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doc

借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doc
借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doc

借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

2010-02-28 09 :00 : 38|分类:诗歌|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

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

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高考试题:

1、( 2008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 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2、( 2008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 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 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 (ni ǎn):持取,捻弄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

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

化?( 4 分)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

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3、( 2008 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 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 注]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 年)。

问: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

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

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

悦和悠闲之情。

也能够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

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4、 (2007 全国卷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

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个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

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5、( 2007 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

之情。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答题指导

赏析步骤:

1、结合诗题、作者、主体、注解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乐、哀)。

2、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色的特点。(抓意象)

3、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明意境)

4、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品感情)

答题步骤:

1、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 +交融了什么样的感

3、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发 (寄寓、揭露 )什么感

4、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手法 +表达作用

5、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回答:使用什么手法 +描写什么 +抒发什么情

6、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

语言

景色——意境——感情

常见手法:

一、赏景:角度、顺序、手法、色调

二、析情:

①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

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②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③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附: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长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附: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使用典故、直抒

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

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附:诗歌内容鉴赏口诀

⑴题目识对象⑵字面读感觉

⑶注释破难点⑷作者解背景

⑸景物握情感⑹意境察心胸

⑺首联找特点⑻尾句参主旨

⑼题干得启示⑽原作找根据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

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

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

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如下面这首唐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谒(求荐之意)之痕”。那么,诗人孟浩然是如何

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

这首干谒诗(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见对方)是作者西游长安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

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

伟,形象鲜明飞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

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

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这首干谒诗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与眼前的洞庭湖写景结合起来,写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极有艺术力和感人力量。是把眼中景与胸中情结合得极好的范例。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虽然也抒写羁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抒写离愁别恨的小令,词作上片写景,

虽抒写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写的秋景阔远绮丽,毫无衰飒情味。下片抒情,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绪、黯然凄怆的思乡情怀。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丽

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绮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描写的景色却阔远而绮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个来说,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情别恨的小词是能够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的方法很多,概来说之,要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等。如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题后要求答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清晰,试作简要分析。

(2)明人莫如忠评价首联下句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能继杜陵?”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继,你怎么看?

(3 )后人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把此诗誉为“绝唱”,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1

将来的登岳。首联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传神。接着自我作答。颔联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非常“青

未了”的注脚。颈联两句是写细望,细望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尾联两句写望岳

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2)“齐鲁青未了”是经过诗人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可谓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

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

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

来衬托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个句描写写出了地理特点,写其它山

岳时不能移用。

(3 )后人把此诗称为杜诗的绝唱,是因为此诗最后一联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我们从中能够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不可缺

少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诗歌鉴赏十二讲:借景抒情诗的延伸阅读——中考诗歌鉴赏题考查内容

一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

诗歌鉴赏,主要是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把握。

二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体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借景抒情类诗歌

1、以哀情写乐情

杜甫江汉唐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喜外弟卢纶见宿① 司空曙唐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②。

2、以乐景写哀情

行宫元稹唐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千秋岁诗人: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

朝代:北宋

花影乱

不见,

,莺声碎。飘

碧云暮合空相

对。

忆昔西池会,鵷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

如海

3、以哀景写哀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范仲淹的渔家傲(北宋)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以乐景写乐情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010 高考古诗借景抒情手法复习指津

(2010-04-05 09 : 38: 48)

转载

标签:分类:古代诗歌

杂谈

●知识梳理

1.借景抒情也叫寓情于景,是诗人带着强烈主观情感去描写客观景物,把情感

寄托在景物描写中的间接抒情方法,所以又称“融情入景”或“缘情写景”。

借景抒情就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 (王国维《人间

词话》)。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诗人通过客舍紧紧封闭、春寒阵阵袭来、杜鹃声声悲鸣、夕阳徐徐西下四种景象构成

的凄清意境抒发了凄厉无穷的羁旅之愁。

2.借景抒情分为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四种方式。以乐景写乐情,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其一)》),诗人工笔细描的飞燕衔泥、鸳鸯静睡之景,流露了对初春时节生机勃发、欣欣向荣自然美景的喜爱情怀,反映了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以哀景写

哀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飘移的行舟、拂动的柳丝、凄寒的晓风、暗淡的残月构成的凄清淡净画面中,寄寓着词人浓重的离愁别恨。以乐景写哀情,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春风骀荡,杨柳飞舞,美好春色留人沉醉之时,却是征人远戍、黯然离

