没有拉线的风筝,而是始终走向我们心灵的超越现实

的自我扩展。所以,通过表演人类各个自我间的联系,我们表现了自我,这样我们将通过文学的表演使得我们提升到人类本性的高度。不同于游戏的“避重就轻”,艺术是“举重

若轻”。因为艺术之轻离不开生命之重,轻之所以是一种美学品格,在于它让我们托起了

沉重的生活,让我们能更好地面对苦难和邪恶,承担起人文关怀的职责。文学虚构的双重

作用标志着人类表演的需要,它超越了认识的能力。文学虚构的价值并不是预设的品格,

而是人格的充分展现,让读者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即对自由创造的可能性世界的探索。文学不可能是独立的,它始终与历史、现实和传统相结合。文学能返回自己的生命之根、人性之本,应该是好的。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生命力的本能的宣泄上,恰恰从反面证明了生

命力的不足与贫弱。文学从依附性过渡到走向独立的过程相当艰难,但真正的文学应该

具有独立性。

我们说史铁生的小说《务虚笔记》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因为他不从眼前的现实、传说、过去中再现生活,而是创造了一个可能性世界。小说中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幸福的,但

他们悟出一个道理:拥有美丽的位置,即使很苦也是幸福。史铁生立足于可能性,在其中寻找自我。只有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位置提高到现实之上,他才有真正的自我。其实长大后,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难回复到天真状态,而是一个超越了语言的可能世界。我们习惯于

用现实性来消灭可能性,把现实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平等”“自由”等概念,并不会

因现实有差异、有矛盾而失效,恰恰相反,它本身就体现在差异和矛盾中。文学的真正独

立要以个体人格的独立为前提。这种人格既不以群体道德的代表自居而盛气凌人,也不

是放浪形骸、游戏人生、自轻自贱,而是在孤独中默默地向人性的高峰奋力攀登,与自己

的懒散、自欺和粘连于他人的习惯作斗争。

艺术的本质特点是创造,是不可重复的独特的天才表演。而文学虚构开拓着人类新的认识,冲破了虚伪道德的羁绊而构成新型的道德伦理意识。我们不但要承认人生的表

演性,也要肯定文学虚构中的表演特性。在一切艺术中,唯有表演艺术最鲜明、最直接地

体现艺术的本质的特点,即站出来生存的必要性。表演艺术是艺术之母,它是最原始、最

古老的艺术,也是显示人的个体性、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的艺术。文学虚构的表演性就

是作家与读者的不同体验的展现。我们要想获得“自我意识”“超越”“自由”“独

立人格”,就需要借助文学虚构的表演,通过文学虚构出来的不同角色,去体验各种角色的不同心境和命运。

(选自《江西社会科学》)

7.下列关于“文学虚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虚构使读者通过创造的可能性世界,将自己的平庸状态打破,从而理解和深化

自我的认识,并获得一种精神的突围。

B.文学虚构不是脱线的风筝,应该与现实紧密联系,但又不等同于现实,它始终是我们走向自己心灵的超越现实的自我扩展。

C.文学虚构具有双重作用,它标志着人类表演的需要,超越了我们认识的能力;它的价值并不是预设的品格,而是人格的充分展现。

D.文学虚构具有表演的特性,但无疑只有作家可以借助自己在文学作品中虚构出来

的不同角色,体验到各种角色的不同心境和命运。

解析:不只是作家,还有读者也可以通过虚构的角色进行体验。

答案:D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现实生活和文学虚构中,我们可以通过同时置身于内和置身于外的双重化行为,

从而使自我创造成为必然。

B.文学如果仅仅停留在生命力的本能的宣泄上,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这从反面证明

了生命力的不足与贫弱。

C.尽管《务虚笔记》不是再现生活,其中的人物也没有幸福的,但作者在书里面却告

诉我们“位置美丽,苦也是幸福”。

D.表演艺术在体现艺术本质方面与其他的艺术有很大的区别,只有它才可以将艺术

本质最鲜明、最直接地表现出来。

解析:“在现实生活和文学虚构中”范围不当,应去掉“现实生活”;“必然”将可能当成必然。

答案:A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与文学形象进行交流,并被他们的不同自我同化,在这样一种陶醉中,就可以产生出对自我丰富性的扩展。

