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哲学常识第五课第一节第二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设计

赵正遂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理解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自身素质的制约;并且通过这些理论观点的学习,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讲授法、合作研讨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感悟到自然美、社会美、家乡美。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受到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难点: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板书设计]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

二、必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客观因素的制约

主观因素的制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假如你在森林中迷失方向怎么办?

我国南方某城市一名4年级小学生小安在暑期报名参加了野外生存训练夏令营。有一天,在森林里训练抓特务的活动中,他与同学们失去了联系。这是一个深山老林,电话及其它通讯方式都联系不上,周围又没有人家。他带的食物和水很有限,而且又发现自己没带指南针。他非常害怕,在森林中大哭起来。后来,他冷静下来,开始想脱险的办法。(他该怎么做才能走出大森林?同学们讨论,说出办法)他想起训练营学到的一些求生方法。首先想到的是设法找一条小溪。如果能找到一条小溪,顺着溪流走,一般迟早会走出去的,因为水是向低处流的。可是他失败了,花费好长时间也没找到小溪,而且越走越远,食物和水也越来越少。他告诫自己不要慌。他相信,只要沉着冷静地想办法,就一定能够脱离危险。(一个4年级的小同学,才十一、二岁,能有这样的心态和决心,真让人佩服!)

他突然想起,训练营老师曾讲过,如果在当地的森林里迷了路,一直朝北走,就会走出森林。怎样判断方向?于是他开始用曾学过的知识,根据一些地物特征来判定方向。

(同学们知道哪些地物特征可以帮助判定方向吗?学生讨论:树冠,树的年轮,岩石,苔藓,蚂蚁洞……)

经过1天1夜的努力,小安终于走出森林,安全脱险。他为自己野外生存训练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老师和同学们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学生讨论:或许我们没有经历过小安在森林遇险这样的事情,但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们都遇到过种种困难。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应从小安身上学些什么呢?

教师归纳: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小安的所想、所做和精神状态都说明,他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板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课题)

我们从小安的故事扩展到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人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没有不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成功呢?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

教师归纳:总之,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成就,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将一事无成。

如果想成功,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成功吗?经历了风雨之后就一定能见到彩虹吗?

(过渡)看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一定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结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必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必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图片解说:

茫茫晨雾,一声声鹤鸣把我们带到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贵州最大淡水湖泊──草海。草海被称为“鸟的王国”。冬天是草海最好的观鸟季节,来此越冬的候鸟有184种,超过10万只,国家级保护鸟类有27种,仅次于青海湖。其中最珍贵的就是这种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

的鹤类──黑颈鹤,世界上仅存4000只,大部分在我国大陆繁衍栖息。草海就有700多只。如今的草海,人鹤相亲的场面随处可见。

然而,这里曾经经历过堪称残酷的生存竞争。1958年人们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开始围湖造田,排水种水稻。这里属于高原气候,种植业历来以苞谷和马铃薯为主,根本不适宜水稻种植。围湖造田,稻田虽然有了,但产量一直很低,百姓吃的依然是苞谷饭。然而草海生态环境却受到严重破坏,黑颈鹤失去了家园。1975年统计,草海的黑颈鹤只有35只,而水禽几乎绝迹。直到1992年重新恢复了25平方公里的湿地,并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今天才又重新看到了草海的生机。当年李鹏总理将一幅名为《草海复苏》的国画赠给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草海从此被世界所知。

学生讨论:结合草海由“人鹤相争”到“人鹤相亲”的变迁,说明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应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生回答:略

提问:围湖造田,人们改造的对象是草海,为什么会出现气候、环境和物种的变化呢?人、草海、气候、环境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草海在这生态系统中起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原来围湖造田后出现的一系列异常变化,根源在于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因此,当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客观对象时,只有从对象本身的实际出发,从对象本身的规律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而离开客观规律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一事无成,甚至会起破坏作用。可见,能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我们主观能动性是否能起到积极效果。按客观规律办事程度越高,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的效果就越好。

提问:客观规律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起什么重要作用?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学生回答:略

1.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提问:“围湖造田”是错误的,所以有人认为: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实际上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听天由命。这种观点对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违背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和在规律面前消极无为,都是错误的,都没有正确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提问:那么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只有把它们二者统一起来,才能把事情办好。任何将二者割裂开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过渡)认识了客观规律,就能随心所欲吗?

学生讨论:当年草海地区的县领导提出“让百姓都吃上大米”,但老百姓依然吃的是苞谷饭,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草海地区不具备水稻生长的客观条件,而当地领导却盲目地发展水稻生产,这必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所以农民种田最讲实际,他们总结了一句谚语,“农民种田有诀窍,看天看地看禾苗” 。

提问:农民种地为什么要“看天看地看禾苗”?

教师归纳:农民只有从天气、地理、禾苗的自身状况和实际条件出发种田,才能符合植物生长规律,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否则,将事与愿违。

提问:上述事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做任何事情,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

客观条件同客观规律一样,也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教师归纳:我们知道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都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都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制约作用。我们把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称为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客观因素。除此之外,还有主观因素的制约。

3.主观因素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我们今天回顾草海的历史,是为了不让这段历史重演。当年草海地区围湖造田,造成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我们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运用今天所学哲学原理,你能从这沉痛的教训中明白什么道理,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呢?

学生讨论:略

投影: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遵循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教师归纳:从教训中得到的启示往往是最深刻的。今天我们正是吸取了历史的教训,树立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因为我们以客观规律为指导,以客观实际为基础,正确地改造客观世界,所以才有了今天草海的美丽和生机,才有了随处可见的“人鹤相亲”场面。

通过刚才的讨论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具备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我们把视线拉回到同属高原气候的青海省,运用今天学习的哲学原理分析一下,我们青海人民是如何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又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我们青海省地域广阔,物产丰富,特色产品品种繁多。今天我要提到的特色产品就是青海藏毯。青海省人民政府要将西宁打造成为“中国藏毯之都”。

录像播放:

学生讨论:

①青海人民为打造“中国藏毯之都”创造了那些条件?

②青海人民在打造“中国藏毯之都”中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讨论提示:

①青海人民正确处理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的关系,做到从实际出发。他们利用原料、市场、文化、历史、交通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经济。

②青海人民正确处理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按规律办事。他们引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发新品种,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开展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占领国内国际市场,这些都是企业遵循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

③青海人民发扬了开放创新精神,并注重环保产品的开发,说明他们端正了主观动机。

④青海人民还把认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堂小结:

结合投影,总结所学内容,指出重点,谈谈自己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思考:

归纳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成语、俗语。

如:事在人为、力所能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审时度势、庖丁解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