别之际。以哀景写乐情,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北风呼啸,雪花漫天,冰天坼地的寒冬,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以

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

3.触景生情也叫因景生情,是诗人由所见的景物激发出情感,并且情感完全

融合在景物中的间接抒情方法,触景生情就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和“见”表明诗人无意望山,与采菊时忘情自得的闲适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意境。

4.移情于物也叫移情于景,是使用拟人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的借景抒情

方式,如“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假托江春不肯留客,委婉说出了行客无法滞留,又拟想春草也同自己一样送别友

人,把离别之意表达得十分悠长曲折。近年高考题中涉及的拟人名句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2004 年全国卷Ⅱ),“雁

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2005 年福建卷) ,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2005 年浙江卷),“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 2007 年重庆卷)。

5 .古诗中有很多借景抒情之“景”(实际上是意象)承载的情感已相对稳定。如松、竹、梅、兰表达洁身自好,长亭、短亭和柳树表达离愁别绪,夜月、鸿雁和杜鹃表达游子思乡念亲,夕阳、流水和落花表达青春易逝。

6.古诗中名词意象叠加构成的借景抒情名句,形象鲜明,凝练含蓄。如“细草

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等。

7.诗人常调动各种感觉从时间、空间、状态、声音、形状、光线、色彩等多角度工笔细描景物,使画面富有立体感。如王维《积雨辋川作》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就是“诗中有画”。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是动态,黄鹂鸣啭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解题指导

【例题】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2009 年福建卷)

江行

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叫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解答分析借景抒情手法试题可使用“指→概→点”三步法。“指”是用“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等术语准确判定所采用的写景抒情方式。当不能准确判定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等景与情的关系类型时,最好用模糊的属概念“借景抒情”。例题答案的第一步拟为:颔联使用了融情于景手法。“概”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中写了“何景”,并用“清冷孤寂、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明净绚丽、雄浑壮阔”等术语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例题答案的第二步拟为:

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点”是用“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孤寂惆怅、旷达乐观、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美人迟暮、物是人非、怀古伤今”等术语,点出诗句中蕴含“何情”。例题答案的第三步拟为:寄寓了诗人因羁旅漂泊而产生的思乡之情。以上三步答题语可用“借助的描写,营造了氛围,表达了情感”格式表述(三处省略号的内容依次是诗中意象、意境特征术语、思想情感术语)。

●模拟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注】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

深院。

【注】游丝: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

1 .上阕四、五两句使用什么修辞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4 分)

2 .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愁情?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4 分)

【模拟演练参考答案】

1.拟人修辞。( 1 分)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

之面。( 1 分)既暗示了无计留春,表达了对已逝春光的惋惜( 1 分),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流露出对富于活力的自然景色的喜爱。( 1 分) 2 .上阕描写花儿稀疏、绿漫山野、树木繁茂、杨花扑面的暮春初夏之景( 1 分),表达了因时序流逝的惜春轻愁( 1 分),下阕描写珠帘隔燕、炉烟袅袅、游丝飘荡、夕