B.艺术与游戏是不相同的,前者是“举重若轻”,后者是“避重就轻”,前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面对苦难和邪恶,从而承担起人文关怀的职责。

C.人们习惯把现实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这样一切的可能性就被现实性所消灭,但有

些如“平等”“自由”等概念却不会因为现实而失效。

D.文学的独立与人格的独立没有关系。前者需要返回自己的生命之根、人性之本,

后者则需与自己的懒散、自欺和粘连于他人的习惯作斗争。

解析:文学独立与人格独立有关系,文中说“文学的真正独立要以个体人格的独立为前提”。

答案:D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西学东渐与中国文化自觉

尹德树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传播和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来,文化交流、借鉴和吸收日益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如何处

理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关系问题一直是文化学研究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

文化的民族性是文化个性的体现,世界性则是文化共性的表现形式,伴随着全球化

的进程不断推进,文化的世界性整合越来越明显。进入近代以来,大家都感受到了文化的

世界性特征在加强,但并不意味着多元的民族文化将被世界文化所取代。民族文化是世

界文化繁荣发展的根基,没有了民族文化哪来的世界文化。放弃文化的民族性谈世界性,

等于妄自菲薄、丢弃根本,固守民族文化而拒绝世界文化,等于固步自封、思想狭隘。

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至今,中国人一直在探索和思考如何处理“西学”和“中学”的关系问题。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基于文化模式的范畴,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失范。这种失范表现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基础上,中国传统文化运行模式在历史进入近代以后,已经不能有效规范人的行为,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而被质疑和批判,出现内源性危机。另一个层面是伴随着西学东渐的开始,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异质文化进入中国,和固有的文化模式产生矛盾和冲突,外源性危机凸显。双重文化危机的张力,再加上文化发展进步和救国救民的需要,打破旧模式、构建新文化就成为中国近代不争的文化诉求,文化转型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文化创新是针对固有的传统文化模式而言的,文化整合是基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基础上的多种特质文化的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不管是文化创新还是文化整合,都是创造新的文化范式的过程和途径,也是文化转型不可或缺的阶段。任何文化都有自在和自觉两种存在方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其自在的成分在传统社会中表现出超稳定性的结构,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模式固然存在必然的发展性和超越性特征,有着自我完善的合理性要求,即存在着自觉的成分,但这种能量太弱小了,并没有和自在性的势能形成能量交锋,促成由内而外的文化变革和转型。这种情况下,文化传播和交流带来的外力,在文化创新和文化整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面对西学的传播和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强大的势能,这种势能的强大使得西方先进的文化精神进入中国、改造传统变得异常艰难。其实我们也要感谢这种传统势能的强大,因为冲突才有了论争,一次次关于中西文化的论争,让更多的中国人增强了文化甄别和选择的能力。而且曾经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明的中国文化,早已成为世界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虽然至近代已经成为弱势文化,但其中不乏合理性和生命力。按照文化传播学弱势文化必然被强势文化所取代的说法,假如没有抗争,那必将使中国抛弃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陷入“全盘西化”的泥淖。况且中国传统文化势能中自觉的成分因为西方文化的输入而被不断地放大,中国人走了从“自在”到“自觉”,从“自省”到“自悟”,从“盲目”到“理性”的心路历程,开始了坚持中国风格和气派的不懈探索。把西方文化和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相结合,通过文化整合,从而实现文化转型,创造新的中国文化,这才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无疑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文化的民族性是文化个性的体现,世界性则是文化共性的表现形式,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C.近代以来,文化的世界性特征在逐渐加强,但是多元的民族文化明显强于世界文化,后者无法取代前者。

D.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根基,没有民族文化就没有世界文化。世界文化要以民族文化作基础。

解析:“多元的民族文化明显强于世界文化”于文无据。

答案:C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势能,但在历史进入近代后,它不能有效规范人的行为,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而被质疑和批判。

B.打破旧模式、构建新文化成为中国近代共识的文化诉求,原因在于中国传统文化

产生的危机以及文化发展进步与救国救民的需要。

C.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文化创新和文化整合作为新的文化范式的过程和途径,它在

这个过程中是一个环节,但这个环节可以省略。

D.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之路上,我们要将中国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通过文化整合,从而实现文化转型,创造新的中国文化。

