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P4: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25+75 12×4 40+20 16+4+23 35+25

60-24 40×50 100-25-10 120÷40 25×4

二、主题图引入。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新授

(一)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1、先学生独立分步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2、让几位学生进行板演。

3、师对板演的每步算式进行提问: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4、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计算:71-44+85

5、观察下面的综合算式:有哪些运算?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归纳运算顺序:

(1)100+30-16 (2)38+65-45 (3)120-80+72

(二)出示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

2、先学生独立分步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让几位学生进行板演。

4、师对板演的每步算式进行提问:

(1)987÷3=329(人)(2)6÷3=2

329×6=1974(人) 2×987=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

4、引导学生结合分步式,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计算:(1)987÷3×6 (2)6÷3×987

5、观察下面的综合算式:有哪些运算?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归纳运算顺序:

(1)12×5÷4 (2)24÷6×14 (3)48÷12×9

(三)概括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四、巩固练习。

(1)P5:做一做1、2

(2)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9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3)李华看一本书,已经看了78页,没看的比已看的少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4)一台每小时织布8米。照这样计算,6台织布机12小时一共可以织布多少米?

(5)6头小猪一天吃饲料36千克。照这样计算,10头小猪一天吃饲料多少千克?

(6)6辆汽车9次运货270吨。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货多少吨?

五、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P8:1—4

课后小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P6:例3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1、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问:“半价”是什么意思?(即成人票价的一半)

2、让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先列分步式,再列出综合算式)。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3、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指导,并根据学生的情况指名板练。

4、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引导分析每步计算的后求出的问题。

(1)24+24+24÷2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5、引导学生概括运算顺序:

(1)问: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2)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后出示:

6、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1、P7:做一做1、2

2、计算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7×7÷7×7=52+25-52+25= 100-50÷2=70×10-400=

320+80×3= 100+100×0= 72÷9×48÷8= 64÷64×7=

3、解决问题:

(1)一个养鸡场四月份卖出12300只鸡, 五月份卖出的比四月份的2倍还少200只, 两个月一共卖出多少只鸡?

(2)花房里有84盆月季花,是茉莉花盆数的4倍.月季花和茉莉花一共有多少盆?

(3)张师傅工作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生产零件50个,王师傅工作了5小时,平均每小时生产零件36个。两人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4)东方小学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45人,五年级有5个班,每班48人。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5)人民路小学科技组有26人,数学组的人数比科技组的2倍少10人。两个组共有多少人?

(6)一个养鸡场,一月份运出鸡蛋1360箱,二月份运出的箱数是一月份的2倍,三月份运出的比前两个月的总数少800箱。三月份运出多少箱?

(7)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是梨树棵数的3倍,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和少20棵。果园里有苹果树多少棵?

4、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1)960÷15=64 64-28=36 综合算式:

(2)75×24=1800 9000-1800=7200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 ____

(3)80×9=720 480÷16=30 720+30=750 综合算式:__________ ________

四、作业:P8—9:5—9

课后小结: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P10: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或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先想想每道算式的运算顺序,用递等式计算。

406-135÷3 39+130×7 107-13×6+45 36×4-175÷5

二、新授

1、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1)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每30位游人需要派一位保洁员”要明白两点:一是游人数与保洁员人数之间的关系,游人越多,派出的保洁员越多;二是上午与下午派保洁员的标准一样,都是按每30位游人派一位保洁员。问: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位游人呢?有多少游人要派5位保洁员呢?学生回答后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

(2)让学生尝试分析数量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要求下午比上午多派几位保洁员,先要求什么?再要求什么?……的思路去独立思考,学生尝试解答,教师要巡视指导。如果学生想不出第二种方法,教师要给予适当启发:下午游人比上午多多少位?每多派一位保洁员,就得多多少位游人?怎样求出下午比上午多派几位保洁员?

2、分析解题方法

(1)让不同解法的学生板演。

(2)两种不同解决方法的对比。

A、270÷30-180÷30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B、(270-180)÷30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计算时,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先算括号里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3、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

A算式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B算式的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2)妈妈用100元,先给玲玲买了一件冬衣,又给她买了2副手套,还剩多少钱?