阳斜照的深院静谧之景( 1 分),抒发了初夏日长百无聊赖的闲愁。( 1 分)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 【教学目标及重点】 【教学目标】 复习古代诗词常见的抒情方式; 识记术语并能灵活应用,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重点】 识记术语并能灵活应用,规范答题步骤。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复习课 【教学步骤】 导入:常见的诗歌鉴赏中让人头疼的术语归纳整理。(学生课前收集整理。) 教学过程: 1、考点解说: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用典、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工笔、白描、动静结合、比兴、抑扬等。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结构特点(谋篇布局)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铺垫、承上启下、以景结情等。 2、常见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 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 3、课本知识回忆:看看如下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学生思考并分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考题回放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请赏析三四两句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手法,描绘了( )行为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 ) 情感,达到了(表达效果。 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问: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赋予客观事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问: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却处境不好的凤凰自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 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问:简析本诗写“宫花”有什么作用。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与抒情手法导学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共四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表达方式及抒情手法。 2.能准确对诗歌进行表达方式方面的鉴赏。 概念解读:表达技巧也可称为表现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包括表达方式、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第一课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 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主要的描写手法: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诗画结合、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等。(会有专题讲解,这里从略) 3.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咏史言志、借人物言志、用典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即事感怀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高中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写景手法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写景手法(一) 知识积累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同抒情一样,描写是诗歌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又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 例:阅读下面一首汉诗,然后回答问题。 陌上桑(节选)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题:简析诗歌是怎样描写罗敷这一美丽动人的形象的? 【分析】诗歌分别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展现罗敷的美丽动人,直接描写罗敷的衣着打扮如何的美,又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见到罗敷后的痴态,间接写她的美,这样正侧结合,写出了罗敷的美丽非凡。 除了例题考正侧结合,一般会单考侧面描写。 这类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诗歌用什么方法描写了人物形象”“试分析××句用的描写方法”。答题时,针对考查侧面描写的试题,应这样回答:“诗句没有直接写××××,而是写××××来表现人物的××××(或“来表现场景的××××”),写法别致。” 2.渲染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正面着意描写。层层铺叙,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汉东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莲叶深处谁家女,隔水笑抛一枝莲。”“鱼戏”句的渲染描写,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生动活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题:“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分析】傍晚时分,诗人临窗独坐冥想。他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林丛,好像真是怀想中的友人来到。这时已入夜,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落在阶下的青苔上,多么清幽静谧的境界,多么深沉的寂寞和思念。(答案:清冷、幽静;孤单、寂寞)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题: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答案:这首诗表达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色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教案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教案 教学目标:1、回顾诗歌的抒情方式部分的基础知识。 2、复习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题题型与技巧。 3、学习规答题的思路与步骤。 教学过程: 一、回顾基础知识 (一)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想一想用了哪种抒情方式。(两个句子为一组,每组找一个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订正。) 1、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直抒胸臆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借景抒情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寓情于景 7.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8、随意春芳歇,王自可留。 9、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用典抒情

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借古讽今 1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1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5、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托物言志 (二)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完成) 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表明爱憎态度。 借景抒情: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 而是借描写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抒情方式寓(融)情于景:诗人将感情融会在景物描写中,景 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间接抒情用典抒情: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或 讽喻时政 借古讽今: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 当朝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教师法

高中语文系列之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抒情手法 一、分类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 ②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③用典抒情 ④即事感怀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3分) 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 二、间接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用典抒情//即事感怀。 作用:可以使感情的抒发更加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故乡明月”“乡思情” “松风山月”“隐逸情” “寒林残月”“诗人的忧愁” “中秋圆月”“相思情苦” “长亭折柳”“惜别情” “空城落花”“对国势衰危的哀叹” “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闺怨情” “江湖扁舟,月落乌啼”“诗人的羁旅之苦” “梦后酒醒,烟柳断肠”“悲欢离合情” “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1、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

古代诗歌中常见抒情方式归类

古诗词鉴赏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 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直抒胸臆: 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的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如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了喜爱菊花的原因,抒发了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讴歌和赞美之情。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失意和苦闷之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前两句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

完整版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类别。古诗词如果要一、解读古诗词有一个比较管用的办法,就是分清其分类的话,一般可分为以下十个大类别:①写景抒情诗词;②题赠送别诗词;③托物言志诗词;④山水田园诗词;⑤咏史怀古诗词;⑥边塞征战诗词;⑦羁旅行役诗词;⑧思妇闺情诗词;⑨悼亡游仙诗词;⑩谈禅说理诗词。 二、写景诗歌产生原因:1.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2.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三、写景诗歌的特点:写景抒情诗词,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词。诗人在诗词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融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写景抒情诗词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 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四、写景诗歌的一般模式: 1、一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人们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大多都习惯于用优美、绚烂的景物来抒写高兴、快乐的感情,用荒芜、暗淡的景物来抒写凄凉、哀伤的感情。所以,解读时抓住景物特色就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二是反其意行之,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王夫之《姜斋诗话》中

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以哀景写乐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如李煜《采桑子》中的“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无奈之下朦胧入睡,却见伊人人梦来。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再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美景却更让诗人伤心,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不过,以哀景写乐情的事例比较少见。 3、三是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如果是四句诗的话,一般都是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抒情。这种情况的诗比较容易,暂不多论。 4、四是全诗都是写景,将情付托于景中。古诗词中最有名的通篇写景的 莫过于以下三首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的《石头城》以及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五、写景抒情诗歌的抒情方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六、写景诗的景情关系:景——情:一致-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情与景的关系】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就是为了抒情。诗中的景物,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哀”与“乐”首先要在阅读中明确所写景物的要想鉴赏诗歌景物,发感情服务的。. 从乐与哀角度来说,情和景之间有以下几种情况:

