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发展史

中国钢铁发展史
中国钢铁发展史

中国钢铁发展史

一、热点导入

1、传统文化热和对科技创新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热遍全国,从纪连海到易中天再到于丹,从普通老百姓到国家,传统文化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软实力,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国家统一的强有力的武器,成为普通老百姓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后,要求满足精神生活的迫切要求。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早已妇孺皆知远播海外,近日我国学者(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余秋雨)进一步提出,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发明对人类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堪与四大发明媲美。

同时,在今年由广东省发明协会主办,搜狐网发起评选新中国“新四大发明”:“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方蒿甲醚”最终入选.

2、从1996年以来,我国钢铁产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国正从钢铁数量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

二、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史

1、西周晚期:地位证据P14

2、★春秋时期:表现技术评价P14—P15

3、★战国时期:表现P14——P15

4、战国秦汉少数民族与中外交往

⑴匈奴:时间作用P41

⑵东传:朝鲜日本P44

⑶西传:路径中亚、西亚、南亚:、P45

5、★魏晋南北朝:技术发展、P59

6、隋唐技术进步的表现:

7、辽的含义:,作用P108

8、★明朝:表现P132

9、★清朝:新现象特征

原因P132 中断:

中国近代史

1、★洋务派:企业败因

P37

2、列强:表现:影响P55

3、★张謇:阶段基本主张:P102

4、★日本:沦陷区措施原因P36

5、官僚资本:抗战期间在钢铁工业上占明显优势。P41

中国现代史

过渡时期:

1、★事件性质

作用P95

2、事件代表人物P97

3、★事件政策途径方法

实质P99

4、★一五计划:重点成就原因P10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1958年8月会议指标导致以为中心的运动著名图片P107

2、成就:、钢铁基地P109

改革开放:

1、★著名基地原因P129

2、改革开放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钢铁、纺织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P141

世界近现代史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采用机器,推动、等行业采取机器生产。体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采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成就最突出的是。1868年世界钢铁产量只有24万吨,到1900年世界钢铁产量达到2355万吨。钢取代铁成为工业原料和建筑材料。1871年到1891年德国重工业迅速发展,产量从世界第四跃居世界第二位。P103

3、★日本八幡制铁所:原料来源,资金来源,对日本的作用P108

三、重点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冶炼技术有什么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明朝我国钢铁也有什么进步?清朝时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最突出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从我国古代钢铁业的发展你得到什么启示?

3、洋务运动:汉阳铁厂

材料一、张之洞在开始筹办这个厂时说:“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是以虽当竭蹶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材料二、在对冶炼工业毫无经验,也缺乏知识的情况下,张之洞办铁厂,不免有不少舛误。他还不知道什么地方有煤矿,什么地方有铁矿,就贸然决定在广东建立钢铁厂。幸而他调任到湖北,厂子设在汉阳,在不远的大冶找到了铁矿,条件比广州好多了。他向英国定购炼钢炉,人家告诉他,要先化验铁砂砂,才能决定用什么样的炼钢炉,他答复说:“中国之大,何处无煤铁佳矿,但照英国所有者购办一份可也。”结果,买来的三座炼钢炉中的两座酸性转炉,不适合于后来汉阳铁厂所用的含磷较多的大冶铁矿,影响了所产钢轨的质量。汉阳铁厂开工时,铁矿来源虽然有了,炼焦煤却尚无着落,仍在到处寻找。在湖北境内找到了两处可用的煤,但储量很少,又没有机器开采。由于煤供应不上,生产时常陷于停顿,以至只好高价购买北方开平煤矿的煤和外国进口的焦煤。这是汉阳铁工厂失败的一个原因,虽然还不是主要的原因。

张之洞开始时的想法是先用官款把厂子办起来,然后招集商股,归还官本,实行官督商办。但是这时这种办法已经行不通,所以只好继续使用官款。由于张之洞在朝廷中得到了主持海军衙门(这是中法战争后新设立的衙门)的醇亲王奕譞的支持,所以他能得到巨额拨款,一共花了五百六十多万两银子。可是生产和销售的情形远不如张之洞预想的那样美妙。虽然重金聘用

了外国技师,但产品质量并不高。由于上述燃料供应困难和其他原因,产量也不如预计那样多。

问题:(1)、结合材料一分析张之洞筹办汉阳铁厂的目的何在?

