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地缘政治和战略思考

论中国地缘政治和战略思考
论中国地缘政治和战略思考

形势与政策

浅谈中国地缘政治和战略思考

所谓地缘政治,就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把具体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放到全球背景中,从地理的角度加以考察国家问的政治关系。

地缘政治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安全和利益及发展紧密相联。从古至今,许多战争都缘于对地缘政治利益的争夺,都是为了自身国家安全利益造成战争连绵不断。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兴盛衰亡都是与地缘政治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历史上许多大王朝的兴亡也是如此。从西周向东周的演变,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三国时代魏蜀吴的鼎立到元朝的兴灭,明朝的衰落与清朝的兴盛等等,无一不是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的特点紧密相联的。因此,每个国家的政治决策者都不能无视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否则将可能导致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损失。

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地缘环境十分复杂的国家,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当我们回眸我们中国的地缘位置的时候,就会发现,古代中国之所以能在少数民族部落和外国的轮番进击下生存并保持中央大国的地位,关键在于中原发达的技术和文化。而今的中国,处于东亚大陆的中心位置,东北面和北面是俄罗斯,西面是一直要与中国争个高下的印度,南面有对中国的崛起深感忧惧的东盟,特别是素有排华传统的印度尼西亚,东面是对中国深怀戒心的韩国,再往东的日本……而在大洋的彼岸,美国正殚精竭虑地阻遏中国的崛起。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有着不少纠葛,南海争端,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中印边界争端,中越边界争端,诸多的现实问题。

以美国为例,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其灭我之心将永远存在。说到美国对我国的战略抑制就不得不从台湾说起。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台湾问题”不仅不是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而且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次要问题。朝鲜战争使美国对华外交进入冷战轨道,此后,在1949年底即将被美国抛弃的台湾才被纳入以遏制中国为目标的美国西太平洋战略防御链环之中。而今,随着美国战略上企图强化亚太地区的控制权的思想,在伊拉克战争后,已对其部署亚欧大陆的兵力上进行了西退东进调整,一方面强化以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的实力存在;另一方面加强了与日本的军事合作。企图将其战略重点放在重新掌握西太平洋的实现上。由此可见,其指向性之强,不言而寓。

当今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已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巨大发展。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的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使中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更显举足轻重。但是中国各个方面都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地缘政治格

局中,尚不能在实际上起主导作用,我们仍应该从四个方面努力:所以中国地缘政治战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首先,在政治上,我国目前仍应把“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要完成这一目标就要尽最大努力去拓展和保留我们的国际空间。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遇到国际争端时保持冷静和克制,将“韬光养晦”与“有限度展示实力”作为软硬手使用。重视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作为欧亚大陆的两根支杜,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中国和西欧有着共同的利益目标,双力都主张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国希望看到一个强大、团结的欧洲,欧洲也愿意看见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

其次,在经济上,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完善经济结构调整。将中国经济布局重心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地区逐步转移;加强三线建设,将西南和西北作为我们的后方大本营和根据地来建设。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建立在这个认识基础上。通过国内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实现东、中、西部经济全面发展,使我国经济总体实力大幅度提高,从而缩小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再次,在科技上,加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科教兴国”国策,科教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进行技术和生产力的创新,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流。努力缩小我们与先进发达国家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并未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军事上,大力发展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的新军事思想,不能以老的军事实现指挥应对未来战争,军事实现的现代化是知道全军一切行动的指南,只有完成了思想准备,才能在此基础上完善我军的武装准备水平。大力发展航母、先进作战飞机等高技术装备,以海空军为重点,加强我军的远洋作战水平和能力。

总之,各国的地缘政治战略都是以各自国家的最高利益为出发点,中国地缘政治战略的思考除继续维护自己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上完整外,主要是要争取一个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以便集中精力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浅析巴基斯坦地缘政治的中东属性及其安全联系