(3)计算:38×4-145÷5 (65+250)÷(28-13) 404-144÷9

(4)解决问题:

1、甲城到乙城的公路长320千米。一辆汽车走高速路的速度是80千米/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40千米/时。从甲城去乙城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节省多少时间?

2、大同乡中心小学在荒山上植树,2005年共植树426棵,2006年植树3次,每次植树150棵。哪一年植的树多?多多少棵?

3、王老师要批改50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4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

4、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88本。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书就相同。书架上、下层各有多少本书?

5、文物展览中心上午有游人240位,下午有360位。如果每4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安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安员?

6、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28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7、东方小学同学第一天植树180棵,第二天、第三天各植树144棵。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

四、作业

P14: 2、3、5、6、7、8

课后小结:

第4课时

教学内容: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P11: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把下面各组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1)900÷18=50 (2)25×24=600 (3)450-50=400 (4)8×15=120 50-20=30 300+600=900 78-73=5 60+120=180

400÷5=80180÷60=3 (2)脱式计算:

1.498+507÷13×63 2.723-(521+504)÷25

3.384÷12+23×371 4.(39-21)×(396÷6)

二、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三、新授

1、出示例5:(1)42+6×(12-4)(2)42+6×12-4

(1)学生先画出顺序线,再独立解答。

(2)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3)讨论:这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

师生归纳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例如:23+45-25 36÷12×8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例如:24+15×8 120-90÷6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例如:36÷(12-8)

四、巩固练习

(1)P12:做一做1、2 (2)P14:4

(3)解决问题

1、一个服装厂5天生产西服850套,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生产西服多少套?(一个月按30天计算)

2、商店运来8筐苹果和12筐梨,每筐苹果38千克,每筐梨42千克,商店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3、某工地需水泥240吨,用5辆汽车来运,每辆汽车每次运3吨,需运多少次才能运完?(用两种综合式解答)

4、同学们参加植树劳动,四年级共有96人,每人栽3棵树,五年级有87人,每人栽4棵树,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栽树多少棵?

5、第一小组6个同学数学测验的成绩分别是:8

6、79、98、100、89、94,算一算他们的平均分是多少?

6、一艘大船运了6次货,一艘小船运了9次货,大船每次运30吨,小船每次运12吨,大船和小船一共运了多少吨货?

7、刘老师批改98篇作文,第二天批改了20篇,比第一天多批改了8篇,还有多少篇没有批改?

8、光明小学共27个班,每班各买一个脸盆和一条毛巾一共要用去189元,每条毛巾3元,每个脸盆多少元?

9、蔬菜店运来白菜1800千克,花菜850千克,每50千克装一筐,白菜比花菜多多少筐?(用两种方法解答)

五、作业:P15—16:9—14

课后小结: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0的运算(P13:例6)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快速口算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1、将上面的口算按不同的运算进行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2)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3)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4)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2、提出问题: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3、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练习

1、计算:

(1)106-14×6+54 (2)38×4-145÷5 (3)(65+250)÷(28-13)

(4)75+360÷(20-5)(5)15×4÷15×4 (6) 72+72÷72-72

2、解决问题

(1)星期天,6名学生去参观画展,共付门票90元,每人乘车用8元。

①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②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2)一件儿童上衣6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19元,买上衣和长裤各两条,要多少钱?

(3)小明用同样的小棒摆了8个五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

(4)用卡车运煤。一辆卡车一次能运煤5吨。照这样计算,4辆这样的卡车6次可运煤多少吨?

(5)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2人,每人都为“希望工程”捐款5元。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6)水果商店上午卖出苹果375千克,下午又卖出300千克,这些苹果每箱15千克,这一天共卖出苹果多少箱?

(7)学校组织同学听科学家报告。四年级有85人参加,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四年级的2倍,六年级参加的人数比四、五年级人数的总和还多5人。六年级有多少人参加?

(8)人民路小学科技组有26人,数学组的人数比科技组的2倍少10人。两个组共有多少人?

(9)蛋品商店第一天上午卖出鸡蛋450千克,下午比上午多卖出80千克;第二天卖出的数量是第一天的3倍。第二天卖出多少千克?