鉴赏诗歌抒情方式教案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谈诗歌的抒情方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掌握鉴赏诗歌抒情方式的方法。 3、培养涵咏诗歌的性情,欣赏抒情诗歌的艺术美。 【教学重难点】 1、鉴赏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及其作用。 2、准确表达古典诗歌抒情方式及其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类型】复习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是否发现:课前布置的三道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点?——考察了诗歌的表达技巧,具体来说是考查诗歌如何抒发情感的,也就是诗歌的抒情方式。)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言志”即“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正如《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千百年来,那些感人肺腑而流传不衰的诗篇,无一不是诗人的情怀和心志的形象显现。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特征,“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因此,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是欣赏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掌握鉴赏诗歌抒情方式的方法。 3、培养涵咏诗歌的性情,欣赏抒情诗歌的艺术美。 三、预习反馈 小组讨论:对小组展板答案进行纠错,思考三首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可能存在的错误答案: 1、缺少文化积淀,没有一定的诗歌鉴赏术语储备,答题“踩”不到点上。 2、脑中有一定诗歌鉴赏术语,但不能准确、规范的运用诗歌鉴赏术语,答题思路很混乱,不易得分。如:借物言志) 四、考点阐释 (一)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托物起兴) ③借事抒情(古事:借古讽今,咏史抒怀;今事:寄情于事,因事缘情)

《诗歌鉴赏专题》——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一、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三、声与色的结合(视与听的结合)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 设题方式: 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 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表达技巧的种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一)掌握常见表达技巧 第一类: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 一)掌握常见表达技巧 第一类:表达方式诗歌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抒情。 描写手法: 人物描写手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 景物描写手法:渲染、烘托、衬托(正衬、反衬)、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视角变化、色彩渲染、意象叠加 1、渲染、烘托、衬托(正衬、反衬) ①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渲染气氛。 ②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景、人、事,来烘托另一事物的特点或人物的心绪情感。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被烘托之物不写) 古代诗歌中,渲染和烘托往往成对出现。既渲染气氛,又烘托人物。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踏雪寻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第一节 表达方式 一、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卫风·伯兮》) 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析】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例9: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析】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例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析】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例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析】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写景类诗歌鉴赏

古诗词赏析之写景抒情类 一、教学目标: 1、划分朗读节奏 2、理解词义和句意 3、欣赏词语和句子 4、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5、体会作品的语文特点和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义和句意 2、欣赏词语和句子 3、体会写作手法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随着上周二的一场春雪,冬天已经走了,春天真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现在,我们就跟随唐朝诗人,来提前欣赏一下春天的美景。 2、欣赏ppt图片,请从以下十二个字中识别一句七言唐诗。 答案:草色遥看近却无。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全班齐读并检查个别学生背诵。 4、文学常识回顾。 作者:韩愈,字退之, 世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5、理解词义和句意。 (1)解释下列词语。 天街:京城的街道。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绝胜:远远超过 皇都:帝都,京城。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诗所写景色。 京城街道上绵绵细雨像乳汁一样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远胜过绿柳满城的夏天。 6、赏析句子。 (1)从修辞角度赏析一、二句 第一句,用于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雨细滑润泽的特点;第二句,运用对比的修辞,写出了春草若有若无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2)请你从三、四句两句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早春喜爱的两个词,并做简要分析。 两个词:最是、绝胜。表明作者以为一年中最好的景色在早春,远远胜过烟柳满城的盛夏。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7、写作手法赏析。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歌鉴赏中写景的作用