浅析巴基斯坦地缘政治的中东属性及其安全联系 【摘要】: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国家的地理位置即使不是最终决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政治行为。巴基斯坦由于地理、种族、文化的因素,其地缘政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重属性。中东属性是巴基斯坦地缘政治的重要部分。出于经济、战略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巴基斯坦的安全与中东国家紧密相连。 【关键词】:巴基斯坦;地缘政治;中东;安全 一 巴基斯坦在东面与印度享有长达1800公里的边境线;中东边境上,其俾路支省和伊朗接壤,有800公里的边境线;在西北面与阿富汗享有2200公里的边境线,并且两边的地形地貌雷同;在东北面和中国的边境线相对较短且多为山地,尤其帕米尔结合部是中印巴的重要三角连接地带,南亚次大陆的许多河流也是从这里发源。因此,巴基斯坦从印度来看是一个南亚国家;从阿富汗来看是一个中亚国家;从波斯湾来看则是一个中东国家。而出于经济、战略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巴基斯坦的安全与中东国家(波斯湾国家、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紧密相连。 巴基斯坦的海岸线一直延伸到波斯湾。从卡拉奇向西延伸600公里与伊朗1500公里的海岸线相连,并在恰巴尔到达波斯湾。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首府奎达与伊朗边境省首府扎黑丹一条长达400公里的铁路以及公路为巴基斯坦提供了一条通往中东的陆上连接。除了在地理上与穆斯林世界联为一体外,巴基斯坦还与广大穆斯林国家拥有共同信仰、共同观念和共同生活方式,这为巴基斯坦提供了有利条件。独立之初,为了不被在南亚独占优势的印度所吞并,巴基斯坦不得不构建一个特殊的掩体--伊斯兰教【1】,积极建立与穆斯林国家的安全联系与合作。 二 巴基斯坦与中东国家的安全联系可以从两个阶段和两个方向来考察。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由陆路朝向中东,从伊朗经土耳其到达伊拉克。第二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通过巴基斯坦的海岸线朝向波斯湾,包含阿联酋、科威特、阿曼以及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半岛和穆斯林世界的国家。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时正值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开始。美苏相互争夺以扩大各自在世界的影响力。巴基斯坦尽管力量弱小仍然成为了西方联盟的伙伴,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充当南亚板块抵抗苏联的力量。1955年,巴基斯坦也加入了美国成立的军事同盟性质的”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同年,巴基斯坦加入了”巴格达条约组织”(Baghdad Pact),1959年伊拉克退出后更名为”中央条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好)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邓小平指出,我国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符合(B ) A.马克思主义观点 B.中国实际 C.市场经济要求 D.精简机构原则 2.《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国家建国的政治基础是(A ) A.人民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资本主义 3. 决定国家机构性质和形成的是该社会(B) A.阶级结构 B.经济基础 C.文化意识 D.国家职能 4. 分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机关是(A ) A.全国人民常委会 B.全国人大委员长会议 C.全国人代会主席 D.中共中央政治局 5. 我过选举法规定,人口超过1亿的省,人代会代表总名额补得超过(D ) A.700名 B.800名 C.900名 D.1000名 6. 在直接选举时,要使选举有效,参加投票的选民必须达到选区全体选民的(B) A.半数B.过半数C.三分之一D.四分之一 7.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A ) A.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根本原则 B.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C.民族团结的原则 D.平等协商的原则 8. 省级人代会选举产生的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得到(C A.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批准B.全国人大的批准C.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批准D.中共省委的批准 9.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长会议是(B ) A.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B委员长主持常委会工作的一种工作方式 C.全国人大的工作机构 D.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 10. 决定省级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任免的机构是省级(B ) A.人代会 B.人大委员会 C.委员会 D.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 11. 我国宪法规定提名国家主席、副主席人选是(B ) A.全国人大委员会 B.全国人代会主席团 C.全国人大全体会议 D.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 12. 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主席侯选人的年龄资格是(C ) A.年满25周岁 B.年满35周岁 C.年满45周岁 D.年满55周岁 13. 1998年机构改革后,国家税务总局属于国务院的(B ) A. 组成机构 B.直属机构 C.办事机构 D.直属事业单位 14. 国务院的领导和决策机构是(A ) A.国务院全体会议 B.国务院常务会议 C.国务院办公会议 D.总理办公会议 15. 1993年八届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地方政府任期由3年改为5年的是(C ) A.省级政府 B.市(地)级政府 C.县级政府 D.乡级政府 16.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的决定权和区域划分全只授予(B ) A.民政部 B.省、直辖市人民政府 C.直辖市人民政府 D.县人民政府 17. 最能体现地方政府运作的三种会议是(C ) A.政府会议、政府办公会议、政府扩大会议 B.政府会议、政府行政会议、政府全体会议 C.政府会议、政府行政会议、政府扩大会议 D.政府会议、政府行政会议、政府常务会议 18. 1994年全面推行分税制后,下列各项税收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是(D ) A.消费税 B.个人所得税 C.营业税 D.增值税 19. 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C )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 基本法规定,非中国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和在外国有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当选香港特别行政 区立法会议员,其所占比例补得超过全体会议的( C )A. 5% B. 10% C. 20% D. 30% 21. 我国执业律师的种类主要包括专职律师、兼职律师和(A ) A. 特邀律师 B. 诉状律师 C. 出庭律师 D. 事务律师 22. 我国法定的审判组织形式有独任庭、合议庭和(C ) A. 陪审庭 B. 少年庭 C. 审判委员会 D. 裁判委员会 23. 我国军队士兵的主体是(B ) A 志愿兵 B. 义务兵 C. 民兵 D. 预备役士兵 24. 中央军委总部机关中负责部队作战指挥、管理和训练等工作的是(B ) A. 总政治部 B. 总参谋部 C. 总后群部 D. 总装备部 25. 从行政职务上来保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是(D ) A. 政治机关制度 B. 军内民主制度 C. 党支部建在连队的制度 D. 政治委员制度 2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前提是(C )A. 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 承认共产党 的领导D. 尊重民主党派的主张 27. 1949年12月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并提出以“发扬民主精神,推动中国民主政治之际” 为该党宗旨的民主党派是(A ) A. 中国民主促进会 B. 中国民主建国会 C. 中国农工民主党 D. 中国民主同盟 28. 县级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称为( B ) A. 镇 B. 街道办事处 C. 居委会 D. 村 二、多项选择题 1. 在政治体制改革中,我国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实现了干部队伍的[ A B C D ] A. 革命 化B. 年轻化C. 知识化D. 专业化 E. 科学化 2. 根据我国《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行政区域有[ A C D E ] A. 市辖区 B. 设区的市 C. 县 D. 不设区的市 E. 乡 3.各民主党派的中央组织一般有[ ABDE ] A 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央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 中央秘书处 D 主席会议 E 中央参议机构 4. 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基本原则包括[ A C ] A. 利益原则和法制原则 B. 集权原则和分权原则