(10)大丰乡要修一条长6000米的路,第一周修了1460米,第二周修的是第一周的2倍,余下的第三周完成。第三周修多少米?

五、作业

课后小结:

第6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

2、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计算

1.口算

25×4=7×7÷7×7= 52+25-52+25=

100-50×2= 10×10÷10= 180-80+20=

100+100×0=72÷9×48÷8=64÷64×7=

2.计算

1000-71×8(1800-800)×4

19×96-962÷74 10000-(59+66) ×64

(639-71×9) ÷167 (480-80×4) ÷4

二、解决问题。

1、某小学在荒山上植树,2003年共植树300棵,2004年植树4次,每次植树80棵,哪一年植的树多?多多少棵?

2、动物园一头大象2天吃36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5天吃了180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多少倍?

3、某商场购进一批电器,每台电器进价230元,售价250元,这批电器全部售完后赢利680元,这批电器有多少台?

4、动物园推出“一日游”的活动价:

(1)成人每人150元;

(2)儿童每人60元,

(3)团体5人以上(包括5人)每人100元。

现在有成人4人,儿童7人要去游玩,想一想怎样买票最省钱?

5、一艘大船运了6次货,一艘小船运了9次货,大船每次运30吨,小船每次运12吨,大船和小船一共运了多少吨货?

6、刘老师批改98篇作文,第二天批改了20篇,比第一天多批改了8篇,还有多少篇没有批改?

7、学校要打印关于《教育学》的资料共160页,李老师和王老师合打8天打完。李老师每天打9页,王老师每天打多少页?

8、某织布厂有男职工125人,女职工比男职工的5倍还多36人。这个厂共有职工多少人?

三、作业

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first class of four mixe d operations

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已经达到熟练的程度,只要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应该不是很难。 学法指导 自学互帮导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一第1~3题。 1、出示课件2. 2、小结(出示课件3) 3、(出示课件4),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4、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出示课件5),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多媒体课件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教师:从做灯笼这幅图的要求来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则运算(一)教案

四则运算(一)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的例2以及例3(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同级运算和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冬天,同学们最喜欢什么运动? 学生:滑雪、堆雪人、打雪仗......

这里是新开业的滑雪场。(出示大屏幕)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滑雪场的情况。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发现、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信息:滑雪场开业第一天上午有230人,中午有70人离去,又有150人 到来。 老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下午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 230-70=160人160+150=310人230-70+150=310人 汇报交流:请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学生分别说说解答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三位同学列出了一道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这样写比较简单。 老师:由于数目越来越大,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算错了。(教学脱式书写格式) 2、出示信息:开业前三天共接待900人,照这样计算,5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老师:同学们能根据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并脱式计算吗? (指名学生板演)90¸3´5 =30´5 =150(人) 老师:指名学生给大家说说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 学生:我先用900¸3,再用它们的商¸5,因为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才能算出5天的人数。 老师:也就是说,这道乘除混合的算式你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的。 谁能说出15-8+11和40´3¸60的运算顺序? 3、总结运算顺序 老师:观察这几道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集体备课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已经学过的减法知识,概括出减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 3、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并巩固加减法的关系及其意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感知逆运算。 1、导入:上新课之前,老师要出一道题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请利用数字6、7、8、9、15中的任意3个数字组成2个加法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 2、让学生举手回答自己想到的算式,老师给予相应的表扬。 3、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真不错。是啊,我们以前就已经对加、减法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减法就是加法的逆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课件出示例题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 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 (2)画线段图 (3)怎么列算式呢 [课件出示]算式:814+1142=1956(千米) 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是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变换例题 [课件出示]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读题列式计算:1956-814=1142 (千米)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读题列式计算:1956-1142=814 (千米) (2)提出思考问题 与例题1题相比,例题2、例题3题分别时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算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学情分析: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出现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况;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课题 四则运算(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王淑红 使用时间 一、教材内容分析 应用题型的训练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从教材出发,找准题型的新点就很重要。教材的例1是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例2是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学生已经有了简单的两步运算的知识基础,明白了加减法运算的算理,因此例题的重点放在列综合算式和运算顺序上。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二、编写特点 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已遇到过本单元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有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其中的运算顺序,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归纳,主动解决问题。