解析:“这个环节可以省略”错误,文中有“不可或缺”的信息,可见不能省略。

答案:C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近代以来,大家都感受到了文化的世界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主要的原因是全球

化的进程不断推进。

B.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失范体现在内源性危机与外源性危机两个层面,它们建立的

基础是完全不一致的。

C.中国传统文化存在自在和自觉两种方式,但其自觉成分能量太弱,自在成分能量较大,两者难以形成交锋。

D.中国传统文化面对西学的传播和冲击,仍保持强大的势能,这样就使西方先进的文化精神根本无法进入。

解析:“根本无法进入”表述绝对。

答案:D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在《判断力的批判》中,康德对美进行了有名的分析。我在《西方美学史》第十二

章里对他的分析结果作了如下叙述:

审美判断不涉及欲念和利害计较,所以有别于一般快感以及功利的和道德的活动,即

不是一种实践活动;审美判断不涉及概念,所以有别于逻辑判断,即不是一种概念性认识活动;它不涉及明确的目的,所以与审美目的判断有别,美并不等于完善。

审美判断是由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形式之所以能引起快感,是因为它适

应人的认识功能,使这些功能可以自由活动与和谐地合作。这种心理状态虽不是可以明

确地认识到的,却是可以从情感的效果上感觉到的。它可以说是对于对象形式与主体的

认识功能内外契合所感到的快慰。

康德对这种美的分析有一个明显的致命伤。他把审美活动和整个人的其他许多功

能割裂开来,思考力、情感和追求目的的意志在审美活动中都从人这个整体中阉割掉了,

留下来的只是想象力和知解力这两种认识功能的自由运用和谐合作所产生的那一点快感。这两种认识功能如何自由运用与和谐合作,也还是一个不可知的秘密,因为他明确地

说过“审美趣味方面没有客观规则”,艺术是“由自然通过天才来规定法则的”。他把

美分为“纯粹美”和“依存美”两种,“美的分析”只针对“纯粹美”,到讨论“依存美”时,康德又把他原先所否定的因素偷梁换柱式地偷运回来,前后矛盾百出。就对象方面来

看也是如此,他先肯定审美活动只涉及对象的形式,也就是说,与对象的内容无关;可是后

来讨论“理想美”时却又说“理想是把个别事物作为适合于表现某一观念的形象显现”。

指出如此等类的矛盾,并不是要把康德一棍子打死。康德对美学问题是经过深思熟

虑的,发现其中有不少难解决的矛盾。他自己虽没有解决这些矛盾,却没有掩盖它们,而是认为可以激发后人的思考,推动美学的进一步发展。不幸的是后来他的门徒大半只发展

了他的美只涉及对象的形式和主体的不带功利性的快感,而忽视了他对于“美的理想”

和对“崇高”的分析那另一方面;因此就产生了“为艺术而艺术”、“美学只管美感经验”和实际事物保持“距离”的以及“取消人格”之类五花八门的流派和学说,其中有

大量的歪风邪气,康德在这些方面都是始作俑者。

近一百年中对康德持异议的也大有人在。例如康德把情感和意志排斥在美的领域

之外,继起的叔本华就片面强调意志,尼采就宣扬狂歌狂舞、动荡不停的“酒神精神”和“超人”。这个时期变态心理学开始盛行,主要的代表也各有一套美学或文艺理论,都明

显地受到尼采和叔本华的影响。首屈一指的是弗洛伊德。他认为原始人类婴儿所形成

的“情意综”到了现在还暗中作祟,采取化妆,企图在文艺中得到发泄。于是文艺就成了“原始情欲本能的升华”。弗洛伊特的门徒阿德勒却认为自我本能表现于“在人上的

意志”,特别是生理方面有缺陷的人受这种潜力驱遣,努力向上,来弥补这种缺陷。例如贝多芬、莫扎特和舒曼都有耳病,却都成了音乐大师。

像上面所举的这类学说现在还很流行,其痛病和康德一样,都把人宰割开来成为若干段,单挑其中一块,说是打开人这个秘密的锁钥。这就如同传说中的盲人摸象,实际上都不知道真象究竟是个啥样。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