结合当前国际局势,阐述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

浅析新时代外交政策 摘要:2013年以及过去的2012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伊拉克战争告一段落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冲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2013已经走过大半,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外交中国周边安全局势外交政策 一、中国新外交的提出 2004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权威的讲坛上,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义,提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随后,这一理论不断在APEC、二十国财长会议上频频被提起。 我们看到从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和谐世界”,中国不断完善着对自身、世界以及对外关系的认识,将“和谐”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作为2005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可以说,“和谐世界”已渐渐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轴。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所指的目标不同。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中国政府明确阐述了“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内涵: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则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和谐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精修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就政体而言,属于同一类型(理解) 国体: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人大制度由于特定的国情所致,具有以下特点,即中国特色(问答) 1民主的基础更为广泛 2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力 3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我国人大制度的实际运作呈现出一定的特色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人大制度紧密相连 人大制度的主要原则 (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民主集中制 (四)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回忆在北京隆重召开,通过了第一部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广义上讲,它不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会议,而且还包括由它产生的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 狭义上讲,仅指它的全体会议,而不包括它的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书上狭义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代表总额不超过3000人(1986年修改为不超过3000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 (一)最高立法权

(二)最高任免权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细节) (三)最高决定权 (四)最高监督权 (五)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会议开幕需达到法定人数,全国人大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出席,始得举行。 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有权提出议案。 我国人大的立法程序包括四个阶段: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和法律的公布 法律草案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 (1)全国人大对宪法修正案的表决必须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对其他法律草案的表决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2)表决方式采用的是法律草案一次性表决,而非逐条表决。 全国人大常委会地位: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从属于全国人大,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全国人大监督;全国大人有权罢免常委会组成人员。另一方面,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在国家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在全国人大补选之前,由委员长暂时代理国家主席职位。 现行宪法和全国人大组织法第一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如果担任上述职务,必须向常委会辞去常委会的职务。 人大常委会有哪些职权? (一)国家立法权 (二)法律解释权 (三)监督权 (四)决定权 (五)任免权 (六)参与全国人大的组织工作 (七)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有权提出议案。 中国的行政区域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一般的行政区域,即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镇等; 二、民族自治地方,即省一级的自治区,省级与县级之间的(地级)自治州、县一级的自治县; 三、特别行政区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取向及目标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的取向及目标 [内容摘要]: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研究在实践中主要面对恰当处理政治稳定、传统政治文化转型为主的两大挑战。而经济发展和公民社会的成长成为政治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中国的政治发展研究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以渐进改革为主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的基本方向。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的成功实践将累积成为推动政治发展的制度经验。在渐进平衡中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的未来。 [关键词]: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渐进改革公民社会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既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十年,也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的三十年。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层面的进步,都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一条渐进的政治发展路径也渐趋清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学理上系统总结和思考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面对的基本问题 政治发展问题是国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政治理论学者所提出的政治发展概念框架,就其基本方法和内容建构而言,大体上可分为三种: 一是从为发展中国家设计政治发展模式出发,认为政治发展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在政治稳定的基础上,对现行政治体系进行重组重构,其核心主张是从旧政治制度向新政治制度实现政治“制度化”的彻底转变。 二是从政治实施过程出发,把政治发展理解为政治过程(特别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社会适应性改革和完善,这一过程的发展不仅有赖于政治体系和政治结构状况,更取决于公民政治参与和集团政治的发展。 三是从比较政治研究角度出发,把政治发展界定为民族国家的政治体系的结构日益分化,包括政治体系结构、政治过程结构和政治政策结构的变化和发展。国外政治发展问题研究肇发于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过程中 政治变迁方面的研究,同时它又是当代比较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研

地缘政治理论总结

1、地缘政治理论是把地理因素与政治结合在一起研究国际政治的一门学问。主要内容包括:(1)地理位置和空间对国家安全、政治行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2)国际政治中地理因素对国家间相互关系产生重要影响(3)地缘政治可以扩展国家权力空间(4)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变地缘环境的利用方式。这一概念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人类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为前身,由瑞典地理学家契伦首创,用以表述国家政治权力的地缘基础。著名的地缘政治理论有马汉的海权理论、麦金德的心脏地区学说、杜黑的空权理论、豪斯浩弗的生存空间理论以及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生存空间理论曾为希特勒政权进行对外侵略所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边缘地带理论对美国遏制战略也产生重大影响。至今,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仍旧值得关注。 2、海权论19世纪末,由美国海军理论家和海军历史学家马汉创立的,主张要拥有并运用优势的海军和其它海上力量去控制海洋,以实现已方的战略目的的理论。主要观点包括:(1)海洋对于濒海国家是极端重要的,制海权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增强海上实力控制海上交通要道(2)国家海上实力的强弱取决于国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性格、政府政策六大要素。(3)制海权在海战中甚至在战争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有正确的作战指导(4)根据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加勒比海、太平洋、大西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海权论适应了当时美国垄断资本重新瓜分世界的政治需要,也反映了一些海军建设和海战的共同规律,对美、英、日等海军强国的海洋战略具有重大影响。 3、麦金德哈尔福德.麦金德,英国地理学家,为英国近代地理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著有《历史的心理枢轴》、《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不列颠与不列颠的海洋》等。1887年被任命为牛津大学地理学教授。他认为地理学是探索人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而且认为历史、地理分别研究时间和空间二者密不可分。1904年,英国学者麦金德在《历史中的地理学枢纽中》首次提出陆权理论。1919年,在其《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一书中首次提出世界岛和心脏地区的概念。他认为陆海实力的较量一直是贯穿历史的主线,并作出了“谁统治东欧,谁就能控制大陆心脏;谁统治大陆心脏, 谁就能控制世界岛一欧亚大陆;谁控制世界岛,谁就能统治世界”的著名论断。十月革命后,此观点成为西方反苏的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它对国际关系的预测与现实并不相符,过分强调地理的支配作用也 有一定的不足。 4、陆权论1904年,英国学者麦金德在《历史中的地理学枢纽中》首次提出陆权理论。1919年,在其《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一书中首次提出世界岛和心脏地区的概念。并作出了“谁统治东欧,谁就能控制大陆心脏;谁统治大陆心脏,谁就能控制世界岛一欧亚大陆;谁控制世界岛,谁就能统治世界”的著 名论断。这种观点被德国地缘政治学家豪斯霍弗作了修改,提出了所谓“生存空间”论,成为后来“纳粹地缘政治学”扩张理论的基点。在二战期间,麦金德又修改了他的理论,把大西洋共同体包括进来,作为抵消欧亚大陆力量的总和的对立面,以对抗苏联。后来,斯拜克曼等人还提出,如果新工业中心和新交通枢纽沿着欧亚大陆的边缘发展,这里在战略上将有可能比心脏地区更为重要。他们的思想对陆权论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斯皮克曼美国地缘政治学家,1925年任教于耶鲁大学,1935—1940年担任耶鲁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耶鲁国际研究所所长。早期研究社会学,后期转向地缘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他认为地缘政治学就是“以地理因素设计国家安全政策的研究”。1944年,通过对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进行修正,他在《和平地理学》中提出了“边缘地带”学说,将中国、西欧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定义为边缘地区,认为这些边缘地区位于核心地区与海洋边缘之间,是陆权与海权之间的一大缓冲地区。因为边缘地带在人口、石油等战略资源方面很有优势,所以“谁控制了边缘地区,谁就能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能决定世界的命运。”他还强调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认为武力是强国的基础,国家的首要目标是赢得和维持权力地位,并在《美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战略》公开宣传强权政策。斯皮克曼的思想一方面促进了地缘政治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具有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辩护的嫌疑。