四、教学建议 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四则运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准确计算两步式题。 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 2.准确计算混合式题。 课前准备:口算卡,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题(见口算卡)。 (1) 学生看口算卡说得数。 (2)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同级运算) (3)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 2、谈话导入,出示主题图。 3、提出问题并解答。 根据图中提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1。 (1) 板书例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解决的? (3)学生尝试解答并交流后集体反馈: 方法一:72-44=28(人)28+85=113(人) 方法二:72-44+85 =28+85 =113(人)

(4)说说解题思路和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对比两种方法。 2、例举生活中的例子。 (1)根据编出的问题列式计算,请学生板演。 (2)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观察各题的相同点。 (4)提问: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教学例2。 (1)板书例题并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怎样理解“照这样计算”这句话呢?再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尝试解答后集体交流: 方法一:987÷3×6方法二:6÷3×987 =329×6 =2×987 =1974 (人)=1974(人) (4)比较例1与例2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含有同级运算。②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③都不含有小括 号。 不同点:例1是含有加减法的运算,例2是含有乘除法的运算。 作业: 1.说说下面的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算一算。 3.列式计算(综合算式)。 4.解决问题。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总结出什么了呢?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实行计算。

(word完整版)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 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板书:加法定义)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教育专用】小学数学精编教案:四则运算 教学设计 (1)

4 四则运算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四舍五入法凑整,大数的正确读写。 过程与方法: 将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去尾法比较,强化凑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将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去尾法比较,强化凑整方法。教学难点: 将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去尾法比较,强化凑整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 二、创设情境 三、四舍五入凑整组织学生进行口算。 集体校对答案。 你了解我国的四大名山吗?今天 让我们一起去登一登黄山。 出示题目: 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45678 3454321 76328067 1032009 集体交流反馈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再用“进一法、去尾法”到万位。 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630008214 7860700431 629980679821 30927816782 集体交流反馈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再用“进一法、去尾法”到亿位 板书: 独立口算。 指名交流。 指名回答。 划分数级。 同桌读数。 独立完成。 说说改写的方法。 指名口答。 划分数级。 同桌读数。 独立完成。 说说改写的方法 指名口答