13.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美判断不涉及欲念和利害关系,和道德层面的活动不同,它不是一种实践活动。

B.审美判断的目的是不明确的,这种判断与人们追求的审美目的判断是不同的。

C.审美判断与逻辑关系的判断是不同的,前者与概念无关,后者与概念有紧密联系。

D.审美判断是由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快感,这种快感包含在功利性的快感范围之内。

解析:这种快感应与功利性无关。

答案:D

14.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康德认为审美判断的快感难以明确地认识到,我们在任何时候也难以从情感的效

果上感觉到它的存在。

B.康德所说的审美活动的观点无论是从对象方面,还是从内容方面来说,都会出现前

后矛盾百出的现象。

C.康德对美学问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当他发现其中有难以解决的矛盾时,就想自

己努力解决,而不公布于众。

D.虽有很多人对康德的理论持有不同意见,但叔本华认为康德把情感和意志排斥在

美的领域之外是没有错误的。

解析:A应是“可以从情感的效果上感觉到审美判断的快感”。C“不公布于众”错,康德不会掩盖。D“没有错误”不对,叔本华只片面强调意志,这体现了他对康德的理论持不同意见,认为康德的观

点有问题。

答案:B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德认为,当审美对象的形式能够适应人的认识功能并使这些功能自由活动与和

谐地合作时,就会自然产生快感。

B.康德把审美活动和人的其他功能割裂出来,仅留下想象力和知解力,但对它们如何

自由运用与和谐合作却不清楚。

C.康德的门徒虽然没有完全继承与发展他的学说,但那些含有大量歪风邪气的五花

八门的流派和学说与康德有关。

D.弗洛伊德直接受到了康德的影响,他认为原始人类婴儿所形成的“情意综”,现在还暗中作祟,并企图在文艺中得到发泄。

解析:弗洛伊德直接受到尼采和叔本华的影响,不是直接受康德的影响。

答案:D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哲学的推理,更精确地说,是形上学的推理,其出发点是经验中有某种事物。这某种事物,也许是一种感觉,一种感情,或别的什么。从“有某种事物”这句话演绎出《新理学》的全部观念或概念,它们或是程朱的,或是道家的。这些观念或概念,全部被看做仅仅是“有某种事物”这句话的逻辑蕴涵。不难看出,“理”和“气”的观念是怎样从“有某

种事物”演绎出来的,其他的观念也都是这样处理的。例如,“动”的观念,我不是作为宇宙形成论的观念,即宇宙的某种实际的最初的运动观念来处理的;而是作为形上学的观念,蕴涵于“存在”自身之内的观念来处理的。如果考虑宇宙静的方面,我们会用道家的说法:在有物之前,必先有“有”。如果考虑宇宙动的方面,我们会用儒家的说法:在物存在

之前,必先有“动”。在我称为图画式的思想中,实际上就是在想象中,人们把“有”“动”想象为“上帝”、万物之“父”。这一种想象的思想,使人有宗教和宇宙形成论,而不是

哲学和形上学。

按照这样的路线进行推论,我已经在《新理学》中能够演绎出全部的中国哲学的形

上学观念,把它们结合成为一个清楚而有系统的整体。这部书被人赞同地接受了,因为对

它的评论都似乎感到,中国哲学的结构历来都没有陈述得这样清楚,于是有人认为它标志

着中国哲学的复兴。中国哲学的复兴则被人当作中华民族复兴的象征。

王国维在哲学中的苦恼,是由于他未能认识到,每门知识各有其自己的应用范围。人

们不需要相信对实际作很多肯定的任何形上学学说。它若作这样的肯定,它就是坏的形

上学,也同样是坏的科学。这并不意味着,好的形上学是不可信的。这只意味着,好的形上学是明明白白的,不需要说相信它,就像不需要说相信数学一样。形上学与数学、逻辑的

区别,在于后两者不需要以“有某种事物”为出发点。“有某种事物”是对实际的一个

肯定,也是形上学需要作的唯一的肯定。

哲学,和其他各门知识一样,必须以经验为出发点。但是哲学,特别是形上学,又与其他各门知识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哲学的发展使它最终达到超越经验的“某物”。在这个“某物”中,存在着从逻辑上说不可感只可思的东西。例如,方桌可感,而“方”不可感。这不是因为我们的感官发展不完全,而是因为“方”是“理”,从逻辑上说,“理”只可思而不可感。