形势与政策_地缘政治

浅谈中国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 要谈中国地地缘政治,我们就必须先分析他所处的地理位置。它处在一个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上(即处于陆权论的核心地带,又处于边缘地带,同时对于海权论而言它又有着广阔的领海和漫长的海岸线),而且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所以中国面临着一个较为复杂和严峻的地缘政治问题。按照地理位置我们可将这一问题氛围东、西、南、北四线。 北线对于中国来说是压力最小的一个方向。中国北部与俄罗斯联邦和蒙古共和国有着漫长的陆地分界线。虽然有如此漫长的陆地分界线,但在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与这两个国家并没有的发生过较大的分歧和争议。一方面,随着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就政治而言中国北线的这种安定局势是相对稳定的。另一方面,蒙古作为一个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一个小国,在这两个国家友好相处的格局下,也不可能对中国以及俄罗斯的政治地位及国家安全有太大威胁。即使这样,我们也需要注意日本的一些小动作。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近日访问了蒙古,这个可能跟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中国也需要在这方面给关注,以确保中国在北线的这么一个地缘政治优势。 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与中亚五国和印度接壤。对于西线,中国面临着两大问题:一个是反恐,另一个就是与印度的领土争端问题。塔吉克斯坦等国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会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和中国、俄罗斯等定期举行联合军演以及一些反恐演习,而且中国与巴基斯坦一直沿袭着时代友好。由于地理等原因使得这一区域经常会有东突势力活动,这对于我国(尤其是新疆)的社会安定有较大威胁。所以,我国应该在这一地区的反恐问题上下大气力。印度,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近些年来同中国一样有了迅猛的发展。印度虽然在军事武器自主科研方面和中国有一定差距,但它是西欧国家、美国和俄罗斯的一个主要军备购买商。所以说,印度的军事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中国与印度在领土上有一定的争端,再加上他有如此雄厚的军事实力和较强的综合国力,因此不能排除中国与印度发生小规模冲突的可能性。 中国南部通过广西和云南与东南亚各国接壤,同时又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隔海相望。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随着经济方面互信