学习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四、读出下面的数,再用线连一连。 五、综合练习30000052 350002000 30500200 30052000 30005200 30000520 30000502 3500200000 集体交流反馈 1.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200489 190489 5958760 6949987 2.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516895200 695823255 2643322541 7952146839 先划分数级 同桌读数 连一连 同桌配合反馈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数字抄正确。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等号的写法:≈45678 3454321 76328067 1032009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P4: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25+75 12×4 40+20 16+4+23 35+25 60-24 40×50 100-25-10 120÷40 25×4 二、主题图引入。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新授 (一)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1、先学生独立分步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2、让几位学生进行板演。 3、师对板演的每步算式进行提问: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4、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计算:71-44+85 5、观察下面的综合算式:有哪些运算?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归纳运算顺序: (1)100+30-16 (2)38+65-45 (3)120-80+72 (二)出示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 2、先学生独立分步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让几位学生进行板演。 4、师对板演的每步算式进行提问: (1)987÷3=329(人)(2)6÷3=2 329×6=1974(人) 2×987=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 4、引导学生结合分步式,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计算:(1)987÷3×6 (2)6÷3×987 5、观察下面的综合算式:有哪些运算?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归纳运算顺序: (1)12×5÷4 (2)24÷6×14 (3)48÷12×9 (三)概括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四、巩固练习。 (1)P5:做一做1、2 (2)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9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3)李华看一本书,已经看了78页,没看的比已看的少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4)一台每小时织布8米。照这样计算,6台织布机12小时一共可以织布多少米? (5)6头小猪一天吃饲料36千克。照这样计算,10头小猪一天吃饲料多少千克? (6)6辆汽车9次运货270吨。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货多少吨? 五、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P8:1—4 课后小结: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 主题挂图。 教学设计: 一、复习 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小组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是都可以。 对比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 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教学例2 出示例2 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练习 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以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对于这些内容,新版教材在本册分为“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两个单元。本单元的《四则运算》结合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了四则混合运算以及运算顺序,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由于有了现实的背景,也使得原来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四年级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并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能初步计算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个部分间的关系进行概括和归纳的,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有、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整理。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采用根据线段图列算式,观察算式之间的关系,概括加、减、乘、除的意义等手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同时,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与0有关的运算,知道一个数加0还得这个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还是0. } 3、认识中括号,知道四则运算的含义,会计算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4、解答租船问题时,学会先进行假设,然后根据实际人数进行选择和确定最佳的方案。 单元课时安排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 第4课时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5课时租船问题 第6课时复习课 … |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看:课本P1-5,例1‘例2 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 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自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 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 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自学例2 出示例2 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检查尝试练习 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6-9页例3,课后“做一做”,练习1第3-9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自学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单元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P2——P12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结合实际的生活情景,能主动探索和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 4、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能合理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难点: 1、准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2、能列出正确的综合式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0不能做除数。 四、单元教学安排 四则运算……………………………………………………6课时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 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 出示教材P2 例1主题图 思考:怎样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怎样计算?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并展示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 教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P3 例1(2)(3) 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尝试画线段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下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5页例1、例2及做一做 处理练习一第2~4题 学习目标: 知识: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方法: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 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什么?迅速打开课本第2页 齐读课题 (同时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时 首先来了解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二、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1.观察2~3页主题图 提示: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要补充条件) 师:咱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 有些问题我们要留到课下或以后解决 今天我们主要解决俩个问题 请你大声地阅读课本4~5页的内容 看我们要解决哪两个问题?(生阅读) 2.汇报:我们要解决哪两个问题?(同时小黑板出示)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 中午有44人离去 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 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1.解决例1 ①独立解答: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②同桌交流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③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2.(小黑板出示练习:) 图书室原有故事书98本 学校又买来25本 今天就借出46本 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过程同上) 3. 引导学生发现: 这两个算式都没有括号 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 计算时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解决例2 ①(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②同桌互说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③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④有不同的方法吗?(根据汇报板书) 5.练习:练习一第3题 6.引导学生发现: 这些算式都没有括号 只有乘、除法 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7. 引导总结并板书: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1)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5页例1、例2及做一做 处理练习一第2~4题 学习目标: 知识: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方法: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 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什么?迅速打开课本第2页 齐读课题 (同时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时 首先来了解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二、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1.观察2~3页主题图 提示: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要补充条件) 师:咱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 有些问题我们要留到课下或以后解决 今天我们主要解决俩个问题 请你大声地阅读课本4~5页的内容 看我们要解决哪两个问题?(生阅读)

2.汇报:我们要解决哪两个问题?(同时小黑板出示)1.滑冰场上午有72人 中午有44人离去 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 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1.解决例1 ①独立解答: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②同桌交流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③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2.(小黑板出示练习:) 图书室原有故事书98本 学校又买来25本 今天就借出46本 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过程同上) 3. 引导学生发现: 这两个算式都没有括号 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 计算时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解决例2 ①(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②同桌互说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③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④有不同的方法吗?(根据汇报板书) 5.练习:练习一第3题 6.引导学生发现: 这些算式都没有括号 只有乘、除法 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7. 引导总结并板书: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四年级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学情分析: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出现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况;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第一课时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主题挂图 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看:课本P1-5,例1‘例2 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含两级的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含两级的混合运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7页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一第5-9题。 教材简析:主题图“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图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26人,冰雕区有180人。给学生提问题提供了数据。(1)例1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材以主题图“冰雪天地”的“滑冰区”为背景,提供了一天上、下午滑冰人数的变化信息,提出“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的问题。由于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解决此类问题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教材中呈现了两个学生的解决方法,一个是分步列式解答的,另一个是列综合算式解答的,通过计算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学具:无五、教学过程: ㈠复习 1、口算。 27÷3 ×7= 3×6÷9= 25÷5 ×8= 45+ 8–23= 63÷7 ×8= 24 – 8 +10= 28÷4 ×7= 35+24 –12= 48 ÷8×9= 2、说说运算顺序。㈡教学新授 1、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2、独立尝试解答,2生板演。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3、汇报反馈: ⑴24+24+24÷2 师:你是怎么想的? =24+24+12 生: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48+12 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