在这个“某物”中,也有既不可感,而且严格说来,亦不可思者。我说,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由于它的反思的性质,它最终必须从逻辑上说不可能成为思想的对象的“某物”。例如,宇宙,由于它是一切存在的全体,从逻辑上说,不可能成为思想的对象。由于宇宙是一切存在的全体,所以一个人思及宇宙时,他是在反思,因为这个思和思的人也一定都包括在这个全体之内;但是当他思及这个全体,这个全体就在他的思之内而不包括这个思的本身。因为全体是思的对象,所以与思相对而立,他思及的全体,实际上并不是一切存在的全体。可是他仍须思及全体,才能认识到全体不可思。人需要思,才能知道不可思者;正如有时候人需要声音才能知道静默。人必须思及不可思者,可是刚一要这么做,它就立即溜掉了。这正是哲学最迷人而又最恼人的地方。

(节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第二十八章)

16.下列对“其出发点是经验中有某种事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某种事物”中的“某种事物”是从人们的认知经验中来的,也许是一种感觉,一种感情,或别的什么。

B.从“有某种事物”可以演绎出《新理学》的全部观念或概念,这些观念或概念被全部看做“有某种事物”的逻辑蕴涵。

C.不管是何种观念,都可以从“有某种事物”演绎出来。如“动”的观念就可作为宇宙形成论的观念来处理。

D.形上学要以“有某种事物”作出发点,“有某种事物”是对实际的肯定,这也是形上学需要作的唯一的肯定。

解析:“动”的观念作为宇宙形成论的观念不可以从“有某种事物”演绎出来,只有把它作为形上学的观念才可以从“有某种事物”演绎出来。

答案:C

1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在想象中,把“有”“动”想象为“上帝”、万物之“父”。这种思想不属于哲学的范畴,但可以产生宗教和宇宙形成论。

B.依“出发点是经验中有某种事物”的推论,冯友兰在《新理学》中演绎出全部的中国哲学的形上学观念,并将其结合成一个整体。

C.哲学与其他各门知识不同,它通过发展可以最终达到超越经验的“某物”,而这个“某物”,从逻辑上来看,它是不可感却可思的。

D.哲学最迷人的地方是指当人思及不可思者时,这个不可思者就立即溜掉了;最恼人的地方是指当人需要思,才能知道不可思者。

解析:最迷人的地方与最恼人的地方的内容要互换。

答案:D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虑宇宙静和动时,前者用道家说法,后者用儒家说法,应都属于形上学;是因为我们把它当作蕴涵于“存在”自身之内的观念来处理。

B.《新理学》被人誉为中国哲学的复兴,也被人当作中华民族复兴的象征。完全得益于这部书没有一点缺点,从而被人完全赞同地接受了。

C.任何形上学的学说不可能对实际作很多肯定,若这样做了,则是不好的形上学。反之,若用“有某种事物”对实际作一个肯定,则是好的。

D.宇宙是一切存在的全体,人也包含在其中,但一个人思及全体时,因全体这个对象与思本身相对,所以,作为思本身的人人并不在思之内。

解析:“当作中华民族复兴的象征”有拔高之嫌,后面的理由也不当。

答案:B

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1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简析 全国文综课标1卷适用范围: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 2016年起安徽福建山东等省加入使用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A 【解析】影响类试题。材料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史实,需要接一句“影响”(从所给四个选项看)使其逻辑严密,合乎史实。C项“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力提高的事实本身或前因,排除。正是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才导致一个劳力可以干以前几个劳力的活,从而使个体农业耕作成为可能。这样就可以养活更多的“有闲人”,从而促进手工业、商业及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正是由于生产力提高,“私田”出现并在后来合法化,所以后世出现“土地兼并”。BD不合逻辑(不是抑制和阻碍,而是有利于)。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C 【解析】原因类试题。从材料中直接提炼信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由于“母族妻族受到重用”——至于“外戚受重用的原因”则各不相同(以幼主继位为多)!——题目问的不是外戚受重用的原因,而是外戚干政的背景!——思考到此为止,不要“过度引申”!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C 【解析】实质类试题。解题关键词,“宋代,东南沿海,民间崇拜,官方认可”。民间(社会)影响朝廷(政府)。大妈的广场舞都引起中央重视哦,“国标广场舞”知道唔知道?材料的核心是民间风俗影响到官方并得到其认可,与A、B无关(宋代女性地位受理学影响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比前朝有所降低)。D项以“个例”推广成“共性”,属于概括不当!某一棵树或某一树种死了,不代表所有的树都死了。