中国外交现状与发展战略

中国外交现状与发展战略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战略日益成为牵动整个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外界对中国外交的关注也日益强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外交也在探索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些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形成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观。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并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果断地把国家的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如今中共中央从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这两个大局出发,在“和平与发展”的表述中加上了“合作”二字,在丰富了时代观内容的同时,也为下一步中国外交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2形成了“全方位外交”的外交战略。中国外交的新战略被定义为四大块: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舞台。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战略相比,新的外交战略紧扣时代主题,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真诚地表达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指明了未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方向。 再次,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面对一度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用“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和外交实践有力地予以回应。“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由中国文化传统决定的,也是由中国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决定的。 最后,构建了“和谐世界”理论。这是中国外交最新的理论创新。构建和谐世界,就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准则,在国际事务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的精神,倡导国与国之间政治上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经济上互相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在全球公共问题上相互帮助、协力解决。 中国外交未来的发展战略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获得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全新的大国形象。金融危机的爆发冲击了现有的国际金融和国际关系格局,各国的实力对比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的表现备受世界各国瞩目,外界对中国抱有极高期待。然而,这些期待和评价的到来比我们预想的要早,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被较早地提上了议程,中国外交不得不提前面对这些困难并加以解决。 当前中国外交在同世界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三对矛盾已经显现。 首先,在主观上,中国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存在内部冲突。目前,中国自我定义为发展中国家,但很多具体的利益又和发达国家趋同。中国在现有的国际体系权力结构中处于重要位置,但在现有国际制度结构中却处于弱势地位,中国以何种身份继续融入现行国际体系,以何种身份要求改造现行的国际秩序,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利益,成为中国外交主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中外对中国的认知差异问题已经凸显。外国人习惯从集体的角度看中国,看到的是中国GDP总量,是中国日益增长的力量;中国人习惯从个人角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题汇总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题汇总1.政治体制改革以来,我们取得的主要成就改革成果有哪些? 1.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实现 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保持了 党和国家的活力;2.实现我党政职能分开,调整了党的组织 形式和工作机构;3.加强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 ;4.实施公务员制度;5.转变政府职能,根据高效、精简、 统一的原则,进行了行政机构改革;6.调整和规范中央和地 方的政治经济关系,更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7.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加快人大立法速度,完善人大立 法制度;8.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9.进 一步加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 设;10.按照依法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 步完善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以上这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 大措施,都大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 步巩固和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大体上经历了哪三个主要发展时期? 1、1956-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历史时期。 3.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什么? 1.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2.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专 政的国家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3.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把新民 主主义革命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任务有机联结起来;4.人民民主专政 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群众基础,能够团结一切可 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 4.什么是国家结构形式,它分为哪几种形式? 1.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 即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权 力关系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两种形式。2、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 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实行统一的中 央集权,具有统一宪法和国籍,全国只有 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3、联邦 制国家是复合制国家的主要形式,是指由 共和国、州、省、邦等联邦成员组成的联 邦制国家,它在中央政府和区域政府之间 划分权力,各自霜些独立的权力。 5. 选民登记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1.每次选举前对上次选民登记后新满18周年 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 民,予以登记;2.对选民经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 ,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3.对死亡的和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选民名单上除 名;4.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 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 6.人大代表的义务有: 1、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 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2、接受原选区选民或原 选举单位的监督。3、密切联系群众和原选举单位, 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7. 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有哪些? 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内务司委员会、财 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 委员会、华侨委员会和全国人大认为需要设立的 其他专门委员会。 8.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1、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议案。2、 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议案。3、审 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被 认为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国务院的行政法 规、决定和命令等。4、审议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交付的质询案,听取受质询机关对质 询案的答复,必要的时候向全国人大会主 席团或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5、 对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 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 9.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 作报告;2.提出和审议、表决议案;3.选举本级人大常委会组 成人员,决定和选举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领导人;4.向本级人大及常委会提出工作方面原建议、批评和 意见;5.提出对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组成人员 、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6.提出对本级 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和询问。 10.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 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决定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 民检察院有关人员的任免;审议和通过议案;受理质询案等。 11. 主席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地位是什么? 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由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有权罢免;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职权。 