诗歌鉴赏中写景的作用 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所有的诗歌都是要抒发一定的感情的,即“诗言志”,没有纯粹的写景诗或是咏物诗,而抒情的方式除了直接抒情外,还有借景抒情或是融情于景。于是作者笔下的景物就有了寄寓作者感情的作用了。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作者用飘落的桂花,空旷的春山,当空的月亮,鸣叫的山鸟来表达一种悠闲自在,淡泊宁静的内心感受,借景抒情的手法在这里运用的淋漓尽致。 二、先言他物,领起下文。这也是中国古诗中传统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近于比。又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让人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 喜外弟卢纶见宿①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②。 [注释] ①见宿:留下住宿。②分(fèn):情谊。蔡家亲:也做霍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分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 三、渲染气氛,为主题服务。李珣的《南乡子》“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给整首词奠定了一种感伤的基调,从而为下文表达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做一个铺垫。 再如《闻邻船吹笛》中“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中首句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凄清的图景,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凄楚的基调。 四、营造氛围,烘托心境。岳飞的《小重山》上阕:“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中,“寒蛩不住鸣”“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用这些景物描写首先营造了一种静谧,凄清的的氛围,从而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情,使整首诗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再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前两句写出了鸟儿飞尽,白云飘走的动态,其实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 五、含蓄蕴藉,意味无穷。这个作用主要是用于那些居于句末的写景而言的。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的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而最后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对此,你会产生什么感想呢?是无限的乡愁还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呢?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可谓含蓄蕴藉,意味无穷。 六、前后照应,完整结构。景物描写的这个作用主要体现在那些以景起语又以景结语的诗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诗歌鉴赏常用抒情手法。 2、规范答题思路,提高运用能力。 学习过程 一、小试身手 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 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触景生情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借景抒情 3.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借事抒情 4.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王冕)托物言志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寓情于景 6.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直接抒情 总结抒情方式: 二、实战演练 高考常见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①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②结合具体诗句说明怎样运用这种表达技巧。 ③渲染了什么气氛或者表达了什么感情 阅读下列古诗,并回答问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②端居:闲居③素秋:秋天的代称(1)这首诗中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第三四句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诗的二、四句都是写景作用有何不同? 答: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更觉离别的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写景手法

诗歌鉴赏之写景手法-演示文稿(1)三、写景抒情类诗歌常见考题及问答格式。古代诗歌的写景手法(4346) 1.四个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2.三个角度: 观察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 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或通感;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绘势。3.四种技法:白描、工笔、渲染、列锦(名词意象叠加)。4.六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正衬或烘托、反衬)、双关等修辞手法。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蜀道难》一文中,先使用各种手法渲染蜀道险峻,而后通过人的感受侧面烘托其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鹤楼所作。梅花:《梅花落》,曲牌名。迁客,西汉贾谊因指责时政而遭权贵谗毁,被贬为长沙太傅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牧白描: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 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三句由九个名词【定名结构】分别排列为三组,每组都是一个特写镜头,所述景物原是大自然中极平常的,但平凡的事物一经诗人的艺术组合,便浓重地渲染出一幅凄凉萧瑟的气象,并将读者带入荒僻冷寂的艺术境界,几乎成了写景的绝唱。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余杭四月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问: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 分)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色彩渲染)名词列锦,白描等表现手法;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 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有人认为“含” “卧”二字最有表现力,请说说它表达效果。答案参考:含”“卧”二字,不仅刻画了芍药、蔷薇经雨后的娇弱态,传出了他们的愁绪,就连诗人的惜花之情,也都包孕其中了。四、对比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王维的山水诗有独特的表现手法,试从动和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四、双关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问:尾句所用修辞手法? 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题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问: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1)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 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2)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3)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诗歌鉴赏 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1) 教学目标:通过对写景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更好地去完成诗歌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此方法具体去解答诗歌鉴赏题。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本节课 由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导入本节课。 二.考纲解读 能力层级为E级,对于古代诗歌来说,该知识点主要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其中表达技巧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而以广义考查盛行。所谓的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方法行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所谓狭义的表达技巧,主要指具体的表现手法。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表达技巧中景物的描写手法。 三.高考导航 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能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答成“排比”,并以前四句为例的,可给1分。(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动静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05卷全国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四.读一读,思一思,温故以求知新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2) 四.读一读,思一思,温故以求知新 (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 (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例1、阅读[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①从北地来? [注]①那:奈何,为什么。 【解答指导】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方面入手,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看有没有用修辞。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看结构上有无特点。头脑中有了这几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那”,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亲切。从修辞上看,三四句采用对比,尾句还运用反问。从表达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却委婉别致。经过这样的分析筛选,就可基本把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答起来也就有路子,有话说了。解答时先说什么,再说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如思路不是很清,最好采用分点法,依次说。还要结合诗句来分析,这样才显得有根有据。 【答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不得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感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例2、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诗歌鉴赏抒情方式

诗歌鉴赏—抒情方式 (13广东) 鹧鸪天【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08浙江卷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⑵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13上海卷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14浙江卷)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06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09江西)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表亲。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11江西) 清明①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