2019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新课标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生字词汇总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生字词汇总 ——————高考字音、字形专题训练高中语文字词整理(必修一)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橘子(jú)百舸(gě)寥廓(liáo kuò)峥嵘岁月(zhēng róng不平常的岁月)遏止(è)遒劲(qiú) 2.《诗两首》 彷徨(páng huáng)彳亍(chìchù)惆怅(chóu chàng)凄婉(wǎn)颓圮(tuí pǐ)青荇(xìng)长篙(gāo)榆阴(yīn)笙箫(shēng xiāo)漫溯(sù)斑斓(bān lán)沉淀(diàn) 3.《大堰河——我的保姆》 青苔(tái)火钵(bō)忸怩不安(niǔ ní)冰屑(xiè)瓦菲(fēi)碾米(niǎn)团箕(jī)荆棘(jīng jí)虱子(shī)凌侮(líng wǔ)叱骂(chì)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 氾南(fán )佚之狐(yì)阙秦(quy)杞子(qǐ)逢孙(páng) 5、《荆轲刺秦王》 荆轲(ky)王翦(jiǎn)请谒(ya)封邑(yì)督亢(kàng)戮(lù)没揕胸(zhan)偏袒(tǎn)扼(a)腕拊(fǔ)心淬(cuì)火濡(rú)缕忤视(wǔ ) 曲(qǔ)高和(ha)寡变徵zhǐ瞋目chyn 陛下bì鄙人bǐ图穷匕见xiàn 惊愕a创伤chuüng 箕踞j?jù生劫约契qì 目眩xuàn 6、《鸿门宴》 宴饷xiǎng 美姬j?鲰生zōu 卮酒zh?秋毫无犯戮力lù玉玦jue 樊哙kuài 仆地pū 目眦尽裂zì按剑而跽jì参乘sheng 彘肩zhì啖饭dàn 间行jiàn 揣度duo 杯杓sháo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zǔ,我为鱼肉劳苦功高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菲薄(fěi bó) 租赁(lìn) 黯然泣下(àn) 噩耗(è) 喋血(dié xuè) 尸骸(hái) 抹杀(mǒ) 攒射(cuán) 浸渍(jìnzì)殒身不恤(yǔn xù) 长歌当哭(dàng)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不满和悲愤 桀骜不驯(jié ào xùn)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8.《小狗包弟》 作揖(yī)篱笆(lí本字读bā,此处读ba) 吠叫(fèi)舔舐(shì)解剖(pōu)包袱(本字读fú,此处读fu) 拍摄(shè)呻吟(shēn)揪心(jiū)租赁(lìn)义愤填膺(yīng)修葺(qì)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步履稳健(lǚ)激亢(kàng)酣畅(hān)涕泗交流(tì sì) 博闻强记(qiáng见识广博、知识面宽,记忆力强) 酣畅(hān) 拭目以待(shì)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 叱咤风云(chì zhà ):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I英语试题与答案详解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卷(新课标卷II)试题及答案解析 英语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注意事项: 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试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 9.18 C. £ 9.15 答案是C。 1.What time is it now? A. 9:10 B. 9:50 C. 10:00 2.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weather? A. It’s nice B. It’s warm C. It’s cold 3.What will the man do? A. Attend a meeting B. Give a lecture C. Leave his office 4.What is the woman’s opinion about the course? A. Too hard B. Worth taking C. Very easy 5.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do ? A. Speak louder B. Apologize to her. C. Turn off the radio.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How long did Michael stay in China? A. Five days. B. One week. C. Two weeks. 7. Where did Michael go last year? A. Russia. B. Norway. C. India.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What food does Sally like? A. Chicken. B. Fish. C. Eggs. 9. What are the speakers going to do? A. Cook dinner. B. Go shopping. C. Order dishe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hospital. B. In the office. C. At home.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及答案详解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