12. 国务院的职权:立法权、提案权、领导权、监督权、 人事权、决定紧急状态权、其他权力。 13. 总理负责制的内容:全面领导权、最后决 定权、人事提名权、行政首长负全面责任。 14. 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角度看,县乡政府在新农村 建设中的职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新农村提供基本 的公共管理服务,包括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提供的 管理服务,这是县乡政府的基础职能也是开展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二是落实中央提出的扩大 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的目标,促进县域范围内的公 共事业的发展;三是把握辖区的社会经济走向,特别 是区域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并通过制订新农村建设 规划和提供政策指导,为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作出应有的贡献。 15.什么是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行政首长“三权一责”:全面领导权、最后决定权、 人事提名权、行政首长负全面责任。 16. 政府会议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运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原因是? 1.政府会议的如今人和主持人通常是本级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长; 2.政 府会议的参加人都是本级政府的成员,他们熟悉自己经管部门的情 况,掌握一定的实权,发表的意见有很大程度的代表性;3.政府工作 的重大问题经由政府会议讨论决定,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17.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基本要求是: 1.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和企业、事业单位办事。 2.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依法管理。 3.强化对行政 权力运行的监督,有效遏制消极腐败现象。4.进一步 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 18.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制定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在中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从来不 是一种殖民关系。3、在国际上还存在着民族分 裂主义和其他敌对势力的状态下需要一个各民族 团结,统一的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国家。4、中 国历史上长期以来行中央集权制度。5、中国的 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9. 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是什么? 1、实行区域自治的各民族自治地方都在单一制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领土这内,不具有独立或半独立的联邦行政 区域性质。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 大法和依据,各民族自治地方必须遵循。必须坚持国四 项基本原则,执行国家政策,履行应尽的义务。3、各 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权,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所为主体 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以工农为主体的少数民族 地区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在少 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形式。4、各级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 机关,体现了民族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结合,是一定的政 治形式同一定的民族形式相结合的地方政权。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以少数民族聚居的 地方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适应了我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能充分满足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要求。 20. 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任务是什么? 1.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方 的遵守和执行;2.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3.要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 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4.维护和发展各民族 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保障本地 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 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6.保障各民族公 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21.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什么? 一国两制是在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 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 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并高度自治。 22. 中央人民政府在特别行政区行使的权力有哪些? 1.负责管理与特殊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 2.负 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3.任命特殊行政区行 政升官和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4.对特殊行政区 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备案;5.决定特别行政区进 入紧急状态;6.有权解释和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23. 行政长官的任职资格要满足哪四方面的条件? 年满40周岁,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并 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 中的中国公民担任。澳门行政长官无“在外国 无居留权”的规定,无外国居留权不是参选 条件,而是行政长官任职条件。 24. 行政长官的职权有哪些? 领导权、执行权、行使部分立法权、批准决定权、个事 任免权、行使部分司法权、有权解散立法会。 25. 特别行政区政府机关的职能是什么? 1.制定并执行政策; 2.管理各项行政事务; 3.办理 《基本法》规定的中央人民政府授权的对外事务;4. 编制并提出财政预算、决算;5.提出法案、议案、草 拟行政法规;6.委派官员列席立法会会议听取意见或 代表政府发言。 26.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有权行使什么权力? 制定法律方面的职权;财政、税收方面的职权; 对行政长官提出弹劾案的职权;监督权;对《基 本法》的修改提案权;立法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27. 特别行政区的司法制度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独立审判原则、遵循先例原则、陪审制度 原则、保留普通法的诉讼原则。 28. 法官任职条件有哪些?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满23周岁;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有良好的政治、业 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5.身体健康;6.高等院校法 律专业本科或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 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 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 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 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 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 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 29. 律师在执行职务时依法享有的权利有? 1. 阅卷权; 2.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的权利;3.调查取证权;4.拒绝辩护或代理权;5.有得 到法院适当的开庭通知的权利;6.在法庭审理阶段的权 利;7.代行上诉的权利;8.代理申诉或控告权;9.依法执 行职务受法律保障的权利;10.获取本案诉讼文书副本的 权利;11.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取保候审或解除强 制措施的权利。 30.律师的义务有什么? 应当在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律 师事务所执业;不得私自接受委托,私自向委托人收取费用,收受当事人的财物;必须依法纳税;不得以诋毁其他 律师或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必须加入所在 地的地方律师协会,并履行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义务;曾 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 后两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应当保守在执 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 当事人的隐私;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不 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利用提 供法律服务的使得谋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或者接受对方 当事人的财物;律师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的,不得拒 绝辩护或代理;不得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不得请客送礼、行贿或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不得提供虚假证据,隐瞒实情或威胁、利用他人提供虚假证据,隐瞒实情以及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不得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裁决活动的正常进行。 31. 军队政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组织部队学习马克思主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抵御消极的不良思潮;管理军队中基层党组织的思想 工作和组织工作,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进行军事训 练和战时政治工作;管理干部工作,按德才兼备的原 则选拔干部;加强法制和防特保密教育等。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政府转型tihedaan