(2)、结合材料二分析汉阳铁厂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

(3)、与八幡制铁所比较分析一成一败的原因

4、张謇的资生铁厂

材料一:近代实业家张謇认为,中国要振兴实业就必须以建立和发展棉纺织业和钢铁业作为中心,以此来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这样才“可以操经济界之主权”,以抵制外来的经济侵略而获得国家的经济独立。

他曾说:“至于铁矿需本(资本)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现在世界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以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逐将昙花一现之基础……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

-----据《张褰传》等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主张。

(2)、张謇的主张在当时是否得以实现,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3)从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到张謇的资生铁厂,你得到哪些启示?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

(1)为把我国建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建国初期我党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其结果如何?简述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2)一五计划为什么要突出发展鞍钢?鞍钢为什么能够得到突出发展?

(3)材料:1957年11月,毛泽东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钢铁生产指标越提越高。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正式决定并公开宣布1958年钢产量为1070万吨,比1957年翻一番,号召全党全民为此奋斗,开展空前规模的大炼钢铁运动。主要做法是:1、各部门、各地方都要把钢铁生产和建设放在首位,为“钢元帅升帐”让路;2、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土法炼钢;3、对原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追加投资,致使基本建设规模迅速膨胀,战线越拉越长;4、商业银行全力支持工业大跃进,以致拆东墙补西墙,打乱了正常的资金流通。经突击蛮干,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 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估计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200亿元。

回答:大练钢铁运动造成什么危害?对此你有何认识?

(3)材料:1996年我国钢铁产量超过1亿吨2005年3.4亿吨连续十二年居世界第一位

回答: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哪些成就?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②认识: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史的规律与认识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史的规律与认识 1.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史知识体系: ①外商企业: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甲午中日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设厂,第一次取得了合法地位。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大规模地对华资本输出。本世纪50年代初,人民政府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②洋务派企业: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在“求强”、“求富”旗号下,先后举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标志,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兴起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它是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日益冲击着封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尤其突出。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新建厂矿600多家,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涌现了张謇、周学熙和荣氏兄弟等爱国实业家。在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巧取豪夺下,民族工业日趋破产。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已处于崩溃边缘。新中国成立后,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

④中国官僚资本: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矗抗日战争时期急剧膨胀。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没收了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的财产。 ⑤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活动:在民主革命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革命战争的需要,领导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努力发展生产。根据地的经济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代表了中国经济的方向。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财产,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1956年中共“八大”又确定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在此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由于缺乏经验和急于求成,走过一些弯路,但发展是主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确立了改革开放国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2.19世纪中期开始的100年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在中国东南沿海开辟五个通商口岸,并协定关税,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步把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社会主义发展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摘要:在人类历史上是先有社会主义思潮, 后有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四个阶段,恰似直线与曲线的交叉发展,呈抛物线前进与螺旋式上升。纵观社会主义的严谨理论和颇具色彩性的实践,充分证实,社会主义确是大势所趋,真理所在,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简介与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的展望,着重说明,社会主义不会只有一个方案,一条道路,一种模式。进而使读者认清社会主义的真谛,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激发对社会主义的热情,并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有四个阶段, 即封建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1】16世纪初至18 世纪末, 西欧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社会内部孕育产出。在资本主义的这四个发展阶段中, 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占有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等)和弊病(贫富两极分化、经济危机、政治倾轧、军事侵略、社会犯罪等)。随着资本主义这四个发展阶段的不断发展,矛盾的积累与激化。社会主义的兴起就是旨在建立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消除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和弊病。首先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潮, 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19初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深恶痛绝地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和欺诈, 抨击资产阶级国家的压迫和宗教的欺骗,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因违背人类理性和社会公德而必须加以改变。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一些进步思想给予工人以启蒙教育,并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料。但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毕竟是空想。他们是凭主观想象建立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制度,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到了19世30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讲稿——社会主义七十年光辉岁月 发展之路七十年砥砺奋进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讲稿——社会主义七十年光辉岁月发展之路七十年砥砺奋进 尊敬的XXX书记、X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XXX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XXX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篇序言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

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 (2020年05月) 尊敬的×书记、×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篇序言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

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2020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2020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0000ff;">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篇序言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

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