2018全国卷1语文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主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 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廷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 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2015年全国新课标一卷

2017年08月30日137****2704的高中数学组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已知集合A={x|x=3n+2,n∈N},B={6,8,10,12,14},则集合A∩B中元素的个数为() A.5 B.4 C.3 D.2 2.已知点A(0,1),B(3,2),向量=(﹣4,﹣3),则向量=()A.(﹣7,﹣4)B.(7,4) C.(﹣1,4)D.(1,4) 3.已知复数z满足(z﹣1)i=1+i,则z=() A.﹣2﹣i B.﹣2+i C.2﹣i D.2+i 4.如果3个正整数可作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则称这3个数为一组勾股数.从1,2,3,4,5中任取3个不同的数,则这3个数构成一组勾股数的概率为() A.B.C.D. 5.已知椭圆E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离心率为,E的右焦点与抛物线C:y2=8x 的焦点重合,A,B是C的准线与E的两个交点,则|AB|=() A.3 B.6 C.9 D.12 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约有()

A .14斛 B .22斛 C .36斛 D .66斛 7.已知{a n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S n 为{a n }的前n 项和,若S 8=4S 4,则a 10=( ) A . B . C .10 D .12 8.函数f (x )=cos (ωx +φ)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A .(kπ﹣,kπ+,),k ∈z B .(2kπ﹣,2kπ+),k ∈z C .(k ﹣,k +),k ∈z D .( ,2k +),k ∈z 9.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0.01,则输出的n=( ) A .5 B .6 C .7 D .8 10.已知函数f (x )= ,且f (α)=﹣3,则f (6﹣α)=( ) A .﹣ B .﹣ C .﹣ D .﹣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语文高考试题(详解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Ⅰ)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宋代,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 是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传 统金融的新篇章。 ②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 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 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 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担保的形式,由质库、解库、普惠库、长生库等机构经营。质属动产担保,它的 设立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旧契交付抵押权人即可。债务人 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当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也是在宋代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典权存续期间典权人不向出典人支付租金,出典人也不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商业贸 易非常发达,但通货偏于紧缩,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及,几乎消费领域、流通领域和生产领 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而且赊买赊卖所涉及人员的关系也异常复杂,触及官家和私 人各层面。从其实际效果看,解决了军需、赈济了贫民、加强了流通、满足了财政,更重要的 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发起了冲击。 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对货币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 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货币币材的复杂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 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强制推 行,宋代社会陆续涌现出诸如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便钱、交子、钱引、见钱公据、关 子和会子等大量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矾引、香药引等信用工具要求相关人员先用 粮草或现钱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异地凭该票兑取现钱或其他禁榷货物。这些信用票据的 行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禁榷专卖品领域能够共利发展,既有利于 商人从政府专营的禁榷物品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补给军需、增加收入的目标。 便钱、见钱公据和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等信用工具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 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这些代表入纳现钱价值的信用票据到指定的地区和入纳地兑取现钱。这 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清结。早期 的交子、关子、会子后来在信用票据基础上逐步发展为纸币,它们的行用,弥补了货币不足, 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使商品经济得到了扩张。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行用,是社 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 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 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 【答案】A 【解析】A项原文第二段说“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也提及 “典当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也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并未说其他信用形式 也是产生于宋代。B项参见原文第二段“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 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C项参见原文第二段“质属动产担保,它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2018全国卷1语文真题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讲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涵。 C. “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讲的过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完整word版)2015年高考理综试题新课标全国卷1带答案