当代中国的政治探索严格说来,应从1840年算起,1840年西方国家用殖民侵略方式使得中国社会遭遇现代性,政治发展命题浮出水面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项制度构成了我国政治发展的基础制度,也是政治合法性构建的核心体现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中国现实的政治改革采用的是渐进而相对平衡的改革道路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4.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当代中国的政治改革,那就是“在合法性中累积有效性”。 对 错 【答案】:错 【解析】: 【题型】判断题 5.中国的政治发展是从创造政治有效性出发的,并在保持政治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有效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和扩大民主化,累积政治的合法性,以保证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整体进步。应该说,我们所采用的这种政治发展思路是非常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6.党政分开:在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进行必要的职能划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减少和排除党内的非技术官僚对经济建设的瞎指挥,阻止党的保守的意识形态对经济改革的干扰 对

错 【答案】:错 【解析】: 【题型】判断题 7.政企分开:解决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经营的过多干预,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提高其经济活力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8.干部制度的改革:改变过去党的以阶级斗争为主的用人制度,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政精英的转换。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9.领导体制的改进和制度化:人格化基础上的领导体制向制度化的集体领导转变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10.林毅夫、蔡昉出版了《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引起海内外对“中国模式”研究热潮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何谓“中国模式”?第一种是特指1978年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对已有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另一种重在展望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模式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2.英国发展问题专家库克等认为,中国模式总的特征是“威权式的管理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

浅谈地缘政治学

浅谈地缘政治学 姓名:关秀玉 学号:2012511153 年级:2012级地理科学 摘要:地缘政治学从现实角度来理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术语,因此我主要从地理与政治、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与地缘政治学三个视角阐述了地缘政治学的不同内涵。根据国内外有关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学术资料,把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演变归纳为五个时间段,并对每个时间段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介绍、梳理和评价,有助于人们较系统地认识该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地缘政治学地理学政治地理 一、地缘政治学的涵义界定 地缘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地理学中创立较早、影响较大的核心理论。它历经兴衰,至今仍通行于西方世界,成为各国制定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地缘政治学"一词最早由瑞典政治地理学家哲伦(1864- 1922)在所著《论国家》(1917)一书中提出。他将地缘政治学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学",着重研究国家形成、发展和衰亡的规律。 地缘政治学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又称为地理政治学。它关注地理学对国际政治的特征、历史、结构,尤其是与他国关系的影响,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者地区范围内的战略形势以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地缘政治学涵义的理解,我把地缘政治学归纳为以下三个视角: 1.政治与地理 英国学者奥沙利文(Patrick O’Sullivan)强调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他认为,各国之间冲突的基本量度是地理性的,geopolitics“研究的是权力的行使者之间的地理关系,他们或是国家的统治者或是跨国集团的领导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策有相当的影响。强调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是国内外学者的主流观点,地缘政治学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地理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地理化过程,它突出了地理或地理空间因素对政治活动的影响。 2.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 对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术界有很多争议。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把geopolitics定义为地缘政治学,认为“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一种理论”;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夫认为地缘政治学等同于政治地理学,“地缘政治学与政治地理学之间,在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上没有什么根本不同”;阿部市五郎认为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是有区别的,“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虽同样是以国家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前者为地理学,属人文地理;后者为国家科学,应属政治学”。 3.地缘政治与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是一种探讨个人、组织或团体,因为空间分布等的地理因素,经营政治的手段及方法。目前用于军事、外交等战略分析方面较多。常常以地理因素为底,经济,社会,军事,外交,历史,政治等为面进行分析。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英文“geopolitics”既指地缘政治理论又指地缘政治现实,地缘政治不等同于地缘政治学。我国学者陆俊元认为地缘政治学是地

当前的国际环境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2011级 姓名:鲁敏 学号:1106020131 课程名称:当前的国际环境与中国的外交战略任课老师:张彦德 论文名称:当前的国际环境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当前的国际环境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通信工程1班鲁敏 1106020131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而在如今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只有在发展了强大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网络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 世界向何处去?当今世界还处于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与以往不同的是,由于它病得很重,不同的人对它的前途有不同的看法。在西方占主流的人认为它还有救,只需要做些调整而已;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它正在一步步接近死亡。西方还有人想得更深一些。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向何处去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这里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几百年来鼓励人们不顾一切地、有时甚至不惜用战争手段来实现发财致富美梦的资本主义理念,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地球还能不能承受坏境的破坏和战争的摧残? 其实,人类要生存,不仅需要物质,而且更需要精神。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应如何在地球上相处?人类应如何对待地球?千百年来,许多先知先觉的圣贤都发出了自己的呼声。宗教领被、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都留下了许多醒世恒言。远的不说,80多年前,印度的圣雄甘地指出当时社会有“七宗罪”:“没有原则的政治、不劳而获的财富、没有理智的享乐、没有人格的教育、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人性的科学、没有牺牲的宗教。”对照当今现实,哪一条不是说得入骨三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最终会驶向无比美好的理想社会。中途,也许会进站停一停,兴许还会倒退一段,但绝不会太久,很快就会继续前进。 有人说,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自然科学无法帮助人类了解这个精神世界。宗教曾经努力过。人的一生不能不知道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一个人人生的坐标,一个好的人生观,一个好的世界观能够时刻指引着你个人的前途和方向,你不会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迷失自己,更能在别人的沮丧中看到自己的前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