2015年全国卷1理综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K 39 Cr 52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该蛋白无致病性。PrP°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可以诱导更多的PrP°转变为PrP°°,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转变为PrP°°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2014年新课标全国语文1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Ⅰ) 语文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湖南和陕西。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寥廓(liáo)百舸(kě)浪遏(è)方遒(qiú)B.油腻(nì)罗绮(qǐ)寂寞(jì)斑斓(lán)C.媛女(yuán)坍圮(dān)倩影(qiàn)袅娜(nuó)D.蓊蓊郁郁(wěng)佝偻(lǚ)长篙(hāo)宁谧(m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云彩神采飞扬诚恳开垦土地B.暄响寒暄客套窗扉敞开心扉C.炫耀耀武扬威慰藉声名狼藉D.忧郁犹豫不决清凉青山绿水 3、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⑴、一个社会中的少数先驱往往从改造社会环境、________文化意识、提高民族素质三方面同时入手,来全面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⑵、那高高低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化成一片浓浓的乡愁,______在我的周围。 ⑶、中学生吸烟既_________《中学生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体。 A、创新弥漫违反 B、创立弥留违反 C、创新弥留违犯 D、创立弥漫违犯 4、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善于敏锐地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随心所欲地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 B、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他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C、他看好了那双款式新颖的运动鞋,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D、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C.由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D.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也是献给伟大祖国59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 二、(6分,每小题3分)鉴赏下列两首诗,完成6—7题。 题乌江亭夏日绝句 (杜牧)(李清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生当做人杰, 包羞忍耻是男儿。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至今思项羽,

最新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卷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 1 理科综合能力侧试 2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3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5 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6 里的“强水”是指() 7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8 8.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 A.18gD 2O和18gH 2 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10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N A 11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12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13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 14 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 15 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6 () 17 A.1:1 B.2:3 C.3:2 D.2:1 18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19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20 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21

22 A .正极反应中有2CO 生成 23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24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25 D .电池总反应为6126222C H O +6O =6CO +6H O 26 12.W 、X 、Y 、Z 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27 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28 是( ) 29 A .单质的沸点:W>X 30 B .阴离子的还原性:A>Z 31 C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目录(全)

第一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3 2 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6 再别康桥…………………………………………………徐志摩8 3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10 4 *中外短诗五首 断章………………………………………………………卞之琳15 风雨………………………………………………………芦荻15 错误………………………………………………………郑愁予16 回旋舞………………………………………………保尔·福尔16 在一个地铁车站…………………………………………庞德17 第二单元 5 兰亭集序………………………………………………………王羲之19 6 赤壁赋…………………………………………………………苏轼22 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25 8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27 第三单元 9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31

10 小狗包弟……………………………………………………巴金36 1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40 12 *金岳霖先生…………………………………………………汪曾祺42 第四单元 13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47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49 14 包身工………………………………………………………夏衍52 15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孙德宏61 16 *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白瑞雪65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70)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73) 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76)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79) 朗诵 (82)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86) 奇妙的对联 (90)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93)

2018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答案 1 2 3 35 39 1~3题。 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 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 为其重要前提 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无助于思想的创 https://www.360docs.net/doc/4710512214.html,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 一。 13 A

当代思想癿组成部分。 B 上思想家癿思想内涵。 C 下形成创造性癿思想。 D 既有思想演进癿过程。 23 A 子之学癿差异。 B 癿关系进行论证。 C 癿必要和可能。 D 实癿顺序推进癿。 33 A 上是互相隔膜癿。 B 国和世界文化癿建构。 C 劣亍促进新思想生成。 D 逐渐过渡到“接着讱”。 315 4~6题。 赵一曵女士阿成 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 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喜 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 很没面子。

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 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 点了一颗烟。 道上山。 20天时间。 幼年丧母、恋 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 20 一曼、韩勇义、董 赵一曼女士淡淡的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一 些松树。 前夕了。

!赶快 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 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4 3A 引起了读者癿注意。 B 到有价值癿回答。 C 曵仍活在人们癿记忆里。 D 了赵一曵癿英雄本色。 5 6 6 6 312 79题。 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 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 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于 2017年8月10

2015年全国高考数学新课标1卷真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A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复数 z 满足 1+z 1z -=i ,则|z|= (A )1 (B 2(C )3(D )2 (2)sin20°cos10°-con160°sin10°= (A )32- (B )32 (C )12- (D )12

(3)设命题P :?n ∈N ,2n >2n ,则?P 为 (A )?n ∈N, 2n >2n (B )? n ∈N, 2n ≤2n (C )?n ∈N, 2n ≤2n (D )? n ∈N, 2n =2n (4)投篮测试中,每人投3次,至少投中2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0.6,且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A )0.648 (B )0.432 (C )0.36 (D )0.312 (5)已知00(,)M x y 是双曲线2 2:12 x C y -=上的一点,12,F F 是C 上的两个焦点,若 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